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在中国市场
① 在中国销量最高的欧美电影是什么
在过去的四年间,法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票房已经有3年超过了1亿美元,去年法国电影的海外总票房已经达到6.57亿美元,对于这个国家的电影票房来说,最近两年的海外票房都超过了本土票房,中国和亚洲成为最大的海外市场。
这也带出了另一个问题——这些所谓的“法国电影”,不仅普遍使用英语对白,而且片中大量使用国际化的明星,比如《飓风营救》的主演就是英国男星连姆·尼森,《超体》的主演是斯嘉丽·约翰逊,《玩命速递:重启之战》的男主角是英国人艾德·斯克林,哪怕更加法国本土化的《锡尔斯玛利亚》,也是使用英语对白。
你认为飓风营救好看吗?
② 有什么英文电影 演有关中国的
<<功夫之王>>
【导 演】:袁和平 罗伯.明科夫(Rob Minkoff)
【影片类型】:动作
【主 演】:
成 龙 饰 鲁彦 老霍
李连杰 饰 默僧 孙悟空
迈克尔·安格拉诺(Michael Angarano) 饰 杰森(Jason)
邹兆龙 饰 玉疆战神
刘亦菲 饰 金燕子
李冰冰 饰 白发魔女
<<木乃伊3:龙帝之墓>>
③ 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情况
首先不是相关人士谈不上专业,就个人的见解吧,中国的电影市场我觉得还是在稳步的发展,但是盗版啊,电影分级制度的不明确,加上中小城市开展不好等问题还是最主要的,盗版是打不死的小强,很多人都有过看盗版的经历,其实宁愿看盗版碟,枪版电影一睹为快的人我觉得是伪影迷,或者肯本就不是影迷,看,就只图个新鲜热闹,这是一种悲哀,中国观众的素质和审美还有待提高,另外一些欧美的电影或者香港的影片经常因为送审不合格而无缘内地市场,其实应该分级了,这对一部分影迷是负责任的,还有现在一些中小城市往往电影院同步不了新出的电影,有的干脆就没有电影院了,人人都去买碟看,而大城市的影院又有很多恶性竞争,所以中国电影市场还面临很多危机和困难,一点一点前进吧。。。
④ 好莱坞大片票房在中国市场缩水,是什么原因
由于社会压力的关系,内地年轻人口的比例逐年减少,这是社会趋势。随之而来的也就中老年人口增多,退休的人员比例增大。所以能够坐在影院里消费、为电影提供收视率的是中老年观众,并非年轻观众。那么年轻观众对于电影的消费为什么降低了呢?一方面是年轻人的基数变少 ,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压力导致内地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变大,在娱乐方面的消费也就减少了,毕竟他们有着养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重任。所以说,内地观众的受众体变化,是导致好莱坞电影在内地的宣传投入增大,销量却在逐渐下降的原因。
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中老年观众就一定喜欢国产电影?现实还真的是这样。现在这批已经退休的中老年影迷,他们在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并没有接受过外来文化的熏陶,所以他们对于进口的影片、好莱坞的文化根本就不感兴趣。也许他们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比较认可,但是现在的好莱坞电影离那个时代相差甚远,尤其是宇宙电影完全不在老观众的接受范围内。好莱坞在内地的宣传的确增加投资了,但是从宣传策略来看,好莱坞想“抓牢”内地的年轻观众,引进的西方文化都是年轻人所接受的。无奈现在内地年轻观众的购买力、数量都在下降,所以好莱坞电影在内地的销量逐年下降。
⑤ 美国电影和媒体不能很好地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
国家保护貌似是最关键的
前阵网上火了好一阵的《机器人总动员》国内就没让公映!一个动画片都被“咔嚓”了,其他进不来的就根本不用着急了!人文和意识形态都可以先放放了!
虽然我很感谢这种保护,不然做动画片的就更不好过了!喜洋洋估计肯定更没的乐和了!但是高兴之余,总有种莫铭的凄凉...
⑥ 欧美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
这次增加进口影片数量可谓在影视界最震动的事情了,对中国电影市场我感觉有好也有坏。
好在可以刺激和带动一下中国电影市场,提高中国电影的水准,因为欧美电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那么会有更多的外来投资者看到这个潜力,瞄准这个时机,会有更多的影视公司和影人来华发展合作,是促进市场的好时机。让中国影人清醒点,感觉到危机和竞争。.....
坏在文化冲击,随着大批欧美电影的进入,国产电影受到排挤,如果国产电影不能适时反击,那中国电影市场的资金将会跟人半分江山。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在还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便被人打压下去了,不再会有人关注了。....
上述两点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⑦ 2.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影视市场发展现况以及趋向
过去20年,美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什么?
研究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未来的趋势和变化,我们不得不说说美国市场,毕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电影生产和消费市场。我们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电影票房数据,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我们的第一个结论让人感觉有些震惊,1995到2018年经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1995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是53.15亿美元,经过通胀调整后折算到今天大约是108.74亿美元。
2017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9.72亿美元,和22年之前几乎一样。我们从电影票销售数量的角度能够更加清楚看到这个特征。1995年全美总共消费了12.2亿张电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费的电影票数量居然也是12.2亿张,几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电影票的价格伴随着通胀水平而上涨。1995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8.97美元。所以,进入成熟期的美国电影市场并没有出现量价齐升,而是依靠通胀带动了电影票价格的上涨。
2、市场集中度是分散的。这一点也和我们的常识完全不同。我们仅仅从电影发行的数据来看,全美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影业)在1995年发行了110部电影,非六大电影公司的产品在1995年的发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电影公司当年发行了79部电影,非六大的发行数量为46部。虽然电影制作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更多的独立第三方制作方起来,包括着名导演George Lucas成立的卢卡斯影业。
3、什么类型的电影最卖座?我们按照不同的风格做了划分。冒险类(Adventure)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27.26%,排名第一;动作类(Action)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9.20%,排名第二;剧情类(Drama)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6.36%排名第三;喜剧类(Comedy)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5.3%,排名第四。之后是惊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剧(Romantic comedy)。
4、市场份额最高的电影制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节前)票房份额最高的公司,总计票房330亿美元,制作了543部电影,平均票房6087万,累计市场份额15.65%。关于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对超级英雄系列的商业化分不开,我们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业化,对迪士尼整体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紧随其后的是老牌制作公司华纳兄弟,总计票房321亿美元,制作了707部电影,平均票房4543万,累计市场份额15.21%。其实华纳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业老大,但最近几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后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别拥有12.31%和11.59%的累计市场份额。不过索尼单片平均票房3850万美元,低于福克斯的4997万美元。
5、卖座的超级大IP。最后我们罗列了过去10年美国票房最高的电影,从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他们分别是:2007年的蜘蛛侠3(全美票房3.36亿),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美票房5.31亿),2009年的变形金刚(全美票房4.02亿),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3(全美票房4.14亿),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结局(全美票房3.81亿),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全美票房6.23亿),2013年的钢铁侠3(全美票房4.08亿),2014年的银河护卫队(全美票房3.33亿),201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全美票房7.42亿),2016年的寻找多利(全美票房4.86亿),2017年的星球大战前传2(全美票房5.17亿)。
我们发现每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超级大IP,而且都是系列电影。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靠内容推动
看了美国过去20年的电影票房发展趋势,我们大致能得出一个结论:从总量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进入饱和阶段。高增长肯定是过去了,未来电影票房的波动更多依靠当年的优质内容。我们发现1995到2017年,美国电影票消费的数量是没有增长,票房的增长源于票价提高,所以通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市场基本上饱和不增长了。某些年份的增长主要依靠这一年的一大批超级电影。所以逐渐的电影市场不再是一个趋势增长的模式,而是看单独每个年份的产品。
中国电影过去1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
春节我们看到三四五线的人都在看电影,因为渠道已经完成了下沉,这些地方也都有设备精良的电影院,能看到最新的电影。渠道下沉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因为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鸿沟。
现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通过互联网也知道一二线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关注些什么,再看哪些电影。我们再看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现在互联网成为了电影票购买最主要的渠道,这一点已经超越了美国人民。我们可以提前购买好电影票,然后算好时间来到电影院。不再需要排队购票,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打印电影票。这让电影观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这些,都推动了电影在国内的高速发展。
过去几年电影屏幕数的增长是超过了观影人次的增长,未来几年电影屏幕的更新换代也接近尾声,更多是存量的增长了。那么整个国内电影票房也逐渐会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票房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还是需要看电影本身的质量。
好消息是,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电影制作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包括这次火爆的几部国产电影,制作能力已经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三四五线城市的生活方式开始向一二线城市靠拢,这也是受益于过去10年的城镇化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前去三四五线城市,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线差异比较大。现在这些三四五线的人也上网买东西,也去看电影,也逛大商场,也买车。
基本上和一二线的人消费差异不大。所以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微博,阿里,京东,甚至美团和快手的增长都是来自这些三四五线城市,背后也体现了这种消费结构越来越接近的趋势。
总结: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趋势
我们不应该因为此次春节电影票房的爆发,就对2018年整体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过于乐观。毕竟没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业发展最快的那一段也过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优秀的电影集中在春节档期上映。对比美国,我们看到其实行业进入饱和阶段,电影票数量就不太增长了,票价的提高还是要和通胀挂钩。
比电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三四五线城市人口的生活发生出现了一二线化的特征。这也符合城镇化的规律,越来越多人被同化。消费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输出,高纬度打低纬度。这几年消费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带来广义的渠道下层,不仅仅是物理渠道,还有线上的信息渠道下层,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质化。
⑧ 求一篇中国电影市场的外文文献
我也想要~~
⑨ 为什么当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会有原声版和国语版之分
目前,有很多国外的电影在中国内地放映,包括像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市场都非常火热。但是,一般都会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原声版,一个是国语版。做出这样的区分,也是为了考虑到观影人的习惯。
所以说,还是看大家的喜欢,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因此,电影也是在这方面的考虑,因此设置了原声版和国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