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电影最后有哪些大师
A. 电影《无问西东》这部影视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内容
比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无问西东》首映那天,鹅导迫不及待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和小伙伴一起哭光了半包纸巾。这部影片真的很用心,彩蛋部分出现了一些学者大家的名字,演员扮相和真人的照片对比,不论从造型还是长相都让人惊叹。
《无问西东》良心制作,“故事每一段都很精炼,每一句台词都很好,导演的每一个细节都做足了。”为筹备影片,团队在14个月里以逾百万字文字资料、近11万张图像照片为参考,力求每一个细节有据可考。五年前,这部电影就杀青了。如今,它终于和观众见面了。五年来,已是世事沧桑,但一部好电影或许就是对岁月最好的馈赠。大家是怎样认为的呢?
B. 《无问西东》上映了,扪心思考,你忠于自己的自身了吗
昨天和男朋友去看了《无问西东》,看完了之后还没出来电影院就听见很多人开始了评论。有很多人说很好看,不愧有那么多的好评和那么高的评分,有很多人也说分四个片段,分别来演,还是平行时空的,有点连贯不上来,感觉不怎么好看,大家你们去看了吗?如果看了,都是有什么感受呢?觉得喜欢还是不喜欢呢?
屏幕前的朋友们,你们看了电影或者看了小编的文章之后,有没有想一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有没有思考一下,有没有忠于自己,忠于真心。希望屏幕前的你,能够快乐,真诚。
C. 无问西东:尊从本心,你最珍贵!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字幕:谨以此片献给最珍贵的你。
那么,谨以此文献给最珍贵的你!
半个月前,《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在自媒体上刷爆朋友圈,大号小号推出的文章关键词,离不开无问西东。
有从占星的角度,以天蝎座的绝决来解读许伯常与李淑芬、陈鹏与王敏佳的爱情;有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吴岭澜学业选择的故事;也有从教育的角度,来赏析历史文化长河中灿若繁星的文学家、作家、教育家、科学家、数学家、艺术家们,所引领的自由的学术氛围。
这到底是一部什么电影?又是爱情,又是教育,又是爱国,又是大师,各种个性鲜明的人物在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这部电影仿佛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给了我立体多面的印象,然而,真正起心动念,是在很多公众号里看到吴岭澜与梅贻琦的一段对话而触发的。
梅贻琦问:“你读书为何?”
吴岭澜迷茫地答:“只知读书是对的。”
梅贻琦又问:你英文国文都是满分,物理却在不列,为何选实科,而不选文科。
吴岭澜道:“ 最好的学生都是学实科的。我只知道,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心里就觉得踏实。”
梅贻琦答他:“ 你还忽略了一件事,真实。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 ”
吴岭澜又问:“什么是真实?”
梅贻琦答道:“ 真实就是,你看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
这段话抚平了心底的焦躁,瞬间,与我的生活体验链接上,感到被疗愈。
作为学生的吴岭澜,考试不列,他迷茫着,他烦闷着,他远离人群,独自思索,他面临的是学文学理的人生志业选择,
作为职员的我,过了求学阶段的我,面临的是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
我像吴岭澜一样,他认为学习就是对的,我认为好好工作就是对的,义无反顾选择了普罗大众价值观里正确的职业。
正常人都会这么选,应该这么选,在我这里,没有选的迷茫,却深刻体会到忙碌的麻木。
最初,我仿佛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工作中,待人接物时时刷新着三观。每天在各种事务中穿梭,忙到夜深人静时,看着完美的工作成果,有一种沉甸甸的成就感。
披星而去,戴月而回,我很充实,也很安心,脚踏实地工作着。
然而,加班、加班、加班,回到家,扑到电脑上,继续工作。渐渐与孩子交流少了,他成长中的惊喜,一概不知,甚至于,透支身体之后,将积压的负面情绪,狂撒在家人身上,让他们承受我的情绪压力。
与朋友互诉衷肠少了。在单位,忙得陀螺般转,晕得没空听;回到家,累得骨头散架,没精力听。每天例行聊几句,也只是习惯,没一丁点精神头,没一丝心力,去畅谈人生,把酒言欢。
当某一天,看到弱小,心里无感,不同情,不优越,我明白,麻木了。
每天淹没在繁琐的事务中,不停地连轴转,才不至于淹死,找不到可以停下来思考的时间。开始,我只是像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坚守着岗位,以便让机器运转,后来,渐渐地成了机器的一部分,无思想,无感情,机械又冷冰冰。
铺天盖地的焦虑替代了最初的成就感。
为何?选择了世俗刻意给得标准答案,拿到满分,而我越来越不快乐?
我不再是我。
那一刻,我如吴岭澜一样,陷入了迷茫,每天都在思考着,试图从哲学、历史、心理等角度,探寻答案。每天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尝试自己去分析自己,找到原因。
直到某一天,我跟随冥想音乐,看到内心一片黑暗,有一个小女孩,双手环抱着膝盖,埋着头,默默流泪,她孤单、无助的坐在幽黑的空间里。
我流着泪从冥想中回过神来。
我逼自己做出世人按部就班,功成名就的选择,忽略内心的声音,忽视心灵的警示,弃她的哭声于不顾,直逼到自己心硬如石。
放下,我顺从内心,做出选择。
我依然忙碌,工作的忙碌试炼着我的珍贵,让我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独一无二。在忙碌的间隙,停下来,看云卷云舒,不觉得浪费生命;忙里偸闲,与家人朋友话痨时,流动着爱;工作出错时,不再苛责自己,有重头再来的气定神闲。
我的焦虑消散了,我做什么,内心都充溢着安祥喜悦。
听从心的呐喊,拾捡起的遗失的灵气,擦拭着自身的珍贵,我成了我。
在电影院里,我哭得稀里哗啦,用掉了一包纸巾,引来旁边观影人不时侧目。
吴岭澜去清华图书馆,站在众学子中听泰戈尔的演讲,他听着泰戈尔的追问:你们认识自己的心吗?他看着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等,他们自信而笃定。吴岭澜茅塞顿开,选择了文科留校任教。
我哭了。为吴岭澜,尊从本心,只问真实,无问西东。
当看到战乱年代,西南联大由一砖一草地建立,看到文化大师们带着学生习地而坐,探讨学术,追问人生时,我热泪盈眶,艳羡着可以与大师零距离接触的学子们,那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人性的师生交流,这才是教育呀!
我哭了。为名家们,尊从本心,只问自由,无问西东。
当沈光耀大声地重复教官的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当他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险,驾驶飞机,给因战乱而饥寒交迫的孩子们,空投食物时;当他在激战中,驾着飞机英勇地冲向敌军航母时, 我哭了,为沈光耀,尊从本心,只问勇敢,无问西东。
当看到陈鹏将被批斗至毁容,差点丢了性命的王敏佳带到家乡小村隐居,他抱着王敏佳说:“我什么都不怕,我最怕你往下掉时,把我推开。” 我哭了,为陈鹏,尊从内心,只问深情,无问西东。
当看到张果果,面对职场的尔虞我诈,为了个人利益而没有道德底线的恶性竞争时,他选择了回以善意。 我也哭了,为张果果,尊从内心,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忙碌的现代人,日复一日地被生活的洪流推搡着机械向前,被世俗欲望引诱着,被现实强大的恶意拷打着,遗落爱的初衷。
有多少人在追逐权利、金钱等欲望的怪兽时,于一念之间,被吞噬,而陷入黑暗的深渊,在心灵的煎熬中迷失了自己。
又有多少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毫无抵御,被苦难的巨轮辗压至粉身碎骨,在怨念中丢掉了心里那一点光亮。
我们万事要问个明白, 问个所以然,得到世俗认同的通行证,却丢失了自己最珍贵的部分:做最真实的自己。
吴岭澜在迷茫中,只问真实;沈光耀在国难中,只问勇敢;陈鹏在感情中,只问深情;张果果在职场中,只问初心。
他们无问西东,保留了自己最珍贵的品质,做回了自己。
安妮宝贝曾写过,有些人在现实中时时以谈论显示聪明,但同时刻薄而自傲。有些人野心过大、欲望过剩,因此他们的世界受限而狭小。有些人单纯、质朴、懂得了苦难而能够温柔善待他人。有些人适时微笑、适时沉默。有些人看起来普通而平凡,却小心翼翼守护着心中的无价宝珠。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D. 《无问西东》中的几位主演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这部电影,是一部年代剧,就是民国风格的那种剧,这部电影当年开拍的时候,也是为了纪念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四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在四个非同凡响的时空中一路前行。在大时代背景下坚持信念的故事。《无问西东》里主演们都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所在的时空却大有不同。我来给大家深挖下里面的主演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角色吧。
不得不提的是,《无问西东》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十七岁不哭》的编剧李芳芳。
《十七岁不哭》是1997年播出的很多人青春时候的回忆经典剧,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个小屁孩哈哈。
E. 《无问西东》为什么能感动那么多人
真心、正义、无畏、同情。《无问西东》回首了那个质朴而热血的年代。电影横跨四代人的故事,讲述了清华精神的传承。它呼唤真实、求知,呼唤家国天下,呼唤知识分子的操守和责任担当。
《无问西东》的主题一直在向“真实”这个关键词靠拢。“真实”本身,有着多重意蕴,有着不同维度,譬如物之真实、历史之真实、情感之真实、人性之真实等等。但这些不同的“真实”,而非一个“内心真实”所能囊括,众多“真实”的强行焊接,反而遮蔽了真实的复杂性。
泰戈尔对于“真实”的解读开悟了吴岭澜。但历史的真实是,对于泰戈尔1923年这次的访华,并不是所有人都表现出高度的热诚与仰慕。鲁迅就曾讥讽:“印度的诗圣泰戈尔先生光临中国之际,像一大瓶好香水似地很熏上了几位先生们以文气和玄气”。
王敏佳被批斗的一场是影片中最有力度的一笔。当批斗王敏佳和表彰李想这两件事情被并置在同一个时空下发生的时候,荒诞就产生了。但在这个扭曲变形的的角力场中,并不存在内心意义上的寻找真实,因为在每个人心中,自己所坚持的都是真实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
《无问西东》具有一种明显的知识分子化的、精英式的宏大叙事立场,它思考的是作为这个国家的精英,应当有何种操守、信念与理想。但即使作为一名普通的人,该怎么度过我们的青春,该怎么度过我们的一生,《无问西东》在试图给予我们一种答案。它是“真实”的一个碎影,也是一个好故事。
F. 《无问西东》中的几位主演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由章子怡、黄晓明、王力宏、张震、陈楚生主演,李芳芳导演的电影《无问西东》将于明年1月12日公映;该片日前推出人物特辑和海报。海报中,王敏佳、陈鹏、沈光耀、张果果与吴岭澜五大主演交融于浩瀚时空长河中,为爱情、为家国而守候,传递“只问深情,无问西东”的清华精神。
章子怡透露,在《无问东西》的后半段,她所饰演的王敏佳会蒙着面纱只露双眼,不能用五官和面部的细微表情来配合表现情绪:“我仅能在最自然的状态下,靠眼睛去说话来表达人物的情感。感谢导演给了演员很大的表演空间,我也相信这是一个完整的、有力量的角色。当你真正地活在这个人物的世界里,角色可以刻骨铭心地记忆在你的身体里面、你的血液里面,更加能体会到自己又重新活了一遍。”
G. 《无问西东》影评怎么样
电影《无问西东》正在上映中,而该影片的评论究竟怎么样呢,是好还是坏?话说《无问西东》自从上映之后,大家对他的点评可是好的多,据了解到剧情感人,被人称之为史上催泪大片了。
《无问西东》在片尾有彩蛋出现,结果让大家久久都不愿意离去,这片尾背后的彩蛋到底有多大,让大家如此不愿意离开。而且厉害的观众眼睛里都含有泪光,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这精彩的一幕。
在影片放映结束后,现场的很多观众都表示在观影过程中被感动到落泪,片中感人桥段颇多,如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与黄晓明饰演的陈鹏雨中相拥而泣,陈鹏向王敏佳深情表白,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驾驶战斗机与战友们向苦难的儿童们空投救济品,以及米雪饰演的沈母含泪看儿子沈光耀的日记,大林小林跪别沈母等一幕幕场景都令人泪目,《无问西东》也被首映现场的观众们称为“史诗级的催泪卸妆大片”。
而之前也有提前观看点映场的影评人表示:“电影《无问西东》真实、真诚、真心,是近期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影。曹郁用胶片拍摄的电影把每位演员都拍得真实而富有美感,他们身处不同时代,面对世俗与内心的抉择,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善良,他们拥有真正的芳华。”
H. 电影《无问西东》怎么样
看了电影《无问西东》,也不知道怎么了,一边看,一边哭。
明明觉得电影转场不流畅、演技有槽点,甚至煽情也有些刻意,还是忍不住流泪。
看完电影出来,还是不停回想剧情,回看百年之间这几代青年的抉择、别离、身陨、心碎。
离自己年代近的,那共鸣如切肤之痛,离自己年代远的,也一点也没少了扼腕长叹、长歌当哭。
电影里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抗日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是弃笔从戎的沈光耀,和他那不凡的母亲。
西南联大的师生为什么敬佩?因为他们在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坚持做一些看似最无用的事情。
就连他们自己,看起来都是“无用”的。与那些在泥泞里拉车艰难跋涉的劳苦大众比起来,坐在汽车里“逃难”的他们,像是象牙塔里娇惯坏的少爷小姐。
当整个国家如大厦将倾的时候,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们在沟壑里读泰戈尔、黑格尔,读哲学诗歌,学考古生物,从某种角度上讲,那是些最徒劳、虚幻的、带不来实际效用的东西。可正是这些在当下最不切实际的、最无用的东西,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与巨匠,创造、延续了无价的精神财富,让这个国家在劫后余生之时不致于在物质和文化上双重破产。
正因如此,怎能不敬佩那些着眼百年之后的思想家?因为在他们心里,山河破碎之中,还孕育着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未来之国。
怎能不敬佩那些在纷飞战火中苦读“无用之书”的文弱书生们?因为他们还有一腔少年意气,喊出“中国不亡,有我。”
I. 《无问西东》结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寓意吗
在我个人看来,《无问西东》结尾挺有意思的。而且电影《无问西东》彩蛋不止一个,作为2018年的开年大片,《无问西东》还饱含着卓然超群的中国风骨。那就是在影片片尾,有一段“七分钟读懂中国风骨”的超长彩蛋。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