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如何
Ⅰ 日本电影怎么样
日本电影没有电视剧好,生活说实话比中国好,一样会有要饭的,
Ⅱ 大家觉得日本的电影怎么样
我觉得还蛮好看的...最近在看<恋空>...看后有此感想...
Ⅲ 怎么样去了解日本电影
去查查他们的电影发展史,看看他们的电影分了几个阶段,这些阶段的代表导演和演员,各阶段的电影风格,有几家着名的公司,日本影院的情况也很重要,观众的情况,看看他有几名演员进军好莱坞了。
Ⅳ 日本电影如何配字幕
一般只要和播放的电影名字一样的字幕文件在同一目录下就可以了!暴风影音会自动加载!
字幕(subtitles of motion picture)是指以文字形式显示电视、电影、舞台作品中的对话等非影像内容,也泛指影视作品后期加工的文字。
在电影银幕或电视机荧光屏下方出现的解说文字以及种种文字,如影片的片名、演职员表、唱词、对白、说明词以有人物介绍、地名和年代等都称为字幕。影视作品的对话字幕,一般出现在屏幕下方,而戏剧作品的字幕,则可能显示于舞台两旁或上方。
将节目的语音内容以字幕方式显示,并且,由于很多字词同音,只有通过字幕文字和音频结合来观看,才能更加清楚节目内容!
另外,字幕也能用于翻译外语节目,让不懂该外语的观众,既能听见原作的声带,同时理解节目内容。还有,为听障人士将影视声音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来观赏影视作品。
优秀的字幕须遵循5大特性:
1. 准确性- 成品无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2. 一致性- 字幕在形式和陈述时的一致性对观众的理解至关重要。
3. 清晰性- 音频的完整陈述,包括说话者识别以及非谈话内容,均需用字幕清晰呈现。
4. 可读性- 字幕出现的时间要足够观众阅读,和音频同步且字幕不遮盖画面本身有效内容。
5 .同等性- 字幕应完整传达视频素材的内容和意图,二者内容同等。
Ⅳ 日本电影是什么水平
以前不错 现在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不过比中国要强一些 因为种种原因 日本人还是比较爱看电影(窃以为是D版不好找的原因)
日本电影在国际上一直有相当影响力,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望乡》、《啊,野麦岭》、《人证》、《追捕》等一批佳作曾迷倒无数中国观众。
不过,WTO之后,日本电影市场没有官方保护的完全自由态势,也令其和中国、印度等许多国家一样遭遇好莱坞大片和“韩流”袭击。本次影展的策展人高秀兰女士说,正因如此,近两年日本官方开始扶持本国电影,拨出19亿日元作为拍摄基金,现在,日本一年拍600部电影(当年上映的约300部),票房收入达800多亿,全日本的票房收入是中国的20倍。
日本电影从1899年拍摄第一部影片开始,已有9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进步电影创始人是佐佐元十。岩崎昶和佐佐元十根据德文转译的《苏联蒙太奇》一书对日本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岩崎昶写的《日本电影史》也在1969年译成中文。岩崎昶是一位中日电影的友好使者。 1920年到1930年期间,日本掀起“倾向文学”和“倾向电影”,在日本电影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把电影完全当作战争宣传的工具。二次大战后日本电影的主要创作力量,也正是那些与“无产阶级电影同盟”有关系的一批艺术家。有些是与“倾向电影”相结合的佳作。战后日本电影中小津安二郎的《麦秋》等都起了揭露军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专制的积极作用。 到了50年代,日本电影的生产速度明显加快。最突出的是1951年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日本一跃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电影大国。 到了1960年时,日本生产的影片数和影院数量都达到日本历史上的最高峰。日本的六大影片公司松竹、东宝、东映、日话、大映和新东宝都是垄断性大公司。拍摄了一些节奏明快、格调清新的影片。特别是日本着名的世界级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活着》、《七武士》、《乱》等影片,代表了日本电影的最高水平,屡次在国际上获奖,他本人也被授予奥斯卡终生成就荣誉奖。 从60年代后半期起,日本电影由于受美国电影的倾销以及政治、经济等动荡不安的影响,有“日落西山”之感。为了寻找出路,除了创作思想朝西方电影靠拢以外,在制片路线和方法上也向西方学习:一是采取大公司的“巨片路线”,花大成本,请名导演、名演员等拍摄巨片,并花大资本进行宣传,以求取巨额利润。二是拍摄大量的暴力片和色情片。 在日本电影中,政治片也占一定比重。另一类题材是灾难片,这也是日本崇洋、崇美思想在创作上向西方靠拢的一种典型例子。日本电影以题材的多样性,风格的新颖性、思想的深刻性以及浓厚的民族色彩在世界电影园地中开辟了自己具有特色的一方花苑
Ⅵ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何者》
该片是一部精准描写当下年轻人心态的群像剧。对日本部分年轻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有力的挖掘写实,甚至可以说揭掉了他们的假面,从而引起了部分观众的不满。而另一部分给出了高分评价的观众,从评论中可看出他们既接受影片所表达内容,又能正视自我。(搜狐娱乐、新浪娱乐评)
该片并没有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电视剧《前程锦绣》那样,质疑为大企业服务终身的职场文化。相反地,《何者》多少肯定了这个求职的过程,进而通过这个过程探讨片中五个人不同的人生取态。整部电影的视点其实是集中在拓人身上,从他的视点去看其他四人以至自己在人生转变阶段中的挣扎,以至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 。导演巧妙地利用拓人的剧场人身份,把各场戏剧演出的片段逐渐渗入片中,于是,这部电影由最初看似社会写实取态的青春电影,慢慢演变成描写心理写实、更为风格化的作品 。(大公网评)
Ⅶ 日本电影十大怎么样
影迷们甜蜜的苦恼 《日本电影十大》最好看的部分当然是逐部讨论大师的名作,同时兼及其他佳作,涵盖了个人和作品承先启后的历史性。 李 黎 《......
Ⅷ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的发展
日本电影起步萌芽时间历程(1896年~1918年)1896年爱迪生发明的“电影镜”传入日本,而真正的电影是从1897年由稻胜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后引进了爱迪生的“维太放映机”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开始的,其时,小西六兵卫也购入摄影机。在这一两年间输入了放映机和影片,并在全国巡回放映,称为活动照相,并沿用这一名称至1918年。
1899年日本本土摄制影片,以纪实短片为主。《闪电强盗》将当时社会上流传广泛的新闻话题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最早迎合时尚的故事片。横山运平遂成为日本第一个电影演员。
1903年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东京浅草的电气馆。最早的制片厂是1908年由吉泽商行在东京目黑创建的。《本能寺会战》(1908年,牧野省三执导)为日本第一部由解说员站在银幕旁用舞台腔叙述剧情的无声影片。牧野省三因此被称为“日本电影之父”,但这类影片只是连环画式的电影。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简称日活公司)成立,拍摄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旧剧”电影。松之助原是巡回演出的歌舞伎演员,1909年被牧野省三发现,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盘忠信》问世后,使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武打演员,有“宝贝阿松”之称。1914年,天然色活动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活)成立,最初以摄制彩色电影为目的,但因仅有两种颜色,只能改拍普通的黑白电影,并且仍以拍摄“旧剧”影片与日活相抗衡。当时日活的向岛制片厂已在拍摄现代题材的“新派剧”。
在日本电影黑暗的二十世纪40年代,青年导演黑泽明以处女作《姿三四郎》(1941年),木下惠介以处女作《热闹的码头》(1943年),冲破种种不利条件脱颖而出。
Ⅸ 日本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1920年到1930年日本电影属于一个高涨的状态,因为日本发起倾向文学和倾向电影活动,所以在那个时期使日本的电影骤然增多,大浪淘沙里面的精品也是不少,所以日本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位置属于比较显着的地位。
Ⅹ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大概是什么水平
个人意见,抛开国仇家恨不谈,日本电影,领先亚洲的水准,其中不乏一些好片可以和奥斯卡获奖影片竞争。
也许那些所谓的特效大片不如国外,但是日本的电影胜在剧情。
可以说如果给世界家庭感情电影排名,十名里面有四名是日本的影片,不是开玩笑的,不谈之前老派导演,就是是枝裕和拍的几部情感片,很少有人能做到那种平凡之中不乏温馨情感,也不会让人觉得有视觉疲惫的效果。
更不用谈日本还有个黑泽明,就这个名字可以说力压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