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如何平分
㈠ 美国电影如何分级
美国电影分级如下:
G级: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1)电影如何平分扩展阅读
美国分级制度的发展历史: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一直按照海斯委员会(The Hays Commission)所制订的《海斯法典》(Hays Code)来执行。
海斯法典》是绝对伦理化的、类似清教徒教规的一种电影法典,其严厉程度在今天的电影导演看来是难以拍出任何一部生动电影的。
在《海斯法典》中处处是禁忌,比如,该法典规定在电影中禁止表现黑白通婚,包括禁止表现有黑白种族的性关系;过多的拥抱以及富有欲望意义的镜头都不予表现;禁止有裸体和生孩子的场面,哪怕是侧影也不可以。另外,像走私、吸毒、暴力的具体过程以及纵火都不予表现;
甚至是跳舞场面时的不雅动作和舞蹈时性动作的暗示都是不能表现的。这样一种捆缚电影创作的规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被渴望享有拍摄自由的电影作者们冲破了。《海斯法典》在1968年以后彻底被另外一种方式代替--美国电影协会分级制度(MPAA ratings)
1968年11月,第一次来自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系统被宣布了,这个系统的分级相对今天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来说是比较简单和笼统的,它分为四个级别。
G和M的级别是普通级别,对于年龄阶层没有限制,到了R这个级别就是限制级,16岁(后改为17岁)以下的观众必须有家长和成年人陪同才能观看。而X这个级别是后来新增加的。
为什么选用X这个字,其来源是古罗马字母里的第10个,也表示10岁,古代罗马的圆形竞技场规定入场者必须超过10岁才能观看。但X这个级别后来被更为具体的年龄限制级NC-17所代替了。
不过从此以后,X这个字母在电影放映系统里便成为一个人人皆知的色情电影的象征性字母。 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分级制度的逐步修改,目前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美国电影协会分为五个级别: G、 PG 、PG-13 、R、NC-17。
实践证明,电影分级制度的引入,也确实在鼓励艺术创作自由和强调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作用。一部影片的定级确实与票房收入密切相关,美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十强集中在G、PG和PG-13级影片上。
㈡ 电影票房如何计算,收入如何分配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㈢ 电影是如何分级的B级是什么意思
电影分级制度把发行的电影根据成人内容将其划分成特定级别,并给每一级规定好允许面对的群众群,以便区分其面向观众,起到指导未成年人看片的作用。
相关介绍:
1、B级电影:
指低预算拍出来的影片,不属于通常所说的电影分级。B级片是从制作投入上划分的等级,而通常所说的电影分级是从内容尺度和观众年龄上进行区别。
2、R级:
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该类影片在部分国家上映时,会被评为15岁、16岁以下禁止观赏的影片。
3、G级:
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3)电影如何平分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B级片因为缺乏预算,所以品质不是很好,通常没有大明星,但类型是大家喜欢的,剧情卖点常跟牛仔、黑帮、恐怖题材有关。不少动作恐怖片是B级片,虽然它们不算名作,但是在流行娱乐文化里就像Kuso Game一样,B级片仍有其影响力。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等都有完善的电影分级制度。在部分国家,电影分级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行业内部具有约束力,只对观众起提示的作用,由观众实行自我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分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b级片
㈣ 电影的票房都是如何分红的呢
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来,大家都比较关心电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红的?像《战狼2》的票房是56亿,投资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亿呢?并不是的,具体如何分账如下:
总票房划分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
㈤ 电影等级如何划分
楼主所说的五级我没有听说过,至少在香港是没有这个级别的,关于香港的分级制,我找了一些资料: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直到1988年11月10日,第一部真正有关电影分级制度的法例,《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才正式生效。香港也从这一天起实行 “三级制”。到了1995年,香港电检处将“三级制”中的二级又细分出A、B两级,即是后来所称的“四级制”,此后在香港上映的影片皆依据“四级制”接受电检,直至今日。
第Ⅰ级: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观看;
第Ⅱ级:儿童不宜观看;
其中第Ⅱ级又分为A、B
第ⅡA级:儿童不宜——在内容和处理手法上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可能使用轻微不良用语和少量裸体、性暴力及恐怖内容,建议有家长指导;
第Ⅱ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观众应预期影片内容不适合成分的程度较第ⅡA级强烈;强烈建议家长给予指导;影片可能有一些粗俗用语及性相关的主语词;可含蓄地描述性行为及在情欲场面中出现裸体;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内容;
第Ⅲ级:只准18岁(含)以上年龄的人观看(三级片既有色情片,也有暴力片,色情三级片的比例占多数,因而一般人在提到三级片时常常专指色情片)。
㈥ 看电影平分两半怎么弄
是把视频分为两个文件吗?你搜索软件Total_video_converter可以截取视频!
㈦ 有一部外国电影,讲的是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互相评分,平分低于多少就怎样怎样的,求名字~
是美剧《黑镜》中的第三季第一集《急转直下》: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例如 4.8 分的人受人尊重;而低评分,例如 3.2 分的人则被众人排挤。女主角为了搬到心仪的公寓,需要短时间获得更多“点赞”……
蕾西是个很注重别人评价的人,有一款人们专门用来评价对方的软件,别人的评价越高,那么等级就越高,所享受的待遇就越好。蕾西每天将自己的日常描写得很美,并且自己远离那些分数低的人,尽管这样努力,自己的评分还是只有4.2。蕾西和莱恩住的房子合同要到期了,莱恩已经找到了下家,蕾西看中了一套很美丽的房子,她十分喜欢,但是租金有点贵。房东告诉蕾西,如果评分在4.5以上的话可以打八折,蕾西听了很心动,但是自己到底怎样才能让评分达到4.5呢?蕾西找到了评分方面的专业人士,如果她和一些评分高的上层人士交流,能够得到他们的评分,那么自己的评分就会上升。就在她努力的想提高自己的评分时,从小的玩伴打来了电话,希望她能够参加婚礼,在婚礼上致词。而这位好友是一个4.6的上层人士,蕾西很感动,并且认为自己能够通过这场婚礼上,让朋友的宾客给自己好评。蕾西很激动,马上把自己看中的那套房子定了下来,并且准备去参加婚礼。莱恩看见蕾西这个样子,说蕾西不应该那么注重评分,让自己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蕾西很生气,自己租车去机场。蕾西在车上的时候接到了好友的电话,蕾西尽量掩藏自己的尴尬,下车的时候,司机给了蕾西4.1分。到达机场时,工作人员说她的航班取消了,只有一个航班,但是要分数在4.2分才可以乘坐。蕾西恳求工作人员,但是没用,蕾西很生气就与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结果就被扣除一分。蕾西没有办法,只能自己租车,结果到了半路上的时候车子没电了,充电时没有插头,询问工作人员,结果被工作人员打了2.8分。蕾西很沮丧,在路边打车也没人理,一个分数为1.6分的女司机搭载了她。女司机对蕾西说自己以前是4.6分,就是因为分数,自己的丈夫失去了生命,于是不在乎了。女司机搭载了一段后,蕾西下车转乘另外一辆,结果好友打电话说不用参加婚礼了,因为蕾西的分数低了,蕾西很奔溃,说了脏话,结果被赶下了车。蕾西无论如何都要参加婚礼,于是借了一辆摩托车,来到了好友的婚礼现场,自己的分数让好友丢脸,蕾西说了一些肺腑之言,但是被警察带走了。
㈧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
电影票房大约是实际投资额的三倍左右。才能回本!
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商和发行商。
1、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商和发行商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3、有几个关键点
A投资和实际投资。很多电影号称几亿投资,都是噱头,要是真的投资那么多,真的就亏死了
B新人与老人。对于电影新人来说,可能需要3倍于老导演的投资。
C院线。对于万达这样的既做拍片,又有院线的公司来说,可以上下通吃,给自己的电影多放映场次,以获取利益。
㈨ 电影票房如何分成
按照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惯例,100元的票房,5元钱是要上缴的电影基金,上税3.3元,剩下的91.7元,影院拿走47元,院线拿13元,制片方和发行商拿剩下的31.7元。
北美票房中,发行商可得约55%。导演收入有的是只拿片酬,有的另外加分红。
㈩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薯仔、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