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王新剛的電影
『壹』 王新剛是什麼梗
王新剛是電影演員。
他是中國最漂亮的男人,出道50年零緋聞,與精神病妻不離不棄。
說一句王心剛就是早年的顏值與實力雙雙在線的頂流也不為過。說到顏值,早年的男演員頂多會被人誇「帥氣」,或者「長得好看」,但是王心剛卻是直接被很多人盛贊為,是「中國最漂亮的男人」。
相關信息:
說到實力,在這一點上,王心剛就真是實力逆天般的存在了。早在1982年,他就拿到了百花獎,在1991年,王心剛被寫入了《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
2005年,國家人事部把電影藝術家突出貢獻獎頒給了王心剛。這還不算,一向嚴苛極少頒出終身成就獎的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在2009年的時候把演員的終身成就獎頒給了王心剛。5年之後,金雞獎也把演員終身成就獎給了這位男演員。
在略微有點「古早」的年代,娛樂圈中有這么一句話,「女看王曉棠,男看王心剛」。如果用一句不是太恰當的話來形容一下當年的王心剛在國內到底有多火的話,王心剛就像是「有了鹿晗那般高的流量和話題度的王凱」。
『貳』 電影名星王新剛
王心剛,男,1932年1月1日出生於遼寧大連人,電影表演藝術家[1] ,國家一級演員。[2]
1956年,參加故事片《寂靜的山林》的拍攝,飾男主角馮廣發,開始電影演藝生涯[3] 。1962年,被國家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1] 。1982年,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鍔的形象,榮獲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3] 。1990年,與菲利浦·博薩斯合作導演影片《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4] ,該片榮獲全國優秀影片獎特別獎。1991年,王心剛被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3] 。1995年12月,獲為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而特設的「中國電影世紀獎」,同年當選為「中華影星」[1] 。2005年,獲國家人事部和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6] ,同年獲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06年,與翟俊傑導演合作,出演了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而拍攝的獻禮電影《我的長征》。2009年,獲第十二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終身成就獎。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 。[1] 2014年,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7] 。
『叄』 關於老電影演員王新剛的情況
11月10日,老電影演員王心剛在萬寧石梅灣參加影視明星萬寧行暨2005年萬寧國際文燈節。
10日晚的石梅灣,王心剛、王曉棠的同時出現讓那些遠道而來的老「粉絲」興奮異常。
曾有一句話在中國人中流行: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影壇中最英俊、最帥的男一號非王心剛莫屬,而那個時代的影迷也會告訴你:最漂亮的女影星當是王曉棠了。幸運的是,海南觀眾在電影百年的時候雙雙見到這對曾經風靡全國的明星。
王心剛比起他的同齡人並不顯老相,穿著白色西褲、粉綠色T恤的他仍保持一種年輕的活力,熱情的萬寧姑娘獻上的花環仍掛在他的脖子上。《海鷹》中的中隊長,《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楊曉冬,《紅色娘子軍》里的黨代表洪常青……王心剛塑造的一個又一個英雄形象都在人們腦海中留下非常美好、難忘的印象。
而王曉棠,一部《野火春風斗古城》不僅讓她一夜走紅,還給她日後的表演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1954年就來過海南島,那時我是作為文工團的演員來海南島做慰問演出的。當時的海南雖然經濟落後,但那強烈的熱帶風情給我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幾十年就這么過去了,我第二次來到海南,而且是在中國影人慶祝電影的百歲生日之時,我感到非常的幸運!」王曉棠興致勃勃地說。當晚的她頭上戴著紅色的絲帶,白色鏤空的上衣在黑色小背心的襯托下顯得很典雅大方。她和王心剛隔桌而坐,兩人同為八一廠的元老級人物,能同時出遊,而且來的都是自己夢中的海南島,王曉棠感到格外的驚喜。
在電影《紅色娘子軍》中扮演洪常青一角的王心剛跟海南的緣分很深,海南觀眾由此也對他別有感情。在萬寧南橋鎮高龍小學校園里,那棵「常青就義」的榕樹仍舊樹葉婆娑,王心剛曾表示想去看看那棵樹,只是當晚的活動安排太緊,他難以如願了。一直被人圍住的王心剛對海南觀眾的熱情充滿感動。他說,海南是他常常想念的地方。這次能來,真的太高興了。而熱情的王曉棠,爽朗地在記者的速寫本上題下:「請《海南日報》代我向親愛的海南觀眾問好,感謝你們對中國電影的厚愛!」她特別記下了在「萬寧文燈高懸之際」,作為永久的紀念。
『肆』 1966年至1976年拍攝的故事片電影有哪些
謝謝提問,就個人看到過的如下,歡迎補充。
火紅的年代、春苗、艷陽天、青松嶺、長城新曲、偵察兵、金光大道、紅雨、閃閃的紅星、打擊侵略者、奇襲、飛虎、激戰無名川、南海長城、南海風雲、海霞、海島怒潮、鄉村新人、征途、黑三角、獵字99號、405謀殺案、沸騰的群山、楓樹灣決裂、歡騰的小涼河、創業、沙漠的春天向陽院的故事、平原游擊隊(新)、渡江偵察記(新)、南征北戰(新)、延河戰火、小字輩、雁鳴湖畔、刑場上的婚禮、紅牡丹、傷痕、生活的顫音、天雲山傳奇難忘的戰斗、年輕的一代(新)、紅河激浪、她從霧中來、海外赤子、柳暗花明、天山紅花、自豪吧!母親、
這十年拍了許多好電影,並不是某人胡說的只有八個樣板戲。我看過的電影有:《渡江偵察記》,《偵察兵》,《沸騰的群山》《紅孩子》,《春苗,《紅雨》,《決裂》,《金光大道》,《艷陽天》,《青松嶺》,《閃閃的紅星》,《南海長城》,不列舉了,太多了,都是經典。
在特殊的十年,中國的電影市場,並不像某些人說的,只有八個樣板戲,有些電影拍攝的相當不錯,堪稱經典。
其中的代表作是《閃閃的紅星》,電影內容情節緊湊,引人入勝,畫面干凈,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電影中的三首插曲,《紅星照我去戰斗》,《紅星歌》和《映山紅》至今傳唱不衰。
還有一部戲劇電影,河北梆子《寶蓮燈》,郭德綱演唱的《叫小番》也是河北梆子唱腔,這部拍攝於1975年的電影,唱腔優美,扮相俊俏,尤其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出場,每次都能引得觀眾們鬨堂大笑。
在那個年代,除了樣板戲,還有一類題材,也受到觀眾的追捧,那就是戰爭片。50年代,一些經典的黑白戰爭故事片,重新拍攝成彩色電影,《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總體來說,翻拍的不如老版的經典,有些畫蛇添足的感覺。
還有一部《平原作戰》
,雖然是新電影,卻是向50年代拍攝的《平原游擊隊》致敬的作品,《平原作戰》中的趙永剛,雖然塑造的英雄形象完美無缺,但和致敬作品中的雙槍李向陽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我個人覺得,當時最出色的
戰爭片,是《激戰無名川》,那時候的演員是真正的赴湯蹈火,爬冰卧雪,志願軍戰士用高射炮打飛機,拆除定時炸彈,當時看的緊張的不得了,雖然已經過去這么多年,這些經典鏡頭還歷歷在目。
這十年不就是文革十年的電影嗎!有哪些不知道,肯定也不會少吧!有些還是翻拍的呢!如《渡江偵察記》、《平原游擊隊》等!這里就說本人看過的,小學一年級時包場看電影,看過的是《青松嶺》,此外還有《紅雨》,看的最多的就是樣板戲《沙家浜》、《杜鵑山》《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還有好像是《磐石灣》吧?有一次還包場兩部樣板戲,一下午!
1966年—1976年拍攝的電影故事片按順序是:1966年長影《雁鴻嶺下》、北影《紅色郵路》《女飛行員》《紅石鍾聲》、珠影《大浪淘沙》,1973年長影《艷陽天》《青松嶺》(重拍)《戰洪圖》(重拍),1974年長影《鋼鐵巨人》《向陽院的故事》《創業》《平原游擊隊》(重拍)、北影《偵察兵》《南征北戰》(重拍)、上影《火紅的年代》《渡江偵察記》(重拍)《無影燈下頌銀針》《一副保險帶》、八一《閃閃的紅星》,1975年長影《車輪滾滾》《長城新曲》《金光大道》(上集)《黃河少年》《沙漠的春天》、北影《烽火少年》《海霞》《紅雨》《決裂》、上影《第二個春天》《小將》《戰船台》《春苗》、八一《激戰無名川》《雷雨之前》、珠影《小螺號》、西影《碧海紅波》《阿勇》,1976年長影《雁鳴湖畔》《長空雄鷹》《鎖龍湖》(上集)《芒果之歌》《山村新人》《金光大道》(中集)、北影《沸騰的群山》《牛角石》《青春似火》《海上明珠》《山花》《反擊》(未發行)、上影《征途》《難忘的戰斗》《金鎖》《年青的一代》(重拍)《阿夏河的秘密》《歡騰的小涼河》《江水滔滔》《新風歌》、八一《南海風雲》《南海長城》、珠影《楓樹灣》《山裡紅梅》、西影《開山的人》、峨眉《寄託》、廣西《主課》。
不管有哪些,凡正這一時期拍攝的影片是深受人民大眾喜愛的,不管從形式到內容都是正能量,能鼓舞啟迪人的智慧和力量。
故事片:雁鴻嶺下、芒果的故事、征途、十月、偵察兵、牛角石、金光大道、紅雨、春苗、青松嶺、戰洪圖、火紅的年代、艷陽天、青春似火、鋼鐵巨人、一副保險帶、無影燈下頌銀針、碧海紅波、車輪滾滾、閃閃紅星、黃河少年、阿夏河的秘密、向陽院的故事、山村新人、主課、海霞、難忘的戰斗、楓樹灣、沸騰的群山、沙漠的春天、小八路、決裂、激戰無名川、長城新曲、反擊、歡騰的小涼河、還有翻拍的渡江偵查記、南征北戰、平原游擊隊、還有十部京劇現代戲的彩色影片。以上這些影片都是十年文革期間拍攝的,至今難忘。
《金光大道》《艷陽天》《青松嶺》《年青的一代》《第二個春天》《春苗》《紅雨》《火紅的年代》《山村新人》《無影燈下頌銀針》《長城新曲》《牛角石》《雁鳴湖畔》《渡江偵察記》《偵察兵》《紅燈記》《沙家浜》《海港》《龍江頌》《戰洪圖》《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沂蒙頌》《紅雲崗》《向陽院的故事》《祖國啊母親》《豹子灣的戰斗》《沙漠里的春天》《閃閃的紅星》《杜鵑山》《盤石灣》《平原游擊隊》《平原作戰》《紅石村》《反擊》《盛大的節日》《創業》《海霞》《小螺號》《奇襲白虎團》《審椅子》《長空雄鷹》《激戰無名川》《沸騰的群山》《漁島怒潮》《決裂》《青春似火》《 難忘的戰斗》《江水滔滔》《十月的風雲》《青春》《兩個小八路》
66年至76年,10年文化大革命,距今日30多年啦,是我兒時的回憶,記得上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看電影《閃閃的紅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電影, 陋天電影看的不少>,同一去的,回來時幾個要好的一起回家。第二天學校談觀後感,潘東子成為我們那一代人的偶像。在就是樣板戲,記憶深刻。其他的《南征北戰》《奇襲》《春苗》《渡江偵察記》,有一部戰斗片《偵察兵》王新剛老師主演的,是戰斗片的精典。寫了不少,是不是文不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