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剧电影有哪些
㈠ 胡希华的个人简历
胡希华的个人简历:
胡希华1946年生于社旗县。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曲剧电影《闫家滩》《李豁子离婚》。
他唱过歌,作过主持人,参加过电视台丑角晚会,并代表河南参加在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曲艺节,为河南省赢得了荣誉。曾获河南省首届曲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河南省第五届戏剧大赛表演一等奖等。其传略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等书。
(1)河南曲剧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演出剧目:
豫剧《抬花轿》选段(汪荃珍)
河南曲剧《卷席筒》(海连池)
河南曲剧《李豁子离婚》(胡希华)
豫剧《月下相会》(任宏恩,汤玉英)
豫剧明星版《三哭殿》(贾廷聚,张宝英,范静,樊萍,轩玉亭,兰力,薛娟等)
豫剧《五世请缨·出征》(王惠)
㈡ 河南曲剧经典唱段有哪些
1、陈三两
《陈三两》是河南曲剧中有名的剧目,其讲述了珠宝商人张子春年纪老迈,他仗着自己的万贯家财,以重金赎买富春院的红妓女陈三两为妾。陈三两誓死不从,她深深感到自己身世贫苦,红颜薄命之后反抗命运的一系列故事。
2、卷席筒
《卷席筒》是河南曲剧传统的经典剧目,该剧目于1981年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该剧主要讲述了张苍娃跟着母亲嫁到曹家,可母亲害死了曹老爷,并嫁祸于曹保山之妻张氏,正直的苍娃代嫂张氏受斩,最后被被哥哥救出,一家团圆的故事。
3、风雪配
曲剧在演出中采用节奏明快的调子为主,根据事件的发展曲折时而铿锵有力,时而绵延悠长,时而紧罗密鼓,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离奇,最终以成全了钱青与秋芳的皆大欢喜而落幕。
而《风雪配》就是曲剧全场戏的翘楚,入选“中华戏剧精品库”,还曾被改编成曲剧电影,作品画面简单明了,故事叙述流畅,人物表演的活灵活现,浑然天成,使得多个唱段在大众中流传。
4、花庭会
《花庭会》又名《对花庭》,河南曲剧传统剧目。此剧以唱功为主,近四百句唱词,除少数插白外几乎一唱到底。随剧情发展,曲牌变化灵活,唱腔优美动听,声情并茂,充分发挥了河南曲剧的特点,此剧1956年获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剧本、导演、演出二等奖。
5、跑汴京
《跑汴京》是发生在宋朝年间河南古装曲剧的故事,延津县境内发生了一桩盗财害命之案,张成玉舅父“窦九成”携女儿“窦巧姐”进京告状,巧遇“包拯”回京,随拦轿喊冤,最后正义得以伸张,元兇受到惩治的故事。
6、小二姐做梦
《小二姐做梦》是一出新颖活泼的独角戏,戏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自编、自演的一部评剧,曾获河南曲剧“金牌头名”。该剧唱词具有曲艺说唱特点,细腻、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在唱、做、舞中运用多种表演技巧刻画人物。
故事讲述了汴梁城内相国寺旁的一户人家小二姐,天生美貌,由于他的爹娘贪婪扬言要帮她找一户富夫家,所以小二姐至今都未出嫁。某晚,睡梦中似见婆家来娶,炮响锣鸣,宾客络绎的美梦。
7、游乡
一天杜鹃下乡卖货时,从王大嫂买的一把梳子发现联营组售货员姚三元把降价货物按原价卖,从中投机赚钱,急忙追赶姚三元。姚三元心中有鬼,见杜鹃追来,挑担逃跑,慌乱中掉了钱包,恰被随后赶来作证的王大嫂拾到,最后物归原主的故事。
㈢ 求知道曲剧《风雪配》中《今天是我出闰前一晚上》这段戏词
今日是我出闺的前一晚上,
还缺少上轿的绣鞋一双,
急慌忙我只把银灯剔亮,
独坐在灯光下来绣鸳鸯。
众乡亲和爹爹欢乐无量,
我想起终身事喜气洋洋,
老爹爹他今年六十以上,
他为俺费心机择婿选郎。
几年来相多少王孙公子,
也相了无数的富家儿郎,
老爹爹为俺的终身着想,
反遭到众亲友说短道长!
俺不图贵官人他的银钱多广,
只图他的才貌好品学端方,
吴江县有一个颜公子,
大厅外我也曾偷把他相,
我观他相貌好才学又广,
未说话先带笑再把口张,
他的名叫颜俊字是伯雅,
亲娘啊!
这个名字咱取的这样相当?
大厅外喜的我心花怒放,
见嫂嫂羞的我满面红光,
回房来我只把那门儿掩,
我虔心敬意焚上香哪!
哎呀呀飘飘下拜感谢上苍,
蒙爹娘疼爱俺娇生惯养,
又选个好女婿才貌无双,
明天是腊月十八好来到,
奴的相公
来娶俺高秋芳同回吴江。
㈣ 海宣池和海连池是啥关系
海宣池是海连池亲传弟子。
周少军,男,海连池曲剧团团长兼领衔主演,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的亲传弟子,最为杰出的海派传人,深得海派艺术的精髓,颇受海连池老师的器重,海连池老师亲赐艺名“海宣池”。
海连池(1941年10月5日-2012年10月4日),出生于河南禹州,曾担任郑州市曲剧团团长,河南曲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主工花脸、须生、丑等多个行当。曾任河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郑州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委员、中国志愿者协会理事等职务,"海派"艺术的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艺术传承人。代表作有曲剧电影《卷席筒》、《薛刚反朝》、《孤男寡女》、《徐九经升官记》等。
㈤ 杨帅学的主要作品
其中,在《陈三两》中饰魏朋,《风雪配》中饰严俊,被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收入《中华戏曲精品库》;另外在《曲魂》、《五福临门》、《望江亭》、《花子情》、《卷席筒》、《郑八怪联亲》、《庞酒壶坐轿》等剧目中担任一号男主角。
1990年主演的《曲魂》获省第三届戏剧大赛表演三等奖;
1994年主演的《阿Q梦》获省首届曲剧荧屏赛表演金奖;
1999年《闫家滩》一剧(饰一号角色“王二”)由中央电视台和河南省电影公司合拍成戏曲电影,并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为河南在此奖项上填补了空白;同年在《借牛》中饰主角“陈抓勾”,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电影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多次播放;2000年9月,他随河南省委、省政府慰问团赴新疆建设兵团慰问演出;10月,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制并多次播放了他演唱的唱段专辑;
2001年代表河南省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全国名丑荟萃演出;同年又参加了由河南省政府组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的“中原北京新年歌会大型文艺晚会”;
2002年7月他表演的折子戏《酒醉望江亭》,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首届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赛”并获三等奖;同年11月,第546期《中国戏剧》刊登了他的封面人物照片及评论文章——“曲剧及杨帅学的阿Q情结”;
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和2005年7月他三次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名段欣赏》栏目为我团争取了二十八集的专辑节目,使曲剧剧种和曲剧演员在全国得到了很大宣传。
2003年8月由其策划并领衔主演的全国第一部六集河南曲剧电视连续剧《郑八怪联姻》,由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投资拍摄,央视11套节目里多次播出;9月由其主演的独角戏《阿Q梦》获第二届“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十佳名丑”金奖榜首;11月获河南省首届听众最喜爱的“十大青年戏曲演员”的称号;
2001年、2002年、2003年由其主演的《阿Q与孔乙己》一剧三次晋京,国家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别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录制并多次播放;
2003年4月获得了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河南曲剧“梅花奖”第一人。
2003年12月,在河南省第二届曲剧演员大赛中获得银奖。
2006年4月河南省各界青年纪念“五四”运动87周年暨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上,河南省曲剧团青年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河南曲剧第一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帅学被团省委授予“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荣誉称号。他也是此次被表彰的10名“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和90名“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中惟一的艺术界的代表。
2006年9月——11月我参加了由国务院艾防办主办的《飘扬的红丝带》一剧在甘肃、山西、宁夏、青海、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湖北、重庆、广西、贵州、北京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33个市、县、区演出33场,行程25000公里,虽然本人在剧种饰演的是一个小角色,但在演出中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大戏结束后还要为观众唱上几段清唱,每到一地都受到了当地的好评。
2006年12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曲苑杂坛》栏目播出了杨帅学表演的独角戏《阿Q梦》,这是迄今唯一的一位河南曲剧演员上此栏目演出;
2007年8月获河南省“四个一批”优秀人才称号;
2007年9月3号当选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2007年9月到福建省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2007年年会暨全国部分“梅花奖”演员展演活动,受到当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2008年3月17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初十日
杨帅学个人曲剧艺术演唱会在英协剧院举行。
2009年9月5日参加郑州市委宣传部、河南省剧协主办的“祝福祖国·唱响神州——河南戏剧名家大型演唱会”
2010年5月3日-10日杨帅学主演曲剧《阿Q与孔乙己》随河南省文化交流代表团赴台湾演出,这是曲剧原创剧目首次走进台湾。
2011年7月17日上午,由河南省杨帅学戏曲艺术中心和河南省曲剧团联合拍摄的戏曲电影《阿Q与孔乙己》在郑州开机,该剧被视为是我省戏曲界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奉上的一部精彩力作。
该剧凝聚了一流的创作班底和演员阵容,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杨帅学仍饰演阿Q,台湾豫剧团“豫剧小皇后”萧杨玲倾情加盟,河南曲剧界名家胡希华、李振乾、邱全富、刘青、付和尚、刘艳丽等联合出演。
㈥ 电影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刘子和扮演者是谁
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中刘子和的扮演者是汪俊。
中文名: 汪俊
职业: 导演,演员
毕业院校: 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
代表作品: 《强台风从这里经过》,《党的女儿》,《军营儿女》
㈦ 风雪配的介绍
《风雪配》是由吴培民执导,王秀玲、张香兰、赵金岭、刘道德、刘典章等人主演的曲剧电影。影片根据河南省曲剧团演出的同名舞台剧本改编,讲述了丑公子颜俊和高赞员外之女高秋芳之间的故事。
㈧ 找河南地方戏剧电影
越剧、京剧、评剧、豫剧等
戏剧艺术的种类,如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
北京市:
*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
*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 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太原莲花落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
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
*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
*龙江剧
陕西省:
*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戏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眉户戏 弦板腔 陕西道情戏 陕南花鼓戏 陕南端公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
*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
*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
*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淮海戏 *锡剧 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红剧 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
*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沙河调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淮剧 嗨子戏
上海市: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
*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
*赣剧 *戈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
*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闽剧 平讲戏 庶民戏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台湾省:
*歌仔戏
广东省:
*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东昌花鼓戏 雷剧 梅县山歌剧 粤西白戏 临剧
海南省:
*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剧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剧 广西苗戏 广西侗戏
湖南省:
*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剧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
*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怀调 大弦调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
*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
*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云南壮剧 彝剧
贵州省: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㈨ 我要戏剧电影的全集目录。。。。。不管是京剧还是什么别的剧种,只要拍成老电影就算。
早起默片(就是无声电影)《定军山》《长坂坡》《青石山》《艳阳楼》《金钱豹》等,均为京剧短片,是由任庆泰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分别由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和京剧俞派创始人俞菊生主演,后期梅兰芳大师也曾主演一些如京剧《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木兰从军》《西施》“羽舞”、《霸王别姬》“剑舞”、《上元夫人》“拂尘舞”等和昆曲《春香闹学》等等。
到了1930年出现第一部有声电影后的拍摄的戏曲电影就是有声的了。主要有京剧《四郎探母》《周瑜归天》《霸王别姬》《林冲夜奔》《斩经堂》《三娘教子》,费穆导演的京剧电影《古中国之歌》包括有《水淹七军》《朱仙镇》和《王宝钏》等戏,比较着名的还有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电影《生死恨》。
1949建国年只有一部越剧电影《越剧精华》包含有《楼台会》《贩马记》《双看相》《卖婆记》等折子戏。
1954年的有汉剧《宇宙锋》、桂剧《拾玉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锡剧《双推磨》、淮剧《蓝桥会》和京剧《盖叫天的舞台艺术》(含《白水滩》《七雄聚义》《茂州庙》《劈山救母》《英雄义》《武松》)
1955-1959年的有评剧《秦香莲》《三勘蝴蝶梦》、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曲剧《陈三两》、川剧《杜十娘》、晋剧《打金枝》、锡剧《庵堂相会》《庵堂认母》,蒲剧《窦娥冤》、扬剧《上金山》《百岁挂帅》、闽剧《炼印》、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和京剧《洛神》《荒山泪》《群英会》《借东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含昆曲《断桥》和京剧《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1960-1969年有昆曲《游园惊梦》、淮北梆子《寇准背靴》、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昆曲《墙头马上》、京剧《杨门女将》《穆桂英大战洪湖》《野猪林》《尤三姐》《武松》《铡美案》《传枪记》《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含《徐策跑城》《下书杀惜》)《尚小云舞台艺术》(含《昭君出塞》《失子惊疯》)、越剧《红楼梦》《碧玉簪》《毛子佩闯官》《柳毅传书》,汉剧《齐王求将》,评剧《花为媒》,楚剧《双教子》,锡剧《双珠凤》等,还有一些现代新戏。
1970-1975年,均为新戏、样板戏
1976年公开发行的戏曲电影有河北梆子《宝莲灯》京剧《打孟良》《打焦赞》《打韩昌》等,还有一些拍摄但未公开发行的如京剧《闹天宫》《二堂舍子》《长坂坡》《斩黄袍》《盗魂铃》《三岔口》《辕门斩子》《红娘》《空城计》《白蟒台》《孔明吊孝》《罗成叫关》《武松打店》等
1977年有京剧《苗岭风雷》,1979年吉剧《燕青卖线》《包公赔情》,京剧《铁弓缘》,豫剧《七品芝麻官》,昆曲《西园记》。1980年京剧《白蛇传》《盗御马》,豫剧《包青天》、越调剧《诸葛亮吊孝》。1981年有河南越调《包公误》《智收姜维》,京剧《红娘》《李慧娘》,秦腔《三娘教子》等。1982年有豫剧《背靴访帅》,曲剧《风雪配》《清官怨》,京剧《升官记》等。1983年豫剧《程咬金照镜子》《樊梨花》,京剧《白蛇传》《吕布与貂蝉》《真假美猴王》等。1984年豫剧《风雨情缘》,越剧《五女拜寿》,黄梅戏《龙女》,晋剧《三关点帅》等。直到近年,均不断有传统戏或者现代戏搬上荧幕。近期还有戏曲《清风亭》《桃花庵》上演,也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这些还只是大概,还有很多,如果你想了解戏曲电影史的话,建议你买一本高小健的《中国戏曲电影史》,一定对你有很大帮助的。
㈩ 豫剧戏曲电影都有哪些
豫剧电影像花枪缘,穆桂英挂帅,草根秀才,县委书记,香魂塘畔的香魂女,大脚皇后,憨憨公子扳倒爹,尘封的军功章,清风亭,农家媳妇,乡村警官,铡刀下的红梅,五世请缨,七品知县卖红薯,棒打薄情郎,抬花轿,七品芝麻官,风雪配,洛阳桥,人欢马叫,朝阳沟,花木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