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几个电影城
❶ 临夏97国际电影城电影票多少钱
学生持证的情况半价,通常就是35到50元的价格
栀子花开2015
4.6
导演:何炅
主演:李易峰
张慧雯
尼坤
李玟
年代:2015
❷ 临夏在哪里
临夏也叫甘南,是甘南回族自治州州属所在地。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共辖七县一市, 两个自治县, 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共1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治州首府设在临夏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❸ 临夏市有电影院吗
正经的电影院已经没有了,本来是在广场西侧,现在基本上是办各种服装的展销会。
临夏中学对面也就是团结北路有一个小型的3D影院,不大,也不能算是正规的影院吧
❹ 临夏九七国际影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临夏九七国际影业有限公司是2013-11-1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庆胜东路临夏义乌国际商业广场28号楼4楼。
临夏九七国际影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2900082373045F,企业法人宋建武,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临夏九七国际影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电影院投资、改造、管理、35MM胶片和1.3K、2K数字电影放映、房屋及场地租赁;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百货零售。(以上项目国家禁止及须取得专项许可的除外)。
通过爱企查查看临夏九七国际影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❺ 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几个区
临夏回族自治州由1县级市、5县、2民族县组成的。临夏州政府位于临夏市红园路。
1县级市、5县、2民族县分别是:
临夏县政府驻地:韩集镇 下辖乡镇街道:6镇19乡 临夏州西南部,地势东北低、西南高
永靖县 政府驻地:刘家峡镇 下辖乡镇街道:17个乡镇 临夏州北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广河县 政府驻地:城关镇 下辖乡镇街道:6镇3乡 临夏州东南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和政县 政府驻地:城关镇 下辖乡镇街道:6镇7乡 临夏州南部
康乐县 政府驻地:附城镇 下辖乡镇街道:5镇10乡 临夏州东南端,以种养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县
东乡族自治县 政府驻地:锁南镇 下辖乡镇街道:5镇19乡 临夏州东北部,东乡族的发祥地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政府驻地:吹麻滩镇 下辖乡镇街道:17个乡镇 临夏州西部,是中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
(5)临夏几个电影城扩展阅读
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的前前后后。
一、新中国成立前党对临夏民族工作的指示
临夏州这样一个多民族的贫困地区,早在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进军甘肃临夏前,一野前委专门发出的《对临夏回民工作的指示》中强调:“在临夏能否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策略,不仅关系着临夏地方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争取西北广大回民与瓦解青、宁两马匪军,也是有重大影响的。”
“应当坚持团结回族人民……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民族自治、信教自由与尊重回民风俗习惯的政策。”并提出:“在纯粹回民居住的地区,成立回民临时乡自治政府,回汉杂居地区,可依其各占居民多少,分别吸收若干回汉积极分子参加工作。”对一个地区的民族问题专门作出指示,实属罕见。
二、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前的民族区域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宣告成立,就开始实行一项重大的民族政策,这就是在少数民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我国的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坚持把民族问题作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适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保证了解决民族问题在正确的道路上胜利前进,民族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49年6月,在我们党的倡议和领导下,召开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及其基本政策,作出了重大决策。《共同纲领》第六章,专门就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作了4条原则规定:
第5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
第51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凡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地方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第5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均有按照统一的国家军事制度,参加人民解放军及组织地方人民公安部队的权利。
第53条,各少数民族均有使用和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事业。(《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290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相继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还有1256个民族乡。
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政府。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自治地方的数量和布局,与中国的民族分布和构成基本上相适应。
新中国诞生后,甘肃是最早建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省份之一,而临夏地区的一些县市又是全省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方。1950年9月25日,临夏地区第一个县级区域自治地方——东乡族自治区成立。
1953年9月6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内务部批准,广通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还在临夏各县市批准设立11个相当于区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和19个相当于乡一级的民族自治区。
三、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成立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全国回族人口有350万人,在当时全国少数民族中排列为第三位。其中110万聚居于当时的甘肃省境内。因此,中央民委向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省一级回族自治区的报告,这一报告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从1956年5月起,中共甘肃省委和人民政府先后邀请1700多名回汉族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进行充分酝酿。
在提出的多个方案中,也提出了临夏是回族聚居地之一,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省级回族自治区的落脚点最终定在了甘肃省东北部,这里有西海固(现宁夏固原)和河东(现宁夏吴忠)两个大的民族自治区相连。
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议案》,1958年10月25日,省一级的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
因为在省级自治区的建立中不能包括回族聚居的临夏专区,所以,陈毅副总理在《关于成立回族自治区问题给中央的报告》中建议:另将回族聚居的临夏专署改建为回族自治州。1956年9月11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7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设置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决定》。
在临夏地区,实行更广泛区域的民族自治,也成为全地区干部群众的一致愿望,根据这一意愿,中共临夏地委于1956年7月10日提出了《关于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意见》,7月23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第54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方案》并上报国务院。
7月31日,地委副书记葛曼在临夏专区1000多人参加的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报告》。地委宣传部根据报告精神拟定了宣传大纲,重点内容是: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第二,几年来临夏全区各方面的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第三,成立回族自治州的意义;
第四,全州干部群众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实际行动迎接自治州的成立。
1956年8月23日至27日,中共临夏地委召开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会议通过并组成了自治州筹备委员会,由沈遐熙任主任,张乐山、张质生、贾书德、马歧山为副主任。
经过充分的宣传和筹备工作,自治州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1956年11月13日至19日,临夏回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临夏市隆重召开,选举产生了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
会议选举沈遐熙(回族)为州长,张质生、马彦良(回族)、贾书德、马歧山(东乡族)为副州长;王瑞刚等28人为委员,共青团代表337人,其中回族134人、汉族128人、东乡族57人、保安族8人、撒拉族5人、土族2人、藏族2人、维吾尔族1人,共有妇女代表60人。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的同时,宣布撤销了原甘肃省临夏专区,并改广通回族自治县为广通县。对原东乡族自治县和临夏县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联合自治区以及东乡族、保安族聚居的民族乡均予以保留。当时自治州的管辖范围是临夏、和政、康乐、永靖、广通、东乡族自治县、临夏市七个县、市和自治县。
11月20日,由4万多名各族群众参加的隆重庆祝会在临夏市东校场举行,国家民委办公厅主任甘春雷、甘肃省副省长陈成义及青海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族事务负责人等参加了庆祝大会。
陈成义在讲话中说:“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成立,是临夏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临夏地委书记葛曼讲话说:“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又一次光辉的胜利,也是我们临夏人民团结进步,共同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州长沈遐熙在讲话中号召:“全州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向幸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前进。”
临夏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临夏回族自治州也成立60年了。期间,民族区域自治法规不断得以完善,自治地方的设置也更为合理。1981年9月30日,又成立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至此,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一市七县,其中包括两个民族自治县。全州总人口219万人,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2%。
❻ 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历史沿革
临夏州境,春秋时期,为羌、戎之地;战国末期属古雍州之城。
秦朝时,初为罕羌侯邑,后置枹罕县。
西汉初,境内有大夏县、枹罕县、白石县,属陇西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枹罕县、白石县属之;神爵二年(前60年),在今积石关内黄河南置河关县,属金城郡;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入陇西,枹罕、大夏、白石、河关县属之;中平元年(184年),枹罕宋建割据自立,建元置百官,号“河首平汉王”;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遣夏侯渊讨伐,平枹罕城。
三国时,属魏国。初辖于秦州陇西郡,后分置凉州,枹罕、大夏属雍州陇西郡,今州黄河以北地域及湟水下游一部属凉州金城郡。
西晋初,属秦州陇西郡;永宁中期,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今青海省民和县)。
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344年),分凉州东界六郡置河州,是今州地内设州一级建制之始;前秦苻坚建元七年(371年),设河州,治枹罕;西秦乞伏乾归太初二年(389年),设北河州,治枹罕;后秦弘始二年(400年),姚兴攻西秦取枹罕,亦设河州于枹罕,仍归乞伏氏统辖;西秦更始九年(409年),乾归复夺地兴国;乞伏炽磐永康元年(412年),西秦徙都谭郊,后移都枹罕;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年),为夏赫连定所灭,地遂入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枹罕镇;太和十六年(492年),改置枹罕镇为河州;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以西道空虚,置河州总管府;保定五年(565年),移总管府于洮州,未几还治河州,旋废。
隋朝,初设枹罕郡;开皇三年(583年)改为河州;大业二年(606年)并省州、县,后复改州为郡;隋末为金城校尉薛举所据。
唐代,武德元年(618年),改置河州,属陇右道;开元二年(714年),归鄯州节度使统辖;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乡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河州;宝应元年(762年),为吐蕃属地,仍称河州。
北宋,初为河湟唃厮啰政权所辖;熙宁五年(1072年)置熙河路;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取河州,属熙河路经略安抚司。
金朝,天会九年(1131年),为河州;皇统二年(1142年),属熙秦路总管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熙秦路总管府为临洮路,仍属之。
元代,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年),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宪宗三年(1253年),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隶宣政院;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改为河州路,划归吐蕃等处宣慰使司统辖。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河州卫,受辖于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洪武六年(1373年),置河州,隶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七年(1374年),西安行都卫移治河州,河州卫仍属之,另辖朵甘卫、乌斯藏卫(今西藏及四川西南部);洪武九年(1376年),西安行都卫废,后复设,移治甘州(今张掖);洪武十年(1377年),改置为军民指挥使司,治事河州城,统管军民;成化九年(1413年)复置河州,属临洮府;河州军民指挥使司改为河州卫,隶于陕西都指挥使司。
清代,初期州、卫并存,州属甘肃行省,卫隶陕西都指挥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州属陕西右布政使司临洮府;雍正四年(1726年),裁撤河州卫;干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临洮府驻兰州,遂名兰州府,河州属之。
民国二年(1913年),府、州制废,改置为导河县,属甘肃省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改区,属兰山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更名临夏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临夏县(今临夏市);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为甘肃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裁撤临夏警备司令部,改称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同年设临夏专区,专署驻临夏县,辖临夏(驻韩家集)、和政、夏河、宁定、永靖(驻莲花城)、康乐(驻辛集)、洮沙、临洮等8县。1950年,由临夏县城区设临夏市,专署驻临夏市;撤销洮沙县,并入临洮县,并将临洮县划归定西专区;由临夏、和政、宁定、永靖4县部分地区设立东乡自治区(9月25日),驻锁南坝;原岷县专区所属临潭县划入临夏专区。辖1市、6县、1自治区。
1952年临潭县驻地迁至旧城。1953年,临夏市改为省辖市;宁定县改设广通回族自治区;将临潭县划归甘南藏族自治州;东乡自治区改为东乡族自治区。临夏专区辖5县、2自治区。1955年,广通回族自治区改设广通回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区改设东乡族自治县。临夏专区辖4县、2自治县。
1956年撤销临夏专区,设立临夏回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临夏市。将临夏市和临夏、和政、永靖、康乐4县及东乡族自治县、广通回族自治县划归临夏回族自治州;广通回族自治县改设为广通县。辖1市、5县、1自治县。11月19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1957年广通县改名为广河县。1958年撤销永靖、临夏2县,并入临夏市;撤销广河、康乐2县,并入和政县;全州辖1市、1县、1自治县。
1961年,恢复临夏(驻韩家集)、康乐、永靖(驻莲花城)、广河(驻太子寺)4县;全州辖1市、5县、1自治县。1962年永靖县由莲花城迁驻小川。1973年撤销临夏市,并入临夏县。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驻临夏县。临夏县驻地由韩家集迁城关。临夏回族自治州辖临夏、永靖(驻小川)、和政、康乐、广河(驻太子寺)5县及东乡族自治县(驻锁南坝)。
1983年,恢复临夏市(县级),以临夏县的城关镇和城关、南龙、折桥、枹罕4个公社为临夏市行政区域。临夏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韩家集。1996年,临夏州面积8169平方千米,人口178万人,其中回族占35.3%、东乡族占18%,辖临夏市和临夏、康乐、永靖、广河、和政5县及东乡族自治县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州政府驻临夏市。
❼ 临夏哪里有电影院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太阳吗?”“见过,半夜恶梦醒来时你熟睡的侧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