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飛行員主題電影影評

飛行員主題電影影評

發布時間: 2022-04-19 17:18:56

❶ 《殲十齣擊》影評

殲十齣擊》 ——影評 這是一個講述在高科技戰爭條件下,我空軍903師發展的一個縮影,影片情節簡潔明了,環環緊扣,畫面效果震撼人心,無論是從欣賞武器裝備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品味故事內容的角度出發,這都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電影講述了岳天龍和印雙虎都是優秀的飛行員,他們既是空中較量的對手,又是903師師長人選的競爭者,一次演習,基地參謀長岳天龍與903師副師長印雙虎在空中展開激烈較量,印雙虎憑借高難度動作「眼鏡蛇機動」鎖定了岳天龍。沒想到僚機遇上了「鳥撞飛機」的事故。岳天龍被任命為903師師長。 岳天龍到任後,堅持讓印雙虎教他飛「眼鏡蛇機動」。不料訓練時,岳天龍的飛機進入「螺旋」,飛機失控,在即將發生機毀人亡事故時,岳天龍憑借高超的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成功「改出」。但又遇空中停車特大險情,印雙虎在地面沉著指揮,岳天龍成功迫降。面對挫折,岳天龍不改初衷,繼續從難從嚴苦練,終於完成「眼鏡蛇機動」動作,並發揮成更加高難度高風險的戰術動作。 空軍舉行大演習,岳天龍帶著殲十部隊完成了遠程到達、實彈打靶等多項任務。突然發現有不明國籍無人飛機侵入我空域,岳天龍與印雙虎雙雙升空,憑著高超的技術和戰術動作,將其擊毀,並放言「中國的天空我們說了算」。 當然,一部成功的電影多少也會有些不足,在此片中,故事情節簡單緊湊,這既是它的優點,也是缺點,剪輯出來的效果雖然使人感覺清晰明了,但是思維套路顯然老了些,和國產的一些軍事題材影片有情節重復的嫌疑。再者,影片中的演員大都是帥哥靚女,影片效果雖能讓人接受,但是缺少了一些成熟電影的感覺,還沒達到流暢淋漓的高度。從飛鳥襲機到驅逐外機,從空中停機到擊落無人機,這些危機事件都可以很好表現空軍所面臨的各種考驗和問題,但是幾次處理方式都是平鋪直敘,我還沒反應過來,危機已經順利解決了,實在讓人不過癮。 影片中的主人公岳天龍和印雙虎都是優秀的飛行員,他們既是空中較量的對手,又是師長的競爭者。岳天龍面對困難從不言敗,在遭遇一系列困難與危機時,任然堅持不降低標准,繼續進行高強度的對抗訓練,並加碼讓印雙虎教他飛「眼鏡蛇機動」,不但完成了「眼鏡蛇機動」,而且還發揮成更加高難度高風險的戰術動作,並在其後不久發出了「中國的天空我們說了算」的豪邁誓言。岳師長的言行深深地感染著我,這既是當代革命軍人價值觀的深刻體現,也是一名革命軍人交給祖國人民最滿意的答卷。 當今社會競爭無所不在,能在檢驗中發揮良好的戰鬥力著實重要,但是也應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在部隊訓練中,不但要對生命和武器裝備負責,更要對黨和人民的信任負責,在此同時,還應該發揚中國軍人的優良作風,英勇善戰,敢作敢當,片中的幾位主人公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寬廣胸懷,學習他們的精湛技藝,學習他們的改革創新,學習他們的永不放棄。

❷ 求 絕密飛行 影評 可加分

這么老的電影,誰現在去寫影評啊,
豆瓣上有,你自己去看吧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9200/?i=0

樓下的你復制的不全,我幫你補一點
《絕密飛行》現實與想像間的尺度
《絕密飛行》故事開始時緊扣反恐主題,好象又是一派大義凜然的英雄風范,但這部電影帶有的並不清晰的科幻色彩,在我理解中,只是為了擺脫現實的牽絆,從而更好的講述故事。隸屬於美海軍第五艦隊的「卡爾·文森號」***正在太平洋上執行著一次特殊的使命,當前海軍航空部隊中最為優秀的三位飛行員本·甘農(喬什·盧卡斯)、卡拉·韋德(傑茜卡·貝爾)以及亨利·珀塞爾(傑米·福克斯)用多年的空中戰斗經驗引導一部名為「艾迪」的UCAV(無人戰斗航空器)。在這過程,也同時引發了人類與智能機器之間的一些意氣之爭,而接下來的艾迪和《霹靂五號》一樣意外的遭受了雷擊,而激發出了更高一層的人工智慧。愈加「人性化」的無人戰斗機,越來越顯示其自我意識,而另外兩名飛行員在幕布後的竊竊私語,也同樣暴露在其視線中,這一幕不能不讓人想起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里HAL9000的相同行徑,而緊接著擅自改變自己的飛行路線以及事先的戰術安排,而對需要偵察的「目標區域」實施了強有力的武器攻擊,從而造成無謂的平民傷亡,又好象是對庫氏的《奇愛博士》中營造的末世紀噩夢,表達了一下曖昧的敬意。當然,影片的編導羅布·科恩和W.D.里克特並不會在這兩個情節點上走的太遠,畢竟就如開頭所說,這部電影中的准科幻情節的設置,還是為了淡化現實的色彩,所以在編劇方面,更多的還是點到為止,轉移視線。無人戰斗機做為反面角色,核戰狂人的時間並不長,編導又馬上去塑造一位為了政治目的,不折手段的軍方官僚……看來,電影唯一堅持到底的還是那些超乎想像的高速空中戰斗的特技,雖然與《壯志凌雲》相比,本片並沒有在偶像塑造上下太多的功夫,即使是新科影帝傑米福克斯也由於多種原因,在片中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但對於高科技的渲染以及想像與現實之間尺度的把握,無疑保證了本片絕佳的觀賞性。《絕密飛行》中自然不會有什麼強烈的觀點表達,但由於編導加入了太多的爭議元素,雖然是一帶而過,但還是會讓敏感的電影觀眾產生思考。我不由聯繫到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慧》,這部電影是為了完成庫布里克的遺願,其中自然是有明確的庫氏動機,但是由斯皮爾伯格來執導,還是因為他之前的科幻電影帶有太多的象徵元素,從而擾亂了電影的表達,使得本來只是以「青少年心智成長來比擬人工智慧產生」的喻意,變得含糊不清。當然,這種困擾對於〈絕密飛行〉這樣「打擦邊球」的電影來說,可能恰恰是創作的初衷。

❸ 急需《飛天》電影觀後感

很久沒有這樣熱淚盈眶了。那天,在八一電影製片廠觀摩《飛天》樣片,卻讓我忍不住淚水橫流,猶如潮水一陣緊似一陣打心底涌來,奪眶而出。我以為或許只是我陷入了瞬間的脆弱——本不該這樣——我對我的這種感覺感到新奇和陌生。不過我發現,在我左右的幾位也在抹著眼淚,有人甚至在輕聲地擤著鼻子——白色的紙巾在釋放著暗亮。顯然,這部電影的確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

命運感。張天聰這是一個怎樣的鐵漢!他做了二十年的替補航天員,每一次輪到遴選時,不是因年齡偏大,或者是票決結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場意外的感冒,飛天的機遇一次次與他擦肩而過,恰如已經掬在手中的一捧水,眼睜睜的順著指縫一次次地流走,而不能解他心中的焦渴。然而,他依舊矢志不移,以清醒的狀態、忘我的情境,一次次地選擇繼續留下來。即便是親人的艾怨,新人的挑戰,都不能動搖他對航天事業的痴心,改變他對太空夢想的追求。

他最初的兩位搭檔面對現實,轉崗離他而去,選擇了新的生活方式,一個成了空軍少將、一個成了民航老總,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擺脫了常人難以想像和忍受的超強體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練(七天七夜仰卧於床上、本末倒置,進食與排泄全在床上完成;孤獨一人,在幽靜的暗室里,獨處五天,等等),開始享受生活。而他卻選擇繼續留在航天中心,又帶領新的一批航天員投入新的一輪超強訓練。就連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的主任見到他都說,你?又來了?你早畢業了。他只說,我現在是教練員兼航天員,依然指導那些新人做著每次二十二個拋物線飛行。這是一個面對挫折何等泰然處之的鋼鐵硬漢,觀眾不免為他心生惋惜,為什麼命運總是對張天聰們不公呢?一種聯想的紐帶悄然在主人公與觀眾之間形成,於是,觀眾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劇情發展的波瀾,心潮難平,甚或是推波助瀾,使這部電影的藝術感染力開始朝著極致發展。

機遇終於降臨,當飛天三號飛船升空與軌道艙對接時,太陽能電池板不幸被太空垃圾擊中,致使電力系統受損,艙蓋打不開——宇航員不能出艙太空行走修復。飛船的安全和宇航員的生命受到威脅。茫茫太空何以為依託?觀眾對飛船中曾經的幸運兒們的命運開始擔憂起來——希望有一種超力來解救他們,讓他們擺脫令人窒息的太空,回到堅實的大地上來。將軍作出了果斷的抉擇——讓飛天4號——張天聰組立即飛向太空,來解決飛天3號陷入的困境。於是,一種命運感瞬間著附於觀眾心頭,他們對張天聰這位屢被命運捉弄的鐵人,終於如願飛向太空莫不感到欣慰。影片與觀眾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藝術張力開始充分延伸。

超越感。《飛天》的迷人之處不僅在於塑造了張天聰這樣一個中國硬漢形象,它還有一種超越感——超越了地球,超越了大氣層,超越了一般人的想像空間和經驗環境,電影的畫面感非常純凈而美麗,給觀眾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在深邃的太空,眺望著蔚藍色的地球,那種升華與釋然,令觀眾感同身受,暢快淋漓。而他女兒張思宇從最初的懵懂,到毅然選擇當飛行員,選擇藍天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樣是一種超越。作為妻子的曲丹,也從對丈夫最初的支持,到後來的不理解,到再度堅韌地支持,也是一種對於自身內心的超越。一部成功的電影只有實現不斷的超越,才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達到最佳境界。

歷史感。觀罷《飛天》,應當說一部中國航天史歷歷在目,它不僅書寫了幾代航天人的昨天、今天,也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明天。我們從張天聰的身上看到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投影,他說:「當年搞兩彈一星,參戰人數以百萬計。今天搞載人航天,參戰人數以幾十萬計,沒有多少人的名字能載入史冊。我真的是喜歡這個職業。能一輩子做個中國航天人,我知足了。」而上將總指揮的話更是擲地有聲:「……今天我們建空間站,明天我們登月、上火星,都是國家戰略的重要部署。當年,如果我們不搞兩彈一星,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今天,如果我們不在太空占據重要位置,就沒有中國的明天!」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創作出這樣一部富有歷史感的鴻篇巨制,無疑是最好的獻禮。

陌生感。當巨型飛機轟鳴著幾近垂直沖向地平線,完成拋物線飛行,全然超出普通觀眾的經驗,在失重狀態下人體的飄浮,進食與飲水,都與常態不同,讓觀眾會產生強烈的陌生化感覺。火箭發射器點燃瞬間的發射井下噴涌的水流,太空視角——一邊是浩瀚的宇宙,星漢燦爛,一邊是陽光照射下的蔚藍色地球,人類的故鄉。當飛天三號飛船太陽能電池板被太空垃圾擊中,四號飛船與太空艙銜接,張天聰走出太空艙,藉助機械臂為三號飛船更換電池板這些細節,完全是陌生經驗,讓普通觀眾心懸一念,達到一種空前的吸引力,而最終又符合中國傳統的大團圓的結局,令觀眾有一種心靈的滿足感。

夢境感。從嫦娥奔月神話故事開始,中國人就充滿了對太空夢境般的遐思。幾千年來,玉兔與常娥,廣寒宮與月桂樹,成為中國人想像力的最佳延伸。而電影《飛天》恰恰圓了中國人千年的夢想,那遨遊太空的飛船和太空艙,既是真實的,又有夢境般的幻覺,亦真亦幻,令人無不舒心愜意。當然,也鼓舞著地平線上所有抱有幻想的人們,激發他們面對現實世界的勇氣和敢於擔當的責任意識。顯然,電影所展示的,不僅是主人公張天聰一個人的夢想終能實現,也是一個民族的夢想終於在一個新的時代得以實現的崇高境界。

人性的光輝。這部電影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觸動了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張天聰的妻子曲丹在他選擇繼續留在航天中心時曾經抱怨道,作為一個女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已經在等待中過去,我不想再讓十年在等待中過去。但是,她最終還是為丈夫留任申請簽字,依然忍受著內心不安與焦慮的煎熬,為自己心愛的人默默作出犧牲,在苦苦等待中終於迎來張天聰如願以償實現飛天的輝煌。父女之情也在電影中得到合乎常理的展現,張思宇從一個替父親抱打不平的激憤少女,成長為新一代優秀的飛行員,父女之間的深沉的愛,與翱翔藍天的追求緊扣在一起,那種同樣的執著、同樣的敢於獻身、同樣的坦然面對一切的精神狀態與心理默契令人怦然心動。母子之情更讓人無比感動。那個在東北山村裡的老母,總是翹首企盼著兒子能夠飛上太空,她就是在這樣的期待中被病魔擊倒,在她最需要兒子在身邊的時候,張天聰卻全然不知母親已處於彌留之際,正帶著新的一批航天員正在俄羅斯的上空完成每次二十二個拋物線飛行的艱苦訓練。真應了那句老話——忠孝不能兩全。戰友替張天聰去看望臨終前的老母,給她以靈魂的安慰,當母親瞌然長逝時猶如親生兒子熱淚縱橫的他,讓人品出的不僅僅是戰友之情,而是一種崇高的對於母親敬畏的人性,無不打動著每一個人。

文本的意義。《飛天》劇本發在《中國作家·影視》版第五期,對照拍攝剪輯出來的影片,讀者和觀眾會發現有許多地方被省略了(抑或被改動)。這就是電影——蒙太奇藝術的真正魅力所在——能夠省略的時間和空間一概省去,用兩個鏡頭巧妙地銜接起來,便構成了電影的內在時空邏輯。但是,讀者和觀眾同樣會發現,《飛天》劇本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基礎,一部優秀的電影文學劇本,對於一部優秀電影的生產製作,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劇本劇本,是一劇之本。在這一點上,我們應當感謝電影編劇們付出的心血與智慧。

應當說,《飛天》以它昂揚向上的氣勢,飽滿的激情,燦爛生輝的畫面,有血有肉的英雄群體,將會書寫中國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電影是綜合藝術,是一個創作群體智慧的集中體現,感謝參與這個群體的每一名成員,為我們創作出可以稱得上具有中國氣派的這樣一部好電影。

❹ 電影《壯志凌雲》觀後感,誰有

影片《壯志凌雲》講述了美國海軍飛行員麥德林以自己老飛行員父親為偶像,幾經沉淪,終於奮起,駕駛銀鷹,縱橫藍天,最終成為一名飛行精英的故事。 應該說, 該片的故事情節司空見慣, 無甚新意,但是影片創作者另闢蹊徑,利用主人公飛行員的特殊身份,大量地表現了新科技航空器及其卓越的飛行特技,令平時只能在畫刊海報上一睹其英姿的觀眾們嘆為觀止。影片近兩個小時,其中飛行員們駕駛代表國際一流水準的戰斗機F-14和相對老舊的A4、F5急馳在藍天白雲中的鏡頭卻足足佔了一個半小時。那些銀光閃閃的戰斗機相互追逐,相互編隊,時而從頭頂呼嘯而過,時而平穩地浮游在萬米高空,伴以崇高的山川和壯美的晨曦、余暉,各種情景,令人陶醉。何況,還有機艙中飛行員們那時而緊張時而俏皮的對話,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為了拍出真實可信的效果,該片的攝影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不僅要採用多角度、多鏡頭的不同手法,還要上天入地,追逐著搶拍各種驚險刺激的場景。正是如此,該片不僅吸引了眾多兵器迷們,對一般觀眾而言,它也是極具誘惑力的。 當然,在突出刺激、艱苦的飛行訓練外,影片的主要任務還是表現主人公從沉淪到奮起的歷程。此外,與緊張的演練生活相對比,該片也著意表現了一段士官生與女教官的戀情,它給影片撒上了柔柔的浪漫溫情,使得天上人間張弛有度,頗具感染力。影星湯姆·克魯斯在該片中因飾演飛行精英麥德林而走紅影壇,其身著戎裝的颯爽英姿令人過目難忘。值得一提的是,該片主題曲《帶走我的呼吸》(《Take my breath away》,真情感人,對渲染主人公的內心情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獲得了第5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也成了風靡至今的情歌金曲。

❺ 空軍一號的影評

一項由美俄雙方共同執行的秘密行動,成功地逮捕了哈薩克共和國獨裁領袖芮狄,此時,越戰英雄出身的美國總統吉姆·馬歇爾在參加俄羅斯總統的國宴時,於莫斯科發表了一個「絕不寬容」的強硬演說,自此向全球的恐怖主義者宣戰。在美國總統演說的同時,一群俄羅斯恐怖分子(加里·奧德曼飾)佯裝的電視新聞小組,則趁機潛入美國總統的座機「空軍一號」。
在內部人員的接應下,恐怖分子在確定第一家庭全部登機,飛機起飛後,挾持了空軍一號。混亂之中,第一夫人及其女兒與機上乘客,包括國家安全顧問、外交部長等重要官員全都被捉為人質,只有美國總統在安全人員的安排下,准備搭乘空軍一號的安全 設備逃生艙離開。恐怖分子雖氣憤找不到總統,卻也向美國當局提出交換條件,立即釋放惡名昭著的獨裁領袖芮狄,否則每半個小時槍決一名人質.
副總統領導的美國政府立刻陷入兩難的局面,因為釋放芮狄無疑是向恐怖分子低頭,同時也違背馬歇爾總統所發表的「絕不寬容」演說,並造成更多無辜人民的犧牲,但若不釋放,機上人質性命難保,將對美國政府造成極大的傷害。正無計可施之際,竟接到藏身在空軍一號的總統命令,絕不向恐怖分子妥協低頭。孤立無援的總統憑著對空軍一號各種精密設施的熟悉,獨自搏鬥瘋狂的恐怖分子。但是,為了保護自已的家人與名譽,這個曾經獲得榮譽勛章的美國總統,能否實現絕不寬容的諾言,進而拯救世界命運呢?
本片是好萊塢」總統電影熱」的繼續,但是,與」影子陰謀」」絕對權力」和」白宮謀殺案」等片截然不同的是,此番由哈里森福特扮演的美國總統不再是丑聞的中心,而是披上一件英雄的金色鎧甲,他臨危不亂,英勇善戰,看起來比去年比爾普爾曼在」獨立日」中飾演的總統更加威風凜凜。難怪現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會連看兩遍這部影片,並且只對」空軍一號」沒那麼先進提出了一點疑問,而對總統這一人物的真實性卻避而不談。本片也是德國籍導演沃爾夫岡彼得遜繼1993年的」火線追擊」之後再度觸及白宮題材的影片。

❻ 讓我們一起飛翔紀錄片影評

短片《讓我們一起翱翔》以精準脫貧為主題,以全國首個維吾爾族直升飛機航空員完成藍天白雲夢為切入點,用倒敘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兩地「一起飛翔」的整個過程。


蘇州市、西藏自治區兩根案件線索並行處理,一方面記錄了西藏自治區貧窮娃在蘇州市學習生活的整個過程。另一面,為了更好地協助她們實現理想,蘇州市的工作員遠赴西藏建設飛機場。兩條線也是有交錯,例如兩地大家對氣候的不適合,對親屬的互相想念,碰到的不一樣艱難這些。

結尾,學生加措返回故鄉「試飛」,兩條線最後合拼,兩地大家完成了人生道路和內心上的共同成長。針對貧困山區和人民的協助,也從「輸血式」的精準脫貧真真正正轉化為「造血功能式」的精準脫貧,反映出以真心實意、真誠鑄就跨區、跨時光的中華民族大愛無疆。

❼ 電影飛行員英語影評

good

❽ 《中國機長》制服大片一線飛行員寫長評贊影片,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在哪裡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在宣傳的時候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是根據中國航空的真實事件改編,其次就是豪華的演員陣容讓許多人都很期待。

在宣傳期的時候發布的劇照,一眾演員身著制服讓人看著就眼前一亮。當你真正做到電影院里觀看的時候,你發現劇照遠遠比不上動態的表演來的震撼。當一種飛行員和空姐穿著制服向你走來的時候,你的心裡會不自覺地說太帥了。這部影片從製作到劇情再到演員的演技和後期幕後工作者們的努力,所有的這些因素加起來才造就了這個影片的成功。而我們現在的影視業就是需要這樣的良心影片來改變現在的現狀。

❾ 《中國機長》曝光制服大片超吸睛,一線飛行員撰寫長評贊影片,哪裡可看出影片用心

在今年國慶節許多好的電影都上映了裡面一般都是愛國題材的電影,《中國機長》這部影片我想大家都應該看過吧。

當擋風玻璃開裂的瞬間,真實得畫面感照顧關向觀眾撲面而來,遇到這種鏡頭的時候,演員表演真的是太真實了。機長在這時候鎮靜自若,帶領大家穿過雲層閃電,這部影片每一個這樣的畫面演繹的都非常的淋漓盡致。最後保證了全機人員的安危安全著陸!

❿ 加急跪求電影我要飛翔觀後感

為飛翔的青春喝彩
——評數字電影《我要飛翔》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頻道和北京軍區空軍聯合攝制的數字電影《我要飛翔》,作為向新中國六十年、人民空軍六十年的獻禮片,近日與觀眾見面了。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描寫飛行學員成長的故事片,也是一部反映當代軍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青春勵志片。
張揚青春個性,凸現當代青年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追求。每個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而廣袤的天空無疑是最大、最浪漫、最適宜張揚個性的地方。《我要飛翔》恰當地表現出當代青年追求自我、表現自我的強烈願望。劇中主要角色都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亓 道等飾),當代青年人的優長、愛好、特徵甚至缺點,都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來。校長周振川(謝 剛飾)雖然戲不多,但他身上鮮明體現著軍隊高中級幹部,悉心培養新一代軍人的高度責任感。劇中沒有空洞的說教和抽象的大道理,而是通過循循善誘使人認識到,青春的燦爛不在於驚天動地,不在於遍地鮮花,而在於健康成長,在於抬起「窺私」的頭顱,仰望遼闊的天空,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主題曲《我要飛翔》也採用擬人化的寫法:「雄鷹生來為展翅高飛,志在天空到九霄馳騁……」 看完影片,人們自然有這樣的感受:全劇沒有高深的理論,卻處處體現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成果;沒有真槍實彈的硝煙,卻事事反映信息化戰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這些年輕人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遇上了好的領導。這種思想內涵和表達方式,無疑對當代年輕人、過來人,還是教育者都有啟迪的作用。
崇尚英雄和榮譽,刻畫了青年軍人對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認同。在近年的影視劇中,我軍老一輩英雄形象已充分表現、深入人心,社會也習慣用昨天的眼光審視今天的軍人,關注當代軍人傳承英雄的態度及當前的狀況。對這一點,《我》劇作了認真處理和圓滿回答。「航天英雄」楊利偉在劇中飾演自己回到母校做演講,勉勵年輕的飛行學員。這樣一個小小的場景,不僅在參演官兵中引起轟動,在首都媒體也掀起了一次波瀾。特邀楊利偉出鏡,絕不是《我》劇做秀的「噱頭」,而是實實在在反映了年輕軍人特別是飛行學員對英雄偶像的崇拜、對軍人榮譽的崇尚。這對表現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和尚武精神十分必要。只要是軍人,對此都會感到真實可信,都會感到熱血沸騰。值得回味的還有劇中校長周振川的幾句話: 「孩子們需要成長,我們也需要成長——心靈的成長!成長有時候比成功更重要。」「最重要的不是學會駕駛飛機,而是學會駕馭自己的心。」尤其是後一句,可以說是全劇的「劇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其實,當英雄並不神秘,說到底就是能夠駕馭自己的心靈的人。因為對於有志者來說,心飛的多高,路就能走多遠。劇中飛行員年輕帥氣,經過歷練更加陽光、珍惜情誼,這也表現了當代青年的主流。
勇於摸索創新,用新的視角審視飛行員的生活,表現新軍事變革的大潮。軍事影視「做空軍題材難,做飛行員的題材更難」,這幾乎是圈內人的共識。這也致使此類題材作品近年鮮有突破。飛行員是空軍戰鬥力的主體,如何「以小見大」,用飛行學員的成長反映空軍建設的轉型,是《我》劇創作的重點和難點。《我》劇反映的是飛行學員的4年學習、訓練和生活,時間跨度長,可表現的內容非常豐富。拍攝中動用了上千名官兵、大批現役裝備飛機,特別是大量的實景空拍,也是近年少見的。主創人員都不是軍人,發揮他們的優勢做軍事題材,這本身就是一次嘗試和探索。周 偉是近年來多次獲獎的青年知名導演,他通過和軍隊高級領導、領率機關幹部和部隊官兵交談,感悟軍營,明確方向,以敏銳的目光挖掘飛行學員的生活,定位於為青年人而做、讓年輕人喜歡。劇本先後修改了十幾稿,在攝制現場還要汲取官兵的意見,逐字句地進行修改完善。因此,全劇在人物、場景、情感、語言等方面,都很貼近實際,體現了時代特色和著眼未來的追求。編導人員對大量素材進行了刪繁就簡、精益求精的推敲和剪輯,使得畫面清晰生動,大氣簡潔,給人美的感受和欣賞,實現了藝術與效果的統一。以至於有行家看了該片,在贊嘆同時遺憾地說,這樣豐富多彩的畫面和珍貴難得的鏡頭,完全可以成為一部膠片的「大製作」。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6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3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