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电影的分为什么那么低
1. 为什么 2020 真人版《花木兰》评分这么低
为了给神仙姐姐刘亦菲打榜,大中午专门跑去看的,但是说实话,能坚持看完也是冲着刘亦菲的神颜。不是说演员的表现不行,其实刘亦菲的演技挺在线,表现也可圈可点,比以前进步不少。尴尬在于美国人讲中国故事的逻辑。估计你们也不太会专门去看,我就剧透一点吧,反正上映前已经有高清版流出,前几天网上就能下载了。通过《花木兰》这部电影,我们也能稍微明白一点,中国的文化输出为什么总是失败,以及该怎么挽救一下。第一个尴尬的地方是家族。电影里到处都是类似的痕迹,什么为了家族荣誉而战、什么你的工作是给家族带来荣誉等等。给人感觉国家永远是不重要的,家族荣耀和前途才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嗯,这个逻辑很欧美。数千年来,中国人讲究的都是家国天下,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忠君报国,只要踏出家门走入社会,国永远排在家的前面。你能想象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时候,嘴里念叨“为了霍家的荣耀”嘛,肯定不是,霍去病风餐露宿北伐匈奴,目的是保卫大汉江山,争的是大汉荣耀。只有国家登上世界之巅,家才能跟着沾光。这才是中国人的逻辑。中国军人要是敢说为了家族而战,首先皇帝就不答应,不送一碗鹤顶红是皇恩浩荡,而且还被周围同僚看不起,觉得这个人小气没出息。而欧美传统就不一样了。漫长的农业社会,欧洲一直是裂土分封的封建制度,国王给诸候分一块土地,土地上的一切都是诸侯的,作为回报,诸候要承担上贡和服兵役的义务,类似于中国商周时期的诸候封国。直到大航海以后,国王才联合新崛起的市民阶层,把诸侯的权力收回来,这才有了强盛的欧洲列国。不过欧洲的基因就不是大一统国家,资本主义起来以后,资本家取代了诸侯的地位,成为欧美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把资本家和产业拼凑起来,一个国家才算完整,要是没有资本家的资金和产业,这个国家就算散架了。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家在国的前面没问题。可能欧美人觉得《花木兰》没问题,本来就应该如此嘛,但中国人水土不服。第二个尴尬的地方是气。电影里的花木兰是一个有种族天赋的少女,体内藏着海量没有觉醒的气,花木兰必须以女性身份示人,才能激发出体内的气,完成打怪升级的逆袭之路。看完这个设定,没看过电影的也明白,这个花木兰和钢铁侠、蜘蛛侠等美国大片角色没什么不同。他们天赋异禀,生来和普通人不一样,注定是要成大事的,唯一需要的只是一个机缘而已。可中国的花木兰不是这样的。我们在课本里学过的花木兰,完全是一个普通少女啊,她没有过人的容貌,没有天赋禀异的体力,更没有超绝的智商。她不过是为了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而已。但就是这个普通少女“万里赴戎机”,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血火磨练,成长为军中的英雄。就连天子都对花木兰赏识不已,想让花木兰留在朝廷做官。花木兰不是天赋型选手的闪亮登场,而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上演了一场屌丝逆袭的史诗。这种普通人的励志故事,难道不比有种族天赋的精英视角,更加激动人心?所以我说,中国故事让美国人讲残了。因为他们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血统,而我们更有平民视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2. 2020 真人版《花木兰》评分这么是为什么
你能想象一个中国导演,去拍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电影吗?同样的,你能想象一个新西兰导演,来拍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传说吗?对一部分影迷来说,当初对这部片子期待有多高,现在对它就是多失望。现在听着一众演员,用既不像英式英语、又不像美式英语的口音说台词,一些中文名字还给念成英文发音,导致“花军”这样的发音变成“花俊”,都用中文原音发声,它就不香么。影片有一个意象,便是围绕“气”,剧中给翻译成“Chi”。可能是担心英语观众不懂,就把“气”的英文做了这样的处理。但我着实担心,英语观众看完片子,是否真的明白是什么是中国的“气”。在土楼里的人物,除了花木兰父亲花周的衣服,比较符合以往中国古装片的气质以外,其他人居然连成年人都穿着大红大绿,戴着颜色鲜艳的帽子,而且竟然还有绿帽子。深深感受到服化道,没对中国古代服装做好功课。如果因为是迪士尼电影,想多来点色彩,也不是不可,但起码对我这样的中国观众来说,感到视觉上的不适。
去跟媒婆学习时,如果说花木兰的妆容,还算是体现中国文化的话,那么媒婆们的妆容,总让人觉的让人有点讽刺过度。
郑佩佩这样的资深演员,饰演媒婆,相信她仅用表情就能把恪守陈规的死板演出来,没必要脸上画成这样,给人带来被丑化的感觉。巩俐作为女巫的出现,个人感觉女巫更像是欧美影片中的设定,在中国这叫妖怪,出现在《聊斋志异》或者其他《宝莲灯》等神话作品中,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一个本土观众已经对其有固定印象的故事中,假如老鹰女巫这样的角色,着实让人感到不适。并非不能接受在影视作品中,结合历史传说,对故事情节做创新。而是,这样的创新,很不接中国的地气。我知道片子是面向全球,但这里说的评分低,主要说中国观众评分低,所以我只是从作为中国观众的角度,来分析片子评分低的可能原因。当然,依然有一些让人感到开心的保留,比如对《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保留。
《木兰诗》这一传说中,最初主要强调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心,这部电影则更强调真实。也就是花木兰在暴露女性身份后,实力才得到大爆发。而提醒她只有真实,才会更有力量的,是敌军的女巫。我总感觉这位女巫对于柔然可汗的倒戈过快。可能是因为电影的时长有限,不能做过多前情铺垫。但可汗对女巫的不重视,似乎只有前半部分他们俩对话的那一段。当然,女巫因为自己的出身,导致愿望无法实现,所以把这样的愿望交给花木兰这样一位人类,也的确有情有义。看到有人说,花木兰一位女子,居然要去拯救甄子丹饰演的大将军,以及李连杰饰演的皇帝。即一个女人,要去拯救原本很有力量和权利的男人,怎么这有错吗?拯救一个人,需要分性别吗?那些在街头,看见有人马上就要心源性猝死,路过的护士想去救援,难道还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女性身份,再去决定救人吗?人,不分男女,只要活着,就有受到危险的可能,当一个人在洪灾或地震中求助时,TA不会在乎救TA的是男是女。所以,花木兰去拯救将军以及皇帝,一旦毛病都没有。再说古代皇帝本来也需要侍卫们的保护,放到今天,特朗普这样的“懂王”也会在急难时进入白宫地下掩体不是么?那么进入的过程,是不是也会有保镖的保护呢?咱虽然无法获知详情,但合理推测还是能推测出来的。查了下演员选角,有好几位华裔,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的参演,肯定也会给他们所在的华人圈子,加深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句话,迪士尼的真人电影,还是应该让剧本发生国的导演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真不是胡诌的
3. 《花木兰》评分跌至4.7,为何引来大众群嘲
在9月11日,已经上映的迪士尼巨制《花木兰》豆瓣评分4.7。甚至有些观众看了盗版都给出,觉得浪费时间的扎心评价。它口碑崩盘的第一原因就是他选择了在网络平台提前上映,本来以为会赚取一些好的评价,没想到换来的却是批评以及高清资源的泄露。
很多观众在看完之后就给了不太理想的评价。其次剧中的人物造型实在太丑了,还存在太多的历史错误。比如原本是宋朝的土楼出现在了南北朝。而中国古代女性是不能够行走在皇宫前庭的。在剧中,她们却逍遥的在前庭散步,也没有人进行呵斥。还有那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出自戏曲《西厢记》,与北魏时代相差太久以及花木兰的妆容受了太多人的吐槽。很多人表示这种并非中国的造型,而是仿日本的。
归根究底花木兰的扑街,只不过是导演并没有细心的去琢磨中国的文化,甚至对花木兰这一角色也并没有深刻的去了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认知偏差,自然也就没有观众愿意去为它买单。只是很可惜,刘亦菲在剧中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4. 花木兰的评价为何会如此的两极化
主要是因为文化差异,该版本的花木兰是由国外的影视团队所监制的,但是花木兰主要表现的是中国的文化,所以有很多东西他都没有在剧情中表现出来,而是很大程度的国外化,所有网友对花木兰的评价会呈现出两极化。
但是国外拍的这部花木兰,却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样子,他更多的把花木兰戏剧化了,没有扩大花木兰的优点,没有过过多的讲述花木兰征战沙场的剧情,这部剧格外的刻画了花木兰女主的光环,这样的光环就和国外迪士尼公主所拥有的光环是一样的,在这部剧中甚至还安排了女巫这一角色,跟中国传统的花木兰剧情不一样,所以观众对这部花木兰的评价会很低。
5. 《花木兰》评分跌至4.7,这部剧输在哪些地方
输在了的故事情节,并且把主人公“女主”化了。最开始《花木兰》要播出的时候,观众抱有了很大的期待,因为这部剧的女主角是神仙姐姐刘亦菲,正所谓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如今这部《花木兰》的评分已经跌至到了4.7,可想而知这部电影有多让观众不满。
但是这部《花木兰》却没有展现出主角历练的这样一个经历,而是更大程度的凸显了主角的女主光环,而且把这部电影“西”化的表演了,剧情也没有那么详细,而且一点也不尊重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以至于这部电影的评分一跌再跌,但真是可惜了刘亦菲的演技,她在里面的表演可谓是行云流水,她在电影中活灵活现的把主角演绎了出来,但是因为编剧的问题,这部《花木兰》的好评几乎为0。
6. 《花木兰》或奥斯卡双提名,为啥这部电影在国内口碑不好
《花木兰》或奥斯卡双提名,为啥这部电影在国内口碑不好?
关于花木兰的口碑,确实是不太好,当时改了几次上映时间,最后上映了也没有得到原先的反响了,再者我个人觉得这里面演绎的妆容控制得不太好。看起来有些突兀。这部与迪士尼合作拍摄推出的电影,在人员选择上也是选用了很多巨星。比如巩俐,李连杰等巨星,在制作和宣传上面也是斥巨资了,但是为什么还是得到如此低的评分呢,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第一:剧情不好,花木兰代父从军,拼杀战场,但是在该剧中却是平平无奇,太过于没有波澜了。整部剧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看的很没有激情,只像是去欣赏那些花了钱的制作而已。然后也许是希望起到中西合璧的作用,所以有了多元素的引用。可是却忽略了这部剧是属于纯正的中式剧,所以反而显得不伦不类。比较迎合了西方观众的喜好,这也是在国内口碑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或许是对中国文化还了解不够透彻吧。
总之不管是以上哪一种原因,只能说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喜好也不一样。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好的电影观看。
7. 《花木兰》为何口碑两极分化
刘亦菲版花木兰
至于新版《花木兰》到底如何,只有上映的时候才能一观全貌了。如有不同的想法或者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8. 花木兰电影评分低
花木兰的电影评分低,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他不但符合咱们国内的民众对于花木兰形象。
而且这部电影是外国人拍的,电影里面有很多魔幻的剧情。甚至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建筑跟那个习俗。
很多观影人看了以后,都觉得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乱来的。
因为花木兰本身是南北朝的人,并且他生活在北方。
但是电影里面,他却生活在南方福建的小围楼里面。
另外像宫殿的话。一般等级都是比较森严的,他不会让人家在这个宫殿里面随便乱走,但是电影里面就出现很多嫔妃在宫殿外聊天。本身就很不符合咱们中国古代的一些情况。
而且整部电影大部分都是用英语来演绎的。看着中国古代人物的电影,用英语来交流。就好比你看外国的电影,实际上是国语发音一样。给人感觉很差。
所以这部电影评分低不是没有原因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和国内人们心中花木兰的形象,差距太远了。
可能有人会说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感觉,但是这部电影是外国人拍的,实际上他可能就是想拍给外国人看。
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讲。他拍一部外国大片,只不过是用着咱们中国的名字而已。我们也不用在意太多。
9. 为什么2020真人版《花木兰》评分这么低
我们在课本里学过的花木兰,完全是一个普通少女,她没有过人的容貌,没有天赋禀异的体力,更没有超绝的智商。她不过是为了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而已。但就是这个普通少女“万里赴戎机”,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血火磨练,成长为军中的英雄。
花木兰是中国故事。我们没有做好花木兰的IP,反而被迪士尼拿走了,你拿走就拿走吧,做好也能提升中国形象,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可我们现在看到了,花木兰的IP被迪士尼拿走了,却没有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世界,根本没有走出国门。
这不是一部电影的事情,而是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如何突围的问题。
10. 《花木兰》全球撤档,曾备受关注的这部电影为何评分降至2.1分
《花木兰》之所以评分将至2.1存在恶意刷低分和恶意攻击演员的嫌疑,因此对于这部电影目前的争议也是非常大的。迪士尼动漫这么多年以来都有着很好的口碑,尤其是许多公主系列翻拍真人版之后也是好评不断。随着迪士尼最后一位公主“花木兰”翻拍成真人版,很多人对此的关注度也非常高。
其实一直关注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为了拍摄这部影片许多演员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主演刘亦菲更是接受了几个月的训练。所以这部影片即便是有不足的地方,但也不至于有2.1的评分,因此网络上的恶意中伤也最终导致了《花木兰》撤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