愴海一聲笑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1. 滄海一聲笑MV是 哪部電視劇
這視頻就是專門為mv拍的,沒什麼故事情節,就一點片段。不是電視劇
2. 滄海一聲笑是那部電視劇的插曲
許冠傑 午馬 葉童版《笑傲江湖》主題曲
滄海一聲笑
3. 電影《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是誰演唱的
是黃沾和和徐克唱的,羅大佑部分被剪切了!
4. 滄海一聲笑 是笑傲江湖的主題曲,主人公是在什麼情節中,唱起這首歌的
<笑傲江湖>,後來改編成了電影,也叫做<笑傲江湖>,黃沾為電影<笑傲江湖>寫了主題曲叫做<滄海一聲笑>.電視劇中是任賢齊唱的
是劉正風、曲洋自殺之前,代表的一種兄弟情
5. 滄海一聲笑 這首曲子出現在哪幾個版本的笑傲江湖影視作品中
林青霞的 《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貳之東方不敗》 電影,不是電視劇。這曲子有國語和粵語版本,電影中兩個版本都是由許冠傑主唱,黃沾、許冠傑、張偉文合唱,不是樓上這位朋友說的任賢齊,他只是後來翻唱而已。
6. 笑傲江湖的主題曲到底是滄海一聲笑是主題曲還是張紀中的笑傲江湖主題曲最符合原著哪個是原版
都說92年的《新龍門客棧》是新派武俠的里程碑之作,91年的《黃飛鴻》引領了新派武俠電影的風潮,其實早在1990年徐克的《笑傲江湖》,就已經開始對華語武俠電影進行創新的嘗試了。《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俠小說中沒有明確時代背景的一部,也是金庸運用象徵寓意最純熟的一部作品,堪稱金庸作品中最純粹最江湖的武俠小說。和其他金庸武俠小說一樣,《笑傲江湖》很快也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有過多版電視劇,其中以1984年周潤發版本和1996年呂頌賢版本的較經典。電影則有1990年許冠傑葉童張敏張學友版本的《笑傲江湖》,1992年李連傑林青霞關之琳李嘉欣版本的《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1993年林青霞王祖賢於榮光版本的《笑傲江湖3東方不敗風雲再起》。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每部《笑傲江湖》後面都有一些精彩的幕後故事,這些故事也是決定電影最終內容呈現的要素,偶爾看看也蠻有意思的。其中第一部《笑傲江湖》拍攝周期最長,故事也最多。這三部《笑傲江湖》,導演署名都不是徐克,三部卻都是徐克監制的,真正內行的觀眾都知道,徐克才是幕後真正決定電影風格的人。第一部《笑傲江湖》導演署名是胡金銓,執行導演有三位,是徐克、程小東、李惠民,而參與過拍攝的還有金揚樺和許鞍華,總共6位導演;編劇不算徐克也有6位之多,劇本改了14次。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胡金銓早在60年代就憑借《龍門客棧》《大醉俠》成為武俠片大師,武術指導這一職位就從他而來,後來徐克監制的《新龍門客棧》就是向他致敬的翻拍作品。《笑傲江湖》在1988年初就開始籌拍,由胡金銓在台灣開機,和當年拍《龍門客棧》一樣。胡金銓和金庸年輕時就是很好的朋友,他對金庸武俠小說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而金庸本人也最希望由胡金銓來拍他的電影;《笑傲江湖》原本是要拍得古樸浪漫的,最大的改編就是在江湖門派間的爭斗之外,另加入了東廠為代表的朝廷的勢力。在胡金銓原本的計劃里,是許冠傑飾演令狐沖,白鷹飾演左冷禪,葉倩文飾演任盈盈,張曼玉飾演岳靈珊,岳華飾演林鎮南。【白鷹就是當年《龍門客棧》中的大反派曹少欽,岳華是《大醉俠》中的大醉俠,他們都是胡金銓一手捧紅的。】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結果拍了大半年,已經快拍完了,徐克卻不滿意,不斷的修改劇情,還和胡金銓鬧翻了,胡金銓憤然退出。胡金銓是很嚴謹的做好劇本後,很有計劃的拍攝,徐克卻是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就來什麼,兩人完全合不來。因為整個電影是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在做,胡金銓有些孤立無援,後來他的女徒弟許鞍華趕來救場,也未能調和。之後,徐克就自己和程小東、李惠民接著拍。然而,胡金銓走後,葉倩文等人因檔期原因也走了,飾演林鎮南的岳華是胡金銓的徒弟,自然也憤然退出。所以,原定的左冷禪、任盈盈、岳靈珊、林鎮南等都換了人,幾乎就是重新拍了一部電影,原來胡金銓拍的素材,幾乎都不用;只有少數幾個環境鏡頭,比如林家老宅的設計,有點胡金銓的影子。後面左冷禪變成了元華,任盈盈是張敏,岳靈珊是葉童,金山飾演林鎮南;外加午馬飾演劉正風,林正英飾演曲洋。【在1988到1989那2年,葉倩文只拍了三四部電影,卻剛從歌壇二線沖到了一線,精力主要在歌唱事業上;而張曼玉那兩年出演了20部電影,並且開始拿影後,檔期更緊張。】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笑傲江湖》之後,可能是徐克也覺得對不住胡金銓,就向香港導演協會推薦,讓胡金銓獲得了那年的終身成就獎。結果這事又得罪了另一位電影界前輩,胡金銓的結拜大哥,拍風月片最著名的大導演李翰祥,因為那個獎他還沒得,而他比胡金銓更資深。最後在1997年,胡金銓和李翰祥同時獲得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才算是解決了這次風波。【徐克還說過一起搞個演員培訓班,胡金銓場地找好了,徐克又說不搞了,怎能不讓人憤怒。】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許冠傑是原定角色中沒換的最大牌,他還是香港歌壇第一代歌神,是他把那首武俠第一金曲《滄海一聲笑》唱紅了。許冠傑原來是跟著哥哥許冠文,一起在隸屬嘉禾的衛星公司許氏電影,靠著《鬼馬雙星》《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等賣座電影,創造了多個票房神話。1982年,許冠傑轉投新成立的新藝城電影,新藝城後面的金主正是《笑傲江湖》的出品方金公主電影。當年許冠傑以200萬港元的天價出演動作喜劇大片《最佳拍檔》,以創紀錄的2603萬港元的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並且是香港影史上首部票房過2000萬的電影,幫助新藝城打了個漂亮的開門紅。之後,許冠傑連續主演了4部《最佳拍檔》,還有《全家福》《衛斯理傳奇》等片;在1986年周潤發憑借《英雄本色》變成票房靈葯之前,許冠傑一直是新藝城的頭號巨星。到了1988年,許冠傑在新藝城的地位已經不如巔峰狀態的周潤發,而周潤發剛好又曾主演過電視劇版的《笑傲江湖》;但那時周潤發從《秋天的童話》到《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八星報喜》、《大丈夫日記》、《賭神》,各種風格的電影都拍,就是不拍武俠片,並且他也不願意重復自己,所以最終還是許冠傑成為令狐沖首選。【周潤發直到2000年的《卧虎藏龍》才穿回古裝,而《笑傲江湖》則讓許冠傑張學友兩代歌神第一次在電影中合作。】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笑傲江湖》最成功也流傳最久遠的,就是主題曲《滄海一聲笑》,這後面的故事就比較多人知道了。當年,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沾,和徐克合作多次,之前就有《倩女幽魂》《刀馬旦》這樣的成功案例,但這次徐克仍然退了黃沾6次稿,讓黃沾幾乎抓狂。黃沾是出名的耿直豪爽,臟話連篇,創作中和徐克爭執相當激烈,曾開玩笑說「隨時錯手會令施南生變寡婦!」。最後,黃沾隨手翻看古書《樂志》,看到一句「大樂必易」,心想最「易」的莫過於中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靈感一來,反過來用改成「羽、徵、角、商、宮」,到鋼琴前一試,婉轉動聽,聲色悠揚,極具中國古曲風韻,於是就順勢寫出了《滄海一聲笑》的整個旋律。曲子完成後,又借鑒了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從偉人詩詞中獲得了不少表現磅礴氣勢的靈感,寫出這首經典的歌詞。
為了一部《笑傲江湖》,徐克用了6個導演,主題曲退了6稿
好事多磨,好歌也多波折,這首差點把黃沾逼到退出的《滄海一聲笑》,歌詞簡單但合拍押韻,婉轉動聽,成了武俠電影的第一金曲;粵語版由許冠傑、黃沾及張偉文合唱,國語版由黃沾、羅大佑及徐克親自演唱,都唱出一種豪情萬丈的江湖氣概。《滄海一聲笑》獲得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最佳電影歌曲獎,黃沾自己也十分滿意這首作品,及至許冠傑後來想在自己獨唱版本修改一下,黃沾也毫不客氣的回絕,「我不管你是歌神還是歌天主也不可以改,你要唱就唱,不唱拉倒。」,盡顯大才子耿直本色。
7. 有個電影,裡面有黃沾唱的滄海一聲笑。請問是什麼電影
樓主說的很對,是許冠傑版的《笑傲江湖》,張學友在裡面演了個太監反派。
李連傑演的是《東方不敗》,二者不是同一部電影。
但《滄海一聲笑》在這兩部電影里都有出現,這首歌也有好幾個版本,個人最喜歡的還是黃沾、羅大佑和徐克三人合唱的版本,粗獷中不乏豪邁,太經典了!
http://qyez.vicp.net/ftp/lxd/mp3/chysx.mp3
滄海一聲笑
詞/曲:黃沾
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 只記今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 天知曉
江山笑 煙雨遙
濤浪洶盡紅塵俗世幾多嬌
清風笑 竟若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啦…… …… ……
8. 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聲笑
《滄海一聲笑》
歌手:羅大佑/黃沾/徐克。
所屬專輯:武俠音樂精裝特輯。
《滄海一聲笑》這首歌,徐克當年找黃沾作詞曲,黃連作七稿,徐不滿意,黃沾無來靈感,翻古書《樂經》,看到一句話「大樂必易」。遂想到最易不過五音宮商角徵羽(就是音階12356),突發奇想倒著一彈,頓覺雄渾壯闊,古風豪情如潮湧一般滔滔不絕。
9. 滄海一聲笑是誰唱的原唱者
《滄海一聲笑》是影片《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貳之東方不敗》的主題曲,分為國語版和粵語版,但歌詞卻只有3句不同。在電影《笑傲江湖》中,國語版、粵語版均由許冠傑主唱,黃沾、許冠傑、張偉文合唱,而原聲帶中則收錄了黃沾、徐克、羅大佑合唱的國語版以及許冠傑主唱的粵語版。在第二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女聲版由周小君演唱,名為《斷弦》;男聲版則由羅文演唱。另外,任賢齊也曾翻唱過這首歌曲的國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