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中國館主題電影

中國館主題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3-01 19:03:41

『壹』 中國館裡面是什麼

東方智慧的多元展現——中國國家館展示方案公布
2009年09月15日

中國館

中國國家館的展示設計工作始於2007年12月,在經過了概念策劃和方案優化後,於2009年1月進入展示方案深化設計階段。今年9月底,展館的布展工程將全面展開。預計2010年3月展館將完成布展調試,4月投入試運營。

2009年8月20日,中國國家館展示設計主創人員集體亮相,解密展館展示設計的亮點。展館的展示設計主創團隊陣容強大,堪稱是跨界藝術的體現,包括——

展示總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

展示設計總監: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黃建成;

展示創意總監:台灣知名策劃人姚開陽;

展示影像藝術總監:著名導演陸川。

中國國家館的展示主題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以東方為視角,以尋覓為主線。展館共分三層,展示總面積達15000平方米。

49米——奇觀體驗與「國寶」亮相

搭乘電梯,觀眾可以直奔49米上層,這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也是核心展示層「東方足跡」,面積達8500平方米。「發展」和「時空轉換」為該層的兩個核心展示角度。

一個超常規的影廳是上層的點睛之處。導演陸川透露,不同於普通的影廳,在這里,主題影片將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時展現,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觀眾。影片時長8分鍾,但不同空間放映的累積內容時長則達24分鍾,極富視覺沖擊力,以匯聚、建設和感悟著手,詩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城市化建設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氣、震撼、現代風格的影片雖短,其內容卻仿如一部「微型史詩」。

陸川告訴記者,主題電影的製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團隊。從創意階段開始,電影即定調為詩意的展現,因此會有很多超出現實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觀」呈現給觀眾。

影片將給我們展現一種新的人文情懷,震撼但不壓抑。陸川認為,對一些歷史的詮釋可以用一種輕松的、柔性的關注和表現手段,使其更藝術化。

他表示:「影片後期製作復雜程度不亞於影片《魔戒》,將體現目前國內後期製作的最高水平,有許多經過好萊塢大片歷練的年輕人加盟。」

走出影廳,觀眾馬上會被另一件「寶貝」所吸引——放大了數百倍的張擇端名作《清明上河圖》。巨型畫卷可以讓人細細品味,畫中人物還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

面對 「國寶級」文物的再創作展現,潘公凱表示:「我們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內容,寓教於樂。」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圖》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競相一睹真容。但當時觀眾只能在1米開外的圍欄外遠距離眺望而已。這一次,原本5米多長的畫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畫卷旁,可以一次看個夠。

緊接著,觀眾在前往41米展廳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綠色植物將建構出一個夢幻的綠色環境,其中還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的影像裝置。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印刷術等和城市生活發展相關的元素也都將創意地展現在人們的尋尋覓覓中。

中國館內部效果圖

41米——10分鍾「騎乘」感受智慧

結束了49米上層的參觀,觀眾將來到41米的中層,經歷動感體驗。中層面積3500平方米,被譽為是充滿驚喜的「智慧之旅」。

夢幻的軌道車,是中層的主打項目。姚開陽表示,這就好比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遊玩項目,給人以童話般的意境。但中國國家館的這段「騎乘」還能讓人領略半抽象、詩意化的參觀效果。

邊游邊看,好似一趟尋覓之旅。黃建成表示,「騎乘」算是一種參觀者的特定方式,運用了動態的「流處理」,設計在展館的41米中層,既是一種驚喜,也是一種參觀節奏上的調節,讓遊客在三個層面的參觀過程中有起有伏。

約10分鍾的「騎乘」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沿途觀賞的亮點。

潘公凱說道,中國古代的農耕民族文化特點顯著,古時候的建築均以木材為主,功能偏向於生活和居住,並且符合中國的氣候特點。這不同於希臘、埃及等國家,以石頭建築為主。因此,這種中國式的建築之旅將很有看頭。

中國館內部效果圖

33米——互動展項 暢想未來

33米的下層展廳「綻放的城市」,面積約3400平方米,被賦予了「未來暢想」的功能。

該層的環境設計頗有講究,以白色為基調的展廳被打造成流線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風格簡潔、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說,前兩層是回顧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那麼這一層,則是對未來20年發展的展望。在這里,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參與到有趣的互動項目中,一起暢想未來的城市生活。

潘公凱表示,下層將會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生活的智慧面向未來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交一份「中國式的答案」。

中國元素不等於傳統元素,充滿未來感的下層,將中國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張揚相融合,給參觀者提供暢想未來城市的機會,尋找中國的城市未來在哪裡。

水——貫穿始終的線索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因此,東方智慧的展現少不了「水」元素。

中國國家館內,「水的流動」聯系了各個展層和展項。在不同的地方,觀眾會看到形態各異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擬「水」,還有裝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個全球性的話題。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即以「水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城市發展中,水資源早已成為各國探討的熱點。在中國,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類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習性成就了當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為人類帶來生命之源與重要交通渠道。

中國國家館將「水」元素貫穿始終,既是對東方智慧的一種凝煉,也是一次對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呼應,更是展現了人與人、人與環境、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

『貳』 離中國館最近的電影院

中國館?···

『叄』 中國館外觀描寫。

第一展區:探尋「東方足跡」

通過幾個風格迥異的展項,重點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體綜合展項播放的一部影片,講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自強不息的城市化經驗、中國人的建設熱情和對於未來的期望。國寶級名畫《清明上河圖》被藝術地再現於展廳中,傳達中國古典城市的智慧。 中國國家館內部效果圖
搭乘電梯,觀眾可以直奔49米上層,這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也是核心展示層「東方足跡」,面積達8500平方米。「發展」和「時空轉換」為該層的兩個核心展示角度。
一個超常規的影廳是上層的點睛之處。導演陸川透露,不同於普通的影廳,在這里,主題影片將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時展現,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觀眾。影片時長8分鍾,但不同空間放映的累積內容時長則達24分鍾,極富視覺沖擊力,以匯聚、建設和感悟著手,詩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城市化建設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氣、震撼、現代風格的影片雖短,其內容卻仿如一部「微型史詩」。
陸川透露,主題電影的製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團隊,從創意階段開始,電影即定調為詩意的展現,因此會有很多超出現實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觀」呈現給觀眾。
影片將給我們展現一種新的人文情懷,震撼但不壓抑。陸川認為,對一些歷史的詮釋可以用一種輕松的、柔性的關注和表現手段,使其更藝術化。
他表示:「影片後期製作復雜程度不亞於影片《魔戒》,將體現目前國內後期製作的最高水平,有許多經過好萊塢大片歷練的年輕人加盟。」
走出影廳,觀眾馬上會被另一件「寶貝」所吸引——放大了數百倍的張擇端名作《清明上河圖》。巨型畫卷可以讓人細細品味,畫中人物還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
面對 「國寶級」文物的再創作展現,潘公凱表示:「我們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內容,寓教於樂。」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圖》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競相一睹真容。但當時觀眾只能在1米開外的圍欄外遠距離眺望而已。這一次,原本5米多長的畫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畫卷旁,可以一次看個夠。
緊接著,觀眾在前往41米展廳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綠色植物將建構出一個夢幻的綠色環境,其中還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的影像裝置。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印刷術等和城市生活發展相關的元素也都將創意地展現在人們的尋尋覓覓中。

第二展區:展開「尋覓之旅」

採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國國家館內部效果圖滿動感、驚喜和發現的參觀體驗。
結束了49米上層的參觀,觀眾將來到41米的中層,經歷動感體驗。中層面積3500平方米,被譽為是充滿驚喜的「智慧之旅」。
夢幻的軌道車,是中層的主打項目。姚開陽表示,這就好比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遊玩項目,給人以童話般的意境。但中國國家館的這段「騎乘」還能讓人領略半抽象、詩意化的參觀效果。
邊游邊看,好似一趟尋覓之旅。黃建成表示,「騎乘」算是一種參觀者的特定方式,運用了動態的「流處理」,設計在展館的41米中層,既是一種驚喜,也是一種參觀節奏上的調節,讓遊客在三個層面的參觀過程中有起有伏。
約10分鍾的「騎乘」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沿途觀賞的亮點。
潘公凱說道,中國古代的農耕民族文化特點顯著,古時候的建築均以木材為主,功能偏向於生活和居住,並且符合中國的氣候特點。這不同於希臘、埃及等其他國家,以石頭建築為主。因此,這種中國式的建築之旅將很有看頭。 [2]
第三展區:聚集「低碳行動」
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層展廳「綻放的城市」,面積約3400平方米,被賦予了「未來暢想」的功能。
該層的環境設計頗有講究,以白色為基調的展廳被打造成流線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風格簡潔、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說,前兩層是回顧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那麼這一層,則是對未來20年發展的展望。在這里,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參與到有趣的互動項目中,一起暢想未來的城市生活。
潘公凱表示,下層將會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生活的智慧面向未來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交一份「中國式的答案」。
中國元素不等於傳統元素,充滿未來感的下層,將中國長安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張揚相融合,給參觀者提供暢想未來城市的機會,尋找中國的城市未來在哪裡。 水——貫穿始終的線索
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因此,東方智慧的展現少不了「水」元素。
中國國家館內,「水的流動」聯系了各個展層和展項。在不同的地方,觀眾會看到形態各異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擬「水」,還有裝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個全球性的話題。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即以「水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城市發展中,水資源早已成為各國探討的熱點。在中國,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類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習性成就了當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為人類帶來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國國家館將「水」元素貫穿始終,既是對東方智慧的一種凝煉,也是一次對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呼應,更是展現了人與人、人與環境、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

『肆』 中國館的特色

中國館的特色?
一、展現中華文明,傳遞中國智慧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中國館將向參觀者呈現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表達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思想和傳統詩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意棲居的意境。
中國館本身展現了完整統一的空間藝術。從中國館外觀到中國館館內的布局設計,既突出中國的元素和中國的特色,又融合現代展示設計理念,呼應「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這一中國館主題。
二、展現中國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國具有代表性的14個省市,將首次亮相中國館,通過各自為期一周的省市系列活動和其它活動,展示具有濃厚地域色彩、民族色彩的戲曲、歌舞、民間手工藝術、旅遊資源和旅遊文化等,使參觀者集中領略中國文化的多樣性。
三、展現中國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中國城市起源甚早。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館將選取眾多的中國城市,向觀眾呈現目前中國城市生活的狀態,以及在促進自然與城市和諧發展方面所作的探索。

『伍』 中國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內有什麼

中國館主題電影:「復活」傳統水墨動畫

遒勁的素墨從超大銀幕一角劃過,黑色山稜下出現一座中國現代城市;水墨荷花隨風搖曳,人類的美好夢想好比一行展翅白鷺 短短8分鍾的《和諧中國》,中國傳統水墨動畫「復活」,令觀眾興奮不已。

《和諧中國》導演鄭大聖說:「世博會帶給中國傳統水墨動畫一個復興機遇。」

影片中,彩墨荷塘與現實中的城市美景交融在一個畫面里,家家戶戶窗檯前開出朵朵墨彩鮮花,動畫小鳥在人們身邊起舞 承擔此次水墨動畫渲染重任的上影集團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年輕製作人施屹說,這是中國電影人運用傳統水墨動畫工藝,使彩墨與真人實景實現融合。

在不採用現代數碼3D技術前提下,以傳統工藝在電影膠片上留下中國水墨自然暈染瞬間,近半個世紀來,這項國家級機密工藝深藏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作為水墨動畫傳人之一,施屹認為,傳統水墨動畫成為世博會中國館電影的「點睛之筆」,可以告慰那些已仙逝的中國水墨動畫前輩。

和諧鍾鼓齊鳴

作曲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徐堅強說,尋找恰當的中國音樂元素,是為《和諧中國》配樂的最大難題。曾經一段時間,徐堅強幾乎每晚都在思考如何為世博會中國館主題電影配樂。徐堅強說,最後自己決定運用純五度、純四度、大二度、小七度的傳統音階來創作。「 宮、商、角、徵、羽 ,這就是中國音樂元素的核心!」

《和諧中國》的開場一幕,大寫意的水墨走筆,搭配黃鍾大呂一般的鍾鼓齊鳴。隨後有琵琶、二胡、中阮、古琴等民族樂器與管弦樂隊的合奏,再輔以無伴奏的混聲合唱。徐堅強解讀,8分鍾的配樂中有一部分透出凄美感,表達的是中國人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憂患意識,今天中國城市發展所取得的成果,與過去幾代人的艱苦努力分不開。

「無法復制」的電影

三折幕形成的超長畫面、獨特的21聲道,令中國館主題電影變得幾乎「無法復制」。

上海美影廠副廠長、《和諧中國》技術總監朱毓平介紹,8分鍾影片採用電影膠片拍攝,再轉成數字拷貝方式製作。盡管製作成本高,但畫面品質更精美。

製片人錢建平透露,8分鍾內全景式超寬畫面佔了兩分半鍾,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超寬全景、綿延的杭州灣大橋、飛馳的和諧號列車,其中還蘊藏著中央新聞電影紀錄片廠的特種攝像團隊以及為奧運和世博服務的水晶石公司所提供的核心技術支持等。

《和諧中國》音效總監詹新曾是《紅河谷》《阮玲玉》等影片的錄音師。他說,世博中國館放映廳廳內擁有三折幕、環繞、穹頂等各方位共計21聲道的音響,音效設計非常復雜。在影片反映中國城市多元生活的片段中,觀眾可清晰聽到菜市場的嘈雜聲、自行車鈴聲、京劇演出散場時的掌聲以及清潔工人掃落葉的聲音等,而影片音效的最大特點是還原了某些特殊場景的聲效。觀眾可以感受和諧號從超長銀幕的右側至左側,直至飛馳出畫面;也可體會飛機呼嘯著掠過頭頂,最終降落在正前方畫面中的立體聲效;還可以聽到鞭炮第一響從正前方地面發出,第二響則來自空中的獨特效果。

『陸』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進入後放的那個紀錄片叫什麼

上海世博園中國館紀錄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wNDU2OTA4.html

『柒』 中國館里有什麼

中國館里主要展示的是,中國二十三個省、五個自治區、四個直轄市以及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中國各地的,花卉、當地的土特產品。展現了我們國家的地大物博,東西南北的花卉相聚在一起,爭奇斗艷。科技強國,糧食、水果大豐收,展現了我們國家的實力。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世博會結束後,更名為中華藝術宮(位於上海地鐵8號線中華藝術宮站)。

(7)中國館主題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館,共分為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猶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平 台基座匯聚人流,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

設計理念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大紅外觀、斗拱造型——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奉獻給159年世博會歷史的「中國紅」。我們稱她為『中國紅』。」每次遇到外賓,中國館館長徐滬濱都會自豪地說,「這是從中國古建築營造法則中,特別是故宮的紅色中,採集而來的。

『捌』 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創意

含 義: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中國國家館是上海世博會中永久保留的展館,該館將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系統地展示以「和諧」為核心的中華智慧。
「古」意「新」解透露新鮮氣息

作為世博會主辦國建造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期盼。細細品味,中國館的設計方案中凝煉了眾多的中國元素。同時,這些傳統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新鮮氣息——

■中國紅中國館大面積地採用大氣、沉穩的「故宮紅」作為建築物的主色調,色彩奪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體承天地中國館組成中,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為「天」,如同雕塑高聳於上,宛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為「地」,如同基座延展於下,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

■國家館63米的絕對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為人們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場所。而這種開放性、公共性,是國際建築設計中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國家館以整體大氣的斗冠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要素。同時,傳統的曲線設計被拉直,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與結構美。這種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規」「回」統一中國館的空間組合秩序由「規」與「回」兩部分組成,它們都源於中國傳統城市建築的原型。「規」源於傳統中國建築的儀式化空間。在象徵自然本質的中心對稱空間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從而使單個空間演變為有層次遞進感的空間序列,這正是故宮中空間秩序的由來。

「回」源於傳統中國建築的非儀式化空間,用人的視覺、聽覺等多方面體驗賦予看似無序的自然山水以結構性的秩序,從而使自然空間升華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華,這正是江南園林空間秩序之原由。中國館方案將這兩種模式融為一體,在國家館的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之間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動。

中國館鎮館之寶 「復活」的《清明上河圖》

『玖』 世博會的中國館里有什麼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

進入中國館先坐電梯到第一展區「東方足跡」,電梯模擬的是和諧號動車,一進去是「倒掛的城市」、「標有地名的斑馬線」,再然後「春天的故事」,在這里中國館主題電影《歷程》,是由陸川指導的,電影描述的是幾代中國人的奮斗歷程,包含了好多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大慶油田的開發,香港澳門回歸,汶川地震等。
接著是「歲月回眸」,這里展示了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生活的變化,裡面有各個年代家居的東西,如老舊的電視機、收音機(播放經典歌曲)、書籍、牆畫、桌椅板凳等,還展示有不同年代人們的不同潮流服飾。
然後「智慧長河」,展出了動態的清明上河圖、秦秦始皇兵馬俑銅車馬及其他國寶。接著是童心暢想和希望的大地,展出了好多來自祖國各地當然包括寶島台灣的小朋友的畫作。

第二展區是「尋覓之旅」,採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約10分鍾的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觀賞的亮點。

第三展區是「低碳行動」,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 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展示都是強調低碳的。

『拾』 中國館介紹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

位置:世博園區A片區,世博軸東側

展館主題:「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設計者:何鏡堂,廣東東莞人,「中國館之父」,國家特許一級注冊建築師、總建築師、高級建築師。

開工時間: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時間:2010年2月8日

建築面積:三層,15000平方米

造型亮點: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

編輯本段展館簡介
第一展區:探尋「東方足跡」

通過幾個風格迥異的展項,重點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體綜合展項播放的一部影片,講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自強不息的城市化經驗、中國人的建設熱情和對於未來的期望。國寶級名畫《清明上河圖》被藝術地再現於展廳中,傳達中國古典城市的智慧。搭乘電梯,觀眾可以直奔49米上層,這是展館最高、最大的展層,也是核心展示層「東方足跡」,面積達8500平方米。「發展」和「時空轉換」為該層的兩個核心展示角度。一個超常規的影廳是上層的點睛之處。導演陸川透露,不同於普通的影廳,在這里,主題影片將在不同的空間里同時展現,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觀眾。影片時長8分鍾,但不同空間放映的累積內容時長則達24分鍾,極富視覺沖擊力,以匯聚、建設和感悟著手,詩意地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城市化建設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氣、震撼、現代風格的影片雖短,其內容卻仿如一部「微型史詩」。陸川透露,主題電影的製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團隊,從創意階段開始,電影即定調為詩意的展現,因此會有很多超出現實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觀」呈現給觀眾。

影片將給我們展現一種新的人文情懷,震撼但不壓抑。陸川認為,對一些歷史的詮釋可以用一種輕松的、柔性的關注和表現手段,使其更藝術化。

他表示:「影片後期製作復雜程度不亞於影片《魔戒》,將體現目前國內後期製作的最高水平,有許多經過好萊塢大片歷練的年輕人加盟。」

走出影廳,觀眾馬上會被另一件「寶貝」所吸引——放大了數百倍的張擇端名作《清明上河圖》巨型畫卷可以讓人細細品味,畫中人物還會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工人們巧奪天工地用靈巧的雙手創造出了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面對 「國寶級」文物的再創作展現,潘公凱表示:「我們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內容,寓教於樂。」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宣和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盛熱鬧,畫卷以全景式的構圖,細致而真實地記錄了城鄉、街市、水道間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圖》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引來無數觀眾排隊參觀,競相一睹真容。但當時觀眾只能在1米開外的圍欄外遠距離眺望而已。這一次,原本5米多長的畫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畫卷旁,可以一次看個夠。 緊接著,觀眾在前往41米展廳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綠色植物將建構出一個夢幻的綠色環境,其中還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的影像裝置。

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如造紙、印刷術等和城市生活發展相關的元素也都將創意地展現在人們的尋尋覓覓中。

第二展區:展開「尋覓之旅」

採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完成一次充

滿動感、驚喜和發現的參觀體驗。

結束了49米上層的參觀,觀眾將來到41米的中層,經歷動感體驗。中層面積3500平方米,被譽為是充滿驚喜的「智慧之旅」。

夢幻的軌道車,是中層的主打項目。姚開陽表示,這就好比美國迪斯尼樂園的遊玩項目,給人以童話般的意境。但中國國家館的這段「騎乘」還能讓人領略半抽象、詩意化的參觀效果。

邊游邊看,好似一趟尋覓之旅。黃建成表示,「騎乘」算是一種參觀者的特定方式,運用了動態的「流處理」,設計在展館的41米中層,既是一種驚喜,也是一種參觀節奏上的調節,讓遊客在三個層面的參觀過程中有起有伏。

約10分鍾的「騎乘」旅途中,中國傳統城市營建的智慧被展現得淋漓盡致。木結構建築、拱橋、庭院、園林、斗拱、磚瓦等成為沿途觀賞的亮點。

潘公凱說道,中國古代的農耕民族文化特點顯著,古時候的建築均以木材為主,功能偏向於生活和居住,並且符合中國的氣候特點。這不同於希臘、埃及等其他國家,以石頭建築為主。因此,這種中國式的建築之旅將很有看頭。

第三展區:聚集「低碳行動」

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 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式的回答」 。

33米的下層展廳「綻放的城市」,面積約為3400平方米,被賦予了「未來暢想」的功能。

該層的環境設計頗有講究,以白色為基調的展廳被打造成流線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風格簡潔、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說,前兩層是回顧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那麼這一層,則是對未來20年發展的展望。在這里,觀眾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參與到有趣的互動項目中,一起暢想未來的城市生活。

潘公凱表示,下層將會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生活的智慧面向未來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交一份「中國式的答案」。

中國元素不等於傳統元素,充滿未來感的下層,將中國長安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張揚相融合,給參觀者提供暢想未來城市的機會,尋找中國的城市未來在哪裡。

在中國館「低碳」展區的結尾部分,荷花與水簾組成動人的「感悟之泉」景觀,佔地達250平方米。水簾上還能顯示出「天人合一」、「師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成語。參觀者不僅可以看到「蓮葉何田田」的意境,也可在此進一步感悟中國城市和諧、美好的未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這是中國古人留給後人的『大智慧』,要解決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挑戰,需要這些中華智慧充分發揮作用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5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5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2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9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9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2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