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電影表達主題
❶ 《可可西里》影視分析
在影單里一眼就看到《可可西里》這部片,因為它聽起來真的很美,感覺要麼是介紹可可西里這個美麗的地方,要麼會講述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影片一開頭就完全把我腦海中的美好想像打得支離破碎。
影片以緩慢的鏡頭推進,一開始還是很美好的,然後突然鏡頭轉到車窗外的老漢,這是個近景鏡頭,如果不經意看到,肯定會被老漢嚇到。這個鏡頭是個雙關。一是巡山隊員被突然出現的老漢嚇到;二是誰會將一個淳樸的老漢聯想到偷獵者猙獰可惡的嘴臉呢,所以震驚。接著出現的就是被槍殺的巡山隊員和藏羚羊的遺骸,這讓整部片子的開頭就縈繞著沉重的氣息,同時也昭示著故事的悲慘結局。
《可可西里》是一部跟生態有關的影片,有著一個美麗的外衣,卻充滿著殺戮、暴力,人性的扭曲和邪惡,一開頭的血腥殺戮場面就鋪墊下了全片沉重的氛圍。影片運用了倒敘的敘事手法,通過尕玉這個外來者的視角層層深入藏區,見證了偷獵者和民間自發的巡山隊的故事,帶給我們心靈的震撼和反思。冷峻的鏡頭、直白的敘述、粗獷的構圖,是本片的特色,用真實的力量打動觀眾,立意深遠充滿誠意。
本片的影調大多是冷色調,只出現了少量的飽和色,而且片中出現了大量的夜景,灰暗的影調持續了一整部片,符合了可可西里這個渺無人煙的高原地區的特點,同時也暗示這是一部沉重的片子。但是當巡山隊員為藏羚羊的骸骨埋葬並火化時,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形成了暖調,在呼喚人性深處的善良和溫暖。其次,片中在兩位隊員走出暴風雪的時候,也出現了暖調,這個時候又出現了尕玉跟日泰在艱難前進的畫面,用冷調進行了對比。
從色彩看,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顏色就是紅色。紅色讓人血脈噴張,讓人心跳加速,極具辨識度的色相飽和度讓人一眼就看到。片中多次出現了紅色,每次出現的時候故事的背景及其代表的涵意都不一樣。影片開頭藏羚羊的血就染了一地,這個時候的紅色代表血腥,代表殺戮,代表暴力;片中巴丁給了尕玉生肉吃,這個時候的紅色代表著希望,這是要走出沙漠追捕的希望。這種色彩處理使得影調和色調在總體上保持一致,又突出主題,使人印象深刻。
就這部片子而言,出現的景別要麼就是大遠景、遠景,要麼就是中近景。《可可西里》以一個近景到特寫的推鏡頭開篇,吸引別人往下看劇情的發展。而當鏡頭轉到車窗外時,出現了幾個拿著獵槍的捕獵者的中景鏡頭,這個時候刻畫出捕獵者的那副可惡暴力的嘴臉。
後面的故事發展有一個鏡頭是老鷹在吃著藏羚羊的遺骸,鏡頭慢慢的從遺骸轉到老鷹吃肉的近景,接著慢慢推成大遠景,滿地遺骸,這時候彷彿看到了狩獵者在這里大開殺戒的場面,慘無人道。對於環境的描寫和巡山隊員的追捕多是採用遠景,一是表現可可西里這個荒原的環境;二是表現巡山隊員的孤立無援,弱小的力量;三是體現藏羚羊的渺小,在人類面前毫無反抗的力量。特寫在本片用的比較少,但也是有出現的,開頭當藏羚羊被射擊中的時候,那個特寫的鏡頭,看到藏羚羊在死亡面前毫無選擇,那種特寫令人動容,直擊心靈深處。
在拍攝手法上,多次使用了長鏡頭,具有視聽感知的參與性。當劉棟被流沙淹沒的時候,就使用了長鏡頭對事態的發展進行了記錄,細致刻畫了劉棟開始陷入流沙時候的掙扎,到後來快被吞沒平靜接受的全過程。影片還使用了交叉蒙太奇,當兩名隊員終於走出暴風雪時,尕玉和日泰還在為著走出來而堅持,為全篇營造了緊張的氛圍。拍攝對象並不像普通的影片,有個體的刻畫,這部片子大部分是群像出現,塑造了一個個高大的巡山隊員形象。
影片中的聲音比較直白,談話也是簡潔明了,可是話雖不多每一句卻都是說在點上。比如日泰無意中說的「 我們藏族人吃肉,刀口是對著自己的。 」「這里到處都是吃人的流沙」暗示了後面的故事發展。片中還出現了畫外音,主要展現了整個紀錄現實的風格。片中多次特寫腳步聲的時候,其實這是客觀記錄的環境音。
影片中音樂部分也較少,但卻環環相連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藏族人民擅長歌舞,鏡頭在一群人來到阿旺那裡時,他們唱歌跳舞,看似快樂無比,其實只是孤獨的另一種表現。一群人的快樂並不能避免一個人的孤獨。同時,凄涼的背景音樂出現在他們離開後,此時的音樂映襯出了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渲染著氛圍,也代表了整個故事的情節調式發展。
還有一種祈禱的音樂,在每次的死亡場景中總會出現。第一次出現是在萬只羊骨面前,他們為藏羚羊唱起那種佛歌,此時一種死亡的氣息撲面而來,但同時也似乎變的無比的神聖與庄嚴,藏羚羊的靈魂彷彿得到了凈化。情感流淌在音樂中,基調依舊平緩無奇,正因為如此觀眾心頭激起一陣狂跳,激憤不已。第二次出現是在日泰的葬禮上,做法事的人用佛歌送他走上最後一程,這是一種對好人去到極樂世界的祈禱跟祝福。
影片中的聲音雖然都不多,但是每次出現都有意義,要麼串聯故事,要麼渲染氛圍。聲音就是有這么一種神奇的力量,影片因為有了聲音而增色不少。
在《可可西里》影片中講述了一個生態的災難性紀錄片,不得不說導演是真誠的,用最真實的記錄,來觸到人心中的那根軟肋。畫面色彩什麼的或許不如張藝謀那樣濃墨重彩,但是就是用最真實的鏡頭,每一個力度都把握的剛剛好,把觀眾心中的那份憐憫跟良知給呼喚出來。影片中生命是渺小的,易逝的,旨在號召我們要珍愛生命,保護動物,保護生態。導演用《可可西里》發出他對這個社會的聲音,同時用這個真實真誠的聲音感染我們。
❷ 電影可可西里主要講什麼的
《可可西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可可西里》是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陸川執導,多布傑、張壘、奇道等主演。2004年10月1日,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該片獲得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第4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等獎項,2006年獲得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
❸ 可可西里,蒙語意為「美麗的少女」,電影《可可西里》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電影《可可西里》由陸川編劇並導演,多布傑、張壘、奇道、趙雪瑩、馬占林等演員出演,是一部劇情犯罪影片。
事實上,就連“十惡不赦”的槍手也不是隨便殺人的。根據事實報道,這些所謂的槍手,只是用低廉的價格買吉普車和沖鋒槍,獵殺藏羚羊。他們對“野氂牛隊”的巡山隊員恨之入骨,但是跟普通百姓卻沒有糾葛。這在電影中也有體現——他們放走了記者尕玉。
事實上,《可可西里》並不是反映了環保的主題,而是突出了一個人性的重點。在地球上的無人區,面臨著死神的來臨,好人們在奮力追緝,甚至不惜用賣皮子的錢來對付壞人;而壞人們在無情地射殺和逃避,甚至在用金錢收買窮困的隊員。到底好人和壞人應如何劃分界限?巡山隊員與盜獵分子又應怎麼比較?
在可可西里的無人區,上演著一幕又一幕悲劇,有槍聲,有哭聲,還有荒漠上無情的風聲……
❹ 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表達了什麼主題啊
《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向我們揭示了人們總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完美的事物,進而毀滅它,因為我們不能容忍完美的存在,社會輿論本就是一種病態的存在,只有把完美拉下神壇,變得跟自己一樣平庸,人們才會覺得理所當然。
《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語:Malena)是一部2000年發行的義大利浪漫電影,由義大利名模莫尼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組創,講述的是一位13歲的孩子對一位失去丈夫的美麗女性的青春躁動。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不美麗,它藏著人心的卑鄙與丑惡。影片最後瑪蓮娜搖曳生姿的背影,消失在小路的盡頭,眼神依然溫和,步伐依然堅定優雅。導演在這樣殘酷的電影中設計這樣一個略帶一絲溫暖的結尾,是人性中善與惡的碰撞,即使身處逆境,總也有一個永恆的愛陪伴著你。
(4)可可西里電影表達主題擴展閱讀:
電影的女主角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1964年9月30日出生於義大利,是一名演員、模特。小時候最初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律師。18歲時,莫妮卡進入了佩魯賈大學學習法律。為了籌措學費,業余時間莫妮卡·貝魯奇開始做模特。
1988年,莫妮卡改變了初衷,退學前往米蘭,簽約於精銳模特管理公司(Elite Model Management),正式進入模特界 。莫妮卡·貝魯奇從事模特職業時,開始對表演產生了興趣,並參加學習了一些表演課程。
莫妮卡是艷驚四座的義大利女子,一出現在公眾視線便是「熟女」形象,完全沒有青蔥的少女時代。《西西里美麗傳說》中用美貌掀翻整個小鎮的寡婦、《公寓》里讓男主角半生糾結的夢中情人、《格林兄弟》里嗜血如命的惡魔皇後,讓她一次又一次閃亮登場,讓觀眾深深記住她。
❺ 《可可西里》蘊涵的主題以及現代意義
導演陸川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可可西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獄,只有進入人類最後的無人區才能夠體認到殘酷而隱忍的人類與自然的對峙:本是主人的藏羚羊、冷漠的盜獵者以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巡山者--他們構成了某種庄嚴意義的存在。當秘密警察以記者的身份見證了一次守護的過程,當陸川將隊長的犧牲處理到平凡,質朴的死亡是最具力量的升華。電影的收尾以天葬成了循環,悲辛、堅毅的浩瀚與俠義是電影的主題,因為它見證了生命與信仰,是一部理想主義的贊歌。周星馳在看過本片後說,《可可西里》其實和《功夫》有共通之處,都是武俠片,因為影片所傳達的都是俠義精神。《功夫》里隱身市井的「俠」,每每在危難時出手救人,捨生取義;《可可西里》里為保護藏羚羊和盜獵者對決,拋頭顱灑熱血的漢子,也是「俠」的代表人物。
❻ 可可西里電影讓我們懂得了什麼
《可可西里》被稱之為「一部關於信仰和生命的電影」,該片不僅在國內國際獲獎,而且也感動了不少觀眾。《可可西里》的震撼在於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個理想主義者由生到死的過程鮮活地展現出來 。這部電影帶著一種絕對的淳樸和陽剛,以及被無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則。影片並沒有用慷慨激昂的宣傳台詞向觀眾喊話,也沒有用常見的宣傳語氣說「殺死藏羚羊剝皮的行為是無恥的」,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到令人窒息的畫面和巡山隊員朴實的話語,讓觀眾自己感受到那種震撼的力量 。
陸川的《可可西里》展示了一種國產片中從未有過的極度洗練、殘酷的紀實美學風格,雖然這種風格在世界影壇並非罕見,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經常出現突如其來的暴力和沒有鋪墊的死亡,這些在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和日本導演北野武的電影中亦屬常見,但與他們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徹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決絕。在可可西里嚴酷的生存環境里,這種描述方法表達了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
❼ 震撼心靈 | 《可可西里》影評。
有人說「西藏是一種病,不去治不好」,而一旦去過這個處女地,西藏這種病不治而愈,西藏夢也圓了。
有人說「大美新疆,天堂中央」,這里人跡罕至,荒涼至極,是生命的禁區,只有高原上的精靈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但去過的人卻說遇見了天堂。
有人說「去1次青海,你就有了10次旅行」,而這個萬山之祖、千湖之地、動物王國、人間凈土的絕美盛景,將無數次驚艷你。
它是地獄,也是天堂。它是科學考察的神秘之地,更是旅遊探險者此生必去一次,去了還想去的人間秘境。
它便是西藏、青海、新疆交匯之處,青藏高原上的最美麗「少女」,天堂中的天堂,無數人憧憬的人間最後凈土——可可西里。
前兩天看《朗讀者》這個節目,陸川導演在節目上講到《可可西里》從幕後到台前的故事,包括在可可西里拍攝時艱辛的環境,我帶著好奇來看此片,但看完後深受震撼。
看到巡山人員因為要去追捕盜獵者,在路上遭遇惡劣環境,讓人不禁潸然淚下,也讓我感受到人在自然面前是多麼軟弱無力,即便人作為世間一強大物種,但在自然環境面前,也如滄海一粟,如此渺小。
可可西里,在這片土地上,有淳樸悠遠的藏歌有滿天閃爍的星星,還有一群生活在死亡邊緣的藏羚羊守護者。今天藏羚羊能夠悠閑愜意地生活在可可西里,很大部分是因為他們最初的堅守。
在他們守護藏羚羊的日日夜夜裡,沒有人能真切的感受到他們的錐心之痛;沒有人能明白四季都是孤獨的滋味;更沒有人能看到他們冰天雪地的堅持。
回憶往事,一切都要從1985年說起,為了滿足歐美市場對藏羚羊絨的需求,也為了自己的貪欲之心,無數的藏羚羊命喪可可西里,數量從一百萬銳減至不足一萬只。
可可西里善良的人們自發組織隊伍來抗擊這種殘忍的偷盜行為,在可可西里的土地上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
堅守信仰的隊長日泰、勇敢正義的「假」記者尕玉、獨自忍受孤獨的阿旺、死於流沙的劉棟… …他們都是可可西里的好男兒,在可可西里的土地上都留下了他們不屈的精神。
電影中的有三個人物使我感觸頗深,影片主角巡山隊隊長日泰,他憂郁的眉頭似乎到犧牲都一直沒解開過。他帶領隊伍在無人區艱苦的巡山,他抓獲盜獵分子,他繳獲羊皮,他賣羊皮…. …對於這個人物我有太多太多的疑問,人物的原型又是怎樣的呢?
日泰隊長其原型為青海玉樹多縣西部工委書記,索南傑達。索南達傑及他組織的中國第一支武裝反盜獵隊伍——治多縣西部工委,曾數度進入無人區進行野外生態調查及以藏羚羊為主的環境生態保育工作,與盜獵團伙進行數次對峙,最終英勇犧牲。
1994年1月18日,索南傑達和4名隊員在一番激戰後,抓獲了20名盜獵分子,索南傑達讓2名隊員將一名被打斷了股動脈和另一患有高原肺氣腫的盜獵者送到醫院搶救,當時靳炎祖和另外一名隊員留下來看守,盜獵分子借口讓靳炎祖進車喝水休息,突然將其與另一名隊員按倒在地,解除了武裝。返回後發現情況有變,索南傑達與盜獵分子展開了槍戰,被打斷了腿動脈。
索南達傑犧牲的情景,為眼見僅聽聞也讓人深感悲痛憤懣。他孤身一人與盜獵分子對峙已久,死前他匍匐於地,右手持槍,罪犯的槍彈和可可西里的風雪把他帶走,他被凍得僵硬,成了一個「冰雕」。
回到影片中來,我想,日泰是個英雄,他善良、勇敢、執著。他的死就像一把刀子,深深刺入我的心,僅僅兩聲輕輕的槍響,一個生命就瞬間結束了,在可可西里的荒漠中,一個名字被永遠地埋葬。
第二個讓我感動的人是隊員劉棟,這個退伍軍人流露出了最自然的感情,他不像日泰那樣偉大和嚴肅,他有一種平凡的美,他對風塵女子有感情,對藏羚羊有感情,對隊友有感情。然而他最後依然消失在無人的荒漠中,流沙像一個魔鬼,平靜地吞掉了他,他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此時主人公都會大喊救命,然而,劉棟沒有喊,他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很簡單,因為不會有人聽見,他深知這一點。隨著鏡頭一點點地拉遠,我感到了整個畫面安靜的令人窒息,無人區的孤寂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三個讓我有感觸的是馬占林,一個狡猾但很善良的放牧人,為了養家糊口,他為犯罪分子賣力,然而,他沒有文化,並不了解這種行為的意義,唯一的目的就是養家糊口,掙一口飯錢。他很狡猾,他多次觸及「犯罪」,但每次僅僅是罰款,他很善良,他讓自己的兒子救了巡山隊員,他為日泰的死而流淚... ...
地球上每一種生靈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而我們想要保護物種多樣性的辦法,就是不打擾,不殺戮。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畏,讓可可西里不再流淚,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就請人們歸還它一片凈土。
為了保護藏羚羊,很多巡山隊員們不僅長期拿不到工資,還總是要冒著生命危險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與不法分子們斗爭到底。為此,包括隊長日泰在內的很多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其他倖存的兄弟們依然前赴後繼,從不退縮,他們是真的英雄。
我想起了巡山隊員去可可西里的那晚,丈夫吻別妻子,然後上車,他們的親人一再重復著一句話:「一定要活著回來」。
我想起日泰將女兒的頭埋進臂膀,「保重」,他只短暫地說了這兩個字,然後走上吉普車。他的女兒,那個美麗的藏族少女,默默地看著一輛輛載著巡山隊員的汽車從身邊經過,淚水不止。沒想到,他們就這樣一別永絕。
影片以天葬的儀式開場,以天葬的儀式結束。
洗凈身體,脫光衣服,刀起刀落,五馬分屍,來自禿鷲的吞食,不停轉動的經綸,年年不休的經文,那是一種對天地以及生靈的情感。
《可可西里》並不是反映了環保的主題,而是突出了一個人性的重點,在地球上的無人區,面臨著死神的來臨,好人們在奮力追緝,甚至不惜用賣皮子的錢來對付壞人;而壞人們在無情的射殺和逃避,甚至在用金錢收買窮困的隊員。到底好人和壞人應如何劃分界限?巡山隊員與盜獵分子又應怎麼比較?
無法忘記,那個盜獵分子可以輕易地許諾汽車和房子,但是日泰的拒絕卻是那麼堅決。無法忘記,日泰隊長最後的要求:「放下槍,跟我走。」以及他中槍之後的掙扎,盜獵者的揚長而去。
這是一種無奈,每個人都可以舒服的活著,這取決於你是妥協於自己的信仰。這是一部關於信仰與死亡對抗的電影,是一群人為了活著和另一群為了活著的人存在的故事。
陸川的鏡頭在切換中變得沉穩,他在荒蠻之地中表達著人與自然,法則與生存的無奈與荒唐,他在茫茫的可可西里,蒼天一樣的可可西里,映襯出那種人類渺小可悲的底色。
在可可西里的無人區,上演著一幕又一幕悲劇,有槍聲,有哭聲,還有荒漠上無情的風聲… ….
不可否認,電影來自生活,最終回歸生活,在這兩者交互之間,總會帶給我們不同程度的感受和思考。
時至今日,我們有幸前往那片雪域,觀光也好,致敬也好,緬懷也好,我們內心都深知,最為偉大的是,正得益於所有人的努力,讓可可西里變得不同。
❽ 高原上的碰撞——評電影《可可西里》的主題意韻及其藝術表現
運用獨特的藝術手法來表現沖突是影片《可可西里》的重要展現形式,導演陸川運用紀實主義手法,把觀眾帶入一個鏡頭模擬下的真實的美麗卻又充滿殺機的荒原地帶,品味視聽語言下的精神理想。
長鏡頭與色彩的運用
影片大量運用長鏡頭,再顯沖突的真實性。片頭,一熟睡的尋山隊員,隨著鏡頭拉近而逐漸清晰,近景中是他疲勞但安祥的睡臉,但隨之而來的是幾聲刺耳的敲擊聲,打破了平靜,拉開沖突的幕維(帷)。這也是人與人之間沖突的小開頭,而後來在長鏡頭中,強巴的突然被斃,漠然離去的人,則把這種沖突,(此處逗號多餘)更加強烈地展現出來。
另一個長鏡頭的巧妙運用在劉桐被泥沙吞沒的那場戲。從劉桐走下車到突然陷進泥沙中,說明人在自然面前生命的脆弱,而在劉桐往下陷的那一整個過程,真實地演繹了一場人與自然的爭斗。劉桐間斷性的兩聲喊叫,扯人心肺,加強了情節感染力,也把人要生存與惡劣的環境沖突推上一個高度,讓人感受到那種真實沖突的存在。
色彩的沖突體現該影片的主導思想,最為明顯的是長鏡頭刻畫留守者和他居住環境那一段。一面紅旗,白色炊煙,綠地,藍色背景,冷暖對比,沖突再顯,把自然環境冷的惡劣與人文氣息很濃的紅旗,炊煙暖調對(比),顯示人掙(征)服自然,同時自然反擊著人類,這種沖突,很好的通過色彩表現了出來。
場面調動在電影中也很有特色。
導演表現在不凍泉的留守者做飯的那一段。當隊長日泰告訴他強巴已經死了的時候,他切菜聲停止了。導演很別具匠心的把日泰的臉部特寫放在前景,而隊員的背影作為背景。隊長痛苦的臉部對照著人物內心的沖突和碰撞。他為隊友的死去而震撼和難過,但也明白必須接受現實,面對現實,這種撞擊,通過場面調動很好的表現出來。
追逐犯人的那場系也大量運用了場面調動,它不是靠切換來實現那種緊張氣氛的,而是運用了長鏡頭的場面調動來實現的。大量跟鏡頭的運用,不同角度的拍攝,近景遠景的結合,配以音響及獨特的場面調動,把追逐時人與人之間的斗爭和沖突,人與自然的抗擊表現得淋漓盡致。
鏡頭沖突的恰當運用
人物的對話,也講出了沖突。在電影中運用了藏漢兩種語言體系,像日泰說的一句話:我只考慮可可西里,考慮我的兄弟們,我買過皮子,可是我沒辦法,表現了一個支援隊長在沖突面前的痛苦和無奈。他們在維護神聖,繳羊皮。但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賣羊皮。這種殘酷的沖突,導演只借用了日泰的一句話便表現了出來。
蒙太奇組接的運用也表現了沖突。在電影中的平行蒙太奇的運用。描述了三個小組隊員在不同的環境中的不同遭遇及以馬占林為代表的人們行走的困難。在茫茫風沙雪地里,已沒有人們身份的不同,只有渺小的人,脆弱的生命頑強的與自然搏鬥的寫照。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而被吞噬掉的是人能否戰勝惡劣的環境,這一點通過叫板式蒙太奇的逐一描述剪輯,很好的表現了出來。
空間造型的運用更升華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沖突。高原上那顛簸的,不算路的路,幾次搖鏡頭方式,開進尋山隊孤獨的汽車,那幾輛,甚至一輛汽車,與廣闊的惡劣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真實再現了人與自然的沖突。也是在這樣的路上,尋山隊與犯罪人追逐、搏鬥,長鏡頭運用,與空間造型巧妙結合,再顯沖突的唯美。
《可可西里》多種獨特藝術手法的交替運用,展現了各種碰撞,干練,利落,卻更加真實的展現了沖突,這使影片《可可西里》更為恰切的展現導演的創作思想,把人物逼迫到一種無法回歸的生命征途,升華人性。
❾ 電影《可可西里》主要講了什麼
主要講述如下
尕玉(張磊 飾)本來是個警察,為了調查藏羚羊獵殺狀況,他假扮記者身份,隨考察團來到可可西里——那裡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含氧量極低。就在這個人類生存的「禁區」,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貪婪以及人類與環境的狂暴沖突。首先是藏羚羊保護站的巡山隊員被盜獵人槍殺,接下來他們見到了悲慘的一幕:盜獵者逃走,只留下眾多隻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巡山隊員在惡劣的環境中追捕兇手,最終只奪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另一方面還要與兇殘的盜獵者周旋,巡山隊員和尕玉面臨著生死考驗。
《可可西里》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3FGRZBZW6bgIdzhSTU9iGw
❿ 可可西里觀後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可可西里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可西里觀後感1
可可西里位於青海省北部,是世界第二大無人區,在可可西里有許多動物頻繁的活動,尤其藏羚羊居多數,可是多年以來偷獵者瘋狂偷獵使藏羚羊的數量迅速下降,至今才恢復到三萬多隻。
這部電影主要講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中偷獵者肆意殺害藏羚羊,並把身上的羊絨割下來,藏族人民和青海人民自發的組織起保護藏羚羊的巡山隊和偷獵者鬥志斗勇的紀實故事。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個巡山隊員被偷獵者抓住,偷獵者跑到這位隊員的車上,追著羚羊跑,偷獵者的火槍手無情地拿著機槍掃射奔跑的羚羊。看到這里,我覺得偷獵者實在是太可恨了,真是一個個沒人性的野獸。如果把他們自己的親人放在那裡「槍手」會掃射嗎,其實都是利益的誘惑。
在片子中還有一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日泰的隊伍行進在暴風雪中,他的隊員一個個都不見了,到了最後只有隊長和記者堅持著走了出來。
巡山隊員們面對凶險的自然災害,不顧自己的親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保護藏羚羊的危險工作之中,讓我們由衷的感到敬佩,他們是大自然的守護神,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可可西里觀後感2
今天語文課,老師給我們看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是藏羚羊最後的居住地,那一切都是人類砍伐樹林,大量獵殺野生動物造成的。
但是,居住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的好日子不長,因為盜獵者也來到可可西里要捕殺。原有幾百萬只藏羚羊居住的可可西里,現在僅剩一萬余只了。
因此,瑞塔成立了巡山隊在山中抓捕盜獵者,一名來自北京的記者親身體驗了與瑞塔的巡山隊一起巡山的感受,有種種殘酷的自然現象,將巡山隊員置於死地,如會吃人的流沙和又大又難抵抗的暴風雪。有的隊員甚至就連堅持到最後的隊長瑞塔也被殘忍的盜獵者殺害。
寫到這里,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感人的故事,我為巡山隊感到自豪,因為巡山隊有著堅持不懈,奮戰到底的勇氣和力量。我也為巡山隊感到憐憫,因為他們還那麼年輕,就被無辜的獻出生命。
後來,那個記者回到北京,寫了一份報導。現在我國等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以及對獵殺野生動物的人進行法律的懲罰。
巡山隊的願望完成了,他們也將在圓滿中解散。
可可西里觀後感3
最近在看《藏地密碼》,其中有大部分篇幅是描述可可西里無人區的景象,對書中感嘆可可西里和大自然的美麗與冷漠心存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心血來潮的看了影片《可可西里》。
這是一部保護大自然、保護藏羚羊的紀錄片,一位北京記者通過自己的視角向全世界傳播了可可西里,傳播了藏羚羊,傳播了日泰精神。藏羚羊多麼珍貴的物種,卻被那些販賣藏羚羊絨的人大面積屠殺,只有骨架丟回到可可西里一望無際的沙漠里。劉棟在給大家送汽油的路上,不慎掉入流沙窩,他不停的掙扎想要擺脫來自下方的吸附力,沒想到他越掙扎人卻陷得越深,最後絕望的任漩渦埋沒,這個畫面讓我很心痛,多少善良的人啊,命運是多麼不公平,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消失在茫茫無際的曠野中,沒給後人留下一點足跡,讓人心頭感到痛扯。
在日泰終於抓到這個團伙頭目的時候,只剩下了記者和他兩個人,在他滿腦子的正義中,他沒有想到寡不敵眾,依然想把他們繩之於法,可這幫傢伙只知道殺了藏羚羊來賣錢,誰阻止了他們的財路就會被殺害,就這樣,日泰輕而易舉的被他們殺害了,很難過,但又能怎麼辦,這一支保護隊為了能抓住這些殘害藏羚羊的人而一一走散在這沙漠里,到最後都不知道其它人有沒有走出這個無人區。
可可西里觀後感4
在片頭與片尾的地方都穿插了一小段藏族的樂曲,那雄壯,渾厚的男高音,讓每一個觀看者都感覺到藏族人民粗獷'豪放'堅毅的性格品質。
當那名記者走到了他們中間,他們大擺宴席,熱情地招待了這一個遠方的客人。這是他們熱情'好客的品質。
神秘的可可西里,雖被人稱為死亡地區,到處都分布著能令人死亡的因素,但還是會有一些讓金錢給蒙住眼睛的人,闖了進去,殘酷地殺害一種有著黃金一般皮毛的羊種——藏羚羊。它們的生活從此被擾亂,無情的子彈穿透過它們的身體,它們掙扎著,而迎接它們的是再一次的攻擊,終於,它們喪身在這一片冰冷的土地。獵人的手如惡魔般向羚羊們撲去,待獵人走後,餘下的就只是藏羚羊那沒有皮的血淋淋的屍骨。
雖然如此,但我們能讓這些不法分子繼續做下去嗎?答案是肯定的,不能。這時就涌現出了一大群志願打擊犯罪,保護藏羚羊的藏族青年,他們以自己旺盛的精力,頑強的拼搏精神,打擊了一批又一批的犯罪人員。他們的精神是可嘉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為了保護藏羚羊,在零下20多的溫度下與不法分子進行搏擊。比起為了金錢去犯法的人,簡直就是天上的神。
希望神能夠永遠保護藏羚羊,讓這群可愛的動物在可可西里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迷失的人們能夠醒悟,一起來保護珍貴的藏羚羊。
可可西里觀後感5
第一次,看一部電影覺得到了我承受的極限,可可西里 觀後感。第一次,看一部電影覺得那麼的無力,電影不像是電影。槍聲不激烈,語言不豪壯,結局不戲劇。沒有驚鴻場面,沒有華麗妝容,沒有英雄鏡頭,一切那麼平凡一般,可又那麼不讓人平靜。就那樣簡朴。沒有明星臉,沒有戲劇的情節,卻給我心中留下了那樣深刻的震撼!第一次覺得,那樣才是偉大!他們的工作不為錢,不為權,只是因為心中的信仰和愛。隊員們愛藏羚羊就像愛自己的家人。沒有經費,沒有編制,甚至沒有稍微好點的吃住條件!不說每天腦袋朝不保夕,不說吃穿差勁,物資匱乏,只是那漫天的風沙,那可怕的流沙,也讓我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不敢想像!拋下愛人,不顧家人,放棄穩定優越的工作,到那樣的荒漠中去做一個守護者,觀後感那幫盜獵者,為了錢,為了自己貪欲。也是在槍口下度日。殺掉巡山隊員時沒有黑社那樣的酷帥場景,卻更讓人內心悲涼。巡山隊員的人命對他們來說才是他們的活路,以及財路。那樣無情可怕的貪欲,與巡山隊員執著善良的大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性在這個時候似乎是體現了他們的一個極端對立面。多好的一部影片,可我不敢回想任何一個場景,一個鏡頭。影片結束。窗外陽光正好。可我,好冷。
可可西里觀後感6
最近在看,其中有大部分篇幅是描述可可西里無人區的景象,對書中感嘆可可西里和大自然的美麗與冷漠心存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心血來潮的看了影片。
這是一部保護大自然、保護藏羚羊的紀錄片,一位北京記者通過自己的視角向全世界傳播了可可西里,傳播了藏羚羊,傳播了日泰精神。藏羚羊多麼珍貴的物種,卻被那些販賣藏羚羊絨的人大面積屠殺,只有骨架丟回到可可西里一望無際的沙漠里。劉棟在給大家送汽油的路上,不慎掉入流沙窩,他不停的掙扎想要擺脫來自下方的吸附力,沒想到他越掙扎人卻陷得越深,最後絕望的。任漩渦埋沒,這個畫面讓我很心痛,多少善良的人啊,命運是多麼不公平,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消失在茫茫無際的曠野中,沒給後人留下一點足跡,讓人心頭感到痛扯。
在日泰終於抓到這個團伙頭目的時候,只剩下了記者和他兩個人,在他滿腦子的`正義中,他沒有想到寡不敵眾,依然想把他們繩之於法,可這幫傢伙只知道殺了藏羚羊來賣錢,誰阻止了他們的財路就會被殺害,就這樣,日泰輕而易舉的被他們殺害了,很難過 ,但又能怎麼辦,這一支保護隊為了能抓住這些殘害藏羚羊的人而一一走散在這沙漠里,到最後都不知道其它人有沒有走出這個無人區。
可可西里觀後感7
曾經有人說,可可西里的含義是: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曾經也有位地質學家說過,在可可西里你踩的每一個腳印,有可能是地球誕生以來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可是,不望曾經,只望此時,可可西里卻呈現出一幕幕殘忍的畫面。
「可可西里」是一部呼籲人類保護大自然,不殺害藏羚羊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日泰」是呼籲建立藏羚羊保護區的領袖,他帶領著他的弟兄一起保護藏羚羊,因人手不夠,他的兄弟之一
阿旺,只能獨自居住在荒郊野外三年,為的是防止盜獵。可在一次巡山時,強巴不幸遇難受害。一聞此消息,她們既悲痛萬分又無能為力。緊接著,一個個噩耗向他們傳來,卓乃湖那邊出事了!當他們趕到那兒時,發現成千上萬只藏羚羊被殺,有的剩下一個骨架,有的血肉模糊,面對這一個個血肉模糊的場面,我不禁鼻子酸酸的,一摸額頭,才知道自己已經出了一頭冷汗了!心想:這些偷獵者為什麼這么殘忍?當她們面對這一隻只可愛的藏羚羊時,怎麼下得了如此毒手?為了自己的利益,難道就要以這群無辜的藏羚羊的生命作為代價嗎?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高級動物」的謀財之道吧.......
可可西里觀後感8
周五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電影----《可可西里》。這部電影,把我深深地震撼了。
由陸川導演的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故事發生在可可西里,它通過獵殺藏羚羊和阻止獵殺藏羚羊的故事,講述了人在絕境中的生存掙扎和人與自然的相互抗爭,而關於這個話題,則是世界性的。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大約生活著一百萬只珍貴的高原動物藏鈴羊,不過隨著歐洲和美洲市場對莎圖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導致其原料藏鈴羊絨價格暴漲,中國境內的可可西里無人區爆發了對藏鈴羊的血腥屠殺,各地盜獵分子紛紛潛入可可西里獵殺藏羚羊。短短幾年間,數百萬藏鈴羊幾乎被殺光,現在可可西里大約只殘存有不到兩萬只藏鈴羊。
可可西里周邊地區的藏族人和漢族人在隊長索南達傑的領導下,組成了一支名為野氂牛隊的巡山保護隊,志願進入可可西里進行反盜獵行動。在前後五年的時間中,野氂牛隊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盜獵分子進行了無數次浴血奮戰,兩任隊長索南達傑和扎馬多傑先後犧牲。
我覺得《可可西里》這部片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真實性。劉棟陷入流沙的鏡頭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看到這個鏡頭時,禁不住熱淚盈眶,從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無奈,人們不知何時何地會面臨生死離別……
我倡儀:保護生態環境,永遠為美麗的家園鞠躬盡瘁,死而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