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電影的主題
『壹』 好萊塢電影有哪些常見的主題
好萊塢電影基本主題都是愛、正義、家庭、親情等等,而這些既是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所樂意標榜的完美價值觀,也是全人類所共同關注的主題。美國電影為全球觀眾接受,除了好萊塢擅長講故事以及它強大的商業運作之外,美國電影完整的敘事結構成熟地體現了人們對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
『貳』 電影的主題分析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由賈玲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在這部電影中,融入了喜劇,也融入了溫情和愛。騙母親說考上了一本,一心想成為母親的驕傲……這些成了賈玲對母親的回憶。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2001年的某一天,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直想讓母親高興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但她竟意外地回到了1981年,與年輕時的母親相遇,經過一段時間的往來,宛如閨蜜,也結識了一群善良的好朋友。賈曉玲以為可以通過自己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結局還是沒有改變,年輕時的母親還是選擇了和年輕的父親在一起。最後,她發覺了母親和自己一同穿越了回來,她們相擁而泣。賈曉玲哭著求母親不要走,但回到2001年,母親還是永遠地離開了。
影片中笑點很多,淚點也不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賈曉玲和年輕的母親在酒館喝酒,賈曉玲回想起自己和母親相處的一點一滴,一邊哭著一邊和母親說她會看相,並和母親(李煥英)說她以後的女兒會很優秀。但母親的回答卻是:「我的女兒,我就要她健康快樂就行。」賈曉玲瞬間淚流滿面,之後又說道:「下輩子咱們做母女吧,但下輩子我當媽。」看到這里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我被賈曉玲對母親的愧疚和愛深深感動,也被劇中母親用她瘦小的身軀背起喝醉的賈曉玲時說的一句:「下輩子我還當媽。」而落淚不止。天底下的母親大概都是這個樣子,普通而又偉大。
現實中的賈玲沒能見到媽媽最後一面,趕回家去的第一個地方是火葬場。那年她19歲,還沒有成為大紅的演員,還沒有變成她心目中媽媽希望的樣子,她把這些遺憾融入到了電影中,以至於可以讓觀看這部電影的人失聲大哭。
這部電影中的悲大於喜,更能在人們在歡笑的同時帶去更深的感悟。所以我在此呼籲:大家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什麼都已來不及。父母老去的速度遠大於我們的成長,我們應盡所能的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陪伴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叄』 電影《霸王別姬》表達了什麼主題思想
假期最後一天重溫了一遍《霸王別姬》,故事不復雜,講的是程蝶衣與段小樓兩位戲子的一生,除去生離死別,愛恨情仇,陳凱歌描述時代變革,展現人物命運起伏,從而展現出以京劇為首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衰史。
中國傳統文化為何興起?
首先是其堅實的群眾基礎,影片初始,名角入京,大街鑼鼓喧天,人聲鼎沸,角兒地位高,相當於如今的流量明星,班長一句「只要是人就得聽戲」,展現出京劇深厚的群眾基礎;再者是其時代背景,民國初期,禮崩樂壞,社會動盪歷來致使思想文化之自由,封建勢力對文化束縛的松綁,使得傳統文化得以創新繼承;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力量。
在中國,折中說是大多問題最不壞的出路,如何折中?依我看是一種尊重,倘若後來者能嘗試著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或許文化在傳承中能更存其根本,倘若蝶衣與小樓之間能多一分互相尊重,或許結局不會如此凄慘。
寫下這段字已是第二天凌晨,窗外烏黑,戲台邊燈籠亮著,發著微微的紅光。剛剛收到了搶票成功的消息,旅途顛簸,有些許像那段歷史,列車緩緩北上,文化的傳承註定是一場苦旅。
『肆』 想說一個電影的主題,不知道從哪裡著手好,能給我點意見嗎
說的不太具體,是想闡述在世界電影發展史中電影主題的變更歷程?還是討論已經定下的一部電影的主題?抑或只是隨便舉例來談談電影主題這個東西?
這個應該有很多內容可以說吧,距離我們比較近的,容易引起共鳴的主題應該是近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展望:
對比我國電影歷史以及國外[主要是歐美(發展成熟)、日韓(文化接近)]、港台電影來開始講一下現在我國電影的情況,分析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得出結論,最後展望,完畢。
例如:
為什麼建國初期我國電影比較繁榮,後來卻衰落,直至20世紀末都沒有很大起色,而近幾年雖然開始發展了,卻又出現很多畸形的電影(例如《英雄》之流),雖說是畸形電影,但在我國電影發展史上真的只有負面作用嗎?為什麼基本上只有馮小剛的電影(除《夜宴》)能票房口碑雙豐收,而其它電影則很少成功甚至無法回本(人們為啥不愛看?)?為什麼會出現很多地下電影?為什麼出現一些國內開花國外香的電影?為什麼電影票價這么高?對國內電影制度有何看法?究竟是什麼阻礙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抑或是我們正在大踏步前進中,所有這些問題不過是必然的發展過程而已?
總之就是多角度分析造成目前國內電影現狀的原因,並歸納出其中主要的原因以及改進意見就是了。上面都是隨便說的,僅供參考而已。要演講的話,可以要查一些資料和平時看電影積累。
或者簡單點,直接講「愛」這個字,人類永恆的主題,而大多數電影都圍繞這個字轉,尤其是歐美電影,永遠都在烘托「愛」是最重要的。
『伍』 你怎麼理解電影《八佰》的主題與寓意
其實就是講述了當時那個時代國人的覺醒和犧牲,網路上討論最為激烈的就是關於美化國軍和還原歷史的問題,但事實上這部電影最終想表達的主題只是犧牲和覺醒,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遞進的存在。
首先導演是從軍人內部著手,是先覺醒後犧牲,這個內容主要是從主演歐豪、姜武、張譯三個人物線來講述,這中間的變化過程描述的很清晰明了,看過的人幾乎都能明白。
而另一方面則是從來自四行倉庫的軍人和來自對岸租區著手,表達是先犧牲後覺醒的過程,從一開始來自民眾的壯烈赴死所帶來影響,這種精神深深鼓舞了整個租區和倉庫的人,於是這種精神就全面延伸開來。
電影畫面太感人了,很多畫面歷歷在目,電影是拍的很成功,票房就能證明一切,只是看完以後覺得電影裡面我們人類所面對的戰爭苦難之時,所出現的各種表現和心理反應,也不禁讓人想起一句古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陸』 如何確定一部電影的主題元素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種什麼樣地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地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地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地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地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地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柒』 電影的主題
既然樓上的同胞已經概括了理發師托德,那麼我就說說仙境之橋吧.
仙境之橋的主線是一個悲劇,但也不應該像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將之單純理解為一部悲劇.主題是需要在表象上升華的.
迪士尼的電影其實都應該很好理解的,最重要的是要以一顆平實的心去理解,而不是故意去探求更深的隱喻.
仙境之橋所貫穿的線索和主題也一樣,就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對生活抱有希望和創造,拒絕庸俗,保持最純粹的童心和想像力.而這一點,很像如今80或90 後所追尋的理想.所以不能說迪士尼完全沒有故意迎合大眾的心理.
但值得一提的是仙境之橋要比其他迪士尼影片更富有意義和感性.大多數人看完之後都能感覺到一種難以抒發得抑鬱,影片的悲傷基調很感人.但另一方面,我們又能感受出一種莫名的希望,幸福和對生活的感動與激情.這就是電影所表達的主題--生活從不完美,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敞開的心胸是最完美的.失去的也能帶來希望,生活的色彩源於信任和創造.
有很多電影的主題都是多條線交織在一起的,每一條都很值得深思.也許這只是我的理解,但我已經盡量將之概括得全面一些.
『捌』 熱帶往事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
引言:相信愛看電影的朋友們,對於每一個電影上映的時候都是非常期待的,並且相信《熱帶往事》,這個電影也是有很多人觀看了。並且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部劇裡面有彭於晏,可能很多人看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彭於晏。其實彭於晏在這個電影中擔當主角,演的也是比較不錯的,那麼對於《熱帶往事》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呢?下面來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三:《熱帶往事》的評價。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可能這部劇缺少一種銜接感,都是碎片化的拼湊感,並且到最後他的評分也只有6.2分,盡管劇中有很多知名演員來參演,但是人們在看完這部電影來說,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評價。其實簡單來說,這個電影也有待改進的地方,但是也是有人比較喜歡這一個電影的可能因為每個人的看法不同,所以各有所愛。
『玖』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電影的主題,傳達了導演的思想和理念,電影的拍攝,核心人物應是導演,看電影的時候要記錄下一些關鍵的場景,還有主要演員的台詞,情景,音樂。必須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切記不可斷章取義。1
從頭至尾將電影看完,要耐心細心
2注意關鍵台詞,可能主要演員的某一句台詞就映射了本影片中心思想,看完後,從中心思想中提煉關鍵信息
3反復看一到兩便,因為看一遍可能會漏掉一些隱晦的信息
4注意電影的劇情,開頭,高潮,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