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何反应在电影中
1. 影视对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
在中国的文学批评中,对“诗情画意”的境界,视为对文学作品重要的评价标准。从古至今,文人们对作品意境的开拓,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诗画合一的境界。当我们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分明感受到的就是一幅远景的宏大画面;而像“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则是典型的从中景到近景的电影镜头推移;那么“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则又是一个特写镜头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中,这些表现手段和修辞技巧也不断被影视作品所借鉴。当然,文学与影视在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上由于语言特点的不同,也存在着某种差异。影视作品是由“直观”的“物” 来作为符号的,视觉形象本身具有直接的表现性,而文学的表现则是由“间接”的语言符号来组成的,而语言符号本身并不具备直接的表现性。需要读者的解读过程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来完成;所以,当荧幕/屏幕上出现一只和平鸽的时候,我们观众会本能地理解作为象征的和平安详这个寓意,而这时影视的象征本体和象征寓意是同时呈现和重合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它的本体和寓体是分离的,文学中的“物”首先是抽象的文字符号,这个符号必须借助读者的识别能力,才能成为一个象征的形象,达到修辞的目的和影视作品诗化的效果。
2. 文学与电影的相同之处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是一切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为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参照。中外电影史上,根据文学经典名着改编的电影几乎也成了电影的精品之作。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
(一)电影与文学的联姻,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电影 已经成为了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在电 影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电影导演最初接触到的文学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
一方面电影是空间艺术而文学是时间艺术,一方面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可是电影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再一方面,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觉到达观众,而文学则是一种概括性的语气来传达。
(二)电影是文学的延续。电影以科技为基础,从戏剧脱胎。集成音乐美术,符合现代人直观、轻松的审美需求,诞生至今早已获得人们的宠爱。
(三)电影语言可以通过多媒体传达信息而文学语言只能通过文字表达。电影通过多种媒体传播信息,电影语言是一种和文学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电影语言可以借助蒙太奇镜头组接来充分的调动时间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与文学语言相比,电影语言更具直观性。 在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就可能会很难表现。但是文学语言不具备电影语言的直观和感性。
(四)与影视的直观相比,文学原作具有的独特的内蕴和魅力。虽然电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那种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五)电影踩着文学的肩膀。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样式年轻的电影与古老的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这种关系在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这种借鉴通常呈现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而被改编的主体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
(六)电影轰动之后再来带动文学产业的发展。电影踩着文学的肩膀,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样式后,也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
总之,一门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不可能摆脱其它艺术的渗透和支撑。总之,无论是文学原作,还是银幕艺术均各有千秋,而二者巧妙结合,则堪称是“视听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巧妙结合,由此构成文学、影视的双赢。
3. 电影与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各是什么
电影与文学的联系和区别如下:
1、联系-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
2、联系-文学是电影的根基,是优秀电影的创作源泉
电影已经成为了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建筑、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在电影的发展历程当中,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量的影视作品都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电影导演最初接触到的文学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
3、联系-电影是对文学的借鉴与延续,反过来又能推动文学自身的发展
电影以科技为基础,从戏剧脱胎。集成音乐美术,更加符合现代人直观、轻松的审美需求,电影轰动之后再来带动文学产业的发展。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样式年轻的电影与古老的文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亲密的姻缘关系,这种关系在电影发展的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为电影对于文学的借鉴。
电影对文学的借鉴通常呈现为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文学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说的叙事手法、结构样式、表现技巧,诗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营养:另一方面,世界电影史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既包括了经典作品,也包括了当代的畅销作品,而被改编的主体则更多是叙事性的小说和戏剧。
4、区别-电影语言可以通过多媒体传达信息而文学语言只能通过文字表达
电影语言是一种和文学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电影语言可以借助蒙太奇镜头组接来充分的调动时间空间,而不会破坏它的真实性。
5、区别-与文学语言相比,电影语言更具直观性
在文学作品中能够感染读者的语句,如果放在银幕上就可能会很难表现。但是文学语言不具备电影语言的直观和感性。
6、区别-与影视的直观相比,文学原作具有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虽然电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传达信息,但却无法表达文学原作那种独特的内蕴和魅力。
7、区别-电影是空间艺术,文学是时间艺术
电影是空间艺术而文学是时间艺术,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可是电影记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形容词。
8、区别-表达形式不同
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觉到达观众,而文学则是一种概括性的语气来传达。
4. 李欧梵:电影该如何表现文学
电影和小说都是讲故事的艺术形式,但李欧梵认为它们不仅仅应该讲故事,“将故事讲述出来是最基础的东西,一部小说或者电影将故事讲述出来都不能说好,它应该能在讲述故事时有自己的艺术处理和创新。电影改编文学名着,导演要将自己从小说中看到的某种时空关系、人物和背景、语言的张力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或许才是文学与电影共同成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5. 电影中属于文学性的是什么
电影中属于文学性的是对话设计,故事设计,人物关系设计。文学性首先体现在意象上,在电影中不仅要求对观众有直接的吸引力,还要把电影的设计内容融入文学,要吸收许多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电影文学采用了最明显的表现手法,如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渲染、细节描写等方式。
电影文学性的分析。
电影文学不同于美术、雕塑等艺术门类,文学与电影,乃至于戏剧,都是有时间持续性,而非固态恒定的表现形式,通过观者对信息的连续性接收来获得艺术体验的,从这个角度看,在作用机制上,文学与电影也是有着相似点的。只是,文学中作为工具的文字,在电影里更为丰富复杂,包括镜头、表演、色彩、节奏、剧情等等。
6. 中国文学上有"载道"和"散文"的传统,在电影发展上是怎样体现的
恩
7. 文学为什么能与影视汇通
与一般文学有点不同,影视可以成为文学的载体,如剧本,可以表现文学中的画面,情感也可更直观的表现,文学也是可以用来沟通交换思想的,只要有了沟通,影视自然也有了表现作者意图思想的作用,比如,像记录片,感觉会像叙事诗,总体确是要表现环保的吧,但有人不喜欢看书,而制作成画面就容易直接视觉表达了,不管怎样,影视离不开文学艺术,影视的灵魂主干是在文学艺术上的.
文学中好的描写也需要用画面来表现,感情思想做成电影什么的也更易展现给世人.
废话有点多啊......
8. 影视文学的表现手法
从描写人物形象看,小说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或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物的身世、经历、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爱好习惯等方面进行介绍剖析,而影视文学常用人物的动作、表情、举止、行为、语言等来表现,文字讲究形象化和具体化,很少由叙述者直接出面作客观描述,因为夹叙夹议的文字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在描写上,小说、戏剧可以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的描写,而影视文学却不允许作过长的心理描述,只能用高度浓缩的简洁的性格化语言。从艺术表现方法看,影视文学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平行交叉式。
即将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事情交替连接起来,相当于记叙中的“平叙”。
2.对比式。
表面上与平行式相似,但它不是同时发生的事的组接,而是两件具有对照作用的物象或景象的组接,以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3.擒纵式。
故意通过暗示让观众估计下一步发展必在意料之中,结果恰恰相反,使观众出乎意料。
4.对话式。
将上一个镜头某一个人的对话,巧妙自然地连在下一个镜头另一个人物的对话上,使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5.象征式。
将前后两个镜头画面处理得相似,然后加以连接,产生象征意义。
6.渲染式。
把众多性质相同的镜头,积累起来,然后组合,形成一种特定的氛围。
7.细节连接式。
通过单一突出的形象、生动的细节来实现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
8.音响连接式。
以音响为媒介来连接不同的画面。
9.音乐连接式。
以音乐为媒介来连接不同的画面。
10.画外音连接式。
即用画外音来连接不同的画面。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引导解说式,一种是内心独白式。
影视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段
根据拍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特别是要了解运动镜头中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拍摄方法。由于不同的拍摄方法的运用,便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也需要不同的艺术手段。如:远景——指拍摄全身人像及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场面,主要用于交代环境和气氛。
全景——拍摄人物与其周围环境或自然景色,表现一个景的全部。
中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情形的景,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情形和面部表情的景。
特写——指两肩以上的头部活动,或突出地把所要强调的“物”占满银幕或屏幕。
电视文学作品是涵盖所有用电视手段来表现文学形式的荧屏声画作品,包括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等。它最为突出的外在特征是语言的形象化,即既把文学语言表现的对象转化为可感可见的画面形象,又忠实的还原文学语言。它显着的内在特征则是具有联想性,即在触目可见的声画形象背后富有想象的内涵。因此,在电视节目中,电视文学作品属于相当另类、也无疑是独特的的节目。而其中,电视诗歌散文又是最有代表性的电视文学作品。
一般言之,电视诗歌散文就是文学样式的电视化,即以电视屏幕表现诗歌散文抒情写意意境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诗歌散文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指文学诗歌散文的电视化表现,它把文学形式的格调、品性和意境用电视特有的艺术手段加以反映,造成动人的艺术魅力。早期的《荷花淀》(散文)、《海的向往》和《雪梦》(诗),《妹妹,永远的遗憾》、《我看见了大海》、《残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作。二是指电视表现内容用散文的方式,形式比较灵活,追求意境营造,画面优美动人,后一类形式也可以归类为艺术片的某种类型,但也可以归总为电视诗歌散文。如《雾失楼台》和《朝阳与夕阳对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