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知识 » 如何电影创新

如何电影创新

发布时间: 2022-03-30 21:03:00

⑴ 电影剧作模式的模式与创新

人人想创新,但真正能够创新的人绝不是仅仅鄙视模式的人,而是尊重模式并研究模式的人。我在剧作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刚刚从中学校门踏入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大多怀着强烈的标新立异之心,希望能搞出点惊世骇俗的东西来。他们言必称伯格曼、基耶斯罗夫斯基,写出一些哪怕是伯格曼或基耶斯罗夫斯基也无法看懂的剧本来。然而到了大学三年级,他们便会惊慌或抱怨起来,说是基础的东西都没学会,连基本叙事的技巧也没有。然而时不我待,他们常常就在恍惑之中走出了校门,面向了数亿人构成的观众……说来老师也有责任,比方说,当他们不屑一顾地说“那些东西太传统”的时候,我们如果逼问一句:“那你能说说传统的意义是什么吗?”是不是会给他们一个提醒?
事实上,我们如果踏实地研究,就会发现电影剧作观念的发展并不是对传统模式的彻底摧毁,而是对它不合乎时代要求和观众的新的审美习惯的那些部分的改革。就以前面我们提到过的“情节剧电影”的模式为例,它实际上也是随着时代而发生着变化的。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或刚刚终结时,尽管描写女人在婚姻爱情生活中历尽磨难的情节模式依然在《魂断兰桥》、《雁南飞》、《鸳梦重温》、《雨夜物语》、《一江春水向东流》、《白毛女》……一系列影片中重复着,但如果你再将阻碍两个人美好爱情的原因归结为门第观念显然就太不合时宜了。因为那时人们更加关心的是战争对人生的影响,所以在那些影片里,战争就代替了门第观念而成为制造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门第观念的影子就象没有变化完全的猴子留下了尾巴一样。
从结构模式上来看,情节剧电影太借重于巧合。千载难逢的偶然机缘几乎成为制造人物命运大起大伏的原因和形成冲突高潮的契机。在《魂断兰桥》和《雁南飞》中,人为制造的误会决定了人物爱情的悲剧性命运;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旷世难寻的巧合使被遗弃在千里之外的妻子恰巧来到了丈夫的豪宅当女佣,并恰巧在丈夫的婚礼上认出了自己那负心汉;《鸳梦重温》更是将偶然的机缘作为情节突转的动力,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记忆的富家男子与一个歌女结婚(这里依然保留着门第观念的尾巴),但当他外出寻找工作的时候却意外地(这种意外在那时的影片里却常常是编剧滥用成癖的)被汽车撞倒,奇迹发生了——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并回到自己战前的家中当起了富翁,却把歌女忘记得一干二净!接下来便是歌女漫长的等待,等待他自己有一天能恢复记忆回到自己的身边来。终于那一天到来了,观众在大团圆的结局中被感动得泪如泉涌……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这时虽然把战争当作了间离情人的罪魁,但实际上影片对战争并没有多少批判,相反,故意制造出来的情节牵引着观众的心。现在,人们都会将法国“左岸派”电影人看作是对传统情节剧的反叛者。但如果你仔细解剖一下他们的剧作就会很容易看到那些故事与传统模式之间的亲近关系。例如玛格丽特.杜拉的《长别离》讲述的依然是一个与《鸳梦重温》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一个男人在二战中失去了记忆,一个女人努力启发他回忆过去。看来她的确是熟知那样的传统情节模式的,而且她利用了它来完成自己的创新。她摒弃了在那个男人身上制造偶然事件的情节剧方式,而是将注意力和笔墨都集中到表现女人的内心创伤上,利用平凡的动作和细节来展示她可怜的希望,甚至直到最后我们也没有等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那男子依然没有恢复记忆。巧合没有了,人为地煽情没有了,大团圆的结局也没有了,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对战争更深刻的批判和对人物更深层次的内心的揭示。在她的另外一部名篇《广岛之恋》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传统情节模式清晰的影子:一个法国女孩在二战中爱上了一个德国士兵,女孩被家人关入地下室,德国士兵却被打死。这显然是36情节模式中的第29模式“爱恋一个仇敌”,即“被爱者为爱人的亲族所仇恨”这一款。苏联电影《第四十一》便是这样的情节,甚至在莎士比亚的《罗蜜欧与朱丽叶》时代这样的故事已经屡见不鲜了。杜拉在这里所做的无非是将情感冷漠化并将这个故事与广岛发生的恋情穿插起来,以此制造出一种跨故事和跨时代的理性思考氛围。我们很难设想,如果玛格丽特.杜拉不了解传统的情节模式,她将如何完成自己的创新。
也许,我国电影的创新尝试更能证明创新者与情节剧电影的联系。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我们的观众和电影创作者们并没有对情节剧中过于借重巧合的结构模式有什么反感,相反,人们常常会对失散多年的亲人意外相逢这种“认亲”模式感兴趣。例如《达吉和她的父亲》就是围绕着“认亲”展开情节的。甚至在《英雄儿女》这样表现战争的影片中依然会有个兄妹找到亲生父亲的情节。应该说,直到文革过去的八十年代初期,这样的观念依然左右着我们的电影创作,《小花》在“认亲”,《小街》在“认亲”,《樱》也在“认亲”,甚至在试图用纪实手法讲述的《女大学生宿舍》中,同宿舍的上下铺女生依然会突然发现对方竟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姊妹!《红色恋人》里,国民党狗特务竟发现自己追捕的对象是自己的女儿!实际上,在此后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如果有所谓“第六代”的话)导演的追求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恰恰是对情节剧电影中不符合时代的部分特征的改革。例如在国产影片的创作中流行着一种情节模式:无论你歌颂的主角是医生、警察还是导弹专家,你都需要将他们放在一种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事业,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亲人或爱人所构成的个人生活。比如一位警察,他不仅常常顾及不了自己的个人安危,而且会顾不上亲人病危这样的重大事情。他无法满足老婆对生活的抱怨,甚至还要拒绝身边年轻女性的追求。而他如果是一位身在边疆的教师或医生,就一定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方面亲人希望他能调到大城市里生活,一方面他却无法离开自己的岗位。这便是36情节模式中的第20种“为了义务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渐渐地人们会感觉这样的情节模式太过说教,就希望能将人物牺牲自己个人生活的过程中设计的困境更加自然一点、感情表达更有分寸一点、最后也不要太明显的大团圆。例如:《沙鸥》写的是一个女子为了排球事业牺牲自己个人生活的故事,尽管她的男朋友之死依然有人为安排的痕迹,但比以前的影片要自然得多了,而且在沙鸥的情感处理方面也不再象情节剧电影那样声嘶力竭地煽情;张元的成名之作《妈妈》依然写了一个女人试图使她所爱的人(尽管这次是儿子)神智康复的故事,这几乎就是前边我们所提到过的杜拉的《长别离》情节的现代版,而且这依然是一个“牺牲”模式的变奏——这个母亲为作母亲的义务而牺牲了自己个人的生活。但显然他却表现得更加冷静。结局更加的冷酷——直到最终,那个母亲也没能使儿子的神智出现一点点可怜的奇迹。

⑵ 好莱坞电影中的创新——以什么为例

2012年,《黑夜传说4》成为新年的一记重磅炸弹,在年初再次引爆好莱坞的吸血鬼狂潮。不可否认,吸血鬼与超人,蝙蝠侠,钢铁侠一起,延续着好莱坞的炫酷题材。自1913年美国影片《吸血鬼》开始,吸血鬼就在好莱坞银幕上不断出现,每个时代的吸血鬼形象皆不相同,却又异常成功。在数字手段无所不能的今天,好莱坞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故事讲得更为引人入胜。本文整合好莱坞历史上优秀的吸血鬼题材影片,解析影片成功的因素,提炼出好莱坞对于某一文化的运用技巧和惯用手法,使中国的优秀文化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银幕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创新思路。

⑶ 电影的核心竞争力应怎样打造

日前有媒体评论称,正在热映的国产大片《红海行动》靠口碑拉动票房“逆袭”,“自来水效应”再次印证“内容为王”的市场铁律。

希望未来影视工作者尊重创作规律、继承优良传统、保持专业态度、发扬工匠精神,只有每个环节、每个工种都做到位并不断提升,中国电影才能真正赢得核心竞争力。

⑷ 创新的电影

《爱因斯坦与爱丁顿》
本片主要回顾了爱因斯坦当初发明相对论的过程,以及他与英国着名学者亚瑟·斯坦利·爱丁顿之间的友情,后者是第一个理解爱因斯坦理论的物理学家
《霍金传》
1963年,霍金21岁的人生发生了一悲一喜两个重大事件。这一年他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最后连心肺功能也会丧失,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这一致命的打击几乎使霍金放弃了学业,但生日舞会上一个女孩的出现神奇地改变了一切,她就是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简。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着名理论。
《十月的天空》
1957年,苏联卫星发射成功,美国民众萌发了危机意识。一个矿井小镇的普通高中生霍默(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此刻却为自己的未来忧虑,他在球队选拔中落选,而体魄强健的哥哥一直更受父亲约翰(克里斯·库珀 Chris Cooper 饰)认可,不甘于平庸的霍默萌生了制作火箭的想法,在老师和朋友们的支持下,霍默全身心投入了研究,老师更带来了他可以通过火箭制作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

⑸ 中国类型电影和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比较,中国类型电影怎样发展创新

不是中国缺少好电影,好导演,好演员。只是现在娱乐化产业的发展,给艺术电影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中国好多好作品不能得到市场引导和制作。
制片人的关系,有些非常有钱的制片人,并非是艺术出生,或从事艺术行业。
在一个最致命的关系,国人的艺术审美较为俗气,高审美的人群不多,这直观导致了中国电影的导向问题。
如果要创新,这是个大工程,只能是期待中国电影能有真正辉煌的一天。
就像杨丽萍一样,当初不是他坚定自己的艺术价值,自己拼命拍舞台剧,坚持后才有今天的雀神。

⑹ 空天猎电影有创新吗

这部电影谈什么创新呢?

《空天猎》电影的叙事手法,其实就是照搬了《战狼》的叙事手法而已,而战狼的叙事手法,其实就是好莱坞叙事技巧的那一套而已,说实在的,整个叙事结构中的三幕建置其实非常的清晰明了。

若是向创新,国产电影必须要尝试拍摄实验电影,如果一直陷入赚钱的怪圈子的话,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坡路,到最后,只能跟随着先锋者的屁股后边走,得到的,也永远是别人玩剩下的。

纪录片怎么创新

纪录片的话我觉得不应该太花哨
应该从最基本的角度去探索
将记录的是真是的还原给大家
这只是个人感觉

⑻ 你认为的电影史上的创新电影都有哪些

《优雅的刺猬》,一部根据法国小说改编的电影。

触目之处,满架的书,摆放得格外齐整,这是隔断了红尘俗世的一个世界,属于荷妮自己的世界,每次荷妮推门进来,烦扰人世诸种,都被紧紧关闭,她信手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坐在椅子上,有时会拿起一块黑巧克力放在口中。荷妮不会去咀嚼黑巧,而是让黑巧在口腔里满满融合,等到微苦醇香的味道,从舌尖弥散开来,她的心思,带着巧克力的芬芳,徜徉在五彩斑斓的书卷时光里,满满体会,细细品味。

也是在这瞬间,才发觉那些贫穷、拓落、臃肿、丑陋,只是荷妮披在身上的尖刺,用来应对世俗的冷暖、刻薄、吝啬,应对命运的坎坷和打击,她不卑微也不可怜,她只是一只刺猬,在尘世间孤独前行,在内心却优雅美丽,满腹书卷芬芳。

一件看不出本来颜色的衣裳,毫无光泽的头发,还有她木然凝滞的表情,这本是她贫寒生活的本色,却也让她睿智地化成身上的尖刺,始终,她清楚自己是只刺猬,不是金丝雀,不是小白兔,也不是生而优越的凤凰,刺猬要有刺猬的生活,如果无法改变这个事实,那就让尖刺更能保护自己的柔软。

荷妮最尖利的刺,就是那扇门后的书房,那是刺猬的柔软世界。

其实,在看到荷妮和小女孩儿之间的信任和友情,反而觉得那个看穿了她又爱上的男人,出现得实在偶然,他欣赏荷妮,也让荷妮怦然心动。然而如果结局只是荷妮在犹豫又犹豫之后,准备接受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慕时,突然遭遇一场车祸离世,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没有这场邂逅。

不知道飞来横祸的安排,是否暗喻着荷妮的抗争,注定要孤独终老,就算遇见知音,也不过是南柯一梦,毕竟在衣冠楚楚的世界里,刺猬只能在黑暗丛林里,苟且一世。

每次看到荷妮悠闲从容地翻着书,不知不觉间想起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那句话,大意说,这个世上有一种人,你可以杀死他,但是不能打败他。《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如是,荷妮亦如是。

⑼ 当今电影应该如何创新

如今,随着电影工业的完善和新时代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为横亘在政治、商业、艺术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之间的边界正在消融和模糊,越来越多的影片呈现出类型杂糅、艺术和商业并重的融通趋势:一方面,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日益商业化和大众化;另一方面,艺术和商业电影越来越主流化,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开放姿态。而这类将主流价值类型化表达并受到市场欢迎的影片被称为主流大片。
如今,中国主流大片逐渐找准了自身的美学尺度和历史坐标定位,能够以更成熟、更智慧的创新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同时在主流价值观和商业竞争力上能保持一定的平衡,但走出国门依然任重道远。目前,主流大片在主题和类型上主要侧重于表现爱国主义的军事动作片,还需要在爱情、歌舞、伦理、体育、传记等多种类型上进行拓展,通过对正义、和平、自由、平等、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精神的传达来承载国家意志、传递中国精神。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42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09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04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4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32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76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62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84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824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