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350英里是什么电影
A. 一部外国电影有个逃犯经过一个小镇修桥梁穿过大峡谷逃到外国被小镇的警察抓住啦
《背水一战》
由金知云执导,阿诺·施瓦辛格、杰米·亚历山大、罗德里格·桑托罗、福里斯特·惠特克领衔主演的一部犯罪动作片。
剧剧情简介
在洛杉矶警察局工作多年的雷·欧文斯(阿诺·施瓦辛格饰)因为在最近的 一次任务中,面对犯罪势力败下了阵来,甚至自己的搭档也被打成重伤。为了转换心情,轻松度过最后几年工作时间,欧文斯来到美墨边境的一个小镇上做警长。
但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安静的日子没过几天,欧文斯接到了一通来自FBI的电话。原来,FBI在押送一个贩毒集团毒犯头目的过程中,不慎被毒犯头目里应外合逃脱,这个毒贩头目和他的同伙正押着人质坐在一辆时速200英里的重型越野车上,径直朝着欧文斯的小镇冲来。他们意欲冲过这个警力不足的小镇,进入墨西哥领土,这样美国的任何法律也将随之失效。
接到命令后,欧文斯开始做着与犯罪分子决一死战的准备。因为他面对的并不是一辆车和车上的人,而是一整个犯罪集团。而且,更重要的是,欧文斯所在的小镇是这个毒贩逃亡的最后一站,如果欧文斯没能拦住他,他将永远逃之夭夭。而欧文斯,也成为美国警方的一场背水一战。
B. 500miles(离家500里)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呀
500miles(离家500里)是电影《醉乡民谣》(英文名:Inside Llewyn Davis)的插曲,由Justin Timberlake 、Carey Mulligan和Stark Sands共同演唱。
此曲由美国民谣歌手Hedy West创作,并于1961年率先发行在民歌三重唱The Journeymen(旅行者)的同名专辑中。迄今为止,《500 miles》是被翻唱次数最多的多重唱歌曲。最为出名的就是Peter, Paul & Mary(三重唱组合)和The Brothers Four(四重唱组合)的演绎。
(2)洛杉矶350英里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醉乡民谣》是由伊桑·科恩、乔尔·科恩联合执导,影片镜头以墨绿色为基础色调,适当的柔光相互映衬,结构采用特殊的环回式结构。讲述了歌手勒维恩·戴维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盛行时期不懈奋斗的故事,影片于2013年12月20日在美国上映。
故事改编自美国民谣歌手戴维·范·洛克(1936-2002年)逝世后2005年出版的回忆录The Mayor of MacDougal Street。获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评委团大奖,并获得了多项奥斯卡提名。
C. 美国制造飞机类电影 剧情是一个富翁不惜代价开航空公司和造飞机,他还因此出了一次以外"坠机”
你说的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的电影——飞行家吧。
内容简述
人物
霍华德·休斯:1906年生于德州休斯顿,16岁丧母,17岁丧父。父亲以买卖
《飞行者》
租赁德州油井和发明深井钻头致富,死后留给休斯一笔巨额遗产。休斯对飞机兴趣异常浓厚,常与工程师讨论改善飞机性能。他甚至亲自设计出一架飞机--休斯一号,并驾机试飞五次,平均时速352.39英里,打破了法国人314.32英里的世界纪录[1]。 1939年休斯入主环球航空公司,迅速扭亏为盈,风光数十年,成为美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在好莱坞长大的休斯对电影兴趣同样浓厚,1926年他买入125家戏院的控制权,拍摄的《地狱天使》深受观众喜爱,他的名字也常与好莱坞女星联系在一起。50年代,一场空难让休斯的健康状况岌岌可危,听力几乎全部丧失,神经官能强迫症时时发作,需长期使用吗啡来压制头痛与背痛,逐渐过起隐居生活。
故事
《飞行者》取材自霍华德·休斯的个人生平,聚焦于他早期的生活和对飞行的热情,详细描述了他传奇般的发迹史。休斯生于德克萨斯的一个富有家庭,父母在他即将成年之时相继去世,为他留下了一笔巨额的遗产。后来休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移居洛杉矶,成为一个着名的好莱坞制片人,除了大力提携珍·哈露等年轻女演员,还促成了经典空战片《地狱天使》等影片的拍摄,最终获得雷电华电影公司的所有权。 休斯的传奇经历不止好莱坞,他还入主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并扭亏转盈,二战期间主持了蓝云杉飞机的发明和改进,战后他积极向电子领域拓展事业,旗下的公司对卫星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他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也享有盛名。影片除了会展现霍华德·休斯在事业上的传奇事迹,还将细数他与凯瑟琳·赫本、艾娃·嘉德纳的风流韵事。
D. 求大卫.林奇的资料!!!
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是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华丽、阴郁、诡异夹带着黑色幽默的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他往往在公路片的形式格局中,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展示出现代人焦虑郁闷的精神症候。其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自由游走,对暴力和性的大胆表现,前卫奇异、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影像,都使他的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
林奇尤为擅长充分利用类型电影的元素,将类型片打破/拆解成碎片再予以寓言风格化的混合重构,在游戏般的创作过程中显示出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品格。
《橡皮头》(Eraser Head )(1976年)
大卫-林奇是美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旗手,除此之外,这位多才多艺的导演还是一位摄影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游弋在黑色的超现实主义和唯美的虚幻风格之间,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人们甚至直接用“林奇风格”来形容他的电影。
《橡皮头》是大卫-林奇的第一部公映的影片,旋即一鸣惊人。影片通过描述一名男子的对父亲的焦虑和恐惧,营造了一个黑暗、困惑令人毛骨悚然的梦境。影片中摇晃的镜头和充满矛盾的情绪正是林奇风格的完美体现。影片不仅毫不掩饰林奇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更像一道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暗流,冲进了当时还相当传统和保守的电影界,林奇走到了先锋派电影浪潮的前沿。
《象人》(The Elephant Man)(1980年)
1980年,大卫-林奇执导的影片《象人》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八项提名,虽然最后一无所获,却标志着大卫-林奇也渐渐被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接受。影片是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19世纪的英国一位天生畸形毁容的人,在一位好心的医生帮助下,重拾信心的经过,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在影片中出色地扮演了那位善良的医生,也让我们不禁思考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才能真正帮助一个人,是医好他的创伤还是帮他树立自信?林奇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和尖锐的思想又一次展现在镜头下面。
《沙丘》(Dune)(1984年)
《沙丘》是大卫-林奇在导演风格上做的一次大胆尝试。影片改编自弗兰克-赫博(Frank Herbert)的同名科幻小说,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风靡一时的即时战略游戏《沙丘魔堡》也源自同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称为沙丘的行星上,在这个星球上有宇宙中唯一的能量元素,为了争夺对它的控制权,邪恶和正义的力量都投入了跨越星空的战斗中。影片虽然投入巨大,特技制作效果逼真,但是却出乎意料并没有获得票房的成功,或许是因为太过沉重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也或许是因为影片太过形式主义。但无论如何,大卫-林奇都展现了他锐意创新的勇气。
《兰色的天鹅绒》(Blue Velvet)(1986年)
大卫-林奇又一部极端个人风格的影片。凭着这部电影,林奇再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但是人们对影片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批评者说这部影片是对人性阴暗面的崇拜……充斥着暴力、虐待、欺骗和滥性,赞扬者则说林奇是以一种面对着魔鬼的勇气来面对着黑暗,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林奇用他的镜头毫无忌讳地反映了人性中很少有人触及却是真实存在的另一面,就像尼采曾经说过:当你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望着你,当你和魔鬼搏斗的时候你也是魔鬼。
《双峰》(1,2)(Twin Peaks)(1989年,1992年)
大卫-林奇的才华不仅表现在电影中。1989年到1992年,他还为ABC电视台导演了大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双峰》和它之后的续集。林奇在剧中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生活在现实中的平凡人群,从高中的学生到古怪的老妇女……每一个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林奇把一部人物众多的的肥皂剧驾驭得井井有条,而他的喜剧天才和独特的处理手法更是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双峰》获得了14项艾美奖的提名,并最终赢得了两项大奖。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1990年)
1990年的《我心狂野》是大卫-林奇的个人的代表作,影片为林奇赢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金棕榈奖。这是一部充满林奇风格的公路电影,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让人心惊肉跳的暴力场面,还有导演林奇的黑色幽默都让人难于忘记。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在影片中是一位刚从监狱中出来的反叛青年,他和女友搭上了一辆前往德克萨斯的汽车,一路上他们遇到了种种恶梦般的意外和不可捉摸的邪恶,一切都似乎在把他们诱入一个毛骨悚然的陷阱……光怪陆离的镜头和令人窒息的节奏展示出了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虚伪本质和恐惧的内心,林奇则把这种情绪推到了极点。
《卢米埃尔和他的伙伴们》(Lumiere&Company)(1995年)
就在大卫-林奇在影坛的地位不断上升的时候,他却突然沉寂了数年。这期间,他只参与拍摄了这部致敬性质的纪录片。影片邀请了全世界40位着名的电影导演,每个人拍摄了一段52秒钟的影片,根据个人的理解用镜头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什么你愿意参与拍摄这部影片?为什么你要拍摄电影?电影是否将会灭亡?
最终的作品是非常有趣的,大师们的回答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的用镜头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有的拍摄了自己的经历,有的关注于社会的变迁,有的则演绎了电影的发展……而从中看到的是大师们对电影的热爱。
《迷失公路》(Lost Highway)(1997年)
沉默了多年之后,大卫-林奇以一部《迷失公路》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他的导演风格更加成熟和锐利,一如既往地将人性的对立面解剖得入木三分。影片中宁静祥和的气氛仅仅是一个开始,偷窥者、谋杀、轮盘赌……一件件离奇的人和事在之后接踵而来,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掌握着一切。大卫-林奇从来就是一个擅长营造气氛的导演,他用影像唤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又一次一次用意识告诫人们冷静,就这样行走在黑暗和希望,深渊和悬崖之间。
《斯特莱特的故事》(The Straight Story)(1999年)
当影片《斯特莱特的故事》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的时候,大卫-林奇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难以想象如此干净、如此质朴的影片竟然是出自一位以黑色风格而闻名的导演之手。
斯特莱特是一位退伍老兵,有一天他决定驾着他唯一的一部机动车……锄草用的拖拉机上路,去看望自己远方的兄弟,一路上他露宿在繁星下,麦田旁,追忆着美好的往事和感人的亲情……蜿蜒的公路在镜头下美得异乎寻常,单纯如初生婴儿般的情感更让人不由泪下。
没有隐晦的暗喻,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自始自终都流淌着感人的温情,在斯特莱特满是皱纹的脸上,见不到人性的虚伪和掩饰,只有岁月留下的睿智和真诚,原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天堂。
《穆赫兰道》(DR. Mulhollad)(2001年)
《穆赫兰道》是大卫-林奇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之一。这绝对不是一部易懂的电影,散乱在各个角落的故事和来回跳跃的镜头像是在考验着观众的心智和耐心,轮廓一点一点地清晰,如同一个人在早上醒来竭尽全力在回忆着昨晚的梦境。你必须一遍一遍反复留意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细节,但即使是这些独具匠心的细节,比起影片深邃的主题、扣人心弦的情节发展和非凡的技巧也只能黯然失色。这次我又是谁?我活在镜头的里面还是外面……影片里的主人公一次一次地问着,也把你带到了银幕的黑暗面。也许戛纳电影节上主持人的一句评论是最准确的:这是一部只有天才才能拍出的电影!-kamidi
大卫-林奇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用57秒来成长和燃烧,之后用3秒钟呕吐!”从出道伊始,他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人性阴暗面的偏好,勇气和天才让他在深渊和悬崖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林奇也有安静的时候,只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宁愿一头扎入黑暗之中,偶而地显露峥嵘,却足以将我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E. 以前看过一部美国拍的电影好像是讲外星人入侵地球片名忘了只记得有一个片段好像是一大群无人机去攻击外星
《独立日》
是美国1996年上映的一部科幻片,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主要讲述一艘巨型的外星人母船进入地球轨道,并释放了三十多个小型飞船进入地球大气层,停留在世界几大城市上空,造成人们的恐慌。美国总统(比尔·普尔曼饰)联合各国领袖共商解决之道,科学家(杰夫·高布伦饰)和空军上校史蒂芬希尔(威尔·史密斯饰)合作为人类的命运奋斗,从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美国人正准备热烈庆祝七月四日国庆日之前,美国各地的监视站发现一艘直达数百英里的巨大飞船接近了地球。飞船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干扰了地球的通信卫星信号。外星舰队竟大举包围地球,飞船放出了36艘直径达15英里的子飞船飞抵地球上各大城市的上空。世界上的人们感到了迷惑和恐惧,但也有人想要欢迎外星友好使者的来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独立日
英文名:Independence Day
别名:地球捍卫战、天煞-地球反击战
主演:比尔·普尔曼,威尔·史密斯
上映时间:1996年7月3日
类别:动作,惊悚,科幻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编剧:罗兰·艾默里奇
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
影片片长:145分钟
上映地区:美国
语言版本:英语
画面颜色:彩色
主要奖项:1997 奥斯卡金像奖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插曲:The Darkest Day,The President's Speech,International Code,Aftermath
最高票房:8.17亿美元
出品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
发行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
制片成本:7500万美元
拍摄地点:美国
制片地点:美国
拍摄日期:1995
F. 哪部电影里面演员唱了500英里记不起来了
Five
Hundred
Miles
此曲由美国民谣歌手Hedy
West创作,并于1961年率先发行在民歌三重唱The
Journeymen(旅行者)的同名专辑中 [1] ,后有日本摇滚歌神忌野清志郎改编日文版的500
miles,被松隆子和忌野清志郎本人唱过。值得注意的是,应区别于Bobby
Bare的《500
miles
away
from
home》。2013年Justin
Timberlake 联手Carey
Mulligan和Stark
Sands在主演新片Inside
Llewyn
Davis《醉乡民谣》中深情献唱主题曲500
Miles,该片于2013年12月4日在比利时和法国上映
,2014年1月2日在德国上映。
G. thenorthface 这个中文叫什么谢谢!
乐斯40年的创新和探索
“The North Face®”这个名称源于山上最冷、最难攀爬的北坡。我们帮助探险者登上了喜马拉雅山最高的山峰。但是,有趣的是,The North Face®的品牌故事却起源于一个海滩。更准确地说,是源自旧金山一个海拔只有150英尺的North Beach地区。1966年,两个狂热的徒步旅行者凭着满腔热情,创立了一个小小的登山用品零售店。
不久,小店被命名为The North Face®,成为高性能攀登和背包装备零售商。1968年,The North Face®搬到了旧金山湾的另一端――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伯克利地区,并开始设计和制造自主品牌的专业登山服和装备。
20世纪70年代,The North Face®品牌赢得了许多户外运动狂热爱好者的喜爱,并开始赞助在世界上最边远、几乎从未有人问津的地区进行的探险活动。这正是我们优良传统的开端。今天,我们依旧延续着这一传统,不断倡导The North Face®的理念--探索永不停止™。
20世纪80年代初期,The North Face®开始尝试向滑雪运动的极限挺进,在产品系列中增加了极限滑雪服。当时正是彩色蜡笔、霓虹灯、染发和莫霍克的年代;它们为今天滑雪运动员的无拘无束打下了基础。到80年代末,The North Face®已经成为美国唯一一家产品涵盖高性能外套、滑雪服、睡袋、背包和帐篷等一系列户外用品的供应商。
90年代是The North Face®开创新纪元的年代,它进一步拓展了运动员探索户外运动的领域。在这期间,我们推出了Tekware™,首次在运动服市场亮相。这一系列的创新产品为攀岩者、背包客、远足者、越野跑运动员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最佳舒适度和强大功能。The North Face®的半拱形标识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超级马拉松赛、高原越野比赛和陡峭悬崖上。而且,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The North Face®推出了自有系列的远足和越野跑鞋,为那些永远迈向下一个新目标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最贴心的产品。
40年前,The North Face®的问世默默无闻。40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提供高性能服装、装备和鞋类等一系列丰富产品的供应商。我们不断超越创新极限,以助您不断突破探索极限。世界上最杰出的攀岩者、登山家、极限滑雪者、滑板滑雪者、耐力跑运动员和探险家都首选The North Face®,我们对此深感自豪。
谁也不知道我们的下一个40年将会怎样。但是,有一点我们坚信不疑:The North Face®会不断突破设计极限,从而帮助户外运动员超越极限。探索永不停止。
1966年
The North Face®在旧金山North Beach地区创立了一个以邮购方式经营的小零售店。每逢庆祝活动Grateful Dead乐队都会来到店里演奏。
1968年
The North Face®在零售店后面用几台缝纫机制作出了最早的运动装备,开创了The North Face®自主品牌。
1969年
Sierra parka产品系列上市,并成为羽绒服的经典之作。
1970年
The North Face®在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地区创建工厂,而Cr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乐队就在隔壁彩排小夜曲。
1972年
阿拉斯加Brooks Range滑雪穿越探险
在阿拉斯加输油管之前的时代,Ned Gillette和他的队员们沿着Koyukuk和 Itkillik河行进300英里,进行了连续30天的穿越。
加利福尼亚优山美地(Yosemite)国家公园Aquarian Wall 探险
优山美地的传奇人物Jim Bridwell 和 Kim Schmitz在优山美地最大的岩壁Aquarian Wall上开辟了一条新路线。这个在加利福尼亚的独块巨石壁被公认为是全球最陡峭的大岩壁,而这次首攀也成为The North Face®赞助的众多首攀的开始。
1974年
Morning Glory帐篷面世。
1975年
推出Oval Intention新品,带来了替代传统的A形帐篷的穹顶帐篷新设计
Ice Nine Award(九重冰大奖)
Ice Nine预示着阿尔•戈尔(Al Gore)环保时代的到来。它由The North Face®创办,用来“表彰”破坏生态最严重的实体。此项大奖最后由原子能委员会获得。Ice Nine(“九重冰”)原为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科幻小说《世界末日》中的概念。
1976年
阿拉斯加Mt Hayes西壁探险
探险队在海拔14,704英尺的Mt Hayes首次登顶,队员中还包括退役的阿尔卑斯传奇人物Fred Beckey。
1978年
VE-24 帐篷面世!它向人们展示了R. Buckminster Fuller提出的球形可以用最少材料发挥最大功效的理论;这一设计在后来长达30年的时间里都从未被超越。
尼泊尔安纳普尔纳峰(Annapurna)探险(海拔25,504英尺)
穿着印有"女人至上"口号的T恤,一个共有13名队员的美国全女性登山队在这里成功登顶。这段经历被领队Arlene Blum记录在经典的探险传记《安纳普尔纳-女人的地方》中。
1979年
阿拉斯加Kitchatna Spire峰探险
在这个人迹罕至的顶峰,Jim Bridwell和Andy Embic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线。而Bridwell则成为首个利用NEOPRENE潜水料制作的登山服抵御岩壁上冰流连续冲击的攀登技术的先驱。
1980年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Karakoram)滑雪穿越探险
这是一次冬季滑雪马拉松式的行进,Galen Rowell、Kim Schmitz、Ned Gillette和Dan Astay穿越了300英里的冰川。
1981年
尼泊尔/西藏的珠穆朗玛峰环线探险
丰富多彩的运动之旅,以滑雪、攀冰、徒步的方式环绕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队员包括登山高手Ned Gillette和Jim Bridwell。
环球探险
一个由英国Ranulph Fiennes爵士带领的探险队驾驭着一艘破冰船,凭着雪地牵引车、皮筏和徒步靴,环绕了地球一周,途径南北极。
1982年
阿拉斯加摩西之齿(Mooses Tooth)山峰探险(海拔10,355英尺)
Bridwell和Mugs Stump协作攀登摩西之齿的东壁,开辟了一条新路线。
1984年
阿拉斯加Anchorage至NomeId的Itarod狗拉雪橇大赛
这个广为人知、紧张激烈的狗拉雪橇大赛,冠军多次被Susan Bucher获得,自1984年起的5年间,大赛都由The North Face®赞助。
1985年
The North Face®研制出了登山服,为Gore-Tex®的防寒装备设计奠定了基础。
1986年
国际极地探险
Will Steger和队友行进550英里到达北极,进行了一次无后援的狗拉雪橇探险。
1987年
Tadpole野营帐篷发布。
雪豹背包上市,进入背包装备市场。
1988年
南极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南部海域Sea Tomato海洋探险之旅
这是The North Face®所有的探险活动中最不寻常的一次;一艘特殊的不会沉没的红色划艇载着Ned Gillette和他的船员穿越了智利和南极洲之间浪急风高的艰险海域。
首次徒手攀登Salathe Wall壁
Todd Skinner和Paul Piana在酋长岩(El Cap)驻留了一月,尝试徒手攀登这个优山美地经典之壁。即将到达顶端的时候,Piana却被一块卵石绊倒,摔成骨折。但他们已经成功地征服了5.13难度的路线。
1989年
The North Face®与相关组织共同创建了户外产品产业保护联盟
穿越南极洲探险
一个由不惧险恶天气的硬汉们组成的国际性团队,队员包括Will Steger、Jean Louis Etienne、Victor Boyarsky、Geoff Somers、Keizo Funatsu和Qin Dahe。他们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进行了首次无器械的穿越,完全靠着狗拉雪橇行进4000英里,持续时间长达七个月!
The North Face®女性探险队尼泊尔和西藏交界卓奥友峰(Cho Oyu)探险
来自西班牙巴斯克的Magda King带领一支女性登山队登上了海拔26,907英尺的顶峰。
1990年
中国K2北脊探险
这是世界第二高峰,也是最难攀爬的山峰。Greg Child、Steve Swenson和Greg Mortimer.在缺氧的情况下成功登顶。
智利百内(Paine)中塔探险
Jay Smith和Scott Cosgrove抵挡住了23天的连续风暴,成功攀上西北角的陡峭岩壁。
1991年
由Scot Schmidt设计的Steep Tech滑雪服面世,它可以像风暴一样掠过陡坡。
“半穹”(Half Dome)探险之旅
一位截瘫登山运动员Mark Wellman和体格健全的攀岩高手Mike Corbett结伴,挑战优山美地陡峭面的Half Dome岩壁首攀。只能依赖轮椅生活的Wellman设计出了一套复杂的绳组攀岩技巧,最终跟随Corbett成功完成攀登。
阿拉斯加德纳里峰(Denali)雪板滑降探险
Jim Zellers和Tom Burt从美国最高的峰顶首次进行了雪板滑降。
1992年
第一支The North Face®运动队成立,首批队员为Greg Child、Conrad Anker、Alex Lowe和Lynn Hill。
巴塔哥尼亚(南美)无极之巅Cerro Torre群峰西壁探险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内陆冰帽,Jon Krakauer和Dan Cauthorn迎着咆哮的狂风,成功登顶这个绵延的山峰。Krakauer在给当今知名的Outside杂志专栏撰文时称这次探险“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酷的攀登”。
巴基斯坦Trango山谷无名塔峰探险
Greg Child和Mark Wilford从南面向着海拔20,500英尺的高峰开辟了一条新路线。在攀登途中曾有一块有如摩天大楼般巨大的岩石轰然坠落,离他们只有咫尺之遥,将攀登路线彻底阻断,于是他们把这次攀登笑称为“逃出生天”。
1993年
巴西亚马逊考察探险
Helen和Bill Thayer以徒步和划舟的方式沿着亚马逊跋涉几千英里,考察沿途的药用植物和与世隔绝的部落。
1994年
阿拉斯加Mt Hunter“影子之壁”(Wall of Shadows)新路线探险
在Mt Hunter上冰封的北壁,Greg Child和Michael Kennedy在海拔4,000英尺的高峰开辟出一条新路线。
西藏珠穆朗玛峰Kangshung壁探险
美国登山者通过新路线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最人迹罕至的岩壁。
1995年
摩力山(Pumori)雪板滑降探险
Jim Zellers和他的同伴从尼泊尔海拔22,000英尺的陡峭顶峰成功实现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滑降。
阿克苏(Aksu)探险
一个最早的“梦之队”,集合了The North Face®各路攀登精英来到吉尔吉斯斯坦,在这里巨齿林立的花岗石尖顶完成了一系列专业首攀。队员Alex Lowe、Conrad Anker、Lynn Hill、Greg Child和Dan Osma曾一度被迫撤离一个叫做“巨禽”(The Bird)的山峰之巅,因为有如强电流般的暴风雪吓得他们毛骨悚然,而破冰工具也开始嗡嗡作响。
挑战珠穆朗玛峰
曾因车祸失去一条腿的Tom Whittaker,尝试成为第一个挑战珠穆朗玛北峰的残疾攀登者。最后他抵达海拔28,000英尺的高度,并在两年后重返这里,终于登顶成功,成为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截肢人士。
1996年
巴基斯坦巴尔蒂斯坦西普顿峰(Shipton)探险
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山峰,Greg Child、Chuck Boyd和Greg Foweraker探索出了一条36段的巨岩攀登路线,最后成功首攀登顶这个海拔19,000英尺的高峰。这条路线被叫做“波罗地海的猎鹰”(Baltese Falcon)路线。
1997年
巴基斯坦巴尔蒂斯坦西普顿峰(Shipton)探险
为了成为西普顿峰的首攀者,Mark Synnott 和Jared Ogden也在这里以一条惊人的高难度路线“愚人之船”(Ship of Fools)登顶大岩壁。
南极洲毛德王后地(Queen Maude Land)探险
Alex Lowe、Conrad Anker和Jon Krakauer探索了这片冰帽和锋利尖塔的梦幻之地,在Rakheniven Spire尖顶上完成了一次首攀。
1998年
巴芬岛大帆船峰(Great Sail Peak)及加拿大西北域探险
为了征服世界上最大的岩壁,Greg Child、Alex Lowe、Jared Ogden和Mark Synnott齐心协力连续攀登了20天,终于到达这座陡峭的巨崖之顶(海拔3,800英尺)。
1999年
巴基斯坦巴尔蒂斯坦大川口塔峰(Great Trango Tower)探险
继大帆船峰探险之后,他们又找到了更大的岩壁!Jared、Alex和Mark历尽艰苦,整整一个夏天都在与狂风暴雨搏斗,并忍受着全身被融化的冰水淋透之苦,终于在大川口塔峰异常险峻的岩壁完成了长达几千英尺的路线,胜利登顶。
Latok山探险
Conrad Anker和Huber兄弟共同完成了这次挑战。
2000年
吉尔吉斯斯坦武装对峙人质!
再次来到阿克苏地区后,由Beth Rodden、Tommy Caldwell、Jason Smith和 John Dickey组成的四人队在黄岩壁露营时竟遭到枪击,随后立即陷入一场血腥激烈的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恐怖分子的武装争斗中。探险队成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被关押六天后,终于设法逃脱。这次经历也马上就被拍成电影了!Greg Child也写下了“Over the Edge”(跨越边界)一书,讲述这个真实的故事。
Jim Zellers在优山美地峡谷的“半穹”(Half Dome)顶进行了首次雪板滑降。他从倾斜47度、垂直高度为840英尺的陡坡滑下,稳稳地落在仅有三英寸厚的积雪场,前面就是悬崖。谈到这次惊心动魄之旅时,他说:“我从未像这次这样必须处处精准地拐弯,也许定点跳伞还会更安全点!”
2001年
9•11
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被驻阿富汗美军击溃。
印度克什米尔Hanuman Tiba山探险
一个由Kasha Rigby和Hilaree Nelson组成的全女子登山滑雪探险队在克什米尔雪山顶峰的探险历程。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图腾柱(Totem Pole)登山探险
同样是一支全女性登山队,首攀登顶这个海蚀柱。
Hans Saari是一个多次参与The North Face®探险活动的滑雪登山者,她在一次夏蒙尼白朗峰(Blac de Tacul)的滑雪中意外跌落,不幸于2001年5月8日去世。
2002年
南极地区南乔治亚岛(South Georgia)探险
在地球的最南端,雪山耸立于海洋之上。Hilaree Nelson和Rick Armstrong再次挑战登山和滑雪。
2003年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系努子峰(Nuptse) 探险
Will和Damian Benegas两兄弟在努子峰冰冻的北壁在开拓出了一条新路线。他们采用轻便装备的阿尔卑斯登山技术创建了这条被命名为“水晶蛇”的路线。
2004年
秘鲁La Esfingue探险
Scott Corey和队友Steve Schneider成功攀登难度为5.13的岩壁新路线。
2005年
巴芬岛探险
又是这些女性!这一次她们在北极的奇幻仙境沿着狭窄陡峭的雪沟滑下。队员包括Kasha Rigby和Hilaree Nelson等人。
喜马拉雅大瀑布项目
美国地名委员会(BGN)已批准一项提议,将加勒廷国家森林里的一座山命名为“Alex Lowe峰”,以纪念已故的登山家Alex Lowe。Alex Low出生于蒙大拿州的波兹曼,他和这座早以高海拔而闻名的山(顶点10,031)有着独特的联系。
2006年
几内亚Pakairama山罗赖马山探险
在这个南美洲国家的热带雨林深处,有着最细的石英岩壁。在这次探险中,Child、Ogden和Synnott再次联手,在这座海拔1500英尺的岩壁上开辟新路线。他们在探秘这个迷失世界的途中,一直跟暴雨、瀑布、狼蛛和蝎子抗争。而收音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只能安装在遥远的小镇上。
摩洛哥大岩壁探险
Kevin Thaw、Heidi Wirtz、Renan Ozturk和Kris Erikson将向我们详细描述这条路线的更多信息。全球捐赠的学校修建项目。
Mt. Everest Expedition in Nepal
Kit DesLauriers在珠穆朗玛峰为她的滑雪探险七大洲最高峰的目标圆满划上句号。
Harald Berge(“Hari”)不幸于2006年12月20在攀登奥地利Hintersee的 Eiskapelle 山(意为冰窟)时身亡。据推断,在当地时间凌晨2:15时Hari正在攀登,一块流动冰落下砸到Hari身上,随后碰到Hari的一个凿冰工具时发生脆裂的连锁反应炸开,将Hari埋在了重达150吨的碎冰之下。
2007年
冰上Iditarod 狗拉雪橇比赛
Kami Semick 和Diane Van Deren跑完了这个世界上最冷的比赛――全程350英里紧张激烈的狗拉雪橇比赛。
尼泊尔Mustang古文明探秘之旅
在古代僧人藏宝的洞穴里,Pete Athans和Renan Ozturk带领考古学家们进行了一次探秘之旅。
巴尔蒂斯坦/巴基斯坦猫耳峰(Cats Ear)探险
由Cedar Wright和 Renan Ozturdk组成的登山队成功登顶西普顿峰区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山峰。
菲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