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最新電影陳獨秀
A. 《建黨偉業》中提到過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建黨偉業》中提到過的歷史事件: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護國運動、張勛復辟、俄國十月革命、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共一大的召開等。
《建黨偉業》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以豪華全明星陣容講述中國共產黨建黨的歷史往事。全片重點講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建立三大歷史事件,2011年6月15日起全國公映。
影片《建黨偉業》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向警予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導演:韓三平、黃建新,主演:劉燁、馮遠征、等。於2011年6月15日上映。先後獲得第十四屆電影華表獎的優秀故事影片提名獎。華表獎優秀編劇獎、優秀故事影片獎。第三屆英國(倫敦)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特別獎。
《建黨偉業》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O9z6_T_pKUeArsyX2ATYMg
B. 建黨偉業演員名單
《建黨偉業》演員名單有劉燁、馮遠征、張嘉譯、李晨、李沁、周潤發、潘粵明、劉德華、陳坤、聶遠和張震等等,該劇有108位演員出演,加上其餘的演員,每個人的戲份都不多。
該片講述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主要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為中心,講述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為國家赴湯蹈火的故事。
2012年,該片獲得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提名、張嘉譯憑借該片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李沁獲得最佳新人獎提名。
C. 同樣是演陳獨秀,把馮遠征、吳剛和於和偉放一起看,差別就出來了
昨天是7月1日建黨日,也是中國香港回歸的第25周年。
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晚會上,眾星雲集,陸港兩岸的藝術家們,紛紛為祖國如今的繁榮昌盛表示祝賀。
慶祝的同時,我們也要銘記 歷史 、銘記偉人,是他們在不斷失敗中站起來,是他們在黑暗中找尋光明,為的就是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尋求民族發展的思想。
1920年,陳獨秀先生在上海進行了建黨活動,1921年7月,我軍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舉行,一共分為五個分隊,上海、武漢、長沙、北京、廣東。
本次會議建立了我國今後將要走 社會 道路,並且明確需要盡快恢復發展經濟的共識。
這一年,陳獨秀先生42歲。
1942年,陳獨秀在四川江津去世,這一年他63歲。
雖然後期陳獨秀先生對於 社會 發展的方向有了另一方面的思考,但不可否認先生做出的貢獻。
他仍舊是中國 歷史 上值得牢記的一人。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如今,41年的時間里, 在很多的 歷史 題材的影視作品當中,一定會有陳獨秀先生的身影。
演繹陳獨秀先生的人有很多,每個人表達的陳獨秀先生也都略有差異。
今天,我就整理了馮遠征、吳剛和於和偉三位演員,扮演陳獨秀先生的資料,帶大家看看他們都是如何詮釋一代偉人陳獨秀的?
01、馮遠征
年輕人可能對馮遠征的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是上一代的長輩一定看過他的戲。
尤其是在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飾演的 安嘉和, 表明正人君子、背後卻是陰險歹毒的「家暴男」。
他的搭檔是當時的一線演員,梅婷。
馮遠征由於在劇中精湛的表現,很長的一段時間只要他上街,就會有人問他「你不會也像劇中那樣對待妻子吧?」
馮遠征一臉無奈地否認,但是對方還是會說「你演得太惡毒了!」
盡管距離這部劇已經過去了很多年,馮遠征也出演了很多其他類型的角色,但是在觀眾的心中,始終有 安嘉和留下的「陰影」。
可 馮遠征 卻在2011年,憑借自己「險惡」的臉,飾演了陳獨秀先生,並大受好評。
當初 韓三平導演正在籌拍 《建黨偉業》,基本上主要的人物都已經選定了,出演毛澤東主席的演員是劉燁、出演李大釗的演員是張嘉譯、出演馮國璋的演員是馮鞏。
值得一提的是,馮國璋是馮鞏的親曾祖父。馮鞏裝扮上後,簡直就和他的曾祖父一模一樣。
但是戲份較重的陳獨秀的扮演者遲遲沒有定下來。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時,副導演突然想到了自己看的一部話劇,裡面的男主角叫馮遠征,覺得他身上的氣質和他扎實的表演功底,一定可以勝任陳獨秀這個角色。
當馮遠征接到讓他出演陳獨秀先生時,他很意外,他問導演「為什麼選我?」,導演的回答是「 我欣賞你自身的儒雅氣質」。
起初,馮遠征以為自己扮演的陳獨秀就是可以往的影視劇一樣說幾句風涼話、諷刺一下誰。
當導演給他講戲時,他明白了,這部劇中的陳獨秀先生是最貼近 歷史 的,他所要呈現的是一位擁有前衛思想、心系國家安危的革命偉人。
馮遠征這時開始重新審視劇中的角色,翻看了陳獨秀先生曾經發表的《新青年》報刊,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用心觀看。
正式開拍時,他的第一場戲是火車到站的戲,他穿著呢大褂、皮鞋、手拎著行李箱下,由於拍攝的背景是冬天,因此還特意給他配了個圍脖。
還沒等導演喊開拍,馮遠征就給道具組提出了意見。
他表示,那個年代的圍脖是比較長、比較寬的,非常有重量,而且一定要是純手工織的。
道具的加持,是可以給到演員足夠的信心的。
其實,這一場戲他的圍脖一直在衣服里,只能透過大衣的領子,看見一點顏色。
這就是演員對角色、對背景、對表演的追求,再小的細節,都不能放過。
劇中有一場陳獨秀先生站在學校的高台上的一段獨白,主要內容是要讓同學們認識到,要想獲得真正的思想解放,就要摒棄2千年來的固有思想,將民眾心中2千年的大山徹底推倒,要義無反顧的朝著心中的自由、民主、主權前進。
馮遠征這段戲處理得很高級,他沒有用一種抑揚頓挫的方式去說教,而是激情澎湃、歇斯底里,甚至破音、噴口水。
他的表演讓觀眾感受到,陳獨秀先生在民族受到深重的災難和壓迫時,那種勇於犧牲自我,勇於做過河的第一人,他要沖破黑暗,帶領民眾走向光明。
還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的時,陳獨秀先生和李大釗先生二人在陋室吃老北京涮羊肉的場景。
二人在極其生活化的場景里,概述了民族從古至今的變化,以及達成共識,他們將來要帶領民族走什麼樣的思想道路。
最後,陳獨秀先生將酒倒進了銅鍋的煙筒里,炭火隨間高漲,竄出煙筒。
竄出煙筒的火,就象徵著革命的火焰開始燃燒了。
鏡頭給到陳獨秀先生,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因為他知道,今晚的交談將改變民族的命運,並且是正確的方向。
馮遠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鮮活、澎湃、平易、心中有振興民族偉大抱負的一代革命家陳獨秀先生。
在新的年代、需要新的年代的形象代言人。
02、 吳剛
2021年5月, 《光榮與夢想》正式開播,這部劇講述的我國從一大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我黨自成立以來的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
其中,陳獨秀先生的形象是由老戲骨吳剛飾演。
吳剛老師大家都很熟悉,他在前幾年的反腐劇《 人民的名義 》里飾演剛正不彎、耿直的李達康書記;在《 慶余年 》里飾演陰沉難測、狡猾的陳萍萍院長。
當劇組公開演員名單後,很多觀眾對於讓吳剛飾演陳獨秀先生表示了疑惑,首先從形象上,吳剛的外形和年齡有點偏老。
劇中陳獨秀先生設定的是40歲左右,但是吳剛當時已經59歲了,馬上就要步入花甲之年。
吳剛本人也明白自己從外形上並不佔優勢,因此他秉承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從陳獨秀先生的內心出發,尋求在思想上的靠近。
他觀看有史以來所有的關於陳獨秀先生的報道,描述,認真地研讀了陳獨秀先生的著作《獨秀文存》。
這部作品當中,分為三個部分,記錄了陳獨秀先生的思想歷程。
吳剛覺得陳獨秀先生是一位特立獨行、人品剛正的人,是一位不媚流俗的人。
因此,他詮釋陳獨秀先生時,更多的時候是板正的,嚴肅的。
劇情發展到1926年和1927年兩次武裝起義都失敗了。陳獨秀先生在察覺可以開始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契機後,迅速把周恩來叫到上海。
陳獨秀先生由於高強度的工作,身體已經扛不住。在醫院的病床上,他的手緊握著坐在病床邊周恩來的手,聲音虛弱地說,「我想現在這個時候可以發動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了」。
他的眼神極為堅定,說話時更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斷字。
吳剛選擇「斷字」的方式表演,可以體現出陳獨秀先生起義的決心,以及一種勢在必得的信心。
隨後,各方人員准備就緒,消滅了軍閥的殘余部隊。
戰爭的場面是殘酷的,工人們死的死、傷的傷,但是他們沒有一絲畏懼,這是在為他們自己戰斗,在為心中的信仰而戰斗。
劇中還有一個場景是,年輕時的毛澤東因為思想上和現實上遇到了不解和鴻溝,他特地拜訪陳獨秀先生,以尋求解惑。
陳獨秀先生沉著地聽著毛澤東的境遇,眼神中更像是一位父親,也許這時他的腦海里浮現了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在國外課堂上讀書的樣子。
他緩緩的站起身來,走到毛澤東的面前,語重心長的說到 「境遇越是艱難,越是要考驗自己,要求自己呀。把所有的事情做好,既是本分又可以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受多少委屈、吃多少苦頭,就有多大的格局」。
二人面對面,短暫的幾秒鍾內沒有一句話,只是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
最後,陳獨秀在二樓的紅樓窗戶上趴著,看著毛澤東提著行李,拿著雨傘,大步離去的背影。彷彿一眼萬年,在他內心當中,他知道眼前的這個小夥子,一定可以扛起拯救民族於水火的大任。
毛澤東回頭望向陳獨秀先生,先生慢慢地從剛剛的思緒當中抽出,這次的眼神不是堅定,而是一種心疼,因為他深切體會過,要想在亂世完成一件事有多難,更何況這個孩子將來肩負的是更大的任務。
毛澤東向著老師鞠躬,陳獨秀抬起手想要和學生告別,但手卻抬到一半,停住了,他怕這一揮手便是永別。
陳獨秀先生目送著毛澤東,直到他走到拐角處連衣衫的擺動都不再看得見。
使命就此交接,新的道路即將啟程。
吳剛飾演的陳獨秀,更加深沉凝重、 謹慎穩重,具有一代偉人的不俗氣質。
02、於和偉
於和偉是最近飾演陳獨秀的演員當中,好評最多的。
2021年,建黨100周年,為了致敬 歷史 、致敬偉人, 《覺醒年代》橫空出世。
此劇不論是道具、場景、服裝、劇情、演員都非常的到位,每個角色都有其鮮明的特點。
這部劇是以「五四」新文化內容為背景,主要講述了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從相識,相知,再到各種走上了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一生。
這部劇算是第一部以陳獨秀先生展開的影視作品,因此陳獨秀在劇中究竟是個什麼象形?什麼性格?導演都是再三斟酌的。
曾經大家對陳獨秀形象的認知多多少少都些分裂,但是導演這次要呈現一個全新的陳獨秀,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這不是於和偉第一次飾演陳獨秀先生了,但是他還是為了更加貼近陳獨秀先生,將之前自己的研究過的材料再看了一遍。
細讀劇本時,一旦有了靈感或發現有不妥的地方,馬上打電話給導演,無論白天黑夜。
可以說於和偉將陳獨秀先生演「活」了,他在詮釋人物時,增加了很多細節上的東西,比如走路時會晃膀子、情緒激動時會搖腦袋,完完全全就是一副有點大男孩性格的中年大叔。
劇中有一場是迎春節時吃餃子的戲,工人 葛樹貴到陳獨秀的家中幫忙,他看見陳獨秀先生正在包餃子,便開玩笑說到「您那麼大一先生,還親自包餃子呢!」
結果,陳獨秀先生竟然調侃自己說「我還親自上廁所呢!」
一問一答,將陳獨秀先生不拘小節、直率、耿直、火辣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這句調侃自己的話,是於和偉自己加上去的,通過他的分析,他覺得陳獨秀性格上就是一個大男孩,在詮釋他時需要生活化一些。
還有一面將生活化體現得更加活靈活現。
當時陳獨秀先生、李大釗先生、胡適先生、魯迅先生等人在家中議事,每個人都是一隻手拿報刊,一隻手握著黃瓜,嘴裡嘟囔囔的。
這樣極其接地氣的場景還有很多,那麼從導演到演員為什麼要追求生活化?
因為只有經歷過一樣的事,才可以感同身受。
陳獨秀先生、李大釗先生等等劇中的人物,他們為什麼痛恨戰爭,因為戰火讓很多人家破人亡,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為什麼他們要概念民族思想,因為他們看過西方人的思想,始終一塵不染終將被淘汰。
而其中強調的生活化就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在為理想奮斗時,也同樣是普通人,也身處戰亂,也曾是一位思想頑固的人。
當李大釗從監獄里接出來陳獨秀後,在送別他的路上看見了難民。
他們甚至身體都是有缺陷的,躺在黃土地上,身上被蓋著一塊破爛不堪的廢布。
就算是四肢健全、沒病沒災的人,也因長期沒有進食而虛脫的無力說話。
因此當陳獨秀先生看見眼前自己的同胞們,衣不遮體、風餐露宿時,他放聲大哭。
他咬牙切齒的對李大釗先生說到 「我們要建黨,建一個可以引導方向和光明的黨,建一個可以讓我們的百姓像人一樣活著的黨。」
於和偉的表演讓很多的觀眾動容,我我更是鼻涕眼淚橫落。
正是有這樣看得見百姓苦、心痛百姓苦的一代代的偉人,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
除了是一位偉人,陳獨秀先生還是一位父親。
起初,陳獨秀先生的兩個兒子,和他的選擇的思想立場是不一樣的。
陳喬年和陳延年為了堅持自己的立場,便決定遠赴外國求學深造。
兄弟二人早早的來到了碼頭,哥哥在整理二人的行李箱,弟弟卻將目光投向了遠方。
他在盼望父親的到來,他想和父親再好好的道個別。
他問哥哥「咱爸會來嗎?」
哥哥不耐煩的回答道「不知道,來不來不都得走么,無所謂」。
雖然陳喬年嘴上說著無所謂,但是他耷拉著的腦袋和嚴肅的眼神卻出賣了他。
要知道,當時的他也不過是個剛剛成年的小夥子。
鈴鈴鈴,掛在黃包車上的鈴鐺響著,陳獨秀先生到了。
他抱了一大布袋的炒花生,而且還跟兒子炫耀這是自己昨天晚上熬夜親自炒的,滿臉的驕傲。
陳喬年也打趣的說到「都糊了,還嘚瑟呢!」
父子三人沒有說保重的話,而是用這種幽默、不著四六的語氣代替保重,雙方都怕對方太難過,這也是一種父子之間的默契。
陳獨秀先生,看著兒子遠去的背影,眼神一刻都不敢離開兒子,眼淚在眼睛中打轉,但始終沒有掉下來。
於和偉對眼淚的處理,反應了陳獨秀先生對兒子去外國雖心有不舍,但這是他們的必經之路,同時他更為他們感到驕傲,可以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努力拚搏。因此眼淚絕對不能掉下來。
於和偉飾演的陳獨秀先生,將激昂、耿直、朴實、剛毅的革命家形象透過熒幕完美的展現了出來。
總結
馮遠征、吳剛和於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先生各有千秋,每個人的詮釋的方面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在熒幕上留下了 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應該從內心裡尊重他們,他們不懼困難,勇於飾演偉人的形象就已經很棒了,並且每個人都是獨立的,讓我們了解到了陳獨秀先生的更多的一面。
最後,我呼籲大家銘記 歷史 ,勿忘先人。
D. 電影《建軍大業》演員表
劉燁、朱亞文、歐豪、劉昊然、王景春、鹿晗、馬天宇、馬伊琍等主演。劉燁則繼《建黨偉業》後再度飾演毛澤東,而馬天宇飾演林彪、鹿晗飾演鄧小平的消息引發了網友極大關注。
電影《建軍大業》角色介紹
劉燁 飾 毛澤東
朱亞文 飾 周恩來
歐豪 飾 葉挺
劉昊然 飾 粟裕
馬天宇 飾 林彪
鹿晗 飾 鄧小平
馬伊琍 飾 向警予
於和偉 飾 陳獨秀
《建軍大業》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重要歷史事件進行展開,描寫中國軍隊偉大的建軍篇章,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
影片將在2017年建軍90周年上映。
E. 如何評價《建黨偉業》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可以從影片內容、影片演員、影片音樂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建黨偉業 2011》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4upKuH61fpUHUuQ9KDjqTw
提取碼:mkmq
《建黨偉業》全景式地講述辛亥革命、護國戰爭、五四運動等歷史事件,准確地呈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背景。影片較好地完成了對於建黨歷史、特別是對於建黨歷史背景的展現,使建黨的展現有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影片交代很清晰,而且簡明扼要。
劉德華扮演的蔡鍔是第一個亮點。劉德華這位已近「天命之年」的香港知名小生,將護國將軍蔡鍔的鐵血柔情刻畫得入木三分,可見其下了苦功夫。
《建黨偉業》中萬馬奔騰的護國戰爭,著名的五四運動,在音樂的的烘托下讓人血脈膨脹,更加的倍感激昂,交響樂的史詩性在這樣的大場面烘托下,相得益彰。
影片較好地完成了對於建黨歷史、特別是對於建黨歷史背景的展現,使建黨的展現有了非常堅實的基礎。影片交代很清晰,而且簡明扼要。
F. 韓三平有多牛178位明星拍《建黨偉業》才花了2000萬-
2009年,中國電影集團的掌門人韓三平,用3000萬的製作費,力邀172位大咖明星拍攝《建國大業》。
電影上映後,豪攬4.3億票房,力壓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和吳宇森的《赤壁(下)》。
2010年,韓老闆又以「獻禮」為由,扯開大旗開拍《建黨偉業》。
娛樂 圈的明星們得知這一消息後,爭先恐後地報名,由於人數太多,韓老闆只留下了178位。
然而在電影後期製作階段,因為劇情需要,又剪掉很多演員的戲份,最終剩下109位。
由於影片是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所以這個時間段的各位領導人,都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在選角方面,韓三平決定讓32歲的劉燁來飾演毛澤東。
當劉燁得知自己飾演偉人時,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劉燁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一位老紅軍。
據說,袁世凱13歲那年寫出「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對聯。
這寥寥數字,充分體現了袁世凱的狼子野心。
周潤發在進組之前,閱讀了很多關於袁世凱的文獻,出色演繹了那種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既要換取列強支持,又不想被徹底捏在他人手裡。
影片內容是袁世凱人生的最後幾年,稱帝6個月後,就因尿毒症一命歸西。
在以往的影視劇中,蔣介石一直都是禿頭形象。
這次張震在影片中短發戎裝的帥氣造型,讓觀眾眼前一亮。
其實,老蔣年輕時也是位美男子,他的光頭造型是步入中年之後才出現的。
吳彥祖為了能更貼近角色,花兩個月的時間做准備,期間還看完了一整本《胡適的自傳》。
接受采訪時,吳彥祖表示:「胡適不僅是一個中國人熟悉的 歷史 人物,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後人,他的後人都會在電影里看到我,一想到這點,壓力就來了。」
最後,吳彥祖將胡適翩翩君子、名士風流的一面演繹得淋漓盡致,就連韓老闆都對他的演技贊不絕口。
楊昌濟是楊開慧的父親,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大力幫助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李雪健老師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大滿貫影帝,從焦裕祿到宋江,再到楊善洲、馮敬堯、楊昌濟……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都演得鮮活、真實。
蔡元培是北京大學校長,雖然鏡頭不多,但實力派老戲骨王學圻的演技不容小覷。
另外,在2009年王學圻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副總統李宗仁
1900年左右,袁世凱將義女許配給段祺瑞,憑借這種特殊關系,他和袁世凱成了「自家人」。
從此之後,段祺瑞在北洋政府的地位扶搖直上。韓三平對趙本山飾演的段祺瑞,給予了高度評價,並且為他和周潤發加了很多對手戲,還親自為設計情節及安排拍攝檔期。
張嘉譯的外形跟李大釗並不相似,可韓三平認准了非他不可。
沒想到貼上鬍子,剃了寸頭之後,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張嘉譯塑造的李大釗非常有親和力,盡管這個時期他才30多歲,但給人的感覺卻像一位很慈祥的長者。
林森是國民黨元老,深受蔣介石信任與愛戴。
韓三平第一個敲定的演員就是著名導演吳宇森,因為之前在《建國大業》中就有他的戲份,只不過在電影製作後期,由於劇情需要,他忍痛將吳宇森的戲份刪掉。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
馮遠征接到這個角色後查閱大量的 歷史 資料,做足了功課。
在拍「陳獨秀演講」這場戲時,他爐火純青的演技一氣呵成,幾近破音的嘶吼傳播到每一個角落,贏得了在場所有人雷鳴般的掌聲。
據說,電影上映後,有一位大學校長激動地握著他的手說:「這才是真正的陳獨秀。」
王會悟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見證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參與者。
影片結尾,周迅飾演的王會悟撐著一把油紙傘款款起身,緩緩回頭,雲開雨霽,那身影恍若女神。
李漢俊是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者之一,中共創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
雖然近年來周傑很少參與拍攝影視劇,但他的演技備受好評。
影片中,他把「一大」開會據點設在自己家裡,被敵人發現後,沉著應對的精彩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黃覺飾演的李達有「理論界魯迅」之稱,他是「一大」的重要參與者,戲份很重。
黃覺在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張馳有度,特別是台詞念得字正腔圓,鏗鏘有力。
據說,宋慶齡這個角色原本是由蔣雯麗飾演,但後來在眾多女星競爭上崗試妝之後,被董潔成功拿下。
為了能飾演好宋慶齡,董潔閱讀了大量關於她的傳記,還把張曼玉早年的《宋家皇朝》當作參考學習的模板。
袁世凱稱帝時,蔡鍔假意歸順,暗地裡開始籌劃倒袁,最終成功發動「護國運動」。
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將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與小鳳仙離別時說的那句「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更是讓人潸然淚下。
可惜,小鳳仙的飾演者楊穎不給力,讓劉天王很是無奈。
論演技,楊穎嫩得很。
片中小鳳仙的有場哭著送別蔡鍔(劉德華)的戲,按照劇情兩人上車前難舍難分,流淚告別。
當時劉德華一秒落淚,而楊穎醞釀了很久也哭不出來。
導演想盡辦法,楊穎還是哭不出來,最後只能用眼葯水代替眼淚。
導演以為用了眼葯水就能拍完這個鏡頭,誰曾想楊穎很難進入狀態,不停的NG。
劉德華見狀不停地給她講戲,導演也開導她,很短的鏡頭,最後硬是拍了小半天。
張涵予雖然不是特型演員,但他的外形真的跟宋教仁很相似。
其他演員需要靠化妝向角色貼近,而張涵予只需要簡單粘貼頭發、鬍子就可以。
不過,張涵予對自己的扮相還是不太滿意,他說:「當時還在忙著拍《新水滸傳》,來不及減肥,要再瘦點就更像了。」
1922年,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張家輝擔心自己駕馭不了梁啟超深厚的文化底蘊,於是打算在化妝上多下功夫,還准備了多款眼鏡。
敬業的演員永遠在努力進步,哪怕貴為影帝,也願意放下身段去學習。
陳其美是同盟會元老,也是民國第一豪俠,更是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
聶遠笑稱雖然自己的戲份少,但很重要,因為「沒有我,蔣介石是不可能遇見孫中山……」
歷史 上的確如此,陳其美是蔣介石拜的把兄弟,是他將蔣介石引薦給了孫中山。
陶成章是光復會創始人之一,他為提前結束清王朝統治,曾先後兩次赴京刺殺慈禧。
郭濤的戲份是整部影片的看點之一,陳其美朝天開槍威脅眾人,正當大家都被震懾住的時候,郭濤扒開外衣露出了身上綁著的炸彈,這一個比一個狠的戲碼,讓觀眾見識了實力派演員的魅力。
張國燾在五四運動中起核心領導作用,同時他也是早期工人運動的領袖之一。
李晨的出色表演得到了導演組的一致認可,紛紛稱贊他演繹了一個鬥志昂揚的學生革命領袖,將張國燾那種志在必得的自信表現的恰到好處。
影片中,周總理處於留學生時代,還沒有經過武裝起義和革命洗禮。
陳坤表示,自己不能跟那些演過很多次總理的老演員比,只能爭取演出總理儒雅的氣質和氣魄,強化他內在的態度。
李沁是憑借「薛寶釵」入了韓老闆法眼,隨即把她推薦給導演黃新建,試裝之後,得到了青年楊開慧這個角色。
馬少驊被「孫中山故居」和「廣州大元帥府」的工作人員評價為「海內外唯此一人最像孫中山」。
自從2000年,馬少驊在《平民大總統》中飾演了「孫中山」之後,他就開啟了特型演員這條路。
劉勁一向是「周總理」的不二人選,然而這次居然飾演了面色狡猾的康有為,對觀眾而言,這也算是一種顛覆吧。
據韓三平透露,1999年陳道明就曾在自己監制的電影《我的1919》中飾演過顧維鈞。
而此次他在片中的戲服,包括佩戴的眼鏡都是當年用過的。
值得一提的是,陳道明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閻錦文。
辜鴻銘有「清末怪傑」之稱,老戲骨劉佩琦的演技毋庸置疑,他把辜鴻銘才華橫溢、狂傲清高的形象拿捏得恰如其分。
「實業大王」張謇,是唯一一個第六十名的狀元。光緒二十年,為了慶祝慈禧六十壽誕,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狀元。
原本狀元是三年考一科,這次不受三年之限。
從鄉試、會試到殿試,一共三十五天。
張謇的成績不理想,第六十名。
這時候,翁同龢向慈禧太後建議,今年恩科要打破常規,要選一名有久遠紀念的人當狀元。
於是,張謇的「六十名」撞上了慈禧的「六十大壽」,成了恩科狀元。
不久後,清朝又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萬念俱灰之下,張謇決定棄文從商,以實業救國。
任達華飾演的張謇雖然戲份不多,但也查閱了很多資料,認真的去了解角色和 歷史 背景。
影片中唯一的戰爭戲就是朱德的成名之戰「棉花坡戰役」,全片最危險的鏡頭都在此戰役中展現。
拍攝期間,廖凡連續遭遇兩次意外墜馬,最終導致肩部嚴重受傷,釘入12根鋼釘。
廖凡的演技和敬業,在圈內有口皆碑。
他是影帝,但不是一般的影帝。
當年廖凡憑借《白日焰火》獲得了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柏林影帝。
當時有媒體稱:十年龍套無人問,一舉擒熊天下聞。
向警予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也是最早的女黨員。
董璇在影片中的戲份很多,她雖然對角色很有把握,但經常提心吊膽。
因為她的戲份大多都是跟湯唯交織在一起,而後者由於《色戒》名聲不好,隨時都有可能被刪掉,所以董璇擔心自己的戲份會受牽連。
張勛的戲份很足,他帶領著辮子軍殺進了參議院,直接跟吳宇森飾演的林森叫板,還把溥儀搞回來接著當小皇帝,上演了一出紫禁城裡用辮子放風箏的鬧劇。
陶澤如不愧是國家一級演員,爐火純青的演技,光芒四射。
《建黨偉業》宣傳期間,導演還特意將潘粵明飾演的蔡和森與董潔飾演的宋慶齡,通過剪輯手段,當作噱頭。
如今時過境遷,讓人感慨唏噓。
當年,潘粵明還是一眾當紅小生中的一員,董潔也是「清純女生的代名詞」。
然而《建黨偉業》一年後,兩人卻勞燕分飛,反目成仇。
伍廷芳是晚清時期著名的外交家,也是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精通中外法律,對法制改革做出了很大貢獻。
老戲骨王奎榮是國家一級演員,他參與拍攝的影視劇,從沒有讓觀眾失望過。
包惠僧,早期工人運動倡導者之一,跟陳獨秀是摯友。
影片中王學兵的戲份很少,沒有太大亮點。
隆裕是光緒的表姐,慈禧的內侄女。
原本范冰冰的角色是楊穎飾演的「小鳳仙」,但因為檔期原因錯過。
後來,韓三平看到范冰冰在戛納「龍袍加身」時,隨即給了她「隆裕太後」這個角色。
鄧恩銘是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
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
當時,張一山正在拍攝《我的兄弟李小龍》,接到電話導演組的邀請後,他利用拍戲空閑時間大量收集鄧恩銘的背景資料,還買了很多影片,以及相關的 歷史 書籍。
於右任,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這樣的人物背景,對郭曉冬來說難度很大。
好在,憑借過硬的演技,他成功演繹了於右任高官的威武之風和文人的儒雅之氣。
這是張譯的第一個反面角色, 歷史 上的周佛海曾留學日本,早期因研究 社會 主義成為小有名氣的愛國學生,後來叛變。
張譯的戲份雖然很少,但在「周佛海」身上下足了功夫,他的鏡頭一經出現立刻「秒殺」其他演員,精湛的演技,處處盡顯角色之精妙,給觀眾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電影製作後期,韓三平和黃建新刪了很多演員的戲份,其中就包括句號和李成儒。
後來,他們發現兩人的表演內容實在太精彩,又「復活」了。
李成儒和句號得知後特別高興,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憑真本事留下來的。
葉璇一襲旗袍加身,精緻的五官略帶氣宇軒昂、柔和的卷發又見溫婉動人,黨內第一女性領導人的身份,更為她平添了一份浪漫的革命情懷。
蔡暢是婦女運動領導人,也是最早的黨員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范志博一頭利落短發,妝容淡雅,白色上衣配長裙,一身年代裝扮頗具女大學生的氣質風范。
張若名不僅是婦女運動的先驅,還是中國第一位女博士,她的中法文著作近百萬字,為中法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提起曹汝霖,人們對他可能不會有太好的印象,畢竟在「五四運動」中他就被貼上了」賣GZ」的標簽。
黃磊飾演的曹汝霖,在扮相上極其相似。
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李菁在片中與「父親」周潤發有不少對手戲。
一代才女陸小曼,精通繪畫詩詞寫作,與當時的政界名流私交甚厚。
在劇組造型師的傾力打造之下,車永莉和陸小曼的形象頗為神似。
蘇雪林原名蘇梅,是二十世紀30年代的女作家,被世人稱為「另類才女」。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她始終堅持自我,追求思想自由。
劉濤原本想飾演「隆裕太後」,卻被范冰冰捷足先登。
最後,退而求次飾演光緒的妃子瑾太妃。
黃興是孫中山先生的摯友,曾參加過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他為建立民國政府四處奔波,不畏艱險最終助孫中山成就大業。
吳佩孚是秀才出身,後來投效北洋政府,並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民國時期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
此人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年首屈一指。
實力派老戲骨舒耀瑄飾演的京師警察廳廳長吳炳湘,曾是當時北京最有實權、復雜圓滑的人物。
推翻帝制後,首任內閣總理就是唐紹儀。
侯勇曾在《建國大業》中飾演過張聞天,後來因為片子的整體結構要求,他的戲份被刪了。
陳毅元帥是四川人,鄧超為了向「元帥」靠近,苦練四川話。
盡管台詞不多,但他還是事先讓朋友用四川話錄了幾遍台詞,反復練習。
胡杏兒之所以能參演《建黨偉業》,多虧周潤發。
當初,她與黃宗澤在橫店拍攝《跑馬場》,碰巧《建黨偉業》也在橫店開工。
她去劇組探班,周潤發開玩笑問她想不想客串,胡杏兒表示不給酬勞也願意。
就這樣,周潤發讓導演給胡杏兒安排了袁世凱的七姨太一角。
據說,在後期製作時,黃建新打算刪掉胡杏兒的戲份,是周潤發出面才保住她的鏡頭。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革命領袖,民國政府臨時成立期間,他擔任副總統兼領鄂都。
范偉之前也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毛主席的隨軍廚師郭本財。
馮國璋,北洋三傑之一,直系軍閥的創始者,1917年出任代理大總統。
馮國璋是馮鞏的太爺爺,雖然隔了好幾代,但老馮家基因特別強大,兩人從形態上相差無幾。
事後,馮鞏還曾寫過這么一句話:「您真的做得很棒!在反袁稱帝這件事上,您真的很棒!因為你做出的決定是 歷史 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我要是那個年代的人物也會這么做。」
劉儀偉從影多年,鮮有正面角色。
影片中,他飾演袁世凱的嫡系大將軍段芝貴,雖然也是個無良軍閥,但穿上軍裝總算正經一回。
段芝貴的軼事很多,流傳最廣的是他為了陞官發財,謀取私利,經常使用美人計。
程子卿憑借跟黃金榮是把兄弟這層關系,在不會講法語的情況下,混進了上海法租界,並在巡捕房任職,後升至探長。
黃淑儀筆名廬隱,有隱去廬山真面目的意思。
五四時期著名的作家,與冰心、林徽因並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提起南開大學的創辦人,大家都會想到嚴修與張伯苓,卻很少有人會提及范源濂。
范源濂不僅是南開大學的創辦人之一,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首任校長。
梁家輝這次總算是有名有姓的在《建黨偉業》飾演角色,上次拍完《建國大業》,他一臉懵圈地說:「我演完了都不知道角色叫什麼名字,看了晚會上的海報才知道,原來我演的角色名字叫『代表』。」
趙亮這回仍然飾演太監,只不過由「三德子」變成了「小德張」。
皇帝退位,大權移交給了袁世凱,周一圍飾演的攝政王載灃心裡不是滋味。
楊明齋是中共早期創建人中一位重要人物,李大釗稱頌他「萬里拓荒,一身是膽」。
可惜,他在1938年悄無聲息地犧牲於蘇聯,許多人對他的事跡不夠了解。
影片中,包貝爾飾演的匡互生將「火燒趙家樓」這一 歷史 事件在銀幕上完美詮釋。
「火燒趙家樓」直接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而匡互生則是這一事件的直接領導者。
楊開智和楊開慧是兄妹,一登場就是楊昌濟離世的重場戲。
正式開拍前,楊洋先醞釀一下情緒,開機後很快就進入狀態,眼淚立馬就涌了出來,情緒和表情都非常到位。
整場戲一條拍過,獲得導演以及工作人員的高度好評。
曹汝霖的宅子被團團圍住,曹汝霖、章宗祥等人強作鎮定打著麻將。
當宅子被火燒以後,章宗祥捂著臉挽著「妻子」江珊往外躲,遇上學生問話還哆哆嗦嗦的說著「我……我是客人……」,這一段喜劇效果非常濃烈,特別是江珊哆哆嗦嗦的那個勁兒。
徐樹錚早年是秀才出身,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
日本留學歸來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嘎子哥」謝孟偉飾演的車夫很有特點,開胸馬甲中間露出了大塊的肌肉,被網友稱為《建黨偉業》中的第一「肌肉男」。
陸徵祥是民國第二任內閣總理,不過僅就職十幾天就被彈劾,成為最「短命」的總理。
謝紹敏,五四運動中北京大學學生領袖。
井柏然雖然在造型上很貼近 歷史 人物,但他的演技略顯生硬。
「殉情男子」的戲份十分搶眼,但這個角色不是 歷史 人物。
影片中姜武的一個崴腳,讓觀眾捧腹大笑,據說這是他自己設計的情節。
何雲偉飾演的是法國人薩爾禮的翻譯,為了在片中講好一口流利的法語,他沒少下功夫。
不過拍攝期間,他其極不流利的法語仍搞暈了對戲的法國演員。
據說,原本飾演鄧小平的是文章,但不知什麼原因換成了韓庚,當時還引發了網友熱議。
74.於曉光飾演劉少奇
於曉光能成功飾演偉人劉少奇,除了本身的演技之外,還有泰斗級化妝王希鍾老師的功勞。
他在人物造型上力求真實還原 歷史 ,反復查閱青年時期劉少奇的照片檔案,最後確定造型。
李湘能在影片中爭取角色,全靠她投資人的身份。
這種「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讓很多明星羨慕不已。
以上75位演員撐起了這部獻禮大片,當然其餘34位演員也很重要,但這些人大多都是一晃而過,有的沒台詞,有的沒正面鏡頭。
《建黨偉業》投資8000萬(演員片酬2000萬),上映後豪攬4.12億票房。
其實,拍這種「獻禮」片,演員的片酬都是按照日薪計算,並且只有戲份比較重的演員象徵性地收了錢,其餘的都是零片酬出演。
錢多錢少無所謂,重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