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牧羊人是哪部電影主題

牧羊人是哪部電影主題

發布時間: 2023-01-03 01:37:15

A. 電影《種樹的牧羊人》觀後感優秀篇

電影《種樹的牧羊人》觀後感優秀篇 篇1

本片通過講述牧羊人用雙手把荒漠變成綠洲,使萬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達了一種人定勝天的思想。曾經在古羅馬時代流水淙淙,人們可以垂釣的地方,現在變成了狂風呼嘯的荒漠,可是說是大自然對人類破壞自然的不端行為的嚴懲。但是牧羊人通過一己之力又把不毛之地變成富裕的村莊,全是靠一個永恆的精神和肉體的力量。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和神對抗,創造了偉大的事業,這體現了人類潛藏的智慧和改天換地能力。心存善念必有善報,只要心存美好的.願望並長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變惡劣的生存環境,大自然也一定會給與豐厚的回饋,人類的可悲命運會被最終改變。

自然生態和精神生態互為表裡,相互影響。人們原先自私自利,相互折磨,最終導致村莊荒蕪和廢棄。而到了1945年,「我」又去了那裡,看到了更加美麗,面積更大的森林,到處鳥語花香,潺潺流水穿過樹林,不時有甜美的清風吹過,伴有兒童天真的笑聲,陸續有一些年輕人搬到這里居住下來,這都跟30年前的境況有了天壤之別。當生態環境發生改觀後,人們的精神面貌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這一點上來講,牧羊人簡直就是從事著上帝所作的事,他不但改造了自然,也重塑了人心,使人心向善,相互關心愛護。

所有這些變化都歸功於這位默默無聞的老人幾十年的堅持,老人把永恆的精神和肉體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創造了偉大事業,使得生存下來的人們過上了無比幸福的生活。人們對這種變化毫不關心,漁夫和獵人不斷地追捕魚和野豬,盡管他們看到了這里茂盛的森林,也只會把它當做是大自然的產物。正是因為這樣,沒有人提起過牧羊人的功勞。如果有人知道牧羊人的功績,人們大概就不會讓他再默默無聞了。如「我」所言:這位高尚的老人的行為,除了神以外,又有誰會知道呢?

莊子說:「至人無己、聖人無功、神人無名」。牧羊人始終默默無聞,不求名利和回報,在事業成功時悄然離世,人們享受到了他賜予卻沒有感覺到他的存在,他的奉獻精神和堅持不懈,樂觀向上的生活觀念相對於眾生喧嘩,唯利是圖的現代社會,更具有現實意義。

電影《種樹的牧羊人》觀後感優秀篇 篇2

森林逐年減少,珍稀物種瀕臨滅絕,草原沙漠化,全球變暖等等,這些問題是不是真的這么難治理呢?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再來看看這位仁兄的故事,似乎一個人就可以改變很多事情。人們除了每年植樹節去種樹作秀之外,也許可以下決心做一些更多的事情來改變現狀。

僅僅憑這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把一片不毛之地變成森林,可是也只能把這一片地方變成森林。如果來一群人砍伐,這片森林照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但如果每個人都去種樹,那這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再想想看,其實只要一萬個人中能有一個這樣的人,就已經足夠好了。

我很想把這部短片推薦給朋友們和每一個認識的人去看,這部短片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減少一點污染環境的行為,合起來就可以為環保事業做出無法想像的貢獻!

再來看看現在某些人的「惡劣行徑」,現在大家都在呼籲要環保,有些人喊得更響亮,但實際行為卻和嘴裡說的大相徑庭。要讓他去種幾棵樹,覺得太渺小;手裡要有個空塑料瓶之類的,就隨手一丟了事。還是那句老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B.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精選11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1

這部電影名叫《植樹的牧羊人》,導演是法國的弗雷德里克貝克,改編自讓·喬諾的《植樹的男人》。主要講述了作者在一個荒蕪的山地,結識了一個獨自一人生活的牧羊人。在幾十年間,牧羊人一直獨力種樹,種下了幾百萬棵樹苗,改變了整個山地的傳奇故事。

這部電影是手工繪制的,畫得抽象朦朧,卻又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在描繪比較令人震撼和恐懼的場景時,會用很誇張,很混亂的畫面帶給人們十分真實的感受。比如描繪周邊村莊中人們的仇恨,相互爭論不休,生活黑暗壓抑,人心的黑暗。就是把人們爭搶一件小小的物品,一個人被無數只手緊緊抓住,人們生活的場景用極快的速度播放,並且畫面幾乎沒有空隙。再配上適當的背景音樂:嬰兒的啼哭聲,人們大聲而又憤怒的爭吵聲,和節奏快而又低沉壓抑的音樂混在一起,就達到了很理想的效果,令觀看的人體會十分深刻。

並且這樣的場面多在後邊接著的就是牧羊人的生活。這種躁動不安和寧靜祥和的對比十分鮮明。再有,前邊戰爭等場面的色彩單一,後來出現了藍色天空下的綠色山丘,以及五彩斑斕的鳥兒,讓讀者不禁嚮往牧羊人那種不受戰爭、紛亂干擾,清凈悠閑的生活。

而對比最明顯的就是開頭寫作者登上荒涼的山,只找到了枯井,與結尾的枝繁葉茂的樹和小溪流淌等連鎖反應,使得荒漠變成了綠洲。而聲音也由狂風四起,變為鳥鳴和人們歡快的歌聲。很好地展現了牧羊人的偉大,帶給荒山這么多改變。

這部影片就是這樣,用對比的手法展現前後生活的迥異,贊頌了牧羊人的無私和堅持,告訴人們:人類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環境。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2

今天下午語文課上我們觀看了《植樹的牧羊人》,這是一部由同名課文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了「我」在一次阿爾卑斯山旅行中,在尋找水源時偶然遇到了一位牧羊人——艾力澤布菲。在他家借宿後,我發現他會在牧羊時種橡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牧羊人用他一生的時間將一片荒漠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森林的故事。

整部電影都是用彩鉛和松脂在毛膠片上繪制而成,它大部分布景設計簡潔明了,我很喜歡。電影中所有光影的刻畫和細節的處理都做的很好。比如通過景物或衣服的擺動來體現風,所有人物的動作和神態也都刻畫的很清晰。

除此之外,電影中還會有一些與簡潔形成強烈對比的畫面:在電影開始沒多久,利用極其抽象、黑暗、混亂的畫面描述了山上其它村落中人們的艱苦生活;在描繪一戰的情節時,電影同樣利用了相似的混亂畫面,使人感到好似置身其中,讓觀者印象深刻。

對比課文後,唯一不同的是電影中增添了一個情節:在牧羊人已經種植了一大片樹林時,一天,一位警官來到牧羊人家裡,告訴他禁止燃火,以免破壞這片「自然的樹林」。這段其實挺諷刺的,帶有一些傷感地體現出並沒有什麼人知道艾力澤布菲一生都在做什麼,甚至不知道他是誰,從側面反映了牧羊人的默默無聞。電影中多次講到:「世界上發生的事情與戰爭彷彿與他(牧羊人)無關,他只想一心種樹。」從這也能體會到牧羊人長達幾十年的堅持和執著。

隨著時間的推移,牧羊人也越來越老,大地從一開始荒涼的土黃,變成綠色、藍色、紅色等等。電影後半段出現的小河也暗示著生命踏入這片土地。附近的村子有了更多的村民,花海、馬匹、村民、節日、歡歌都代表著生機,而這一切都源於艾力澤布菲。

電影最後是牧羊人孤獨的身影,鏡頭慢慢推向他衰老的臉龐,隨著他的眼睛慢慢閉上,電影結束。同時,艾力澤布菲老人平凡卻又偉大的一生也結束了。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3

說真的,《植樹的牧羊人》這篇文章讓我十分喜歡,覺得整篇文章都洋溢著歡快的氣氛。但看完這部得過奧斯卡的短片後,竟然生出了一種憂傷的氣息。

故事起源於一個沙漠(荒漠)。在這里,牧羊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植樹,直到樹木叢生,鳥語花香。可竟然沒人知道這些功績!這使我憤憤不平又生出一種對牧羊人的欽佩)不在乎名利,只追求心中所求。

音樂從頭至尾都很憂傷,但在樹木開始發芽並生長變綠時的音樂不僅十分歡快,而且蓬勃向上,鼓舞人心。

這個畫風把大風(一開始)的動態還有衣服的運動規律描寫刻畫得十分生動。在影片後部樹葉的摩擦,樹枝的搖擺也是這種畫風特意刻畫而成的。這種畫風說來也不精妙,但運用在這裡面可是別樣的合適,寫意的感受,讓人印象深刻。

這部影片陰影和角度的變換簡直是一絕!從燭光陰影的移動到視角的轉換,無不可以看出制圖的一定是個絕頂高手。每一個畫面光和陰影的角度竟絲毫不差,簡直讓我拍手叫好。

每個場景的切換與過渡都呈現出一種巧妙的構思以及無與倫比的想像力,不管是哪一次場景的切換,都充滿了趣味——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幕是從哪裡出現,轉換的。

這部影片雖然是平面的,但不論是從人物的刻畫還是陰影的角度來看,都極具三維動畫的特色——但若是把它做成立體的,可能就會失去那一種風格的質感和出色的構想。

正是由以上幾點,才構成了《植樹的牧羊人》這樣一部出色的短片,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擔得起「奧斯卡」的美名!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4

《植樹的牧羊人》是一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短片。它的導演是法國的弗雷德瑞克,主要角色是「我」和牧羊人,布景設計運用了彩鉛。

本片講述了一個牧羊人在荒地上獨自種樹三十幾年的故事。

《植樹的牧羊人》中塑造的牧羊人這個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短片中,我可以通過顏色來看出周圍環境的變化,從一開始的黑白變到顏色豐富的水粉,體現出牧羊人辛勤工作的成果,他為村莊里的人們帶來了幸福、舒適的生活,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存在,更別提了解他了。

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一年很多人都無法忍受,更別說一位孤身老人了。但是這位植樹的牧羊人卻做到了,他讓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機勃勃,以至於人們都認為這片樹林是「天然的」,他的的確確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在影片的結尾,導演用幾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一片綠油油的樹林、幾聲鳥鳴完美地展示了青春與活力,此時的'色彩明亮、柔和、與開頭的黑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除了色彩對比,聲音的前後對比也是很鮮明的。比如短片剛開始不久,呼嘯的風聲與沉重的腳步聲充斥著我們的耳畔。在短片播到村莊里貧苦又自私自利的人們時,兒童的呼喊聲、婦女的尖叫聲、人們的埋怨聲……再配上壓抑詭異的音樂,讓人忍不住想逃離那可怕的地獄。

七年後,當「我」再次踏上了去往高地的路,當「我」看到牧羊人種的橡樹時,一首輕快、婉轉的曲子響了起來。在短片快結束時,原來貧困的人們變得幸福、潺潺的溪水聲、孩童的打鬧聲、人們的歡笑聲、和著優美的伴奏,那歡快熱鬧的聲音可以隔著屏幕感染到我,讓我的心情也一下子明朗起來作文。

整個短片看得我意猶未盡,我認為這部影片在色彩上運用黑白對比彩色,背景音樂上運用壓抑沉重和輕快歡樂的對比,讓牧羊人種樹前後的場景對比更加鮮明,更加突顯出了牧羊人完成的事業是多麼的偉大。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反復欣賞、品味的好片。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5

這真是我這個月看過的最震撼的一部片子了。

它是由弗雷德·貝克導演的,曾榮獲奧斯卡獎。畫風很獨特,這一點在影片開始約七八分鍾的時候運用得恰到好處。這一段是描寫的小村落人們混亂的生活。抽象的人們與紛亂的線條扭曲在一起,組合成一幅熱烈而狂躁的畫面,再加上精湛的轉場與優質的配音,既誇張地表現了人們的神情和動作,又寫實地描繪了當時宛若鬧市的街道和民宿,真實地表現了一個易怒的城鎮,讓人身臨其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效果呢?是因為它獨特的繪畫方式。繪畫的主要材料是彩鉛和老膠片,淡黃色的底色加上細膩的淡彩很容易就產生了黃沙漫天的感覺,荒蕪的背景上混亂的黑色線條,更容易讓觀者將自身感受代入那樣混亂的場景。

影片中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影片最開始是在一片黃白的荒涼山坡上開始的,加之以大風呼嘯的配樂,給人一種孤獨感,而當主角遇到牧羊人時,牧羊人的橡樹種子是彩色的,種下去後長出來的樹苗也是彩色的。影片的最後幾分鍾里,出現了新的村落,也是彩色的。而彩色給人一種生機勃勃,歡樂的感覺,同時還有希望的意思。牧羊人種下了樹,但不僅僅是樹,還是色彩,更是希望。從荒涼到綠意盎然,改變的不僅僅是地質,還是人們的心,更是命運。

我認為,光憑這兩點,這部影片拿個奧斯卡獎還是綽綽有餘的。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6

今天我看了《植樹的牧羊人》,這部電影值得好評。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憑著一己之力和數十年的時間,在荒漠中種出了大片樹林,把土丘變成了綠洲的故事。《植樹的牧羊人》是FredencBack先生1987年出品的一部代表作品,動畫的劇本改編自法國作家JeanGrono在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整部動畫片充滿了詩意,只有短短30分鍾,畫面比較抽象。開始時,展現了「我」在沙漠中行走的場景,抽象而模糊的背景,使人物和背景快要融為一體。前半段導演使用了一種顏色——接近白色的灰色來描繪整個場景,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片荒蕪人煙、被廢棄的一塊土地。

到了後半段,開始有色彩的加入,先是淡綠色的樹葉,一棵接一棵朦朧的綠樹出現,連接成蔭,後來藍色的天空和海洋,棕色的樹干,黑棕色的小狗都相繼出現。慢慢的,從一片荒蕪人煙的土地沙漠變成一片綠洲,色調從單調的灰色變得五彩繽紛。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植樹的牧羊人》有幾個很有特色的地方。首先,這部電影主要以繪畫的方式呈現給觀眾的——彩鉛和淡水彩,風格清新朦朧,具有濃厚的印象派風格。

其次,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它使用了一個很精彩的畫面切換,不斷在切換,而且切換速度很快,有一種魔幻般的感受。

影片中還有明顯的對比手法運用。例如牧羊人在放羊之餘,前三年種下了10萬棵樹。一戰後的第五年,「我」再一次去拜訪這位牧羊老人,他之前種下的樹已經繁盛如森林一樣,乾涸的河床恢復了生機,流水環繞。牧羊人多年如一日的付出體現得就非常鮮明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也有很多感慨。人類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人類就是萬物的中心,而缺少了對大自然和其他物種的關懷,對大自然缺少敬畏之心,人們無節制地拿去自然資源,然而相應的環境問題隨之而來。我覺得,人類要思考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置於一個統一的整體當中。每個生物都是整體中合理存在的一部分,都擁有自己的價值與意義,擁有自身存在的權利。

這就是我看完《植樹的牧羊人》所有的感想了。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7

《植樹的牧羊人》拍成了30多分鍾的一個短片,主要講了一個牧羊人一直在用他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種樹,終於以一己之力,讓荒涼的沙漠成為綠洲。整個影片是用畫出來的膠片拍攝,塑造了一個孤獨但卻仍然追求「夢想」的牧羊人。

《植樹的牧羊人》影片中短短30分鍾內,就有兩三次轉換,移動的鏡頭,讓人感覺很暈,但是我依然認為這呈現出來了一種很棒的效果。影片中有一段對小村往事的回憶,抽象且迅速的切換鏡頭,人一個一個出現,倒著變正的,筆直的變扭曲的,清楚呈現了以前人們的罪惡。這種快節奏的切換,構思非常巧妙。

電影的構思還體現在環境襯托上。最開始風聲大,體現了環境的荒涼與惡劣;後來出現一個小細節:牧羊人辛勤撒著種子,而鏡頭不斷往外擴,小山丘一圈一圈的在旁邊,植樹的牧羊人變小了,卻還是孤零零的。人物的孤獨刻畫得非常精妙,襯托出了牧羊人的精神,他一心想改變荒漠,就算孑身一人也是無妨。

電影中人物刻畫上做的最成功的是,塑造了一個孤獨卻不迷茫的牧羊人,塑造了一個偉大的牧羊人;同時,也諷刺了那些當權者,他們從不關心民眾,高高在上卻不明白到底什麼才是人民想要的。人物形象中的真實與荒謬融為一體,對比強烈,刻畫得很精彩。

環境也是一大亮點,最後的一大片樹林,翻滾的綠浪,生命的活力,給人以最直觀的感受,讓人為此感動萬分……

影片完整呈現了原文的內容,並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呈現,展現了自己的個性,我非常喜歡!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8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孤獨的牧羊人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在一片荒漠中種出了大片的樹林,把沙漠變成了綠洲。

在觀看這部影片後我有許多感想,這篇觀後感我准備從「幸福」這個詞來切入。什麼是「幸福」?短片中不止一次提到了牧羊人的艱辛,他種下了20萬顆種子,而最後活下來的只有1萬棵樹。牧羊人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把這片死氣沉沉的荒地變成生機勃勃的森林,而這一切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可想而知這一片森林背後有多少汗水與艱辛。但這份改變是值得的,牧羊人的幸福或許就在變化之中,如果沒有「改變」,那麼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正是因為艱辛給我們帶來的沉重,我們所體會到的「幸福」才有分量。

整部短片由動畫而製成,一開始的荒漠是沒有色彩的,而到了後來森林逐漸成型的時候才慢慢有了色彩。這應該也是作者想表達的一部分。一個人幾十年來做著一件一樣的事,沒有質疑和抱怨,和其他村莊的人們做出鮮明的對比。牧羊人猶如神一般的存在,沒有奢求私慾,那種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腳印走出來了巨大的震撼。估計也只有這樣無私的心靈心無旁騖才能完成這樣的理想。

有一種幸福的境界叫做堅定,有一種幸福的境界叫做單純。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9

《植樹的牧羊人》是一部回憶為主的電影。「我」在阿爾卑斯山脈做一次旅行,在這次旅行中,遇到了牧羊人艾力澤·布菲,他想讓這片荒蕪之地變成有生命力的田園。後「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了軍,等戰後又去高原,發現那裡的橡樹已經長的比「我」高了,從此,「我」幾乎每年都去看牧羊人。當「我」最後一次去看他時,那裡已經從荒地變成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沃土。

影片的色彩和敘事結構都很精彩,但我最喜歡的是其中的細節。比如當「我」進入牧羊人的小屋時,牧羊人點起了燭燈,影片很細膩地表現了燈火搖曳的情節,整個畫面忽明忽暗,非常真實。此外,當「我」走在荒地上時,太陽照著「我」,影子隨著「我」的走動變化,而不是死死地定在原地一成不變。

當然,影片的聲效部分有待改進。當「我」走在荒地時,黃沙飛舞,一陣陣呼呼的風聲不斷,但這個風聲太大,有些喧賓奪主,蓋住了敘述者的聲音,而且聲頻單調,一直都是「砰砰」作響,聽久後會有些厭煩。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不到位,大架構再好也不能完全抓住觀眾的心。從這個角度講,這部電影能以細節動人,確為精品,但仍有一些地方可以再精緻一些。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10

《植樹的牧羊人》,原名《植樹的男人》。是奧斯卡獲獎短片,無論是內容還是含義都讓人印象深刻。

影片的開頭用一隻鷹作為切入點,接著「我」出現在了毫無生機、狂風呼嘯的荒原上。這個開場本身就是一個讓人產生很多聯想的鏡頭,結合後面的內容,可以大致推斷出這是一種孤獨、無助、絕望的情境。這樣的開場就引人思考,足夠吸引觀影者繼續看下去。

中間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橋段莫過於對牧羊人周邊村莊村民精神狀態的描寫,誇張的構圖以及低沉的配音,結合人們對道德和利益的爭搶:中間一閃而過的並不正義的天使和魔鬼、自殺與崩潰的人、酗酒的男人、墮落的女人、虛偽的宗教……一切的一切都是絕望的體現。從一個角度來說,這一段描寫襯托出了牧羊人的精神品質的高貴;但這部穿越了時空的短片揭露了當今社會的陰暗面:日常生活中永遠有些人為了利益和所謂的「道德制高點」而爭論不休,「牧羊人」卻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都像那些賣煤的男人一樣,被歲月磨去了寶貴的精神。

如果給這位牧羊人的精神起一個名字,那一定是「創造」。電影中那一句頗含暗諷意味的「人類除了破壞,還有哪方面可以比肩上帝」,那方面一定就是創造!傲慢與偏見、困苦的環境、兩次世界大戰都沒能阻止這個牧羊人堅持種樹,或者說創造美好的環境。

不爭名,不奪利,一心一意的創造。通過看似微不足道的途徑完成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幾十年的時間,一直為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日日積累起來,這才是偉大。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聖人也!」

《植樹的牧羊人》觀後感11

在一片野草與野花相互點綴的背景中,影片《植樹的牧羊人》結束了。我回味著,回味著植樹老人那堅定的眼神,是那麼的執著,又是那麼平和。

一陣虛化中,老人的目光化作田野,這柔和的結尾正如那夢幻的開始,真實卻朦朧。這部影片雖短,但最震撼著我的心靈的,便是那獨特的藝術風格。

影片的確不算長,但在配色方面卻十分獨到,令我記憶最為深刻。雖然空盪的沙漠看起來平淡無奇,但畫師卻無一處不用朦朧的鉛筆畫表現了出來,除特殊突出的部分外,很少留白,即使是亮部也會用淡淡的褐色刷一層,這樣處理得毫不突兀,交融處極為自然,溫和又寂寥。此外,畫師並不是特別在意形態,卻又能很好地體現出文本中所描述的每一個特點,這種「形象」的寫意風格也是常人難及的。我特別觀察到,由鉛筆素描轉入彩鉛,是指在作者看到了流水那一刻——是水,讓荒原中的一切有了生機!這轉折是那麼合理,那麼自然。

我還另外體會到這部影片一個鮮明的特徵,就是光影的變化。由於是寫意風的手繪,畫面就不可能像真人拍出來的一樣連貫,於是畫師就特殊突出了一種變化——光影的變化,即使是看起來形態差不多的畫面,每一幀之間的光影也會有所不同。大的變化出現在沙漠之景中,畫師並沒有用其他任何元素,但是依靠光影晃動就讓觀影者體會到了狂風的猛烈。小的變化主要用來刻畫動作,這種顫動讓畫面頓時立體了起來。不得不說,這種光影的動感也是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此外,影片的情節,更多的是參照了繪本原文,與書上略有差異。但無論是哪一版,都無法抹去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更無法抹去植樹老人的偉大: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

C. 牧羊人是什麼意思

牧羊人,作為象徵,經常和「牧羊」一起被用來形容神及其所為,特別是在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傳統裡面,而在基督宗教而言則特指耶穌,耶穌也自稱為好牧人。

牧羊人所謂牧羊人就是放養羊的人。

(3)牧羊人是哪部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作為象徵,「牧羊人」和「牧羊」這詞經常被用來形容神及其所為,特別是在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的傳統裡面(最明顯一例:聖詠第23篇);而在基督宗教而言則特指耶穌,耶穌也自稱為好牧人(英語:The Good Shepherd (religion))(The Good Shepherd),該記載可見諸《若望福音》10:11段。

而古以色列人由於是一個農牧民族,因此確實有很多牧羊人在其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許多聖經記載的英雄人物都是牧羊人,他們包括列祖亞巴郎(亞伯拉罕)和雅各伯、先知梅瑟(摩西)和達味王(大衛王),以及舊約先知亞毛斯(阿摩斯);在新約之中,天使們也宣布耶穌乃生而為牧羊人。

D. 牧羊人的介紹

牧羊人所謂牧羊人就是放養羊的人,電影牧羊人——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四十年前,詹姆斯·威爾遜作為耶魯大學的高材生,被選進了一個專門處理美國秘密情報的地方。

E. 植樹的牧羊人主旨是什麼

《植樹的牧羊人》通過「牧羊人」堅持種樹改變環境的故事,表達了只要心存美好的願望並長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變惡劣的生存環境,大自然也一定會給予豐厚的回饋,人類的可悲命運會被最終改變。

《植樹的牧羊人》、是法國作家讓·喬諾1953年寫的一篇小說,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牧羊人,通過近半個世紀堅持不懈地植樹,把土丘變成了綠洲,證實了孤獨者能夠找到幸福。曾被改編成動畫片。

(5)牧羊人是哪部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法國作家讓·喬諾寫過一篇著名的小說。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牧羊人。通過近半個世紀堅持不懈地植樹。證實了「孤獨者能夠找到幸福 。這位牧羊人不知道1914年的戰爭。

也不知道1939年的戰爭。他天天和樹打交道。和樹相依為命。他用心靈的語言和樹談心。默默地交流。過的是「淡泊生活 。他通過親身經歷證實了孤獨者「找到了過得美滿幸福的好辦法--愛讓生活多份陽光 。

這位牧羊人幾十年置身於荒無人煙的地域。他每種下一棵樹。就感到在人世間就又多了一個親人。他的事業是「堪與上帝比美的事業 。由於充滿了改造現實世界的強烈願望和對樹的極度熱愛。這位牧羊人在實踐中逐漸發現人與土地。

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他深深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於為他人。為後人造福。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態。人生充滿忙碌。但人們依然可以選擇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生活繁瑣而艱辛。但寧靜的心靈和滿腔熱忱會彈奏出精彩的樂章!

F. 植樹的牧羊人動畫電影影評

《植樹的牧羊人》評價:寧靜而又充實的生活是現在許多人的嚮往,牧羊人種樹不是為了得到什麼,整篇動畫用素描的畫面畫出了豐富的意境。



整部動畫片充滿了詩意的敘述。與其說這是一個動畫片,不如說它是一個精緻的散文。淡泊而又意味深長,風格簡約而又意味深長。敘事代替了色彩和形式成為主角。

(6)牧羊人是哪部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榮譽

影片在第60屆學院獎角逐中獲動畫短片獎。同時影片還參加了1987年戛納電影節短片類競賽單元的角逐。1994年,該片在動畫片界專業人士評選的史上最優秀的50部動畫片(英語:50 Greatest Cartoons)中名列第44位。

影片目前還在IMDB上評選的最優秀的短片類電影中名列第4位。2006年6月在法國安錫(Annecy)國際動畫電影節上評選出的「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榮登第五名。

G. 《孤獨的牧羊人》的簡介

《孤獨的牧羊人》是音樂劇或電影《the sound of music》、《音樂之聲》的插曲。

在原版音樂劇中,瑪麗亞與被雷聲驚嚇到的孩子們在夜晚放聲歌唱這首歌曲,與雷公公呼應。而在改編的電影版中,瑪利亞帶領孩子們為男爵夫人表演木偶劇,他們的表演和歌曲都十分幽默而風趣。

孤獨的牧羊人刀郎創作了兩首歌曲,一首收錄在《刀郎III》專輯中,歌名為《孤獨的牧羊人》,作詞、作曲、演唱都是刀郎。另一首歌名為《牧羊人》則是由徒弟雲朵演唱的。

(7)牧羊人是哪部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歌曲原版電影《音樂之聲》劇情介紹:

22歲的瑪麗亞(朱莉·安德魯斯飾)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長大的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長(佩吉·伍德飾)覺得她這樣活潑的性格不適合修女生活。

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對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護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看護來吸引父親的注意。

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逢制了游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

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郁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斯叔叔(理查德·海丁飾), 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的女朋友男爵夫人(埃琳諾·帕克飾)。

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亡妻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

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准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並為他們唱起了《雪絨花》。麥斯勸說上校讓自己家的孩子出參加音樂節,但上校拒絕了。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瑪麗亞也對上校怦然心動。

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話中有話地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限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

H. 牧羊人計劃是什麼電影

牧羊人計劃是電影牧羊人。牧羊人計劃的展開外星人隱藏的秘密,兩者之間必有關聯這個電影講述的是復雜其妙的關系,牧羊人有自己獨特的計劃並在不斷實施。

I. 可可西里的牧羊人是哪部電視劇

可可西里的牧羊人是電影。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可可西里的牧羊人》是由孟憲瑞編劇的電影。劇情簡介電影《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主要講述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與獨自帶著兩個小孩的養蜂女相遇在美麗的草原發生誤會到相識相戀,後因兩人各自為了對方不得不離開和追尋的大草原上的愛情故事。

J. 《植樹的牧羊人》艾力澤布菲真的存在嗎

《植樹的牧羊人》艾力澤布菲不存在。

《植樹的牧羊人》這篇短篇小說,是1953年作者讓•喬諾應美國《讀者文摘》「你曾經見過的最非凡,難忘的人是誰」的專題約稿而寫的。事後讓•喬諾發表聲明說,寫的是故事,艾力澤•布菲是虛構的。

這是一篇著名的繪本故事,作者虛構了一個在貧瘠荒原孤獨種樹的牧羊人形象。通過荒原前後境況對比表達了對老人的贊美。作者採用紀實筆法來寫成,讓人誤以為寫的是真實的人。甚至有人去普羅旺斯地區尋訪這個地址,尋找這位老人,可見作者文筆之真。讓你以為是真有其人,真有其事。

《植樹的牧羊人》簡介

《植樹的牧羊人》,又名《種樹的男人》,是法國作家,電影編劇讓·喬諾1953年寫的一篇小說,講的是一個離群索居的牧羊人,通過近半個世紀堅持不懈地植樹,把土丘變成了綠洲,證實了孤獨者能夠找到幸福。

本文在敘事方面,一個突出的特徵,就是作為局外人,用「我」的第一人稱視點來講述種樹人的故事。通過我的耳聞目睹,所思所想,對於種樹人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評價。我在本片中僅僅只是一個過客,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因緣際會目睹了一個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

變成了森林,村莊。在文中我作為一個見證人,使主人的事跡具有極強的紀實性,因此文章中的故事才顯得真實可信,才產生了打動人心的力量,所以才有許多人懷疑這篇文章是否是真實的人,真實的事。

作者文筆流暢,寫作技法高超。由於我不是和種樹人朝夕相處,因此對種樹人的生活實際上了解的並不是非常全面,但是這個地方滄海桑田的巨變令我震撼,因此種樹人的生活就具有神秘感和神聖感。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5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7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3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50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4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70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