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散场怎么拍照片
A. 电影院怎么拍照片好看
电影院以前拍照片拍的好看一点的,我尽量拍的前景一点。把整个那种电影院的那种最美的细节拍出来,而且最好是把里面的那种两边还有整个电影的那种美美的把你拍出来。
B. 电影院照相,照相机像素最少要多少
电影院、距离100米、能看清脸,这个要求很苛刻……
像素不是决定性指标,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相机都足够!
2点提醒注意:
1、电影院光线很暗,又不能开闪光灯(100米,开了也没用),必须提高感光度才能保证安全快门。所以相机必须具有很好的抗高感性能,才能保证图片基本质量。普通数码肯定不行,起码得单反,还要好一点的单反。我用尼康D90拍过,ISO1000没问题。
2、距离100米、能看清脸,这就要看镜头的焦距了,等效焦距至少200mm以上都不够大(如果是银幕人物特写要稍微好一点),但这些超长焦单反镜头都很贵!普通长焦数码相机倒是便宜,焦距够了,但SIO调高后画面噪点将惨不忍睹。你还是用单反往前走走吧……
C. 怎么在播放器看电影时拍照片
正常手机是可以在您看视频时截图,如果您的手机不具备这个功能可以用PPTV,PPTV中有在看电影中,分享图片,拍照片的功能。
通常指的播放器是指能播放以数字信号形式存储的视频或音频文件的软件,也指具有播放视频或音频文件功能的电子器件产品。如基于闪存的mp3播放器和基于移动硬盘的iPod等。除了少数波形文件外,大多数播放器携带解码器以还原经过压缩媒体文件,播放器还要内置一整套转换频率以及缓冲的算法。
以前是播放音频和视频的软件各具特色,现在大多则是视频音频播放器合二为一了。
D. 怎样拍摄出具有电影效果的摄影作品
当然,要拍出电影感的照片看似不必循规蹈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从那些能够散发着一丝丝电影感的摄影作品当中,我们总可以发现与其它 摄影作品的一点共同点。
拍电影犹如说故事,大多数这类作品都会牵涉到人,无论是人的本身、人的历史或是人的痕迹。
照片里包含了人的元素,往往能够带给人以更强的故事性,是那种身同感受的投入感,是拍花拍草而不能比拟的。
中国的山水画里有所谓留白,留白的重点在于保留一切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多,故事反而越复杂。太过单纯的拍摄作品,就好像剥夺了其他人 欣赏作品的权利,这不是分享,是灌输。
除了故事性丰富,保留大环境的信息也很重要。人总爱猜猜谜,硬要把自己塞进柯南道尔的推理浪漫里。
氛围同样重要,始终硬照跟电影不同,电影还包含了声音的信息(不包括无声的),无论是主角的对白、闲杂的收音、背景的音乐等,都提供 着大量的资讯让观察思考、探讨、反思,影响观众的思考方向,引领观众到达导演所预设的目的地。
在硬照中制造所谓氛围,靠的不外乎主角的表情、背景里的陈设、色调及光暗等,让看者能够代入到当时的环境,让看者自身演释出另一段独特的故事。
这可能是因为抽象的作品跟其他人的关联非常薄弱,不能与除了摄者本身的其他人作出合理的沟通所致。
当然,不合理的沟通也是沟通的一种,像你家的猫的一声“喵”,你有时也能够明白它的想法。
还有一些设定上的共同点,可能你会发现它们一般都是偏暗、白平衡不准确、饱和度偏低等等。
还有就是需要在照片上下加两条黑边……
当然,加两条黑边再变16:9的比例,不一定会让一张照片变得很有味道,变得很有电影感。北京镜海摄影学校,实力办学,师资雄厚,摄影教育行业第一品牌,北京摄影学校排名第一!
E. 电影中的拍摄手法有哪些
1、推镜头指摄影机向被摄物体推近或是用变焦距镜头逐渐拉长焦距,使观众有一个移近被摄物的感觉。
2、拉镜头则和推镜头正相反,造成画面上的被摄物逐渐远离观众视点的感觉。并逐渐扩展视野范围。
3、摇镜头是指摄影机在原位置不变,通过机身的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画面呈现动态构图,产生巡视、环视周围环境事物、揭示动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烘托情绪的艺术效果。
4、移动镜头又称“移动摄影”,将摄影机放在可移动的车辆或升降机上,对被摄物体作各方向移动所拍摄的画面。
基础景别有以下这些:
1、远景:在拍摄人像时不要总想着拍摄人物,带着环境可以很好地渲染气氛。
2、全景:全景景别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动作。
3、近景:为了将人物表情表现得比较好,可以使用近景。
5、特写:特写能够让你完全注意人物的细节,是表现细节最好的方式。
(5)电影散场怎么拍照片扩展阅读:
镜头语言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影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
镜头语言虽然和平常讲话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所以说镜头语言没有规律可言,只要用镜头表达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种镜头方式,都可称为镜头语言。
F. 如何能拍摄腾空照片
这张照片是合成完成的照片.
就是二张人物和风景照片经过PS加工而成的,这在PS中是极其容易做到的.
但有些象这样的动作性的照片也是可以拍出来的.
首先调好焦距和取景角度,设置好较高的快门,在等待过程中(数码相机要半按快门,让焦点锁定)让被摄者从上面往下跳,恰到好处时按下快门.
不能怎样看,静止图像中的往下跳和往上跳是一样的.就连真正的电影中,即使演员是往下跳的,也可以用"反转视频"让观众看到的演员是往上腾空而起的.
G. 电影的画面是怎么拍出来的
一部电影镜头的运用有多重要,如何跳出定势思维?
朝日传媒给出了更多关于电影镜头的思考。
《天使爱美丽》(2001) 剧照
朝日传媒
期待与您再次相遇
宣传片 宣传片制作 宣传片拍摄
H. 电影拍摄手法
1、麦格芬手法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并不存在,但它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是希区柯克最常用的一种电影表现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复仇者、《蝴蝶梦》中的丽贝卡、《迷魂记》中的玛德琳。有时又利用虚化的事件,比如《后窗》中的推销员谋杀案。
2、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包括室内设计和艺术涂料领域。
3、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 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
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
(8)电影散场怎么拍照片扩展阅读:
立体电影拍摄技术特指用两台摄影机同时以一定间距和夹角来记录影像的方式。
立体特效可采用正投、背投,平面、环幕,主动、被动等多种实现方式。
目前大多数立体电影制作还停留在电脑三维的虚拟绘制状态,实拍因为两台摄影机云台的同步对焦,同步变焦,同步角度调整需要几个人同时同步作业,非常难以协调,这也是观众最终在电影荧幕上看立体效果时间长会导致双眼疲劳和难受的原因.此问题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在后期剪辑时也可以校正。
I. 如何用相机拍出电影胶片的效果
从电影中汲取了灵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视觉方面,例如光线,构图和颜色,并将其用于图片中。拍摄时,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的英雄是谁,他的角色是什么,他在哪里以及在那儿做什么。
如果要用电影照片拍摄照片,则需要转向电影。但是摄影和电影不是一回事,因此,还应该分析喜欢的摄影师的作品。寻找世界上最好的导演,至少看几部电影。
J. 如何拍出有电影感的照片
电影感的照片是带有情节故事的,现在很多的一些照片拍摄都会模拟电影的表现手法,那么想要拍摄出电影感的照片首先需要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适合拍摄的场景,适合主题的主人公,对人物外形气质的要求就要选择适合主题的模特,服装的选择也要根据主题的年代感选择,包括一些道具的安排也是要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左右,千万不要画蛇添足的。
电影剧情式的拍摄是目前影楼流行的拍摄手法,很有市场,不仅仅是考验摄影师的导演能力,而且也是锻炼摄影师的组织能力。一组照片的拍摄通过编导故事的形式记录。主要突出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的表达,以情感为主。
主题确定和画面元素
这组照片的主要是战争题材,主题确定之后,服装造型的设计也是模仿影视剧中战争题材的造型.色彩和款式都与影视剧中的类似。这样能更深刻地体味拍电影的感觉身临其境地演绎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军装,钢盔,望远镜,老皮箱,贝雷帽,马灯。见图1 ISO20050mm f/161/15秒
图1
场景的选择
场景的选择在北京的温榆河,机场高速,场景的环境是个马场的环境,栅栏,飞机,视角比较开阔,发挥的余地比较大,人物情绪的设计通过环境的元素比较好把握。离别时的伤感通过人物的背影和环境的渲染出来。见图2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
图2
通过烟雾的表现手法把硝烟弥漫的战场表现出来。见图3 ISO20018-105mm@18mm f/161/125秒
图3
画面色调的控制
战争题材照片的色调都具有老照片的怀旧感,偏向于暖色调,和本身固有的服装环境协调。画面的色彩使观者印象深刻,有回到那个年代的时代感。见图4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图4
美姿的设计
画面安排表现依依惜别,既是战友,又是情侣的表现手段,把复杂的情感通过温柔,战争无情人有情的细节把握。通过人物身体角度的变换,见图5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手的牵引,见图6 ISO20050mm f/21/2500秒视线的引申刻画人物的内在情感表现片段。见图7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图5
图6
图7
构图和用光
画面通过特写大场景明暗对比,大小,虚实的表现手法叙述战争与爱情
图8
图9
见图8 ISO20050mm f/1.81/1600秒用环境烘托人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搭配使用,强调人物的情绪和交代剧情。使用了一支400瓦的万次闪光灯在人物的左前侧对人物塑形,用反光板控制人物面部的光比。用大光比突出人物在战争年代所表现出的情绪,使画面更加剧情化。见图9 ISO20018-105mm@32mm f/161/200秒
欢迎进入中艺网校官网学习
www.z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