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知识 » 戈达尔的电影如何赚钱

戈达尔的电影如何赚钱

发布时间: 2022-09-02 18:27:20

‘壹’ 关于戈达尔《爱情研究所》的介绍和评论

戈达尔新作:爱情研究院 Éloge de l'amour
——--也称《爱的礼赞》In praise of love
爱之颂歌 In praise of love
出品年:2001年
出品国:法国/瑞士
编剧/导演:戈达尔
演员:基思杜菲 波洛克 , 朱瑞安 希尔舒
片长:98M

内容简介:
主角Edgar 要进行一个关于“爱的四个阶段”(邂逅、爱欲、分离、重逢)的创作,但他不知道该用甚么形式才好,清唱剧、小说、电影、戏剧?他找了好些演员来试镜,可是总找不着合适的人选去饰演故事中的成年人。“根本没有所谓成年人”是他的呼告。后来Edgar想起一位他两年前做历史研究调查时认识的女子,想找她来试镜,找她参与他的计划,但她坚决地拒绝了。 Edgar最后没有完成他的创作计划。后来他也收到那女子去世的消息。他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他找不到合适的形式,找不到爱的形式。虽然片里没有直说,我知道,他爱上了她。有一段他的同伴向他提起:“你不是一直在找一本Balzac的旧版书吗?你不用再找了,我在巴黎某区找到一个该书的真人版(vivant),真人版!”

背景介绍:(Cube)
法国电影界普遍认为,当代电影史可以划分为“前戈达尔”和“后戈达尔”阶段。虽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但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戈达尔的崇高地位。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开始,他就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和结构,他完全颠覆了陈旧的电影美学观念和技法,根本不考虑电影的规范,从不受程式的束缚,显示出令人咋舌的独创力。他那些结构松散、情节淡化、在表现手法上花样不断翻新的电影使他成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大师,并一直保持着十分前卫的风格。
70年代后,他移居瑞士,通过建立自己的录象工作室制作了大量的电视片和录象。同时他也没有放弃电影拍摄,他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有充裕的资金进行随心所欲的艺术创作的导演。这部《爱的礼赞》是影坛期待已久的作品,戈达尔自己放出风声说这将是他漫长的电影生涯中最好的电影,并将与他60年代新浪潮时期那些具有革命意义的影片一脉相承。影片的制作期长达五年,除了其最主要的主题爱情之外,还涉及到无家可归、全球化、工人阶层的逐渐缩小等社会问题,表现出戈达尔对政治和社会的现实问题的一贯关注和敏锐的洞察力。
最开始,戈达尔只是在这个标题下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打算探讨一个寻常的爱情故事中各个时序段之间的关系。于是他颠倒了顺序,影片的开头是爱情的结束,而影片的结尾是爱情的开始。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部影片在结构上比他近期的任何作品都要有条理。
“他们说我的电影是记录片,但我不知道‘记录片’一词的确切定义。”戈达尔说,“这部影片是对我个人的超越。”

评论与随感:(leeloo)
为什么我不能无所谓?为什么我非要有所谓?为什么我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我非要问为什么是为什么?我丧失了理解力,在触摸戈达尔暌违多年后的复出之作《爱的礼赞》(In Praise of Love)的过程中。对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新浪潮运动我并没有多少认知,所以我不清楚这本就是戈达尔电影的一贯作风,还是他集多年积淀后的大成大变之作。但我怀疑他原本就是不想让人看懂的,至少,不想那么容易就让人看懂。他不想娱乐大众,而只想讨好自己。
如果说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是一场华丽而复杂的梦魇,那么《爱的礼赞》就是一首配了画面和音乐的抽象朦胧诗。它甚至比《穆赫兰道》还要吝惜于给你一丁点的线索来理清头绪,更不要说去读懂它内在的故事情节,也许它根本就没有故事情节,而只能随你自己任意去感觉、去揣测、去意会。它可以是一部电影,也可以是一本小说,或者是一幕戏剧,再者是一场歌剧。这全都由你自己去选择决定,而它只负责提供给你无限多的可能性。你可以说它涵括了万千世象、蕴藏着千言万语,也可以说它毫无内容、空空如也,正如片末那个低沉沙哑的声音在不断地重复着“或许什么都没说”一样,有些讽刺。
我一直不太确定埃德加这个角色存在的原委,但隐约间似乎他就是戈达尔本人,以一具年轻的躯壳却有着苍老内心的惆怅姿态和一副理性得近乎冷漠的声调在与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对话着、争论着,有时是自言自语,有时又好像在与屏幕外的你进行交流,不期待你的回答,却诱惑着你展开对世界的想象。时而冷静地谈论着一项有关爱情的四个关键时刻的计划——相遇、争吵、分离和重聚——以三对不同的恋人为主体,一对年轻的、一对成熟的和一对年老的;时而又固执地描述着国家与爱情之间的对立、悲剧的清白与宿命、成人时代的消亡与辜负,并且不失时机地对美国及好莱坞电影体制进行畅快的嘲弄和挖苦。而当提到爱时,他却又显得感性且温柔,腼腆地说,被爱是一个宾语而爱人才是一个主语,衡量爱的尺度就是爱不可衡量,让有如海洋潮涨般清脆悦耳的钢琴和弦乐来舒缓和唤回你游离开的情绪。
当看到屏幕上那些不断周而复始的文字——“恋情”、“选择E”和“很久以前”的时候,我多少感到了些莫名的平静和悲伤,觉得,它们就像年代悠久的雕像上斑驳的裂纹,或者一种古老的想法唤醒微笑清晰的残痕。第58分钟,画面由冷凝的黑白乍变为一片扑面而来的血红色海洋,恍然间,我突地有点明白。会否,《爱的礼赞》只是一位72岁的坚韧老人对过往岁月的内敛缅怀?对时代变迁的由衷感慨?毕竟,海洋依旧,而浪潮不再了,只随着泡沫一起破裂、一起沉淀,空留致敬的余音袅袅。电影此刻对他而言,已经不是造梦的工具,而化为一支独唱的挽歌,恣意地放声高歌着,有没有知音又有什么重要,就好像快乐不会永远都是愉快的一样。
有些人一直努力走在时代的前面,他们的电影永远地抛弃了潮流,而宁愿与伟大的过去结伴同行,因为他们明白形式的开始其实就是事实的结束,究竟一切是怎样开始与发展的已经不再重要,只有结局才能决定意义的有否。这既意味着过去辉煌的自我表现,也暗示着未来自我的不复存在。当人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生活时,有关新浪潮的记忆也终将褪去。但对一位走近人生终点的老人而言,回忆却是一种没有权利的义务,因为历史跨越了未来,携带着一个巨大的“H”。

‘贰’ 现在抖音快手教人做影视剪辑的人怎么那么多

因为可以赚钱啊。

剪辑(Film editing),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从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

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再创作。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戈达尔:剪辑才是电影创作的正式开始。

“剪辑”一词,在英文中是“编辑”的意思,在德语中为裁剪之意,而在法语中,“剪辑”一词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来才用于电影,音译成中文,即“蒙太奇”。在我国电影中,把这个词翻译成“剪辑”,其含义非常准确。

“剪辑”二字即剪而辑之,这既可以像德语那样直接同切断胶片发生联想,同时也保留了英文和法文中“整合”、“编辑”的意思。而人们在汉语中使用外来词语“蒙太奇”的时候,更多地是指剪辑中那些具有特殊效果的手段,如平行蒙太奇、叙事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

‘叁’ 让-吕克·戈达尔的个人经历

让·吕克·戈达尔(法语: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日-)是一个法国和瑞士藉导演。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
戈达尔的双亲是法国兼瑞士藉。他曾经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之后在法国念高中,继而入读巴黎大学。他在索邦大学的日子里对电影产生兴趣,毕业后数年间伙同年轻的电影人制作人和影评人推动法国电影新浪潮。
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肆’ 《随心所欲》电影看完了,谁跟我讲讲存在主义

《随心所欲》是戈达尔的第四部长片,在这一时期,他不断用反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引领潮流。本片中,场景和对话随意拼接,分成20个互不关联的章节,组成一个名叫娜娜的女店员为走上演艺之路而离开丈夫,却逐步走向卖淫的堕落过程。影片结构的松散,一如女主角娜娜对人生缺少明确目标的真实意识写照,这是片名“随心所欲”所概括的---人的命运随遇而安。娜娜虽然受制于妓女这个职业,却不受其负面因素的困扰。这就是“存在主义”思想的表达:肉体既然存在于世上即可为我所用,活的精彩!戈达尔对影片是这样解释的:“讲述一名巴黎女人为了拯救灵魂而出卖肉体的故事,通过自己的一些经历,认识到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

‘伍’ 让-吕克·戈达尔的介绍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着名电影导演,1930年12月3日生于巴黎,幼年移居瑞士,曾在瑞士尼翁学习,高中时回到巴黎,就读于Lycée Rohmer,一年后入索邦大学,在索邦他获得了人类学、艺术史以及音乐史硕士学位,他也曾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让-吕克·戈达尔对世界电影的主要贡献是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他也是影史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陆’ 尚卢·高达的导演经历

戈达尔幼年居住在瑞士,出身富裕,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瑞士银行家之女,继承了庞大遗产。十八岁时回到巴黎。他开始接触电影,参加在巴黎市内拉丁区的电影放映会。他在电影会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后来纷纷成为法国新浪潮的先锋,其中包括《电影笔记》的创办人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贾克·希维特(Jacques Rivette)、克劳德·夏布洛(Claude Chabrol)、法兰索瓦·杜鲁福、Jacques Rozier、积葵·杜美(Jacques Demy)。他们共同积极推动改革法国电影,并发表宣言。他们认为电影的本质是写实。他们主张运用长镜头和复杂的场面调度来表达视觉讯息,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剪接。当戈达尔成为导演之后,经常采用连续长镜头来展示电影的真实性。但戈达尔也是运用多重突兀跳接的先锋。
1950年,戈达尔、埃里克·侯麦和贾克·希维特创办刊物《电影公报》(Gazette cinéma),该刊物出版了五期。1951年安德烈·巴赞创办《电影笔记》,戈达尔和其他两人转而为巴赞写稿。同期的众多影评人在往后十数年先后成为电影导演。戈达尔在二十三岁时因丧母回到瑞士,于瑞士迪克士水坝工作,用赚来的钱买了生平第一部三十五米厘摄影机。趁机拍摄了一套短片《水坝工程》(Opération béton) 。在1955-58年间制作了四套实验短片,《风骚女子》(Une femme coquette) (1955年)、《大名柏德烈》(Tous les garçons s'appellent Patrick) (1957年) 、《水的故事》(Une histoire d'eau) (1958年) 、《沙乐蒂与男友》(Charlotte et son Jules) (1958年)。 1960年,戈达尔拍摄了他的第一套长片《断了气》,获得了柏林影展最佳导演。此后,戈达尔的电影生涯可划分为数个时期。在不同时期里,他有不同的拍摄方向和主题。[编辑]盛产期在1959年到1967年间,戈达尔制作了15套长片、8套短片。他始于打乱传统叙事模式、到后来全以意识形态主导故事发展,并以电影为工具表达他对消费主义的蔑视和反越战的立场。他在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看了奥森·威尔士的《历劫佳人》(Touch of Evil),深受影响,继而拍摄他的首作《断了气》,由杨波·贝蒙(Jean-Paul Belmondo) 和珍·西宝(Jean Seberg)主演,杜鲁福撰写剧本。此片成为法国新浪潮风格的标志,当中包括灵活运用流行文化、随意指涉美国主流电影、多重非常规性跳接、弃用厂景改用实景、演员直接向观众说话等。他亦精于运用和谐谑不同电影场景。在断了气里,男主角明显地模仿堪富利·保加(Humphrey Bogart)。英格玛·柏格曼、Samuel Fuller、弗里茨·朗的电影对白和场景也间中出现。戈达尔的第二套制作是《小兵》(Le Petit Soldat),故事涉及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导致此片在法国禁映三年。电影的女主角是安娜·卡里娜(Anna Karina),她成为戈达尔的首任妻子。她继续担任戈达尔下一套电影《女人就是女人》(Une Femme est une femme)的女主角。观众可在该电影发现好莱坞音乐剧的影子。安娜·卡里娜的演出使她在21岁成为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
戈达尔在1962年拍摄了《我的一生》(Vivre sa vie),深受影评界欢迎。安娜·卡里娜饰演一个希望当演员的女子,因为生活拮据而从事性工作,电影展示了平凡性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和感性一面。他在《卡宾枪手》(Les Carabiniers) (1963年) 表达他的反战思想。大师级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参与撰写故事。由于他渐有名气,有电影公司找他投资拍摄《轻蔑》(Le Mépris),并邀请当时最有名的法国女星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参演。戈达尔在此表达他对电影投资方的商业头脑的不满。这电影的色彩运用和场面调度是现代主义艺术在电影呈现的示范。安娜·卡里娜续任《不法之徒》(Bande à part) (1964)的女主角。戈达尔有意用喜剧手法在不同场景里指涉匪帮犯罪电影。同年他亦拍摄了《已婚女人》(Une femme mariée) (1964年)。
1965年,戈达尔制成《阿尔伐城》(Alphaville),有意谐拟科幻电影和黑色电影、故事大意为一个科学家企图控制思想来建立一个没有罪案的城市。之后经过多个月的资金筹集后,《狂人彼埃洛》(Pierrot le fou) 得以同年完成。此片的个人言志成分甚强,安娜·卡里娜饰演男主角杨波·贝蒙的女伴,二人在生活不同细节上争吵,俨然代表戈达尔与卡里娜的婚姻生活。翌年戈达尔和杜鲁福电影《四百击》的男主角尚-比埃·里奥(Jean-Pierre Léaud)首次合作,拍成《男人,女人》(Masculin, féminin),亦使尚-比埃·里奥以二十一岁之龄成为柏林影展最佳男主角。此片捕捉法国的青年一代的心态,受到影评界赞赏,在柏林影展获得最适合青年观众电影的荣誉。同年,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在离婚前最后一次合作拍摄长片《美国制造》(Made in U.S.A.),又再次模仿或颠覆匪帮电影的桥段。 戈达尔在1967年全面透过电影表达对资产阶级的不满、反越战和反对当权者。年头的《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2 ou 3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 讲述一个巴黎女性如何活在消费主义当道的社会。紧接的《中国姑娘》(La Chinoise)描述一群法国共产党的年青追随者的生活,包括背诵法文毛泽东语录和批判美国帝国主义。年尾的《周末》(Weed End)更是对整个法国社会制度的彻底批判。电影杂志《Premiere》在2007年把此电影评为史上25套最危险的电影之一,与史丹利·库柏力克的《发条橙》和 马田·史高西斯的《的士司机》同列。[编辑]戈达尔电影中的政治政治一直是戈达尔电影的主题。《小兵》(Le Petit Soldat) 是关于阿尔及利亚战争,当中包括双方特工的秘密活动。《卡宾枪手》(Les Carabiniers) 表达战争里喜剧性的荒谬。《我的一生》(Vivre sa vie)揭示巴黎性工作者的不幸处境。戈达尔也会透过演员的对白反映自身对法国打压前殖民地的不满,描述部分青年人渴望政府改革的诉求。他也在多部作品表明反对越战。
革命时期由1968年起到七十年代,戈达尔尝试把社会运动思想注入其电影。在六十年代末,他加入Dziga-Vertov电影组织,并多次走访不同地方拍摄政治性和实验性极高的电影,大多都未能作或者被拒绝放映。戈达尔积极关注1968年巴黎的五月风暴,并开始和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的学生Jean-Pierre Gorin合作拍摄有毛派讯息的电影。1972年的《一切安好》(Tout va bien) 是该时期的代表作,由红极一时的影星珍·芳达(Jane Fonda)和伊夫·蒙当(Yves Montand)主演。 戈达尔已经年届七十,仍在尝试拍电影的新方向。《爱之颂》(Eloge de l'Amour) 在2001年发行。他一同运用传统电影胶片拍摄前半部,再用数码摄影机拍摄后半部,交融黑白和彩色影像。下一部作品是2004年的《戈达尔神曲》(Notre Musique),戈达尔重拾战争作为题材,包括波斯尼亚内战、美国内战、以巴冲突,以表述美国的战场无处不在,即使天堂亦有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巡逻。2010年,《社会主义》(Socialisme)在当年的康城影展某种观点环节首映,是戈达尔首部16:9的高清影片。

‘柒’ 杀出个黎明的幕后制作

两大怪才Quentin Tarantino和Robert Rodriguez联手,这次会有什么好戏上演?本片由Quentin编剧并出演Richard一角,最鲜明的特色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强硬对接起来:前半段是颠覆性的《低俗小说》似的后现代公路片,而后半段却毫无预兆地突变为标准的血腥恐怖的吸血鬼电影,这一点令上述两类电影的影迷都大感兴趣,也都不满足。
《杀出个黎明》是好莱坞两位影坛鬼才昆汀·塔伦蒂诺(制片、编剧、主演)及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导演)合作的鬼片。昆丁·塔伦蒂诺不愧为大师级的导演,拍起鬼片来都这么与众不同。
昆丁·塔伦蒂诺这个人一向不按牌理出牌,在《杀出个黎明》这部片子里也同样是笔出惊人,片子前半部分明明是好莱坞标准公路片的套路——两个匪徒逃狱,但情节进行到中间,突然奇峰突转,变成一部韵味十足的鬼片,片子中的每个人都一下子被卷入这个疯狂的漩涡无法自拔。本来格高兄弟杀人无数,劫持牧师一家,是十恶不赦的歹徒,但当他们到了“乳浪酒吧”后,人物关系一下子全变了,不再有劫匪和人质的分别,他们突然成了更加可怕的对手——吸血鬼——的点心。影片的情节已经进行了一半,场景却突然从人的世界一下子转到了鬼的世界,观众心理一点防备都没有就被抛入一片混乱之中,一个血淋淋的人间地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混乱中每个主要人物的情感和内心都一下子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面前。
《杀出个黎明》是由昆丁所开设的Band Apart公司在1996年制作的一部影片。其中昆丁充当了编剧、制片、副导演、主演等多重角色,过足了把电影多面手的瘾,片中肖夫那个神经质的弟弟理查就是他扮演的。尽管该片荒谬怪异的内容和过于血腥恐怖的画面遭来评论界的一致批评,但《杀出个黎明》在一些影迷当中却极受欢迎,影片从上半部分一本正经的匪徒逃狱剧情,突如其来地转变为完完全全的鬼怪片,每个看过本片的观众都难以忘记这种独一无二的恐怖怪诞体会。
1999年该片曾经被拍摄过续集《德克萨斯血钱》(《From Dusk Till Dawn》2《Texas Blood Money》),又译为“嗜血狂魔”,摹仿了第一集的套路:一群劫匪去墨西哥抢银行却突然遇见吸血鬼。但这个故事拍得很滥,所以这里不做介绍。
这里介绍了《杀出个黎明》的第三集《杀出个黎明Ⅲ刽子手的女儿》(《From Dusk Till DawnⅢThe Hangman’s Daughter》)。这是《杀出个黎明》第一集的编导罗伯特·罗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再度出手精心制作的影片,老实讲,《杀出个黎明》这三集里面还是第三集拍得最为出色。影片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墨西哥,片中穿插了一位史实人物——美国退役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 Bierce),全片在南非拍摄,一望无际的沙漠美景散发出迷人西部片风味。影片前半部走的完全是野性十足的西部片套路,同样的,情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变成吸血鬼片,影片人物之间在现实世界里的纠葛矛盾在这个鬼屋里一下子不复存在了。影片前半部粗犷迷人,而后半部突然变成一部恐怖悲剧,无论从视觉的刺激上、情节和场景的壮丽诡异上还是在情感的悲怆上,都不由得人不动容。剧中的每个人都在纠缠一生的苦涩悲剧中折磨自己。本来是邪恶化身的刽子手后来露出了内心细腻的情感和爱意,原来他一生的冷酷都缘于他试图逃离吸血鬼对他女儿的可怕诅咒,最后在他就要变成吸血鬼的时候,他用自己最后一点残存的人类情感救出了两个人,他自己却被永远地封在了阴暗的鬼屋,变成行尸走肉。而他女儿爱丝玛露达本来是最脆弱最被伤害最惹人怜爱的女孩,但她其实从生下来就已经被诅咒,注定要变成吸血鬼。每个观众都无法忘记影片最后爱丝玛露达那张已经变成吸血鬼的脸上依旧闪耀着只有人才会有的楚楚可怜的目光,那双美丽的、既是爱意横怜又是疯狂绝望的眼睛……
昆丁·塔伦蒂诺的作品不多,但他的电影经历和电影风格都对今天的电影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昆丁·塔伦蒂诺1963年3月27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昆丁的父母都是电影爱好者,父亲还曾经一度有志成为专业的演员,就连昆丁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影星伯特·雷诺在《枪之烟火》所扮演的角色。昆丁·塔伦蒂诺并没有像大多数导演一样通过电影学院接受系统的电影教育。18岁从中学毕业后,他在曼哈顿海滩的一家名为“录像档案馆”的录像租赁店里找到一份工作。打工赚钱的同时,昆丁和好友罗杰·阿瓦里可以在那里整日地观看和讨论各种不同影片。在此期间,他通过大量观看和仔细研究逐渐领会并掌握了众多电影知识和技法。1986年,昆丁和他在上表演训练班时结识的一些朋友共同拍摄了一部短片《我好朋友的生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部作品没能完成。不过这次编导的经历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电影经验。于是,在此后的两年内他就连续创作完成了两部正式的电影剧本《真实的浪漫》和《天生杀人狂》。在录像租赁店工作的同时,接受过简单表演训练的昆丁参与了《黄金女郎》和《死亡的黎明》等影视作品的演出。其中最令他兴奋的经历是他曾经在仰慕已久的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的影片《李尔王》中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到了1991年,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昆丁拿到了出售《真实的浪漫》剧本所得的5万美元,于是决定开始拍摄自己的第三个剧本《水库狗》。1992年,《水库狗》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后,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在昆丁的编导才能得到评委一致青睐的同时,影片的暴力问题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从此,昆丁鬼才般的电影天赋和他电影中风格化的暴力美学都成为他最显着的标志。圣诞节过后,着名的米拉马克斯公司买断了该片,进行了大范围的发行。这一年,昆丁除了带着影片往返于各电影节宣传、领奖外,开始着手创作下一部作品《低俗小说》。对于昆丁·塔伦蒂诺而言,1994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首先,由着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拍摄的《天生杀人狂》已经使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年轻而“危险”的小子。接着,昆丁就凭借着《低俗小说》这部充满血腥暴力的黑色风格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上令人难以置信地击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色》、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张艺谋的《活着》等多部名家力作,夺走了金棕榈大奖。除此以外,《低俗小说》还在奥斯卡、金球以及世界各地的电影节上领走了数十个奖项。在成为1994年美国最为叫好的影片同时,《低俗小说》的票房收入也相当可观,总共赚得一亿多美元,是其成本的数十倍。而《低俗小说》对文化的巨大影响则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影片的圆型结构和暴力主题成为众多电影竞相模仿的对象,它还引发了黑色帮派影片和疯克音乐的复古潮流,电影中的服饰和发型也成为了一种时尚,更有众多疯狂的影迷自发组织了名为“Quenish”的宗教组织以表达对昆丁的崇拜……这部名利双收的《低俗小说》不但把昆丁一举推上了世界电影的顶峰,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潮流影响到电影之外的更多领域。1996年,昆丁将自己早年创作的剧本《杀出个黎明》搬上银幕。此次,昆丁让好友罗伯特·罗德里格斯担任导演,而自己则集编剧、制片、副导、主演于一身,充分展示了他作为独立电影人的多方面才华。但由于片中有关吸血鬼等过于荒诞的内容和罗德里格斯的商业路线,评论界都给予此片不高的评价。尽管如此,昆丁的影迷们还是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部血腥而诡异的影片。商业上的成功使昆丁在随后的几年间,又连续制作了此片的续集和第三集。
作为并非科班出身的导演,昆丁拍摄技巧几乎完全出于自学,这同他在录像带租赁店时的大量观看密不可分。甚至有人说昆丁是从电影中拍摄电影的导演。昆丁本人也承认戈达尔的新浪潮电影、梅尔维尔的黑色帮派电影、莱昂尼的意大利警匪片以及吴宇森的动作片等都对他的创作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他自学成材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经历激励了很多热爱电影的青年,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世界影坛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非学院派独立影人和他们别具一格的电影作品。昆丁所取得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独立电影取得的成功。进入九十年代,电影似乎只有依靠高成本、高科技和明星效应才能吸引观众。而昆丁所代表的独立电影则坚持低成本路线,证明了以深刻的内涵、独特的风格、超前的意识、新鲜的视听语言也同样可以抓住观众的心。同时很多制片商也被独立电影投资小、风险低、回报大的特点所吸引,开始为独立影人投入必要的资金。所以在《低俗小说》之后,《猜火车》、《罗拉快跑》等大量优秀的独立影片也在商业和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而昆丁所开创的电影暴力美学也是电影史上不容忽视的一笔。在他的作品中,风格化的暴力场面无处不在。尽管很多影片都曾涉及暴力问题,但没有哪个导演像昆丁一样沉迷于此。昆丁的暴力美学秉承了《发条橘子》中的戏谑和仪式化以及《出租汽车司机》中的真实和残酷,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产生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在昆丁的启发下,更多的导演开始注视暴力本身,于是暴力电影层出不穷。这样,九十年代形成了电影暴力美学的潮流。此外,他以视点切分剧作结构、利用声音剪辑进行故事衔接等电影手法都对以后的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昆丁·塔伦蒂诺作品年表:1992年《水库狗》(《Reservoir Dogs》)(编剧、导演、演员);1993年《真实的浪漫》(《True Romance》)(编剧);1994年《低俗小说》(《Pulp Fiction》)(编剧、导演、演员);《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脚本);1995年《四个房间》(《Four Rooms》)(编导之一);1996年《杀出个黎明》(《From Dusk Till Dawn》)(编剧、制片、演员);1997年《杰基·布朗》(《Jackie Brown》)(编剧、导演);1999年《上帝说“哈”》(制片、演员)。
《杀出个黎明》第一集男主人公由好莱坞大帅哥乔治·克鲁尼扮演。作为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的签约演员,乔治·克鲁尼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奋力拼搏之后,终于于1994年因在电视连续剧《ER》中扮演“儿科大夫”而一举成名。这之后,乔治·克鲁尼片约不断,大红大紫,他受到了好莱坞大牌电影制作商的格外关注。早在5岁时,克鲁尼就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演艺天赋,他曾经在他父亲主持的一档访谈节目中成功亮相,但这以后机会倒并未垂青克鲁尼,一直到21岁,他才在电影《Cincinnati Reds》中获得了一个正式角色,从这里他才算开始了真正的演艺生涯。《ER》是乔治·克鲁尼演艺生涯的转折点,也就是自《ER》播出之后,克卢尼才引起了好莱坞的制片巨头的关注,一时间,报酬丰厚的片约纷沓而来。自1996年以来,克卢尼一举成为好莱坞的影视双栖明星,他激情饱满,冲劲十足,先后在多部影片中成功亮相。1996年,克卢尼在昆丁·塔伦蒂诺执导的《肆虐暴行》《Orgy of Violence》中出演,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精神亢奋的劫匪及吸血杀手的形象,其精湛演艺赢得了好莱坞的一片喝彩。1996年年末,克卢尼又在一部以单亲家庭为题材的浪漫喜剧《爱情吉日》《One Fine Day》中出演主角,因表现出色而深得米切尔·法伊弗的赏识。之后,克卢尼又与着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合作,在电影《战略杀手》《The Peace Maker》一片中扮演了一位追击核弹头劫犯的上校团长。后来,克卢尼还取代瓦尔·基尔默,出演电影《永远的蝙蝠侠》《Batman Forever》,并取得巨大成功。1998年,他与着名导演史蒂文·索达伯格和特兰斯·马利克合作,在多部影片中出任角色,成绩斐然。由于克卢尼风头正劲,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与他一下子签了三年的合同。克卢尼对新闻界的不健康炒作极为反感,他曾拒绝与《今晚娱乐》《Entertainment Tonight》节目合作,不愿接受该节目授予他的“最性感男人”头衔。1999年,克卢尼与马克·瓦尔伯格、爱丝·丘伯、及斯皮克·乔泽合作,联袂主演了影片《夺金三雄》《Three Kings》,该片讲述了在海湾战争行将结束时,驻扎在伊拉克沙漠里的一伙美国士兵听说他们的基地附近藏着黄金,前去偷宝的故事。尽管克卢尼在《ER》系列剧中演了五个季度之后退出了该剧组,但他并没有在荧屏消失,他和CBS签约,拍摄了一系列电视佳作,其中着名的片子包括《Metal God》该片讲述了一个推销员为了挖掘自己的创造力而在一个乐队当歌手的故事、《Zig Zag》喜剧、《How To Start Your Own Country》分离论喜剧、《A Thousand Kisses》浪漫喜剧、《Heat Score》政治惊险片、《Move!》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监狱题材片和《His Promised Land》该片根据约翰·皮·帕克的自传小说改编,以冷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被释放的奴隶在地下铁路工作的故事。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克卢尼又重返荧屏,制作并主演了电视电影《Fail Safe》,该片是一部经典冷战惊险片的全新重拍。
《杀出个黎明》一片的编导罗伯特·罗德里格斯是好莱坞着名的商业片导演,曾经执导过《杀人三部曲》、《老师不是人》等脍炙人口的动作片和惊悚片,擅长把握影片紧张的气氛和节奏。

‘捌’ 如何评价戈达尔《电影史》以及之后的作品

戈达尔的电影史曾经在电影史上起了不亚于剧烈地震般的影响,而且朗格鲁瓦所说的电影史,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这就更加证明了戈达尔对于电影史上的影响,以及这部电影史对其他电影以及电影界的影响,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总体来说是不错的。

‘玖’ 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的《法外之徒》的大致内容

转自豆瓣简介:
改编自希金斯的惊险小说《傻瓜的黄金》,然后加入了很多导演对好莱坞电影及对女主角卡里娜的迷恋。亚瑟和法兹是两个对美式文化与美国电影着迷的年轻人,他们学习英文,对于比利小子等传奇人物非常感兴趣,并喜欢跳舞。女孩奥戴丽为了让他们俩接受她,于是告诉他们如何赚钱——他们决定一起去洗劫奥戴丽有钱的姑妈。不过后果却是一场大灾难。
这是戈达尔最容易欣赏的作品之一,今天看来非常圆熟。但对于戈达尔来说,一个年轻女子雇了两个小混混来骗取她姨妈钱财的剧情只是他发表对世事高见的一个平台,特别是他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嘲弄,当然其中包括对当代电影的看法。片中人物如同生活在黑帮片的世界里,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无知和可笑。卡里娜在本片中的清纯扮相,是这部准黑帮片中的亮点所在。

‘拾’ 为什么说法国新浪潮的导演戈达尔用他的处女作就革了电影的命

因为第一他解放了摄影机,把摄影机扛到了街上,第二影片没有了传统意义的剧情模式,打破了语法规则,加入了跳接、拼贴,声画分离。所以他在《筋疲力尽》所做的,都是对于电影文法的创新和革命。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919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897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898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620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618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25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529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956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1007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