鹿脚女人电影
⑴ 鹿角和鹿腿的故事道理是什么
鹿角和鹿腿的故事道理是:价值不能用外表来衡量,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有用,丑陋的东西可能是有用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以外表来取决于他们的价值。
《鹿角和鹿腿》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
(1)鹿脚女人电影扩展阅读:
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只鹿在喝水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角长得很好,而自己的腿长的很难看,正在这时,一只狮子扑向了他,他使劲奔跑把狮子甩在后面了,可是狮子改变了了方向,把鹿追进了丛林。
鹿第一次被丛林的树枝把角绊住了,它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拉了出来,但当第二次在被绊住,他没有力气了,只好被狮子抓住了。
狮子说:“如果你一直在田野上跑,我可能现在都追不上你,因为你有值得骄傲的四条腿,但是你一旦跑进丛林就注定被抓住。”鹿听了狮子的话才明白了,原来他一直不喜欢的四条腿,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只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⑵ 鹿脚有啥功效!!!!!
鹿角〖药材及成分〗 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风干。 含胶质25%,磷酸钙50~60%,碳酸钙及氮化物等。 〖药性功效〗 咸,温。归肝、肾经。 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乳腺炎:将鹿角锉为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5克。每次2~4粒,日服4~6次。治疗27例,除1例用药3天无效改用他药外,余皆治愈。初起者疗效较好。 〖使用禁忌〗 阴虚阳亢者忌服。 鹿角胶为鹿角加水煎熬浓缩而成的固体胶,呈黄棕色,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其性温,味微甜,有补肾阳、生精血、托疮生肌的作用,适合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腰酸腿软者服用,也可用于咯血、尿血、月经过多、偏于虚寒,以及阴疽内陷等病证。 阿胶与鹿角胶相比,前者滋补阴血,更适合于妇女,后者温阳补肾,更适合男子。鳖甲胶与龟板胶都能养阴,且能清虚热,适合易上火者采用,这是阿胶和鹿角胶所不具备的。鳖甲胶还有通血脉的作用,破瘀散结有专功。龟版胶强健筋骨,骨质疏松者可考虑优先选用。
⑶ 鹿一会儿说鹿脚不好,一会儿说鹿角不好,你的看法呢我认为
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讲的是鹿一心赞美自己的角精美别致,而抱怨自己的腿太细配不上两只美丽的鹿角,最后却因鹿角差点送命,而因鹿腿狮口逃生的故事。
【设计理念】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探求寓意,需引导学生凭借想象将文字变成活动的生活画面,激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此基础上再以读促思。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化。
【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情节。
2、能读懂课文中鹿说的三句话,体会语气词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和情感。
3、懂得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教学重点】能读懂课文中鹿说的三句话,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鹿角和鹿腿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辨析“砍掉鹿角行吗”,明白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具有初步地辨证地看待事物的理性思考。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3’)
1、出示图片,请生猜猜是哪则寓言故事,并说说从这则寓言故事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叫《狮子和鹿》。
凶猛的狮子和美丽的鹿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则寓言又蕴涵着什么道理呢?这节课就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它搞明白。
二、理清脉络(8’)
1、请大家自己读读故事,生词注意读准字音,有觉得难读或常常读错的地方可以用笔划一划,做上记号。
2、学生交流自己觉得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特别注意:撒、称、挣
3、老师也整理了一些难读的词语,有的和大家交流的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倒影、匀称、撅嘴、珊瑚、欣赏、抱怨、逼近、犹豫、撒腿就跑、凶猛、挣脱、配得上、狮口逃生、差点儿
4、这则寓言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一天,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十分( )自己美丽的角,却( )四条腿长得难看。忽然,鹿发现一头狮子向自己( ),那两只美丽的角( )让他送命,而那四条有力的长腿却帮他( )。
指名回答,齐读。
三、细读品味(24’)
1、初次评价鹿角和鹿腿(12’)
⑴瞧,这就是故事里那只美丽的鹿。看着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小鹿对自己的模样有什么评价?请自己读读课文1-4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板书:鹿角、鹿腿)
出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①你从这两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鹿角很美丽?(多么精美别致,好像珊瑚)
③你又从哪里感受到腿很难看?(太细了,怎么配得上)
谁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开火车读。
⑵师朗读出示缺少语气词的句子,生提出异议。
为什么这两个词不能少?(“啊”能看出小鹿很高兴、得意,“唉”能看出小鹿很难过。)
请两生再次分别读读两个句子。(“啊”语调上扬,“唉”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分左右组齐读:
当鹿看到它美丽的角时,它高兴地说: ————————————当它看到自己那难看的四条腿时,它难过地说:————————————————。
⑶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小鹿当时的心情,细心的同学一定能发现,小鹿的动作也能看出他当时的心情。请你再读读3——4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请你带着不同的表情来试着读读这两段。指名读,分男女读。
2、再次评价鹿角和鹿腿(12’)
⑴小鹿喜欢美丽的角,讨厌难看的腿,可后来他又是怎么看待它们的呢?请你默读5——7段,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难看的腿有什么优点?美丽的角又有什么缺点?(板书:险些送命、狮口逃生)⑵你从哪里看出长腿的优点?找找有关句子: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⑶美丽的角又带来什么麻烦?(被树枝挂住了。)
是的,就在鹿将要逃离狮子之口时,那两只精美别致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原本灰心丧气的狮子又猛扑过来,鹿的性命危在旦夕,此时此刻它的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名感情朗读。
⑷师引读:眼看就要被狮子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⑸鹿能狮口逃生,靠的不是——精美别致的角,而是——难看的腿。难怪他在脱险后,叹了口气说——
想想小鹿说这话时是怎样的语气?要是请你在这里加一个语气词,你会加哪个?加入词语再指名让生读一读。齐读。
故事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有的东西看起来美,但有时却会带来麻烦,有的东西虽然不美,在危急时刻却能派上用场。不要被外表美丽的东西所迷惑。)
四、延伸拓展(5’)
1、后续:
经历了这次灾难之后,鹿痛定思痛,它毅然锯掉了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同学们,你们认为它做得对吗?
生各抒己见(鹿角有时也是和敌人作战的武器,不能锯;不能因为鹿角这次挂住了树枝就锯掉鹿角,那下次腿跑得不够快了,是不是就应该锯掉四条腿呢?鹿应该认识到“角和腿”各自的优点,扬长避短,再苦练奔跑的本领和敏捷的听力,正确看待”角和腿”的长处和不足。)
2、那么,这个寓言又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
3、你知道这则寓言选自哪本书吗?出示《伊索寓言》阅读。
【板书】
鹿角:美丽 险些送命 尺有所短
取长补短
鹿腿:难看 狮口逃生 寸有所长
⑷ 鹿角和鹿腿的故事选自什么
课文《鹿角和鹿腿》选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
讲的是一只鹿在喝水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角长的很好,而自己的腿长的很难看。正在这时,一只狮子扑向了他。他使劲奔跑把狮子甩在后面了。可是狮子改变了了方向,把鹿追进了丛林。
鹿第一次被丛林的树枝把角绊住了,它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拉了出来。但当第二次在被绊住,他没有力气了,只好被狮子抓住了。
狮子说:“如果你一直在田野上跑,我可能现在都追不上你,因为你有值得骄傲的四条腿,但是你一旦跑进丛林就注定被抓住。”鹿听了狮子的话才明白了,原来他一直不喜欢的四条腿,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只可惜明白的太晚了。
(4)鹿脚女人电影扩展阅读:
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出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鹿角和鹿腿的寓意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有用,丑陋的东西不一定毫无用处,因此我们对美的鉴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每个东西都有他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俄轻易否定它的长处。美丽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存在价值。
⑸ 鹿角和鹿腿的这段课文的喻意是什么
鹿角和鹿腿的这段课文的寓意是: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不能用外表来衡量价值
⑹ 小说中怎么描述女孩的衣服
沈从文的《看虹录》(就是当年被郭沫若批判的几篇之一)在“奇书”里有这方面的描写,自己看一下吧。我读过的感觉就是需要把衣服和人结合起来写,衣服与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气质是一个整体,但是风格不一定统一(一个衣着华丽的人可能卑劣),就这样吧,我也只是谈谈我的体会。
看虹录
一个人二十四点钟内生命的一种形式
沈从文
第一节 晚上十一点钟。
半点钟前我从另外一个地方归来,在离家不多远处,经过一个老式牌楼,见月光清莹,十分感动,因此在牌楼下站了那么一忽儿。那里大白天是个热闹菜市,夜中显得空阔而静寂。空阔似乎扩张了我的感情,寂静却把压缩在一堆时间中那个无形无质的“感情”变成为一种有分量的东西。忽闻嗅到梅花清香,引我向“空虚”凝眸。慢慢的走向那个“空虚”,于是我便进到了一个小小的庭院,一间素朴的房子中,傍近一个火炉旁。
在那个素朴小小房子中,正散溢梅花芳馥。
像是一个年夜,远近有各种火炮声在寒气中爆响。在绝对单独中,我开始阅读一本奇书。我谨谨慎鼢翻开那本书的第一页,有个题词,写得明明白白:“神在我们生命里。”
第二节
炉火始炽,房中温暖如春天,使人想脱去一件较厚衣服,换上另外一件较薄的。橘红色灯罩下的灯光,把小房中的墙壁、地毯和一些触目可见的事事物物,全镀上一种与世隔绝的颜色,酿满一种与世隔绝的空气。
近窗边朱红漆条桌上,一个秋叶形建瓷碟子里,放了个小小的黄色柠檬,因此空气中还有些柠檬辛香。
窗帘已下垂,浅棕色的窗帘上绘有粉彩花马,仿佛奔跃于房中人眼下。客人来到这个地方,已完全陷入于一种离奇的孤寂境界。不过只那么一会儿,这境界即从客人心上消失了。原来主人不知何时轻乔悄悄走入房中,火炉对面大镜中,现出一个人影子。白脸长眉,微笑中带来了些春天的嘘息。发鬓边蓬蓬松松,几朵小蓝花聚成一小簇,贴在有式样的白耳后,俨若向人招手,“瞧,这个地位多得体,多美妙!”
手指长而柔,插入发际时,那张微笑的脸便略微倾侧,起始破坏了客人印象另一个寂静。
“真对不起,害你等得多闷损!”
“不。我一点不。房中很暖和,很静,对于我,真正是一种享受!”
微笑的脸消失了。火炉边椅子经轻乔的移动,在银红缎子坐垫上睡着的一只白鼻白爪小黑猫儿,不能再享受炉边的温暖,跳下了地,伸个懒腰,表示被驱逐的不合理,难同意慢慢的走开了。
案桌上小方钟达达响着,短针尖在八字上。晚上八点钟。
客人继续游目四瞩,重新看到窗帘上那个装饰用的一群小花马,用各种姿势驰骋。
“你这房里真暖和,简直是一个小温室。”
“你觉得热吗?衣穿得太厚。我打开一会儿窗子。”
客人本意只是赞美房中温暖舒适,并未嫌太热,这时节见推开窗子,不好意思作声。
窗外正飘降轻雪。窗开后,一片寒气和沙缮声从窗口涌入。窗子重新关上了。
“我也觉得热起来了。换件衣服去。”
主人离开房中一会儿。
重新看那个窗帘上的花马。仿佛这些东西在奔跃,因为重新在单独中。梅花很香。
主人换了件绿罗夹衫,显得瘦了点。
“穿得太薄了,不怕冷吗?招凉可麻烦。药总是苦的,纵加上些糖,甜得不自然。”
“不冷的!这衣够厚了。还是七年前缝好,秋天从箱底里翻出,以为穿不得,想送给人。想想看,送谁?自己试穿穿看罢,末后还是送给了自己。”侧面向炉取暖,一双小小手伸出作向火姿势,风度异常优美。还来不及称赞,手已缩回翻翻衣角,“这个夹衣,还是我自己缝的!我欢喜这种软条子罗,重重的,有个分量。”
“是的,这个对于你特别相宜。材料分量重,和身体活泼轻盈对比,恰到好处。”
要说的完全都溶解在一个微笑里了。
主人明白,只报以微笑。
衣角向上翻转时,纤弱的双腿,被鼠灰色薄薄丝袜子裹着,如一棵美丽的小白杨树,如一对光光的球杖,——不,恰如一双理想的腿。这是一条路,由此导人想象走近天堂。
天堂中景象素朴而离奇,一片青草,芊绵绿芜,寂静无声。
什么话也不说,于是用目光轻乔抚着那个微凸的踝骨,敛小的足胫,半圆的膝盖,……
一切都生长得恰到好处,看来令人异常舒服,而又稍稍纷乱。
仿佛已感觉到这种目光和遐想行旅的轻微亵渎,因此一面便把衣角放下,紧紧的裹着膝部,乔的吁了一口气。“你瞧我袜子好不好?颜色不大好,材料好。”瘦的手在衣下摸着那袜子,似乎还接着说,“材料好,裹在脚上,脚也好看多了,是不是?”
“天气一热,你们就省事多了。”意思倒是“热天你不穿袜子,更好看。”
衣角复扬起一些,“天热真省事。”意思却在回答,“大家都说我脚好看,那里有什么好看。”
“天热小姐们鞋子也简单。”(脚踵脚趾通好看。)
“年年换样子,费钱!”(你欢喜吗?)
“任何国家一年把钱用到顶愚蠢各种事情上去,总是万万千千的花。年青女孩子一年换两种皮鞋样子,费得了多少事!”
(只要好看,怕什么费钱?一个皮鞋工厂的技师,对于人类幸福的贡献,并不比一个EE厂的技师不如!“)
“这个问题太深了,不是我能说话的。我倒像个野孩子,一到海边,就只想脚踢沙子玩。”(我不怕人看,不怕人吻,可是得看地方来。)
“今年新式浴衣肯定又和去年不同。”(你裸体比别的女人更好看。)
这种无声音的言语,彼此之间都似乎能够从所说及的话领会得出,意思毫无错误。
到这时节,主人笑笑,沉默了。一个聪明的女人的羞怯,照例是贞节与情欲的混合。微笑与沉默,便包含了奖励和趋避的两种成分。
主人轻轻的将脚尖举举,(你有多少傻想头,我全知道!
可是傻得并不十分讨人厌。)
脚又稍稍向里移,如已被吻过后有所逃避。(够了,为什么老是这么傻。)
“你想不出你走路时美到什么程度。不拘在什么地方,都代表快乐和健康。”可是客人开口说的却是“你喜欢爬山,还是在海滩边散步?”
“我当然欢喜海,它可以解放我,也可以满足你。”主人说的只是“海边好玩得多。
潮水退后沙上湿湿的,冷冷的,光着脚走去,无拘无束,极有意思。“
“我喜欢在沙子里发现那些美丽的蚌壳,美丽真是一种古怪东西。”(因为美,令人崇拜,见之低头。发现美接近美不仅仅使人愉快,并且使人严肃,因为俨然与神对面!)
“对于你,这世界有多少古怪东西!”(你说笑话,你崇拜,低头,不过是想起罢了。你并不当真会为我低头的。你就是个古怪东西,想想许多不端重的事,却从不做过一件失礼貌的事,很会保护你自己。)
“是的,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疏忽了的,知道的好像都不是‘真’的,居多且不同别人一样的。这可说是一种‘悲剧’。”
(譬如说,你需要我那么有礼貌的接待你吗?就我知道的说来,你是奖励我做一点别的事情的。)
“近来写了多少诗?”(语气中稍微有点嘲讽,你成天写诗,热情消失在文字里去了,所以活下来就完全同一个正经绅士一样的过日子。)
“我在写小说。情感荒唐而夸饰,文字艳佚而不庄。写一个荒唐而又浪漫的故事,独自在大雪中猎鹿,简直是奇迹,居然就捉住了一只鹿。正好像一篇童话,因为只有小孩子相信这是可能的一件真实事情,且将超越真实和虚饰这类名词,去欣赏故事中所提及的一切,分享那个故事中人物的悲欢心境。”(你看它就会明白。你生命并不缺少童话一般荒唐美丽的爱好,以及去接受生活中这种变故的准备。你无妨看看,不过也得小心!“)
主人好像完全理解客人那个意思,因此带着微笑说,“你故事写成了,是不是?让我看看好。让我从你故事上测验一下我的童心。我自己还不知道是否尚有童心!”
客人说:“是的,我也想用你对于这个作品的态度和感想,测验一下我对于人性的理解能力。平时我对于这种能力总觉得怀疑,可是许多人却称赞我这一点,我还缺少自信。”
主人因此低下头,(一朵白合花的低垂。)来阅读那个“荒唐”故事。在起始阅读前,似乎还担心客人的沉闷,所以间不久又抬起头瞥客人一眼。眼中有春天的风和夏天的云,也好受,也好看。客人于是说,“不要看我,看那个故事吧。不许无理由生气着恼。”
“我看你写的故事,要慢慢的看。”
“是的,这是一个故事,要慢慢的看,才看得懂。”
“你意思是说,因为故事写得太深——还是我为人太笨?”
“都不是。我意思是文字写得太晦,和一般习惯不大相合。
你知道,大凡一种和习惯不大相合的思想行为,有时还被人看成十分危险,会出乱子的!“
“好,我试一试看,能不能从这个作品发现一点什么。”
于是主人静静的把那个故事看下去。客人也静静的看下去——看那个窗帘上的花马。
马似乎奔跃于广漠无际一片青芜中消失了。
客人觉得需要那么一种对话,来填补时间上的空虚。
……太美丽了。一个长得美丽的人,照例不大想得到由于这点美观,引起人多少惆怅,也给人多少快乐!
……真的吗。你在说笑话罢了。你那么呆呆的看着我脚,是什么意思?你表面老实,心中放肆。我知道你另外一时,曾经用目光吻过我的一身,但是你说的却是“马画得很有趣味,好像要各处跑去。”跑去的是你的心!如今又正在作这种行旅的温习。说起这事时我为你有点羞惭,然而我并不怕什么。我早知道你不会做出什么真正吓人的行为。
你能够做的就只是这种漫游,仿佛第一个旅行家进到了另外一个种族宗教大庙里,无目的的游览,因此而彼,带着一点惶恐敬佩之忱,因为你同时还有犯罪不净感在心上占绝大势力。
……是的,你猜想的毫无错误。我要吻你的脚趾和脚掌,膝和腿,以及你那个说来害羞的地方。我要停顿在你一身这里或那里。你应当懂得我的期望,如何诚实,如何不自私。
……我什么都懂,只不懂你为什么只那么想,不那么作。
房中只两人,院外寂静,惟闻微雪飘窗。间或有松树上积雪下堕,声音也很轻。客人仿佛听到彼此的话语,其实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心跳。
炉火已渐炽。
主人一面阅读故事,一面把脚尖微触地板,好像在指示客人,“请从这里开始。我不怕你。你不管如何胡闹也不怕你。
我知道你要做些什么事,有多少傻处,慌慌张排处。“
主人发柔而黑,颈白如削玉刻脂,眉眼斌媚迎人,颊边带有一小小圆涡,胸部微凸,衣也许稍微厚了一点。
目光吻着发间,发光如髹,柔如丝绸。吻着白额,秀眼微闭。吻着颊,一种不知名的芳香中人欲醉。吻着颈部,似乎吸取了一个小小红印。吻着胸脯,左边右边,衣的确稍厚了一点。因此说道:“EE,你那么近着炉子,不热吗?”
“我不怕热,我怕怜!”说着头也不抬,咕咕的笑起来。
“我是个猫儿,一只好看不喜动的暹罗猫,一到火炉边就不大想走动。平日一个人常整天坐在这里,什么也不想,也不做。”
说时又咕咕的笑着。
“文章看到什么地方?”
“我看到那只鹿站在那个风雪所不及的孤独高岩上,眼睛光光的望着另一方,自以为十分安全,想不到那个打猎的人,已经慢慢地向它走去。那猎人满以为伸一手就可捉住它那只瘦瘦的后脚,他还闭了一只眼睛去欣赏那鹿脚上的茸毛,正像十分从容。你描写得简直可笑,想象不真。美丽,可不真实。”
“请你看下去!看完后再批评。”
看下去,笑容逐渐收敛了。他知道她已看到另一个篇章。
描写那母鹿身体另外一部分时,那温柔兽物如何近于一个人。
那母鹿因新的爱情从目光中流出的温柔,更写得如何生动而富有人性。
她把那几页文章搁到膝盖上,轻轻吁了一口气。好像脚上的一只袜子已被客人用文字解去,白足如霜。好像听到客人低声的说,“你不以为亵渎,我喜欢看它,你不生气,我还将用嘴唇去吻它。我还要沿那个白杨路行去,到我应当到的地方歇憩。我要到那个有荫蔽处,转弯抹角处,小小井泉边,茂草芊绵,适宜白羊放牧处。总之,我将一切照那个猎人行径作去,虽然有点傻,有点痴,我还是要作去。”
她感觉地位不大妥当,赶忙把脚并拢一点,衣角拉下一点。不敢再把那个故事看下去,因此装着怕冷,伸手向火。但在非意识情形中,却拉开了火炉门,投了三块煤,用那个白铜火钳搅了一下炉中炽燃烧的炭火。“火是应当充分燃烧的!
我就喜欢热。“
“看完了?”
摇摇头。头随即低下了,相互之间都觉得有点生疏而新的情感,起始混入生命中,使得人有些微恐怖。
第二回摇摇头时,用意已与第一回完全不同。不在把“否认”和“承认”相混,却表示唯恐窗外有人。事实上窗外别无所有,惟轻雪降落而已。
客人走近窗边,把窗帘拉开一小角,拂去了窗上的蒙雾,向外张望,但见一片皓白,单纯素净。窗帘垂下时,“一片白,把一切都遮盖了,消失了。象征……上帝!”
房中炉火旁其时也就同样有一片白,单纯而素净,象征道德的极致。
“说你的故事好。且说说你真的怎么捉那只鹿罢。”
“好,我们好好烤火,来说那个故事……我当时傍近了它,天知道我的心是个什么情形。我手指抚摸到它那脚上光滑的皮毛,我想,我是用手捉住了一只活生生的鹿,还是用生命中最纤细的神经捉住了一个美的印象?亟想知道,可决不许我知道。我想起古人形容女人手美如荄荑,如春葱,如玉笋,形容寒俭或富贵,总之可笑。不见过鹿莹莹如湿的眼光中所表示的母性温柔的人,一定希奇我为什么吻那个生物眼睛那么久,更觉得荒唐,自然是我用嘴去轻轻的接触那个美丽生物的四肢,且顺着背脊一直吻到它那微瘦而圆的尾边。我在那个地方发现一些微妙之漩涡,仿佛诗人说的藏吻的窝巢。它的颊上,脸颊上,都被覆上纤细的毫毛。它的颈那么有式样,它的腰那么小,都是我从前梦想不到的。尤其梦想不到,是它哺小鹿的那一对奶子,那么柔软,那么美。那鹿在我身边竟丝毫无逃脱意思,它不惊,不惧。似乎完全知道我对于它的善意,一句话不必说就知道。倒是我反而有点惶恐不安,有点不知如何是好。我望着他的眼睛:我们怎么办?
我要从它温柔目光中取得回答,好像听到它说:“这一切由你。”“不,不,一点不是。
它一定想逃脱,远远的走去,因为自由,这是它应有的一点自由。“
“是的,他想逃走,可是并不走去。因为一离开那个洞穴,全是一片雪,天气真冷。
而且……逃脱与危险感觉大有关系,目前有什么危险可言?……“
“你怎么知道它不想逃脱,如果这只鹿是聪明的,它一定要走去。”
“是的,它那么想过了。其所以那么想,就为的是它自以为这才像聪明,才像一只聪明的鹿应有的打算。可是我若像它那么作,那我就是傻子了,我觉得我说的话它不大懂,就用手和嘴唇去作补充解释,抚慰它,安静它。凡是我能做到的我都去做。到后,我摸摸它的心,就知道我们已熟悉了,这自然是一种奇迹,因为我起始听到它轻轻的叹息——一只鹿,为了理解爱而叹息,你不相信吗?”
“不会有的事!”
“是的,要照你那么说话,决不会有。因为那是一只鹿!
至于一个人呢,比如说——唉,上帝,不说好了。我话已经说得太多了!“
相互沉默了一会儿。
“不热吗?我知道你衣还穿得太多。”客人问时随即为作了些事。也想起了些事,什么都近于抽象。
不是诗人说的就是疯子说的。
“诗和火同样使生命会燃烧起来的。燃烧后,便将只剩下一个蓝焰的影子,一堆灰。”
二十分钟后客人低声的询问,“觉得冷吗?披上你那个……”并从一堆丝质物中,把那个细鼠灰披肩放到肩上去,“窗帘上那个图案古怪,我总觉得它在动。”事实上,他已觉得窗帘上花马完全沉静了。
主人一面搅动炉火,一面轻轻的说,“我想起那只鹿,先前一时怎么不逃走?真是命运。”说的话有点近于解嘲,因为事情已经成为过去了。
沉默继续占领这个有橘红色灯光和熊熊炉火的房间。
第二天,主人独自坐在那个火炉边读一个信。
EE:我好像还是在做梦,身心都虚飘飘的。还依然吻到你的眼睛和你的心。在那个梦境里,你是一切,而我却有了你,展露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单纯的肉体,竟是一片光辉,一把花,一朵云。一切文字在此都失去了他的性能,因为诗歌本来只能作为次一等生命青春的装饰。白色本身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你已经超乎这个道德名辞以上。
所罗门王雅哥说:“我的妹子,我的鸽子,你脐圆如杯,永远不缺少调和的酒。”
我第一次沾唇,并不担心醉倒。
葡萄园的果子成熟时,饱满而壮实,正象征生命待赠与,待扩张。不采摘它也会慢慢枯萎。
我欢喜精美的瓷器,温润而莹洁。我昨天所见到的,实强过我二十年来所见名瓷万千。
我喜欢看那幅元人素景,小阜平冈间有秀草丛生,作三角形,整齐而细柔,萦回迂徐,如云如丝,为我一生所仅见风景幽秀地方。我乐意终此一生,在这个处所隐居。
我仿佛还见过一个雕刻,材料非铜非玉,但觉珍贵华丽,希有少见。那雕刻品腿瘦而长,小腹微凸,随即下敛,一把极合理想之线,从两股接榫处展开,直到脚踝。式样完整处,如一古代希腊精美艺术的仿制品。艺术品应有雕刻家的生命与尊贵情感,在我面前那一个仿制物,依据可看到神的意志与庄严的情感。
这艺术品的形色神奇处,也令人不敢相信。某一部分微带一片青渍,某一部分有两粒小小黑痣,某一部分并有若干美妙之漩涡,仿佛可从这些地方见出上帝手艺之巧。这些漩涡隐现于手足关节间,和脸颊颈肩与腰以下,真如诗人所谓“藏热吻的小杯”。在这些地方,不特使人只想用嘴唇轻轻的去接触,还幻想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收藏到里边去。
白合花颈弱而秀,你的颈肩和它十分相似。长颈托着那个美丽头颅微向后仰。灯光照到那个白白的额部时,正如一朵白合花欲开未开。我手指发抖,不敢攀折,为的是我从这个花中见到了神。微笑时你是开放的白合花,有生命在活跃流动。你沉默,在沉默中更见出高贵。你长眉微蹙,无所自主时,在轻颦薄媚中所增加的鲜艳,恰恰如浅碧色白合花带上一个小小黄蕊,一片小墨斑。……
这一切又只像是一个抽象。
第三节这个记录看到后来,我眼睛眩瞀了。这本书成为一片蓝色火焰,在空虚中消失了。
我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那个“房间”,重新站到这个老式牌楼下。保留在我生命中,似乎就只是那么一片蓝焰。保留到另外一个什么地方,应当是小小的一撮灰。一朵枯干的梅花,在想象的时间下失去了色和香的生命残余。我只记得那本书上第一句话:神在我们生命里。
我已经回到了住处。
晚上十一点半,菜油灯一片黄光铺在黑色台面上,散在小小的房间中。试游目四瞩,这里那里只是书,两千年前人写的,一万里外人写的,自己写的,不相识同时人写的;一个灰色小耗子在书堆旁灯光所不及处走来走去。那分从容处,正表示它也是个生物,可是和这些生命堆积,却全不相干。使我想起许多读书人,十年二十年在书旁走过,或坐在一个教堂边读书讲书情形。我不禁自言自语的说,“唉,上帝,我活下来还应当读多少书,写多少书?”
我需要稍稍休息,不知怎么样一来就可得到休息。
我似乎很累,然而却依然活在一种有继续性的荒唐境界里。
灯头上结了一朵小花,在火焰中开放的花朵。我心想,“到火息时,这花才会谢落,正是一种生命的象征。”我的心也似乎如焚如烧,不知道的是什么事情。
梅花香味虽已失去,尚想从这种香味所现出的境界搜寻一下,希望发现一点什么,好像这一切既然存在,我也值得好妹存在。于是在一个“过去”影子里,我发现了一片黄和一点干枯焦黑的东西,它代表的是他人“生命”另一种形式,或者不过只是自己另一种“梦”的形式,都无关系。我静静的从这些干枯焦黑的残余,向虚空深处看,便见到另一个人在悦乐中疯狂中的种种行为。也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如何反映在他人悦乐疯狂中,和爱憎取予之际的徘徊游移中。
仿佛有一线阳光印在墙壁上。仿佛有青春的心在跳跃。仿佛一切都重新得到了位置和意义。
我推测另外必然还有一本书,记载的是在微阳凉秋间,一个女人对于自己美丽精致的肉体,乌黑柔软的毛发,薄薄嘴唇上一点红,白白丰颊间一缕香,配上手足颈肩素净与明润,还有那一种从莹然如泪的目光中流出的温柔歌呼。肢体如融时爱与怨无可奈何的对立,感到眩目的惊奇。唉,多美好神奇的生命,都消失在阳光中,遗忘在时间后!
一切不见了,消失了,试去追寻时,剩余的同样是一点干枯焦黑东西,这是从自己鬓发间取下的一朵花,还是从路旁拾来的一点纸?说不清楚。
试来追究“生命”意义时,我重新看到一堆名词,情欲和爱,怨和恨,取和予,上帝和魔鬼,人和人,凑巧和相左。
过半点钟后,一切名词又都失了它的位置和意义。
到天明前五点钟左右,我已把一切“过去”和“当前”的经验与抽象,都完全打散,再无从追究分析它的存在意义了,我从不用自己对于生命所理解的方式,凝结成为语言与形象,创造一个生命和灵魂新的范本,我脑子在旋转,为保留在印象中的造形,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完整造形,重新疯狂起来。
到末了,“我”便消失在“故事”里了。在桌上稿本内,已写成了五千字。我知道这小东西寄到另外一处去,别人便把它当成“小说”,从故事中推究真伪。对于我呢,生命的残余,梦的残余而已。
我面对着这个记载,热爱那个“抽象”,向虚空凝眸来耗费这个时间。一种极端困惑的固执,以及这种固执的延长,算是我体会到“生存”唯一事情,此外一切“知识”
与“事实”,都无助于当前,我完全活在一种观念中,并非活在实际世界中。我似乎在用抽象虐待自己肉体和灵魂,虽痛苦同时也是享受。时间便从生命中流过去了,什么都不留下而过去了。
试轻轻拉开房门时,天已大明,一片过去熟悉的清晨阳光,随即进到了房里,斜斜的照射在旧墙上。书架前几个缅式金漆盒子,在微阳光影中,反映出一种神奇光彩。一切都似乎极新。但想起“日光之下无新事”,真是又愁又喜。我等待那个“夜”所能带来的一切。梅花的香,和在这种淡淡香气中给我的一份离奇教育。
居然又到了晚上十点钟。月光清莹,楼廊间满是月光。因此把门打开,放月光进到房中来。
似乎有个人随同月光轻轻的进到房中,站在我身后边,“为什么这样自苦?究竟算什么?”
我勉强笑,眼睛湿了,并不回过头去,“我在写青凤,聊斋上那个青凤,要她在我笔下复活。”
从一个轻轻的叹息声中,我才觉得已过二十四点钟,还不曾吃过一杯水。
三十年七月作,三十二年三月重写
(原刊《新文学》第一卷第1期1943年7月15日桂林出版)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文学视界(http://www.white-collar.net)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