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開電影頭對主題的作用
⑴ 《傲慢與偏見》的意義和主題思想
《傲慢與偏見》描寫中產階級男女的愛情與婚姻。在奧斯汀之前,18世紀後期的英國小說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滿傷心流淚的感傷情調和為憂郁而憂郁的嗜好。
《傲慢與偏見》作品生動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被英國小說家和戲劇家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1)傲慢與偏見開電影頭對主題的作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805年簡·奧斯汀父親去世後,奧斯汀太太帶著簡和她姐姐卡珊德拉搬到南安普頓。直到1809年定居在喬頓城其兄愛德華的漢普夏庄園之後,簡·奧斯汀才再度認真提筆。《理智與情感》修訂後她自費出書,銷路不錯。於是她重寫《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與偏見》。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
1796年,21歲的奧斯汀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
⑵ 傲慢與偏見的主旨大意
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在《傲慢與偏見》中,奧斯汀還寫了伊麗莎白的幾個姐妹和女友的婚事,這些都是陪襯,用來與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對照。如夏綠蒂和柯林斯盡管婚後過著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2)傲慢與偏見開電影頭對主題的作用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她在1796年開始動筆,取名叫《最初的印象》,1797年8月完成。她父親看後很感動,特意拿給湯瑪士·卡德爾,請他出版,但對方一口回絕,這使得他們父女非常失望。於是簡·奧斯汀著手修訂另一本小說《理性與感性》。
1805年她父親去世後,奧斯汀太太帶著簡和她姐姐卡珊德拉搬到南安普頓。直到1809年定居在喬頓城其兄愛德華的漢普夏庄園之後,簡·奧斯汀才再度認真提筆。《理智與情感》修訂後她自費出書,銷路不錯。於是她重寫《最初的印象》,改名叫《傲慢與偏見》。
作者簡介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兄弟姐妹八人。父親在該地擔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區長。母親出身於比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她在十三四歲就開始寫東西。1796年,21歲的奧斯汀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
同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