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封神姜子牙電影吐槽
A. 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口碑為何褒貶不一原因出在哪裡
國產動畫電影《姜子牙》的口碑褒貶不一,這是因為這個動漫中有很多內容都讓眾人感到無語。許多網友最初都是沖著哪吒來看的這個電影,因為大家都以為姜子牙是這個電影的第2部,但是看了電影以後才發現兩個作品之間沒有任何的關聯。可是姜子牙這個電影在官宣和宣傳的時候始終都在蹭熱度,反而給人一種這是哪吒續集的感覺,這種宣傳的方式讓很多網友都感到非常的無語。
原始天尊本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身份,可是在這個動漫中原始天尊卻成了一個大反派,這也是很多網友所不能接受的一種變動。網友們覺得這個電影中的角色都出現了人設改動的現象,而且這種變化也沒辦法引起大家的共鳴。整個動漫的內容讓觀眾都覺得非常的累,而且不知道整體的順序是怎樣的,所以大家對於這個作品的評價並不是特別的好。
B. 幾大up主吐槽《姜子牙》,評價客觀嗎
《姜子牙》登陸b站之後,一些知名的大up主,紛紛開展對它的吐槽,其中動漫區大佬蕾絲,影視區大佬谷阿莫等,都推出了自己吐槽和解說《姜子牙》的視頻,經過幾個大佬一攪和,《姜子牙》再度處於流量的風口浪尖。那麼b站幾個大up主對《姜子牙》的評價客觀嗎?他們是跟風尬黑還是理性討論呢?關於這個問題,小編發表些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如下:
各大up主現階段對《姜子牙》的吐槽,都是比較客觀的,基本沒有尬黑的成分,《姜子牙》口碑褒貶不一也是國漫進步的一環,嚴肅題材的國漫必定在贊美聲和批評聲中不斷成長,希望《姜子牙》7分的評價,成為國漫編劇們奮進的鞭策。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若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探討,謝謝。
C. 《姜子牙》口碑崩盤,是劇情太爛還是觀眾不懂欣賞
《姜子牙》口碑崩盤,我只是說是觀眾的預期太高,並且眾口難調,而且《姜子牙》本身也不是面向全年齡段的作品,它整體略顯滄桑沉重,可能更加適合經歷過“中年危機”的人進行觀看。當然,它本身的劇情方面,也是有BUG的,這點不可否認。
其實從客觀角度來講,《姜子牙》的定位跟《哪吒》本來就不同,大家千萬不要抱著同樣的心態去觀影,它並不是合家歡的喜劇,而是更加適合大人的影片。
此外,從動漫電影領域來講,《姜子牙》已經算是不錯的作品了,最起碼在這個十一檔,它是一枝獨秀的動漫電影,也是封神宇宙的重要一環,期待國漫的成長和騰飛,我個人會一直支持下去的。
D. 《姜子牙》口碑崩壞,封神宇宙恐虎頭蛇尾,你怎麼看
電影行業在經歷了長達十個月的封閉期之後,現在終於是能夠再次開業來挽回之前失去的損失了。而在國慶黨的時候,按照過往的經歷都是不少的大片來進行廝殺的。
現在比較熱門的一部影片就是封神宇宙系列作品之一的姜子牙了。姜子牙在上映之前應該也是受到了萬眾矚目的,它同時受到了封神宇宙系列還有國漫崛起這兩個方面的期待,可以說是備受關注了。
但是姜子牙並沒有達到這種水準,整部電影只有姜子牙的個人形象是比較突出的,所以最後姜子牙的反應自然是不如哪吒了,甚至還有人說姜子牙口碑崩了這種言論。
E. 《姜子牙》這部電影究竟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口碑兩極分化極其嚴重
《姜子牙》這部動畫電影,確實引起了爭議,對於這部電影,很多人都不認同這種看法。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看看《姜子牙》這部電影到底錯在哪裡?口碑兩極分化為什麼嚴重?
2、邏輯漏洞+電影節奏+神話人物。有人認為這部作品被批評是因為太文藝,甚至有點矯情,但其實在我看來,商業作品不完全是爆米花,也可以有深度。即使標準的商業片,可以有自己的深度。《姜子牙》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可能是因為邏輯漏洞+敘事節奏+人物。先來看看電影的設定,封神之後。也就是說姜子牙在那之前已經是統帥了。如果按照電影的邏輯,所有的戰斗都打完了,姜子牙早就不應該被這些事情困擾了,該知道的都應該知道了。作為統帥能不能贏,這就是個漏洞,電影的敘事節奏因為主題晦澀,導演的表達方式過於保守,導致影片節奏出現很大問題,包括主題過於文藝,這對於商業作品來說是致命的。
F. 電影姜子牙評價怎麼樣
繼《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電影《姜子牙》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可以說《姜子牙》也是這個國慶值得一看的大片,該片是講述封神大戰之後,姜子牙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為重回昆侖,姜子牙踏上旅途尋回自我的故事。目前看來雖說沒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火爆,但是人氣依舊不低。
對於電影作品,觀眾的評價向來都是褒貶不一。這次的電影《姜子牙》一樣,不過,唐家三少吐槽電影《姜子牙》,火影忍者看多了,網友開懟評論亮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姜子牙」這個神話人物,相信很多觀眾都認識他,但凡看過《封神記》的人都知道姜子牙是如何厲害。所謂「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而這里的姜太公其實就是姜子牙。只不過我們熟知的姜子牙都是一個白發老者,事實上這次電影作品的姜子牙並不老,所以劇情故事必然有很大的不同。
不過隨著唐家三少發博稱「編劇火影忍者看多了」,有很多網友就坐不住了,開始留言互懟。事實上,唐家三少最出名的作品就是《斗羅大陸》,翻拍成動畫之後,《斗羅大陸》一度成為當下最火爆的國漫之一。這其中不乏玄機的功勞,因為玄機的製作水準確實很高。
實際上,這一博文出來之後,博文下面也受到了很多網友的評論。評論雖說沒有破口大罵,但是也可以看出很多評論的網友都是《姜子牙》的粉絲。其中一條評論亮了,那就是「代筆的槍手」。對於這一評論,我們不做評論,畢竟這東西也不好說。不過在網路小說盛行的時代,「職業代筆」也不是什麼稀有罕見的事。可以說,這也是這個行業的常態。
對於唐家三少的吐槽,編者認為問題也不是很大。雖說是三少是網路作家,但是作為一個觀影者而言,他也是一個觀眾。對於電影作品的好壞,觀眾是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之所以被一些粉絲怒懟,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給三少疊加了「作家」的身份,完全忘記他也是和我們一樣的觀眾。就像上圖,唐三建模比較壯,很多人覺得是三少本人太壯一樣,兩者之間其實是沒有直接的關系。
對於《姜子牙》本身這部作品,主創之前也曾表示過,這次是嘗試了一個不一樣的「姜子牙」,嘗試了不一樣的題材,所以很忐忑,也做好了面對困難的准備。至於不適合兒童觀看的動畫電影,之前主創也曾表示過,建議八歲以上觀看。實際上,編者覺得沒個10來歲是很難理解作品本身想要表達的含義,畢竟這種動畫電影和《熊出沒》系列電影的人群定位完全不一樣。所以編者看來,作為一種新嘗試,作品
G. 《姜子牙》爭議點解析!對比《哪吒》,劇情,宣發等話題一次聊透
《姜子牙》我有想到會有不少爭議,但沒想到會有這么撕裂和兩極。
影片一出,我還是低估了。
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是三個主要方向,那種為了噴而噴的就不算進來了,第一個是《姜子牙》對比《哪吒》不行,第二是劇情太次,第三是宣發誤導性宣傳。
我大概看了下這些評論,真的是把《姜子牙》罵到恨不得影片趕緊下架,罵得一無是處。
唉...不至於吧。
那麼《姜子牙》到底如何,我們順著這三個方向,好好聊一聊。
點評之前,容我先極為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影片開始姜子牙在封神大戰時抓住了九尾妖狐,原本他能以此飛黃騰達,走向神仙巔峰,但就在斬首九尾妖狐時,姜子牙發現她體內有一個無辜小女孩元神,從而軟下心腸。
元始天尊給到的說法是姜子牙受狐妖蠱惑,於是把姜子牙下放到北海反省悔悟,什麼時候悟出來什麼時候回來做神仙。
一晃姜太公在北海釣魚十年,在某日突然遇見當年狐妖抓的那位無辜女孩小九,於是兩人在打不打相識,並為了找到所有事情真相,姜子牙跟隨小九,一起去找小九父親,但小九父親沒找到,卻挖出了塵封已久的驚天秘密,而這個秘密涉及到了元始天尊。
影片以公路片的敘事結構,一段段為觀眾拼湊整個隱藏真相的拼圖,小九也一直是解鎖答案的鑰匙。
按照點評慣例,先說優點,這也是我支持和推薦《姜子牙》的最大動機。
《姜子牙》視覺呈現有驚艷到我,難以想像這是國產動漫,格局做得很恢弘,顏色搭配相當高級美輪美奐,動作設計場面也很好結合動畫天馬行空的特點,玩了很多真實場景所不能呈現的唯美和極致。
在主題上,《姜子牙》更為叛逆和突破,甚至去玩了哲學思辨的迴旋,在「神管人,神滅妖」天經地義的神話定律上,做了大膽的改編,個人還是非常樂見和喜歡的,中國動漫正在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出自己的路子。
其實《姜子牙》好的地方,大家都是能最直接視覺感受的,但影片就在那個不好說,讓所有人形成了兩方陣營,鬧得不可開膠。
接下來我們圍繞開頭那三個爭論方向點針對性展開吧。
第一點很自然的,《姜子牙》一定會拿來和《哪吒》作對比, 不過這里大家要先清楚的是,《姜子牙》並沒有和《哪吒》,《大聖歸來》組宇宙,只是他們都是同一個製作公司下的動畫作品,互相捆綁聯結觀眾,這樣的宣傳手段很常見。
於是,喜歡《哪吒》的觀眾都去看了《姜子牙》,這樣的後果是比較具有風險的,因為觀眾會不自覺拿兩部作品作對比,而兩部作品敘事風格是不一樣的,喜歡《哪吒》的觀眾,抱著高期待去看《姜子牙》,但如果得不到比《哪吒》更爽的觀影體驗,那就很危險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哪吒》 娛樂 性很強,CP感扎實,充滿著貼合觀眾的家庭觀念文化和細節。
《姜子牙》嚴肅,偏政治和哲學思辨的主張,這個主題很大,很難用一部想要兼顧主流 娛樂 思維的模式去做好,很明顯,深刻的主題導演想深挖,但執行力不夠,或者吧,聽說刪改了很多,導致目前看下來,其實還肉眼可見可以做得更好更深沉。
當然我們這里不能總是怪體制審查之類的,你拍不好就是拍不好,這個必須得承認,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影片能呈現出這樣比較深邃的主題方向,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不知道為什麼,看《姜子牙》時,讓我串到了《阿基拉》,先別噴。《姜子牙》在各方面當然不及《阿基拉》。
但起碼《姜子牙》在某些時刻,渲染出了看似大戰後的寧靜下暗涌的廢墟世界。
神作《阿基拉》的背景,就是放置在戰後重建的東京,看似繁華的東京其實背後暗藏著整個世界墮落的危機和秘密。
而更重要的是,《阿基拉》的核心議題,就是人類在面對更為強大而神秘的能量(阿基拉)時,是否經得起理性思考,甚至是做出反抗。
其實《姜子牙》也是一樣,姜子牙在面對元始天尊這樣級別的力量時,沒有做出屈服和接受,而是就地起義對抗。
但還是那句話,在把這議題轉化成敘事手法上,《姜子牙》還有更多發揮空間。
《阿基拉》同樣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卻在每個細節上有著近乎無懈可擊的下沉討論空間,越是好的作品,它涵蓋的思辨和探討議題就越清晰。
而對於普通觀眾,更直觀的比較當然就是《哪吒》和《姜子牙》,《哪吒》乾脆就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來點題,對抗的是自己的宿命,簡單直接准確。
而《姜子牙》對抗權威體制的主題,表達得更像是有心無膽。
在影片結尾,姜子牙打破天梯,其寓意就是違背神意,神說的也不一定是對的,蒼生的命運也不是神說了算。
但影片接下來話鋒一轉,把神界的黑鍋只讓元始天尊去背,全都是元始天尊惹的禍,天尊上頭還有一位師祖,師祖懲罰了天尊,神界依然默默監管著人間。
那說到底,姜子牙沒在反「神管人」這主題,而是在打反派,甚至是在幫神界打反派,那當初為何立下那麼宏大的flag主題呢。
在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命題里,很多人提出電車難題這樣的思想實驗,但我認為這也是個偽電車難題。
因為狐妖最後攻擊對象沒有對准百姓蒼生,而是帶領眾狐族冤魂沖上天,對準的是神仙!所以沒有所謂的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艱難選擇,狐妖最後沒有要滅蒼生(百姓)的意思,而是要向神界報仇。
這不就很諷刺了嗎,狐妖向神界發起挑戰,和姜子牙最後打破天梯不是同一主題嗎,都是對抗神界權威呀!
按這樣的邏輯狐妖更應該和姜子牙組CP吧。
當然,我在這也不是完全否定救一人或救蒼生(這主題),其實也可以從神性和人性角度去擴展,救蒼生是神性,救一人是人性。
如果影片把元始天尊救蒼生的決定,劃分是整個神界的神性使然,姜子牙最後選擇的是人性,對抗的不是元始天尊本人,而是整個神性,那影片的情節就和主題扣上了,也就更有趣和更有討論價值了。
但還是那句話,整個影片搞到最後,只是元始天尊的一出陰謀,格局做得很大,收尾卻回到主旋律。
接下來我們談談第二點,《姜子牙》的劇情問題。
我看到很多人評論說,啊影片劇情小學水平,啊影片故事性不行等等。
但真的是劇情的問題嗎,我更多認為是人設的問題。
我有幸參加過幾個劇本討論會,通常在討論一部電影時,不會一上來就說劇情不行,故事不好,而是先看這個作品是人物驅動事件,還是事件驅動人物。
在我看來《姜子牙》是人物驅動事件發展,人物為先。
如果姜子牙不是那位有去掉「神性」有著「人性」公平正義的姜子牙,他就不會在斬狐妖時猶豫,也不會在北海悟十年終究不願回歸神界,也不會犯禁跨出北海和小九去尋找真相。
這一切都是人物在做出決策後,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
所以我們能看到《姜子牙》公路敘事結構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出在影片的人設的矛盾上,這是和前面聊主題和結局沒扣上是一樣的道理。
影片一開始就把姜子牙塑造成迷茫的反叛者,他有著對烏托邦的嚮往,比如影片中他說出的台詞「不救一人怎麼救蒼生」,就是很明顯的美好烏托邦論調。
烏托邦精神最大的特點,就是反權威,支持平等。
姜子牙也確實秉持著烏托邦的精神,在結尾反了神界權威。
但...影片最後真的是達成了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嗎,神界,人界,妖界真的各自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了嗎?!
並沒有,還是姜子牙打破天梯那一段,他最後反的是神界中犯錯的元始天尊,所以說到底他的人設,也是一個偽烏托邦精神主義者,那姜子牙要的是什麼,要的只是表面的真相。
這就造成影片結尾大戰看起來有點怪的原因,因為姜子牙核心烏托邦世界最後失敗了,天尊只受了一些懲罰,而姜子牙卻被打入劫渡城坐牢,這結局就是妥妥的神界權威的勝利。
姜子牙這樣人設前後的矛盾,再加上影片劇情反噬主角的設定,就造成了姜子牙不知道為什麼而戰。
神界依然還是掌管著三界,但,神界又憑什麼掌管著三界呢,影片無法再深挖下去。
反觀《哪吒》,同樣人物驅動事件,哪吒人設是反宿命論主義,到最後他成功了,哪吒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簡單粗暴明了。
再有就是小九的人設,也存在著內在和行動上的矛盾。
小九堅持要找自己的阿父,那說明阿父在小九心目中很重要,影片在呈現小九阿父的篇幅非常少,印象中只有一個回憶片段。
但這回憶片段並不是小九和阿父的父女歡樂時光,而是小九出嫁時,阿父搶走了小九唯一手中拿著的娃娃。這樣的阿父,有點太嚴厲和刻薄了吧。
女兒都要出嫁了,不是應該遞上娃娃讓女兒更心安嗎。
影片僅有的呈現小九和阿父的戲份,完全沒有立起小九尋父動機,起碼在我看來,小九應該和阿父之間有很好的父女感情,才會勾起小九尋找父親的強烈心願和動機,但影片這里沒有鋪墊好。
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點,就是很多人吐槽正是因為《姜子牙》強行拉《哪吒》做聯結,抬高了觀眾心理預期,導致部分人看了《姜子牙》後形成一種逆反,更加對《姜子牙》觀感不好。
宣發這一塊,我這次還真想替《姜子牙》來說說話,吐槽的網友其實只是拋出自己的問題,但卻沒有反向思考另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果《姜子牙》不刻意去聯動《哪吒》,大家能保證《姜子牙》現在的口碑更高,票房更高嗎?
雖然這有點薛定諤的貓,但要是我做宣發,我可能還是會選擇現在的宣發方式,我總不能故意先宣傳《姜子牙》不像《哪吒》,《姜子牙》不如《哪吒》,《姜子牙》不 娛樂 很嚴肅,《姜子牙》要用很低調的宣傳方式去做吧。
起碼在我看來,不至於說是被《姜子牙》騙了,按照利益最大化,《姜子牙》聯動《哪吒》來做宣傳,是片方認為最穩的宣傳方式,現在看票房也確實是這樣,而且,《姜子牙》片方從來沒有預估過影片會超過《哪吒》票房,《哪吒》票房是個奇跡,奇跡本身就很難超越,除了實力,還得靠一點點運氣。
當然,片方在宣發上還是走錯了一步棋,那就是建議8歲以上的兒童才觀看,這也導致了真的很多家長帶著8歲多的娃去電影院,結果看不懂還是次要,這些兒童還被片中的血腥暴力嚇哭,家長從而對《姜子牙》給差評。
要我說,《姜子牙》就應該是類似於PG13的片。
最後,想和大家更深分享一些我更為私人的想法。
目前現在出現一個很撕裂的現狀,那就是一部電影如果出現爭議和評論兩極,自己看了覺得不好,就也要他人覺得不好,不然就狂噴和懟,什麼陰謀論都往上貼。反過來也是,如果自己覺得那片好,也要覺得他人認為這片不錯,容不下一點質疑和討論,這樣的現象不覺得很...奇怪嗎....那以後都按照評分最大公約數來聊就好咯?不要發表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了?
再來就是現在大家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都以故事為核心,這里也是值得去探討的,沒錯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市面上90%的電影都是以故事為依託,因為故事本身的屬性天生基因就有一個承載你看下去的鉤子,這正好非常符合觀眾能保持高興致一直看下去。
但還真不是所有電影都要以故事為基礎,故事早在電影沒發明前,就以圍爐夜話,歌劇話劇等方式依託存在,所以電影和故事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這也是很多文藝片為何小眾的原因,因為很多先鋒性開拓性很強的電影作品,他們更多注重描繪人物的狀態,或者強烈的作者表達,甚至有些導演刻意去弱化故事。費里尼的《八部半》就有很強去故事性。
我個人點評一部電影,更多是放在作者是否對自己作品有充分的表達,傳遞和輸出得夠不夠豐富,其次再看這部作品的故事性。
如果把所有的電影都以劇情和故事為優先順序去看待和點評,那每年看歐洲電影節那些文藝片不得瘋了...全部不及格呀。
我們回到《姜子牙》,影片作者表達一開始就是故事性,所以很多人從故事性去探討是對的。
就單純影片如何去講好一個故事而言,影片是存在不足的,但我依然還是推薦和認可《姜子牙》。
當然,《姜子牙》鐵定不是想往文藝片方向走,影片的目的就是主流 娛樂 商業套路,但影片的野心也不止步於此,導演想加入更多屬於自己的作者表達,這因為這樣的小野心,我還是很支持這部作品的。
導演訪談時透露說影片其實有200分鍾,這其實很謎,200分鍾不是一個小數字,這可是接近3個半小時的電影時長,妥妥的不妥協文藝范,但有趣的是公映版本卻是110分鍾。
坦白講當我知道影片有200分鍾時,我並沒有對《姜子牙》帶來更多好感,反而覺得影片一開始創作時,主創真的覺得可以用200分鍾呈現給觀眾嗎,如果機會渺茫那為何要做,甚至明知道不可能公映200分鍾版本的話,那為什麼不更努力去做好110分的公映版本呢。
當然我希望《姜子牙》日後真的能有一個200分鍾的導剪版出現,然後狠狠打我的臉。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姜子牙》,對電影的一些看法,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H. 《姜子牙》口碑崩盤,豆瓣評分暫低《哪吒》1.4分,劇情槽點有哪些
《姜子牙》的槽點有三,分別是人物刻畫潦草、劇情跨度過大以及內核說的雲里霧里。
《姜子牙》最大的槽點就是編劇的功夫不到家,內核和電影劇情連接失敗,敘述尷尬程度就像是在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姜子牙》的電影內核探討的是“天道”與“自由”,非常宏大的主題,可以看出製作團隊的野心,即它用著頂級特效畫面卻不追求商業電影的簡單內核。太遺憾了,但凡它故事說的順暢些,我便願意給個五星了。
I. 電影姜子牙播出後網友都是如何吐槽和評價的
我談談自己觀《姜子牙》後感,首先得誇一誇,這部電影色彩搭配確實出彩,電影特效也值得表揚,電影里的人物設定也很新穎,但我覺得這並不能吸引我,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你以為好人也許是壞人,你以為壞人一定有他壞的苦衷,而主要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大叔與蘿莉的彼此救贖,所以你看好看嗎,是不是這么一說你就覺得不想看了。
而過程自然是兩個人互相猜疑,女主角一直不理會姜子牙,但是奈何姜子牙死纏爛打不離開,所以整部劇就是兩個人一直不停的去追,女主一直被九尾狐指引著去解開迷題。最終迷題解開,真正的好人,卻成了最壞的人,而那禍亂人間的九尾狐卻有苦衷,於是姜子牙登上封神梯,殺了最後的大BOSS,然後結局了。
J. 動畫電影《姜子牙》中有哪些槽點
01、劇本敷衍是硬傷
《姜子牙》使用《哪吒》做宣傳,劇情仍然沿用老套路,編劇敷衍立意台詞不夠創新,開頭結尾均落入俗套,甚至讓人懷疑是有意敷衍。
在三界全都唾棄背叛他時,申公豹毅然決然的支持姜子牙,讓人覺得申公豹是正義與善良的化身。
或許是因為該部影片的主要人物少得可憐,於是導演覺得哪裡需要煽情,用申公豹,哪裡需要台詞交代環境,用申公豹,哪裡需要比較刻畫人物,申公豹出場。
果然是導演的工具人。
既然你把姜子牙當作自己的偶像,逆世英雄,為什麼一直要帶他逃離危險,要帶他回靜虛宮啊,為什麼人家要去追逐真相的時候你要攔住不讓他出北海啊?
你只是一個狂熱粉絲,元始天尊的底層學徒,你有什麼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