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线大片 » 电影院洪湖赤卫队

电影院洪湖赤卫队

发布时间: 2022-07-07 06:57:28

‘壹’ 洪湖赤卫队电影简介

《洪湖赤卫队》电影简介:
中文名:洪湖赤卫队
发行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导演:谢添
类型:抗战、红色经典
主演:王玉珍,夏奎斌,傅凌,谢添
片长:约112分钟
对白语言:国语

剧情简介:
1930年夏,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王玉珍饰)和大队长刘闯(夏奎斌饰),根据战略需要率赤卫队主动撤退——用韩英的话讲就是把拳头缩回来为了更猛烈地打击敌人。民团组织白极会首领彭霸天(陈金鹏饰)勾结保安团冯团长(曹增根饰)乘势卷土重来,韩英根据打入敌保安团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张副官(谢添饰)提供的情报,组织力量重创犯敌。敌人伪装撤退,意欲阴谋偷袭。韩英识破诡计,便和刘闯率员狙击。在掩护乡亲时,她不幸身陷敌手。彭霸天抓来韩母(刘淑琪饰),企图以母女之情软化韩英,韩英大义凛然地表达了自己献出生命都不会投降的高尚情操。但刘闯在失去与领导联络的险恶环境中,开始有些急躁频频出击。这时,敌人派遣特务王金标(彭洪钧饰)作内线,妄图伏击赤卫队,同时又欲处死韩英,张副官闻讯后,冒险救出韩英,自己不幸殉难。韩英脱险返队后当即处决叛徒,并配合红军主力,一举消灭白极会与保安团。终于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队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

‘贰’ 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扮演者

你好!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的扮演者是王玉珍。

王玉珍,着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六十年代初,王玉珍在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人公韩英,红遍大江南北。她塑造的女英雄韩英,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之一;她演唱的《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在神州大地传唱了半个世纪。

‘叁’ 电影《洪湖赤卫队》故事,韩英原型是谁

人对文艺作品的欣赏水平是有年龄之分的。

小时候,笔者特别不喜欢的一部电影,成年后却念念不忘。

这就是本文要说的《洪湖赤卫队》。

以前为什么不喜欢?很简单,里面打仗的镜头很少,反而动不动一言不合就开唱,唱的还不是流行歌曲,而是节奏舒缓的歌剧,笔者小时候看这部电影的心情就像迅哥儿在《社戏》里看老旦唱戏。

但是,经典作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等到笔者成年之后再看《洪湖赤卫队》,那种心情和幼时真是天差地别。至今笔者仍然经常将《洪湖赤卫队》里的三段插曲挂在嘴边。

结语,《洪湖赤卫队》电影和歌剧都曾遭遇过厄运,但经典的作品永远是深入人心的,《洪湖赤卫队》电影在复映后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洪湖赤卫队》歌剧则长盛不衰至今已经演出了一千多场。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

‘肆’ 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哪部作品是由歌剧改编为电影的

这三部作品当中《洪湖赤卫队》是先有歌剧后改编成电影的,其他两个都是先有的电影后改编成的歌剧。

《洪湖赤卫队》这部电影作品最早是由歌剧改编而成,讲述的是洪湖岸边的一些英勇乡民们,在队长刘闯的带领下,与敌人斗智斗勇,生死抵抗从而保卫自己家乡的故事。故事很感人,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前辈人对于敌人的英勇反抗以及决不屈服的精神。

这部歌剧中最着名的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以及《小曲好唱口难开》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优秀歌曲作品。尤其是《洪湖水浪打浪》同时还用作电影当中,并且成为主题曲,几乎是唱得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洪湖赤卫队》这部歌剧作品深受观众们的喜欢,同样改编而成的电影也是被很多人所赞赏,也是刻在很多人记忆当中的经典优秀作品。

‘伍’ 老电影洪湖赤队剧情介绍

剧情简介编辑

1930年夏,彭家墩乡党支部书记韩英(王玉珍饰)和大队长刘闯(夏奎斌饰),根据战略需要率赤卫队主动撤退——用韩英的话讲就是把拳头缩回来为了更猛烈地打击敌人。民团组织白极会首领彭霸天(陈金鹏饰)勾结保安团冯团长(曹增根饰)乘势卷土重来,韩英根据打入敌保安团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张副官(谢添饰)提供的情报,组织力量重创犯敌。敌人伪装撤退,意欲阴谋偷袭。韩英识破诡计,便和刘闯率员狙击。在掩护乡亲时,她不幸身陷敌手。彭霸天抓来韩母(刘淑琪饰),企图以母女之情软化韩英,韩英大义凛然地表达了自己献出生命都不会投降的高尚情操。但刘闯在失去与领导联络的险恶环境中,开始有些急躁频频出击。这时,敌人派遣特务王金标(彭洪钧饰)作内线,妄图伏击赤卫队,同时又欲处死韩英,张副官闻讯后,冒险救出韩英,自己不幸殉难。韩英脱险返队后当即处决叛徒,并配合红军主力,一举消灭白极会与保安团。终于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队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

‘陆’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主角韩瑛以谁为原型

贺英:《洪湖赤卫队》韩英的原型
两把菜刀闹革命敌人围剿“不抓到贺英不收兵”壮烈牺牲“我不行了,快去找贺龙”

贺英:《洪湖赤卫队》韩英的原型
贺英,乳名香姑,父亲贺龙的胞姐,我的大姑。她牺牲很多年后,父亲依然会情不自禁地说起她,并多次在回忆中提到她。
大姑是穷人家的长女,长得高高大大,勤劳能干。因为从小丧母,她支撑着一家人生活,之后还养育了红军军属和不少烈士子女。电影《洪湖赤卫队》中女主角韩英就是以她为原型的,洪湖民间都说贺英枪法好,号称“双枪手”。
我家前前后后有109位烈士,大姑是其中一个。遗憾的是,为革命贡献了一切的大姑,毕生的心愿未能实现。她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跟她谈话时表示,留在党外能做更多的工作。因此,大姑以非党员的身份带领着受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为党做了大量工作直至献身。
两把菜刀闹革命
我们老家原来在湖北安陆府贺家湾,清朝中期迁居湖南桑植县洪家关澧水河边。大姑在7兄妹中居长,十二三岁就学着当家。
大姑个性刚烈,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人。一天,大姑上山打柴,路遇猛虎,只身与猛虎搏斗,被正巧路过的青年谷绩廷相救,两人遂产生感情。1906年冬天,大姑刚满20岁,就与谷绩廷结为百年之好。父亲15岁便跟着大姑父当了马帮客,整日赶着骡马行走在深山老林中,贩运盐巴和日用品,赚钱养家,也练就了一身虎胆。
1916年农历大年三十,父亲集合14位贴心兄弟,两把菜刀砍了桑植县笆茅溪盐局税警队的官兵,夺得枪支揭竿起义闹革命,这就是后来深得毛泽东主席称赞的“两把菜刀闹革命”。大姑和姑父也都参与了那次行动的策划。
一次父亲带兵驻扎桑植,有人密谋刺杀父亲,正欲行刺,被大姑发现,她飞起一脚踢掉刺客手中的尖刀,吓得那人落荒而逃。
父亲带兵离开桑植不久,大姑和姑父也组建了游击队,除霸安民,建立后方基地,专门收容父亲部队的伤兵及家属子女。久而久之,被人称“湘西王”的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盯上,多次派兵围剿姑父。未果,最终决定派人暗杀,姑父不幸被害,并且身首分离。
噩耗传来,大姑派人抢回了丈夫的遗体,亲手擦洗,又找来针线把伤口缝上,裹上白布,装进棺材下葬。
父亲讲起这些事情时总是说:“这样坚强的女同志真是不多见!真是了不起!”
敌人围剿
“不抓到贺英不收兵”
1926年夏天,父亲被任命为第九军第一师师长,从铜仁开始北伐。这时大姑联合地方武装贺廉元、李云卿、谷志龙等部,驱走县长,进驻县城。
同年12月,大姑带着妹妹小满姑和几个随员到武汉投奔父亲。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并发出通缉令,悬赏3万大洋收买大姑和父亲的人头。大姑毅然决定回老家稳住后方队伍。
同年10月,敌人调集了600多人围剿大姑,并扬言“不抓到贺英不收兵”。那时大姑骑着一匹大白马,指挥弟兄们边走边打,29天打了32仗。大姑率部进入太外婆的家乡——湖北恩施鹤峰县的王家河,便在割耳台一带隐蔽下来。这里山高林密,冬天山上的雪有一尺多厚。吃饭靠老百姓送苞谷,吃菜靠弟兄们上山打猎,挖野菜。最难受的是山上与世隔绝,大姑多次派人化装下山,到处打听消息。
1928年3月,大姑突然得到天大的喜讯:弟弟贺龙回来了!这天,大姑带着随行人员回到了洪家关,同我父亲、周逸群、贺锦斋等领导人见面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天便把她的武器和主要人马都交给了父亲,身边只留一些短枪和二十来个兄弟打游击。
壮烈牺牲
“我不行了,快去找贺龙”
1933年5月5日,这是父亲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由于叛徒许黄生告密,团防队长覃福斋等人带300多名匪徒,突然包围大姑他们宿营的洞长湾(属恩施州鹤峰太平乡),密集的子弹向屋里扫射。
大姑卧在门侧,沉着应战,敌人始终冲不进来。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她的右腿,血流如注。她从地上爬起来,掩护大家突围。大姑的腹部又中一弹,她把手枪交给身边的同志,说:“我不行了,快去找贺龙,跟敌人干到底!”说完,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父亲闻听大姑死讯,热泪滚滚而下。
3天后,大姑的遗体被安葬在了洞长湾。1962年,当地政府将大姑迁葬于鹤峰满山红烈士陵园。(据《新民晚报》报道)
贺英烈士侄女。1947年2月生于晋绥根据地。从1953年9月起先后就读于重庆西南人民小学、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2003年从华孚集团退休。
1886年生,湖南桑植人,贺龙的大姐。1930年春,贺龙率红军主力东下洪湖,她率游击队留在湘鄂边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坚持游击战争。1933年5月5日深夜,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敌人包围,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柒’ 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扮演者

《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饰演者是王玉珍。王玉珍,1935年生,女,湖北沔阳人。着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历任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

1959年、1961年,王玉珍分别在同名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人公韩英,自此红遍大江南北。她塑造的女英雄韩英,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王玉珍早年经历

1935年出生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沙湖镇一个贫民家庭的王玉珍,小时候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以舞台为生的艺术家。

在她幼时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贫穷和饥饿。她记得有个礼拜,家里没有菜吃,每天都是豆瓣酱拌饭。这样的情形还算好的,更糟的是揭不开锅的时候。因此,她那时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饭,自己养活自己。

自小随父母来到武汉,武汉解放后,14岁的王玉珍报名去武汉硚口区文化馆学习缝纫,想掌握一门手艺,自食其力。结果学了两天,自小爱唱歌的她就被旁边办的歌咏班所吸引,便大胆地向老师毛遂自荐,在试唱了一首歌曲后,老师认为她的嗓音条件不错,就收下了她。

不久就赶上1950年国庆演出,她被分配演《小放牛》中的小男孩,结果表现出色,被推荐去考湖北省文化艺术团。在歌咏班同去考试的四人中,只有她一人被录取。她的歌唱之路由此正式开始。

‘捌’ 《洪湖赤卫队》发生在什么地方

《洪湖赤卫队》发生在洪湖地区。

《洪湖赤卫队》讲述了1927年,洪湖地区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

1930年的夏天,国民党保安团乘红军主力部队离开洪湖开辟新区之际,纠集当地的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妄图复辟。留在原地坚持斗争的洪湖赤卫队和革命群众,为保卫人民政权,纷纷奋起杀敌。

《洪湖赤卫队》的创作背景:

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排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演,1960年,周扬在观看该剧演出的第二天就找到北影厂的厂长汪洋,提出让北影厂将该剧搬上银幕。

谢添、陈方千也主动请缨,希望执导影片。经过研究,北影厂同意拍摄电影版《洪湖赤卫队》,将谢、陈作为导演首选。

汪洋率谢、陈两度与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湖北省委宣传部负责人,就电影改编、拍摄方针、要求以及时间、经费,进行沟通协商,确定由北影与武汉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武影派导演徐枫及相关人员协作,原剧的编剧和作曲都参与剧本改编。

‘玖’ 洪湖赤卫队电影片挿曲有那几首歌,帮我找出它的歌名,一共有几首

1、《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浪打浪》是中国鄂中南地区的一首民歌,由梅少山、朱本和、潘今阶、张敬安、欧阳谦叔作词,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王玉珍、傅凌演唱。

歌曲创作于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灵魂歌曲

《洪湖水浪打浪》这首歌是《洪湖赤卫队》的灵河魂,这首歌在意境上有些像《我的祖国》,也有些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歌词中寄托了劳动人民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这首歌还有两个对立的特点,一方面是旋律简单易唱,本身《洪湖水浪打浪》就取材于当地民歌《襄河谣》,就像《我的祖国》取材于《卢沟问答》一样,这样的歌曲都自带亲民特质,因此普通观众很容易就能学会并和台上演员形成共鸣。

另一方面,在电影中《洪湖水浪打浪》还加入了叠声,配上美丽的洪湖风光,让人心旷神怡不禁心向往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手拿碟儿敲起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洪湖水浪打浪

‘拾’ 评儿童板红湖赤卫队观后感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这是《洪湖赤
卫队》的主题歌。每次听到这首歌,都有种暖暖的感觉。我的家乡离洪湖不过10公里的路程,与洪湖同属荆州地区。歌曲中的“四处野鸭和莲藕,秋收满帆稻谷
香”的景象在我中学时期依然存在。
洪湖,这片革命的热土曾经是全国农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孕育了数不清的革命传奇与光荣壮举,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之歌。上个世纪30年代,就是在这片
水域上,游击队员在芦苇荡里神出鬼没,将游击战争开展得如火如荼,这里的百姓几乎全民参战,22岁以上的参加赤卫队,18岁以上的参加青年团。

贺龙选择洪湖为革命根据地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洪湖的河湖港汊比较密集,其次就是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一部分上山,一部分下湖,走
农村包括城市的路线,这个根据地的意义主要是配合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这几个根据地,对重大城市进行突围和反围剿。
那个时候,在洪湖地区,几乎人人都会唱这样一首歌谣:“洪湖水,长又长,人心向着共产党,贺龙领导闹革命,红旗飘飘打胜仗”,军民齐心,用饱满的革命斗志
与敌人作斗争,也与艰苦的条件作斗争。当时湘鄂西苏区革命根据地的生活非常艰苦,有史料记载,医院里是用刮头刀代替手术刀,用猪油代替凡士林,用土布来代
替绷带,用食盐水来代替酒精消毒,在当地湘鄂西省委的带领下,当地军民一边发展生产,一边学习文化一边闹革命。解放后,谢觉哉还曾写过一篇有关的回忆文
章。

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配合各地区革命斗争,为积蓄和发展中国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以贺龙、周逸群为首的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洪湖地区
的游击战争坚持数年之久,后来与红六军团会合,形成了三大红军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并为后来的革命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湘鄂西根据地革命斗争的作
用,毛主席曾经做过精辟的论述:“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岗汊地带,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

洪湖地区的斗争艰苦而曲折,《洪湖赤卫队》的历史同样如此。为了纪念当时这段充满传奇的革命时代,湖北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这些地方素材的发掘与收集工
作。1952年,湖北省、地、县三级文工团经过整编后,建成了一个约70人的歌剧团,定名为湖北省地方歌剧团。1958年,《洪湖赤卫队》首排成
功,1959年10月作为湖北省国庆10周年的献礼剧目首次进京演出,便一炮走红,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瑰宝。当时歌剧《洪湖赤卫队》在北京首演成功后,为
使全国人民都能看到这出好戏,贺龙元帅提议将其搬上银幕,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武汉电影制片厂,由两厂联合拍摄,由谢添出任该片导演,参与
电影拍摄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马。《洪》剧开拍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奇缺。由于吃不饱,加上每日工作量大,演员们体重急剧下降。扮演队长刘闯的
夏奎斌体重从159斤降到了118斤,扮演韩英的王玉珍由于缺乏营养患了“水肿”,尽管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是大家却无怨无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
把《洪》剧拍好。经过数月的奋战,彩色影片《洪湖赤卫队》终于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与舞台版的《洪》剧相比,影片《洪湖赤卫队》除了原舞台剧的全部精彩唱
段外,由于一些场景是实地拍摄的,演员更容易入戏,因而显得更加真实和生活化。1961年影片在全国一经公映,便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全国各大影院掀
起了一股《洪湖赤卫队》热,截至“文革”爆发前,歌剧《洪湖赤卫队》创下了连演800场、场场爆满的纪录,以至于被许多电影院一天放映24小时。“文革”
爆发后,随着一大批革命家被打倒,一批歌颂革命事迹的优秀影片也遭禁锢。电影《燎原》、《怒潮》等因被指为刘少奇和彭德怀树碑立传而被打入冷宫。歌剧《洪
湖赤卫队》也未能幸免。1967年12月11日,《湖北日报》发表文章称《洪湖赤卫队》是为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贺龙树碑立传。1977年1月23日,被
“四人帮”打入冷宫10年之久的优秀歌剧《洪湖赤卫队》在武汉重新公演,外界从这次公演嗅到了特殊的味道:贺龙元帅将要被彻底平反。1982年,贺龙彻底
被平反。1999年,歌剧《洪湖赤卫队》复排公演。迄今为止,歌剧《洪湖赤卫队》已上演1000多场。半个世纪以来,《洪湖赤卫队》那优美动听的旋律荡漾
在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间;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瑰宝,它推动着神州大地一波接一波红色经典的浪潮。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823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799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790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521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517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161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436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861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908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