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电影怎么样
⑴ 海角七号电影点评
大陆观众对这部电影没有像台湾人那样那么有感情,那么喜欢看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海角七号里面大量的闽南语会让大陆北方城市的观众极不适应,所以在大陆的北方很难红,这个是纯粹文化差异,大陆本身的南北文化也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台湾电影中表现的对于日本的特殊情感是大陆观众很难感受到的。这是大陆和台湾非常不同的地方,日本统治大陆和台湾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与大陆人单纯仇恨日本不同,台湾人对于日本其实是能两面来看的,虽然日本也有侵略台湾的不好的一面,但是日本并没有完全把台湾人当做奴隶来统治,而是当做自己的领土,且让台湾从中受益不少,这种历史感情大陆是完全没有的。
第三,对于删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走进影院的兴趣,尤其对于电影的口碑营造的后劲市场会是不小的冲击,毕竟谁也不愿意去看不完整的电影。
第四,电影的上映时间一拖再拖,几乎比台湾上映期要晚了将近半年,很多人已经在网路上看过,肯定会热情大减。
综上所述,海角七号之所以在大陆很难成功复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大陆南北文化本身的差异,第二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问题,还有爱情电影似乎近几年在大陆也不是有很强的票房,你看大陆本身爱情艺术的电影在大陆票房也一般。
另外,海角七号的世界影响力也没有台湾媒体说的那么强,除了在日本引起了一些反响以外,在欧美反响也是很一般的,所以这部电影的影响是有夸大的成分的,当然,不能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是近年来最能代表台湾本土的电影,但是确实是有些台味太重了。作为台湾的媒体的确是不忍心苛责这部好不容易从美国大片中突围的台湾本土电影。
喜羊羊的火热从根本上说是大陆政策的保护造就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动画是可以满足学龄前儿童的欣赏水准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类型的动画很难走出国门。广电总局对于本土动画实行了强有力的保护政策,黄金时段禁止的境外动画使得中国的儿童没有了选择的权力,而据我所问过的小学生似乎对于中国动画的感观没有好转,当然学龄前就不同了,由此可见,这部动画不能标志中国动画真正的辉煌也很难走出国门和持续发展。
⑵ 《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永远不能遗失的“勇气”(作者:爱永)
如果,你曾经有段深感遗憾的爱情,你会喜欢“海角七号”。
如果,你想在爱情里找寻坚持下去的勇气,你也会喜欢“海角七号”。
如果,你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忘了梦想的模样,你更会喜欢“海角七号”。
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好看的电影,好好感受生活,你绝对会喜欢“海角七号”。
我带着以上四种复杂的心情去看‘海角七号’,在刚结束的垦丁之行后,继续沉浸在恒春那片海蓝蓝的世界。我一直很爱海,却始终离海很远,我住的城市没有海,所以它总是只能在我的想象与记忆里,我在‘海角七号’中看见似曾相识的风景,似曾相识的感受,让电影的氛围显得份外迷人。它虽然是一部以“情书”为主要背景的爱情电影,然而贯穿整部电影的却是“幽默”的态度与“坚持”的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之后,慢慢感受到每个角色的真性情,在逐渐磨合的过程中,他们变成了和谐的整体,就算不了解,也可以试着体谅,就像他们从原本各弹各调,杂乱无章的个人表演,渐渐成为默契十足,不完美却能彼此相容的乐团,把自己放低一些,就能看见别人的好。我觉得真正融合在电影里的不只是异国恋情,而是每一颗愿意鼓起勇气去追寻幸福的心,愿意改变,且真的去改变,‘海角七号’就不再只是遗失的梦想。
【遗憾的爱情:真正遗失的不是住址,而是“勇气”】
‘海角七号’原是一个日据时代的台湾旧址,一个从日本飘洋过海而来的邮包,承载着一段六十年前的爱恋与遗憾。当年,日本男老师(中孝介饰)因故抛下心爱的台湾恋人“友子”(梁文音饰)回到日本,只能将满腹的思念化为七封寄不出的情书。电影中不断穿插中孝介用充满感情的日文读着一封封哀愁的情书,诉说着内心的悔恨,画面交叠着昔日恋人等待的美丽身影,彷佛爱情不曾因时间而消逝,不能拥有,因而爱得更深。
我彷佛看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感状态,也在动人的氛围下不断落泪,但令我落泪的原因并非感动,而是感叹吧!我在想,再深刻的爱情如果少了在一起的勇气,究竟还剩下什么呢?日本老师说着:‘我爱你,却只能放弃你…………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以前,我会为了话语里的深情而动容,但现在这样的话已不再令我感动,因为,我发现在爱的背后,有更多他抛不开的软弱,所以他选择抛下决定跟他远走高飞的恋人,他蹲在人群里眼睁睁的看着她期盼的眼神逐渐落空,只能把所有的愧疚与不舍化为文字,再用一辈子的思念惩罚自己的懦弱。真正的舍不得,应该是不顾一切想保护心爱的人,而不是转身离开,要先有那份勇气,才有可能冲破现实的难关。现在的我认为,爱情最可贵的地方不在于相爱的当下,而在于珍惜相爱,而想永远相伴的决心,与为了实现永恒所做的努力。抛弃以后,说再多的舍不得,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当那七封迟了六十年的信终于交到白发苍苍的“友子”手中,我们只看到夕阳西下的场景,友子缓缓拿起信的动作,并没有看到友子的表情,因为,错过的爱情与缓慢的一生相较,真的不重要了。
【不愿遗憾的爱情:‘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
对比上一辈遗憾的“情书”爱情,阿嘉(范逸臣饰)与日本女孩(田中千绘饰)的恋情,则有了重覆或者颠覆的两种可能结果。一个是失意返乡的台湾青年,空有满腹音乐才华却无法发挥所长,一个是工作与预期差异甚大的日本女孩,两人都有着对现世不满的共通点,那股说不出的怨念,让他们对身边的人事怎么看都不顺眼,对彼此不同的做事态度更是不爽到极点。
没想到一场婚宴后,两人竟意外擦出火花,从水火不容到坠入情网,好像只是转眼之间的事。话很少,但情绪很多,我想,真正的交流不需要透过太多对话,而是用心去理解,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心。当友子落寞的表明她将返回日本工作时,阿嘉只是以最快的速度为年老的“友子”送上迟来的情书,然后一个人静静坐在海边,只见他沉默的背影与海天自然融合,隐约感觉到一股力量,看似沉静却非常有力。之后,他跑到友子身边,紧紧拥抱她,只说了一句话:‘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他一说完,我立刻跟着热泪盈眶,因为,这句话简单的话已涵盖了他所有的感情。他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他不再因恐惧而逃避,他勇敢的面对了自己想要的爱情,等于勇敢的面对了真实的自己,他给自己希望,也给友子希望,他愿意勇敢,友子还有什么好怕的呢?爱情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让人变得勇敢,愿意承担对方,同时也承担了自己,于是,我们看见爱情带来的改变,让他不再愤世嫉俗,喜欢音乐就去努力,与其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如多写几首歌,多练几次团。不想放弃心爱的人就勇敢的去守护,而不是错过以后一辈子悔恨。
⑶ 请问电影<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所反映的是什么东西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 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 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隽永气质。
影片中的七封情书是导演魏德圣亲自操刀撰写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轻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书信的魅力,这是网络时代的他们所缺失的,因此显得尤 为浪漫。但这段爱情其实只被导演用作一个淡淡的背景,甚至作为日籍教师的脸部特写都没有,永远是远景或虚景。而更关键的场景,60年后老太太收到后辈们努 力送来的情书,竟然连一个脸部都没有给,显然显示了魏德圣决意避免煽情。实际上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余韵。
⑷ 为什么海角七号那么受欢迎
文化因素,里面很多生活环境和文化细节非常能触动人。
大家不系台湾郎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换做你是台湾人,你想想现在多少少年人在台北之类的大城市混不好而回到故乡度日子,你就知道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个多好的角度。。
再加上故乡里的那带有殖民时候遗风的街道场景,排外的地域成见和马拉桑先生的努力。等等。。
这是作为非台湾人,或者非闽南人所不能感受到的。
外加上不错的音乐,很有卖点的啦。
这是几年来最好的台湾电影。台湾好多年没出什么好电影了,最近一部也是好几年前的蓝色大门。
海角七号也正反应了台湾电影的衰落。。
⑸ 《海角七号》影评,
这里是海角七号,从六十年前的那天开始,仍旧没有终点。
“留下来,或我跟你走。”
很久没有看国片了,更久,没有到电影院里看国片,上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也是好一段时间以前的事,这回让我走入电影院的并非好莱坞大片,而是一个发生在台湾南端的故事。
一直以为科幻动作钜片只属于好莱坞,优美纯爱电影则是日本电影专属,其他的或多或少也有好片,但国片就是凑不上那一角;去年至今,确实渐渐有种国片将要抬头的感觉,到了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总算一鼓作气宣泄出来了。
我们也许拍不出科幻大戏、可以不拍纯爱电影,但,不能不拍你我都在的台湾的故事。
“海角七号”背景在屏东恒春,吹起朴实晚风的南国在电影中让人扎扎实实欣赏到它的美丽,剧中人物的对话与台词,在在显示着台湾的风土民情,对部份人而言,粗口方言可能不那么中听,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几乎天天都会听到的国骂却在片中表现得如此自然,听到了,还会在电影院中发出会心一笑。
干声连连的国骂从贴近真实的人嘴里飙出来,竟会变成一种玩味,这也是“海角七号”所显露的特点之一:简单、自然。
有的人将注意力放在南国美丽风光,有人把焦点摆在片中人物关系,自然也有人看出魏导想借着一部电影透露什么样的人文讯息,也许魏导不那么强调现实、也不真想去探讨社会上的一些问题,但勾出了问号,就会让仔细看电影的人发想,究竟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意义。
当山林BOT、土地BOT、连海都要BOT的时候,我们得到、又失去了什么?
当国宝大师只能在你我家的屋檐下,孤单地弹奏乐器时,谁真的在乎谁是国宝?
当刻板想法在心中生根时,要怎么相信或扭转其实年轻人很肯打拼的印象?
当大男人主义早已习惯且自然于电影中,听到阿嘉跟友子说“留下来,或我跟你走”的时候,有没有人觉得这家伙很有新时代男人的魅力?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六十年前,因为日本战败而不得不离开台湾的日本教师,怀着一段不被时代与背景允许的师生恋、隔着重重大海掩埋了数十年的思念,离开人世后,六十年前的信件才终于送到台湾,一个早已不被人们记得的地址,如何送到收件人手中?
“海角七号”确实是一部值得再三回味的电影,实际看过后才了解无怪乎有人能够看了好几次还想再看。魏导谦称这部电影的深度与厚度其实没有那么好,把电影能够破亿狂卖的功绩归于台湾民众对于时局不佳的投射作用,在我看来,魏导运镜与情绪掌握在现在的台湾电影圈都难能可贵,一部电影能不能卖座,靠的不是广告,而是观影后的口碑,这麼多人陆续推荐身旁亲友上电影院看电影,就代表这无庸置疑是一部成功作品。
电影从男女主角到所有配角,都扮演得恰如其分,没多出来的、也没有少掉的,每个演员都是让这部电影能够成功的重要元素。
电影的结束虽然让人有种还想知道后续的感觉,却也正是成功的表征,如果不吸引人,不会让人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留白的部份,就是给观众最好的回馈,每个人都可以在脑海中编织一段属于自己的结局。
电影散场后,看到许多阿公阿妈也来到电影院里看“海角七号”,我不知道阿公阿妈们是不是同一个老人会的会员朋友,可是,听到一位阿妈跟身旁的阿公用日文说话,嘴角还露出一抹微笑,即便我听不懂,从他们的脸上还是看出满足的岁月痕迹。
时代隔阂的思念,也许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能体会吧!
“有爱情,才有思念吧!”
电影中许多台词都一一在网路上发烧,除了茂伯的“哇系国宝”爆红之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剧中乐团即将登台演出前,友子拿着在机场买的幸运珠串分送给大家时,团员劳马先是婉拒友子的泪痕之珠,这时友子跟他说“有爱情,才有思念吧”;友子那时的微笑直接呼应到最后,劳马将泪痕之珠还给友子时,同样的话再回赠给她,这段安排让我觉得巧妙,原来爱情中的泪痕在不同的背景下,还是有共通之处。
亦如同中孝介在车上对于友子的失神低愁,回问了一句:你难道不期待彩虹吗?风雨过后能够天晴,即便失去了风雨前的那片天空,随之而来的,谁又知道不会更好呢?
当人会开始为了另一个人静下心绪而出神,是喜欢吗?是爱情吧,所以才开始思念了啊。
是喜欢它吗?是爱上“海角七号”吧,所以才开始找寻电影中的足迹了啊。
这不只是今年电影院的奇迹,更会是打动你我心中绮梦的惊奇,还没看过的朋友请务必到电影院看看,寻找心目中的“海角七号”吧!
那里是海角七号,从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二日起,依然没有终点。
⑹ 海角7号 是部什么样的电影
海角7号 海角七号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重定向自海角七号)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海角七号 Cape No. 7 《海角七号》电影海报 导演 魏德圣 监制 黄志明、魏德圣 编剧 魏德圣 主演 范逸臣 田中千绘 夹子小应 民雄 麦子 马念先 林晓培 林宗仁 中孝介 梁文音 音乐 吕圣斐 骆集益 摄影 秦鼎昌 剪接 赖慧娟 牛奶 制片商 果子电影 发行商 博伟 上映日期 台湾 2008年8月22日 香港2008年11月20日 新加坡 2008年11月27日 中国 未定 片长133分钟 产地 台湾 语言 台语、华语、日语 制片预算 新台币5000万元 官方网站 IMDb 信息(英语) 《海角七号》(Cape No. 7)是一部2008年台湾电影,为台湾导演魏德圣的首部剧情长片[1],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儿/演员田中千绘,与众多音乐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别演出。《海角七号》获选为2008年台北电影节的开幕片,这同时也是《海角七号》的世界首映。本片在台湾于2008年8月22日戏院上映。 《海角七号》耗资新台币5,000万元,是长期低迷、筹资困难的台湾电影近年来为数不多的较大成本制作之一,但无太多宣传预算,票房相当比例初期是透过BBS与部落格,以口碑拉抬出了超高人气,被视为台湾电影奇迹[2];而后票房突破新台币5千万才开始吸引新闻媒体的目光,起了推波助澜的效果,《海角七号》全台票房目前已突破4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电影史上票房第2名,也是最卖座的台湾国片。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日治时期也随之终结。12月,一位日本籍教师在遣返船上,一字一句写下对于他台湾籍女学生兼爱人小岛友子的七封情书。封面简单写着“台湾恒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岛友子様”,却也随着两人分离两地另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书。 六十馀年后的现代,原于台北任乐团主唱的阿嘉,打混十馀年仍一事无成,一日早晨在怒砸电吉他后,失意地骑车一路由台北返抵故乡ー台湾最南端的恒春镇,并由代表会主席(阿嘉的继父)关说而暂接因为受伤而无法工作的老邮差茂伯之工作。但阿嘉忿忿不平,看不起身边的一切,完全没有负责地送信。茂伯在交接时给他一封来自日本、要寄到“海角七号”的邮包,阿嘉好奇打开之后看见了七封日文信,看不懂内容的他将其丢在房间一角。 另一方面,当地的饭店找了日本歌手中孝介来表演,却因没有用在地人的乐团,遭代表会主席封杀,最后逼不得已只好请当地的乐团暖场,负责演奏两首暖场曲,但在当地根本没有乐团,只好由一群杂牌军凑出一个暖场用摇滚乐团:痛骂台北的失意乐团主唱阿嘉、离异的原住民警察吉他手劳马、早熟古怪却才能无处发挥的小六教堂键盘手大大、喜欢人妻的机车行学徒鼓手水蛙,贝斯手甚至换了三任:劳马那其实不会弹贝斯的口琴吉他老爹、号称月琴“国宝”却只能自娱的老邮差茂伯、直到最后换成勤劳的小米酒客家推销员马拉桑 练习过程中团队因为各种因素而时有冲突,且看来毫无希望:觉得大材小用,所以不关心也不负责的乐团主唱、想唱自己歌的吉他手、太过自我的键盘手、根本不会弹贝斯的贝斯手们…以及无能为力的日本女公关等。团队开始练习阿嘉几年前写的第一首歌,在过程中慢慢互相了解、和解并培养默契,但尽管如此,演唱会日子即将到来,第二首歌毫无影踪,阿嘉仍然萎靡不振;友子愤怒辞职,却被茂伯送来的婚宴邀请函给留住。在疯狂的路边办桌喜宴后,本来想放弃的友子与阿嘉在酒后互吐真言后发生了突如其来的一夜情。在阿嘉的房间里,友子读了被阿嘉抛在角落的七封信。原来写那些信的日籍教师已过世,他的女儿发现了,并且将信寄来台湾。读到了信中浓烈的思念的友子敦促阿嘉一定要把信送到。 一夜情虽然造成了尴尬,但阿嘉却也借由友子的鼓励,振作起来用心去创作第二首歌曲。同时,友子向大大被日本男人抛弃的母亲吐露爱上了阿嘉的心事,并在讨论台日恋情一事时提到了她所见的那七封未寄出的信。原来被抛弃的小岛友子是大大母亲的祖母。在大大母亲的提示下,阿嘉最后终于将那七封信在六十年后送给了收信人,并在演唱会即将开始前及时赶回。 在演唱会开始前,阿嘉终于向友子真情表白。暖场团队达成任务,表演大受欢迎。友子在所有观众面前戴上了代表爱情的原住民珠链,接受了阿嘉的爱。在中孝介以及阿嘉合唱的安可曲《野玫瑰》这首歌曲当中,表演完美收场。在此同时,小岛友子老祖母抚着七封信,在野玫瑰的末段歌词声中,回想起六十年前与日本教师分别的场景。 记述作品的情节在此处结束。
⑺ 《海角七号》讲的是什么
剧情简介
一场在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在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于是代班邮差阿嘉(范逸臣饰)、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马念先饰)、机车行鼓手水蛙(小应饰)、原住民警察劳马(民雄饰)、老邮差茂伯(林宗仁饰)、正读国小大大(麦子饰)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破铜烂铁’的乐团,让个性严谨、心情烦闷的演唱会日本籍监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绘饰)伤透脑筋,其中总是不肯好好配合练团的主唱阿嘉更是无时无刻不惹毛她。
随着演出时间愈来愈近,两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没想到一份装在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邮包里的过期爱情,竟在半世纪后,悄悄牵起了另一段跨国之恋。
基本信息
影片《海角七号》是一部2008年出品的台湾爱情电影,由台湾导演魏德圣执导,这也是魏德圣首部剧情长片。范逸臣、田中千绘、梁文音和中孝介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2月1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讲述在台湾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在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这个七拼八凑组成了的乐团,让演唱会监督友子小姐伤透脑筋。
影片获得2008年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年度杰出电影、台湾年度最佳电影工作者、最佳男配角等六个奖项。
影片评价
音乐精湛制作
《海角七号》选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习岛歌(日本的一种民歌)的曲风,声音被称赞充满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种纯净之感。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场面颇多,元素也很丰富,民乐、西洋、流行一网打尽,欢快、愤懑、忧伤、甜美等情绪在音乐的表达上也称得上淋漓尽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经修饰的童声,然后音乐响起原音跟上,重叠间让人有了隐约的感动。然后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伦摇滚路线,颠覆了范逸臣留给大家的惯有印象。(出自《新晚报》)
剧情耐人回味
影片以相距六十年的两场爱情为主线,一个以完美收场,另一个无疑是残缺的,甚至更加让人心酸和无奈。如此迥异的结局,在片中交相出现平行发展,让观众不由自主地随着导演的指引一路走下去,找到已经消失了的“海角七号”,见证那个残缺爱情的“回归”,祝福一对年轻人能够收获甜蜜的爱情。情节虽然不是跌宕起伏,但产生的共鸣却是荡气回肠,让人持久地回味。(出自《北京晨报》)
人物塑造成功
《海角七号》的成功在于呈现了台湾南部小人物的生活面貌,他们快乐地面对生活,自在地面对歧见,宽厚地面对历史,真诚地面对观众。(出自《青年时报》)
影片让人振奋的地方是每个角色虽然都卑微地活着,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执着。小人物们也在演出中释放了自我,体验了生命的精彩。而《海角七号》里的小人物之所以打动观众,是因为他们“快乐地面对生活,自在地面对歧见,宽厚地面对历史”。让观众心有戚戚,从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出自《国际在线》)
⑻ 海角七号有没有看过看过的谈谈你的感受
《海角七号》观后感:梦想只要坚持,命运终将报偿
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出道于娱乐圈,但人生轨迹的转换让我这些年一直埋头于公司事物,已经少有闲情逸致去影院去看电影了,有时难得打开电视也仅仅限于新闻、财经类节目,以至于近来有一部叫《海角七号》的影片红透了半边天却浑然不知,经不住身边同事好评如潮的推荐,毕竟是家乡拍的片子,起码也可以重温一下乡情,因此还是忙里偷闲找来盘片看了看。应该承认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 片中的恒春是台湾南端一个非常原生态的半岛,由于地处热带,三面都是湛蓝清澈的大海,加上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1982年台湾政府将第一座“国家公园”设立在恒春镇东边的垦丁。可即便就是在这么美一个的地方,乡土与现代,固守与发展之间也如同难以交融的水与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乡土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迷失,年轻人对家乡情感的淡漠,仿佛是这个时代前行中无法规避的通病,“有钱人买下了饭店,也买下了海,年轻人宁愿出去给人家当伙计,也不愿意留下来。” 民意代表的一席话道出了老一辈人对本色乡土日渐式微的忧虑与无奈。 在另一方面,在台北奋斗15年一无所获的主人公阿嘉,用力将象征人生梦想的吉他砸碎,载着满腹的不甘与失落回到故乡的故事缘起,也真实的反映出当下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追求人生梦想却历尽坎坷,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的社会生态。影片故事背景的设置巧妙契合了这个时代(特别是金融风暴背景下)主流人群普遍性的焦虑心态,难怪在两岸三地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一个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的老邮包,一个为了度假中心演唱会而组成的“草台”乐团是影片推进的两条主线,而影片情节却简单到用几句话就可概括。七封写于六十年前的老情书以感伤的日语旁白,适时地填充电影里每一个过场。两条情节主线一喜一悲,让人很难定义这是部喜剧还是悲剧。 或许,正是这样的安排才更好的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一切既向前快步发展着却又难免于失落的惆怅,内心有抗争同时又在妥协,生活看似绝望但不经意间却又暗藏了希望,每个受环境操纵疲于奔命人生,梦想却始终不屈不饶顽强的生长。经过漫长一甲子的等待,老婆婆终于等到了旧情人不辞而别的答案;伴随着那个尘封已久却又被重新被发现的地址,阿嘉也找寻到了曾经失落的梦想与新生的爱情;穿越历史的曲折,那艘曾经一去不返的航船,好象又悄悄开回国境之南的港口;透过泛黄的信笺,两个无法彼此相守的灵魂,此刻却又再次重逢…… 的确,现实当中是有太多令人无奈的迂回和曲折,但人不可能没有梦想而活,当面对生活的遗憾时候,我们更愿意勇敢的相信,只要坚持,梦想终将得到命运的报偿。
《海角七号》:七封情书光影留证 青春万岁
故事 一个失意的摇滚青年阿嘉(范逸臣饰)从台北回到故乡——台南的某海边小城。小城里的高龄邮递员茂伯在工作中摔伤,阿嘉临时顶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迟到了60年的书信:日本战败后,一个日本教师在回国的途中写给台湾恋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寻找友子的同时,无奈加入一只临时拼凑起来的乐队,为即将到来的海滨演唱会表演。除了阿嘉是内行,键盘手是个整天哼着流行歌曲、发育未完全的小女孩;会吹口音的被拉来当了吉他手;只会弹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时间的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绘饰)则负责监督乐队的排练,她和阿嘉的关系也从最开始的格格不入开始转变。以阿嘉的人生起伏为电影主线,满眼是台南的风土人情,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三代人之间冲突与和解,理想的失落与再生,爱情的幻灭和追逐等丰富多元的因素都涵盖其中。 剧照
在《海角七号》的故事中,阿嘉带领一群外行人从一个草台班子变成有模有样乐队的过程就是内核所在,不过这件事很难被称为“青春成长事件”,因为除了范逸臣一个人还在青春的尾巴上,乐队里就只剩下未成年少女、失意中年男和暴躁老人了,看完全片我们只能说他们的精神确实很“青春”。《海角七号》的主旋律是滑稽的,先是在毫无竞争性可言的海选中确定了乐队的阵容,虽然在排练中屡遭不顺,主力也频频换人,只会弹月琴的茂伯竟然变成了贝司手,在演出时大家都穿上了印有米酒广告的T恤…… 乐队的故事当然谈不上新鲜,范逸臣和田中千绘的表演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不过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两个非常抢戏的配角——未成年少女大大和暴躁老人茂伯。大大其貌不扬,出落成美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在电梯中的一段几乎没有台词的戏完全称得上惊艳!大大以成45度角仰望的姿势站在电梯口,旁若无人地哼着小酸曲“情是什么玩意,只不过是玩玩而已……”那气场强悍到无以复加,在此我们只能预祝她早日成为演技派。与大大的老成不同,茂伯就是一个胡搅蛮缠倚老卖老的暴躁老人,当他发现自己确实不能胜任贝司手的时候便主动推荐了马拉桑,当大家同意这个意见时,茂伯却发火了:“干!要回答地这么快吗?不考虑就回答,我是老年人嘢,我的心肝不是铁打的,我也会伤心的!”最后茂伯还是为自己争取到了摇铃手的位置,不过他却在排练的时候大发脾气,还企图当主唱,在最后关头甚至还表演了一把月琴,用茂伯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宝贝,惹得起吗”? 爱情 爱情当然是每部青春电影难以回避的元素,因为那个时候的爱情是最美好的,说白了就是最好骗人眼泪的部分。《海角七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虚幻和现实爱情两条线并行,一方面是迟到了60年的七封情书娓娓读来,另一方面则是阿嘉与友子渐生情愫。 不过现实的爱情发生得太突兀,刚刚还在别人婚宴上翻白眼,一觉醒来阿嘉与友子就躺在了床上。更让人受不了的则是阿嘉的表白,冲上去抱着友子就说“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真是白白浪费了大好海景。说来说去还是怪两位主角演技尚嫩,没有流畅表现出情感的起承转合。反而是虚幻的爱情,成了全剧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配合着轻柔的音乐,七封情书用男中音娓娓读来,时而是60年前的情景再现,时而应和的是当下的人物心情,每一封都让人动容。尤其是最后一封——“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辈子,就算娶妻生子,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一定会浮现你提着笨重的行李逃家,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独地站着,你戴着那顶存了好久钱才买的白色针织帽,是为了让我能在人群中发现你吧!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当离别的情形再现,当一双颤抖的手展开信纸的时候,没有人不流泪的。而且片中的七封情书都是导演魏德圣自己撰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人为之叹息悲伤,其优雅与绵长的气质正是网络时代快餐文化时代所欠缺的,尤显珍贵。 打架 可以这样说,没有打架的内容就算不上真正的青春片,因为不打架不足以成长。一想起青春片中的打架戏,脑海里闪现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那轰轰烈烈,弥漫着雄性荷尔蒙气息的场面。 相比之下,《海角七号》的打架戏显得清淡多了。值得一提的倒是这部戏里女人的粗鲁,其中的一场戏就是女主角掌掴“怪伯伯”。在一场热闹而嘈杂的露天婚礼上,友子因为乐队的事正闷闷不乐,旁边的怪伯伯却不知好歹地喊她的名字,一边喊还一边摇晃友子的肩膀。焦躁不安的友子随即怒喝“不要碰我”,而对方却借着酒胆继续作恶。“叫你不要碰我”,友子突然火山爆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怪伯伯拍倒在地!这场打架戏发生的如此突然,结束的又是如此干脆,令观影者跟片中人一样措施不及,极具带入感。半秒之后你会发笑:怪伯伯真是冤枉!更绝的是,画面接下来立刻切到婚礼表演的舞台上,两个火爆而鲜艳的泳装女郎仿佛救场般地唱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两个画面反差如此强烈,让人哭笑不得。接下来,醉酒的友子更是撒泼般脱下鞋子,砸碎了阿嘉家的玻璃窗,又躺在地上打滚,又哭又骂! 音乐 没有哪个青春期的人不会嚎上两嗓子。于是,《海角七号》选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习岛歌(日本的一种民歌)的曲风,声音被称赞充满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种纯净之感,刘德华的《红颜自闭》正是翻唱自他的出道单曲《各自启程》。 总的说来,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场面颇多,元素也很丰富,民乐、西洋、流行一网打尽,欢快、愤懑、忧伤、甜美等情绪在音乐的表达上也称得上淋漓尽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经修饰的童声,然后音乐响起,原音跟上,重叠间让人有了隐约的感动。然后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伦摇滚路线,颠覆了范逸臣留给大家的惯有印象。不过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出现情书朗读时的配乐,做出了在雨中低语和倾听的效果,实在不俗。建议听这七封信的原声音乐,有可能听不懂说什么,但是意义上的疏离可能更让人贴近情感的真实。
⑼ 谁看《海角七号》了谈下感想
首先,我想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故事里面的日本人在战败后给台湾女孩子写的信中反映出了他对爱情的无奈,爱情被战争束缚了,同时最后那些信回到了真正的主人身上又证明了真正的爱情是不灭的。而另一个故事中的两个主人翁最后在一起更加证明了爱情的坚强和纯真,同时也是上一代悲惨的爱情的一个有力补充。
其次,在主观上,我强烈鄙视这种电影,因为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样的电影简直就是对日本侵略战争的美化,用一个美妙感人的爱情电影来美化侵略,是很可耻的!
⑽ 海角七号是 讲的是什么事情
《海角七号》讲述了在台湾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在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这个七拼八凑组成了的乐团,让演唱会监督友子小姐伤透脑筋的故事。
剧情简介:
一场在恒春夏都沙滩酒店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在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于是代班邮差阿嘉、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机车行鼓手水蛙、原住民警察劳马、老邮差茂伯、正读国小大大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破铜烂铁”的乐团。
这让个性严谨、心情烦闷的演唱会日本籍监督友子小姐伤透脑筋,其中总是不肯好好配合练团的主唱阿嘉更是无时无刻不惹毛她。
随着演出时间愈来愈近,两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没想到一份装在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邮包里的过期爱情,竟在半世纪后,悄悄牵起了另一段跨国之恋。
(10)海角七号电影怎么样扩展阅读:
《海角七号》于2008年8月22日在台湾开映后,首周台北周末票房开出新台币198万元,排行当周票房第4名。上映113天的《海角七号》在台湾的总票房达新台币5.3亿元(约合1.3亿元人民币),登上台湾电影票房史上排行第2名,仅次于《泰坦尼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