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電影飲食男女主題思想

電影飲食男女主題思想

發布時間: 2023-01-05 05:39:08

1. 飲食男女簡介及詳細資料

劇情簡介

劇照

《飲食男女》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老朱是台北最了不起的名廚,是台北圓山大飯店的主廚,但妻子去世後他便要肩負起撫養三個女兒的責任,惟她們性情各異,充滿叛逆個性,有著自身的問題。女兒們都逐漸長大了,老父親也漸漸力不從心,不過他那一手爐火純青的廚藝卻依舊維系著全家的和睦。吃晚飯也就成為全家團聚溝通的唯一時刻。這樣的時刻理應是其樂融融的,但是因為三個女兒和老父親各自的「宣布」,令每頓晚飯都充滿了意外:閃電結婚,投資失敗,未婚先孕,續弦娶妻。不僅令劇中人驚訝不已,更使觀眾原本平靜的心情頻起波瀾。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期間有人懷孕,有人被拋棄,有人找到真愛,也有人死去。直到有一天,一向最乖巧、不露聲色的三女兒宣布自己已經懷孕;大姐宣布自己已和男友結婚後,還沒等父親和老二回過味來,就跳上男友的機車飛奔而去。最想搬出去的二女兒反而一個人留在舊居,原來一個完整的家,肥皂泡一樣破碎了。 同時,朱家隔壁搬來了一位聒噪的寡婦,她終日痴纏著老朱,老朱周鏇於她們之間,最終,即將破裂的大家庭再度團聚。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老朱 郎雄 朱家倩 吳倩蓮 朱家珍 楊貴媚 朱家寧 王渝文 錦榮 張艾嘉 Guo Lun 陳昭榮 梁伯母 歸亞蕾 李凱 趙文瑄 Raymond 陳哲民 Rachel Yu Chen Class Leader Chi-Der Hong Coach Chai Gin-Ming Hsu Sister Chang Huel-Yi Lin Chief's Son Shih-Jay Lin Ming-Dao Chin-Cheng Lu Airline Secretary Cho-Gin Nei Shan-Shan Yu-Chien Tang Priest Chung Ting Fast Food Manager Cheng-Fen Tso Restaurant Manager Man-Sheng Tu Chief Chuen Wang Old Wen Jui Wang Old Man Hwa Wu Wendy's Customer (uncredited) Michael Taylor

職員表

製作人 徐立功、詹姆士·沙姆斯、泰德·霍珀、Kong Hsu、Feng-Chyt Jiang 導演 李安 副導演(助理) Yang-Sheng Ou 編劇 李安、詹姆士·沙姆斯、王蕙玲 攝影 林良忠 配樂 Mader 剪輯 蒂姆·史奎爾 藝術指導 李富雄 服裝設計 Wen-Chi Chen

以上信息來源於

角色介紹

郎雄飾演老朱

圓山飯店的大廚。台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

楊貴媚飾演朱家珍

內向,敏感,基督徒,工作教書,喜歡聽歌劇。因為一場失敗的初戀,未嫁(後得知,初戀不過她自己的幻想)。因著自己的對感情的美好憧憬而一直固執的堅守著自己的處女地。只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吳倩蓮飾演朱家倩

瘦弱的身子,堅定的眼神,女強人是也。因為父親早年的干涉,家倩不得不做自己從前並不熱衷的那行。雖然也做的成功,但是其實還是心有不甘,從她幸福的回味童年有關廚房的一切就知道,父親的行為其實對他的內心是打擊的。因此與父親有隔閡,多年如此,甚至想搬出住。只是後來,房子投資失敗,父親,大姐和小妹的事讓她改變了初衷,最終接手家中的老房子,放下心中的包袱,終於可以享受廚房的樂趣。

幕後花絮

在第一時間捕捉李安的想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獲取他的信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李安珍貴片場照曝光 指導趙文瑄撲倒吳倩蓮。 師妹回憶李安往事:他會做《飲食男女》所有菜。

音樂原聲

歌曲名 作曲 演唱 《Ave Maria》 Giuseppe Verdi The Westminster Choir 《Sing Ye to the Lord》 Gee Frederic Handel The Sine Nomine Singers 《借借你的愛》 黃耀明、蔡德才 黃耀明 《咖啡屋之想》 蔡德才 黃耀明 《隨風而逝》 張弘毅 程文娟、程振家 《我的寶貝》 紀洪仁 李之琴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94年,李安執導了《飲食男女》,把中國烹調藝術帶入家庭和情感的戲劇之中,不僅增加了可視性,而且展現了東方文化迷人的魅力。李安表現中國家庭倫理、東西方文化沖突、新舊觀念沖突的一系列影片,在這個特殊的形式中達到頂峰,李安也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親三部曲」或者說「家庭三部曲」。影片獲得了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名列1994年台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獲獎記錄

時間 屆次 獲獎獎項 結果

1994年

第07屆 台北電影獎優秀作品獎 獲獎

第39屆

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 獲獎 亞太電影最佳剪輯獎 獲獎 第77屆 大衛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 獲獎

第34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 提名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提名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提名 1994年度 台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提名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BR Award) 最佳外語片 提名 1995年 第52屆 全美記者協會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提名 第67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提名 第49屆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提名

以上信息來源於

發行信息

上映日期

發行時間 國家 1994年8月3日 美國USA 1994年9月9日 加拿大 1994年9月15日 德國 1994年10月5日 法國 1994年12月9日 芬蘭 1995年1月13日 英國 1995年3月24日 丹麥 1995年3月24日 西班牙 1995年8月25日 瑞典 1995年9月21日 阿根廷 1996年6月14日 葡萄牙

以上信息參考

影片評價

劇照

李安在《飲食男女》中熱烈地討論著中國人社會中傳統與現代的撞擊以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藉由片中無處不在的中國美食,觀眾嗅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在現代中國人社會的另類解釋。(新浪網評)

最後一幕的戲劇性場面是李安把三部曲推向了 *** ,以及他又一次對禁忌的觸犯。電影借「飲食」喻人生,人從一出生就從媽媽的 *** 吸吮乳汁,一直到死吃這個詞就沒有在大腦中消失過。(鳳梨罐頭評)

2. 《羅曼蒂克消亡史》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一部特別會吃的電影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極難去評說的影片,和所有那些帶有強烈個人化標簽的導演一樣,比如姜文,他們視電影為手中把玩之物,不是說不嚴肅對待,而是表達慾望過剩,情感和想法溢出,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私人情緒流露的太多,對觀眾而言有時可能並不是很友好。

即便如此,還是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很多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影片 ,一是故事完全脫離開政治,干凈的述說了幫派的戰時生存之道。 沒有外層關系的制約,全部是內化的情感依存,道出了那個特殊的時代大背景下,對人性的壓迫和每個人內心無處逃遁的掙扎。

二是拼圖式的剪輯,當你知道一些人的結局之後,再去回看他的前世,真亦假來假亦真,會別有一番味道。

三是對食物的處理,太精彩了!全片一共著墨三種飲食,一是上海點心小吃,二是日本料理,三是重慶菜。中國人吃個飯喝個茶真的是太復雜的一個事兒了,內含乾坤,萬不可掉以輕心。

電影中六個關於吃飯的段落可謂一段比一段佳,開篇葛優動真格兒前先請趙寶剛吃了頓點心,吃點心,精髓在於一疊落一疊,凡常人家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此,而這頓卻吃出了「斷頭餐」的感覺。

淺野忠信在自家館子中展現了一餐簡單的日本料理精緻繁復的製作過程,做料理時穿的衣服,刀工,擺盤,食用的姿勢都極度考究,他對待一隻來訪野貓的態度,和後期的一系列變態行徑造成的鮮明反差,同《帝國的毀滅》中表現希特勒和善地對待親信及下屬打字員的作用一致。

圓桌餐,章子怡眉飛色舞地給大家講述著第一次拍電影的經歷,「一家人」表面和氣的圍坐在一起,由於該段落是倒敘回來的,大家都知道後面發生什麼了,但是又不知道全部的真相,這頓飯吃出了「最後的晚餐」的意思。

然後就是閆妮帶著袁泉最愛的點心去當說客,替傳說中的戴先生向袁泉提親,而袁泉擺弄了一下盛點心的盒子,點心分毫未動。

最精彩的來了,淺野忠信密藏章子怡,有一段終日吃飯-「啪啪啪」-吃飯-「啪啪啪」...的循環快切,處理方式甚至可謂有點鬼畜。「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人類兩種原始慾望的終極體現,是對現實世界中罪惡感贖罪式地釋放。

最後就是葛優和袁泉一起安全來到重慶後,兩人一起吃了頓飯,互拉家常後袁泉坦白了她對食物的態度,「我喜歡上海,所以喜歡上海菜,不喜歡重慶,所以討厭重慶菜。」喜歡一個菜系,往往是因為眷戀一座城市,而眷戀一座城市,多半是曾在這座城市裡深愛過一個人。

只有袁泉吃飯是吃心情呢,不為了果腹,不為了贖罪,不為了掩護打啞謎,可導演心狠,沒讓觀眾一睹美人開開心心吃一頓痛快飯的場面,實在是遺憾的很。

四是音樂的確是有點好聽,不過音畫貼合度不是很高,略微有點MV即視感。一首《Take Me to Shanghai》讓我這個重度上海情結患者聽得差點醉掉。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高材生,曾拍出過被評為學院史上最牛x畢業作品的程耳,學院味濃到化不開,一部電影下來,迷影態度昭然若揭,致敬的部分太多,對《教父》整體基調的模仿,熟練運用昆汀的暴力美學和馬丁斯科塞斯的分鏡,作為一個進階中的青年導演,這種形式上的借鑒無可厚非,而且確實看的很過癮。而我最愛的一個致敬是最後葛優過安檢,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彷彿是他對時代、對歷史、對自己前半生投降的一個儀式,認命了,李安《喜宴》的最後也出現了同一幕,郎雄亦是在過安檢時高高把手舉過頭頂,給放出了「我認輸了」的一個信號。 可見,多厲害的人,都不得不臣服於安檢啊!

後來跟朋友聊起此片,「羅曼蒂克」到底是指什麼,他說1913年對於歐洲是個分水嶺,一戰前歐洲極致地美好,從而讓人感慨一戰後的繁華落盡。 「羅曼蒂克」的消亡其實也有這么一點意思在裡面。如果有人這么去處理1937年之前的上海,可能會很有意思。

小菱評分:★★★★

3. 飲食男女,食色性也

 

當老朱獨自一人用精準的刀工擺弄食材,打出的電話發出嘟嘟的忙音的時候我以為這是一個關於孤獨的老人的故事。

當吳倩蓮的一抹紅唇孤高清冷的出現在屏幕,高跟鞋配上高腳杯,卷發加紅唇彷彿可以遊走於各種場合,各色男人都會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她應該就是主角了我想。

當1994年的麥當勞傳出流行音樂,家寧炸著薯條和小芝芝討論著愛情,除了門口碰上了鍾國倫,那個倚在單車上,手捧著都斯妥也夫斯基,穿著襯衣的男孩。關於他們的故事應該就要發生了,我想。

當家珍略顯朴實的從教堂回來,帶著一份大齡剩女的清高、孤獨與倔強與人討論介紹對象時,一副失意的面容盡顯無疑。

四個人,一頓飯。菜色食物就算放到現在也很奢侈,可是這飯吃的並不是其樂融融,大家各有心思卻不得不勉強坐在一起好好把飯吃了。

每頓飯都像是戲劇的換幕一樣,每個人都在吃飯的時候宣布有事情要發生,食物背後所承載的已經不是簡單的吃飯。不得不說李安是做編劇出身的,戲劇沖突很明顯,而老朱最後的宣言可謂是大跌眼鏡,他和錦榮連同框的畫面都少得可憐,誰能想到他們在一起了。這個故事我好像都猜對了,又好像什麼都沒猜對。飲食男女,食色性也,在電影的開頭就有提出,一幕一幕的展開來,它不像《少年π》和《比利林恩》那麼電影,卻很戲劇。

好的電影會在我們看完之後留下點什麼,我們會懷疑、思考、感嘆。我常常在想當我們討論一件事情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當我們去關心老人的生活,去為他們尋找伴侶的時候我們是想表達自己的關愛還是真的關愛。當我們用自己的價值觀、習慣去評判他人時是想得到自己的優越感嗎?李安把新舊、倫常、傳統與時尚放在一起撕開在我們眼前我們體會到的是什麼?

李安還是那個李安,他把我們不願談不敢談的人性搬上熒幕,不去做過多剖析與解讀,只是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自己去看,去感受,去體會,一切自在觀眾心中。我至今記得《斷背山》里love is the force of nature,也許有的愛真的是那麼自然有那麼不可思議的發生了。

4. 哭且哭罷,還不是得做回煙火人生里的飲食男女是什麼意思

電影中這一家四口,一個爹仨女兒,住在同一屋檐下,性情、信仰、職業、年齡全然不同,各有各的情感故事,有合情合理又反套路的人生劇本。細細想來,真實的生活里,讓人嘖嘖稱奇的狀況更多,要是大家都是按部就班的一絲不苟的不出差錯的活法,生活就失了很多味道。

三個適婚年齡的美麗女兒和大師級的廚師老爸的故事,剛開始,覺得是像《東京物語》那樣的清淡雋永的滋味,拉開帷幕的時候,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後來,以為能持久的很快消失,以為馬上離開的偏偏留下,以為稚嫩的反而超前,以為哀傷的峰迴路轉,有時候打擊一重接一重,有時候喜中有悲、苦中有樂。生活就是這樣,源源不斷的、流動不息的,行進著,連續著,像朱大廚烹家宴大餐,給人端上一桌熱氣騰騰的美味,看你品不品得出豐富的味道。

我們每個人都是食客,可不一定都是掌控廚房的好廚師,真的下到廚房裡,才顯出或高明或笨拙的烹飪之道,一如,我們如何掌控生活。

做一道菜,有的人慣於條理清晰,連一絲一毫的調味料都要稱量好,有的人隨心隨意,碰到手上有什麼材料就拼湊個黑暗料理,有的人喜大火快炒濃油赤醬,有的人愛老火慢燉絲絲入味,有的人手忙腳亂灶台如戰場慘不忍睹,有的人喝著小酒吃著小菜做完盛宴一星油污都不留下,有的人做一輩子菜都是一個齁鹹的口味,有的人於廚藝上身懷絕技悟性頗高——廚房裡濃縮著飲食男女的脾性和慾望,是最接地氣最見性情的地方。

忙到最後,總要端出那盤菜,咸了淡了,糊了生了,賣相好看或者一塌糊塗,可口的,難以下咽的,總要呈到桌面上,吃下去,才知道也許沒那麼難吃,也許忘了放最重要的一味料。我們喜歡拿美食、烹調比喻人生,也許是覺得這過程太像具象化了的人生,切實細膩,滋味復雜。

形形色色的廚房,匆匆忙忙的路人,活色生香的世界,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還有中間偶爾穿插的地方,俯視的鏡頭看著街道上來往奔忙的車輛和行人,食物聯結著這里的每一個人,家庭里,廚房又是產出食物的地方,廚房中,又是一個個的人在演繹著別樣的生活,煙火人生,情世百味。

5. 李安是特別有才華的大導演,大家喜歡李安的哪些電影呢

李安是特別有才華的導演,大家喜歡李安的哪些電影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

6. 眼裡飲食男女心中卧虎藏龍的意思

代表溫潤如玉、圓潤貫通的氣質,逆境中安然、不氣餒的秉性。
眼裡飲食男女心中卧虎藏龍是對導演李安的評價,李安接受《我的時代與我》采訪時表示,飲食男女泛指人類對食物、性愛的欲求與本性。每個人心中都卧虎藏龍,這頭卧虎是我們的慾望,也是我們的恐懼,有時候我們說不出它,我們搞不定它,它給我們危險,它給我們不安,但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讓我們保持精神上的警覺,才激發你全部的生命力與之共存。
《飲食男女》電影由李安執導,李安編劇,郎雄,楊貴媚,吳倩蓮,王渝文,張艾嘉主演的劇情,家庭,電影。《卧虎藏龍》是2000年的一部武俠動作電影,由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等聯袂主演。

7. 飲食男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飲食男女》就向我們傳遞了這三個道理。

1.房子再大,有笑聲才算家。

2.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是方式各異。

3.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只是愛得含蓄。

在家庭關系中,無論前程還是後程,都需要一家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愛惜,唯有這樣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

8. 飲食男女結局什麼意思

問題一:電影飲食男女的結尾什麼意思? 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與朱爸結婚的不是那個整天絮絮叨叨的、令朱爸討厭的錦榮媽,而是錦榮。姍姍的朱爺爺變成了爸爸。更令人驚奇的是,姍姍媽錦容又懷孕了,朱爸又要有一個新的孩子了,可能是男孩,也有可能是朱家甄、朱家倩、朱家寧的「眉眉。」

問題二:求對《飲食男女》結尾的理解 25分 這有點復雜,因為李安的電影裡面通常會探討多過一個以上的含義,我只能就我個人的理解來談。
李安透過三部電影: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來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下的家庭在現代社會里的意義與變遷。推手主要沖擊得是養兒防老的觀念,喜宴則是同性戀對傳統家庭的挑戰,到了飲食男女,其實有集大成的意思。雖然沒有再討論同性戀,但是對中國搐重男輕女(三個女兒)和女大不中留,老人追求第二春以及夫妻年齡差距(老朱最後找的是他大女兒的同學)的觀念和看法提出了思考。

簡單說完背景,才能看結尾。三個女兒當中,原本最獨立,最倔強,最有主見的是二女兒,但是最後還留在老朱身邊的還是這個二女兒。家宴有過年的象徵含義,所以我自己對這段的理解是,導演對於中國傳統家庭觀念的一個反諷:過年了,能夠陪在自己身邊的,卻是那個原本沒有期望她會陪在自己身邊的那個孩子。就像很多父母寵兒子,結果到老奉養自己的卻是女兒一樣。

這是我的理解,和你分享一下,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看法。

問題三:飲食男女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意思 生活瑣事中反映的父女親情。

問題四:飲食男女講的是什麼意思 食(飲食)色(男女)性也。

問題五:飲食男女講了什麼 1994年,李安執導了《飲食男女》,把中國烹調藝術帶入家庭和情感的戲劇之中,不僅增加了可視性,而且展現了東方文化迷人的魅力。李安表現中國家庭倫理、東西方文化沖突、新舊觀念沖突的一系列影片,在這個特殊的形式中達到頂峰,李安也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親三部曲」或者說「家庭三部曲」。
電影中,三個女兒各有愛情上的煩惱,沒有人關心老爸,令他連味覺也逐漸失去了。女兒們本以為從美國回來的歸亞蕾很適合跟老爸湊一對,不料他的再婚物件大爆冷門。本片的劇情安排無疑是相當刻意,用隆重的吃飯儀式來架構全片雖符合主角身份,卻表現得不夠生動自然。不過導演還是將這個倫理喜劇拍得流暢熱鬧,風格上依舊兼顧中國文化與國際口味,是典型雅俗共賞路線下的作品,那些令人垂涎的菜式展示更成為本片最大特色。由於本片在國際影壇上賣座成績優異,使李安得以進軍好萊塢執導西片《理性與感性》。

問題六:《飲食男女》觀後感,結局怎麼樣 咖啡 i 的女孩電話

問題七:電影飲食男女中最後老朱要跟老二說什麼 再干一杯吧

問題八:請問李安電影《飲食男女》 中,為什麼三個女兒一直說孝順都,最後卻全部都離開了父親? 各有追求?

問題九: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什麼意思? 表面上的意思是 人離不開飲食 和男女之事 其實孔子想表達的意思是 這是人的大欲 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閥 節制慾望!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5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5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2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9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9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3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