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电影女人
1. 瑞典女王的幕后制作
嘉宝在银幕上总是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
只要她一出现,别的角色便黯然失色。但谁都解不开这个谜,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别的演员以及与她配戏的对手都极难与她媲美。即使故事内容平淡,只要有她出演,就能使索然无味的情节丰富充实,平添光彩。她宛如一座峰顶插入云海的高山,有朝一日云开雾散,人们便能自由地眺望那白雪皑皑的瑰丽峰巅。
年青时的嘉宝有着一副温柔、秀美的面容,她的面庞和济慈在诗的幻象中看到的一模一样:迷人、娴静。由于光和影的妙用,她的体态更是变得超凡脱俗,美轮美奂。
影片中的克里斯蒂娜具有青年人独有的粗野本性、她女扮男装的趣闻、她咄咄逼人的气势、她的魅力和胆大妄为,都描写得很成功。嘉宝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与女友萨尔卡·菲尔特尔密切合作写出了剧本,并亲自过问服装。她扮演了瑞典历史上至高无上的权威,达到了预期的完美效果。在她的所有影片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瑞典女王》。她认为这个角色演得恰到好处,没有一部影片像这部这样得心应手。
《瑞典女王 》和三年之后拍摄的《茶花女》是她的高峰。在这两部影片中,她从未有过心中无数的时候。即使有时她没有在银幕上出现,观众仍感到她无形的存在。
影片的高潮是在一次暴风雪中,她与唐·安东尼奥在一家乡间小客栈里首次相遇。克里斯蒂娜是在身着男装骑马穿过白雪皑皑的森林时认识西班牙国王的使者、年轻英俊的唐·安东尼奥的。她无可奈何地不得不与安东尼奥在客栈的同一个房间里过夜。她对安东尼奥已经有意。她心慌意乱,激动不已,甚至有点弄巧成拙到无法证明自己是个小伙子。她本来愿意围着火坐着过夜,唐·安东尼奥却情愿与她一起躺在床上过夜。至于这一夜究竟如何过的,并没有细说。暴风雪刮个不停,使他们无法上路,他们得一直等到暴风雪过去,通往斯德哥尔摩的道路再次畅通。
影片着力描写了笼罩在小客栈中的粗犷气氛:侍者大声吆喝,在吵嚷中端上热气腾腾的格罗格酒,人们看着下流舞女登台表演,眼看要招来祸水。低矮、烟雾腾腾的房梁下回荡着,曹杂的呼喊声和粗野的欢笑声。显然还有许多歹徒也在这家客栈里躲风避雪。观众感到喧闹,混乱和紧张。刀光创影,一场恶斗即将爆发。之后便是少年克里斯蒂娜和唐·安东尼奥完全出人意料地在一间宽敞的陈设雅致的房间里相遇了。他们之间是一阵长时间的欣喜的静默,这是柔情蜜意的倾慕的最初征兆。唐·安东尼奥并不知道他就站在瑞典女王的面前。虽然有人认为唐·安东尼奥是为瑞典王室效劳的西班牙贵人,她并未料想到他是个使者。
早晨,穿着女式睡衣的克里斯蒂娜醒来。她睡眼惺忪地在卧室里踱步,她抚摸和亲吻每件物品、窗帘、家具和绣有仿佛汁液欲滴的葡萄的披肩。她沉浸在无限幸福之中。她在房间里感到飘飘欲仙,心花怒放,如醉如痴,嘴角上挂着智慧的微笑。她想了解关于她的幸福的每一个细节。当唐·安东尼奥问她在做什么时,她回答说:“我在仔细玩味房间里的一切!”她坦率地表示要把与安东尼奥离别前的一切铭记心中。她不停地起舞。这种缓慢的舞蹈要算是好莱坞拍摄过的最迷人的镜头之一了,舞蹈抒发了爱的感情,好像是嘉宝自发思想的表露,实质上却是导演罗本·马摩里安精心设计的。马摩里安解释说,“舞蹈是配着节拍器眺的,这种舞蹈表达了纯真的感情和诗意。”嘉宝用这种舞蹈消除了她和观众间的距离。她用舞蹈热烈地表达了她对于爱情和世界的欢愉心情。
嘉宝的沉默往往比她的话语能够表达更多的感情。一个细微的头部动作、丢一个眼色都会使话语显得多余。有时却硬要塞给她一些破坏环境或气氛的话,这些话往往是剧作者专为她设计的,与她的角色关系甚微,但却与嘉宝本人大有关系。例如她说过:“我认为,结婚是相当讨庆的事情.我无法想象和一个男人同屋睡觉。”剧作者显然试图将嘉宝对婚姻所持的人所共知的否定态度写进剧本中去。“我将独身死去”,瑞典女王这样说,但这话却源出于嘉宝自己。
嘉宝和瑞典女王的性格融为一体,这倒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嘉宝自己也是个统治者。她很有尊严;善千克制,同样生活得很寂寞。显然,有人禁不住要借嘉宝来解释瑞典女王,贝尔曼采取一种逆来颇受的态度。文学的准确性在影片里被抛弃了,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想象中的瑞典女王。米高梅公司要求至少写三场爱情戏,其中一场必须是惊心动魄的,贝尔曼就这样写了。他解释了他的方法,强调了他对待历史的冷漠态度,“我们寻找到一个历史背景,根据这个背景,我们设计了所有的人物,构思了情节。我认为,如果允许有这种所谓的戏剧自由的话,这样做就是理所当然和不可避免的了。处在克里斯蒂娜女王的情况下,她的私生活和个人爱好很少为人所知,也许影片已经做到与实际情况非常相近了。但最重要的是,果真塑造了一个热情、活泼和富有人情味的人物了吗?如果确实塑造出来了,那么这出历史剧就是成功的。”
嘉宝像一贯的那样,对她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表示不满。她说自己的确想表现得有点瑞典味儿……但是没有讲求艺术的余地,因为最重要的是他们所谓的票房价值。但是,如果票房收入的确是最重要的,那么,制片公司一定很感失望,因为《瑞典女王》是嘉宝第一部票房收入大减的影片,尤其在美国。
《瑞典女王 》与其说是瑞典电影史上的一个章节,不如说是嘉宝神话的注解。这部影片的编剧苏尔卡·维尔托尔是嘉宝的挚友,把嘉宝所特有的内在情绪堂而皇之地公然加诸于瑞典女王的身上,这使人难免不认真地表示怀疑,是不是这部影片已把逊位的思想注入她的头脑之中。
只有女人的思维方法才能使这个具有历史性的轶事带上智慧的因素。有些场景使当时只有28岁的嘉宝看上去不仅老成了许多,而且表现出无穷的智慧。例如,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一群乌合之众冲上皇宫楼梯指责女王不该有一个西班牙情夫时,她把他们在楼梯中途截住,让他们平息下来,对他们诉说了帝王的种种忧虑与苦衷。而当这些人一边喃喃表示歉意,一边悄悄地退下去时,她又讥讽地扬起一只眉毛,对他们居然能如此幼稚地轻信历史教科书上简单的事件而暗自好笑。威廉·丹尼尔斯一如既往在嘉宝的脸庞上施展了不可思议的灯光效果,他甚至发明了一长条毛玻璃。当瑞典女王的船永远驶离瑞典疆域时,嘉宝根据马摩里安的什么也别想的要求,表现出一副毫无表情的神色。镜头向前推移,丹尼尔斯把那条毛玻璃逐渐盖住那黑白过于分明的广角镜头,拍摄了嘉宝在该片中最后一个着名的特写镜头。
2. 瑞典有哪些着名的电影明星
[1]英格丽·褒曼(北非谍影、爱德华大夫、东方快车谋杀案)。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着名瑞典电影女演员,也是好莱坞全盛时期女影星,曾获得过三次奥斯卡金像奖,两次艾美奖以及一次托尼奖。
3. 电影《超市夜未眠》裸体的瑞典女人叫什么
该演员为姬丽·哈泽尔。
姬丽·哈泽尔,1986年9月18日出生于英格兰刘易舍姆,英国三版女郎及魅力模特。曾出演过《超市夜未眠》。
Keeley Hazell凭着其迷人火爆的身材曾被评为世界上最性感的100位女性之一,也是英超着名的足球宝贝,深受球迷喜爱,而英国大众媒体FHM更把这位英国籍的超级女模特评选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性感女神。
(3)瑞典电影女人扩展阅读
姬丽·哈泽尔个人经历:
姬丽·哈泽尔在16岁中学毕业之后,成为一名理发师,之后两年因为偶然的机会在选美比赛中拔得头筹。在18岁时,其男友将其一组照片送到《太阳报》杂志,在读者中赢得了极高的人气,最终荣获该报"三版女郎偶像"称号,与太阳报签了一年的合同,并因其美艳照片而走红网络。之后,姬丽·哈泽尔相继登上了其他知名杂志。
4. 瑞典美女alison angel的电影谁有
Alison angel
http://www.sumotorrent.com/search/alison+angel.html
http://www.btmon.com/Video/Movies/Alison_Angel_Site_Rip.torrent.html
5. 瑞典辣妹女特工电影
是这个吗?
《性感女特工》
剧情简介:
对于安东尼(斯科特·麦克洛维茨 Scott Mechlowicz 饰)来说,成为一名成功的厨师是他的毕生志愿,怀揣着这个梦想,安东尼来到了南斯拉夫,准备在这里开一家小餐厅。没想到,不但餐厅没开成,安东尼还和偶遇的好友朱利安(阿方索·麦克奥雷 Alphonso McAuley 饰)一起干起了私家侦探的活计。众所周知,朱利安是个好色的花花公子,和这样的伙伴一起创业真的没有问题吗?
一个名叫卡塔琳娜(帕兹·维嘉 Paz Vega 饰)的美艳女子出现在了安东尼和朱利安的面前,声称因为掌握了一份绝密的情报而身处危险之中,这两个连自身都难保的大男人能够保护卡塔琳娜吗?两人此时还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成为了冷酷杀手海伦(珍妮·麦克蒂尔 Janet McTeer 饰)的下一个目标。
6. 瑞典知名导演伯格曼的代表作有哪些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布萨拉,父亲是瑞典国教Protestant 的高僧。他的家乡布萨拉是瑞典闻名的欧洲小城,有古老的大学和教会,风景优美,有中世纪遗物和装饰, 尤其是被称为农民的壁画特别多,这构成他以后《第七封印》的题材。另外海盗时代也为他《处女之泉》提 供了背景。但他的宗教家庭对他影响最大,宗教生活的刻板伪善,使他对僧侣、律师、医师等职业产生怀疑 。 1940年,他进入电影界,1944年他写的剧本“Hets”(Frenzy苦恼),由瑞典着名导演塞伯维拍成片子 ,他兼任副导演,该片是战后瑞典复兴的前锋,值得纪念。 1945年,伯格曼正式升为导演,执导《危机》。在又拍了一段时间的低成本后,《爱欲之港》开始了他 的个性与作风。《不良少女莫尼卡》一片使他名扬全球,对法国新浪潮导演有很大影响。 以后伯格曼同时在戏剧和电影两方面发展,他在剧院的地位日趋稳固,他也团结了一大批演员,这为他 以后拍摄低成本的室内剧提供了方便。他在电影方面的声望也随着他作品的增多而与日俱增。 他的作品获得国际电影节的有: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国际奖、最佳导演奖、女演员集体演技奖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魔术师》 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处女之泉》 1960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家联盟特别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电影节天主教电影奖、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哭泣与耳语》 1972年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面面相觑》 1977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芬妮与亚历山大》 198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舞台剧方面,在60年代中后期,伯格曼成为瑞典剧坛的超级大人物。一般认为,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征: 1. 继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尔莱以来北欧电影的神秘主义,如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等等。2. 对神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怀疑,如《杯中黑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谓'神之沉默'三部曲等。3.从 以上两点造成对人的不信任,特别是对女人。这包括他所有作品,尤其是《魔术师》、《魔鬼之眠》以及后 期作品。所以有人评论他与瑞典代表剧作家斯特林堡之间的相似。 在电影史上,有一个词用来表达人们对那些以电影为生命并为之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的尊敬,这个词叫' 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位导演和编剧。 拍摄于1982年的《芬尼和亚历山大》是伯格曼在从影40年后告别影坛的收山之作。它获得了当年奥斯卡 的最佳外语片奖。该片讲述一个孤独少年寻找爱和温暖的故事。影片通过少年的视角审视四周的生存环境, 人们通常用'伯格曼的代表作'这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 有幸保存下来的伯格曼拍摄这部电影时的工作镜头,向人们展示了60岁时的伯格曼。许多人都认为《芬 尼和亚历山大》中那个孤独的小亚历山大,就是伯格曼自己的童年时代,那种童年时代的孤独记忆始终缠绕 着他不曾离去。 伯格曼在后来的回忆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时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和得不到这种爱的怨恨。 在70年代接受瑞典电视台采访时,伯格曼说:'一种巨大的怨恨建立在我和父亲之间。有一天,他打了我 '。这种难解的心理情结一直贯穿着伯格曼的电影生涯。 瑞典皇家大剧院,这个让少年伯格曼迷恋的地方,终于在后来走进了伯格曼的镜头里。他早年的一部作 品《夏日游历》就是以瑞典皇家大剧院为背景的。该片讲述一个热爱芭蕾的年轻人爱上了剧院芭蕾女演员的 故事,在这部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青年伯格曼的成长之路。 接下来,年轻的伯格曼执导了他早期作品的代表作《冬日之光》。这时他已经和男演员约瑟夫森开始了 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关系。这一直是伯格曼的一个特点,他总是和相熟的演员、摄影师共同工作。约瑟夫森后 来回忆说,那时的伯格曼是一个孤僻的人,人们都不怎么和他说话',但是人们都能意识到他是一个不平凡的 人。 伯格曼早年的影片《私人生活》,像伯格曼早年的所有作品一样,只有简单的几个人物。人物痛苦而敏 感,他们苦苦追求着生活的意义,这让伯格曼的电影被评论界称为'哲理影片'。把哲学的命题作为影片的主 题,这一直是伯格曼影片的标签。 一场表现女主角痛苦的精神状态的戏,一直让在片中扮演冷面妇人的女演员丽芙.厄尔曼记忆犹新。丽芙 说:'那时的我大约只有二十五、六岁。我虽然对很多事都不太懂,但是凭直觉,我知道那个女主角就是伯格 曼自己。' 伯格曼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60年代他成为瑞典皇家大戏院的院长,后来因为要专心创作而辞去此 职务。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叫得很响。《夏夜的微笑》是伯格曼拍摄的为数不多的古装影片之一。这之后 ,他因《野草莓》而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大师地位开始被确立。 但是在伯格曼的所有作品中,最令人振奋的无疑是《第七封印》了。影片通过男主角参加的十字军东征 的游历过程,大胆地提出了几个咄咄逼人的主题。首先,伯格曼肯定生存的痛苦、个人的孤立无援,接下来 他大声质问生与死的问题,大声质问人与上帝的问题,质疑一种生存状态,却找不到可以归去的精神家园, 这一直是伯格曼的痛苦所在,也是伯格曼影片的特质之一。 伯格曼影片的制作人说:'伯格曼怀疑上帝的存在,他丧失了信念,他是一个探索者,终其一生他都是一 个探索者'。70年代的伯格曼仍然延续他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影片风格进行创作。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有《呼喊 与细语》、《面对面》、《傀儡生命》等等。伯格曼一生共四次获得奥斯卡奖。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人生而 孤独'的主题在得以坚持的同时,也开始融入一些温情美好的东西,人们看到一个激烈的伯格曼在慢馒变得平 和。 1976年,伯格曼的创作被打断,关于伯格曼漏税的新闻铺天盖地占据了瑞典各种报纸的重要版面。伯格 曼因此离开了瑞典。这是伯格曼生命中颇为尴尬的一段,一个具有国际声誉的电影人却失去了自己的祖国。 5年之后,伯格曼终于回到祖国来完成他的告别之作,这就是《芬尼和亚历山大》。一个熟知伯格曼的朋 友说:'你会发现其实伯格曼的影片中根本没有儿童,那些儿童就是他自己。' 《纽约时报》对这部影片大加赞扬。评论认为'伯格曼想把他过去所拍影片的所有主题都融汇在这部影片 里,影片就像是一个深知生活痛苦艰辛的人来讲的一个细节丰富的故事,可是这个人却发现生活即使痛苦也 没有足够的理由去拒绝生活的乐趣。'正是这样温暖阳光的一面感动了全世界的观众。《芬尼和亚历山大》也 因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三项奖,并创下外语片得奖的最高纪录。 1992年,更加温暖美好的影片《情天未老》出现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这是伯格曼晚年编剧的唯一两部 作品之一,另一部是由他儿子丹尼尔.伯格曼执导的《星期天的孩子们》。《情天未老》讲述的是一对年轻人 的婚姻故事。在这两部作品中,伯格曼把他心中的父母亲再次作为描述的主角,但是这一次他把他的父母描 述成具有丰富人性的、性格坚强的人。我们看到老年的伯格曼终于与父母和解了,而这正是他终其一生所努 力的目标之一。 ★★★[中盛影业]近期推出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如下: 《恶魔之眼》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夏日游历》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 博格曼早期作品 戈达尔的评语:个人认为《夏日游历》是伯格曼最美的电影,我喜欢它。 《危机》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早期代表作品 《危机》中几乎孕育着伯格曼后来所有杰作的特质 《魔术师》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博格曼鼎盛时期代表作品 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所有这些女人》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博格曼鼎盛时期代表作品 《狂乱》 本片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操刀剧本 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7. 有哪些推荐的瑞典电影
谢邀!感谢关注奥斯卡,与你一起揭晓心中的谜底。
5、《处女泉》
豆瓣8.4分,1万人标记的冷门好电影。
什么是罪恶,什么是宽恕。罪与罪相继发生,返回去去找不到源头,当发下誓愿用双手赎罪,一泓清泉就涤净了染过血污的那片土地。
处女泉,一个堪称伟大的意象。结尾泉水喷涌,既是父母无尽的眼泪,也是上帝及时的回应,也是女仆洗刷罪恶的悔恨,还是卡琳虽遭奸淫却仍然纯洁美好的象征。
8. 《卡萨布兰卡》的女主角
英格丽·褒曼(瑞典语:Ingrid Bergman,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逝于英国伦敦,是一位着名的瑞典籍电影女演员,也是继葛丽泰·嘉宝之后在好莱坞及国际影坛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褒曼曾获得过三次奥斯卡金像奖,两次艾美奖以及一次托尼奖。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4名。英格丽·褒曼也以《卡萨布兰卡》(又名 北非谍影)中的演出而闻名于世。
英格丽·褒曼[1]二岁丧母,十二岁亡父,孤寂的童年造就了她对表演的浓厚兴趣,常常一个人沉浸在假
想的世界中。十四岁时就在日记中记录下了她的梦想:有朝一日能站在家乡的舞台上,观众们朝自己热烈地鼓掌。1933年高中毕业后入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学习,在校其间便开始了她的表演生涯。不到一年登上影坛担任主角,成为瑞典影坛最有前途的年轻女演员。1936年主演古斯塔夫·莫兰多执导的《间奏曲》(又译《插曲》),引起好莱坞着名制片人戴维·赛尔兹尼克的注意,1939年应戴维·赛尔兹尼克之邀前往好莱坞拍摄同名电影的美国版,与莱斯利·霍华德搭档,导演是格利高里·拉托夫。在好莱坞引起轰动。于是赛尔兹尼克和她签订了七年的合同。次年登上百老汇舞台。
英格丽·褒曼来到好莱坞以后,很快成为当时知名度甚高的明星。她的美清新典雅,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以本色出现在影片中。她的表演自然纯朴,在她表演的角色中,你不太可能找到褒曼本人的影子,那种真实性吸引你去一遍遍地欣赏她的作品。在好莱坞其间,英格丽·褒曼拍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影片,包括《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等。这些影片如今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1948年,英格丽·褒曼观看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同胞》,被它们写实主义的风格所折服,主动写信给罗塞里尼要求与之一起拍片,罗塞里尼欣然接受。起先,他们只是合作伙伴,但渐渐萌生爱意成了情侣,她和彼得·林德斯特罗姆仍有婚姻关系,却替罗伯托·罗塞里尼生了个儿子,这使举世哗然。美国人心中所谓的“圣洁偶像”破碎了,媒体和公众对她辱骂唾弃,好莱坞排斥了她。她被逐出了好莱坞。褒曼为她那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付出了她7年的黄金时光。与罗塞里尼合作的影片也均告失败。直到1957年,褒曼才终于以《真假公主》中的杰出演技一举成为纽约影评人协会和奥斯卡双料影后。这表明美国人最终原谅了她并不得不接纳这位真正的艺术家。
六十年代以后,英格丽·褒曼仍然活跃在银幕和舞台上,并享有极高的声誉。《轻举妄动》、《六福客栈》、《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她后期的代表作。晚年的她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演技完成了《秋天奏鸣曲》和《一个叫戈尔达的女人》的拍摄,并得到了影评界和观众的一致褒扬。
[与癌症搏斗的最后两年]
英格丽·褒曼发现自己患有癌症是在1973年11月。到1980年,褒曼已先后两次动了手术,割去了左右乳房。但两次手术并没有根除病灶,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时,她接受了从影以来最大的挑战:在一部电视系列片中饰演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她演的这个女人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妇,而且患着白血球过多症。这份工作对已经65岁的褒曼来说非常艰难。她的身体十分虚弱。一天紧张的拍摄结束后,回到住处,总是累得精疲力尽。但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拍完了电视片。
满意请采纳!谢谢!
9. 电影《三个瑞典美女在上巴伐利亚》具体讲的什么剧情
故事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北部边境的一个小镇里,那里阳光正好,河水在原野上静静地流淌,风景优美,时光静谧。但是在旅游酒店的老板奥托看来,这一切的美好都蒙着一层黑色,因为负债累累的他在三天后要因为无力偿清债务而失去他赖以谋生的酒店了。
同时酒店真正拥有者、他的妻子奥尔加知道银行有备案再借高贷也难,正与奥托闹得不可开交。万般无奈之下,奥托只得孤注一掷,同他的朋友阿洛伊斯去了斯德哥尔摩,想通过展示这个上巴伐利亚州小镇的美丽风光和纯朴风俗来吸引投资,偿清欠款。
初到斯德哥尔摩的他们毫无头绪,一筹莫展。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三个俏皮的瑞典女郎布里吉特、乌拉和薇薇的帮助,愿意随他们一起回到德国。虽然闹出了许多乌龙,三个瑞典女孩却还是以瑞典女性特有的独立和能干的个性,帮助奥托解决了他的债务与感情问题。
(9)瑞典电影女人扩展阅读
《三个瑞典美女在上巴伐利亚》人物简介
1、奥托
酒店老板,因无力偿还债务在失去酒店的同时与妻子闹得不可开交。在好友阿洛依德的劝说下与好友一同去往斯德哥尔摩,在这里遇到了三个瑞典女孩,在她们的帮助下,成功回到德国并解决了债务危机,也挽回了和妻子的感情。
2、布里吉特
瑞典女孩,在斯德哥尔摩与好友乌拉和薇薇遇到了来自阿尔卑斯山的酒店老板奥托和他的朋友阿洛依德,机缘巧合之下,几人成为朋友,布里吉特决定与乌拉和薇薇一同帮助陷入危机的奥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