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電影主題
㈠ 《少年犯》主題歌是什麼
《少年犯》主題歌是《心聲》。《心聲》是1985年的電影《少年犯》的主題曲,該電影是新時期第一部普法題材電影,為了更好的收集題材,導演張良同夫人王靜珠嘔心瀝血,走進全國各大"少管所"收集素材,用監獄實景拍攝了這部影片,並大膽啟用在押少年犯飾演主角。
歌名:《心聲》
演唱:遲志強
填詞:遲志強
譜曲:遲志強
歌詞
媽媽媽媽,兒今天叫一聲媽
禁不住淚如雨下,高牆內春秋幾度
媽媽呀你牆外可盼,淚水染白發
想昨天兒象脫韁的野馬,狂暴粗野亂踢亂踏
媽媽呀兒跌入激流,幾番沉浮不能自拔
幾番沉浮不能自拔,又恰似狂風暴雨
摧折了未放的花,媽媽媽媽
兒今天叫一聲媽,早見你淚腮邊掛
高牆內春風吹拂,媽媽呀你牆外可見
枯枝發新芽,為明天洗刷滿身的污泥
棄舊圖新立志奮發,媽媽呀有妙手回春
殘枝敗葉又放新花,殘枝敗葉又放新花
兒已被扶上駿馬,去追回失去的年華
媽媽呀媽媽呀,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待兒回家時
再喊您親愛的媽,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媽媽呀媽媽呀
《少年犯》的主題曲
《心聲》是1985年的電影《少年犯》的主題曲,該電影是新時期第一部普法題材電影,為了更好的收集題材。導演張良同夫人王靜珠嘔心瀝血,走進全國各大少管所收集素材,用監獄實景拍攝了這部影片,並大膽啟用在押少年犯飾演主角。
該片獲1986年第九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㈡ 寫一篇普法電影的觀後感,不要那種太普遍得,急
昨晚我看了七、八十年代的一部優秀電影——《少年犯》。看後,可以說是情愫種種,感慨頗多,更被劇中感人的情節催下了含著各種滋味的淚水……
《少年犯》主要寫了少年犯們在獄中思想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挫折,以及寫了管教人員的良苦用心,也側面抨擊了當時人們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對當時個別不負責任的父母醜行的控訴。從而,給搞教育的、給少管所、給家庭,也更給社會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為教育少年兒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響了警鍾!
電影開篇鏡頭是一台警車,拉著新進少年犯來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車中的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往車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親在追逐他的車。電影以推拉的鏡頭,從中焦遠景跟著母親和妹妹走,妹妹從人行道跑到車道,從車道跑到人群中,接著拌倒了,舉著傘過往的人們淹沒了他的妹妹和媽媽,這個車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頭。遠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聲,天空仍然下著蒙蒙的細雨。電影結尾也用了這一鏡頭,是著名女記者丁潔心回家看自己的孩子時,自己的孩子也在警車中望著她,這回沒有從車窗內寫親人的情形,而是從母親的視角看孩子、看警車。整個電影的首尾呼應,處理得非常妙,兩次對警車的鏡頭的描寫,如同敲響了兩次警鍾。使人被牽入了無限的思考中。
通過電影教育孩子的細節鏡頭有很多。像一中隊隊長在評價做出玩具的孩子時,他只說了一句話:「同樣是一雙手!」是啊,同樣是一雙手,為什麼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去勞動、去賺錢生活呢?難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嗎?我看下道去偷、去搶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吊膽吧?可見這句話對孩子們是應該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讓人深思。
電影中還交代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如果跟社會的小混混在一起,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潔心的兒子就是這樣。父親在國外上班,母親是記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個年邁的奶奶還都順著他。試想,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和無人管有什麼分別呢?孩子能不學壞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閑散慣了,最終自然受社會負面人物的拉攏而走向了犯罪。這一事件的交待,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遠離壞人,控制自己的任性、嬌慣;也同時對父母們提個醒:管教孩子不要離得太遠,更不要離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愛和母愛的。自我發展很容易成長為歪脖柳。從這一點看,孩子犯了罪,其實父母也就等於犯了罪。
對於監獄的說教,通過王剛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過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對當時的監獄可以說是一種警示,也積累了經驗。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過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諒和社會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一個人從深淵走向光明。如果想讓一個人重見天日,我們每個家屬,每一個社會的人都應該諒解他、鼓勵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電影除了出獄後考上大學的那位孩子,其餘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長們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編的歌、曲、舞,非常精彩、非常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麗、展示出了他們的才華。難道他們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嗎?他們那種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氣,在那青春萌動的年齡,通過一曲《少年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這首歌是考上大學的少年犯寫的。而在少年犯對家長的匯報演出精彩中對社會也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孩子們是無罪的,只是因為年輕,只是因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為很多家庭對孩子的一種拋棄態度和不負責任,只是我們人類文明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缺乏對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壓力、膽小的孩子們的一些關心。也許每天我們成年人對孩子多關心10分鍾,就會造就一個有用的人才。也許因為我們把這十分鍾用在打麻將、上飯店、參加紅白喜事上,而讓一個孩子走向犯錯、「犯罪」,甚至走向人生的失敗。就算孩子已經失敗了,就算孩子已經令人傷心了,難道看著他們可愛的面龐,看著他們多姿的身影,就忍心放棄嗎?不!我相信,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們、老師們,都不會這樣做。我也更堅信,能認真看這部電影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已經逐漸墮落的孩子們能從中得到警示。
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我們青少年中那些已經在逐漸走向低谷的孩子能從內心世界有個新的認識,能「重新做人」,那麼就如同《少年犯》主題曲中唱的一樣,是被扶上了駿馬。也就意味著你要進步了,要被人們關心和喜愛了。
電影在當時轟動一時,並不是因為電影手段多麼高明,更不是什麼鼓吹。在我看來,能通過一部電影提出讓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讓人深思,讓人受感觸,並促使人們要改善這一問題。這才是這部電影的最成功之處。
尤其電影對後代,對人,對人類文明的一點提醒,更是值得推廣觀賞,這是一部廣大中小學生所應該觀賞的好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
㈢ 小學生普法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普法微電影《假錢》,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鍾,卻讓我受益匪淺。
影片主要寫了:一位計程車司機無意中收到一張假錢,在小吃店老闆的提醒下,他發現了假錢。回到家後,他把假錢夾在書中,他的兒子楊楊看見了,就耍了小聰明,以為明天把假錢當餐費交上去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用掉了。
第二天,班主任錢老師在發現有人交了假錢後上了個班會課——怎樣辨假錢。老師把一真一假兩張五十元讓同學們辨別。楊楊迷途知返,偷偷用真錢換回了那張假錢,並在課後給錢老師寫了一封道歉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就是教育我們要注意生活中的小事,不要以為事情小而不注重。影片中的楊楊交了一張假錢,如果班主任不加以重視,而家長又不知情的情況下,楊楊可能會把一次僥幸當成習慣,而思想道德逐步下降,最後走上犯罪道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啊!
影片中的錢老師也是一個好老師。她在得知自己學生犯下錯誤時,沒有指責,沒有暴跳如雷,而是循循善誘,用一個特殊的方法教育學生,即保全了學生面子,也給了學生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影片中的爸爸在得到一張假錢的情況下左右搖擺,這無疑給孩子一個信息:爸爸想把錢花出去。雖然最後他決定不花,這是十分值得贊賞的,但他又沒有把這張假錢銷毀或交給警察局,以防二次流通。所以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影片中楊楊知錯能改的精神最值得我們學習。生活中大部分人知錯了卻沒有勇氣改,生怕讓人知道你犯錯會沒面子,索性不當一回事一錯再錯,慢慢釀成大錯,一失足成千古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抵制不良影響和誘惑力。了解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提高辨別能力。並能經常自我反省,敢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傳遞正能量,從你我開始!
㈣ 普法法制電影都有哪些
《青澀記憶》
《關愛明天》
《為了明天》
㈤ 什麼動畫片是教人學法律的,並且在網上能搜得到的~
推薦6部給你,1-4部適合少年兒童觀看,5-6部適合成人觀看。當然如果是家長,全部都可以看看,自己了解能更好引導孩子。
1、《法治知識》
該片以案例形式反映發生在中、小學生身邊的一些有關校園、家庭與社會的故事來詮釋法律,使學生們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法律知識。
4、《法官日記》
該片由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策劃,國內首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動畫片,以預防青少年犯罪為主題,涉及家庭、社會、校園暴力、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
5、《法律那些事兒》
該片是義烏市司法局普法動畫短片,涵蓋日常生活多方面的法律知識,適合成人觀看。
6、《網亦有道》
該片是涉網路犯罪系列普法動畫片,目前共有三部,分別是《誘惑之罪》、《謠言之罪》 和《詐騙之罪》,主要內容是根據當前常見的利用網路實施違法犯罪的案件改編而成。該片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畢竟大家幾乎每天都接觸網路。
㈥ 【少年犯】電影的主題歌歌名叫什麼
歌名叫《心聲》,由歌手遲志強演唱,所屬專輯:《單曲- 心聲》。歌詞如下:
媽媽媽媽
兒今天叫一聲媽
禁不住淚如雨下
高牆內春秋幾度
媽媽呀你牆外可盼
淚水染白發
想昨天兒象脫韁的野馬
狂暴粗野亂踢亂踏
媽媽呀兒跌入激流
幾番沉浮不能自拔
幾番沉浮不能自拔
又恰似狂風暴雨
摧折了未放的花
媽媽媽媽
兒今天叫一聲媽
早見你淚腮邊掛
高牆內春風吹拂
媽媽呀你牆外可見
枯枝發新芽
為明天洗刷滿身的污泥
棄舊圖新立志奮發
媽媽呀有妙手回春
殘枝敗葉又放新花
殘枝敗葉又放新花
兒已被扶上駿馬
去追回失去的年華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待兒回家時
再喊您親愛的媽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
(6)普法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影片創作背景
1985年的電影《少年犯》是新時期第一部普法題材電影,為了更好的收集題材。導演張良同夫人王靜珠嘔心瀝血,走進全國各大"少管所"收集素材,用監獄實景拍攝了這部影片,並大膽啟用在押少年犯飾演主角。
影片創作者在深刻研究眾多生活原型的基礎上創作了這部作品,提出了「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的觀點,提醒人們重視犯罪少年的心理變化和生活環境,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
影片採用實景拍攝,啟用少年犯來扮演少年犯,具有強烈的紀實色彩和震撼力。該片獲1986年第九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5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89年伊朗第七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年影片國際賽最佳演員獎。
㈦ 有沒有講關於普法戰爭時期的電影
德意志時期的電影,,奧托·馮·俾斯麥這個必須了解。還有一部電影是《茜茜公主》雖然不是講述普法戰爭,是奧匈戰爭吧,挺好看的。
㈧ 大學法治教育宣傳片拍那些內容
宣揚法律以及國家的重要性,法制宣傳片製作內容也不同。
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立靠大家。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立水平,落實「五五」普法規劃構建和諧家園。
沐浴法制陽光,幸福快樂成長主題觀展徵文活動徵文要求,帶著法治,安全相關的問題觀展。
㈨ 【少年犯】電影的主題歌歌名叫什麼
歌名叫《心聲》,由歌手遲志強演唱,所屬專輯:《單曲- 心聲》。歌詞如下:
媽媽媽媽
兒今天叫一聲媽
禁不住淚如雨下
高牆內春秋幾度
媽媽呀你牆外可盼
淚水染白發
想昨天兒象脫韁的野馬
狂暴粗野亂踢亂踏
媽媽呀兒跌入激流
幾番沉浮不能自拔
幾番沉浮不能自拔
又恰似狂風暴雨
摧折了未放的花
媽媽媽媽
兒今天叫一聲媽
早見你淚腮邊掛
高牆內春風吹拂
媽媽呀你牆外可見
枯枝發新芽
為明天洗刷滿身的污泥
棄舊圖新立志奮發
媽媽呀有妙手回春
殘枝敗葉又放新花
殘枝敗葉又放新花
兒已被扶上駿馬
去追回失去的年華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待兒回家時
再喊您親愛的媽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呀媽媽呀
媽......媽
(9)普法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影片創作背景
1985年的電影《少年犯》是新時期第一部普法題材電影,為了更好的收集題材。導演張良同夫人王靜珠嘔心瀝血,走進全國各大"少管所"收集素材,用監獄實景拍攝了這部影片,並大膽啟用在押少年犯飾演主角。
影片創作者在深刻研究眾多生活原型的基礎上創作了這部作品,提出了「挽救孩子、造就人才」的觀點,提醒人們重視犯罪少年的心理變化和生活環境,增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
影片採用實景拍攝,啟用少年犯來扮演少年犯,具有強烈的紀實色彩和震撼力。該片獲1986年第九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1985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89年伊朗第七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年影片國際賽最佳演員獎。
㈩ 除了普法欄目劇還有哪些普法視頻
種類還有很多,如法治動畫、漫畫、沙畫、微電影、脫口秀、曲藝欄目等。像動畫片《普法系列劇之西遊普法》等趣味性普法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