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甘嶺主題歌曲譜
A. 二胡簡譜上甘嶺主題曲
上甘嶺主題曲《我的祖國》,作詞喬羽,作曲劉熾,原唱歌手郭蘭英,發行時間1956年,歌詞如下: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象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簡譜圖如下圖:
B. 《上甘岺》主題原唱歌曲
《英雄頌》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喬羽作詞,劉熾作曲,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演唱,中央樂團、長影樂團演奏,陳維文、邱里、金正平指揮。插曲《我的祖國》由於格外出名,反被誤認為是該電影的主題曲,作詞:喬羽
作曲:劉熾演唱 郭蘭英
C. 誰有上甘嶺主題歌歌詞
《我的祖國》
填詞:喬羽
譜曲:劉熾
演唱:郭蘭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姑娘好象花兒一樣,小伙兒心胸多寬廣
為了開辟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
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
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3)電影上甘嶺主題歌曲譜擴展閱讀
《我的祖國》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導演沙蒙找到喬羽要其為主題曲作詞,要喬羽快速創作,並要求這首歌能夠經久不衰。 喬羽在作詞時走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寫作路子,想起他在江西看到長江時的場景,把歌詞寫了出來。
1956年,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復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
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
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也特別選用這首歌曲搭載。
D.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作曲家是誰
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作曲家是劉熾。
劉熾原名劉德蔭,曾用名笑山,陝西西安人,電影作曲、歌曲家。歷任抗戰劇團舞蹈演員(舞蹈班副班長),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音樂系教員,研究生,助教,東北文工團作曲兼指揮。
東北魯藝音工團作曲兼指揮等職,是新中國最著名電影音樂人,代表作《我的祖國》、電影《英雄兒女》主題歌《英雄贊歌》、電影紀錄片《祖國的花朵》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
(4)電影上甘嶺主題歌曲譜擴展閱讀:
《我的祖國》深切地表達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唱出了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歌詞真摯朴實,親切生動。
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三段歌是三幅美麗的圖畫,引人入勝。歌曲雖然不同於很多紅歌那般曲風硬朗有力,但前半部曲調委婉動聽,後半部副歌,混聲合唱與前面形成鮮明對比。
彷彿山洪噴涌而一瀉千里,盡情地抒發戰士們的激情,唱出志願軍戰士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和英雄主義的氣概。
E. 電影《上甘嶺》中的合唱歌名
為《英雄頌》。
《英雄頌》為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其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演唱,中央樂團、長影樂團演奏,陳維文、邱里、金正平指揮。
歌詞如下:
狂風呼嘯,大海翻騰,朝霞燃燒,山巒昂胸。
啊,狂風呼嘯,大海翻騰,朝霞燃燒,山巒昂胸。
不屈的中華兒女,為世界,為和平,赴湯蹈火,去做英雄的戰斗!
正義的中華兒女,為世界,為和平,赴湯蹈火,許多英雄被贊歌。
硝煙滾滾,火勢熊熊,殺聲、血海,鐵石齊崩。
一樣,一樣,沖!一樣,一樣,進!勇敢的戰士,轟不動,炸不倒,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用生命保衛這世界,用鮮血喚醒它的大義。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巍峨雄壯、美麗庄嚴,像一道長虹懸掛在萬里無雲的長天。
(5)電影上甘嶺主題歌曲譜擴展閱讀:
《上甘嶺》的評價:
該片是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它取材於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編導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
影片《上甘嶺》的創作者對這次戰役進行了高度概括,他們並沒有面面俱到地反映這樣一個震驚中外的戰爭,而是通過志願軍某部八連這樣一個連隊從接收陣地,由防禦戰轉入坑道和最後發起反攻,收復主峰的43天戰斗經歷,再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英雄頌》的創作背景:
1956年,延安時代的戰友,《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找到劉熾,讓他承擔影片的音樂創作。
《我的祖國》在影片《上甘嶺》中是首插曲,《英雄頌》才是影片的主題歌。迎著總攻擊令的沖鋒號,志願軍戰士們從坑道里打出來,向前猛沖,直到影片結束。
《英雄頌》加入鋼琴伴奏多達十多分鍾的混聲大合唱,劉熾把它處理成一首壯烈雄健的男性美的合唱,表現志願軍威武不屈,驚天動地,英勇頑強,氣貫長虹的風貌和氣概。
當影片音樂錄制完成後,一位藝術界的前輩對劉熾說:「我聽出來了,你在上甘嶺陣地上找到了一個優美深情的女兒,又找到一位英勇頑強的兒子!」
面對「知音」劉熾笑開了:「是的,你很理解我的苦心,我把《我的祖國》當成柔美明媚的女兒,把《英雄頌》作為威武不屈的兒子,他倆各有風貌,性格,但共同點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羅斯的,法國的和德意志的,這是新生的共和國的!」
《上甘嶺》電影音樂的成功,使劉熾成為電影導演心中的一傑,關鍵時刻常來找他「捧場」。金山導演《風暴》只差18天就審片,找他寫音樂,他拚命似地把音樂趕出來了。
王震之導演《三八線》也來找他,劉熾掂掂作品,卻謝絕了。他對王震之說:「都是抗美援朝題材作品,我寫《上甘嶺》已是精疲力盡了。」
F. 《上甘嶺》主題曲
《英雄頌》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但那首插曲《我的祖國》由於格外出名,反被誤認為是該電影的主題曲,作詞:喬羽
作曲:劉熾
演唱 郭蘭英
G. 郭蘭英演唱的電影<<上甘嶺>>主題曲名稱
《我的祖國》
原唱:郭蘭英
填詞:喬羽
譜曲:劉熾
歌詞: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姑娘好象花兒一樣
小伙兒心胸多寬廣,為了開辟新天地
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7)電影上甘嶺主題歌曲譜擴展閱讀:
《我的祖國》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1989年,喬羽、劉熾、郭蘭英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金唱片獎。
為找適合演唱《我的祖國》的歌手,長影請了一批中國內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試唱,結果都不太滿意。後來,喬羽提出請郭蘭英來唱,郭蘭英試唱後,長影便選定她作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錄音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的,錄制完成後的第二天電台便向全中國播放了這支歌。
H. 上甘嶺的主題曲是什麼
《英雄頌》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喬羽作詞,劉熾作曲,中央樂團合唱隊、中央實驗歌劇院合唱隊、新影樂團合唱隊演唱,中央樂團、長影樂團演奏,陳維文、邱里、金正平指揮。
歌曲歌詞:
狂風呼嘯
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
山麓昂胸
狂風呼嘯
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
山麓昂胸
狂風呼嘯
大海翻騰
朝霞燃燒
山麓昂胸
壯志的祖國兒女
為世界
為和平
赴湯蹈火
去做英勇的斗爭
壯志的祖國兒女
為世界
為和平
赴湯蹈火
去做英勇的斗爭
硝煙滾滾
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
鐵石飛崩
硝煙滾滾
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
鐵石飛崩
硝煙滾滾
火勢熊熊
殺聲吶喊
鐵石飛崩
一樣 一樣沖
一樣 一樣進
勇敢的戰士
轟不動炸不倒
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捨生忘死戰斗在上甘嶺
用生命保衛母親平安
用鮮血換取大地和平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
巍峨雄壯美麗庄嚴
像一道長虹橫跨在萬里無雲的碧空
不朽的功績無比的英勇
巍峨雄壯美麗庄嚴
象一道長虹橫跨在萬里無雲的碧空
創作背景:
1956年,延安時代的戰友,《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找到劉熾,讓他承擔影片的音樂創作。
《我的祖國》在影片《上甘嶺》中是首插曲,《英雄頌》才是影片的主題歌。迎著總攻擊令的沖鋒號,志願軍戰士們從坑道里打出來,向前猛沖,直到影片結束。
這是一首加入鋼琴伴奏多達十多分鍾的混聲大合唱,劉熾把它處理成一首壯烈雄健的男性美的合唱,表現志願軍威武不屈,驚天動地,英勇頑強,氣貫長虹的風貌和氣概。
I. 一條大河波浪寬簡譜
「一條大河波浪寬」出自於郭蘭英和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演唱的《我的祖國》,簡譜如下:
(9)電影上甘嶺主題歌曲譜擴展閱讀
作曲過程:
1956年,沙蒙請劉熾為《我的祖國》作曲。劉熾為了讓人們喜愛這首歌,調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們喜歡唱的歌曲,從中選出十首歌曲反復傾聽,最後從其中一首《盧溝問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國》開始的半句。劉熾在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白樓創作時,為了避免外界的干擾,在門上貼了「劉熾死了」的條子。
挑選歌手:
為找適合演唱《我的祖國》的歌手,長影請了一批中國內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試唱,結果都不太滿意。後來,喬羽提出請郭蘭英來唱,郭蘭英試唱後,長影便選定她作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錄音是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的,錄制完成後的第二天電台便向全中國播放了這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