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电影学专业属于什么类
1.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电影学专业的介绍
文学院在原有文艺学学科基础上重新整合影视与新媒体研究力量,并于2004年12月成立了影视与新媒体教研室。该专业在2007年2月正式获得电影学硕士授予权资格。从 2008年开始,该专业面向社会招收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2.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电影学都学什么课程前途怎样
人大文学院分了四个专业,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语言学、电影学,其中电影学是最被鄙视的,上的人最少。前途要看自己,个人觉得如果你对影视感兴趣,同时有一定的家庭、社会背景,有条件进娱乐影视圈还是很有前途的,毕竟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在崛起。
3. 我现在是大三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想考中国人民大学的电影学的专业硕士,求好心人给讲下这个专业
人大电影学是文学院的一个专业,艺术硕士,不是文学硕士。
具体内容我不大了解,据同学说,这个专业是很偏理论的,是由文艺学专业的老师们组建的,也就是说,教研室里大多数老师都是文艺学出身。其实编导什么的没多少关系。实践性也不强。但是师资实力还可以~
4. 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研究生怎么样
说实话,人大这个学校当然是够硬!但是人大的电影学真的不怎么样,在国内电影学研究领域没有什么话语权的。另外,不要一说电影学就提北电北电北电……你们知道什么是电影学吗?你们更多的想到的电影学就是拍片子,没错,这是电影学的一个方向,但是理论也是一个方向,所以如果你想搞理论,我推荐北师大,要知道,北师大是国内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的获得者(而不是北电!),从学校的角度讲,北师大这个牌子我认为也不比人大差。当然,如果你想去学proction,那北电的MFA确实是最好的选择。ps,没有任何诽谤北电的意思,北电是中国电影的最高学府,只是不喜欢看外行拿北电说事!
5. 人大的专业
没有哎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设置一览表
(2007年2月26日更新)
学科
门类
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名称
博士点
批准时间
硕士点
批准时间
01
哲学
0101
哲学
☆☆(19980619)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11103
19811103
010102中国哲学
19811103
19811103
010103外国哲学
19840113
19811103
010104逻辑学
19980619
19840113
010105伦理学★★
19840113
19811103
010106美学
19980619
19860728
010107宗教学
19980619
19931217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19860728
19811103
010120 管理哲学
2004自
2004自
02
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19980619)
020101政治经济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102经济思想史
19840113
19811103
020103经济史
19980619
19811103
020104西方经济学★★
19960429
19931217
020105世界经济★
19811103
19811103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980619
19980619
020120网络经济学
2002自
2002自
020121企业经济学
2004自
2004自
0202
应用经济学
☆☆(19990610)
020201国民经济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2区域经济学★★
19860728
19840113
020203财政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4金融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205产业经济学★★
19840113
19811103
020206国际贸易学
19990610
19931217
020207劳动经济学★★
19931217
19860728
020208统计学★★
19811103
19811103
020209数量经济学
19990610
19840113
020210国防经济
19990610
020220金融工程
2002自
2002自
020221税务
2002自
020222保险学
2004自
2002自
020223房地产经济学
2002自
020224流通经济学
2002自
2002自
020225 风险管理与精算学
2003 自
2003 自
020226城市经济学
2004自
2004自
020228风险投资
2004自
2004自
020229劳动关系学
2004自
03法学
0301
法学
☆☆(20030701)
030101法学理论
19860728
19811103
030102法律史
19901120
19811103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19860728
19811103
030104刑法学★★
19840113
19811103
030105民商法学★★
19860728
19811103
030106诉讼法学
19931217
19811103
030107经济法学
19931217
19901120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20040624
20001207
030109国际法学
20030901
19811103
030120知识产权法
05自
05自
0302
政治学
☆☆(20001229)
030201政治学理论
19860728
19811103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20020627
19860728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811103
19811103
030204中共党史 ★★
19811103
19811103
030206国际政治★
20010109
19811103
030207国际关系
20001229
19960429
030208外交学
20020627
19980630
030220中国政治
2002自
2002自
0302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03自
2003自
030222国际政治经济学
2005自
0303
社会学
☆☆(20001229)
030301社会学★★
19931217
19860728
030302人口学★★
19840113
19811103
030303人类学
20001229
19980630
030304民俗学
20001207
030320老年学
2002自
2002自
030321社会工作
2002自
030322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2004自
2004自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060125)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901120
19901120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0060620
20060620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060620
20060620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0620
20060620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19901120
19901120
04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20060125)
0401教育法学
20000829
040106 高等教育学
20060620
05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0060125)
050101文艺学★★
19931217
19840113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60620
19811103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20030901
19860728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20060620
19980630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20030901
19860728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20060620
19811103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060125
19811103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20060125)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9860728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19980630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20030901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19960429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0060125
0503
新闻传播学
☆☆(20001229)
050301新闻学★★
19840113
19811103
050302传播学
19980619
19980619
050320传媒经济学
2002自
2002自
0504艺术学
☆(20060125)
050401艺术学
20030901
050403美术学
20030901
050404设计艺术学
20030901
050406 电影学
20070126
06
历史学
0601
历史学
☆☆(20001229)
0601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20030114
19811103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20070126
20050622
060103历史地理学
20050106
20030114
060104历史文献学
20030114
20001207
060105专门史
20001229
19980630
060106中国古代史★★
19811103
19811103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19860728
19811103
060108世界史
19980619
19860728
060120当代中国史
2002自
2002自
07理学
0701
数学
☆(20060125)
070101基础数学
20001207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9980703
070104应用数学
20030901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19980703
0702物理学
070201 理论物理
20060125
070205 凝聚态物理
20060125
0703化学
070301 无机化学
20060125
070303 有机化学
20060125
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20060125
0705 地理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20060125
0710生物学
071012生态学
20030901
0711
系统科学
☆(20060125)
071101系统理论
20001207
08工学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60125)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0060125
20001207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01229
19811103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4应用化学
20001207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环境科学
20030901
083002环境工程
20060125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01食品科学
19980703
10 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20060125
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20001226
1202
工商管理
☆☆(20001229)
120201会计学★★
19860728
19811103
120202企业管理★★
19860728
19811103
120203旅游管理
20030114
19980630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20001229
19860728
120220人力资源管理
2002自
2002自
120221市场营销管理
2002自
2002自
120222财务管理
2002自
2002自
1203农林经济管理
☆☆(20001229)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19860728
19811103
120302林业经济管理
20010109
120320自然资源管理
2002自
120321农村发展
2004自
2004自
1204
公共管理
☆☆(20000701)
120401行政管理★
19980619
19901120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20050622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20030901
20001207
120404社会保障
20030901
19980619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20001229
19980619
120420公共政策
2003自
120421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2004自
2004自
120422 公共财政管理
2004自
2004自
120423 城市规划管理
2006自
1205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0060125)
120501图书馆学
20060620
19980630
120502情报学
20060125
20001207
120503档案学★★
19931217
19840113
20专业学位
2001
法律硕士
200101法律硕士
1996
2006工商管理硕士
200601工商管理硕士
1990
2007公共管理硕士
200701公共管理硕士
20000425
会计专业硕士
530100 会计专业硕士
200403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460102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
200207
说明:
1、加“☆☆”的一级学科表示该学科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加“☆”的一级学科表示该学科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加“★★”的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加“★”的专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加“年度+自”并加黑字体的学科点是当年我校在一级学科授权范围内自主设置并上报教育部备案的学科点。
6. 公务员电影学属于哪一大类
属于艺术学类。
所谓艺术学,通常意义上是指研究艺术整体的科学,即艺术学,是指系统性的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
进一步讲,“艺术学是研究艺术性质、目的、作用任务和方法,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有系统知识的人文科学。
电影学,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
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
7. 人大的电影学怎么样
人大电影学相比中传是比较一般的,如果是一定要考电影学的话,建议可以直接报考中传,或者是北京电影学院,最好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北师大也可以考虑的。
8. 中国人民大学都有哪些专业
1.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兼有部分理工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其在文、法、哲等多领域国内领先,近来还在理工科发展方面努力取得重大进步。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等时期,最终于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专业介绍 本科类
哲学: 哲学类
经济学: 经济学, 国民经济管理,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能源经济, 财政学, 金融学, 金融工程, 信用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贸易经济
法学: 法学, 知识产权, 国际政治, 社会学类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历史学: 历史学类
理学: 物理学, 化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类
工学: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关系, 农业经济管理类,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艺术学: 音乐表演 美术学类 美术学
其它 人文科学试验班 理科试验班
9.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学科介绍
(一) 文艺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学科起步于1959年创办的“文研班”,当时由周扬任名誉主任,何其芳、何洛为主要负责人。“文研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理论学术骨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体系做出了努力。本学科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度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2001年以来还招收、培养了6届博士后研究人员。
经过几代学人的长期努力,本学科立足于自己的传统、特色和风格,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整合学术资源,以文艺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思潮与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四大研究方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的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与审美文化两个研究方向为延伸,使整个学科通过优势互补的学术格局达到了新的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居于领先地位。
在基础研究方面,本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将最新的理论发展纳入中国文艺学的学科建构。我们在海德格尔诗学、哲学解释学文论、神学解释学文论、精神分析文论、现象学美学与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化理论与批评等研究领域出版了一批学术专着。同时,我们也着力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积极介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艺思潮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拓展。
在应用研究方面,本学科参与了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文化发展纲要》的起草工作,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也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学术平台的建设方面,本学科多次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频繁。本学科还长期主办《马列文论研究》、《问题》、《文化研究》等三种学术集刊,并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两种学术月刊。
(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由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同志于20世纪50年代亲手创建,并由胡明扬教授长期主持。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名学者胡明扬、瞿霭堂、郭锦桴、陶沙、林杏光等均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学科自创建以来,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语言学专门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与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一起主办学术辑刊《语言论集》、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该学科语言学理论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语言和语言学》、《西方语言学名着选读》(主编)、《格辨》(译着)、《词典学概论》、《语法和语法体系》、《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词类问题考察》(主编),郭锦桴《综合语音学》、《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瞿霭堂《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劲松合着),贺阳《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劲松《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骆峰《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建构》等。
该学科方言与社会语言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关于北京话语音、词汇的五项调查》、《北京话研究》(主编)、《海盐方言志》、《海盐方言的存现句和静态句》,谢自立《天镇方言志》,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贺阳《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劲松《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吴永焕《临沂方言志》等。
该学科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教材的编写问题》,瞿霭堂《双语和双语研究》,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特点和原则》,张卫国《汉语研究基本数理统计方法》、《ICON教程》、《三种意义、三类定语和三个槽位》、《定语类型和槽关系类型的对应及其对名词语义分析的作用》等。
该学科目前有在职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目前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现代汉语单音形容词句法语义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十五”科研规划项目1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体研究”)。
(三)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奠基人是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1928年,吴玉章在苏联和瞿秋白、萧三、林伯渠等开始了创制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工作,制订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产生后,吴玉章等用新文字在苏联远东中国工人中进行扫盲。不久,新文字传入国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新文字的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吴玉章回国,在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会长和新文字干部学校校长,在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用新文字扫盲和提高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会长、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直接领导了全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吴玉章在数十年的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理论,在汉字研究和文字改革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0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校属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吴玉章校长一度亲任所长,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语言文字研究所,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所现归属文学院。
该学科已形成文字学研究、音韵学研究、词汇学研究、语法学研究四个分支方向:
文字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宋永培《〈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王贵元《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汉字与历史文化》、《<说文解字>校笺》,冀小军《说甲骨文中表祈求义的“ ”字》、《“刑天”补释》,李禄兴《现代汉字学要略》、《试论现代汉字字素》。
音韵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陈复华《古韵通晓》(合着)、《汉语音韵学基础》,刘广和《音韵比较研究》,赵彤《战国楚方言音系研究》、 《藏语声母演变的几个问题》,高永安《明清皖南方音研究》, 郑林啸《〈篆隶万象名义〉声系研究》。
词汇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宋永培《〈说文〉与文献词义学》、《〈说文〉与上古汉语词义研究》、《古汉语词义系统研究》,韩陈其《汉语羡余现象研究》、《汉语词汇论稿》、《汉语借代义词典》,朱冠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视界》、《从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
语法学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周生亚《论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繁复的原因》、《古代诗歌语法》,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殷国光《〈吕氏春秋〉词类研究》(获第七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二等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林《古代汉语语法分析》(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龙国富《姚秦译经助词研究》等。
该学科历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还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一起主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月刊和《语言论集》辑刊。
(四)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在1998年以后成为独立建制,逐步开始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该学科包括两个研究方向:
1、传世语言文学文献研究。重要成果有《<说文解字>校笺》、《<太平广记>版本考述》、《吴梅村年谱》、校注本《欧阳修全集(1-6)》、《古籍阅读基础》等。
2、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内容包括文献作者、时代、内容、传承关系的研究;出土文献的校勘、标点、注释;出土文献的语言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字典、词典和字形表的编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等。重要成果有《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出土文献文字的整理》、《战国楚简遣策的物量表示法与量词》、《张家山汉简字词释读考辨》、《汉代简牍遣策的物量表示法与量词》、《张家山汉简与<说文>合证》、《吐鲁番文书〈苍颉篇〉研究》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科奠基人是老一代的着名学者谢无量、冯其庸等。谢无量先生的《中国大文学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史着作之一,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冯其庸先生1960年代主编的《历代文选》本来是中文系的教材,出版后风靡一时,不断再版,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古代文学读本。
1980年代以后,该学科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冯其庸教授的《论庚辰本》、《曹雪芹家世新考》、《石头记脂本研究》、《论红楼梦思想》、《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等一批红学着作享誉海内外,奠定了他作为一代红学大师的地位。朱靖华教授则成为苏轼研究界的重要一家,其《苏轼新评》、《苏轼论》、《苏东坡寓言大全诠释》等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此外,李永祜教授点校的百回本新版《水浒传》(中华书局出版)被学界誉为最好的整理本;其论文《水浒成书“嘉靖说”质疑》1987年获中国《水浒》学会优秀论文奖。吴小林教授则在唐宋散文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着有《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散文艺术》、《王安石传》等。
2000年以来,该学科逐渐完成了学术队伍的新老交替,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中国古代文论”三个日趋成熟的研究方向,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项。
该学科“中国古代文论”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有蔡锺翔、黄葆真、成复旺历时九年完成的五卷本《中国文学理论史》(该书获得全国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蔡钟翔、成复旺等主编的《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成复旺的《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中国艺文理论志》、《神与物游》,袁济喜的《六朝美学》、《六朝清音》(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两汉精神世界》,詹杭伦的《清代赋论研究》、《方回的唐宋诗律学》,林湘华《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等。
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方向上的代表性成果,有李炳海的《道家与道家文学》(获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着作奖、)、《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的生命意识》、《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获吉林省优秀社科一等奖)、《汉代文学的情理世界》,冷成金的《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文学与文化的张力》、《隐士与解脱》、《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诸葛忆兵的《宋代文史考论》、《宋代宰辅制度研究》、《徽宗词坛研究》,王昕的《话本小说的历史与叙述》、《漫说三言二拍》等。
该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方向上的重要成果,有张国风的《<太平广记>版本考述》、《<儒林外史>试论》、《<儒林外史>及其时代》、《传统的困窘》,叶君远的《吴梅村年谱》、《吴伟业评传》、《清代诗坛第一家》、《中国古代文体丛书·诗》,王燕的《晚清小说期刊史论》等。该学科还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六)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创立可以一直追溯到蔡仪教授1950年出版的《新文学讲话》,它是全国“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最早的一批文学史教材之一。汪金丁、林志浩两位教授为学科奠基人。1960年,由林志浩教授主编、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参与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初稿问世;1979年,经过修订的同名教材再次出版,同唐弢、严家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当时国内大学采用最多的教材。经过两代学者的努力,至1980年代,该学科发展成为国内同专业中少数几个专业方向齐全、梯队整齐并具有影响力的学科群体。
1981年,该学科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招收了二十余批硕士研究生,包括来自日本、韩国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后,开始招收“现代文学思潮”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后,扩展到“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思潮”三个专业方向。
1960-1980年代,该学科较有优势的研究领域是“鲁迅研究”、“文学史研究”。其中,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是林志浩的《鲁迅传》、《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另外,还有赵遐秋《中国现代小说史》、《徐志摩传》、张慧珠的老舍研究、阎焕东的郭沫若研究、马德俊、王清波的中国新诗史和当代诗歌研究等等。这些成果,都为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95年后,该学科开始进行新老队伍的交替,在任教师全部拥有文学博士学位。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该学科又增设了“海派文化与海派文学”、“中国新诗史”、“四十至七十年代文学”和“八十年代文学史问题”等研究领域,逐渐形成囊括本学科三个专业方向、且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队伍。
1990年代以后,该学科又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学术着作和学术论文。其中程光炜《艾青传》、《文化的转轨》、《中国当代诗歌史》,李今《海派文化与海派文学》、《三十年代俄国文学“汉译”》等着作,是较具代表性的成果,被许多相关论文经常引用和转述;孙民乐、姚丹和张洁宇等年轻学者的着作《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变革》、《西南联大时期的文学活动》、《荒原上的丁香》等,也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另外,该学科老师联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几位学者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先后被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教材”,成为国内许多大学和多所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必修课教材和考研参考书,并被日本、韩国、台湾的一些大学列为教材和参考书。王家新教授为全校学生和本系研究生开设的“中外诗歌欣赏”、“新诗的创作与研究”,成为该学科新近增加的“创造性写作”课程中的亮点之一。
该学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基金项目(含重点)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核心学术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奖”2项。该学科还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由缪朗山、赵澧、茅于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学者在1960年代建立,当时是国内最早培养导师制研究生的单位,并于1963年开始招收“外国文艺理论史”研究生,1981年又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世界文学”硕士点之一。1996年以后开始招收“西方文艺理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向或专业的博士生;2005年建立独立的博士点;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该学科的“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等三个研究方向已经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一支精通外语(包括英、法、德、俄、日、希腊、拉丁等语种)、学有专攻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队伍。
该学科在任全部教师,均有在国外长期学习或从事研究的经历,其中3人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完成的学术成果中,包括英文着作2部、德文着作1部、A&HCI检索论文5篇。同时该学科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项;主办学术辑刊《基督教文化学刊》(已出版18辑并自2005年9月起被列入CSSCI核心期刊数据库)、《对话》(已出版2辑),主编学术月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该学科在西方原典译介方面的标志性成果,有章安祺编订的《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四卷),赵澧、徐京安、黄晋凯等主编的《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外国文学流派研究丛书”,章安祺、杨恒达翻译的《现代文学批评史》;以及近些年杨恒达主译的《尼采文集》,杨慧林主编的“西方文学与基督教书系”、“当代诠释学译丛”,王以培翻译的《兰波作品全集》,夏可君编译的《德里达:解构与思想的未来》、《让-吕克·南希:解构的共通体》等。
该学科在文学史与文论史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赵澧、黄晋凯等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章安祺、梁坤主编的《外国文学名着批评教程》,杨慧林、黄晋凯合着的《欧洲中世纪文学史》(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六届外国文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梁坤《20世纪俄语作家史论》、《末世与救赎——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主题的宗教文化阐释》,范方俊《20世纪中外现代戏剧》,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合着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获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章安祺、黄克剑、杨慧林合着的《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在此基础上,杨慧林、章安祺、黄克剑、耿幼壮的“西方文艺理论史课程建设”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学科还充分发挥跨学科研究的相对优势,分别从艺术学和宗教学的视角,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题研究论着系列。如杨慧林《神学诠释学》、《基督教的底色与文化延伸》、《移动的边界》、《废墟中的记忆》,杨恒达《诗意的叛逆》,耿幼壮《视觉·躯体·文本》、《破碎的痕迹》、《书写的神话》,雷立柏《古希腊罗马与基督教》、《论基督教的大与小》,夏可君《幻像与生命》等。在专题研究方面的外文成果则有杨煦生Immanente Transzendenz: Eine Untersuchung der Transzendenz-erfahrung in der antiken chinesischen Religiositat mit Berucksichtigung des Konfuzianismus(德国 Tubingen University Press, 2004),杨慧林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e Work of Yang Huilin(美国 M. E. Sharpe, Inc., 2004)、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 (co-edited, 美国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2006)等。
(八)电影学
为适应当代影视文化的新发展格局,文学院在原有文艺学学科基础上重新整合影视与新媒体艺术研究力量,于2004年12月成立了影视与新媒体艺术教研室。该学科在2007年2月正式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8年开始面向社会招收电影学硕士研究生。该学科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
该学科是文学院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拥有一批长期从事影视和新媒体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其中潘天强、许鹏教授等都曾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中青年教师陈阳博士、孙柏博士等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并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着。科研究立足于影视基础理论和批评,在坚实的史论以及批评研究基础上,关注并追踪当代高科技传媒手段对视听艺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关注并追踪以视听媒体为代表的新型艺术形式的传播与发展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上述文化现象的症候、特性并及时从理论的高度上给予深入的总结。
该学科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本学科教师出版专着和教材有《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教育部审定研究生教学用书,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新媒体艺术论》(国家十一五重点教材),《电视剧:文学与艺术间的行走——90年后电视剧问题研究》,《丑角的复活——西方戏剧文化的价值重估》等。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如:“电影电视批评理论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网络文艺的传播机制与审美特征”(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等。
本学科有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一 电影史和电影理论
该方向涉及电影史和电影理论两方面的知识体系,电影史包括中国电影史以及港澳台华语电影各个阶段的发展历史及当代的美学特征,外国电影史包括西方电影史以及国别电影史的各个阶段和当代电影的发展状态,东方电影史及其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电影的研究作为空白可以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电影理论涉及电影自身的理论阐释和争论以及相关学科对电影理论的美学阐释。
* 研究方向二 影视批评与制作研究 该方向一、从美学、文学、思潮、图像、受众等不同视角对电影电视批评、鉴赏作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并探讨其美学标准和审美特性。二、制作理论包括:(1)电影电视的剧作理论如文学性、原创性、叙事性、剧作构成、视像剧作的特性等。(2)影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论研究,包括管理、法规、宣传、策划、生产、销售、统计等。
* 研究方向三 影视与新媒体的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表明该方向以影视为基础关注更高和更广义的研究层面,如意识形态、政治学、历史学、符号学、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影视与新媒体表明该方向的研究范围着重以影视的新的传播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如网络、数码技术、动漫、游戏、语言转换、双向互动等。
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学术——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始终不渝的办学目标。
以学生为本、德才并重,以学人为本、知行合一,以学术为本、教学与科研互动——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潜心持守的教育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将永远敞开自己,迎接天下英杰、八方才俊。
10. 电影学专业是指什么
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一般认为电影学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其范畴包括电影发展过程、电影审美特性、电影创作规律、电影作品分类及其社会作用与美学效应等。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50~6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科,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 电影学 (法国)研究感知影片的一般规律而不考虑具体作品或作者的法国电影理论。1946年,法国美学家艾迪安·苏里奥在巴黎大学建立“电影学研究所”,出版《电影学国际评论》杂志,吸收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生物学家参加研究工作。法国电影学的主旨是与影片分析和批评迥然对立的。法国电影学的三项研究重点是:1�研究对影片的心理和生理的感知,尤其是视觉感知,中心论题是影像的真实性和由活动影像造成的似真现象;2�建立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儿童对影像序列的理解力,研究智力水平对理解影片的作用。人类学家通过电影研究“原始”人群的智能信息,电影学研究则从医学角度重视影片对儿童的记忆过程的影响;3�从比较美学角度为电影研究的一般美学观念奠定基础,从现象学出发,把握电影世界,研究银幕感知,包括平面性、连续性、恒定幅度和客观时间延续性,与纯想象性的故事性感知的分离。 电影学专业就业前瞻连续几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以每年推出300部电影的产量飞速发展,日益壮大的电影产业需要大量的电影人才,这无疑为电影学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高学历的电影学研究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遇。电影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视传媒行业。很多报考电影学的考生都怀有影视梦想。去影视传媒行业工作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就业的首选。目前影视行业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拥有硕士学历还是很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从事影视方面的工作收入比较高,但中国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理论人才为主,因此进入影视圈发展的电影学研究生并不多。 进入各级电视台以及各种影视传媒公司,是影视专业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毕业生,可以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或者文化传播公司,从事策划、编剧、灯光师、录音师、场记、导演、摄像等工作。当然,毕业生也可以自己创业或者是选择做独立艺术家。 如果要从事影视工作,最好报考专业的电影院校,因为这类院校的毕业生机会比较多,师兄师姐等校友都能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多到一些单位锻炼,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人脉资源,这于将来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如今开设影视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呈现遍地开花的势态。新专业的开设需要大量师资力量的补充,这就为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另辟了一条渠道。如果喜欢影视并且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这是不错的选择,毕竟高校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还是相当不错的。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但由于影视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且地方院校的影视专业门槛相对较低,所以电影学硕士毕业生到高校就职,还是有一定的机会。北京师范大学每年都有不少电影学专业毕业生到地方高校就职。 需要强调的是,大学教师都很重视科研能力,所以即使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最好在研究生期间积极发表论文,多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以增加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新闻出版机构、相关国家机关和行政单位、企业、公司宣传部门。新闻出版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国家广电总局、中影公司、地方广电集团(局)以及文联等单位,这些都是不错的部门,进入这些机构一般都需要参加国家或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大企业、大公司的宣传部门(主要是媒体宣传岗位)也是不错的选择,要进这些部门最好有一定的实习经历,而且企业很看重实干能力,强调从业人员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体而言,电影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很不错,特别是掌握一技之长的毕业生,无论进公司、机关,还是拍电影都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