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戰爭與和平電影
㈠ 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 一個至今都難以超越的作品
2015年BBC版本的《戰爭與和平》收獲贊譽一片,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主要是:風景如畫,製作精細,精確的定位了沒有閱讀過原著的人群。就像是咱們中國的《紅樓夢》一樣,只有中國人才能拍出作品的精髓。在半個世紀前的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所呈現的部分完全是忠於原著的,因此這個版本成為了難以超越的版本。即便是過了半個世紀,仍然是值得被當做原著的最佳註解來重溫。
(一)最接近的人物塑造
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在選角上其實存在硬傷——男演員的年齡偏大,海倫和瑪麗亞亦是。
明明是年輕人,劇中飾演安德烈王爵、彼爾(別竺豪夫公爵)、朵羅豪夫的演員卻已是中年。海倫亦是,和彼爾初遇時仍是少女,卻已如中年貴婦。
盡管形已老,神卻是對的。
安德烈王爵和妹妹瑪麗亞
安德烈王爵慣於嚴肅思考,在書中近乎純粹精神般的存在。對這個角色來說,英俊挺拔,高貴深刻即可,因此很快就能忽略他眉眼間的皺紋。
飾演彼爾的謝爾蓋·邦達爾丘克是該劇的導演,但更像是彼爾本人。胖大、善良、理想主義、時常窘迫,扶眼鏡的動作和人群里格格不入的樣子不就是書中那個彼爾。
朵羅豪夫是草莽豪俠,他的極度勇敢和藐視一切到了劇中成為浮誇舞台劇式的動作和永遠不屑又冷峻的表情,因為演員年齡的問題顯得稍微勉強,但是氣場足夠。
海倫和瑪麗亞是書中納塔莎之外兩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
二人幾乎是兩個極端——一個縱情聲色,內心空如鏡折射出周遭個人的面貌,倒得了智慧的虛名。又具俄羅斯式的壯大之美,人群中熠熠光輝,讓人想到歷史上另一個著名的海倫。劇中的海倫雖未有過少女階段,成為別竺豪夫夫人後卻立即進入角色,冷冰美艷到令人難以置信死神竟敢尋上這樣一個人。
瑪麗亞和海倫正相反。她在極度理性和嚴苛的環境下長大,別的姑娘已進入社交場的時候她仍在與世隔絕的童山學幾何,從宗教里找慰藉。瑪麗亞面目醜陋眼睛卻極美,因此面目變換不定。劇中的演員除了年齡偏大,余皆符合瑪麗亞的角色——黑眼睛深而流轉,五官刻板如修道院嬤嬤;顴骨極高,側面或有動人角度,正面深情黯淡時讓人嘆息。
納塔莎的選角幾近完美。雖有1956年美國版的赫本珠玉在前,蘇聯版的柳德米拉卻毫不遜色。她出場時尚是短發,眾賓客間翩飛的樣子如精靈悠遊人間。
納塔莎身上並無忠貞節烈等束縛,消沉時尋求的宗教庇護亦只是其庇護而非內心。她就是純粹而旺盛的生命力,孤芳自賞感嘆於自己的美和才情時亦不消減半分。納塔莎極敏感又敏銳,她的心思干凈,所以打獵夜歸的馬車上不僅看清了此刻,也越過此刻看到了此刻的意義和自己的命運;更早些時候她坐在窗檯上欲飛,這來自托翁本人年少時經歷的近乎超自然的體驗是生命之初皆有過的火花。
從本質上來說,納塔莎和安德烈非常相似。都多思多慮;一個想飛,一個從天空得到啟示;愛上的是愛本身而不必是具體的對象。只不過最後納塔莎著地了,安德烈則安靜地進入死亡。
和海倫一樣,納塔莎也是個透明的人。不同的是她投射的是人類純凈而激越的情感,不似海倫投射的是社交場中的人情世故。
柳德米拉飾演的納塔莎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尚不是她媲美赫本的美,而是她時時呼之欲出的唇和激動得起伏的胸口。她像只撲棱著欲飛的鳥,盲目而跟從本能,卻總是撞到窗戶或投入落網。
偶遇重傷的安德烈並送走他之後的納塔莎氣質上又有了巨大的改變。老的不是一身黑衣的裝束,而是眼睛老了,枯了。從少女到老掉,柳德米拉完整了納塔莎。
再說兩位兩軍主帥庫圖佐夫和拿破崙。
沉重又昏睡,垮在馬背上瞎了一隻眼的老司令,甚至沒有獨眼一睜精光四射的時刻。他的睿智來自洞察世情,是智者不是天才,死得也靜悄悄。劇中的角色也正是如此,重得像秤砣,枯黃的頭發,和拿破崙一樣是反英雄式的人物。
劇中拿破崙令人叫絕的地方,在於和油畫中拿破崙的極其相似。軟白、陰郁、矮胖、保養得宜、五官精緻,他只消坐在戰場手持望遠鏡,就已經是拿破崙了。沒有過多的表情,也省略了他尖聲尖氣對俄國使者失控大喊的場景。這一版中的拿破崙戲份不多,但是形神俱似。
最後是老保爾康斯基王爵。強硬的老牌俄國貴族該是什麼樣的?絕不是美版中粗魯的俄國農民式形象,而應該如蘇聯版中這副削瘦鷹鼻的樣子。他雖然老頑固又對女兒殘忍,但洞察時局威嚴驕傲,比書中大部分貴族都更像貴族。
(二)純正的俄羅斯精神
俄國精神是什麼?外人道不清。就如被問及中華精神是什麼,也一樣很難道明。
但是至少可以從某些特有的景緻風物里體現。
比如勞斯托夫一家人獵狼,在叔叔家休憩的一場戲。受西式教育的納塔莎為民間的三弦琴痴迷。她跳傳統的舞蹈,不似舞會中的舞步是飛揚的,傳統的舞粗野而步步踏在地上,大汗淋漓的力度和飛起來的三弦琴交相呼應,看呆了滿屋子的人。
還有一場戲。勞斯托夫家的三位青年男女在幽暗的房間里回憶從前,生出若這樣一路回想下去,恐會憶起前生之感。黑暗中的另一個角落有一位中年人在彈豎琴,琴音停他開口。突然大門開了,恍如幽暗的夢境中照進現實的光亮。
化了妝的人來了。於是勞斯托夫家的年輕人乘興坐雪橇飛馳過雪野,戴著各自的妝扮去鄰人家撒歡。別的民族在大雪裡總是收束的,俄羅斯人相反,不僅完全放開,而且興高采烈。那幾座雪橇正如納塔莎的幻覺——不是駛向人間的房屋,說不定是仙境。
戰場上,個體因為死傷帶來的恐懼和痛苦在書中和蘇聯版的鏡頭中以很「自然」的方式呈現。士兵們以賭博的心態面對死亡,輸了也不會痛罵命運,死和傷都像自然界的刮風下雨一樣自然。這是俄羅斯式的豪情。大潰退和追擊也是如此,不管別國別族的規則,只遵循自己的本能。
兼有蠻族的血勇豪放和極度浪漫,因此納塔莎坐在露台欲飛的一場戲中鏡頭隨即飛翔於森林和湖泊之上,這大約就是俄羅斯。
(三)托翁的史觀和心路轉變
安德烈和彼爾的幾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一版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人在水邊的爭論,即人是否不朽;活著心安和健康即可,還是應當謀求眾人的福利。鏡頭對准波光粼粼的水域,象徵著二人進入新的人生階段,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
安德烈往返勞斯托夫家的路上經過的那棵大橡樹,由枝幹遒勁古怪到突然綠葉滿目,春天不再是毫無意義的甜蜜騙局,而成為胸中激烈涌動的熱情。
由躲進俱樂部和宴會逃避、躲在宮廷、衙門、和軍隊逃避、躲去鄉間田園逃避人生到覺醒,在安德烈是仰望萬丈天空和最後黑暗大廳中的獨影,在彼爾是炮火中可笑的奔走和火燒莫斯科時眼中的火光,以及被俘後當士兵告知他不能走時他不可抑制地大笑:「你是關不住我的。我就是我,我的靈魂是不朽的!(大意)」
最後死的死了,活的終於決定不再逃避命運。
托翁的史觀在劇中亦被准確詮釋。他懷疑英雄懷疑歷史的偶然,認為創造歷史的並非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他們的意志並不能傳達到下層,更改變不了幾乎像自然現象一樣不可抗拒的戰爭。
因此劇中的庫圖佐夫和拿破崙一個自知一個不自知,卻都扮演了各自必須扮演又無法改變歷史進程的角色。反倒是兵士們和這股神秘的力量成為當下。當鏡頭緩緩地移過戰場,拼殺的喘息的士兵和無數匹翻滾在地的馬匹才是主角。
(四)流動的巨型戰爭場面
來看數據:12.5萬人的軍隊、1500匹戰馬、上世紀六十年代約5.6億美元的投入。人數上相當於拿破崙發動戰役時前線軍隊的人數,幾乎等於再打了一遍仗。
當時蘇聯方面准備了695門法國拿破崙時代式樣的大炮以及587門俄羅斯同一時期式樣的大炮,其中20門是從博物館里拖出來的。為航拍准備了30多架直升飛機和3架噴氣式飛機,40噸燃油(包括汽油和煤油),52噸發煙用火葯,23噸槍支發火用火葯,16600枚手榴彈,6600枚發煙彈,4500條導火線。
服裝共有20900套,其中47個工廠為影片提供軍服/軍帽/僧侶的衣服的普通服裝。馬具和皮革製品則由兩家工廠生產。
為了拍攝影片,蘇聯用了兩年時間在莫斯科東北郊搭建了一個佔地面積足有十萬平方米的假莫斯科,包括居民住所、政府機構、文化設施甚至還有一個完整的克里姆林宮,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絕無僅有的布景。最後一把火燒成灰燼,成就了火燒莫斯科的場景。
拍攝用掉的膠卷總長度為1540公里(從上海到北京的飛行航程是1088公里,約2個小時)。
數據之外,是畫面的史詩感。影片運用了大量一氣呵成的長鏡頭,鏡頭所及之處不論景別所有角色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事情,精心設計的動作在鏡頭中顯得自然而專注,彷彿火車駛過窗外,窗外風物循軌跡運轉。
戰爭場面從方陣列隊到交戰方式皆遵循當時的戰況,在真實的俄羅斯廣闊平原上鋪開。硝煙四起的原野不問生死。當鏡頭升高最終透過朵朵白雲俯視硝煙四起的戰場,宛如上帝視角,冷看人間煉獄。
㈡ 戰爭與和平的電影劇情
拍攝新版《戰爭與和平》是義大利電視台的主意,後來得到了俄羅斯、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同行的支持。製作方雄心勃勃,為此心甘情願投下2600萬歐元的巨資,耗時兩年,轉戰波蘭、立陶宛、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四國進行拍攝。
《戰爭與和平》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BRJ-hxLKkfVfx71ZOhKN1g
提取碼:zw79
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
㈢ 《戰爭與和平》中主要人物介紹,評價.
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 (Война и мир, 1863) by Leo Tolstoy
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Л.Н.Толстой,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Leo Tolstoy,1828—1910),19世紀俄羅斯文學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家,公認的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國著名文學教授兼批評家哈洛·卜倫甚至稱之為「從文藝復興以來,惟一能挑戰荷馬、但丁與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家」。對文學擁有「狂戀式愛情」的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創作時間最長、作品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節、重典型、重寫實、重批判的文學時代,在他筆下達到巔峰。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托爾斯泰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百年來,他的作品被譯為各國文字,銷售量累積超過5億冊,是大師中的大師。
《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贊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巨著,它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以庫拉金、包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竺豪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是一部再現當時社會風貌的恢弘史詩。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卻沒有任何隔閡感,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贊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小說」,「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內容簡要
一八零五年,在拿破崙率兵征服歐洲後,法國與俄國之間也發生戰爭。青年公爵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把懷孕的妻子交給退隱於領地「禿山」的父親及妹妹瑪莉亞後,就擔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向前線出發去了。他期望這次戰爭能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
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剛留學回來的好友彼爾,是別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於繼承了伯爵身後的全部遺產,因此,他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當然也成為社交界的寵兒。居心叵測的監護人拉金公爵看上這一點,便計劃將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愛倫嫁給他,結果計謀順利達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所屬的俄軍在奧斯特里茨之役戰敗,他帶著軍旗獨自沖入敵陣,不幸受了重傷。但 是,當他突然抬頭看見那永恆的藍天時,不禁為那份庄嚴之美深受感動,霎時覺得過去那些野心,名譽及心目中認為偉大的拿破崙,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婚後不久的彼爾因妻子愛倫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有曖昧風聲傳出,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譽,便與多勃赫夫決斗,而把對方打倒後,他旋即與妻分居。從此以後,他陷於善惡與生死問題的困擾中,直至認識了互助會的領導人後,才進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認為已戰死沙場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突然回到禿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產下一名男嬰後去世,這使安德烈·保爾康斯基覺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結束,便下定決心終老於領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與法言和,和平生活開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託羅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達莎深深地吸引了。但由於禿山老公爵強烈反對,只好互相約以一年的緩沖期,而 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即出國去了。但是,年輕的娜達莎無法忍受寂寞,且經不起彼爾之妻愛倫的哥哥阿納托爾的誘惑,而擅自約定私奔,因此,與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婚約即告無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於多勃琪諾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即將陷於敵人之手了。羅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達莎方能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她向他謝罪並熱誠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 侖,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其妻愛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盪行為,最後,因誤服墮胎葯而且死亡。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彼爾於莫斯科巧遇娜達莎,兩人便結為夫 婦,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的妹妹瑪莉亞也與娜達莎之兄尼克拉結婚,而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由柳洪平創建。
[電影《戰爭與和平》]
片名: 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一九五六年派拉蒙電影
導演: King Vidor
主演: 奧黛麗赫本、梅爾法瑞爾 (Mel Ferrer)、亨利方達 (Henry Fonda)、維托瑞歐 (Vittorio Gassman)、梅布莉特 (May Britt)等人。
[小說在線閱讀]
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t/tuoersitai/zzyh/
http://www.pku.e.cn/study/novel/warpeace/eindex.htm
㈣ 《戰爭與和平》哪部電影好看
建議您看一下這部2007年導演的: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805年至1820年之間,以1812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生動描寫了在戰爭中俄國社會的重大事件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博羅季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通過對四大貴族家庭——包爾康斯基、別竺霍夫、羅斯托夫、庫拉金以及主人公安德來、彼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以及個人在戰爭中自我人格的完善過程。影片是一部傑出的世紀史詩,氣勢非凡。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6國斥資2600萬歐元拍攝的新版《戰爭與和平》具有鮮明的國際化色彩。導演羅伯特·多恩海姆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主要演員則分別來自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等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女主角娜塔莎·羅斯托娃的扮演者、24歲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此前她因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芙蓉·德拉庫爾一角已在世界各地擁有不少「粉絲」。俄羅斯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戰爭與和平》再次被搬上屏幕。近日,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等歐洲六國傾力打造的四集同名電視電影在俄羅斯電視台黃金時間與觀眾見面。盡管兄弟台「第一頻道」為此專門推遲了由另一位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改編的電視劇,新版《戰爭與和平》仍未能逃脫兵敗滑鐵盧的厄運:不但4%的收視率差強人意,更是遭遇國內民眾一片惡評。國際化創作陣容拍攝新版《戰爭與和平》是義大利電視台的主意,後來得到了俄羅斯、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同行的支持。製作方雄心勃勃,為此心甘情願投下2600萬歐元的巨資,耗時兩年,轉戰波蘭、立陶宛、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四國進行拍攝。盡管新版《戰爭與和平》不如由奧黛麗·赫本、亨利·方達等好萊塢明星主演的1956年版那樣星光熠熠,卻也招募了不少歐洲一線明星。女主角由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扮演,而兩位男主角分別由義大利性感男星阿列西奧·波尼和出演過《再見,列寧》的德國演員亞歷山大?拜爾飾演。本片導演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羅伯特·多恩海姆,他曾與斯皮爾伯格有過合作,而編劇之一正是《美國往事》的編劇義大利人恩里科·邁蒂奧里則。眾口難調做妥協 國際化的創作陣容雖可讓新版《戰爭與和平》博採眾長,但也易令其陷入眾口難調的尷尬境地。影片製片人之一謝爾蓋·丘馬科夫抱怨道:「我們想讓劇本盡量地忠於原著,但後來明白,和所有人達成協議是不可能的事情。」俄羅斯人原本做了妥協,只要求拿掉那些「非常愚蠢」的情節,但就是如此卑微的願望也未獲滿足。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為紀念1812年戰爭犧牲者而修建的,但在新版《戰爭與和平》里,這座還沒興建的教堂已赫然矗立在熊熊燃燒的莫斯科城中。對此,歐洲同行的解釋是,在他們國家,沒有人知道這一史實,為忠於原著就把如此凄美壯麗的畫面去掉實在可惜。俄羅斯方面希望劇本愈接近原著愈好,但意、法和德等出資大國卻希望將新版《戰爭與和平》拍成通俗易懂的現代華美大片。一邊罵,一邊捧新版《戰爭與和平》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後,遭致俄媒體一片罵聲。俄新社認為,失實於原著的情節、提綱挈領式的敘事和頗富爭議的選角是影片的三大敗筆。《生意人報》建議,如果要看這部電影,最好先完全忘記原著。該報十分驚訝於影片「令人氣憤的大膽妄為」,竟然將深色頭發的娜塔莎變成了金發女郎。而《共青團真理報》則對有著像007一樣性感面容的安德烈和長著讓施瓦辛格萬分嫉妒的發達胸肌的皮埃爾大表不解。托爾斯泰的玄孫弗拉基米爾?托爾斯泰也對新版《戰爭與和平》大為不滿:「托爾斯泰的主人公都不像他們自己。娜塔莎本來是樂觀的,情感豐富的,但在這里,她卻面色蒼白,冷漠,而且理性。」與俄羅斯人「平淡乏味、簡直無法看下去」的反應形成鮮明反差,新版《戰爭與和平》在法、意等國大獲成功。在法國播放時收視率逼近24%。觀看此劇的華人留學生董銘告訴記者:「拿破崙在劇中不是正面人物,驕橫無理,本來很浪漫的愛情就被戰爭毀滅了,法國人看得都很揪心。」而在義大利的收視率高達26%,每集有600萬觀眾收看。俄新社報道對此不無戲謔地說,從前西方人把俄羅斯當作「野蠻的地方」,如今他們親眼見識了俄羅斯人自古就精神高尚、心靈豐富,這也算是安慰了。影片影評在邦達爾丘克執導吉洪諾夫擔綱的經典之後,那些試圖嗅一嗅彼得堡和莫斯科古典氣息的同志們,還一廂情願地認為羅馬尼亞裔美國人導演的新版《戰爭與和平》里娜塔莎是個哥薩克般的黑頭發貴族少女,安德烈小王爵憂郁深沉地內心獨白,阿納托利像個光燦燦的大東西花了瑪麗亞小姐的眼睛,笨拙圓胖又紅潤的皮埃爾有顆金子心,金發的沙皇遙遙在馬背就征服了羅斯托夫家大公子和小公子,或者從貴族到農民前赴後繼與嚴寒堅忍地趕跑了波拿巴的多國部隊……您就大錯特錯了。據說,這個山寨版本的《戰爭與和平》耗資二千六百萬個歐元,導演拿手作品是《西部風雲》、《摩西十戒》,編劇居然是曾為《美國往事》執筆的義大利人梅迪奧利,男一號波爾康斯基小王爵也是慣演文藝片的Alessio Boni,女一號娜塔莎又是在HP里軋了芙蓉一角的新人,演員呼拉了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波蘭一萬五千人,動用馬兒一千五百匹, 造了六百五十桿老式槍支,十五門加農炮,光戲服就兩千四百多件……歷時兩年,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卻一無古典氣質二缺俄羅斯雄渾。尼古拉·羅斯托夫、庫圖佐夫元帥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三位原汁原味俄國人出演,到底未能以一當十挽救這小資產階級出品的輕薄命運。我們已經不計較幾乎所有的演員和角色都是擰巴的,諸如無視原著的描寫,黃毛的娜塔莎黑發的阿納托利,皮埃爾比多洛霍夫還英俊些,貳拾出頭的沙皇由一位五十高齡的功勛大叔來扮演……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我們忍耐了。畢竟向偉大的名著致敬,要義是抓住托翁的思想精髓,而且那麼多後現代版本的莎劇不也成了對原著的趣味補充嗎?戰爭的場面,不是沒有,奧斯特里茲和博羅季諾兩大戰役,我們看不清來龍去脈,甚至不知道起承轉合,驃騎兵和禁衛軍就沖到一起了。很多時間庫圖佐夫元帥像是個投機倒把分子,而不是以空間換時間的虛懷若谷。不過,這種錯覺是因為編劇力有不逮而非演員的表演。和平?和平就是談情說愛,暗戀婚外戀三角四角戀。娜塔莎在十三歲的命名日舞會上就發誓要成為波爾康斯基小王爵的妻子,而阿納托利追求娜塔莎,也被改造成三流言情劇:由於阿納托利搞大了駐地一個波蘭姑娘的肚子,安德烈小王爵勒令他娶了姑娘息事寧人;海倫惱火娜塔莎跑到她家中指責她對決斗無動於衷,於是庫拉金姐弟倆聯手策劃以勾引純真少女來報復安德烈小王爵。我們指望文藝片出身的義大利版安德烈小王爵仍舊內省,用不輸給哈姆萊特的獨白把家國、正義、寬恕、沖動、隱忍一一排兵布陣,好從中感受戰爭與和平這人生最偉大的母題,結果,他偷懶了,或者,台詞被編劇剔掉了。寥寥幾句牢騷,只能當那是牢騷,用英語念白,更毫無質感。結局很好萊塢。有的同志很寬容,說是奧斯汀式的。可不是嘛,除卻庫拉金老王爵和尤物姐弟品行惡劣終究不得善終,諸如本該嫁給波爾康斯基小王爵的娜塔莎·羅斯托娃最後嫁給了皮埃爾·別竺豪夫,瑪麗亞·波爾康斯卡婭拒絕了阿納托利·庫拉金而垂青尼古拉·羅斯托夫,苦命女索尼亞終配英雄丹尼索夫……草地陽光,紳士淑女,雖然兜了一個大圈子,幸好仍皆大歡喜從此他和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誰還搭理遠在厄爾巴島上囚居的拿破崙呢?毫無疑問,蘇聯版本是不世出的經典,而我們的要求就苛刻嗎?我們習慣了面容精緻而沒有營養的古裝言情劇,但,請起碼認真點兒吧,一八一二年之前的娜塔莎在思念小王爵時,不要彈奏李斯特的《愛之夢》。啊,對了,在《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絲佳》里扮演真人版羅嚴塔爾的小男爵弗拉基米爾·科爾夫,嗯,確切說,丹尼爾·斯特拉霍夫,據說曾被邀請出演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當時丹尼爾同志正剃短了頭發接一個時裝片,所以婉拒了,況且他深色頭發又要擰巴了沙皇的金發。而《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絲佳》里出演皇儲亞歷山大也就是一世的侄子,那演員擔任了尼古拉·羅斯托夫一角,不但成為山寨版里最帥的男角,也最讓人放心。丹尼爾同志最終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時為安德烈小王爵配音。我要贊賞兒子的好眼光。
㈤ 戰爭與和平主要人物簡介
一.《戰爭與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庫拉根家族
庫拉根家族是遠離人民的宮廷貴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會貪婪,愚蠢和無恥的代表,是一個對國家、民族沒有半點責任感的家族。陰險、狡猾、毫無節操和道德觀念是這個家族的主要特徵。當俄國陷入困境,拿破崙逼近莫斯科的時候,他們毫不關心國家的安危,總是想陞官發財。庫拉根的女兒愛侖是個「美麗的動物」,在祖國處於危難之際,她還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過著淫盪的生活。庫拉根的兩個兒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爾,前者愚蠢,後者卑鄙墮落。酒宴放盪,閑逸便是他們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內容。托爾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擊道:「所有這一群人都攫取著盧布、十字勛章和官爵,而他們在撈取這些東西的時候所注意的僅僅是沙皇恩寵的鼻息。」
2.羅斯托夫家族
羅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園貴族的典型,是作者筆下最動人、最富感染力和詩情畫意的一個家族。他們並不富裕,但充滿了歡樂和生氣。羅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著淳樸、熱情、真摯、好客等特點,具有溫情脈脈的庄園貴族的品質。拿破崙入侵,他們都為祖國的命運焦急不安,決心為保衛祖國貢獻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軍隊與敵人作戰,娜塔莎自動為傷兵服務。15歲的彼恰放棄了准備進入大學的願望決定參軍,最後為祖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3.保爾康斯基家族
保爾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愛國、孤傲的特點,保持了忠貞為國的老貴族的「古風」,老公爵以嚴厲為名,退居庄園後,一直和朝廷疏遠,對宮廷保持批判態度。他曾在軍隊服務,很重視蘇沃諾夫的軍事藝術。當兒子安德烈和他告別從軍時,他特別強調軍人的榮譽和愛國的責任感。1812年的戰爭震動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與逼近的敵人進行斗爭。在激昂緊張的愛國活動中,他中風了,臨死前還關懷著祖國的命運。他的兒子安德烈是愛國者,女兒瑪利亞同樣是愛國傳統的繼承者,當她想到會受到法國人支配時就顫抖了。
4.別素號夫家族
別素號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關於這個家族,托爾斯泰著筆不多。這個家族是愛國的家族。彼爾是這個家族的代表人物。
二、人物形象
《戰爭與和平》一共寫了559個人物,其中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三十個,現選主要幾個簡單分析。
1. 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
《戰爭與和平》最初八頁開始出現的人物。他二十六歲,在受到朝廷寵遇的宮廷女官舍雷爾沙龍里的客人中間顯得落落寡歡、不隨流俗。「那些客廳里的人對他來講不都是些熟人,但他討厭他們,甚至看他們一眼,聽他們說句話都感到膩味。」安德烈公爵為自己不得不和這個上流社會保持聯系而痛苦,在他看來,這個上流社會是虛偽的,欺騙的,寡廉鮮恥的。他對彼爾講:「這就是我在這里過的生活——我很不適應。」
2. 彼爾·別素號夫
彼爾和安德烈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對現有制度抱批判否定態度,並隨著他們思想性格的發展,這些批判性越來越尖銳、深刻;二是不看重自己的貴族地位,不安於自己豪華富有的生活,卻認真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把解決農民的痛苦、祖國的前途當作自己的最終目標。當然,他們追求真理、走向人民的途徑是不相同的,安德烈由於自身的一些優越條件,主要是通過在政府和軍隊的工作,認識了專制農奴制度的腐敗性,了解人民的;而彼爾主要是通過他直接接觸人民的各種生活,使他在思想性格上得到成長。
3.娜塔莎·羅斯托娃
娜塔莎·羅斯托娃是《戰爭與和平》中最動人的女性形象。在托爾斯泰的心目中,她是生命和幸福的化身。在小說的提要中,她被形容成一個「可愛而富於詩意的淘氣鬼。」父親提起她來時常說她是「火葯」,母親親切的稱她為「我的哥薩克」。彼爾說她簡直令人消魂。但托爾斯泰筆下,她「一點也算不上漂亮」。她的面孔的全部特點是不吸引人的,眼睛小,額頭窄,鼻子不壞,但臉的下部、下巴和嘴都是太大,嘴唇又是不成比例的顯得厚了一點。你把她端詳後,就簡直鬧不明白,她為什麼討人喜歡。」但娜塔莎一說話:「小姑娘的聲音是這樣柔軟和富於變化,就象她的全部外貌一樣,她所做的一切,都好象應該那麼做,只有那麼做才恰如其分的。」這段話是把握娜塔沙的外貌,同時也是揭示她的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在這種基調——罕見的活潑、性格的多變加上天性的優雅——之上形成了這個「迷人精」的動人形象。
4.庫圖佐夫
托爾斯泰遵循平凡與偉大,普通與英雄緊密結合的原則,塑造了1812年衛國戰爭的領導者庫圖佐夫的形象。托爾斯泰認為,任何天才的歷史人物,在歷史的進程中都應服從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是廣大軍民偉大的精神力量產生卓越的統帥。庫圖佐夫力量的源泉來自人民的愛國主義,在他的活動中體現了人民的思想和願望。托爾斯泰稱贊他為「民族戰爭的代表」和「真正偉大的人物」。
5.拿破崙
《戰爭與和平》中拿破崙的形象和庫圖佐夫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作家筆下,拿破崙是這次戰爭的罪魁禍首,是個惟我獨尊的個人野心家,他嬌柔做作,自高自大,愛好虛榮,貪圖權勢。拿破崙認為個人的意志可以決定歷史的進程,他為實現個人的野心,不惜犧牲千百萬人的生命去進行掠奪戰爭。托爾斯泰一反歐洲歷史學家的觀點,把他們稱道的赫赫一世的「英雄」,描寫成一個渺小可恥的利己主義者,並加以辛辣的嘲諷,顯然,這表現了藝術家托爾斯泰進步的觀點和愛國主義立場,雖然作者沒有全面正確估計拿破崙的一生的功過,但卻入木三分的揭示了拿破崙的大資產階級的侵略本質。
㈥ 求 《戰爭與和平》 主要內容
以1812年俄國法國戰爭為中心,描寫了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拿破崙潰退等大事件。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壯闊史詩。《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
(6)新戰爭與和平電影擴展閱讀
《戰爭與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庫拉根家族
庫拉根家族是遠離人民的宮廷貴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會貪婪,愚蠢和無恥的代表,是一個對國家、民族沒有半點責任感的家族。陰險、狡猾、毫無節操和道德觀念是這個家族的主要特徵。
當俄國陷入困境,拿破崙逼近莫斯科的時候,他們毫不關心國家的安危,總是想陞官發財。庫拉根的女兒愛侖是個「美麗的動物」,在祖國處於危難之際,她還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過著淫盪的生活。
2、羅斯托夫家族
羅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園貴族的典型,他們並不富裕,但充滿了歡樂和生氣。羅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著淳樸、熱情、真摯、好客等特點,具有溫情脈脈的庄園貴族的品質。
拿破崙入侵,他們都為祖國的命運焦急不安,決心為保衛祖國貢獻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軍隊與敵人作戰,娜塔莎自動為傷兵服務。
3、保爾康斯基家族
保爾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愛國、孤傲的特點,保持了忠貞為國的老貴族的「古風」,老公爵以嚴厲為名,退居庄園後,一直和朝廷疏遠,對宮廷保持批判態度。
1812年的戰爭震動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與逼近的敵人進行斗爭。在激昂緊張的愛國活動中,他中風了,臨死前還關懷著祖國的命運。他的兒子安德烈是愛國者,女兒瑪利亞同樣是愛國傳統的繼承者。
4、別素號夫家族
別素號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關於這個家族,托爾斯泰著筆不多。這個家族是愛國的家族。彼爾是這個家族的代表人物。
㈦ 《戰爭與和平(1966)》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戰爭與和平》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bAZVzs9CykbskWd-3Wa0TQ
《戰爭與和平》
導演: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編劇: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瓦西里·索洛維約夫、列夫·托爾斯泰
主演: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安娜斯塔西亞·維爾金斯卡婭、安東寧娜·舒拉諾娃、鮑里斯·扎哈瓦、阿納托利·克托羅夫、奧列格·塔巴科夫、維克托·斯坦尼岑、伊琳娜·斯科布采娃、瓦西里·蘭諾沃依、琪拉·戈洛夫科、伊琳娜·古巴諾娃、亞歷山大·費·鮑里索夫、奧列格·葉甫列莫夫、朱利·喬霍涅利澤、弗拉季斯拉夫·斯特爾熱利奇克、安格林娜·斯捷潘諾娃、尼古拉·特羅菲莫夫、尼古拉·雷布尼科夫、愛德華·馬爾采維奇、葉蓮娜·佳普金娜、諾娜·莫爾久科娃、彼得·薩溫、謝苗·斯瓦申科、謝爾蓋·尼科年科、丹尼爾·涅特列賓、阿列克謝·格拉濟林、伊萬·熱瓦戈、加琳娜·克拉夫琴科、尼古拉·格林科、斯坦尼斯拉夫·切坎、列夫·波利亞科夫、傑瑪·菲爾索娃、安德烈·斯米爾諾夫、亞歷山大·斯米爾諾夫、尼古拉·布勃諾夫、喬治·米利亞爾、羅季翁·亞歷山德羅夫、伊婭·阿列比娜、瑪麗亞·卡普尼斯特、尼古拉·庫圖佐夫
類型: 劇情、愛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蘇聯
語言: 俄語、德語、法語
上映日期: 1966-03-14(蘇聯)
片長: 401分鍾(英國)、414分鍾(美國)、422分鍾(蘇聯)、263分鍾(義大利)、453分鍾(阿根廷)、403分鍾(加拿大)
又名: War and Peace、Voyna i mir
本片改編自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同名作品《戰爭與和平》,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以貴族小姐娜塔莎(柳德米拉·薩維里耶娃 Lyudmila Savelyeva飾)、貴族青年皮埃爾(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Sergei Bondarchuk飾)和安德烈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 Vyacheslav Tikhonov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本部1968年前蘇聯版的《戰爭與和平》耗時五年完成,耗資高達5億6000萬美元,堪稱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在蘇聯電影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軍方的大力協助,在世界影史上,本片成為動用臨時演員最多的影片之一。這部長達六個半小時的宏偉巨制,以其宏大的場面和史詩般的鏡頭語言,完美地呈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也極其忠實地...
㈧ 高分求電影《戰爭與和平》(蘇聯版)的下載資源,如能下載,馬上送所有分。
鏈接: https://pan..com/s/1eyLZLENsVXyQ67GHQpaS5g
㈨ 戰爭與和平的影片影評
在邦達爾丘克執導吉洪諾夫擔綱的經典之後,那些試圖嗅一嗅彼得堡和莫斯科古典氣息的同志們,還一廂情願地認為羅馬尼亞裔美國人導演的新版《戰爭與和平》里娜塔莎是個哥薩克般的黑頭發貴族少女,安德烈小王爵憂郁深沉地內心獨白,阿納托利像個光燦燦的大東西花了瑪麗亞小姐的眼睛,笨拙圓胖又紅潤的皮埃爾有顆金子心,金發的沙皇遙遙在馬背就征服了羅斯托夫家大公子和小公子,或者從貴族到農民前赴後繼與嚴寒堅忍地趕跑了波拿巴的多國部隊……您就大錯特錯了。
據說,這個山寨版本的《戰爭與和平》耗資二千六百萬個歐元,導演拿手作品是《西部風雲》、《摩西十戒》,編劇居然是曾為《美國往事》執筆的義大利人梅迪奧利,男一號波爾康斯基小王爵也是慣演文藝片的Alessio Boni,女一號娜塔莎又是在HP里軋了芙蓉一角的新人,演員呼拉了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波蘭一萬五千人,動用馬兒一千五百匹, 造了六百五十桿老式槍支,十五門加農炮,光戲服就兩千四百多件……歷時兩年,沒有功勞也該有苦勞,卻一無古典氣質二缺俄羅斯雄渾。尼古拉·羅斯托夫、庫圖佐夫元帥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三位原汁原味俄國人出演,到底未能以一當十挽救這小資產階級出品的輕薄命運。
我們已經不計較幾乎所有的演員和角色都是擰巴的,諸如無視原著的描寫,黃毛的娜塔莎黑發的阿納托利,皮埃爾比多洛霍夫還英俊些,貳拾出頭的沙皇由一位五十高齡的功勛大叔來扮演……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我們忍耐了。畢竟向偉大的名著致敬,要義是抓住托翁的思想精髓,而且那麼多後現代版本的莎劇不也成了對原著的趣味補充嗎?
戰爭的場面,不是沒有,奧斯特里茲和博羅季諾兩大戰役,我們看不清來龍去脈,甚至不知道起承轉合,驃騎兵和禁衛軍就沖到一起了。很多時間庫圖佐夫元帥像是個投機倒把分子,而不是以空間換時間的虛懷若谷。不過,這種錯覺是因為編劇力有不逮而非演員的表演。
和平?和平就是談情說愛,暗戀婚外戀三角四角戀。
娜塔莎在十三歲的命名日舞會上就發誓要成為波爾康斯基小王爵的妻子,而阿納托利追求娜塔莎,也被改造成三流言情劇:由於阿納托利搞大了駐地一個波蘭姑娘的肚子,安德烈小王爵勒令他娶了姑娘息事寧人;海倫惱火娜塔莎跑到她家中指責她對決斗無動於衷,於是庫拉金姐弟倆聯手策劃以勾引純真少女來報復安德烈小王爵。
我們指望文藝片出身的義大利版安德烈小王爵仍舊內省,用不輸給哈姆萊特的獨白把家國、正義、寬恕、沖動、隱忍一一排兵布陣,好從中感受戰爭與和平這人生最偉大的母題,結果,他偷懶了,或者,台詞被編劇剔掉了。寥寥幾句牢騷,只能當那是牢騷,用英語念白,更毫無質感。
結局很好萊塢。有的同志很寬容,說是奧斯汀式的。可不是嘛,除卻庫拉金老王爵和尤物姐弟品行惡劣終究不得善終,諸如本該嫁給波爾康斯基小王爵的娜塔莎·羅斯托娃最後嫁給了皮埃爾·別竺豪夫,瑪麗亞·波爾康斯卡婭拒絕了阿納托利·庫拉金而垂青尼古拉·羅斯托夫,苦命女索尼亞終配英雄丹尼索夫……草地陽光,紳士淑女,雖然兜了一個大圈子,幸好仍皆大歡喜從此他和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誰還搭理遠在厄爾巴島上囚居的拿破崙呢?
毫無疑問,蘇聯版本是不世出的經典,而我們的要求就苛刻嗎?我們習慣了面容精緻而沒有營養的古裝言情劇,但,請起碼認真點兒吧,一八一二年之前的娜塔莎在思念小王爵時,不要彈奏李斯特的《愛之夢》。
啊,對了,在《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絲佳》里扮演真人版羅嚴塔爾的小男爵弗拉基米爾·科爾夫,嗯,確切說,丹尼爾·斯特拉霍夫,據說曾被邀請出演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當時丹尼爾同志正剃短了頭發接一個時裝片,所以婉拒了,況且他深色頭發又要擰巴了沙皇的金發。而《情迷彼得堡/苦命的娜絲佳》里出演皇儲亞歷山大也就是一世的侄子,那演員擔任了尼古拉·羅斯托夫一角,不但成為山寨版里最帥的男角,也最讓人放心。丹尼爾同志最終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時為安德烈小王爵配音。我要贊賞兒子的好眼光。
㈩ 戰爭與和平電影劇情介紹 戰爭與和平劇情簡介
1、《戰爭與和平》該片改編自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並拍攝的美國版。講述了在拿破崙指揮軍隊進攻俄國時,娜塔莎與彼埃爾悲慘的愛情故事。
2、安德烈·博爾孔斯基(梅爾·費勒飾)不顧懷孕的妻子和年邁的父親,堅持到軍隊服役。戰役失敗,他頹喪回家,恰逢妻子難產而死,彼埃爾·貝祖霍夫(亨利·方達飾)則在父親臨終前被立為財產繼承人,並承襲了其父的伯爵稱號,和貴族庫拉金的女兒艾倫(安妮塔·艾克伯格飾)結婚。婚後不久,因兩人性格不合而分居。彼埃爾與羅斯托夫伯爵一家在去打獵的路上,把沉浸在喪妻之痛的安德來也拉去打獵,伯爵的女兒娜塔莎·羅斯托夫(奧黛麗·赫本飾)對安德來產生了好感。
2、不久,娜塔莎接受了安德烈的求婚,訂立了婚約。過了一段時間,安德烈重返軍隊。艾倫的弟弟阿納托爾(維托里奧·加斯曼飾)騙得娜塔莎的愛,唆使其與他私奔。俄法戰爭開始,擔任總司令的庫圖佐夫將軍決定暫時放棄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莎遇到受重傷的安德烈,安德烈諒解了娜塔莎,但他卻因傷勢過重而離開了人世。戰爭勝利結束後,彼埃爾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把自己的命運永遠的與彼埃爾結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