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生电影 » 哈佛的女孩电影

哈佛的女孩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0-21 02:45:11

Ⅰ 《风雨哈佛路》:即使生于绝望,也要活出希望

《风雨哈佛路》由Peter Levi执导,索拉·伯奇(Thora Birch)、迈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它的外文名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其他译名《最贫穷的哈佛女孩》,上映于2003年4月7日,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

《风雨哈佛路》以莉丝·默里为原型,讲述了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

出生于贫民窟的女孩莉丝,她的童年充斥着毒品、饥饿、嘲笑、欺辱和艾滋病,她徘徊在无助、挣扎和自我放弃的边缘。当她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也进了收容所时,她不再选择和克里斯街头流浪,而是奋起和命运反抗。莉丝边打工边学习,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中四年的学业,同时获得了《纽约时报》最高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实现生命的逆袭。

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情节上没有故意设置什么情感冲突,也没有什么戏剧化的大起大落。如果单从影片内容入手,无法将这部电影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所以,我会从电影手法以及心理学角度进一步解读影片女主莉丝逆袭奋起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莉丝的转变,我会谈一谈生于绝望时,如何才能活出希望。

01 、独白、对白的穿插使用,转隐喻的相互呼应,观众理解影片内容,彰显电影情节精神的同时丰富影片艺术价值,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①独白➕对白

独白是相对于旁白来说的,旁白是一个固定的人,不参与电影演出,只介绍剧情和渲染气氛。而独白则指某个出演人物自己面对观众说的话,用以表白她自己的心理活动。

《风雨哈佛路》影片开头勾勒了一副场景:被途花的墙壁、街头用破烂被子包裹着躺着睡觉的小孩、地上的垃圾以及特写的针头弯了的针管。

与这幅画面不衬的是一个好听的声音,也就是影片女主莉丝的声音,她以冷漠,不带有任何情绪的声音缓缓讲述着她的故事。

转身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盯着镜头:我非常爱我的妈妈,她吸毒,也酗酒,基本失明,她还患有精神分裂,但我决不会忘记她爱我,虽然她曾经做过一些事,在她的手臂上,总是这样……

她没有起伏的声音,没有任何煽情,向观众道出了她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也让观众明白了她生活在什么样的一个家庭,生活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现状,更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接下来要讲什么一个故事呢?

电影对白源于生活,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刻画影片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使观众更好的理解影片人物,有助于深刻把握影片主题。

在影片结尾,以莉丝被评选为《纽约时报》最高奖学金获得者,与一个记者的对白结束:

记者了三个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为自己的过去感到难过吗?你会改变些什么,如果你可以的话?

这三个问题也是观影最后观众的心声,借记者与莉丝的对话让观众更深入理解影片人物情节,使整个电影更立体化。

②转隐喻结合

隐喻是源于通过映射方式对目标域的概念化表达,建立在联想的基础上;转喻是指处在邻近关系的两个概念中的一个概念为理解另一个概念提供的心理可及性。

隐喻与转喻也称为双喻,既丰富了电影的艺术价值,也增加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使观众更深层次的理解电影背后所描述的精神文化。

《风雨哈佛路》开头,莉丝母亲疯狂的抢走了家中仅剩的一百美金,莉丝和父亲追出家门,走过污水横流的街道时,父亲告诉莉丝,政府已经不再修理这些管道了。这里的污水转喻了贫民窟生活的贫穷和环境的混乱,这个混乱的环境使得莉丝的母亲堕落,并且难以逃脱。

父亲说政府已经不再修理了,隐喻父亲等待着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但是政府真的不管了吗?不。由于学校老师报告莉丝又没有去学校,政府帮扶人员来到莉丝家中,想要帮助他们一家。

但是莉丝家里的情况让政府人员大吃一惊:遍地的垃圾,装满黑水的浴缸,坏掉的窗户,疯狂的母亲,懒散不管的父亲等等。家中脏乱的环境隐喻了这一家人的懒散与自我放弃,正是这种态度,让这个家庭和社区没有希望。

莉丝经常不洗澡,也不洗衣服,在学校被同学嫌弃嘲笑,就连莉丝自己也认为她是一个有味道的女孩,家里脏乱不堪,自己身体的清洁也熟视无睹,正是这种自我放弃的态度将这一家推到了越来越悲惨的境地。

莉丝被送管教,虽然新的地方学生打架争斗不断,充满了欺辱和恐惧,但至少教会了莉丝洗澡和洗衣服,后来莉丝再也没有成为一个有味道的女孩,这里隐喻了莉丝的新生,身体的洁净是新生活的第一步,莉丝成功的迈开了第一步。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莉丝母亲去世后,她决定重返学校,于是拜托原来的邻居伊瓦找到了一所高中。莉丝第一次去见学校校长的时候,迟到了一个小时,她告诉助理,她坐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地铁,这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隐喻了莉丝与其他普通高中生的距离,也隐喻了莉丝的机会、光明和新生。

电影中大量运用隐喻和转喻,充分渲染了莉丝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奋斗的精神,鼓励着身处逆境的人“请不要闭上双眼,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残酷的现实面前你应该勇往直前。”

02、心理学角度看莉丝从消极退避、自我放弃到奋起反抗,成功获得最高奖学金、考入哈佛大学的历程

从最初的野蛮成长到最后的优雅绽放,莉丝的心理历程可以总结为四个过程:

·被他人评价否定的消极退避

·获得部分肯定的自我认同

·价值条件化导致的错误知觉

·结束旧关系,开始新关系的自我重构

①被他人评价否定的消极退避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8岁正处于学龄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胜任感的重要时期,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她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她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她的感觉。她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她,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

影片中女警带走莉丝母亲时,看到莉丝家中遍地的垃圾,发黑的浴缸,对莉丝说道:“你们活的就像肮脏的动物一样。”

在学校,莉丝由于没有经常洗澡和清洗衣服,浑身散发出一种气味被同学嘲笑,久而久之她自己也产生了“我是个有味道的孩子”消极的自我认知,对学校产生了逃避心理,她说,她不想去学校,学校让她感到痛苦,她并不是像这群学生一样的普通人。

母亲被戒毒所带走,自己和父亲经常吃不饱,家庭的种种状态都让她没有办法向别人表达,8岁的她正是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年龄,但外界的他人评价却与她渴望的完全相反,所以,莉丝给自己装上了硬硬的壳,逃避普通人和学校,甚至是这个社会。

②获得部分肯定的自我认同

尽管莉丝很少去学校,但是她在考试中获得了100分的好成绩,老师也开始对她表示认可:“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你应该经常来学校的。”

老师的肯定,邻居伊瓦的鼓励以及母亲眼里的羡慕赞赏让莉丝内心升起希望,她可以的,她有能力,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她会继续选择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原因。

心理学中,罗杰斯提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要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莉丝的自我概念:

对自己身份的界定——父母吸毒,无法照顾自己,与其他普通人不同;

对自我能力的认识——爱读书,获得满分的试卷;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认识——同样是贫民窟伊瓦的鼓励,流浪朋友克里斯的陪伴;

自己与环境的认识——被同学嫌弃嘲笑。

这些方面形成了莉丝的自我概念:她不属于那个普通人行列。所以当她获得满分,被老师、邻居和母亲肯定赞赏时,她产生了对自己能力信任感,开始自我认可。

③价值条件化导致的错误知觉

现实生活中,成人对儿童的关注常常加有附带条件,即只对符合成人价值观念的给予肯定,不符合的则给予否定。

这些附带条件被罗杰斯称为价值条件,价值条件逐渐内化,成为儿童的行为准则,儿童迫于价值条件往往会优先迎合重要他人的评价而拒绝对自身经验的评价,于是与真实的自我渐渐疏远,容易产生错误知觉。

莉丝内心一直存在着对于来自父母、老师和他人的积极评价的需要,但是事与愿违,莉丝100分的满分试卷没有留住母亲,母亲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她以为留在原地就能挽回些什么时,警察闯入,她被强制带离自己的家,她恳求父亲,父亲却把她推向警察,没有一点犹豫;在教养院生活,饱尝了恐惧,欺辱,无力捍卫自己尊严的时候,主管教师以她不去学校认为莉丝有纪律问题……

周围人的冷漠内化了莉丝的价值条件:无论她做什么,仍然没有人认可她,使她产生了错误知觉:她无法让别人满意,她能做的就只有放逐自己。所以,当遇上同样家庭背景的克里斯时,她就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与克里斯乞讨,流浪,偷窃……

④结束旧关系,开始新关系的自我重构

自我发展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

从旧阶段向新阶段过渡的过程,很像死亡和重生。就是我们自我中那些受限制的、老朽的部分,在转变中慢慢死去了,但是新的自我又在这种变动中生长起来了。

莉丝的周围有两种旧关系:

第一是与父母、姐姐和爷爷的血缘关系,父母亲吸毒、染艾滋,爷爷性侵妈妈和姐姐;

第二种是与朋友克里斯的关系,莉丝上学途中遇到克里斯,她希望克里斯也能去学校,通过学习摆脱现在的困境,但是克里斯拒绝了,甚至在莉丝去参加奖学金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克里斯拉住莉丝,克里斯被教养院赶了出来,希望莉丝帮助她,并且告诉莉丝,莉丝不属于学校,她们都不属于那个圈子;

母亲艾滋病去世了,父亲住进了收容所,爷爷带走了姐姐,把她赶出家门,第一种关系破裂了;莉丝与克里斯不同,她坚信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于是她拒绝了克里斯的要求,去参加《纽约时报》奖学金面试,走上了与克里斯完全相反的道路,第二种关系破裂了。

旧关系破裂的同时,莉丝也获得了新关系,第三种关系是她与戴维老师的相遇,与波士顿哈佛大学的相遇,这是整部影片中最明朗和最充满希望的关系。

自我发展心理学认为:“自我是以关系为载体的,所以,当我们结束一段关系的时候,我们不仅失去了关系中的他,也失去了关系中的那个自我。”

莉丝被迫结束了旧关系,也结束了过去的自我概念与认知,与戴维老师的新关系的构造也让她走上了正道,重新塑造了“自我”。

03、旁观莉丝的发展史,探讨生于绝望,如何活出希望

《风雨哈佛路》中莉丝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于绝望,活出希望。

父母双双吸毒,染上艾滋病,最爱的母亲去世,爷爷强奸了妈妈和姐姐,这样的家庭可谓是绝望了。但是莉丝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哈佛大学,摆脱绝望家庭的束缚,活出自己的希望,她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三点:

①坚定的目标

旁观莉丝的奋斗史,可以发现,她每个阶段,做什么事情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在堕落流浪的时候,她的目标是照顾母亲,在父亲和姐姐放弃母亲的时候,她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乞讨流浪,一边小心翼翼的照顾安慰母亲;

在母亲去世后,她趴在母亲的棺材上,想着为什么她不能呢?难道她要一直呆在这个圈子里吗?她想要普通人的生活,也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于是她选择了学习,跳出现在的生活;

跟着戴维老师参观哈佛大学时,她看到哈佛大学来来往往的学生,每一个都那么不同,她说:我想和人们站在一块,不想在他们之下,于是她开始哈佛大学的申请……

只有坚定了自己的目标,才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走的更好。

②主动争取机会

母亲去世后,莉丝决定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她找到了一所不错的学校,但是由于自己居住的地方距离学校太远,在与校长见面的第一天,她迟到了一个多小时。

其他人都快面试完了,校长之后还有一个会议,她没有放弃,主动说服校长助理,拿到了面试试卷,在迫切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份卷子;

最后一个人面试结束后,校长从教室出来,准备去参加会议,莉丝主动出击,拦住校长,她推了自己一把,争取到30秒的时间,获得读书的机会;

在申请《纽约时报》奖学金时,她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写论文,在最后面试时偷偷回到爷爷家,向姐姐借了外套。

机会不是从天而降的,你不去主动争取,流失了就是流失了。

③全力以赴

莉丝决定了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后,就朝着这个目标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她边打工,边读书,从17岁开始,决心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学业。

当老师告诉她:一年10门课,用两年读完四年的课程,这不太可能,你会把自己累死的。

她回答:不,这才是活着。

她没日没夜的学习,每天最早一个到学校,最晚一个离开,边洗盘子边看墙上贴着的知识内容,用行动向老师证明她可以。

最后,在申请最高奖学金时,记者问她:莉丝,你是怎么做到的?

莉丝回答:我怎么能做不到呢?我的父母教会了我可能。

记者接着又问:你为自己的过去感到难过吗?

莉丝答:对不起?在地铁里睡觉,吃丢弃的事物,那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非常幸运是因为我心里所有的安全感被从身体里抛除,所以我被迫向前看,我也必须向前看,没有退路,我到了一种状态,好吧,我要尽我所能的工作,看会发生什么?

一旦决定了目标,就不遗余力的去努力,全力以赴,不要给自己留下后路,看看前面会发生什么。

04、写在最后

“别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妥协现状。”

《风雨哈佛路》是一部评价很高的影片,它不仅在当时创下了票房记录,也获得了多项奖项。影片内容引人深思,其中蕴藏着原生家庭、教师教育、如何拼搏奋斗的深刻意义,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更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选择,生活的选择,人生的选择。

即使生于绝望,也要拼命活出希望,愿每个人都能从这部影片中获得启迪,像莉丝一样顽强生长。

Ⅱ 求一部美国电影:一个不幸女孩考上哈佛

风雨哈佛路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国一部催人惊醒的电影,通过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哈佛的经历。

Ⅲ 找一部外国励志电影

英文名: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

中文名: 最贫穷的哈佛女孩/风雨哈佛路/哈佛女生

她的爸妈都是毒虫,妈妈患了精神分裂症,双眼失明,后来死于AIDS。住过收容所,也睡过地铁站,从来没有一个象样的家的她,青少年的岁月多半是在慌乱的流浪中度过的。偶尔,她还要扮演大人的角色,回去照顾她的爸妈和姊姊,多少次,她流泪坐在妈妈的病床前面。她身边的人,多半是遭遇不幸的人。同侪暴力、性虐待和精神疾病。一日复一日,她活在一个没有希望和梦想的世界里。
“每天起床,我看见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好像都披着一层膜,无法穿透。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悲哀,可是没有办法改变。”
奇怪的是,贫穷和负面的童年经验,并没有让她变坏或者失去希望,隐隐约约之中,她一直都知道,在她生长的环境之外,其他人所过的,是很不一样的生活。而她知道,只有想办法脱离现在的环境,才有可能到那个新世界去。母亲死后的几个月,在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精神鼓励的情况下,她自己一个人,申请进入一所私立高中,因为她相信,读公立高中并不能帮她跳出贫苦的轮回。开始念书之后,她还是没有地方睡,还要在肮脏的洗碗槽前面,一面工作赚微薄的薪水,一面念微积分、几何学。
她身边的所有亲人、朋友全都告诉她,没有用的,不要痴心妄想进大学。可是当她拿到班上第一名,得到机会参观哈佛校园的那天,她就狠狠地发誓,要成为哈佛的一员。那天,当她看着走在哈佛校园里的男男女女,心里不禁问自己,“这些人的动作举止,为什么这麼不一样?是不是因为,他们来的世界就是这麼不一样?若是这样,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
为了念哈佛,她必须要申请奖学金,找遍了所有的奖学金资讯,她发现纽约时报提供全额的奖学金,足够让她去念昂贵的哈佛。面试的那天,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穿着一件破烂衣服,罩上一件向姊姊借来的大衣勉强充场面。果然,她得到了那笔奖金,进了哈佛。领奖致词的那天,她说,她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将永远地被改变。Liz Murray,一个最贫穷,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
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2003年拍的电影。
因为发觉哈佛不适合她,目前Liz Murray已转出哈佛,到哥伦比亚大学去。

Ⅳ 《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

《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

基本信息

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影片由Peter Levi执导,索拉·伯奇(Thora Birch)、迈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1] 影片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Liz)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影片于2003年4月7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剧情编辑

丽斯(Liz)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贫穷的丽斯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斯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斯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勇往直前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影片评价编辑

这是一部很简单的电影,情节上没有故意设置什么情感冲突,也没有什么戏剧化的大气大落。一个好听的声线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不带任何情绪起伏,更谈不上煽情,她只是在讲她的故事,似乎是你,我,每个从艰辛磨难的童年中走过来的我们的故事。但是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被奉为经典励志电影。

风雨哈佛路叙述的是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的生命历程,传递给人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

;

Ⅳ 谁看过《最贫穷的哈佛女孩》这部电影的,给我写点观后感啊

这部电影演了一个美国的小女孩,家里很穷,她的妈妈吸毒还抽烟,最后得艾滋病死了,她的爸爸在收留所,她的爷爷和姐姐也不收留她,11岁就四处流浪,和街上的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每天只能在垃圾桶里捡东西来充饥,晚上睡在火车站。后来15岁时她回到了学校,为了养活自己只能边上学边打工。因为衣服破烂,同学们都欺辱、她嘲笑她,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之后她努力学习,把以前落下的功课补了回来,她用二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高中学业,17岁时考上了着名的哈佛大学并获得了奖学金。

哈佛女孩曾经的遭遇令人同情,以前我总以为自己不幸福,如果我和哈佛女孩比一下,我比哈佛女孩幸福一千倍一万倍,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争取比 哈佛女孩还要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人改变你的命运,要靠自己,只要 你坚持、努力、用心做了,一切皆有可能

Ⅵ 美国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

美国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

剧情介绍

父母吸毒、8岁开始乞讨、15岁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17岁开始用2年的时光学完高中4年课程,获得1996年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这是一个真实、努力女孩的人生经历,一段自强不息昂扬奋斗 的生命历程。在这部励志向上的美国影片《风雨哈佛路》中,托拉·伯奇演绎了一个女孩子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努力奋进的故事,细腻地刻画了人物情感。影片传递给人们的除了心灵的震撼,还有深深的感动。

莉斯,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世界最高学府--哈佛的殿堂。她的事迹足以让每个人动容。

拥有金色头发的女孩,童年在贫穷和饥饿中度过。莉斯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母亲吸毒染上了艾滋病而精神崩溃,父亲酗酒最后进入了收容所,外公又不肯收留她,她只好流浪街头。

不久,母亲去世了。

母亲因艾滋病死去那一天,只有棺木,连简单的葬礼仪式都没有。只想渴求父母亲情,这人世间最基本的愿望也成了奢望;棺木就要被下葬;她跳上了棺木,静静躺在上边,和她的母亲做最后的告别。她静静地在心里对母亲诉说,回忆人生最幸福的那一次点滴的幸福时光。母亲已经离她而去,世间最爱她的人已经离她而去。一个普通的弱小的女孩、不奢求其他,只渴望亲情围绕的弱小女孩,当她最后的一丝希望都破灭的时候,留给她的,除了伤心,只有伤心。

如果沉沦下去,她将会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她决心告别,她要开始全新的生活。

她,用真诚最终争取到参加进入中学的考试机会。父亲作为她的上学的担保人,从收容所出来。办理完担保手续出来的时候,父亲对她说,好孩子,坚持学习,我不能成功了,但是你行的。望着父亲远去离开的背景,这个弱小的女孩坚定了信心,从容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她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17岁到19岁,两年的时光,她学习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作为奖励,她以全学校第一的成绩和其他9名同学获得了免费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的机会。

一个浓郁的秋季中,金黄色铺满整个季节。在写满辉煌的树下,一个女孩站在哈佛学府的门前,仰望。面对大学的殿堂,她决心实现她的又一个愿望--她要成为这所大学学府中的一员,她要证明给自己和世人看,人生其实可以改变。

人生其实真的可以改变,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

1996年,上帝会让一个付出努力和艰辛的女孩收获喜悦;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每一位评委。12000美金的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让她获得了进入哈佛的通行证--她成功了。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向她敞开了双臂。凭借着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改变生活困境的`强烈愿望,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同样一个金色的季节,作为哈佛大学--世界最高的学府的一员,她安静坐在了校园的教室中。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贫穷苦难的女孩用她的执着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她自己,改变了她的人生。

经典台词

1.人会死,花会谢,看似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毫无意义。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影像,模糊的影像,供我们回忆。 [5]

2.她活在我心中,可我无处立足,在这世上我孤独无助。一个十六岁的人只有八年级的水平,你会顺着一个下降的螺旋到一个更糟的地方。你断了每一条路,拒绝了每次机会,你令所有曾经信任你的人都失望了。

3.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

4.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

5.我一直都爱着我的妈妈,无论何时何地,我一直都爱着她,尽管有的时候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一直都爱着她,自始至终,对自始至终。她活在我心中,可我无处立足,我孤独无助。

6.我爱你,妈妈。” --利兹

“我爱你,爸爸,你是我遇到的最有趣的人。”“爸爸,我要上学,我必须要去。” --利兹

7.“修10门课,用2年读完,这不太可能,你会把自己累死的。”

“不,这才是活着。” --利兹

8.“利兹,像我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不可能进哈佛。”

“我会的。” --利兹

9.我很聪明,我可以改变我现在的生活,改变我的一生。我需要的只是这个机会。

10.就算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妈妈,就算在世人的眼里你是人见人怕的瘾君子,妈妈,我依然那么地爱你。如果可能,我愿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来换取我家庭的完整。世界是虚无的,我们活在彼此的心中。她住在我心里,可是我却没有容身之地!

11.每天起床,我看见的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好像都披着一层膜,无法穿透。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悲哀,可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的动作举止,为什么这么不一样?是不是因为,他们来的世界就是这么不一样?若是这样,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

12.有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13."不,这才叫活着。"

14."要是我更加努力呢?""那需要努力,但并非不可能,"( 那个老师讲给丽兹听的)

15."如果我不顾一切发挥每一点潜能去做会怎样?""我必须做到,我别无选择。"

16."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17."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

18.请不要闭眼,机会就在下一秒出现。

19.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

20.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地球照样在转。现实是不会按照你的意志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会比你的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睁大双眼去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造成了这种局面。

21.我觉得我自己很幸运,因为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安全感,于是我只能被迫向前走,我必须这样做。世上没有回头路,当我意识到这点我就想,那么好吧,我要尽我的所能努力奋斗,看看究竟会怎样。

22.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

23.我爱我的妈妈,自始至终,自始至终,尽管她吸毒尽管她没有照顾女儿,而一直是我在照顾她,好像她变成了我的孩子。

24.有时我觉得世界外有一层外壳,我们所有人都在它的里面,你能看到外面,却不能出去。

英文台词

1. I’d give it back, all of it, if I could have my family back.

2. I was 15 when I went out in the world. What’s a home anyway? A roof? A bed? A place where when you go there, they have to take you? If so, then I was 15 when I became homeless.

3.But I still didn’t know how to be in school. I still didn’t know how to be normal.

4.I knew at that moment I had to make a choice. I could submit to 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and live a life of excuses... or I could push myself. I could push myself and make my life good.

5.Sometimes I feel like there's a skin on the world,and those of us who were born under it,can see through it.We just can't get to throught it.

6.I’m smart. I know I can succeed. I just need a chance. A chance to climb out of this place I’ve born in. Everyone I know are angry and tired. They’re trying to survive. But I know that there is a world out there that is better, that’s better developed. And I want to live in it.

7.

Liz Murray: I love you, dad.

Peter: That’s a waste of energy.

8.

Liz Murray: My mother was dying. My father was gone. But I had to believe that their road would rise up to meet me.

9.

Chris: I don’t want to go to school. I don’t belong there and neither do you.

Liz Murray: Yes, I do.

Chris: You think they let people like us in to Harvard?

10.

Lisa: I loved going to school so much. You never went to school. Why would they gave you a scholarship?

Liz Murray: Because I’m homeless and I’m doing really well on school.

Lisa: You’re not homeless, Liz. You could stay here.

Liz Murray: No, I couldn’t.

11.

Jean Murray: Lisa said you stopped going to school.

Liz Murray: I am going to go back.

Jean Murray: When?

Liz Murray: When you get better.

;

Ⅶ 《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观后感

导语:《风雨哈佛路》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在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下面是其观后感,欢迎参考:

1、《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观后感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吹和雨打,只有经受住了风雨,才能成功。”看了《风雨哈佛路》后,我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美国女孩:她因为父母亲都吸毒并且家境贫寒而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老师却发现很少到校上学的她竟然在测验中得了满分。她还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当她的妈妈因为艾滋病去世后,伊丽莎白强忍悲痛,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被震撼了:如果伊丽莎白的潜力没有被她的老师发现,如果她因为父母吸毒而自暴自弃的话,她就永远也不可能考上哈佛大学,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伊丽莎白自己的努力:她并没有向命运低下头,而是不断地去获取知识,冲破了命运对自己的束缚。

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我想起了自己练习网球时候,有一段时间曾经觉得每次网球课练习的内容大同小异,枯燥无味,还非常累,就不想再坚持下去了。现在想想,打网球也贵在坚持,如果当时放弃的话,现在就不会体验到打网球的乐趣了。我们应该像伊丽莎白那样,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请一定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的背后往往有无数的辛劳和汗水。

2、《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教育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很艰难的环境中通过教育,最后改变了生活的故事。

关于这部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改变,不管是环境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童年,还是哈佛改变了那个女孩的现在,还是教育改变了生活,不管怎么说,整部电影都在描述有关改变的事,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改变。

穷则思变,从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当一件事情以一种方式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改变一种思维方式,以另一种方法去尝试,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人作为高等动物,为适应环境而特有的能力,就像现在我们在一块在这里培训软件工程师,大多的原因都是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因而选择了再教育来改变现在的生活,这是我们选择的方式,但并不能说这是唯一的方式,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就导致了每个人要走的路也是不同的,进而导致了每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所选择的方法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们选择了在教育,但是并不能说在教育就一定能让你对以后的生活满意,因为这里面存在好多因素,有个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等,不过我觉得在这里环境的因素可以排除在外,因为学习的环境很好,这就要谈谈我们个人的因素了,由于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同,导致了我们的态度的不同,造成了结果的不同,所以,这就要我们端着我们的学习态度,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学好,不是给别人看的,是为自己以后的路铺垫的。

如果想少走点弯路,再教育绝对是个捷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里,就应该相信我们的选择,相信北大青鸟的口号,教育改变生活,就应该有信心,持之以恒的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3、《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观后感

莉斯真的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孩,母亲是个酒鬼,而且患有艾滋病死了。父亲吸毒,同时也患上了艾滋病,住在疯人院里。

这就是她的生活,她感言:有谁能和生活讨价还价,我觉得,既然我们活着,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

莉斯没有家,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到底什么是家,一片屋顶,一张床,还是无论何时都会接纳你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地铁站,是楼梯口,是无人问津的街道;吃的是别人丢下的馒头。有时候,我觉得世界就像被一层膜包裹着,在里面的人可以看透它,但却无法冲破它。在这个世界,我可以让自己适应它,却没有能力改变它。人会死,花会谢,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影像,一个模糊的影像,默默的回忆。

世界不是真实的,我们活在彼此的心中。

她总是这样分析这个世界,反思自己。所以她说道:我尽力拼搏,不想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我更加努力呢?现在,我离这层膜很近,触手可及,这需要努力,但不是不可能。我希望和别人平起平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低怜怜的。我想接受良好的教育,读遍所有的好书。

于是,我情不自禁的想,我是不是该发挥自己的每一份潜能呢?我必须成功,别无选择。最终她成功了。经历了这么多,反思在继续:世界在转动,你只是一粒尘埃,没有你,世界照样会转动。现实是不会随着你的意愿去改变的,因为别人的意志比你更强些。生活的残酷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中,不愿意睁大双眼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那些细小的因素累积在一起,而造成的这种局面。

未来的道路是宽阔的!

4、《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观后感

最近有很多思考,突然觉得世界的广阔,过去的大学两年生活是虚度的两年,没有认识,没有思考,是活着,没有生活……什么是生活?人在迷茫时,看看电影或许会带来启发,最近看了不少经典电影,尤其是昨天晚上看了《风雨哈佛路》,感受颇多。

在女主角莉斯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追求亲情的,渴望父爱母爱的孩子,这是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震撼。或许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个贫穷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可是,不管是在电影开头莉斯无怨无悔甚至逃学只为照顾吸毒,有精神拨那个的母亲,还是在电影的最后,莉斯说她愿意用她的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和哈佛大学学习机会来换取她的完整的家。

甚至她开始改变也就是她明白她必须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也是在母亲去世之时……其实,对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对莉斯来说,父母的爱特别是母亲的爱是她最渴望的,虽然父母是“瘾君子”,可是她始终还是爱着他们,她觉得父母是爱她的,虽然他们忘记了。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无私的爱,在面试的时候,莉斯本人也意识到她母亲像她的孩子,是她一直在照顾着自己的母亲。在我看来,这份爱虽然伟大,却也是一个枷锁,束缚着莉斯,明明有能力读好书,改变命运,却因为要照顾母亲而放弃,等到母亲死了,才真正冲破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爱的两面性在这里完全的表现出来,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却是束缚、枷锁,这就带来了人生的抉择,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份爱?

在女主角莉斯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追求亲情的,渴望父爱母爱的孩子,这是整部影片给我最大的震撼。或许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个贫穷女孩如何克服生活的困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可是,不管是在电影开头莉斯无怨无悔甚至逃学只为照顾吸毒,有精神拨那个的母亲,还是在电影的最后,莉斯说她愿意用她的纽约时报的奖学金和哈佛大学学习机会来换取她的完整的家。甚至她开始改变也就是她明白她必须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也是在母亲去世之时……其实,对我们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对莉斯来说,父母的爱特别是母亲的爱是她最渴望的,虽然父母是“瘾君子”,可是她始终还是爱着他们,她觉得父母是爱她的,虽然他们忘记了。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对父母无私的爱,在面试的时候,莉斯本人也意识到她母亲像她的孩子,是她一直在照顾着自己的母亲。在我看来,这份爱虽然伟大,却也是一个枷锁,束缚着莉斯,明明有能力读好书,改变命运,却因为要照顾母亲而放弃,等到母亲死了,才真正冲破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爱的两面性在这里完全的表现出来,一面是人性的需要,一面却是束缚、枷锁,这就带来了人生的抉择,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份爱?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成功,羡慕别人的过人之处,总觉得他们之所以成功是他们比我们幸运,或者他们身上有着我们认为我们不可能有的东西,其实不然。就拿影片中的莉斯来说,她称得上比别人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伯乐,戴维老师。可是,这份幸运也是她对上学的渴望,以及不放弃的那个30秒。没有这份坚持与努力,便没有她在学校读书的机会,更没有后来戴维老师对她的那份帮助。所以说,那些看似我们没有的幸运与过人之处,其实就是人的那份执着与努力的累积,他们做到了那些不容易做到的小事,更坚定的人就能成功。正如这句哈所说:人,总要追求一些东西,而这些追求真的没有你以为的那么难,最难的是怎么让自己不要以为它难、以及迈出第一步。

5、《风雨哈佛路》励志电影观后感

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受触动,女主人公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长道路,最终实现了梦想,走进了哈弗大学的殿堂。

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有一次她和她母亲一起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曾经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见她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她只是个孩子,可是为什么要让她承受那么多?然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她母亲毒瘾又发,跑去酒吧喝酒抽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在呐喊,在深深的呼唤,可一切都是徒劳。

母亲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亲的棺材上,试图寻找到那迷失的母爱,儿时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凄凉的家庭,颓废的生活,无法捡拾的亲情,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可是明天还是要继续。拾起那残碎的记忆,路还是要走,而此时,她是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依靠,连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没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踽踽独行。可是她还有梦,她要改变生活的现状,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梦,有行动,乐观的面对现实,最终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梦想。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强爱人,方可被人所爱所尊重,不要抱怨现在的不幸,要勇于面对,要勇于去改变,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未流过血的手指怎能弹出世间之绝唱。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的不幸将是对我们最大的历练,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会更好。

风雨哈佛梦,坎坷人生路,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不懈的意志诠释生命,绝不放弃,我们的梦就在前方,美好的明天等着我们去创造。无论现在怎样,请一定要相信通过努力,明天定会很好。

Ⅷ 美国电影 好像是哈佛神马的 是一个女孩考上了哈佛大学然后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很励志 就是不懂全名了

风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影片由Peter Levi执导,索拉·伯奇(Thora Birch)、迈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 影片女主人公丽斯(Liz)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贫穷的丽斯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斯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斯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勇往直前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Ⅸ 电影《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导语:电影《风雨哈佛路》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Liz)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精品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范文1: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吹和雨打,只有经受住了风雨,才能成功。”看了《风雨哈佛路》后,我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丽莎白的美国女孩:她因为父母亲都吸毒并且家境贫寒而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老师却发现很少到校上学的她竟然在测验中得了满分。她还用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当她的妈妈因为艾滋病去世后,伊丽莎白强忍悲痛,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被震撼了:如果伊丽莎白的潜力没有被她的老师发现,如果她因为父母吸毒而自暴自弃的话,她就永远也不可能考上哈佛大学,也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伊丽莎白自己的努力:她并没有向命运低下头,而是不断地去获取知识,冲破了命运对自己的束缚。

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都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我们为什么不能?我想起了自己练习网球时候,有一段时间曾经觉得每次网球课练习的内容大同小异,枯燥无味,还非常累,就不想再坚持下去了。现在想想,打网球也贵在坚持,如果当时放弃的话,现在就不会体验到打网球的乐趣了。我们应该像伊丽莎白那样,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获得成功!请一定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的背后往往有无数的辛劳和汗水。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范文2:

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受触动,女主人公利兹经历了常人不敢想象的成长道路,最终实现了梦想,走进了哈弗大学的殿堂。

她生活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后来母亲又染上了毒瘾,生活几经崩溃。有一次她和她母亲一起去餐馆,那种久违了的感觉,曾经的温馨仿佛又围绕在她身边,“这一刻,我感觉母亲又回到了身边”是对她当时心里感受的最好描述,可见她内心对父母之爱的渴望。她只是个孩子,可是为什么要让她承受那么多?然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她母亲毒瘾又发,跑去酒吧喝酒抽烟,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她在呐喊,在深深的呼唤,可一切都是徒劳。

母亲因吸毒而感染了艾滋病,不久去世了,她久久地躺在母亲的棺材上,试图寻找到那迷失的母爱,儿时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凄凉的家庭,颓废的生活,无法捡拾的亲情,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可是明天还是要继续。拾起那残碎的记忆,路还是要走,而此时,她是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依靠,连感情歇息的地方都没有,人海茫茫,而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踽踽独行。可是她还有梦,她要改变生活的现状,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相信我会成功,我仅仅只需要一个机会”,这可以看出她的决心和意志。一个柔弱之躯,却用努力争取了机会,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她的付出超出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我爱我的妈妈,不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感动了所有人,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海深,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依然要爱他们,他们一样爱着我们。最后当她站在哈弗大学的演讲台时,我们更多的是敬佩和感动,她的成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风雨哈佛路》读后感范文3:

影片风雨哈佛路,又名最贫穷的哈佛女孩,讲述了主人公丽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亲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贫穷的丽兹8岁就出去乞讨,换回来的食物放在冰箱,用这种办法来照顾自己的母亲。尽管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但是她非常爱自己的父母,非常乐观坚强的`活着。

这样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那个女孩,会不会那么坚强。这部电影足以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探讨。生活经常会有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女孩那坚强的心灵、不懈的努力、高尚的节操带领着她一步步靠近成功。她的行动深深地震撼了我。

面对磨难,她没有退缩,用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此时的磨难不再是磨难,是给她通往成功的垫脚石。这不就是当代青年正需要学习的吗?生活的磨难带给丽兹太多感想,是她不愿沉沦在‘‘生活的泥潭中’’,所以认清现实的残酷,除了好好读书,没有第二条路。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颓废只会让自己变的的更糟糕,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贫穷不再是阻碍它前进的绊脚石,在她的人生里面,从不退缩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与丽兹相比我们真的太幸福的,但我们却缺少了像她那样的执着。这或许是磨难带给他的财富,使她的性格比常人多了一份坚韧。在现实中,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感到沮丧,会怨天尤人,觉得上帝对待自己不公平。这时候我们因该想想,上帝对待他就公平了吗?她的成功有谁帮她了呢?所依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这句话的真谛就在于此。

每当我遇到烦心的事时,我就会想到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丽兹,她是如此的美丽,着实让人感动。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即使在平直的路最后也会有一个转弯的终点。学会丽兹面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许多困难就迎刃而解了。太多的抱怨就是对自己的否定。这部电影传达出一种正能量,从中丽兹给了我很多启示,成功不是平白无故的出现,是用自己的血和汗拼搏的。

丽兹之所以成功是她选择了相信了自己,自信的笑往往是最迷人的。希望丽兹能带给更多人力量,是迷惘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沮丧的人擦干眼角的泪水化作坚硬的水晶,懦弱的人拿起自己的勇气来。慢慢地发现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剧情介绍】:

丽斯(Liz)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贫穷的丽斯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斯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斯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贫困并没有止住丽兹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勇往直前的奋斗是永恒主题。

Ⅹ 有一部美国电影,讲一个女孩考上哈弗的,很励志的请问叫什么

风雨哈佛路 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影片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Liz)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的经历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34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03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691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31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20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70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53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75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10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