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紅高粱電影主題分析

紅高粱電影主題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3-04 05:11:36

1.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2. 紅高粱電影影評分析

電影《紅高粱》講述了在原始力十足的東北高密鄉,「我爺爺」解救了受困於包辦婚姻的「我奶奶」,誤制出令酒坊致富的十八里紅,最後在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中目睹「夕陽紅」的故事

這是由莫言的《紅高粱》和《高粱酒》改編而來,當時莫言還不是什麼諾貝得主,不過只是想用自己的文字來描述這個活色生香,翻滾著血與肉,燃燒著靈與性的高密東北鄉罷了,30年前,各個導演作家演員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卻能由此走向世界,可見,不僅是眾人成就了它,《紅高粱》也成就了眾人。

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眾多的「紅」:高粱的紅,夕陽的紅,鮮血的紅,酒色的紅以及服裝的紅,紅這個色彩貫穿了全片,或作為性慾的象徵,或寓意著勞動人民的血性,或代表了中國百姓的民族存亡掙扎,而用色彩講故事,表現人物與情感一直都是國師擅長的手段,還有最後日食時那徹底變成紅色的世界。

中國人似乎對紅色更加的崇拜,因為那是血液的顏色,是流淌在數十億人口身體中共同的血脈。這份鮮艷的色彩的出現,更能表達出陝北人的熱情與豪爽,呈現了中國農民向上的精神狀態。

張藝謀在運用色彩上的技巧和靈感尤其值得研讀。長久以來國師的作品往往都帶有強烈的中國鄉土氣息,逼真的細節隱藏著動人的浪漫,用人類相通的感情不分種族國界地打動著每一個人。

片中的人物是豐滿生動的,「我爺爺」性格中有北方人所特有的大氣豪爽,怕老婆受欺負,一人冒死單挑禿三炮,喝了酒當眾指著「我奶奶」宣示主權。

「我奶奶」溫柔賢惠,勤勞肯吃苦,一手把酒坊打理起來,但同時她又是堅強剛毅的,在花轎中受折磨卻一句話也不說,與父親爭論無用後獨自拍馬疾行,羅漢大叔被日本鬼子殺害之後,她果斷決定要為羅漢大叔報仇,眼中看不到一絲恐懼。她具有中國傳統女性與新型女性的典型氣質,是一位理想化的農村婦女。

《紅高粱》中對性,酒,死亡都表達了近乎原始的崇拜,愛情為主題卻沒有出現一句情話更是展示了中國人內斂的愛情觀,個人對國家生死存亡的責任感更是為全片主題做了升華,紅高粱在那時儼然成為中華名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圖騰。

3. 小說《紅高粱》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分析

鏈接:

提取碼:kfcp

《紅高粱》作者:莫言

《紅高粱》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莫言創作的中篇小說,1986年發表於《人民文學》第三期。《紅高粱》主要描寫抗日戰爭期間,「我爺爺」余占鰲在山東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以及與「我奶奶」戴鳳蓮之間的愛情故事。《紅高粱》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壇的里程碑之作,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曾獲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入選《亞洲周刊》「20世紀中文小說」評選100強,是唯一一部入選《WorldLiteratureToday》評選75年(1927-2001年)40部世界頂尖文學名著的中文小說。1988年2月12日,《紅高粱》改編同名電影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4. 紅高粱主題思想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5. 用文學理論的知識分析電影紅高粱。

《紅高粱》是公認的華語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這部片子在1987年一經公映,便在國內外獲獎無數,一片贊譽,無論是在技術層面對華語電影所產生的影響,還是所帶來的思想沖擊,都是任何影片所無法比擬的,張藝謀不單是首個將華語電影推向世界的中國電影人,也是第一個將畫面及色彩運用的如此出色的中國導演,本片在國內被評為當時年度最佳華語片,也被法國最權威的影評刊物《電影手冊》評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位,在2005年更是被金像獎票選為華語電影百年百大華語片第一位。《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
紅高粱幕後花絮(4張)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與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紅高粱》雖然也承載了導演對生命主題的意念,但並不是完全像《黃土地》等探索片那樣淡化情節,靠純粹的電影視像語言的震撼力來直接表達導演的意念。張藝謀在這部影片中是從實處入手,從規定情境下的具體人物性格人手,編織一個完整、美妙動人的故事框架,從而使意念通過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為、動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來。在此,導演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方法來達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的呢?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敘事線大部分由畫外音來完成。影片一開始,還是全黑的畫面時,聲帶上就傳來了「我」的敘述;「我給你說說我爺爺我奶奶的這段事,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還有人提起。」這是一個以現在時進行回述的視點,這個「我」在此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者。由於他沒有在故事中出現,按理是一個客觀的敘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後代,這又使得他具有某種參與意識,從而又具有被敘述的意義。因此,這個視點是非常奇特而又新穎的,它使導演在處理全劇時有了一種游刃有餘的視點參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時,他的敘述的特點把故事拉遠,又具有歷史的間離效果。在此視點基礎上,導演在這開場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虛構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從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納入非現實的時空之中。 畫外音在影片中出現了12處。而影片中的人物關系、周圍環境、時間轉換等幾個主要情節轉折點,幾乎都是由畫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與麻風掌櫃李大頭的關系,高粱地的「鬼氣」,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規矩,李大頭被殺,禿三炮綁走我奶奶的過程,羅漢大爺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場等。畫外音在此影片中還承擔了一種「預敘」的功能,如抬轎出發時畫外音就告訴觀眾,轎把式將成為我爺爺,這就增設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使畫面故事的進展更富有張力。在傳統影片中特別容易出戲的那幾段全被畫外音虛掉了,導演在電影的空間與畫面上也就能盡情揮灑,將大部分的畫面用在表現顛轎、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讓意念承附在具體的畫面上,依附於一個個具有強烈生命象徵意味的儀式之中,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境地。確實,畫外音在影片中是作為一個戲劇因素滲入故事之中的,它「縫合」了過去與現在、意念與故事。 其次,當我們面對《紅高粱》時,就會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血、高粱酒的色彩。在這里,導演對色彩的運用是高度風格化的。影片一開頭就是年輕漂亮、靈氣逼人的我奶奶那張充滿生命的紅潤的臉,接著就是占滿銀幕的紅蓋頭,那頂熱烈飽滿的紅轎子,野合時那在狂舞的高粱稈上閃爍的陽光,似紅雨般的紅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後天地通紅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紅色籠罩。導演對這種基調的選擇幾乎完全剝奪了我們對戲劇情節的關注,而進入一種對一個特定的造型空間的純粹情緒性體驗了。這是一種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贊美。這不是一個完全現實時空的再現,而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結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紅色的擴張力獲得了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恆的沉寂效果。黑紅色的高粱舒展流動充滿了整個銀幕空間,極為輝煌、華麗、壯美。 第三,影片的空間環境與造型處理,都在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空間的神秘與闊大。一切瑣細的對比協調和過渡都被拋開,造成一種崇高神聖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間。影片主要是兩個空間環境:高粱地和釀酒作坊,釀酒作坊體現出生命的遠古意識,如風雨剝蝕、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圓形門洞。而那片自生自滅的高粱地,則透著生命的神聖。當畫面上充滿了高粱地時,它是作為一個巨大的自然生命符號群,舒展、盛大、堅強、熱烈、寬厚。影片中三次對高粱的渲染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生命的整一性。當我奶奶淚水滿面、仰天躺在我爺爺踩踏出來的聖壇上時,銀幕上一連出現了四個疊化的狂舞的高粱鏡頭。在這里,高粱地是生命誕生的見證。而在日本人強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鏡頭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殘的震撼。影片結尾,我爺爺與我爹泥塑般立於血紅的陽光里,面對那高速流動的高粱的鏡頭,我們內心喚起的是一種對生命的自信和對熱烈悲壯的生命的禮贊。 當然,《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頌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爐,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可是在思想內涵和意蘊指向上也還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作為我國電影的一部力作而載入史冊,卻是無疑的。

6. 紅高粱電影的 影評

「我給你們講的是我們家鄉那塊高粱地發生的神奇事兒。」
——影片《紅高粱》開始時的第一句旁白


《紅高粱》給我的總印象,集中到一點,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達了影片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這是一部帶上張藝謀強烈主觀意念的影片,應看做是一部較典型的作者電影。

在《紅高粱》中,張藝謀對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贊頌與褒揚,堪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達到了幾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一種五體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對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顛轎」一場戲中,從表層來看,它是偌多抬轎的粗野壯漢對花轎中一位紅裝紅蓋頭新娘的戲謔式惡作劇;但從深層來看,它既是幾條赤膊壯漢面對新娘九兒的魅力所萌動的性的潛在歡悅與渴望的自發宣洩,又是對九兒面臨不合理不人道的兩性結合卻又愛莫能助的悲涼、怨憤之情的自發發作。而惟一能使這一載歌載舞的「顛轎」迪斯科從瘋狂的頂點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別的,正是轎中九兒的幾聲哽咽的啜泣聲。編導在這一情緒與節奏的轉變點中,把這群粗野壯漢內心合乎人倫天性的美好性靈洞悉與燭照出來,是影片開始首先打動人心的點睛之筆。這一節奏休止造成的情緒落差,確定了九兒在野漢們心中實際占據的真正神聖的地位,是影片對性的神力崇拜的一個明證。而在這群抬轎壯漢中,又惟有「我爺爺」余占鰲,以其更加強烈的受性的神力驅使的生命意志力,敢於把自己內心的騷動與渴望一一付諸外在的實際行動——比之於其他壯漢,余占鰲確實高出一籌,是名副其實的獨占鰲頭——憑著九兒曾給他的一個美目顧盼,以至於接踵而來的殺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交歡野合,都成了一樁樁不再是施暴施惡而是全部順理成章的一攬子「仁」事美差了。這里的「仁」,不能以狹隘的法的定律為准繩,而必須從更加寬泛的自然與原始的生命定律——種的良性繁衍與發展、種的優勝劣汰中去尋找;而這里的「美」,自然是進行了藝術的選擇與渲染的電影美(如略去了「殺夫」的直接描寫等等)。當銀幕上展現九兒痴迷地後傾倒地的詩一樣朦朧的近景,余占鰲跪在那方倒伏高粱空地上的呈紅色「大」字狀展開的九兒身前的俯瞰大遠景(這里乾脆是一個宗教式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肅穆儀式了!)以及逆光中紅高粱影影綽綽在麗日和風中搖曳的動態空鏡,可說是把影片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鋪繪中推到了藝術美的制高點——不過反觀影片,張藝謀實在應當在此處把文章的濃度做得更足一點,以使這一「天作之合,地成之美」的紅高粱地交歡場面,華彩樂章般地達到更其神聖化的境地!

其次是對死的神力的崇拜。在《紅高粱》中,張藝謀要展示我們的人生圖景是:這些十八里坡人,他們男歡女愛,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為族仇國恥,他們也一定奮起抗爭,報仇雪恥,哪怕是為此而死——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愛恨之兩極,相反相成而一致。確實,這些人說死就死,那個李大頭、那個冒充「禿三炮」的路劫者等等,似乎是死得那麼容易、那麼輕松又那麼無聲無息。這里自然不是指這些消極意義的死。而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死、那些為反抗外族入侵而就義之死——無論羅漢大叔還是九兒乃至「禿三炮」之死於日本侵略者的屠刀與炮火之下,都成為壯烈犧牲之死、震懾人心之死!為此,張藝謀在影片中不惜讓人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並讓牛的被屠宰與人的被屠宰之均成犧牲做了強化對比。對此,我們當不能表面地視之為在對「犧牲」一詞做其概念本義的訓詁圖解,而是內在地在隱喻牛的犧牲與人的犧牲之不可同日而語。影片的結局使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是在沉默中被屠宰而成犧牲,人則在爆發的反抗中成就自己的犧牲,並將與屠宰者同歸於盡。這一表現,也最終成為了對死的神力的證明。

第三是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被美其名曰「十八里紅」的高粱美酒,其品格在被重復唱過兩次的《祭酒歌》中得到了最高的褒獎:「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口不臭……喝了這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而余占鰲正是在一醉方休的酒的神力中,把自己同九兒在高粱地里的私情一吐為快,並在十八里坡人中自古至今傳為美談的——紅高粱酒的神力,就是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羈的神力;紅高粱酒的品格,就是十八里坡人的自由自在的品格。一四七,三六九:九兒,這個十八里坡的惟一女性,不正是在她入主十八里坡酒坊為掌櫃的那一刻,向酒坊眾伙計們第一次宣布了自己的小名就是「九兒」(酒兒)嗎?酒與人,其神力與品格之所以一致,就因為兩者都誕生於紅高粱地。十八里坡人以酒為氛圍,十八里坡人以酒為依託;酒彌灑在十八里坡的人群中,酒成了十八里坡人調節與強化人際感情關系的催化劑。說穿了,影片對酒的神力的崇拜,就是對十八里坡人的神力的崇拜。

《紅高粱》以對性、對死、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表現了對人的本性中最基質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慾望、意志即生命本質力量的崇拜;它在影片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現,使影片不同凡響地「游乎逍遙放盪縱任變化之境」1。這是當今中國影片的一次破天荒的嘗試與探索。我認為,影片得以在國際影壇贏得共鳴與一致喝彩,正是在這一點上;它斷不是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一言所能概括的。


注釋:
1 借用王先謙對《莊子·大宗師·八》之「(汝將何以)游夫遙盪恣睢轉徙之途(乎)」一句所做的譯文。

紅高粱:那片地里的十九歲

截斷百年滄桑,第五代中國導演堅決地改變了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1988年,柏林,金熊獎頒給一部符號感強烈的作品——紅高粱,紅色中國的電影首次在全球四大電影節中獲獎,自此一發不可收。

那年我們礦山的廠子里沒有像樣的電影院,職工俱樂部能放,空間有限,最後用頭頂上安了大鍋的的差轉台把片子播到宿舍區千餘戶電視機上。破頻道死活調不清楚,一會兒是雪花一會兒沒聲音,而懵懂少年的我已經能看懂電視里的譯製片了,那次沒頭沒尾的觀影今天想來竟然完整而清晰。

廠子放紅高粱是眾望所歸的結果,因為之前相當長的時間里它一直是叔伯們的談資。說是紅高粱在縣里已經放了,有人看了,根本沒有什麼三級和剝皮的鏡頭,就有人反駁說,那是被剪掉了,沒有那些東西怎麼到外國拿獎。

三級說的是姜文把鞏俐搶到地里,掰折大片高粱,鞏俐朝天一躺,姜文跪她腳下,一時間鏡頭搖曳,高粱起伏,嗩吶齊鳴,殘陽如血——剪掉的部分一定很三級,沒准四級五級都有了。

剝皮的時候電視機及時准確地糊滿一片雪花,我聽到撕裂的慘叫和「x你姥姥」,心下大樂,小男孩聽到粗口總是很興奮。暗暗感激把黃色部分剪掉的人,因為這樣我就不用因為害怕和害羞而閉眼了,身為男人,不敢如何如何實在是很丟人的。

很多年以後,好賴窩的「天兆」開始學姜文的樣糟蹋莊稼,英吉利試著在大眾影院放沾湯掛水的「九歌」,法蘭西也有毛茸茸的「fxxx me」,血淋淋的畫面在全世界都不算稀奇。而我一直沒有再看紅高粱,傳說中的刪節,我一直相信它們的存在,也許會帶著這信念老去。

很多年以後,內地放的電影還是常常被剪,不光剪黃色,還剪綠色,不光剪劇情,還剪台詞,剪到不知所雲,剪到顛倒結局。要說香港的電影人還真聰明,故意剪成挨罵的德性,讓市場替他們喊冤。

很多年以後,那位一鳴驚人的謀導活躍至今。有人說他靠造星紅火,他就全部群眾演員;有人說他損中國形象,他就拍最美的武俠給世界。義大利歌劇,日本車廣告,他其實在那征服自我,不鳥咱們褒貶的。

很多年以後,有人真拍出個號稱「五級」的電影,可惜內容連三級都夠不上。那導演跟謀導老熟了,曾經一個導,一個攝,弄出黃土地,大閱兵。等謀導自己導紅高粱的時候,攝影是顧長衛,錄音是顧長寧,這哥倆就是倆金雞獎。

很多年以後,顧長衛成了導演,把我童年的點點拍成了電影,柏林很給他面子;顧長寧給姜文導演的電影錄音,姜文在戛納也很有面子。包括帥導在內的他們,被稱為第六代導演。第五代第六代聚聚一堂,個個板著臉,有個很胖的老頭往桌上畫線說,第五代負責賺錢,第六代負責拿獎,誰也不許欺負誰。

很多年以後,喝了咱的酒捲起的黃土風,n多好嗓子只剩田姐姐笑語依然,圓滾滾的臉蛋越發年輕,開口就唱「有沒有免費的愛情可以下載」,受到從我老媽到班上小女生的愛戴。

野性的贊歌

伴著低沉的男聲,一段獨屬於這塊的土地的悲歌緩緩升起。十八里坡上,滿是高粱,象徵著勃勃生機,也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威武不屈。在夕陽的斜照射下,大戰後的十八坡伴著一抹血色殘陽。但也是這抹殘陽,染紅了整個坡,高粱在成了紅色海洋的一者。它們預示著,生命的崛起,爆發的抗擊仍將繼續。
《紅高粱》中,由迎親引出了奶奶,為了換一頭騾子,曾外祖父把她嫁給一個麻風病人。迎親路上竄出一個劫道的,轎夫結果了劫道人。後來,他成了爺爺。日本鬼子來了。他們為了修路,用刀逼迫鄉親們,殘害義士,高梁地里發出怒吼聲,終於,爺爺和眾伙計沖向日本軍車,日本軍車炸飛了,奶奶死了,伙計們也死了。只留下爺爺和爹,整部影片有爺爺奶奶,相遇、相愛、相互扶持的情感過程構成。通過他們對世俗的抵抗,最終相守,再到最終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表達了作者對這片荒涼的土地上,這段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愛情的歌頌,對那種獨屬於這片土地無拘無束的野性的贊頌,更表達對中華兒女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品質的稱頌。全片其實就是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無可名狀的崇拜。
奶奶和爺爺是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是與高粱一樣,充滿生機、敢於反抗的代表。奶奶被貪財的外曾祖父賣給了麻風病人,她是個不屈服的女人,但作為女兒,她順從了父親的壓制。而在轎子中,她偷偷藏了把剪刀,為的是不讓麻風病人沾她的身子,在結婚的第一天晚上,她就拿起剪刀向病怏怏的丈夫丟去。她也是個希望追求到屬於自己幸福的女人,在轎子里她偷偷地看轎夫,爺爺威武的身軀吸引了她的目光。這其實是一種性的暗示,是符合大自然最原始的優勝劣汰的法則,也為高粱地里的野合提供鋪墊。但最重要的,是奶奶的明大義。當看到羅漢大哥的凄慘情形後,她帶著孩子與伙計們祭拜他,激勵爺爺與伙計們為他報仇。這不僅僅是個人恩怨,更是對日本侵略的一種反抗。這是當時農村女性有較大區別的形象,她的大義凜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爺爺是個充滿責任感的人,劫匪強劫奶奶時,他是第一個沖過去解救她的,是作為轎夫保護新娘應盡的責任。從那,奶奶不禁被他的身軀、外表吸引,也深深地被他的內心所打動。他是一個勇猛的人,知道心愛的女人別土匪搶走,他勇闖虎穴,巧妙地接近土匪頭子,在突然給他個措手不及。為了他的女人,他似乎可以把性命置之度外,不顧及後果。最終連土匪頭子也被他的漢子性格所震撼。真正讓奶奶深陷情網,敢於沖破封建禮教的,是爺爺獨有的野性。從土匪那回來後,他大鬧釀酒廠,先是撒尿,再是將蒸爐里的高粱用力地全挑出來。這都展現了他男性的陽剛,繁衍所必備的健壯。最終,奶奶被他征服,但他再去抱她時,她沒有反抗,也不顧伙計的看法,一心隨了他。這一次,是超越慾望的靈魂上的結合。當大戰日本人後,看到奶奶的離世,爺爺一動不動,夕陽將他映照在紅色只下,從他的眼中,能讀出悲涼與仇恨,但更多的是對奶奶深沉的愛。
影片中最令我影像深刻的戲,說來好笑,但確實是那場,爺爺奶奶在高粱地里第一次野合的戲。奶奶看清蒙面人是爺爺,就不動了,她似乎從爺爺鎮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什麼,或者說她在此時就已經屈服了。她在那時,就已經鼓足勇氣將年輕的身體給予爺爺,無論有沒喲結果,她都希望將自己奉獻給喜愛的男人,即使這中野合為世俗所不容。爺爺焦急地把高粱扯去,鋪在地上。這象徵著最原始的繁殖即將開始。接著奶奶痴迷地後傾倒在地,同時還流下了多種感情交織而成的淚水。爺爺跪在那伏倒的高粱空地上,奶奶呈紅色「大」字狀展開 ,這彷彿是一種肅穆的交配儀式!太陽下紅高粱影影綽綽,在麗日和風中搖曳,影片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時達到了藝術美的至高點。這已不是簡單的交歡場面,而是導演通過委婉的襯托,將人性中至真至純的一面,用華彩樂章達到神聖化的境地!表達作者對根植每個人心中的野性的呼喚。
影片對細節的拿捏很到位,很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也結合了主題。羅漢大哥離去時,突然改口,從前叫奶奶為「掌櫃的」,但在那一刻卻叫「九兒」,這點明了羅漢大哥對奶奶獨特的喜愛。也表明羅漢將真正地離開奶奶,投身於另一件事情。為下文,羅漢加入紅軍積極抗日,最終被敵人捉獲,凄慘而死做了鋪墊。當羅漢被施以剝皮時,整個場面肅靜起來,奶奶捂住了爹的眼睛。細微的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獨有的敏感,但奶奶的眼睛卻仍然盯著羅漢大哥,她要看清日本鬼子丑惡的面貌,喚起自身屬於高粱地的血液,激起對日本卑劣行徑的反抗,又為後來奶奶祭拜羅漢大哥,呼籲男人們去炸日本人的車,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這一個個細節,整部電影如珍珠般串聯起來,突顯了高粱地上,人們不屈的精神。
作者在創作整部影片時,還是保留了較強的個人風格和主觀意識。多用固定鏡頭,表現任務變化的過程。促使觀眾沉下心來觀看。影片在表現奶奶時,多處運用近景,當爹在釀酒缸里竄來竄去時,不停地喊「娘」,奶奶露出了幸福、溫馨的微笑,隨即她看到遠處的一個身影,側光打在他身上,勾勒出羅漢大哥瘦弱的身形,在金黃的光邊,環繞在他身邊,卻預示著狂風暴雨的到來。奶奶趕忙去追,爺爺滿臉的悵然疑惑,逆光從他背後射來,將他顯得更加憂愁,他好象看到了些什麼,似乎危機正在逼近,就如同光一樣壓在他身上。繼而引出日本人摧毀的到來。
陝北的民歌、歌謠,始終貫穿在影片中,成了不可缺少的情節推進器。當伙計們第一次在奶奶面前釀酒時,唱起了《酒神曲》: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好酒,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剎口,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好酒好酒好酒。曲調高昂,充滿激情,有一種張揚,顯現了高粱酒的醇烈。而當第二次唱起這支曲時,是在祭羅漢大哥的時候,此時的歌曲就變得凄哀悲涼,又透出一種反抗、執著,表明男人們將要為他報仇而放手一搏。爺爺也有兩次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第一次是在交合之後,還帶有一絲男人征服女人後所含有的勝利的喜悅,一種肆無忌憚。而第二次是在奶奶被打死後,爺爺面無表情的歌唱,彷彿是在送愛妻魂歸西天。是一種情到深處的肝腸寸斷。
影片的故事情節設置巧妙,環環相扣,但是在前面爺爺奶奶相遇的敘述上過多,導致後來日本侵略的情節加入時,顯得有些突然,頭重腳輕,愛國的情感就無法充分的表現出來,也不能通過層層鋪墊,渲染出高粱地上乃至全中國人民,所共有的堅韌執著、堅強不屈的精神。如果能多做些鋪墊,將能有效地卒章顯志。
在血色殘陽下,整片高粱地都成了血紅色,那是日食所代表的悲哀,那是被鮮血映紅的高粱,那是爺爺、爹痛失愛妻、母親的傷痛,是作者對高粱地上人民最崇高的禮贊。高粱被踐踏了,但還有許多高粱在瘋長著,那是華夏民族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文明,是爺爺身上帶有的狂野。爺爺的狂野是原始的、野獸般的狂放,不僅是男人生命中最真最核心的特點,還是中華兒女,能抵住侵略,奮起發抗的基礎。作者通過這部影片,呼喚人類天然的本性,刺激人們對勃勃生機的追求。

7. 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8. 以電影《紅高粱》為例,分析該影片的主題,音樂,色彩,景別,運動鏡頭的內涵及意蘊

賞析《紅高粱》

選自《影響中國學生的80部書》

<紅高粱>顯然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侯選名單上,不單是僅有的中文創作名目,更是80年代以降二十年中唯一入榜書.在<紅高粱>中設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過去式」寫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現在式」寫爺爺背著父親正在進行著的一場伏擊戰.這兩條線時隔幾十年,交叉進行,且均屬於過去,與現在無關.但令人無不驚詫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經歷過的抗日戰爭寫的那樣波瀾壯闊,有聲有色;他何以具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想像力;他的文字何能如此無拘無束舒捲自如;他怎麼就能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寫的飽滿暢酣淋漓盡致震撼人心.顯然,莫言在小說中的歷史描述別具一格.
莫言曾被歸為」尋根」一派,那麼莫言在自己的故鄉山東高密尋到了自己的根.對於莫言來說,高密是一個悖論,簡單說來它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又最醜陋,最超脫又最世俗,最聖潔又最齷齪,最英雄好漢又最王八蛋,最能喝酒又最能愛的地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莫言豎立起了一個復雜的形象-----爺爺(我們甚至可以忘掉他的名字),他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殺人犯通姦犯,一個土匪,而他又是個抗日英雄.如此這樣一個形象,完全不同於文革文學當中平板的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醜善惡於一身,為當代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作品中的奶奶也是極端反傳統的.作為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女性,奶奶反叛了傳統的價值道德觀念.當她被父母為換取一頭騾子而許配給麻風病人單扁郎時,她勇敢的選擇了與爺爺通姦,以此來進行反抗.而奶奶臨死的獨白正是對她一生最好的概括:
「天,你認為我有罪嗎?你認為我跟一個麻風病人同枕交頸,生出一窩癩皮爛肉的魔鬼,使這個美麗的世界污穢不堪是對還是錯.什麼叫貞潔?什麼叫正道?什麼叫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乾的都幹了,我什麼都不怕.」
可見,莫言的歷史小說推翻了傳統抗戰小說創作中的二元對立模式,重構了歷史,模糊了過去和歷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與惡,好與壞的界限.正因為如此,他的筆下才有如此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
不僅如此,<紅高粱>里還在濃濃的鄉愁里洋溢著對父輩們的深深的崇拜: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拙,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
在莫言的心裡,爺爺(父輩)充滿了讓人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個橋夫,但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姦情」去殺人;他本是個農民,卻為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卻也感愛感恨,深明大義,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連當時年僅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郎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盪」的紅高粱,就是莫言要尋找的故鄉,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9. 《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

透過影片《紅高粱》還不難看出,它在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本性上作了文章,探討人生哲理。《紅高粱》從本質上說是揭示了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在關注的問題:文明發展了,人的尊嚴該如何保持,人的活力該如何張揚?人性如何不因科學的昌明發達而喪失?該片導演張藝謀曾聲明,他拍《紅高粱》就是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就是要張揚人性。在電影中,還往往運用一種具像來象徵,暗示或者喻意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與人相應和時,可以張揚人性;環境與人矛盾,則會壓抑,破壞,甚至毀滅人性。電影《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酒坊均與男女主人公的人性相應和,因此它起到了強化,張揚人性的作用。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個天地變成紅色,來顯示人物壯烈的心理真實,也是《紅高粱》的藝術之筆,它給觀眾留下了一種神奇及激動之處。這要比小說中的一帶而過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現。提到這些,又不難想像,片中的「顛轎」一場戲,在那崎嶇的道路上,滾滾的黃塵,轎夫那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釀酒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過煙氣,來回走動的人而營造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氣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風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拔地而起……這些熱烈鮮明的氛圍,表現的多麼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無處不和電影強調形象直觀沖擊力有關系。這些場面最能體現淳樸的民俗和傳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於編導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總體上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

10.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紅高粱》之主題思想是什麼

抗日 愛情 女人自強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8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5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0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