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电影院
① 李庄的民俗文化
李庄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镇府驻地建有文化站、广播站、电视台、电影院、镇委党校、老干部学校和人口学校等设施。各个行政村远程教育网点配备齐全,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村镇文化网络已经形成,丰富了全镇人民文化生活,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京剧、吕剧、河北梆子、东路梆子遍布全镇,每逢春节搭台演出。自上世纪70年代,归仁的梆子,刘口、南孟等京剧演出闻名乡里,由于现代文化设施不断普及乡村,这些剧种已多在婚庆吉日演出,如大孟村张氏乐队,杨集的全祥文艺组合,巩家老巩乐队,秧歌,龙灯,狮子,打落子,高跷,旱船等民艺表演,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计划生育工作成果显着,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十年控制在6‰以内,2005年全镇2200户领取了独生子女证,自1998年起,连续5年全县考核名列前茅,被评市、县级先进乡镇,有5名计生工作人员受省部级表彰。
李庄人民在创造光辉业绩的同时,也经历了严重的困难和挫折。全镇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了种种困难,走过了曲折,取得了成就,全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006年工业总收入是2000年的3倍;2005年人均收入达4500元,是2001年的1.8倍,人均增长2200元;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三轮车及各型呈车辆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也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庭,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现正在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大踏步前进,迈向美好的明天。
② 李庄镇的简介
李庄镇历史悠久,据考证,六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夏为兖州城,商为蒲姑国,周为齐国无棣境,自清来的青龙镇(1911)近两千年间,境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尤其明清时期的李庄一度成为佛教圣地,在南孟村有宽大的教堂、杨房庙等70庙于建筑精美,余火特盛,有敢比泰岱五台,胜过灵岩王堂之誉,遂成为名扬齐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后因诸多历史原因,城内古建筑被拆扒殆尽,惜后人已无幸瞻赏旧时景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历为区、乡、人民公社、镇党政机关驻地,李庄建设发展迅速,日新月异,1992年,开始实施县府批准的城镇规划方案,商贸街、文化路、新兴街、绳网大世界、邮政路等集市商贸主街道,全长5500米,安排了粮食购销、蔬菜、家具、木材、绳网、车马具、牲畜、鞋帽、服装、电器、古衣等十五大市场,自此延续了几千年的李庄街里商贸大街,又在220国道边立了三八集和新兴集。
城域内公路建设四通八达,村村通柏油路,90%以上的村庄硬化了路面。2000年之后李庄政府加大工业化改革,李庄在绳网产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信息产业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李庄信息网应运而生,为李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李庄被命名为“绳网之乡”,其建设成为鲁北地区建设标准最高,服务水平最好,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重要流通基地,居民人口达20000人,通讯、交通、照明、环保、养殖等设施配套。2006年李庄中心镇辖八个办事处,105个村,10315户,54927人,少数民族7人,汉族54920人,男性27308人,女性27619人。
李庄镇历来以农耕为本,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发展农业科技,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引黄种水稻压碱,使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耕种方式,推广科学种田和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封闭守旧的落后面貌,进而步入了开放型商品经济的发展轨道,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1949年粮食单产39公斤,棉花亩产皮棉8公斤,1978年粮食单产6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25公斤,1985年粮食单产439公斤,棉花亩产皮棉43公斤,2006年粮食亩产110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95公斤以上,全镇农业总产值飞速增长。
畜牧业发展迅速,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牲畜存栏量猛增,在以使役为目的的基础上,迈向了以商品生产为主,实现了由户户有牲畜,家家养猪羊向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转移。2004年全镇牲畜存栏量为20500头,生猪存栏量27000头,养羊10000余只,饲养肉食鸡20000只,蛋鸡80000余只,鹅10500只,鸭12000只,养兔30000只,发展养牛村15个,养鸡专业村、养猪专业村各四个,养羊放牧的数不胜数。
果树栽培主要以苹果为主,1973年申桥北部一带育苹果树苗7000余亩,带动了全镇林果发展。到1990年,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富士、烟青、红星、金帅、红香蕉、国光、青香蕉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济南等地,桥北张村成为全市的高酸苹果树苗基地。
蔬菜生产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中期蔡冯、李庄东王村一带就有种菜习惯,有“一亩园十亩田之说”。1992年,农业生产掀起产业结构调整热潮,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出了“一年搞突破,两年大发展,三年建成大蒜、葱头园”的奋斗目标,在生态农业办公室的指导下,建起蔬菜大棚950个,近几年几乎北部的四个办事处都是大蒜、葱头间作种植,大面积引进优良品种,客商竞争这块肥沃的宝地。
建国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私营企业走上了集体化道路,1957年成立了铁木业合作社,以沙珠邢村为首的屠宰业、李庄东邻任家、刘口、南北李、南郭、齐口一带的皮货、车马挽具等迅猛发展,李庄窑厂相继落成,为未来的城镇建设铺设了桥梁,先后又办起了柳编厂、地毯厂、油房、拖拉机站、胶管厂、机修厂等镇办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镇办企业承包给个体户,私营工商户逐步兴起,1987年屠宰专业户达到1000余户,沙珠邢的宰猪、牛、羊、驴户,筢子吴的筢子加工,茶棚张的地毯加工,小堤村的镶牙,潘家口、马家口的麻绳和丙纶绳加工,同时木器加工、建筑、机车修理、电焊、酱菜加工及食品加工迅猛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给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镇办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尤其镇办的几个地毯绳网厂80年代盈利丰厚,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把李庄发展重心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到招商引资绳网兴镇上来,1998年10月5日,镇北绳网大世界工业园区开始筹建,同年的文化路、邮政路、府前路加宽畅通,引黄的洪吸管,集资股份形式改建了黄河下游的第一引黄闸,把黄河这一水利命脉引进了李庄千家万户,引进京、津、沪、港外资近10亿元,全部放在绳网发展,中心镇李庄挂上了“绳网之乡”的广告牌,也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安全网新闻发布会。
建国后,李庄镇的商业发展一直是依靠供销社管理的几个门市部,1978年后,农村经济飞跃发展,商业发展更为惊人,个体工商户突飞猛进,经营项目快速增加。范围普及全镇,2006年全镇有百货、服装、鞋帽、电器、通讯、瓷器、种子、农药、建材、副食、餐饮、医疗、服务等个体经商户不下2000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李庄的交通、邮电、电力事业不断发展,1985年220国道的畅通,如今加宽加厚使用期达30年的高标准路,8公里路经该镇,浮桥路,惠青黄河大桥路等主要道路相继铺成,自1998年起先后为全镇75%以上的村新铺柏油路,95%以上的村全通到了环镇路的国省要道。构成境内公路交通的基本框架,公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李庄、陈家、邢家、李朝阳和申桥等村运输业蓬勃兴起,李庄、申桥两个支局负责邮路210多公里,年进出转邮件3940件,报刊发行670种,年累计发行量达50800份,刊物19700.份,年营业额40000000余元,有线电视接通率达100%,电话接通率达100%,全镇105个自然村均通了电话。2001年全镇农网改造全部结束,全镇用电户10090户,农村用电大幅提高,企业用电超过1000万KWH。
李庄教育基础好,惠民三中在李庄,1998年合并于惠民一、二中学,这里是惠民城南的教育中心,2001年全镇有小学8处,中学2处,适龄入学率为100%,幼儿园2处,1996年李庄教育借达标之风,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内部组合,中小学实现了六配套,李庄第一、二中学教学楼落成,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内部管理在全县连续十年名列前茅,达到有史以来鼎盛时期。1999-2003年,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对中小学校舍进行了修缮和新建,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微机室,各中心小学也配备了微机及电化教学设备,撤销了村小学校,布局更加优化,中小学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幼儿园已发展到60处,在校幼儿达2000人。
李庄的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镇府驻地建有文化站、广播站、电视台、电影院、镇委党校、老干部学校和人口学校等设施。各个行政村远程教育网点配备齐全,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村镇文化网络已经形成,丰富了全镇人民文化生活,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京剧、吕剧、河北梆子、东路梆子遍布全镇,每逢春节搭台演出。自上世纪70年代,归仁的梆子,刘口、南孟等京剧演出闻名乡里,由于现代文化设施不断普及乡村,这些剧种已多在婚庆吉日演出,如大孟村张氏乐队,杨集的全祥文艺组合,巩家老巩乐队,秧歌,龙灯,狮子,打落子,高跷,旱船等民艺表演,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计划生育工作成果显着,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十年控制在6‰以内,2005年全镇2200户领取了独生子女证,自1998年起,连续5年全县考核名列前茅,被评市、县级先进乡镇,有5名计生工作人员受省部级表彰。
李庄人民在创造光辉业绩的同时,也经历了严重的困难和挫折。全镇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了种种困难,走过了曲折,取得了成就,全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006年工业总收入是2000年的3倍;2005年人均收入达4500元,是2001年的1.8倍,人均增长2200元;汽车、摩托车、拖拉机、三轮车及各型呈车辆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也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庭,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现正在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大踏步前进,迈向美好的明天。
③ 1、冷露有谁知道最近有个90后网络作家叫“冷露”,有了解的说一下,写得满意的话再追加10分!
看过不少他写的东西,文笔很好,总体而言,属于那种介于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中间的作者。
他写的最好看的书(截止目前为止)应该是《双雨座》,清纯派的大学校园言情,目前还在分部连载中,但该死的冷露说是第三部要等到15年主角毕业的时候再写,表示愤怒!
其次应该是冷露最近在写的玄幻作品《诛神传》,虽然跟薯仔三少他们比,故事还略显青涩,毕竟是他严格意义上来讲写的第一部玄幻作品,不过写得真心好看,推荐给大家去看。不过冷露最近忙于编剧工作,更新有点问题。
冷露写的最搞笑的一部作品应该属于《大时代2011》,是个文学版的剧本,真心搞笑啊!不过这部作品冷露因为自己需要改编电影版权,所以没有和起点签约,全本免费观看,喜欢搞笑类的作品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另外这部作品冷露自己拍成了电影,改名《12月的校园》,不得不说,虽然有些亮点,但拍得真心垃圾!建议不要去看,影响心情。
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是冷露在2010年写的《伤心城市2010》,据说是冷露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故事,属于都市言情,很短,还不到十万字,但是真心感人,很好看!
《酸甜橙子》也是搞笑类的校园小说,是高中校园,故事很搞笑,有意思,不过可能是因为冷露的早起作品,所以文笔稍欠。
还有其他一些比如《馨灵碎》,是一部侦探推理小说,写得还不错,不过本人不是很爱看侦探推理类的,所以至今没看过。《孤胆英雄2011》是动作悬疑类的,有点血腥,不过我看着还可以。另外冷露还创作过一部收录了两百多首诗的时机,已经出版了,但是因为事迹不好卖所以也没火起来。这部诗集起点上好像也有。
至于冷露其他的杂文作品和中短篇小说集,本人表示没有一点兴趣,所以没有看过。
④ 《白鹿原》主要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事
白鹿原是地名,位于西安市蓝田县、长安区、霸桥区管辖之内。后因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而名扬天下。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小说概要蓝田辖区内的孟村和安村,被认为是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地。安村乡有一个有名的村子——白村,村里的两个姓氏大户被认为是故事里面两大家族原型。而作者本人,曾经多次常住蓝田,翻阅了大量蓝田县志资料。这些都为故事的成型,起到重要作用!在灞桥区辖地,有知名的狄寨镇,上边已经建成白鹿原大学城,有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海棠学院等一大批知名高等院校。 [1]
白鹿原,地处长安城以东的制高区域,南接蓝关,北扼灞水,俯临长安,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修筑军事要塞“灞城”。秦末农民起义时,刘邦进军关中,也首先占领异屯兵灞上,迫使秦王子婴不战而降,并在灞上召集关中父老宣布了着名的“约法三章”。而在唐代,由于白鹿原地处京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近40年来,原上现出土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方。
还有一说法,小说中的原型为白鹿原上狄寨镇的南枝村,这个村这个村分白姓和魏姓两大宗族,2005年话剧《白鹿原》,到白鹿原上体验生活就到过这个村子,里面有小说中白家原型的老宅子。
2005年春天,林兆华还带领着三四个舞美人员,到白鹿原上找了一回感觉。
夏天里,正是西安酷热难熬的伏天,林兆华又领着剧组二十多号男女演员来到西安,深入生活。陈忠实把他们安排在浐河边的半坡饭店,图得是演员上原到乡村体验生活更为方便。灞桥区文化局给予了精细和周到的安排。观众喜爱的濮存昕等演员上到原上,几乎每个人在到达原上时都发出了同一声感叹:噢!这就是原!阅读小说时所产生的对“原”的神秘和不可理喻,瞬间就成为一种真实的感觉和体验。而这些北京来的演员以前大多在电视、电影里出现过,现在很容易就被偏远的原上的乡民认出来,受到最真诚淳朴的欢迎。他们走村串户,看当地的男人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口吻和身体动作语言,看女人如何烧火做饭,管教儿女,看得津津有味。
陈忠实陪着他们看了两家虽已呈陈旧破败但仍颇具气魄的老宅旧院,一家仍有人住,一家已荒废。这两家的主人都是乡村中医,因离陈忠实的老家较近,所以他从小就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这个村子叫南枝村。男女聚来时,濮存昕学着他们的样子或立或蹲,与他们东拉西扯。奇怪的是,这个村分白姓和魏姓两大宗族,有村民就悄悄问陈忠实:“你书里写的白家是不是俺村的白姓,鹿家是不是俺村的魏姓。”陈忠实摇摇头,那人反而不信了,又问:“那为啥你写的白家和鹿家的事跟俺村的事情那么相像!”陈忠实只好回答:“我是瞎编的,纯粹是偶合了!”陈忠实随后和林兆华、濮存昕到一户农家吃午饭,端上来的饭菜是煎饼卷黄瓜丝和薯仔丝,都属于地道的农家灶锅烹饪的食品,林、濮二人吃得是可口至极。饭后林兆华提出要看纯粹的民间演出的秦腔。不费多少力气就召唤来一批男女唱家,这是农村流行的“自乐班”,在十里八乡甚为有名。演唱刚一结束,林导就拍板了,所选的人全是业余唱家。之后又请来了华阴县的“老腔”演唱班子,也是纯一色的农民。“老腔”几近失传,曾在张艺谋的电影里作为衬底的旋律,其乐器区别于秦腔,唱腔则更为苍凉悲壮。林兆华听得入了迷,兴奋地拍了板。
⑤ 哪些中国民间高手击败过外国人
1、丁发祥:康熙十五年,沧州孟村人丁发祥北游燕京,适逢两名俄罗斯大力士在那里摆擂,几位技击家接连失败,丁发祥挺身与他搏斗,两位大力士连连被击败。一时名闻宫禁,皇帝与诸公大臣召见他,并题匾相赠,以示嘉奖。 2、范旭东:精铁砂掌和螳螂拳。光绪年间,沙俄大兵在西伯利亚霍地市大摆擂台数日,讥笑我偌大中国民孱国弱而无能人。范氏奋勇前往,连连挫败沙俄拳击家 10余人,夺锦标回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释德根:嵩山少林寺和尚,清末化缘入京。因见英国皇家拳师丘斯威尔摆擂击死、击伤我多人,愤于不平而登台与他搏斗,先后使用 “蝴蝶展眉 ”和 “梅花拳 ”,都被对方击败。他奋勇三登擂台,使开 “掏心拳 ”,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虚实并用,激烈拼斗。当对方右拳向裆部打来时,他用右劈掌劈折了对方的小臂,同时其右臂也被对方 “飞风拳 ”击伤。他忍痛侧身,左手疾去一记 “掏心拳 ”打得丘斯威尔七窍出血,一命归天。当时他年龄刚满 18岁。 4、纪德:满族人,字子修,名纪三,姓吴扎拉氏,光绪十七年,戍守汉俄边界。在与俄军将校的一次交锋中,一记岳氏散手 “披肩式 ”把对方摔跌在地。对方站起猛扑,他用 “双冲式 ”两臂下压,借对方抵抗之力趁势将其抛起。仅此两招就制服了一个自诩能隔衣数层用手指袭人的沙俄军官。 5、单刀李( 1847- 1921):李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他加入义和团奋起抗击,身先士卒,勇猛杀敌,血染重衣。在天津老龙口一役中,他单刀上阵,往来冲杀,使敌人尸横遍野,望风披靡,因此当时人们称之为 “单刀李 ”。 6、杜心武:湖南慈利县人,曾跟徐某学武,早年做过镖师。 1900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农科大学。 1903年,东京举行全日大学生柔道比赛,他作为中国留学生邀请代表参加,轻而易举地击败几位名手,轰动全东京。后来加入同盟会,担任过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工作。 7、张占奎:河间人,清朝年间,打败了一个曾在六国摆擂,挂着六国金牌的德国大力士,赢得其六枚金牌而名震京津。 8、霍元甲与其子霍东阁( 1896- 1956):霍元甲,天津人,以家传绝技 “迷踪艺 ”驰名武林。 1909年前往上海与在上海设擂的西方大力士奥皮音对擂,比期未到,而奥皮音已畏其声名悄然逃去。其后,日本武士师徒二人上门挑战,日方徒弟与霍氏徒弟刘振声交手,未见高低。接着双方师傅出马,几个回合后霍元甲主动进攻,一个 “鲤鱼翻身 ”把对方翻扑在天阶的下面,折断右臂,霍元甲连忙上前扶起赔礼。此日本人怀恨在心,借他抱病在身,献上药品,诈言有特效,霍元甲不知,饮服后病剧而死。那年他的次子东阁年方 15岁,闻此噩耗,肝胆俱碎,发愤继承父志,振兴国术。 1919年一人离开祖国在南洋侨乡传授武艺,名震群岛,先后与许多欧美拳击家交锋,都大败他们。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9、韩慕侠:又名金庸,天津人,张占魁的大弟子,精通形意、八卦。 1919年随师进京,在六国饭店挫败讥我为病夫的俄人康泰尔。一开始,康氏就抓韩的左腕,韩以八卦转环掌绕避,同时用下盘勾连腿猛扫对方小腿,就在康氏摇晃的刹那间韩慕侠以右掌劈石开碑之功,闪电般冲击康氏前胸华盖穴,打得康氏痛不可忍,应声跌出一丈开外,扑倒不起。康泰尔甘拜下风,立下字据,亲手将其周游 46国没有输过一场的 11块金牌献给韩慕侠,狼狈出京。 10、王子平:回族,河北沧州人,精通多种拳术。民国五年在济南击败日本青年团佐滕氏。民国九年在青岛击败了日本人宫本氏和德国人克泊玛氏。 1919年 9月,俄国号称 “环球大力士 ”的康泰尔在北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五色土设 “万国赛武大会 ”,预定摆擂三日( 14、 15、 16日)。第一天比武开始,康泰尔上去就抓这个比矮一头的中国 “病夫 ”。王子平左手一闪,右掌打在对方胸上,接着一闪腰,右手拿紧对方膝盖,左手抓住腰,一下子将康泰尔摔倒在地。康泰尔 “大败愧怍万状,抱头窜去 ”, “遂不敢再登台矣 ”。 为应付当时青州车站德国鬼子的挑战,王子平举起大磨盘,获 “神力千斤王 ”之称,招来外国大力士们嫉妒。青岛美国学堂体育教员阿拉曼要求比武,握手时竟想暗算,被王子平一招 “摔跤仆脚 ”摔了个仰面朝天,起来再战,王使用几下擒拿法,使他又跌仆败倒。 1921年,美国沙利文在上海主持设立 “万国竞武场 ”摆擂,王子平受上海武术界推选参加打擂。当他照约在台上讲话时,忽然斜刺里窜出一个彪形大汉伸出了冷拳,王闪身躲过,待第二拳打来时,他气愤地一个箭步上前,只一拳一腿,就把对方打翻在地。当天深夜,万国竞武场悄悄送来一张纸条,申明比赛取消,溜之乎也。这些被吓跑的许多武士中有英国人乔治和法国人彼得及不明国籍的丁柯尔。另外,他还挫败过西方大力士马志尼、柯芒麦,在上海打过外国人康斯顿的擂台。 11、石大斧:姓石,因善砍斫功夫而得此绰号。 1919年到台湾谋生,日本武士山边田夫找上门来。交手后拳脚交加,力凶势猛,石大斧先是躲避,当对方腾身飞脚踢来时,他侧身退后,并起五指狠力一斫,掌到处,山边田夫的小腿应声而折。 12、刘百川( 1870- 1964):安徽六安县人,自幼习武,得少林高僧杨澄云秘传,中过武举,中年走镖关外。擅长腿法,有 “江南第一脚 ”之称。他曾游历香港,以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孙中山当时在场,亲书 “尚武精神 ”横匾一额,嘉奖他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壮举。 13、李晓臣( 1876- 1973):河北冀县李家庄人,在清朝会友镖局里走过镖,在慈禧面前表演过八仙庆寿剑,教过京剧武生宗将杨小楼在演《安天会》即《闹天宫》中猴拳动作,教过京剧旦角大师梅兰芳演《霸王别姬》中的舞剑手法,开过鼎盛一时的 “武术茶社 ”,主持过名声赫赫的 “北京精武体育研究会 ”。日本侵占北京后,会八卦和柔道的日本军官武田西找他较量。先比拳,两次都被他打倒在地,接着比日本战刀,来往不到一分钟,就被他一脚踢飞了战刀。在南京与日本人比武,让过对方三拳后,他大喝一声 “你下去吧! ”猛起一拳把对方倒栽葱打下台去。解放后在怀仁堂为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作过精彩的武术表演。 14、吉万山: 1903年生于河北献县的农民家庭。 1933年 6月,以摔跤着名,自称 “走遍欧亚无敌手 ”的俄国大力士杰力柴夫来到哈尔滨四处寻找对手,欲与吉万山见高低。比赛开始,吉万山见其扑来,向右一闪, “顺手牵羊 ”抓住对方双臂猛一带,带个趔趄,顺势左足插进对方裆间,用 “鬼推磨 ”招数,贴近对方身体全力一推,把他四足朝天撞倒在地。杰力柴夫恼羞成怒,起身一记耳光打来,吉万山左手一挡,右足插进,扣住对方脚跟,一个 “虎拉头 ”拳身齐进照准他左肋就是一拳,打得杰力柴夫 “哎呀 ”一声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第二天悄悄溜出了哈尔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5、沈三:北京着名摔跤师。 1934年在北京一举击败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 1945年卒。 16、李小龙( 1940.11.27- 1973.6.8):原籍广东,精习咏春拳,自创 “截拳道 ”。 18岁赴美留学。留学期间,会空手道,又是三段拳手的日本留学生山本向他挑战。三四个回合后一记鞭拳就把山本打倒在地,山本站起反扑,被他虚晃两招,突然侧身飞踹,再次踢倒在地。大学毕业后,李小龙在西雅图办起一个武术馆,许多日本空手道、南朝鲜跆拳道和美国拳击好手找上门来都败北而去。有一次在美国唐人街,他见四个持刀歹徒正胁迫一名华人少女,便立即上前解围。赤手空拳,以一对四,把他们统统打倒在地,名震纽约。 在到泰国拍摄电影《唐山大兄》时,他曾与泰国拳王察猜(译音)比武。拳王向以手力快猛腿力雄劲着称,往往在一两回合内把对方击倒不起而称雄,取得多届冠军,被称为 “无敌手穿云脚 ”。激战多时,最后李小龙施展其绝招 ————厉害非常的 “连环三脚 ”将对方击倒。 17、孙禄堂:大约 1923年,日本武士道大力士阪垣奉命来北京找他比武。孙闪展腾挪,竟使其无用武之地,而孙以顺化点穴等手法出击,终使之服输。 1930年秋,日本六名武士到上海虹口孙禄堂的住址找其比武,自称拳可推动千斤,脚可踢动八百。孙躺在地上,让其一人按住头,两人按住脚,两人各按一手,一人发号施令。当 “一二 ”刚过, “三 ”字尚未出口,孙即使用游身八卦法,一个 “蜈蚣蹦 ”便从地上跃起,五个日本武士都跌倒了,爬起后大惭而去。 18、张福全: 1941年在成都, 25岁的张福全应战 ╳双流飞机场的美国顾问、空军上校彼尔逊,赛前规定不准用腿。开始时,彼尔逊一路直拳直攻张头部,当双拳逼近眉睫一瞬间,张一个 “燕子钻帘 ”势,突然腾空而起,挥手一招 “洗脸破面 ”,一拳打得彼尔逊鼻血迸发,跌坐在地。爬起后改用横拳进攻,张福全一个低身躲过对方横拳,贴近对方,一记 “通天炮 ”击中下颌,打得彼尔逊拔地而起,昏倒在地。 19、蔡龙云: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教授。 1943年 12月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要与另武术界进行对抗赛,上海武术界着名技击家王子平、蔡桂勤(龙云之父)等毅然应战,选出八名选手与决斗。蔡龙云在八人中年龄最小,只有 14岁。 12月 13日,蔡龙云与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籍拳师马洛索夫对垒。马索洛夫约 30岁,体形魁梧,技术全面。对搏开始后,以直拳猛击蔡的脸部。蔡以少林拳的 “连环 ”手法和华拳的 “迎面三腿 ”反击之。 “迎面三腿 ”用得最为精妙,打得马索洛夫防不胜防,仅两个半回合,嚣张一时的马索洛夫就被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但马索洛夫并不甘心,又以 “唯用拳击而非腿 ”相挑衅。三年之后,他挑起美国重量级拳击手鲁塞尔(黑人)与蔡龙云打擂。蔡龙云再施绝技,用少林拳、华拳的拳法击败鲁塞尔,威震上海十里洋场。着名书法家沈尹默在赠给蔡龙云的诗中写道: “少林拳击进莫当,动迅静定力蕴藏,蔡君得之制强梁 ……一洗东亚病夫耻 ”。 20、蒋浩泉:原任安徽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精拳击和逍遥掌。抗战爆发,为慰问前方抗战将士和救济孤儿募捐,他在重庆、上海等地连打了十几场拳击,场场皆捷。先后击败英国拳击手史蒂文森、美国莱州业余拳击冠军白克勒等外国拳击名手,威震拳坛,被誉为 “一代拳王 ”。 1947年为上海孤儿院筹集营养费资金,他与俄国拳师马克诺夫进行了一场拳击比赛,仅四个回合便将对方打倒在地而取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21、周士彬:出身精武会门,在我国拳坛上有 “拳王 ”之称,原任上海体院教授。 1946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七国拳击赛,挥动直拳连赢对手。最后他与俄国的巴利柯夫争夺冠军。一开始,俄国佬自恃身粗劲雄,步步进逼,周有意东躲西闪,耗其体力。伺其气喘,便发动猛攻,两拳左右开弓,雨点相似,最后一记左勾拳,巴利柯夫应声而倒。 22、黄赐福:原籍广东台县,善白鹤拳。 1981年秋冬间,向号称常胜将军的泰国拳师阿也氏挑战,苦斗十回合,终于战胜了他。
⑥ 黄骅的发展怎么样啊消费水平怎样城市大吗
从 渤 海 湾 走 向 世 界
黄骅是一座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城市,总面积1544.7平方公里,人口42.6万,辖10个乡镇、327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全省22个扩权县(市)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中等城市之一,是全国文化先进市、科技先进市、体育先进市,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双拥”模范城、民政工作先进市、教育“两基”先进市,连续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0.4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2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元,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6.7%。出口创汇16156.98万美元,位列全省22个扩权县(市)中名列第九名。
历史沿革。古为兖州之地,春秋为齐、燕两国所属,秦置柳县,汉置章武。境内有郛堤城等多处历史遗迹。1935年建县,1945年,为纪念牺牲于境内的原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烈士而更名为黄骅县,1989年撤县设市。
区位交通。地处环渤海、环京津“双环”地带,滨临渤海,北倚京津,南望齐鲁。市区距港口35公里,境内石黄、津汕两条高速,朔黄、黄万两条铁路,205、307两条国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港口、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已成为区域交通枢纽。
自然资源。土地总面积270.5万亩,其中耕地72万亩、盐碱荒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地89万亩。海岸线长55.8公里,现有渔船1300艘(钢壳船238艘),养殖面积3.4万亩,育苗水体10万立方米,是北方最大的水产育苗基地,通过了河北省和北京市无公害水产基地认证。2008年,新上5000吨级货轮1艘、钢壳船23艘。完成水产品总量8.7万吨,实现产值5.8亿元。盐田面积220万公亩,年产原盐150万吨,是着名的长芦盐主产区;地下石油探明储量在2亿吨以上,年产原油70万吨,是大港油田主产区;年煤炭流转量8000万吨,是北方重要的煤炭集散地。风能资源丰富,总装机容量90万千瓦的国华风力发电项目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
特色产业。工业:现有工业企业1517家,规模工业66家,形成了五金制造、资源化工、塑料模具三大主导产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亿元。五金制造业:现有企业541家,年产值达到57.3亿元,是全国重要的焊网出口基地,年出口焊网占全国出口总量的40%;资源化工业:现有企业51家,初步形成了以盐化、石化、煤化和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年产值65.8亿元;塑料模具业:现有企业438家,年产值达到15.3亿元,分别占全国行业总产值、北方行业总产值的1.2%和6%。被中国模具协会授予“中国北方模具城”称号。形成了以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白庄五金工业园、吕桥石化工业园、塑料模具城、东兴工业园、滕庄子企业家园等“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农业:以冬枣为主的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8000万斤,产值5.5亿元。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注册了“黄骅冬枣”证明商标,建成了北方最大的孔店冬枣交易市场,组建了“河北省冬枣研究所”。聚馆古贡枣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唯一的植物类“国保”。服务业:形成了依托港口、大进大出的仓储物流体系,现有物流企业200家,业务遍及北京、天津、山东等全国100余个大中城市,年营业收入达到66亿元,已成为区域物资集散地。现有千吨级货轮40艘,年运量500万吨,货物运转量288亿吨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878公里,在册货车7200余辆,年运量964万吨,货物周转量69.7亿吨公里。
对外开放。自2003年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25万美元。黄骅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核准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区内有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日供水3万吨的水厂1座,电话装机容量达2万门,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七通一平”,吸引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比利时以及港、澳、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入区企业已达623家(包括模具城中小企业500家),总投资2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8亿元,区内从业人员2万元,外资企业17家,总投资8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0万美元。区内企业涉及五金、塑料、轻工、化工、电子、食品、医药、建材、服务、机械制造、模具加工、房地产等12个行业。城市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意见要求,我市确立了“依托港口、服务新区、对接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向东拓展对接中捷,向北发展对接南大港,实现依托港口做产业、依托产业做城市的目标。充分利用我市地势低洼、盐碱地多、坑塘多、地下苦咸水资源丰富的特点,按照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浅色调、坡屋顶的原则,打造“水绿交融、休闲宜居、服务一流、富有文化气息”的滨海城、湿地城、生态城。并把“活水”作为营造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基础条件,着力打造“人文十八景,五湖四海城”的城市内涵,以此彰显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景观特色。城市规模。目前,城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人,形成了以行政、金融、餐饮、会务、居住功能为主的西部新城区,以商业、医疗、教育功能为主的东部老城区和以特色产业为主的南部经济开发区等“三区”城市发展格局。基础设施。城区主次干道总长126公里,人均道路面积22.8平方米。拥有22万、11万和3.5万伏变电站16座。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万门。建成了日供水3万吨的水厂和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四大排水泵站及完善的排水管网保证了城市排水畅通。天然气集中供气覆盖全市区,日供气能力达6万方。城市环境。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建有高标准住宅小区21个,人均住房面积39.75平方米。建设了人民公园、市政广场、西湖公园、文星湖公园、兴城湖公园、渤海路沿街游园、城市奥运林等公共活动休闲场所。
社会事业。商贸、餐饮、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发达,辐射范围包括海兴、盐山、孟村及天津大港、静海、山东无棣、庆云等30余个周边县市区,吸引了大批外地人群,年外地客流量达500万人次。商贸服务业:拥有信誉楼、耀华、信发百货等大中型商厦5家,总营业面积7.4万平方米,形成了以海园市场、贸易城两大贸易市场,建材市场、海鲜城两大专业市场和华兴街、信誉大街两条商业街为主体的“四场二街”商业布局。金融保险业:市区现有银行9家、保险公司18家,2007年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5.6亿元和36亿元。餐饮服务业:规模较大的宾馆、酒店11家,其中财政部培训中心、国家发改委海景花园等星级酒店5家,可同时接待1700人住宿、5800人就餐。卫生事业:城区现有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医院等医疗机构11家、床位1300张。教育事业: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完善,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237所,市区初、高中在校生2.5万人,已吸引外地学生4000余人在我市就学。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总投资6.2亿元,规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08年秋季首批招生714人。另外,占地各500亩的滨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航海学院即将开工建设,晶牛集团教育培训基地正在洽谈中,一个占地4平方公里的科教园区在未来3-5年即将形成。广电事业:建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各一座,共自办一套调频广播节目、两套电视节目,传输35套电视节目,基本完成了城区数字电视网络基础建设,城乡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8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6万户。文体事业:拥有高档娱乐场所12家、电影院2处,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渔民乐园、青年之家等文化活动场所,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滨海文化特色。市博物馆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地县级优秀博物馆”,被命名为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麒麟舞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保障:新建苦咸水净化站26座,解决了43个村、4.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155公里的道路建设。可容纳1000人的敬老院、光荣院基本完成主体建设。渔区和17个城中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了城镇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03%,报免医药费2574万元。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各类社会保险扩面6017人。新增就业、再就业43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9800人。为3.3万名受灾贫困群众、优抚对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179万元。归集住房公积金1.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07亿元。
⑦ 西安有哪些城中村
西安城中村很多,在市三环以内,城六区共有“城中村”292处,其中187个“城中村”处于高楼的包围中,这么多城中村中,最有名的有以下几个:
1.杨家村
杨家村那里全是高校,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学生群居,是西安比较大的学生聚集区域。由于这个村子的地里位置及其优越,在北到体育场,南到小寨的这条长安南路上,随处可以看到这个村子的房客。
尤其是美丽的女学生,帅气的男孩。还有沿街的商贩,很多都在这个村子里居住。很多毕业于西安上述学校的学生,至今还依稀记得,当年熙熙攘攘的这个名叫杨家村的村落。
⑧ 中国功夫厉害还是外国功夫厉害
当然是中国功夫厉害
从康熙十五年到现在挫败外雄的有十二个,从丁发祥到宋义祥具体如下:
丁发祥:沧州孟村人,康熙十五年,丁发祥北游燕京,适逢两名俄罗斯大力士在京摆擂,几位当地技击家接连失败,丁发祥挺身与他搏斗,大力士连连被击败。一时名闻宫禁,皇帝与诸公大臣召见
他,并题匾相赠,以示嘉奖。
杜心武:湖南慈利县人,曾跟徐某学武,早年做过镖师。1900年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农科大学。1903年,东京举行日本大学生柔道比赛,他作为中国留学生邀请代表参加,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几位名手,轰动东京,后来加人同盟会,担任过保卫孙中山先生的工作。
张占奎:河间人,清朝年问,打败了一个曾在六国摆擂,挂着六国金牌的德国大力士,赢得六枚金
牌而名震京津。
霍元甲:天津人,以家传绝技“迷踪艺”驰名武林。1909年前往上海与在上海设擂的西方大力士奥
皮音对擂,赛期未到,而奥皮音已畏其声名悄然逃走。其后,日本武士师徒二人上门挑战,日方徒
弟与霍氏徒弟交手,未见高低,接着双方师傅出马,几个回合后霍元甲主动进攻,一个“鲤鱼翻
身”把对方翻扑在台阶之下。折断右臂,霍元甲连忙上前扶起赔礼,此后日本人怀恨在心,借他抱
病在身,献上药品,言有特效,霍元甲不知,饮服后病情加剧而死。
王子平:回族,河北沧州人,精通多种拳术,民国五年在济南击败日本青年团佐腾氏。民国九年在
青岛击败了日本人宫本氏和德国人克泊玛氏。1919年9月,俄国号称“环球大力士”的康泰尔在北平
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五色土设“万国赛武大会”,预定摆擂三日(14、15、16日)第一天比武
开始,康泰尔上去就抓比他矮一头的王子平。王子平左手一闪,右掌打在对方胸膛,接着一闪腰,
右手拿紧对方膝盖,左手抓住腰,一下子将康泰尔摔倒在地。康泰尔“大败愧作万状,抱头窜
去”,“遂不敢再登台矣”。另外,他还挫败过西方大力士马志尼、柯芒麦,在上海打过外国人康
斯顿的擂台。
刘百川:安徽六安县人,自幼习武,中过武举,中年走镖关外。擅长腿法,有“江南第一脚”之
称。他曾游历香港,以子母鸳鸯连环腿击败英国大力士。孙中山当时在场,亲书“尚武精神”横
匾,嘉奖他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壮举。
孙禄堂:1930年秋,日本六名武士到上海虹口孙禄堂的住址找其比武, 自称拳可推动千斤,脚可踢
动八百。孙躺在地上,让其一人按住头,两人按住脚,两人各按一手,一个发号施令。当“一二”
刚过,“三”字尚未出口,孙即使出游身八卦法,一个“蜈蚣蹦”便从地上跃起,五个日本武士都
跌侄了,爬起后大惭而去。
蔡龙云: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研究院教授。1943年12月西洋拳击界正式提出要与中国武
术界进行对抗赛,上海武术界着着名技击家王子平、蔡桂勤(蔡龙云之父)等毅然应战,选出八名选手与之决斗。蔡龙云在八人中年龄最小,只有14岁,12月13日,蔡龙云与西洋拳击界名手、俄罗斯拳师马索洛夫对垒。马索洛夫约30岁,体形魁梧,技术全面。对搏开始后,马索洛夫以直拳猛击蔡的脸部。蔡以少林拳的“连环”手法和华拳的“迎面三腿”反击。“迎面三腿”用得最为精妙,打得马索洛夫防不胜防,仅两个半回合,嚣张一时的马索洛夫就被打翻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但马索洛夫并不认输,以“唯用拳击而非腿”为借口。三年之后,他挑起美国重量级拳击手鲁塞尔(黑人)与蔡龙云打擂,蔡龙云再施绝技,用少林拳、华拳的拳法击败鲁塞尔,威震上海十里洋场。
蒋洁泉:原任安徽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抗战爆发,为慰问前方抗战将士和救济孤儿募捐,他在重庆、上海等地连打了十几场拳击,场场皆捷。先后击败英国拳击手史蒂文森、美国莱州业余拳击冠军白克勒等外国拳击名手,威震拳坛,被誉为“一代拳王”。1947年为上海孤儿院筹集营养费,他与苏联拳师马克洛夫进行了一场拳击比赛,仅四个回合便将对方打倒在地而取胜。
李小龙:原籍广东,自创“截拳道”。在泰国拍摄电影《唐山大兄》时,曾与泰国拳王察猜(译音)比武。李小龙施展其绝招——厉害非常的“连环三脚”将对方击倒。
冯志强:北京体院医务室按摩大夫,精通陈式太极拳。美国库玛学过猴拳、少林拳、形意八卦,是美国太极拳研究社教练,曾获美柔道冠军。1981年9月12日.二人试手,库玛饿虎扑食般猛扑过来时,冯志强以太极“强迸落空”招式双臂自下而上一迎,迅即沉臂坠时,右膝达其裆间。当库玛感到有倾仆之险而慌忙后撤时,冯双手乘机发力,库玛仰面腾空而起,幸被人接住,遂对冯佩服得五体投地。
宋义样:山东粱山县人,着名武术家,全国十佳教练,子午门二十一代掌门人,因善用腿功,武林人称“神腿大侠”,曾获“天龙杯”全国武林精英邀请赛冠军。击败过俄罗斯武林高手瓦罗加。瓦罗加,俄罗斯传统武术协会精武体育总会教练,7岁习武,精通俄罗斯搏击术、泰国的泰拳、日本的柔道和中国的武术,着有三本武术专着,多次来中国,曾击败过许多武术名家。1995年,他带领两个教练和一个学生慕名来梁山,与宋交手,被宋击败,后拜在宋门下学习子午门功夫,后又把子午
门功夫带到俄罗斯发扬光大。
这些只是比较突出的名家宗师之一,况且中国门派众多,每门每派都会有一些杰出人物,不胜枚举!!!
⑨ 孟村学院什么时候建设
应该今年会开工。
已经开始招标了。
本招标项目孟村回族自治县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孟村学院项目设计已由孟村回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关于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孟村学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孟发改社会145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孟村回族自治县教育局,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出资比例为100%,招标人为孟村回族自治县教育局。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设计进行公开招标。
⑩ 西安城中村有哪些
2009年西安市城中村拆迁名单
新城区(13个):南张村、北张村、胡一村、胡二村、新兴村、三府湾、自强村、八府庄、含元殿、石家街、联志村、南韩村、北韩村。
碑林区(15个):祭台村、白庙村、北沙坡、西何家村、黄雁东村、黄雁西村、边家村、南郭村、南关村、永宁村、草场坡村、仁义村、旅馆村、南沙坡村、星火村。
莲湖区(35个):西关村、十里铺、任家口、大马路、新桃园、马军寨、李家庄、米家桥、建新村、解家村、北火巷、安定村、五一村、潘家村、大土门、郭家口、二府庄、北关村、纸坊村、红庙坡、丰禾村、白家口。
西桃园、东桃园、三民村、金家堡、曹家堡、杨围村、陈家寨、工农村、友谊村、颜家堡、周围村、进丰村、中堡子。
雁塔区(71个):庙坡头、长延堡、东三爻、后村、东八里村、西八里村、郝家村、辛家坡、吉祥村、观音庙、王家村、铁一村、铁二村、太平堡、大雁塔村、杨家村、沙湖坨村、东三爻堡村、西三爻村、西三爻堡村、辛小寨村、南窑村、潘家庄村、瓦胡同村、北沈村、徐家庄。
沙井村、白家村、丁家村、北山门村、南山门村、双桥头村、罗家寨村、田家湾村、西等村、延北村、延南村、缪家寨、东曲、西曲、北池头、新开门、岳家寨、孟村、荣家寨、陆家寨、黄渠头、闸口村、西辛庄、丈八北村、丈八东村、木塔南、红庙村。
陈林村、甘家寨、双水磨、赵家坡、余家庄、木塔北、茶张村、丈八南村、丈八西村、铺上村、鱼化村、老烟庄、小烟庄、英发寨、贺家寨、大寨子、西尧头、北石桥。
未央区(24个):张家堡村、新房村、石家村、二府庄、方新村、薛家寨、坑底寨、草店子、杜家堡、北沙口、八家堡、刘南村、方家村、肖家村、辛家庙村、孙家湾、东前进、先锋村、枣园村、范南村、马呼坨村、白杨东村、白杨西村、范北村。
灞桥区(29个):梁家街、草南村、草北村、张家坡、黄家坡、高楼村、尉家坡、长乐村、小寨村、张一村、张二村、杨家湾、十里铺、蒋家湾、苏王村、杜家街、闫家滩、五星村、秦孟街、米家崖、李家堡、周家坡、老人仓、董家门、尹家街、堡子村、枣园刘、永丰村、柳巷。
2010年西安市城中村拆迁名单
新城区(2个):联志村、石家街村。
莲湖区(3个):解家村、马军寨村、丰禾村。
未央区(4个):二府庄、东前进、辛家庙村、大白杨西村。
雁塔区(2个):陆家寨、荣家寨村。
灞桥区(1个):尉家坡村。
经开区(2个):岗家寨、蔡家村。
高新区(1个):木塔南村。
曲江新区(1个):瓦胡同村。
临潼区(1个):姜寨村。
长安区(1个):申店村。
成因
究其原因,在于“城中村”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性。从“城中村”的历史变迁中不难发现"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我国的城市数目从1978年的320个发展到的662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也由3.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9万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耕地获得扩展的空间。
耕地被征收了,当地的农民,却仍然留在原居住地,并且保有一部分供他们建房居住的宅基地。一场"城市包围农村"的运动发生了。村庄进入城市,形成了城中村。
“城中村”土地的所有权状态大体可分为三类:
1、已“撤村建居”,土地被国家全部征用,农民不再享有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已经被城市完全包围,原农民已全部转为居民,只是保留着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这是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城中村”,它经过改造已融入城市之中,不再是“城中村”改造的对象。
2、正在“撤村建居”。土地大部分被征用,土地所有权部分属于国家所有,部分属于集体所有,但原农民未转为居民。
3、尚未“撤村建居”,但已列入城市框架范围,土地全部仍属于集体所有。后两种村的情形是狭义上的“城中村”,是通常所说的要改造的“城中村”。
“城中村”中存在的土地所有权状态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类,两种土地所有权从表象看,仅是所有权主体不同而已,但其实质是不平等的,表现在:
1、国家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国家,而集体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为集体。根据土地法第10条:集体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又分为: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三种组织形式。
两种土地所有权在集体与国家之间可以进行转化,且是单方的,只能由集体所有权向国家所有权转化,而不能是国家向集体所有权转化;同时集体所有权主体之间是不能相互转化的。
2、集体所有权向国家所有权转化的条件是唯一的,我国宪法第10条和土地管理法第2条的规定,方式为出让,这种行为其实质可以看作是一种买卖,只不过是一种强买强卖罢了,只有一方当事人(国家)的意思。
几乎是容不得对方(农村集体)意思表示,农村集体只有强制取缔的义务,这就难以保证交易的公平了,自然出现了现实中征地赔偿款太低,侵害农民权益的事件的发生。
3、两种所有权的权能上也是完全不平等,主要体现在两种土地使用权上。而“城中村”土地所有权往往表现国家所有权借助“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不断地扩大,“城中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逐渐缩小的趋势。
同时也表现集体土地所有者已经看清国家征用土地不完全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为征用后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商业上的利益,因此,农村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交易中开始尝试用市场价格讨价还价,甚至漫天要价,凭此来保留其土地所有权,村落在城市中得以延续。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西安城中村、网络-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