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張一白導演最新電影

張一白導演最新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16 03:28:48

Ⅰ 心理罪第二季楊芸的扮演者是誰 心理罪第二季楊芸演員資料

心理罪第二季楊芸角色介紹

袁晶飾演楊芸

劇中的楊芸是一名心理醫生。她和方木、邰偉、警花唐悠搭檔組成新的破案團隊,四人之間也產生了感情的沖突。

袁晶個人簡介

袁晶,出生於遼寧省,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2010年,袁晶在張一白導演的電影版《將愛》中友情出演「小夏」一角,其靚麗的外形與出色的演技受到了張一白導演的肯定,並被張導欽點,在其監制的電視劇版《將愛情進行到底2》中飾演女主角之一「小月」。

2011年,參演陶紅、趙亮領銜主演的農村題材劇《半城山水滿城橘》。

2012年,出演李炎執導的網路電視劇《東北往事》,在劇中飾演李洋,與劇中男主角張岳的「虐心戀」。2月與郭達、郭濤聯袂主演驚悚喜劇電影《絕對底線》上映,在片中飾演飾演情感糾結的保姆。同年與張佳寧、黃明領銜主演周德華執導的愛情倫理劇《左手親情右手愛》。

2013年,領銜主演警匪懸疑劇《清網風暴》,在劇中飾演柳雪。

2014年,出演電視劇《少帥》,在劇中飾演勇敢抉擇出家的三夫人戴憲玉。

2015年,根據周立波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30集電視劇《暴風驟雨》已經於近日在伊春市帶嶺區開拍。該劇由何濤執導,張若昀、高洋、袁晶等青年演員與姚安濂等前輩共同主演。剛剛結束新劇拍攝的袁晶直接從洋氣的三亞「空降」到東北,從白富美變成了農村婦女主任白桂花,聯手他人共同演繹這部中國版《靜靜的頓河》。

Ⅱ 張一白:周星馳曾第一個鼓勵我,不介意被說致敬他,但真模仿不來

距離內地第一部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播出已經22年。當年青澀的徐靜蕾、李亞鵬、廖凡如今已經成腕兒成角兒,當年第一次執導電視劇的張一白導演隨後轉戰並紮根電影行業結下累累碩果,並在22年後重新殺回劇集領域。這一次,他經由徐靜蕾推薦,和90後校友作家裡則林聯手,把母校重慶29中一群千禧年間追風少年的成長時光拍成16集青春劇《風犬少年的天空》(以下簡稱《風犬》),9月24日起在B站播出。

張一白

《風犬》中二誇張的漫畫風格、方言與普通話夾雜的對白方式,在張一白的青春片/劇中顯得與眾不同。但它所呈現的青春烏托邦與殘酷現實的碰撞,以及台詞、表演、配樂等各種戲劇元素的搭配,又都能在張一白之前的作品,乃至他的人生經歷里找到呼應。某種程度而言,《風犬》像是張一白對這20多年與青春有關的時光的注腳與回答。

青春不散:不覺得年齡大了就該老氣橫秋

回過頭去看,《將愛情進行到底》曾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楊崢(李亞鵬 飾)在海邊打電話讓文慧(徐靜蕾 飾)聽海的場景被奉為經典,至今仍會被網友拿出來討論。張一白卻沒能「享受」到這部劇的火,劇播完後不久他就轉戰電影圈了。「我不是裝逼,拍完後播得亂七八糟,我心想完了完了,然後就不再過問,轉去拍電影了。」

《將愛情進行到底》截圖

若干年後,張一白在上海拍廣告,有人沖他喊:「張導演,我就是因為你這部劇才考來上海的!(《將愛》在上海取景)」張一白心說,這哥們為了出鏡,這么賣力地忽悠自己。直到拍《將愛》電影時,他才意識到這部劇曾經是有過影響力的。這次拍《風犬》,90後編劇里則林跟他說,當年放學了就追《將愛》。張一白不禁感慨,多年後才知道曾經走紅過,這也許就是自己的命。

張一白後來執導的電影也都跟青春愛情有關——《開往春天的地鐵》《夜·上海》《秘岸》《匆匆那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些片子有的引領潮流,有的引發熱議,有的領跑票房,他因此收獲了「青春片教父」的頭銜。

20多年後重回劇集領域,《風犬》依然是青春題材。有意思的是,第13集里,張一白親自出演了2005年在重慶拍《好奇害死貓》的自己,並借角色之口調侃:「有一天你會成為青春片教父,有一天你會把重慶拍成網紅城市——只要你買下我這本《高端電影名字指南》,50塊錢。」

張一白客串《風犬》。

如果把《風犬》和《將愛》對比,會發現二者有不少相似:比如都是四個男生+兩個女生的青春群像;比如「跑」在兩部劇里都是很重要的意象,一個是跑馬拉松,一個是跑接力賽。但在張一白看來,從《將愛》到《風犬》其實有很多改變。比如《將愛》里沒有戲謔的成分,總體還是在青春劇偶像劇的范疇之中。「但《風犬》沒有偶像,我說它不是青春偶像劇,它就是一部青春劇。」

《風犬》劇照

《風犬》里的角色在高中最後一年不得不面對生活的撞擊。「現在你還是在父母和學校的庇護之下,所以還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去化解。你也知道一旦走出校門,一切都不一樣了。這是最後的樂園。」張一白說,他想要展現這「最後一年」的快樂和痛苦,戲謔和沉重,溫情和殘酷。「這些東西,只有在這個年齡才能無縫地焊接在一起。看到彈幕說,怎麼上一秒笑下一秒哭,這就是——我們可以無拘無束,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

回歸劇集:劇更適合拍成長,反感人設這個詞

20多年來一直在拍電影,為什麼選擇用劇集的形式來呈現《風犬少年的天空》這個故事?張一白籌備時也有過一番考量,劇的篇幅相較於一個半小時或者兩個小時的電影,能夠給創作者帶來什麼?他的結論是,劇集有足夠的篇幅來刻畫成長。「什麼是成長?成長就是一種未知。是此岸的你不知道,度過了時間和生活之河,在彼岸上岸的時候,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成長一定是寫人物。」

《風犬》里,大興村四子(「老狗」塗俊、「大力嬌」朱瑋嬌、「咪咪」丁榮亮、「大嘴」羅申喜),家境貧寒但樂觀向上,他們父母分別是賣豬肉的、賣小面的、賣報紙雜志的和開計程車的。和住在上半城家境優越的李安然、馬田,從互相敵視到成為好朋友之前,大興村四子是以「學渣」的形象出現的:上課睡覺下課打鬧,有時還會欺負同學。塗俊看上去像個學渣老大,朱瑋嬌是男人婆,丁榮亮是憨傻的跟班兒,羅申喜是狗頭軍師。

大興村四子

這樣的「人設」不太討喜,頭兩集播出後有網友因此給了差評。但隨著角色的變化和成長,不少人改變了看法,該劇豆瓣評分從7.0升到了7.8。張一白說,他在劇作中最反感的一個詞就是「人設」。「我不喜歡人設,喜歡人物。人設就是,我設定一個甜寵或者軟萌什麼的人設,我知道這個人設會討好很多很多人,於是它就是不變的,十幾二十集里我無非都在重復。」雖然不認為「人設」這種創作方法論有錯,但他更想展現人物的變化——經歷了十幾二十集,可能從學渣變成學霸,可能從懵懂變得成熟。

就像《風犬》預告片透露的,高三開學還是學渣的大興村四子有三位都考上了大學。有觀眾認為這過於理想化,在現實中不太可能。而事實上,這是張一白的親身經歷。「我高中就有這樣的同學,他的媽媽是在解放碑打掃清潔的,家住在一個很破的閣樓里。他最後一學期發奮,天天在路燈下讀書,最後就考上了大學。而那個學校、那個年級、那個班被認為最應該考上大學的我,沒考上。人家都大學畢業工作了,我後來才考上的大學。」

大興村四子

父與子:第一次觸碰父親話題,了了心願

《風犬少年的天空》最動人的戲份之一,是「老狗」塗俊(彭昱暢 飾)和父親塗夫(黃覺 飾)的告別。大雨的夜晚里,塗俊艱難地背著傷重的父親去找醫院,塗夫試圖給兒子講個笑話:「現在是春天了吧?萬一我走了,你就把我埋在春天裡面,這樣到了秋天你就可以收獲嘿多(很多)老漢兒(父親)了。」這集播出後,張一白發了兩條關於自己父親的微博。其中一條寫道:「從拍到剪到配樂到合成到成片,總是在這里淚目。我也想我爸了。」

塗俊背著傷重的父親去找醫院。

這是張一白影視作品裡第一次刻畫父親的形象,他承認的確有個人 情感 的投射。「我看見塗俊背著他父親的時候,的確想起了三十多年前,我跟弟弟把我父親抬回家的那個晚上。我的父親也去世得很早,在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我一直不願意觸碰關於父親的話題。你看我的片子里從來沒有出現過父親。」張一白說,這次在《風犬》里塑造了塗夫這樣一個父親的形象,對自己而言也是了了一個心願。

劇中,塗夫表面對塗俊很兇,經常喊打喊殺,其實卻很關心兒子,會敏感地知道他當了誰的「備胎」,也會悄悄撕下雜志內頁,到商場按圖索驥買他心儀很久的跑鞋。而在張一白那個年代,家人都把彼此放在心裡,沒有感情表達,所以不會像塗俊這樣跟父親交流。「我喜歡塗家父子這種中國底層的父子關系,他們在生活壓力之下的樂觀,在威嚴之下的放縱,在不經意之間的一絲絲溫情流露,這就是中國式父子。我相信塗俊他們這代人所經歷的父子關系,肯定比我們那一代在 情感 表達上有進步了。」

《風犬》中的父與子。

至於怎麼想到找彭昱暢來演「老狗」,張一白笑著說,一拍青春片都喜歡找點流量,而他偏偏就要找彭昱暢。但彭昱暢當時在拍《奮斗吧!少年》,接著要拍《小小的願望》。「我就『使壞』,說要不你來拍我這個吧,劇本多好。他說已經答應人家了。這一點反而讓我喜歡上了他,跟他說:『我等你!』」

《風犬》原計劃2018年8月開機,等彭昱暢3個月就意味著得12月開拍,跨年拍攝讓周期多出了半年,預算隨之增加。但張一白堅持要等,因為他一見彭昱暢,就覺得他是「老狗」本狗。「之前看過他演的電影《閃光少女》,他身上有一種平民氣,樸素中的那種勁兒。」

彭昱暢劇照

形式變化:用方言展現階層,表達更加自由

《風犬》也是張一白第一次在影視劇里大量使用重慶方言對白。雖然幾十年鄉音不改,也在劇里調侃自己「把重慶拍成了網紅城市」,但他之前作品很少使用方言,即便「重慶三部曲」(《好奇害死貓》《秘岸》《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也是普通話對白。在《風犬》中,出身優渥的李安然和馬田互相說普通話;在 社會 底層成長起來的大興村四子互相說重慶方言,在學校又說重普(重慶普通話)。剛開播時,有觀眾表示「聽不懂」,隨著劇集播出又覺得有意思。張一白表示:「我想通過不同環境的不同語言,造成階層感。但可能我做得還不夠好,沒有第一時間把別人擊中。」

《風犬》使用重慶方言。

在張一白看來,方言夾雜普通話的對白方式,是他和里則林把故事背景設定在其母校所帶來的必然結果。29中位於重慶市中心解放碑,「這一片有公安局、政協、醫院,這些單位家屬的孩子會來這兒上學,而為解放碑商圈服務的販夫走卒的孩子也來這兒上學,生源非常的雜。其實每個人未來的命運都跟父母的身份地位有關系,但少年們彼此間沒有這種階層的邏輯,平時都裹著一起耍。」張一白至今清楚地記得,當年有個同學是船員的孩子。一到自習課,他就把全班男生趕到江邊,逼著每個人學游泳。

《風犬》另一個特點,是裡面的人物有時會打破「第四堵牆」,跳出劇情跟觀眾說話。比如告訴觀眾「我們是個青春片」,吐槽「導演說這么拍才高級」。又或者,安然跟馬田說:「我要說不知道(老狗喜歡我),全國觀眾都看不下去了吧。」這讓人想起張一白的電影處女作《開往春天的地鐵》,片中建斌(耿樂 飾)和小慧(徐靜蕾 飾)也常對著鏡頭講出內心獨白。張一白說,當年《開往春天的地鐵》那麼拍是受到了戲劇的影響,覺得電影為什麼不能打破第四堵牆呢?

《開往春天的地鐵》截圖

「若干年以後我看《開往春天的地鐵》,就覺得那時候自己膽子怎麼那麼大?!真是年輕,管他的,想怎麼拍就怎麼拍。」但自那以後,張一白再沒有這么干過了,直到《風犬》。「《開往春天的地鐵》大家說我拍得不像電影嘛,那我覺得好好好,就拍得像個電影吧。但到了50歲之後,我又想:為什麼要拍得像這個像那個呢?為什麼要被所謂的風格統一,要被所謂的戒律的東西約束呢?」他坦言,這次拍《風犬》比較自由任性,悲愴和 搞笑 的風格有時會突然間轉換。「可能有人會不習慣,但我很享受這樣的創作。」

不介意致敬:里則林這代人真正理解周星馳

《風犬少年的天空》目前播出大半,很多觀眾在彈幕上說,從 搞笑 背後的悲劇底色,以及台詞、配樂等細節,看出了致敬周星馳的味道。而周星馳《大話西遊》片尾曲《一生所愛》,也正是《風犬》前半部分重要的配樂,甚至該劇第7集的名字就叫「一生所愛」。這集結尾,被命運擊倒的劉聞欽用這首歌與初戀告別。台下一群少年懷著各自的感傷跟著唱:「苦海,翻起愛恨。在世間,難逃命運……」

這集之前,丁榮亮想扮成聖誕老人來討好喜歡的女生陳圓圓,卻意外聽到她跟閨蜜說無論如何也不會喜歡上自己。失落的丁榮亮默默收拾好道具,在《一生所愛》的音樂中離去,只留下落寞的背影。閨蜜對陳圓圓說:「那個人好奇怪哦,像條狗一樣,可憐兮兮的。」

閨蜜和陳圓圓對話。

編劇里則林非常喜歡周星馳,這一幕戲他很自然地寫下「像條狗一樣」的台詞,但又擔心這種致敬會不會給導演張一白招來負評,想了想又拿掉了。沒想到張一白拍攝的時候,主動把這句台詞加了回去,並用《一生所愛》作為背景音樂。張一白認為這是編劇有個人特色的表達,應該支持,他並不介意別人說他的作品致敬周星馳。

致敬周星馳

事實上,張一白跟周星馳關系不錯。張一白的第一部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是他人生很低潮的時候,當時主流評論認為拍得太小資了,只有周星馳跟他說拍得非常好。「我心想,你周星弛怎麼會看《開往春天的地鐵》呢?但他就是第一個鼓勵我的人,讓我覺得拍這部電影是值得的。後來他在《功夫》里還讓我演了個角色(陳探長)。」

張一白和周星馳幾乎是同齡人,他成年後才第一次接觸到周星馳的電影,當時是在一趟長途大巴上看了《逃學威龍》。「我們學經典戲劇的,對那種無厘頭喜劇天然有成見。但帶著成見去看,他也總能有不經意的一下擊中我,我就覺得怎麼那麼牛?後來我無數次企圖在我的片子里有他的那種氣質,但真的是學不來。」

《功夫》里張一白飾陳探長。

喜劇的極致就是悲劇。張一白覺得,相較於自己,年輕一代更能真正理解周星馳骨子裡的悲劇感。以前很多影視劇對周星馳的致敬,都是在段子上、梗兒上,對他無厘頭方法論的致敬,里則林這一代(90後)的致敬則是價值觀上的認同。「所以他(里則林)寫出這種東西來,我很喜歡。一開始用無厘頭的方式來消解生活,後來又用這種無厘頭的方式來掩飾甚至傳遞內心的悲涼,這就是成長。」

OST王者? 自嘲拍MV出身

《風犬少年的天空》里,還有更多張一白這二十多年與「青春片」有關的時光的callback——比如他重回2005,在重慶十八梯拍自己的第三部電影《好奇害死貓》。他也讓寧浩重回2005,在羅漢寺門口拍《瘋狂的石頭》,拿個小本本記下了「大嘴」和「咪咪懟他助理的話——「別摸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頂你個肺」。

再比如《風犬》音樂的演唱者和創作者包括了周迅、陳坤、王源、徐佳瑩、吳宣儀、旅行團樂隊、安巍、小柯、火星電台等,陣容一如既往的強大,繼承了張一白執導影視劇一貫的風格,無愧於網友給他起的外號「OST(影視原聲音樂)王者」。

張一白問清楚OST什麼意思之後,有點自嘲地笑了:「拍MV出身嘛。」他接著主動提起,還有種說法是他把影視劇拍成了MV,但好像這次說這個的少了。

「所以有時候你可以改變人的成見,但這是要花時間的。」

編輯 佟娜 校對 盧茜

Ⅲ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大導演時尚大片格調盡顯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發布一組 時尚 大片與導演影像,影片的總導演陳凱歌、總製片人黃建新、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攜手亮相,集結幾代中國電影人力量,定格中國導演風采與姿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典 歷史 瞬間下,普通人與祖國息息相關的動人故事,將於2019年國慶檔與觀眾見面。

七大導演齊聚一部電影! 時尚 大片定格大師風采

此次發布的 時尚 大片由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與《 時尚 芭莎》聯手打造,總導演陳凱歌、總製片人黃建新及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一同亮相,優雅篤定。同步發布的導演影像則將導演們過往代表作經典畫面與導演鏡頭進行混剪,以導演作品回溯了他們銘記中國影史的高光時刻。這組大片與導演影像記錄了導演們最鮮明真實的個人特徵,身為創作者以嚴肅認真為自持的同時內心葆有輕松率性的真性情。

值得一提的是,七位導演橫跨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代表著中國導演的代代相傳。七位導演共同打造一部電影,是中國影史上的首次創舉,也是中國電影人給祖國70華誕的一次集體獻禮。

普通人也是一部史詩! 歷史 光影勾勒動人故事

影片片名《我和我的祖國》中的「我」,是7位導演與影片故事的主角,更是 歷史 長河中的每個個體、銀幕前的每一位觀眾。影片從「 歷史 瞬間、全民記憶」出發,落腳在每個普通人身上,每個故事的主角都是最普通的中國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宏大 歷史 視野下,每個國人都有與祖國緊密相連的溫情故事,影片旨在用這些朴實的故事,挖掘普通人和國家之間深層次的 情感 羈絆。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出品,將在2019年國慶檔與全國觀眾見面,敬請期待。

Ⅳ 電影版匆匆那年上映時間

搜狐視頻獨家播出的《匆匆那年》截止到目前,已經播放到第8集,還有8集,電視劇《匆匆那年》就完結了,據悉電視劇《匆匆那年》被導演張一白翻拍成了電影版的《匆匆那年》,由彭於晏、倪妮、魏晨、畢夏、鄭凱領銜主演,那麼電影版的匆匆那年上映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接下來365語錄台詞網就為您介紹一下匆匆那年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導演: 張一白

編劇: 九夜茴

年份:2014年

主演: 倪妮 / 彭於晏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時間: 預計在2014年的10月份上映

想了三年,拍了半年

張一白《將愛》之後首回青春題材 拍攝電影版《匆匆那年》

「60後有《中國合夥人》,70後有《致青春》,90後有《小時代》,但還沒有一部電影,集中地展現正值而立之年的80後青春和愛情」,張一白坦言此番將鏡頭對准80後的青春,除了因為對那個年代懷有特殊情愫,想要用電影為80後補上這段記憶,更重要是因為對《匆匆那年》這本小說的喜愛。

早在2011年,張一白便買下了《匆匆那年》的電影版權,但對於自己鍾愛的這本小說,卻遲遲「下不了手」。去年,張一白導演被兩個85後編劇的新一稿劇本看得熱淚盈眶,才下定決心正式啟動。為了再現小說中橫跨十五年四季交替的情境,讓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那個年代,整個電影地拍攝跨越半年時間,歷經冬拍夏拍。此番《匆匆那年》是張一白繼《將愛》後再次回歸青春題材,作為青春片的教父級導演,《匆匆那年》必將再次掀起一股青春風潮。

電影版匆匆那年上映時間由365語錄台詞網為您搜集整理,更多關於電影版《匆匆那年》的精彩內容,敬請關注2014年10月份上映的電影版《匆匆那年》。

Ⅳ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1】

陳末的三角戀是故事的主線,也是著墨最多,可惜這一段不感人。電影二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至少用了將近一個小時講他們的故事,看下來我卻覺得他們三個人的故事最不明確,我自始至終都沒鬧清這個故事想要表達什麼。這種散文式的敘事方式,不要求故事一定要完整,可是主題要明確的給一個。陳末,小容,幺雞各有各的故事,你說他們獨立成章吧,成不起來。整合成一吧,又散成絲絲縷縷。

中間穿插成段成段的散文式的獨白,初聽會有小小的感動,聽多了只會覺得無病呻吟,矯情的要死。

三個人的演技只有鄧超的演技還是在線的。可惜故事本身太散了,演技再好,你也不知道他演得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張天愛的演技卻是迷之尷尬,看她的戲就覺得明明長了一張歷盡千帆的臉,卻偏要裝成純情少女不懂世事。

杜鵑好一些,形象氣質好,站在那裡就有都市女強人的感覺。

(如果能把陳末的故事拍的更干凈利落一點,多出來的時間補一下豬頭的故事也許會更好)

豬頭燕子的感情最現實,一個傻子愛的像個瘋子的故事。

柳岩的燕子出鏡不多,演技如何如何談不上。不過我覺得選她演很適合,燕子這個角色與其說她是個角色不如說她就是一個世俗慾望的符號。柳岩的臉身材給人的感觀就很欲,情慾,性慾,愛欲包括一切世俗的慾念。

他們的故事從錢開始也從燕子還給豬頭二十萬來結束。

如果問我燕子有沒有偷同寢室女孩的錢,我會說偷了。

(只是說角色,跟演員本人無關,柳岩本人很努力的)。

小嶽嶽的豬頭,外型很豬頭,氣質也豬頭。可惜小嶽嶽卻演的有點油,他演得憨卻並不厚,蠢卻沒有那種可愛的笨。

就這個角色設定我覺得演得好本來可以很討喜。小嶽嶽演得很本色,他把相聲舞台上的小動作小表情都照搬到這個人物身上,這樣的表演不吃力,也很討巧,就是略顯的浮誇油滑。我覺得豬頭這個人物應該更接地氣,更真實一些,才能更好的體現這個故事的主題。

當然追車戲是亮點,情緒的轉換跟遞進到最後的爆發都表達很准確,我被感動,並被帶入了他的情緒里,感同身受。

茅十八荔枝,簡單干凈的愛情。開始於最簡單的彼此喜歡,結束於最殘酷的生死離別。

白百何演這一類的角色應該很拿手,她確實也把小女人戀愛時的.羞澀甜蜜表演的清新自然,她在看到茅十八的時候眼睛裡都發著光,你會覺得她是真的愛著這個小男人。

順便說一句,白百何對比張天愛,白百何也有30+了,近鏡中眼角的皺紋藏都藏不住,可她演的荔枝是可愛的,清新的。張天愛年輕些,她演的幺雞卻很尷尬,裝嫩的厲害。電影這塊大幕真的很考驗演技。

楊洋的茅十八是個理想化的人物,美好而不真實。白百何是演得好,楊洋是長得好。白百何給他們的愛情加入了清新甜蜜,那麼楊洋給他們的愛情加入的是不真實的夢幻。

(這里說楊洋長得好,並不是說他沒演技,而是說這部電影里需要他長得好)

不知道是不是清晰度過高,電影中每個人的臉看上去都很憔悴,毛孔粗大,膚色暗沉。到了楊洋這里就不同了,雖然造型上死命的往邋遢上拾掇,不過皮膚光滑白皙,鼻樑高挺,唇紅齒白,長的就很二次元,看到這么一張臉想到的就是美好而不真實,就像他演的這個人物,他們的這段愛情。

茅十八這個角色也是最簡單最純粹,他沉迷於發明創造時就一心一意的做這一件事,忙得連說謊的時間都沒有。當他愛上荔枝時,這用他全部的智慧,全部的空間,全部的時間去愛這么一個人,直至用全部的生命去愛。

發現沒只要是他們的故事,天氣都是晴朗的,陽光都是明媚的,路人臉上的笑容也是最多的。

就算是最後荔枝也是笑著聽著茅十八存放了一年的我愛你。

對比三段愛情最喜歡的是茅十八跟荔枝的這一段,故事跟演員的表演完成度都是最好的。

最後的最後背景音樂很好聽,重慶很美。

觀後感【2】

由張嘉佳原著/編劇,張一白導演,鄧超領銜主演,白百何特約出演,楊洋、張天愛、岳雲鵬、杜鵑、柳岩領銜主演,最強IP、最強演員陣容合力打造的年度情感巨制,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正在熱映中。目前電影可謂票房口碑雙豐收:上映第三日票房9000萬,累計票房2.31億,當日票房佔比32%,觀影人次達到283.9萬,穩居第一,連續第三日領跑國慶檔;在口碑方面,影迷們紛紛表示被人物的情感所打動,在電影中找到了共鳴和希望,電影在各大平台的評分也均位居同檔期電影前列。日前電影領銜主演鄧超路過無錫,除了和影迷交流戲里戲外的故事,他還和無錫的小朋友們打成一片。同日片方曝光鄧超個人特輯,專心拍攝的鄧超不慎受傷令人心疼,眾主創也盛贊鄧超的專業態度和責任心。

“國民男神”驚喜路過無錫 小朋友童言無忌“玩壞”鄧超

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全國路演繼續火熱開跑。國慶第一天電影中陳末的扮演者鄧超來到無錫,和當地的影迷朋友們交流戲里戲外的故事。當天還有很多小朋友來到了路演現場,和“資深奶爸”鄧超趣味互動,童言無忌逗得鄧超樂不可支。鄧超問一個小朋友:“你知道《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一部什麼電影嗎?”小朋友回答:“這是一部你演的電影呀。”鄧超不禁開懷大笑,誇小朋友機智。他還跟一個小女孩兒開玩笑:“我可是‘國民男神’,要不要親我一下。”小女孩兒有些害羞不敢親,女孩兒媽媽便打趣道:“你不親我親了哈。”鄧超幽默地回答:“這是要搞事情啊,哈哈。”身為學霸,鄧超還不忘跟現場的小朋友們互飆英文,跟小朋友說:“How are you?”小朋友也跟著學舌,只是發音不太清晰說成了:“哈有。”全場笑倒一片。鄧超跟孩子們在一塊兒也是十分開心,還鼓勵孩子們要勇敢地展示自己,鍛煉表達能力。

主創盛贊鄧超專業細致 張一白:鄧超是個戲痴

在最新曝光的鄧超個人特輯中,眾主創都連連誇贊鄧超的專業和敬業。導演張一白很欣賞鄧超的認真、細致、自然:頭發、穿衣風格,乃至穿鞋的方式,鄧超都會從各個細節上去詮釋陳末這個角色。張一白坦言:“鄧超就是個戲痴,只要讓他演起戲來,他就會很瘋狂、很投入。”其中一場地鐵上的戲,為了表現出陳末這個角色的逗趣搞怪,他撐著扶手翻了個跟頭,結果太投入一下就撞在了扶桿上,“梆”的一聲重重摔倒在地,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嚇壞了,他稍事休息後便說:“拉我起來,沒事,我頭很硬。”站起來後還不忘和大家開玩笑,讓大家放輕松,又很快投入到了拍攝之中,後來他才發現後腦有個很長的包。

白百何稱贊鄧超:“他在拍每場戲前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杜鵑也感嘆鄧超的細節控:“他會在拍前想到很多細節的東西。”比如拍攝一場陳末在趴在地上睡著的戲時,他會注意到臉上有鍵盤印記才是真實的。用張一白導演的話總結:“鄧超在塑造角色不是真空狀態,而是生活狀態。”和他有諸多對手戲的張天愛也是很感謝有一個這么好的師傅:“為了陪我拍戲吃了至少十四碗小面,吃到上火嘴裡起泡。還會滿腔熱血地幫我梳理角色。” 在劇組鄧超對大家也是十分體貼,高原拍戲時還把所有人的羽絨服都帶上了,生怕大家會冷。飾演陳末好兄弟茅十八的楊洋總結道:“超哥確實像劇中的那個人物一樣,像一個大家長一樣在保護著我們。”

張一白評價:“陳末面對現實用貧嘴、犯賤,掩飾自己的落寞,鄧超身上有一種深情、落寞的東西在。在這部電影裡面,大家能看到一個情到深處仍孤獨的鄧超。”原著/編劇張嘉佳表示鄧超飾演這個角色再合適不過:“事實證明只有鄧超才能肩負起這么一個復雜的角色。”

年度情感巨制《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正在熱映中,各位影迷可以前往電影院感受鄧超的搞笑與深情,感受這個故事背後關於都市的萬家燈火,體會屬於所有人的愛情。

觀後感【3】

和張嘉佳書里的故事不太一樣,電影版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另一種感覺。

張嘉佳的文字更容易讓人投入一段感情,而張一白的電影卻讓人跳出具體的故事。尤其是中間夾雜的幾段城市夜景航拍,這組鏡頭的背景音是各地FM廣播的DJ聲音,所以,使得整部作品有了一種特別的感覺。

萬家燈火,每一個光點都有數不清的故事。通常我們都是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盞燈,但如果你採取的是一種俯視人間的觀賞角度,那麼世間的豐富性就會被稀釋,轉而會產生一種深刻的孤獨。

劇中人各自的命運中,都逃不開這一主題。那麼多陌生人在人類扎堆的地方,感知溫暖,卻要通過電波。在每一個夜晚,陪伴你的是廣播里熟悉的聲音,溫暖你的人卻正在千里之外。

廣播被人喜歡恰證明人是孤獨的物種。為什麼在網路這么發達的今天,還有那麼多人去聽廣播呢。第一是我們聽廣播實在太方便,只要耳朵能聽到聲音就行,你甚至不需要停下你手中的動作,這個過程耗能很低。第二是廣播這種東西,是一種和我們日常生活很不同的聯接方式,無論節目如何,這種形式本身有一種魅力。

我們日常生活,社交基本是點對點,而且彼此都處於同一個生活的平面。但是你像電影里陳末就職的電台,他會主動和全國各地的陌生人進行連線,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小型的上帝視角模式。聽眾通過陳末俯視眾生,而參與節目的眾生,是被陳末聯接的,某種程度上人們向他傾訴,和向上帝傾訴沒什麼不同。節目在雲端,人們在大地。這樣的一種聯接方式,能讓人產生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一種疏離感。

就像很多人喜歡在過街天橋看夜晚來來往往的汽車,影視作品裡這樣的鏡頭也很多。他們說這有生活的感覺,實際這恰恰不是生活的感覺,而是高於生活的感覺,因為你找到了對應於自身生活的參照物。當你心情好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你幸福生活的見證,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你被世界拋棄了。

相較於幸福,不幸的感覺其實更普遍。

美漫作品《一日談》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滿是陌生人的社會。每一天,我們都感到彼此之間更疏遠,更孤獨,即使身處於洶涌的人潮中。每一天,我們看著我們的城市逐漸變成荒漠,然後迷失在其中,尋找著那片被稱為“愛”的綠洲。但不幸的是越是等待,所有事,還有所有人就越像從指間滑落後,欲將消散於風中的細沙。

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導演應該也有這方面的意圖。對於作品中出現的3對男女,他們的故事核心無論是愛還是不愛,其實都包含“錯過”這個孤獨的主題。茅十八的意外死亡,造成了荔枝的錯過;柳岩的長期分居,造成了豬頭的錯過;小容強烈的自我意識,造成了陳末的錯過。他們錯過彼此,就像手中的流沙。在人潮人海中,人們很難分辨那些此刻就在我們眼前,卻即將消失的,無法再次遇見的某人,這是一重悲哀。第二重悲哀是,即使我們和她們發生交集,如何保證永久留住摯愛也是充滿未知。不過正因為這未知,卻也給了很多人以希望。人們總是相信自己擁有的微小力量。

電影過後,有觀眾在討論茅十八為什麼要被導演拍死。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三段感情,茅十八這一對是最合拍,他們的相愛最純粹,同頻度最高。這種感情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說太稀有了,有一點像童話。張嘉佳的故事煙火氣重,出現這樣的童話就太沒有煙火氣了。相反,另外兩對就接地氣很多,幾乎是我們城市情感生活的縮影,錯愛與不愛,自我的糾結,這才是常態。

陳末在稻城喊的那句“女人都在想什麼?”簡直是經典之問。他在電台這個聯接里,雖然是上帝,但是她也猜不透認識的女人心裡在想什麼。語言溝通實在效率太低了。法國天才漫畫家巴斯蒂安·維韋斯在他的作品《波麗娜》中說“你不展示出來的東西,觀眾是看不到的”。這句話雖然講的是舞蹈,但換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是真理。

正因為語言交流效率低,所以我們才需要不停言說,為摯愛的人寫詩,做很多儀式性的東西,靠語言之外的力量來交換彼此的想像。而不是蒙昧無知,以沉默應對,把自己的看法當成現實。但是語言也是有邊界的,對於那些在探索孤獨這件事上走的很遠的人們來說,他們在不可說的神秘之域,通常更喜歡通過交換DNA來達成目的。就像張愛玲說的那樣,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只有感情,沒有情慾,所以這更像是一場純潔而漫長的前戲。

張嘉佳說,“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後是你,就好。”我覺得這句話說的真好。我想說,人們應該有此執念才不枉一世為人。

做生活的導演,還是做已經被寫好劇本的人生的演員,是留給每一個觀眾的問題。只是希望在我們尋找摯愛,打敗孤獨的過程中,也能有上帝為心心念念的彼此亮起人生的雙閃,讓這光芒且做彷徨旅人歸途的路標。

Ⅵ 全程重慶取景,導演張一白的最新作品,風犬少年的天空究竟如何

最近,一部全程在重慶取景拍攝的電視劇正在熱播當中,劇名很有意思——《風犬少年的天空》。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劇中所出現的山城場景,也成為了新的網紅打卡地。電視劇官方甚至還單獨發布了一張打卡地圖,讓大家可以按圖索驥。

關於這些打卡點,網路上已經有了很多的內容,重慶游品並不想重復操作,所以這一次想和大家聊一聊這部劇其他方面的內容。

作為一部電視劇的核心之一,導演張一白不得不提。

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重慶崽兒,在成為導演之後,也一直關注著自己的家鄉。2006年上映的電影——《好奇害死貓》,就是由張一白指導,並且在重慶拍攝的。

這是一部帶有懸疑色彩的都市愛情電影,主角之一的劉嘉玲,憑藉此片獲得了第二十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當年,這部電影的確引發了轟動,但是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6.3,勉強及格了。

同樣在2006年上映,也在重慶拍攝的電影——《瘋狂的石頭》,由導演寧浩指導,豆瓣評分高達8.5。

目前,重慶游品查詢到的,由張一白指導的影視作品,評分最高的是1998年的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而評分最低的則是2013年上映的電影——《越來越好之村晚》,只有4.3。

除了《將愛情進行到底》之外,張一白近年來最為人熟知的電影作品,無疑就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這部電影的評分只有5.3,在及格線以下,總結起來就是:的確是非常好的重慶城市宣傳片,但作為一部電影,它並不合格。

通過以上簡單的梳理,其實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張一白更適合指導電視劇,而這也就成為了大家期待《風犬少年的天空》的理由之一。

《風犬少年的天空》,原本的名字是《瘋犬少年的天空》,這是同名小說的名字,小說作者也是本劇的編劇之一——里則林。

從「瘋」到「風」,改名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風犬似乎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

重慶游品看過原著小說的簡介,同時也看過導演和編劇的一些采訪,電視劇已經對原著小說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即便劇中的主要人物有原型,但是也已經改編了很多。

以下內容涉及嚴重的劇透,如果還未看過這部劇,請先收藏,看過電視劇再回來。

目前,《風犬少年的天空》已經播出9集,在獨播平台需要開通會員才可以追看最新的劇集。

在豆瓣的評分暫時是7.4,而在獨播平台B站的評分高達9.1,歡喜首映也有8.8,這樣的成績,應該說是非常不錯的了。

咱們先來說一說這部劇表現好的地方:

①真實性

因為全劇都在重慶實景拍攝,所以對於重慶人來說,劇中的場景都是自己身邊事實實在在的,會具有一種更加強烈的共鳴。

一開場就是介紹大興村四兄弟,而大興村就是重慶江北區非常知名的老舊社區。重慶游品雖然沒有實地去過,但是這樣的老舊社區,在渝中區也是非常多的。

白象街、張家花園、嘉陵橋西村等等,這些地方重慶游品可是再熟悉不過了。

同時,劇中人物使用大量的重慶方言,雖然並不都那麼正宗,甚至還有川普的發音,但是可以看出演員們的努力,也會增強代入感。

② 社會 性

雖然是以校園生活作為題材,但是劇中也並不只是涉及校園生活那麼簡單,還有大量 社會 現實的矛盾沖突,因此被稱為 社會 青春劇。

安然和劉聞欽的對話,尤其突顯出了 社會 現實中的殘酷。

「可是你才十八歲」

「生活啥子時候給過我十八歲」

「河裡的蝦和海里的蝦,能生活在一起嗎」

「你曉不曉得,我奮力以赴的終點,還不如你的起點」

這些對白,可謂是非常現實,具有很強的 社會 性。而這些,或許還不是劇中最具 社會 性的對白內容。

③細節

講求細節上的嚴謹,這其實是對一部影視作品的基本要求,可是如今,能夠真正做到的已經很少了。

記憶最為深刻的一個細節,丁榮亮父親患病,在病床前准備交代「後事」,拿出了一個鐵盒,裡面是房產證和銀行卡這些重要的東西。

如果只有一張銀行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卻偏偏不止一張。

從丁榮亮上大學開始,一直到結婚、買房、生孩子、急用等等都早已做好了安排,能夠做到這一步的, 也就只有自己的父母了。

說完了好的地方,咱們也得要來說一說這部劇不好的地方。

在搜集相關資料的時候,重慶游品在知乎上發現了一個提問——電視劇《風犬少年的天空》有哪些槽點?

雖然目前關注人數還不算多,回答數和瀏覽量都不高,但是這至少說明一部分觀眾是不滿意的。特別是最新播出的第九集,滿屏幕的彈幕都是要給編劇「寄刀片」。

首先是一個貫穿全劇的點——馬拉松。

在馬拉松的賽場上證明自己,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表現形式,但是需要給主角一個動機。因此,我們看到了馬拉松比賽獲勝,可以給高考加分。

這一點合理嗎?高考加分就這么隨意的嗎?參加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多1分,那可就是碾壓一大片的人。

就算真的可以加分,把這種加分的機會直接分配給成績最差的人,顯然是不合理的。

其次就是馬田和安然的轉學,且不論高三轉學的可行性,畢竟兩家的父母都不是普通人。

在高三這個關鍵時刻,就算不準備參加高考,一心只想出國留學,父母就這么放心孩子轉學,實在想不到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可以說服父母讓自己轉學。

還有一點,這是重慶游品非常在意的。

安然和劉聞欽去吃了一頓必勝客,兩個人花費328元,這明顯不符合事實。

兩人相遇是2003年非典結束那一天,當年的聖誕節前去吃了必勝客,而實際上,當時重慶根本沒有必勝客。因為根據重慶游品查詢到的資料,必勝客在2004年才正式入駐重慶。

另外,當時的新聞報道是這樣的:據了解,「必勝客」人均消費在40-50元,在餐飲消費中位居中游。

人均50元的必勝客,硬是被吃到了人均160+,如果不是安然太能吃,實在想不到其他的理由,難道必勝客亂收費?個人覺得,必勝客的公關部門看到這里,應該進行反擊了。

還有一點,也許可以用劇集本身的「沙雕」屬性來解釋。

「狗哥」去給安然過生日,在「大力嬌」的建議之下,居然真的送了豬肝,作為一位17歲的少年,正常情況下,怎麼也不會給女生送豬肝的。

類似這樣的劇情還有很多,或許真的就是為了配合咱們B站的中二氣質?

最後,單獨來說一說第九集當中,「狗哥」父親的去世。

首先,必須說的一點是,這一段劇情存在不合理性以及很強的刻意性。

塗夫,也就是「狗哥」和父親,身體強壯,平常也沒什麼 健康 問題,至少劇情當中沒有任何的暗示和提及。

雨夜摩托車翻到,隨即因為搶救不及時就去世了,這樣的劇情安排顯得不夠合理,同時也是刻意要給主角「狗哥」製造更多的磨難,以刺激他最後的成長。

不過,看了一些另外的分析,突然也就對這段劇情釋懷了——也許你覺得這段劇情不符合實際,那可能是因為你的生活太過平靜,現實世界往往比這更加殘酷。

經歷過身邊親人的生離死別,或許會對這一段劇情更加感同身受,生活不會給你准備的時間,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瞬間發生。

總體來說,《風犬少年的天空》有著明顯的突出優點,它不單單是一部青春劇,而是真的擔得起自己 社會 青春劇的名號。

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這部劇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對於有一部分觀眾來說,這些缺點是致命的。

就重慶游品的觀點來說,《風犬少年的天空》依然是一部值得看的電視劇,就算只是因為它說重慶方言,它全程在重慶拍攝,也是值得一看的。

近些年以來,到重慶取景拍攝的影視劇越來越多,一方面是因為大家看重了重慶的特殊地理地貌和人文風情,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重慶市政府大力地支持。

不過,我們必須要考慮一個問題,這些影視劇,如果換在其他城市拍攝,是否依然成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重慶這座城市的價值其實幾乎為零。

只有當重慶這座城市作為背景變得無法取代,這才是真正把重慶給拍明白了。

《風犬少年的天空》能不能擔起這個重任?最後還剩下7集的可發揮空間,我們將會繼續期待。

Ⅶ 豆瓣5.8,張一白拍爛《全世界》,可楊洋小嶽嶽還是把觀眾虐哭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沒小說那麼好。可是一部能令人淚流滿面的電影,到底算不算一部好電影?

電影目前的豆瓣評分,只有5.8分。張嘉佳的睡前雞湯,被「翻譯」成電影後,不出意料地充滿違和感和碎片感,但是他的那些睡前故事,還是把人虐慘了。

鄧超去掉了浮誇、杜鵑依舊冷艷、白百合依舊有戲、柳岩依舊女神,楊洋演技60分,顏值滿分,他的茅十八,還是成為全片最亮的角色,而小嶽嶽則演出了最令人心疼的豬頭。

但是無論你討厭這部電影還是喜歡這部電影,電影的另一個主角,你卻終究無法討厭——重慶。山城,成為這碗雞湯里真正的骨血,雞湯你喝不下去,重慶這鍋火鍋,你總不能拒絕吧。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算一部怎樣的電影,或許取決於你,怎麼去評價一碗精緻的雞湯,就像你如何看待電影中陳末的執念、小容的決絕、燕子在計程車上的眼淚、豬頭愛情里的死不回頭,你喜歡它,就是深情,討厭它,就是矯情。

喜歡不喜歡,《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都只是一部電影而已。倒霉的是,看完電影生活還得繼續,鬼知道前面等著我們的,是電影中茅十八悲劇的命運,還是小說中茅十八悲催的命運。反正不管你愛或不愛,電影院里那個肥胖的大叔我,哭過了。哭得像條狗。

所以,一部被原著小說甩出幾條街,處處透著刻意的矯情、凹造型的文藝、精緻但卻瑣碎的愛情電影,為什麼還是讓一個胖大叔哭成狗?

從張嘉佳的全世界路過,張一白找回了巔峰期的影子,然後拍了部遠不及小說的年度最佳愛情電影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能不能拍得像個樣子,其實就兩個問題:一是張一白能拍出幾成的張嘉佳,二是張一白能找回幾成《將愛情進行到底》中的自己。

前一個問題,答案不樂觀。後一個問題,答案還算湊合。

別問我為什麼喜歡張嘉佳,那些說不清是情深似海還是精神病一般的睡前故事,到底打動了多少人,已經不可考, 可是這些虐到要人命的故事一旦落到電影里,搞的不好,尷尬起來可就要人命了。何況導演還是這幾年不太讓人放心的張一白。

即使被罵我也要說,張一白就是中國最好的商業愛情片導演,不是因為他拍出過《將愛情進行到底》,而是他是第一個,或許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把愛情拍出針扎進心裡一般感覺的導演,這是種巨大的天分,問題是這幾年的張一白,把這種天分給丟了。

好在,與上一部《匆匆那年》完全不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更像是張一白的一次回魂,也許是回到山城,他又找回了運用最擅長的影像與配樂,把深情和煽情全部打包,也終於出現了類似杜鵑在錄音室里獨白的神來之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是張一白最找回狀態的作品,盡管他的狀態,只找回來一半。

別告訴我豬頭的追車、茅十八的死、幺雞的電台訓斥觀眾、小容的決絕,沒有一個點打到過你的淚腺,也別告訴我張嘉佳絮絮叨叨沒完沒了的煽情,電影里每個角色張口不說人話、拚命飆金句的刻意,電影後段那種扎眼無比的力不從心,還有那滿到快要溢出來的配樂強擼出來的高潮,沒有尷尬到你。

愛情片好不好,其實就看拍得別不別扭,好的愛情片,感動地讓人起雞皮疙瘩,爛的愛情片,惡心地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神奇的是,這部電影里,張一白兩樣都做到了。

當整個中國的電影和劇集都在拚命談戀愛,可是所有的商業片導演卻集體丟失了拍攝愛情的能力,《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肯定是2016年目前為止最好的愛情片,就算它只拍出了小說十分之一的感動。也夠了。

楊洋的演技遠不如演對手戲的白百合圓熟,可茅十八為什麼還是虐哭了那麼多人?

不管你如何評價張一白的導演技巧,但你必須承認,這是一個極會選演員的導演。七個人物,四段感情關系,七個明星,《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選角,簡直絕了。

和喜劇相比,鄧超在正劇里的演出,總會評價更高一點,這一次他的表演,相比《美人魚》無疑更接近《烈日灼心》,陳末的頹廢,自棄和重新被幺雞的熱情點燃的感覺,鄧超都演出來了。

張天愛的大熒幕演出,的確沒有網劇中的靈氣逼人,可是她還是用一種簡單的演法,演出了角色的純凈、單純與為愛的不顧一切,這個角色,當然還可以更動人,可是張天愛的表演,至少是及格了。

杜鵑幾乎不用演,就已經成為了小容,那句「對你來說,相愛就可以;對我來說,適合才重要」里的決絕感,國內沒有一個女演員說出來,比她更合適。

表演里最大的驚喜,當然是小嶽嶽飾演的豬頭。當豬頭站在計程車旁邊,假裝瀟灑地說著 「我們以後還會再見吧」,然後崩潰難看地像這個世界上所有失戀的胖子,你真的能從這個靠賣萌耍賤著稱的相聲演員身上,看到演技這兩個字。

不過帶給觀眾最多感動的角色,一定是茅十八。就算楊洋始終也無法企及對面白百合對角色的那種收放自如,那種對每一個細微表情、人物狀態、角色心理的精微把握——對現在的楊洋來說,談這些還太奢侈,但是當楊洋終於放棄了怎麼都要帥的顏值派演技,那種理工男式的呆萌,還是被他演出了神采。

角色的稚拙與楊洋表演上的稚拙完美融合之後,你會相信這個把自己的全部智商都用在了談戀愛上的角色確實存在過,你會愛上他的太陽能導航儀,那個造型挫爆的報警器,你也會相信當他沖向了持凶器圍攻荔枝的暴徒時,那個文弱技術宅男爆發出的勇氣。

所以,當悲傷的結局無可奈何的到來,你會為茅十八流淚,而不是為楊洋流淚,在這一刻,楊洋才終於完成了從一個偶像到一個演員的轉變。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最難的地方,是要還原每個讀者心目中的陳末、茅十八、豬頭,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不可能要求每一個演員都傳遞出原著中那樣擊中人心的力量,但是這至少是近幾年國產電影的拼盤式演出中,演員整體表現最走心的一次,雖不完美,但也彌足珍貴。

你可以從這部電影的全世界路過,卻一定忘不了鏡頭里的重慶

你可以不滿意電影里所有演員的表現,但有一個主角的表現你不會不滿意——重慶。

大多數人最初愛上重慶,是因為它身上與生俱來的、嗆人的煙火氣氣息。很好,張一白鏡頭下的重慶,很重慶。

你可能不喜歡荔枝強行撩漢的霸氣,但別說你不喜歡那些隨地撩漢的場景里,重慶這座城彎彎曲曲的美,別說你不喜歡他們跑過的十八梯。

你可以覺得陳末豬頭茅十八的直男友誼太刻意,但是他們吃的小面,別告訴我你不想來幾口。

你說不定覺得對著江岸把《將愛情進行到底》的橋段再玩一遍的做法太低,但是夜色掩映下重慶燈影閃耀的美,別說你不想看。

就算再不喜歡張一白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導演實在太會拍重慶了,即使這簡直就是拿城市裝逼的一樁鐵證,你依然願意順著那根線索找到那座叫重慶的城市,因為張一白已經把這座叫重慶的錨,插進了這座電影里。

電影不過是電影而已,可是面對殘酷的生與愛,總有個追車的豬頭是你自己

大多數中國觀眾無法接受那種高度還原生活本貌的作品,我們都更願意在一個小說或者電影的世界裡,迴避現實生活本身。可是張嘉佳的作品有一種溫暖的帶入感,逼迫著人們通過書本或者巨大的銀幕,望向自己無處可逃的愛情。

愛情里總有太多絕望和不舍,於是我們想扭頭不看,充耳不聞。可是陳末、茅十八的故事又逼著我們不能扭頭不看,無法充耳不聞。

生活總是如此令人孤獨、令人無力,令人沉溺過往,令人被世界打趴下,就根本不想站起來。到最後我們都必須鐵石心腸,才能活在生活帶給我們的巨大絕望里。而張嘉佳的那些睡前故事,執拗,深情,像個插曲,將一群傻子的故事展示給我們看,看這些故事,猶如在別人的故事裡狠狠發泄了一通,發泄完了,重新收拾起來過自己的日子。這是我們喜歡睡前故事的理由。

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將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打包還魂,讓觀眾一次過回到那些故事裡,去感受那種愛情里無法言說的命運和失望的碾壓。

電影也不過是電影而已,無論感動還是麻木,我們都不會像豬頭一樣拖著女神愛吃的小吃推車,走遍整個世界,也不必像茅十八一樣為了愛人命都不要,可是有幾個人沒像豬頭一樣在失戀里難看過崩潰過,又或者像茅十八一樣為了愛情,寧願與全世界為敵?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為什麼讓人哭成狗?因為我們還是在這部不夠完美的電影里,找到了自己的故事。

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適合所有人的雞湯,就像愛情永遠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你自以為是的深情,人家可能根本不稀罕。別人的輕輕一個微笑,就足以帶走你的女神。可那些沒心沒肺純屬找抽的愛情故事裡,你肯定是其中的一個角色。

路過茅十八、路過荔枝、路過幺雞,最後有些人變成了燕子小容,有些人繼續選擇做豬頭,有人成了陳末,反正到了最後,你還是不能免俗地掉進了張嘉佳的睡前故事裡。早年一直半醉半醒的張嘉佳,寫出了我們每個人的故事,你說那些故事扯淡對吧,可是誰在愛情里沒發過瘋?

總有些人,在你的世界裡路過,你卻再也走不出他她的世界,總有些電影從你的世界路過,能讓你哭成狗,可哭完以後,還得回過頭繼續自己的生活。《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沒小說那麼好,可如果你扛得住睡前故事爬上大熒幕的硬煽情和凹出來的文藝逼格,或許還真能從豬頭他們悲傷的愛情故事裡,找到那個曾經哭成狗的自己。

有空的時候,我們聊聊電影。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damovie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6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3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