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電影主題曲由來
1. 知音歌曲原唱是誰
《知音》歌曲原唱是李谷一。
歌唱藝術家李谷一的歌曲《知音》是電影《知音》的插曲,曾經登上1983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歌詞內容十分切合「鐵血與浪漫相映,豪情與柔美相融」的主題,既贊頌了蔡鍔拯救祖國的高尚情懷和堅忍不拔、勇敢機智的英雄品質,又表現了小鳳仙對蔡鍔忠貞不渝的愛情。
歌曲:知音
作詞:華而實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歌詞如下: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贊禮,贊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祖籍湖南長沙,中國內地女高音歌唱家、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61年,李谷一被選入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成為演員,從此開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64年,主演花鼓戲電影《補鍋》。1974年,李谷一調入中央樂團成為獨唱演員。1983年,攜其歌曲《鄉戀》亮相央視「春節聯歡晚會」。1988年,李谷一被列入美國傳記學會編撰的《世界傑出名人錄》。
1991年,李谷一獲文化部「優秀演員獎」、「新曲目優秀獎」。1996年,調入東方歌舞團,擔任黨委書記、第一副團長。2003年,李谷一參加沈陽市慶「七一廣場」文藝晚會。2004年10月,擔任南京「夢里秦淮」全國歌手唱秦淮大賽晚會評委。2005年,李谷一在美國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舉辦巡迴演唱會。2008年2月,李谷一參演東方衛視《春滿東方愛心飛揚》春節晚會。
2. 知音何解
知音目錄[隱藏]
解釋
典故1
導讀(高山流水)
典故2
相關書籍援引
雜志
電影
歌曲
製造鈸的公司 解釋
典故1
導讀(高山流水)
典故2
相關書籍援引
雜志
電影
歌曲
製造鈸的公司
[編輯本段]解釋
意:①精通音律。(《禮記·樂記》:「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
②後世因謂知己為知音。(杜甫《哭李常待峰》:「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
後來用「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長的人。
[編輯本段]典故1
[編輯本段]導讀(高山流水)
本文寫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故事,這則故事千百年來一起感動著人們,人們不是羨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藝,而是羨慕他遇到了一個能聽懂他的琴聲的人——鍾子期。
高山流水(《列子·湯問》)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註:知音:歷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鍾子期間的故事。
伯牙姓伯,名牙(已考證)(後世有人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戰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
全篇翻譯: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盪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終身不再彈。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後在晉國當大夫,在一次回鄉途經漢水,鼓琴時遇到鍾子期,結為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見,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子期已病故。伯牙於墳前祭拜後,摔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據《琴操》、《樂府解題》記載: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某天,成連對伯牙說:「我能教你彈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萬子春老師,住在東海的蓬萊山上,他善於彈琴也善於移情,我們一起去拜訪他。」伯牙當然樂意,於是他們就一起去東海。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編輯本段]典故2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後人有詩贊美曰:月臨十五醉誰家,文朋詩友共天涯。倘若當年子期在,不使瑤琴碎成花。(周天侯·<中秋致友>)
另外的故事
1 《三國志》與《晉書》上記載的兩個人物,陸抗和羊祜。陸抗和羊祜分別魏、吳兩國的將領,羊祜在襄陽為官,陸抗鎮守荊州,兩個人你想統一我,我想滅掉你,但卻絲毫不妨礙二者是知音。陸抗病了,羊祜趕忙送葯來,陸抗手下東吳將領齊勸陸抗不要吃。陸抗答道:「豈有鴆人羊叔子哉,汝眾人勿疑」。遂服之。陸抗知羊祜愛飲酒,送自己親釀佳釀給羊祜,羊祜部將陳元勸別飲恐有詐,羊祜說:「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慮」。竟傾壺飲之。
2 昔時,齊國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再個自幼時以貧賤結交。後來鮑叔先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舉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始終如一。管仲曾有幾句言語道:「吾嘗一戰一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一仕一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嘗與鮑叔談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所以古今說知心結交,必曰:「管鮑」。今日說兩個朋友,偶然相見,結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萬古。
[編輯本段]相關書籍援引
《呂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覽。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泊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難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呂氏春秋》雖非信史,但有《列子》記述在前,其內容也非毫無根據。於是伯牙不復鼓琴一說被當作佳話流傳下來。伯牙在當時應該很知名,荀況在《勸學》篇里曾提到他:「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雖然語近誇張,但大音樂家伯牙的琴技之高是毫無疑問的。
《列子》和《呂氏春秋》之後,西漢的《韓詩外傳》、《淮南子》、《說苑》,東漢的《風俗通義》、《琴操》、《樂府解題》等等眾多古籍紛紛援引。這些作品裡,有關伯牙的描述,在內容上更為豐富。例如東漢蔡邑的《琴操》中還記載了伯牙向音樂家成連拜師學習古琴「移情」之法的逸事。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開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碎謝知音》。在這篇小說中伯牙成了樂官俞伯牙,鍾子期卻成了漢陽的樵夫,上古的一小段百來字典故此時完全變成了人物、地點、情節樣樣俱全的話本小說。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鍾子期這一段千古佳話,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裡廣為流傳,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 物我兩忘」的文化精神在這段佳話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明代朱權成的《神奇秘譜》對此做了精當的詮釋:「《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誠可謂中國古樂主題表現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並沒有流傳於世,後人無從領略伯牙所彈之曲的絕妙之處。所以,後人雖不斷傳頌《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嚮往之」,對音樂並無切身體會。
[編輯本段]雜志
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知音雜志社)簡介
3. 知音歌曲的電影名是什麼
知音歌曲是電影《知音》的插曲,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
4. 電影歌曲《知音》詞作者
這支歌曲80年代由華而實作詞、王立平作曲,的確是風靡一時的流行歌曲,十分帖合影片主題,而不失古風古韻,曲調優美。
詞作者華而實,原名潘耀麟。一級編劇。祖籍山東濟寧市,1932年出生於北京。早年即從事戲劇和電影創作,1956年發表和出版了電影文學劇本《漢衣冠》,獲中央文化部和中國作協頒發的優秀電影劇本獎。
1978年後問世的作品有:電影《知音》、戲曲藝術影片《智收姜維》、電影文學劇本《梅蘭芳與程硯秋》《賽金花綠皮書》,晉劇《紅娘子》、京劇《海王魂》、《蔡鍔與小鳳仙》、《湖畔雙碑》,電視劇《上黨戰役》、》《評梅女士》、《大敵當前》、《鮮卑驕子》等,曾在全國及省內獲獎多次。現任政協山西省委員會常委。山西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1991年7月任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
5. 人生難得一知己出自哪首歌曲呀
踏浪
演唱:徐懷鈺
啦……啦……
啦……啦……
小小的一片雲呀慢慢地走過來
請你們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山上的山花兒開呀我才到山上來
原來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兒開
啦……啦……
啦……啦……
小小的一陣風呀慢慢的走過來
請你們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海上的浪花兒開呀我才到海邊來
原來嘛你也愛浪花才到海邊來
啦……啦……
啦……啦……
小小的一片雲呀慢慢地走過來
請你們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山上的山花兒開呀我才到山上來
原來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兒開
啦……啦……
啦……啦……
6. 歌曲知音出自哪部影片
出自電影《知音》:影片《講述的是民國初年時代背景下,護國儒將蔡鍔與風塵女子小鳳仙的愛情傳奇,一款讓人深羨不已的英雄美人「知遇」故事。
作詞:華而實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
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
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贊禮
贊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
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7. 電影《知音》主題曲歌詞
《知音》
作詞:華而實
作曲:王酩
演唱:李谷一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贊禮,贊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7)知音電影主題曲由來擴展閱讀:
《知音》於1981年上線。歌曲時長04:18。收錄於專輯《鄉戀》中,一上線就收到了廣泛的關注,收獲了眾多的喜愛。
1992年,該歌曲獲全國十大影視歌曲最佳歌曲獎。1994年,該歌曲獲得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中文金曲。1994年該歌曲獲得港商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全年播放次數第二名原創歌曲。1995年,該歌曲榮獲第二屆華語音樂榜中榜Channel V中文Top20榜中榜歌曲獎。
《知音》有眾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3月,孫耀威、劉明、陳偉倫等都進行過翻唱。
8. 李谷一的《知音》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電影上還有什麼歌
電影《知音》,講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沒有別的歌了。
9. 人生難得一知己,這句話出處是哪
人生難得一知己這句話李谷一的歌曲《知音》,由華而實作詞,王酩譜曲,是電影《知音》的插曲,曾經登上1983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
其歌詞如下: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泣如訴。
如悲啼,嘆的是。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韻依依,一聲聲如頌如歌。
如贊禮,贊的是。
將軍拔劍南天起,我願做長風繞戰旗 。
(9)知音電影主題曲由來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其主要的創作背景為當時在武漢發生的歷史中的愛恨情仇故事。在表演創意上,導演採取穿越時空的方法,圍繞知音文化主題,以上世紀初大漢口的商業文化為故事背景,把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游輪作為主劇場,採取分層移步的觀演方式。
這首歌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歌曲圍繞主題,表達了人生苦短以及知音難遇,歌頌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更有高尚的友誼。這支歌詞曲唱俱佳,其內容跨越了時代的限制,沒有歲月的痕跡,三十幾年來一直傳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