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新電影
❶ 誰知道有首閩南語歌有這句歌詞的嗎。。「甘願用我的孤單換你的輕松」
試聽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G95isBLsXw/
張秀卿-贏
你講愛我乎你心沈重 為何咱的愛抹震抹動
不曾乎你目眶紅 我的心內無別人
你講感覺已經無共款 為何咱的愛愈行愈空
我用真心來痛疼 你用變心來相送
雖然伊鸁走了鸁走了你的人 但是鸁抹走鸁抹走咱的夢
擱卡不甘 手也著放 甘願用我的孤單 換乎你輕松
雖然伊鸁走了鸁走了你的人 但是鸁抹走鸁抹走咱的夢
隨時想你 心也會茫 我永遠惦置老所在為你等
❷ 方日龍什麼電影
《童子功》。
《童子功》,中國香港1971年郭南宏執導,亞洲影後凌波主演武俠電影。老賊為打壓漢人整治少林,請來兩位絕頂高手,一身童子功刀槍不入,老英雄會斗五惡霸,卻被方日龍用三招童子功斬殺。
凌以其擅長的女扮男裝,演俠士甘素凡,為替師父報仇,與浪俠(凌雲)連手對付仗恃「童子功」絕招橫行江湖之武林惡魔(魯平)。導演郭南宏通過驚險,緊張的場面,充分暴露敗類的野心及猙獰嘴臉,並頌揚兩位青年俠士不畏強暴的精神,讓全片充滿懾人心魄的魅力。
(2)台語新電影擴展閱讀:
主演:
1、凌波中國台灣電影演員,出生於廣東汕頭,本名黃裕君,4歲時被賣到廈門當養女,改名君海棠,因為養父是晉江安海鎮人,所以常常被認為祖籍是晉江安海,現定居加拿大。
2、凌雲,70年代港台電影巨星。1941年5月21日出生,原名林龍松,祖籍台灣彰化。中專畢業後,在叔父經營的百貨公司工作。1957年投考玉峰電影公司演員訓練班,以藝名龍松拍攝多部台語電影,成為台語電影首席小生。
服完兩年兵役後,1964年簽約邵氏電影公司,改名凌雲,以冷峻小生形象走紅。1965年與影星葉楓結婚,1983年因感情不合離異。與邵氏1977年約滿後以自由身接拍其他電影公司影片,並以動作明星姿態活躍於影壇。1981年導演影片《英雄對英雄》,今已息影。
❸ 以台語為主的電影,推薦下
《聽說》《藍色大門》《夏天的尾巴 》《渺渺 》《盛夏光年》《海角七號》 《沉睡的青春》
《戀愛地圖 》《五月之戀》 《練習曲 》《最遙遠的距離》《奇跡的夏天》《九降風》《一年之初》《愛到底》
❹ 兄弟們介紹幾部有帶閩南語喜劇搞笑電影·在此特謝
(1) 一九九五閏八月
(2)狗蛋大兵(裡面有中文、閩南語,這部超好笑的,郝紹文跟吳宗憲演的)
(3)紅葉小巨人(中文、閩南語、布農族語)
(4)海角七號(中文、閩南語、日語、排灣語)
(5)艋舺(中文、閩南語)
你可以看看「花田一路」他是台語配音的動畫,每一集都超好笑的!
❺ 有沒有講台語的電影有的話分享一下吧!
《夏天協奏曲》是講發生在金門的事,所以有些涉及到台語。電視劇《光陰的故事》也有很多台語的。我個人認為這部很好看。不過就是很長。。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
❻ 有沒有哪裡可以找到台語對白的電影《桂花巷》呢不要國語對白的哦,下載或在線觀看都行。謝謝啦
http://67.228.169.127/?fromuid=1789089
綠色無木馬
❼ 邵氏電影第一部電影叫什麼
《王哥柳哥游台灣》為著名導演李行處女作,介紹台灣各地風景之喜劇劇情片,雖然充滿了戲謔的情節,但也帶來了溫馨與歡樂,在交通不甚便利的1950年代台灣影片市場一出品就受到相當矚目。這部黑白有聲片,不但為台灣台語電影開發新的片種也同時創造了極佳票房。
❽ 找幾部好看的台語電視或電影
這些都是我很喜歡的
有:
夜市人生
金色摩天輪
我一定要成功
天下父母心
美夢成真{江宏恩版}
再生緣{民視}
青龍好漢
飛龍在天
流 氓教授
日正當中
民視富貴在天
長男的媳婦
神機妙算劉伯溫
天下第一味
真情滿天下
娘家
愛
台灣曼波 金水嬸
不了情
世間父母
慾望人生
舊情綿綿
出外人生
❾ 台灣的歷史影片
日治時期
日治時代台灣自製日語電影《莎勇之鍾》,李香蘭主演第一部在台灣拍攝的電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豐治郎率領日本攝影師等一行人在全台灣北、中、南一百多處地點取鏡的《台灣實況紹介》。電影內容涵蓋城市建設、電力、農業、工業、礦業、鐵路、教育、風景、民俗、征討原住民等題材[16]。第一部台灣人製作的劇情片《誰之過》於1925年由劉喜陽、李松峰等人組成的台灣映畫研究會製作。不過即使劇情片,仍有相當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傳的作用[17]。
1908年,高松豐治郎於台灣定居,開始在台灣北、中、南七大都會建戲院放映電影,並與日本及歐美的電影公司簽約,建立制度化的電影發行放映制度。1924年後,台北的放映業者由日本請來一流的辯士(電影說明者),電影放映業愈加彭勃起來。1935年10月,日本領台40年舉行台灣博覽會,以及隔年台北與福岡間開辟航空通運,這兩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時期台灣電影放映業的鼎盛時期[17]
民國時期
台語電影興起
主條目:台語電影
台語電影《舊情綿綿》,洪一峰主演。1955年,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團主陳澄三與何基明導演合作,拍攝該團的拿手戲《薛平貴與王寶釧》,成為二戰後第一部台語片,一直到1981年最後一部台語片《陳三五娘》為止,歷經了二十多年的台語電影時代。根據統計,台語片的總產量將近兩千部,產量最多時一年高達120部作品問世。《薛平貴與王寶釧》在當時台灣社會引起大轟動,皆創下當時票房紀錄,[18],引來一窩風的台語歌仔戲跟拍風。
健康寫實電影
1960年代,台海情勢逐漸穩定,中央電影公司提出健康寫實的製作路線,兼顧歐美寫實主義電影下,聘請李行拍攝《蚵女》與《養鴨人家》兩片。兩片均頗叫好叫座。[16]。
60年代末期,知名導演李翰祥來台發展,並香港電影技術帶進台灣。此階段所拍電影類型除了初期的黃梅調,尚有歷史宮闈片《如西施》及文藝片,其中以瓊瑤原著為藍圖者佔了8部。
胡金銓與新武俠片
19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開始製作新派的武俠片,其中的兩位主要導演胡金銓與張徹後來都來台灣發展。胡金銓於1967年為聯邦公司編導武俠片《龍門客棧》締造了絕佳的票房紀錄[19],從此武俠、功夫、武打類型的電影成為台灣電影的主流之一,直到80年代才沒落。胡金銓的電影發揮中國京劇的特色,結合彈簧床與吊鋼絲的特技,運用蒙太奇電影手法,使得武打動作快速俐落,動靜收放形成視覺韻律。
功夫片興起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門》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熱潮,而台灣武俠主流自此就轉化為功夫片、武打片繼續在台灣流行。接著張徹在卲氏公司幕後支持下,於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衛、狄龍等來台成立的長弓公司,也讓功夫武打片,成為當時台灣電影的要角。
愛國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後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種則有如《汪洋中的一條船》的自我勉勵寫實片及如《一個女工的故事》的文藝片。
學生電影類型
之後,李行、宋存壽、屠忠訓等導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鳥之愛》、《歡顏》等清新的小品。之後,導演林清介則在《一個問題學生》賣座後,連續拍攝相同類型,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學生電影,這些類型電影包括《學生之愛》、《同班同學》、《男女合班》、《台北甜心》、《畢業班》等。而這波電影尚有《拒絕聯考的小子》、《年輕人的心聲》、《不妥協的一代》。此階段學生電影成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出現以前的重要台灣電影類型。這些低成本獨立製作方式,也讓新導演有了拍片的機會。事實上,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也在此階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等兩部片子。
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興起與沒落
台灣電影「現代主義」化,可說是始於三支短片合而為一的黃春明原著改編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蘋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頂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發的《台灣電影宣言風波》外,中影公司大膽啟用新人拍攝鄉土文學作品,也是確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實上,於《兒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啟用楊德昌、柯一正、張毅、陶德辰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與《小畢的故事》。這些電影也促成了台灣電影的新風貌,更因票房賣座,讓台灣新電影成為主流[16]。
《兒子的大玩偶》製作完成後,突破當時台灣政治與電影保守勢力的抵制,於輿論、口碑與市場的支持下,為往後台灣電影的創作自由創造一片天空。其後,包括侯孝賢、楊德昌、張毅、萬仁、柯一正、陳坤厚、曾壯祥、李佑寧、王童等也確定了以導演為主;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意識前進的台灣新電影。
一般來說,此波新浪潮電影中較重要的作品計有《風櫃來的人》、《海灘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這樣過了一生》、《青梅竹馬》、《殺夫》、《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桂花巷》。
該新電影絕大多數是由台灣政府所屬的中影所投資拍攝,主要的推動者為中影主事者明驥與中高階層的小野和吳念真。此三人,可說是促成台灣新電影的主要功臣,也對當時低迷的台灣電影產生重大影響[16]。
在此影響下,台灣業內原本拍攝商業電影的導演見狀,也將此潮流引進商業電影境地,此種以鄉土小說為類型的商業電影,計有《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在室男》、《嫁妝一牛車》、《孤戀花》、《孽子》等。不過因為產量畢竟有限,1980年代台灣電影仍以如許不了主角的喜劇,與其他如著賭博片、犯罪片的商業電影。
另一方面,因為香港電影的成功,讓台灣輿論上也開始出現對台灣新電影的批判聲音。以藝術電影為主軸的台灣新電影的支持者與反對者逐漸壁壘分明,此因素,讓集體的台灣新潮流電影方朝終於1980年代末期結束[16]。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為失利。不過,相對的,此藝術電影,卻同時間大受國際影展與各國藝術電影市場上的歡迎。
❿ 求閩南語的電影 有知道的請介紹下 謝謝
海角七號,蜢胛,小孩不壞都是最近熱門閩南語電影
另外樓主可以查查維基網路,下面是我摘引的
以歌曲為主的電影
1956年《雨夜花》、1962年《雨夜花》(下集)、1964年《媽媽請你保重》、1962年《台北之夜》、1965年《文夏風雲兒》、1967年《流浪天使》、1967年《流浪劍王子》、1968年《一見你就笑》、1972年《走馬燈》、1964年《懷念播音員》、《舊情綿綿》、《望春風》、1963年《素蘭小姐要出嫁》、1963年《草螟雞公》1964年《桃花泣血記》、1967年《三聲無奈》、1969年《燒肉粽》、1969年 《雨夜花》 (重拍)、1964年《可愛的人》、1965年《心愛彼個人》、1965年《悲戀公路》、1968年《一隻鳥仔》、1969年《媽媽你在何方》、1964年 《悲情城市》(林福地導演,金玫主演) 現實社會電影
1959年《阿三哥出馬》、1956年《運河殉情記》、1960年《丈夫的密秘》(又名:《錯戀》)、1964年《五月十三傷心夜》、1965年《六個嫌疑犯》、1958年《鬼湖》、1958年《古恨城》、1959年《男之罪》 、1959年《男之罪(續集)》 、1961年《浦島游龍宮》、1962年《台北之夜》、1962年《女王蜂》、1963年《流浪賣花姑娘》 、1963年《天邊海角》、1963年《台北之星》、1963年《妻在何處》 、1964年《情天玉女恨》 、1964年《矮仔財娶妻》1964年《歡喜過新年]]》 、1964年《請君保重》、1965年《只愛你一人》 、1965年《心心相印》、1965年《吹牛大王》、1965年《靈肉之道》、1965年《英雄難過美人關》 、1966年《喋血夜總會》1962年《阿丁大鬧歌舞團》、1962年《台灣夜生活》、1963 年《小財神爺》 、1963 年《金色夜叉》、1964年《天生自然》 1964年《真珠塔》、1964年《港都苦命女》、1964年《再會港都》、1965年《地獄新娘》、1969年《處女寶鑒》、1969年《暗光鳥》、1967年《走路新娘》 、1964年《少女的祈禱》 歌仔戲電影
1955年《薛平貴與王寶釧》、1956年《薛平貴與王寶釧(續集)》、1956年《薛平貴與王寶釧(第三集)》、1956年《范蠡與西施》 、1957年《蘇文達薄情報]]》、1957年《青山碧血》《碧玉簪》、1981年《陳三五娘》 布袋戲電影
2000年導演蔡孟育執導拍攝兼擔綱全劇掌鏡攝影師之布袋戲電影作品聖石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