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影海報主題
A. 電影海報上寫啥
1、電影海報設計的主題。
2、電影海報設計的畫面。電影海報設計的畫面是指海報圖形、文字、色彩等方面的組合設計,電影海報設計的版面設計是一個畫面的主要元素。
3、電影海報設計的創新。
海報這一名稱,最早起源於上海,是一種宣傳方式。舊時,海報是用於戲劇、電影等演出,活動的招帖。上海的人通常把職業性的戲劇演出稱為「海」,而把從事職業性戲劇的表演稱為「下海」。作為劇目演出信息的具有宣傳性的招來顧客性的張貼物,也許是因為這個,人們便把它叫做「海報」。正規的海報中通常包括活動的性質、主辦單位、時間、地點等內容,多用於影視劇和新品宣傳中,利用圖片、文字、色彩、空間等要素進行完整的結合。
B. 電影海報怎麼設計
首先,需要確定電影海報設計的主題
電影海報設計是圍繞著電影展開的,電影的主題是海報設計的重點。電影海報主題的確定需要挖掘電影海報與觀眾的內在關系,從觀眾的內心角度出
發,以期先入為主的在海報中展現影片的風格和氣勢,喚起觀賞者豐富的審美感受,以此來確定海報設計的主題,抓住觀眾的內心需求。
其次,電影海報設計的畫面
①電影海報設計的畫面是指海報圖形、文字、色彩等方面的組合設計。在海報的視覺元素中,圖形是主體部分。電影海報主要是通過圖形語言來傳達
影片的思想和主題的。當代國際著名視覺設計大師霍爾戈馬蒂斯曾經這樣說:「一幅好的招貼應該靠圖形語言說話,而不是靠文字來註解。」在海報的圖
形創作上,多採用主題鮮明、造型突出、色彩強烈的藝術形式,力求瞬間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的效果。海報總是運用最誇張的意向拼貼出沖擊視覺
的形象,通過形態、色彩與符號的重組,運用心理暗示的原理。不斷強調畫面的效果,從而一下子抓住觀眾的視線,讓人無法抗拒。
②電影海報設計的版面設計是一個畫面的主要元素。電影海報中的信息很多,相應的文字、圖形元素就很多。版面把海報中的所有視覺元素組織和融
合成一個整體,讓觀者在品味的過程中輕易地明確主題、解讀概念、感悟氣氛。好的版面設計,能夠把信息主次分明並且有序地一點點釋放出來,讓海報
能講述一切。有效運用版面絕對是一種重要的設計手段,作品的版面經過精心的編排,就像能使各個設計元素能自己說話一樣,那些表面化的元素背後將
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和巨大的力量。
最後,還要注重電影海報設計的創新。
電影海報設計的創新是個性化的體現。個性在生活中常常被體現,個性已成為一個常用的詞,電影海報領域也是如此,能夠凸顯整體電影的特色與內
涵。電影海報設計充滿了「時代化」「個性化」「時尚化」。只有不斷地追求創新與個性,才能設計出具有鮮明個性和超凡品位的電影海報作品。創新的
個性是電影海報設計的生命,也是電影海報設計的載體。任何一種藝術創作都要追求個「新」字,對於時代性很強的電影海報來說,獨具特色的個性畫面
更是得到大眾的關注和青睞,抽象誇張已不再是招貼的代名詞,許多著名設計師的設計就是以他們遠見卓識的眼光和勇於創新的精神,設計出永遠獨具自
己的個性和魅力的藝術品來反映電影的內涵所在。
C. 第79屆威尼斯電影節發布海報,海報的含義是怎樣的
電影其實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一個東西,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一些人生活的寫照,所以說它就是將我們生活換一個角度記錄了下來,並且給無數人都帶了不同的感受。而且它確實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指導方向,這是很多人都非常看重電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而且第79屆威尼斯電影節發布了官方海報,這個消息公布之後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有人可能也會產生疑問,這個海報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小編和大家說一說。
總而言之,這個電影海報確實獲得了很多人很高的評價,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希望的嚮往。同時也象徵電影的製作,所以說讓無數人都看到了新的希望。以上就是小編說法,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D. 露天電影,一種遠去的舊時光
說起電影,相信誰都不陌生。現代電影院漫天飛舞的海報,網路上營銷熱銷預訂。電影院裝修的富麗堂皇,猶如宮殿一般,空調吹著,沙發軟椅坐著,再來一杯苞米花,飲料喝著,那是一種花錢的高端享受。但現代人永遠體會不到我們那時年少時免費露天電影的感覺,露天電影,一種遠去的舊時光,一直記憶心頭。
七八十年代,鄉下看一場露天電影可是熱鬧非凡的事件。一聽說電影船要來,莊上巷道里頓時就忙碌起來,你拿椅子他拿大凳,也有小凳子,小椅子放前排,一個個步子急促,生怕占不到好位置。偶爾也會為位子爭奪,爭的面紅耳赤,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最後都不了了之,不就看場電影嘛,又沒什麼什麼深仇大恨,今天吵了,明天一樣遇到會說話。
最好笑的,有時候明明當時占的好地方,吃過晚飯來一看,大凳已經到了其它地方,心裡也苦笑,又不好說誰,誰知道你放哪裡的,有時候找凳子不叫你找半天算好了,有的甚至電影放好結束了,才找到自己的凳子。也有人稀里糊塗的拿錯把人家凳子拿回家,所以那時家家戶戶的大凳子背面都會寫上名字,或者寫在凳腿上,這也是當時的一種特色。
有時候也誤傳消息,說今晚有電影,結果搞得前廟廣場一片繁忙景象,大凳小凳排成行,熙熙攘攘都為電影。等天黑了也看不到電影船,才知道一切都是個假消息,不情願地拖著凳子,或夾著,或杠著,嘴裡詛咒著那個傳消息的人。知道是誰也沒什麼名堂三說出來,人家也是聽人說的。
有時候遠遠看電影船來了,一傳十 十傳百,前廟廣場霎時間凳子擺滿,速度是超快,有叫弟弟妹妹占著,自己回家拿凳子,有叫哥哥姐姐的,有叫爸爸媽媽的,有的還用磚頭瓦片劃個框,表明他的地盤,結果可想而知,你人一走,保准不是你的,風風火火的為電影。最後電影船沒有在碼頭停下,穿過夾溝橋,向北往隔壁村莊去了,氣的有人朝電影船扔泥塊,都像泄氣的皮球一樣,空歡喜一場。
有時候,電影船突然來了,來的比較晚。有人說有電影又沒人信,等電影船機器發動轟鳴聲響起真去一看,心裡又懊惱不已,好位置都被別人佔了。看電影位置就是風水輪流轉,誰也不敢說,下次還是好位置。看電影,真是讓人喜歡讓人憂。
我們里下河地區地處水鄉澤國,水路四通八達,沒有一個村莊不通水路,所以放電影都是公社和鄉文化站組織的電影船到村莊放電影。
老早的村莊都沒有電,電影船是掛漿機船,木製船蓬帶發電機,電纜線直接拉到放映場,放映員有時晚了就在電影船上休息,倒片,電影放好了都要倒回,下次再放,不要趕夜船。
那時候看放映員是最有本事的人,到哪塊都吃香,今天還沒看完,就有人圍著問明後天到哪莊上放。電影船一到了碼頭,兩根毛篙柱子一豎,電影幕往上一杈,喇叭一掛,電線懸空拉到廣場中央的四仙桌邊,四仙桌那時都是跟村民借,四仙桌腿上綁一根豎著的竹竿,廣播線就就綁在竹竿端上,准備工作就准備就緒了。
這時,家裡稍微有點富餘的人家家裡有餘糧的,就炒點蠶豆,豌豆,葵瓜子供孩子嘴裡剝剝,解解饞。誰家沒炒的,小夥伴也一樣跟著沾光,那時的大人孩子都淳樸,你幾個,他幾個,帶到電影場上吃得是津津有味,基本上一場電影下來,地上滿是殼兒,加上一些小糖擔,賣的糖塊的糖果紙,反正是一片狼藉。
放映員來的早,晚上大隊里還管夜飯吃呢!夜飯吃好了,放映員去船上拿上放映機,放映機是裝在一個精密的木質箱子里,帶上幾個鐵盒要放的影片,拉好電纜線,開動機器,接好電源,打開放映燈,場上頓時就亮了起來,人也慢慢地越來越多。
放映員那時會習慣的放一些演講片,宣傳片。場上人群漸漸多了起來,說話聲,喧嘩聲,吃瓜子,剝豆兒聲音,不絕於耳,你找兒子,他找丫頭,找位置的,有的還拿著手電筒晃來晃去的,也有拎著馬燈的找人的。有給孩子帶衣服的,遇上要下雨天,還有人帶傘,送雨衣的,也有鄰村一些小伙頭在周圍溜來溜去的。
放映員看場上人員來的差不多了,就話筒拿起,介紹一下今天放什麼影片,叫大家保持安靜,開始放映了。放映燈關閉,放映機一道光柱射向銀幕,放映機的兩個圓盤盤一高一地轉著,放映機有節奏地嘀嗒著。
場上安靜的只聽見喇叭里傳出的電影聲音,人們都在觀看著這難的露天電影,有時半個月,有時一個月,遇上天氣惡劣有時甚至兩個月才有一次電影,個個別提有多專注了。
電影偶爾有跳片,放映員就會用手壓著,有時不停地用小刷子在機上清潔著。有時電影也會經常燒片,只見放映員打開放映燈,熟練的拿下圓盤盤,剪去燒片那一段,再粘連好繼續放映。剪的那一段,有時會有好長,或者剪了幾段,孩子都搶著拿去看,對著燈光,你傳他,他傳你的看,放映燈光一滅,片子都不知道傳給誰了,只聽見不知道誰嘴裡的嘟嘟囔囔的聲音。
一般都是放兩個影片,好看的都在後面放。就那樣,我們的童年少年很多經典老電影片陪我度過,《閃閃的紅星》,《平原游擊隊》,《永不消逝的電波》,《戰上海》,《羊城暗哨》,《渡江偵察記》等。看得一顆紅心,熱血沸騰!有時農閑,寒暑假之間都會要求加影一個影片,放映員有時也只好答應,好吃好喝侍候著,那麼熟悉,不好拒絕。有時一些好看的剛出來的影片,放映員還組織村裡的年輕人去鄰村「跑片」,等人家那邊電影船放完拿回來再倒片再放,就叫「跑片」。電影拿回來那個歡呼雀躍的勁,甭提有多驚喜了。
說實話,那時鄉村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電燈電視那時都在幻想中,唯一能享受到的就是廣播和收音機。你說,來一場電影,都歡聲雷動的喜歡呀,提前做好學習作業。晚上可以瘋,可以游戲,可以玩了。大人也不會像往常一樣看著,不讓出去,全村人都在看電影,哪個不讓孩子出去看電影,鄰居都會說呢!別管那麼緊呀,給孩子看看電影,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該放手就得放手。那時,家長要是不讓孩子看電影,孩子就認為是家長不講理,家長以後說什麼,就沒那麼叫響,所以,一般家長都曉得這個道理。
後來農村有了電,電視也慢慢多了起來,可每天晚上都要到9:00-10點才能來點。只要電影船一來前廟廣場放電影,電影場上依然是人頭攢動,一如往昔盛況。記得那時看電影的熱情是空前的高漲,一點小雨,絕不收兵,撐傘穿雨衣繼續看,不是落得地上流水,電影機無法放映,都不會撤。有時,雨停了還跑到電影場上看看有沒有繼續放,不要錯過了。
那時,只要是鄰村放電影,都千方百計的打聽。平時上學不敢去,一放寒暑假就沒得我們的過時,老是打聽鄰村哪莊上有電影,一到天黑就集體行動。有一次暑假之間打聽到蚌蜒河北的鄰村晚上有電影,吃過夜飯就早早聚集一起,等候比我們年長一點的本家大哥哥一起去。因為蚌蜒河河面沒有橋,渡口渡船晚上是不會放人過河的,得撐船過去,大哥哥會撐船。
大哥哥吃擺夜飯,拿了一桿竹篙,我們一行有二三十個,浩浩盪盪地來到圩子口,上了一個停泊在圩邊上的一條六七噸的水泥船。大哥哥竹篙一深一淺,聲落水起,一摁一收,船駛向北岸,月色下水泥船一會功夫就漂過幾百米寬的河面。到達河北岸,大哥哥叫人清點好人數,然後帶好船前樁,並把船艄繩也帶好了,蚌蜒河大河裡經常有拖隊船,機動船走,怕浪頭把船樁晃動鬆了漂開去,就回不了家了。
眾夥伴猴子似的撒腿就往鄰村跑去了,也不等大哥哥了。大哥哥和我是本家,我們幾個就等大哥哥一起再往鄰村走去。大哥哥邊走邊說,三小,等電影要結束家來的時候,你們早點出來,結尾一點不要看,我讓他們知道不等我的厲害,戲弄他們一下,我們幾個答應了大哥哥。
那一次我們在鄰村看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到現在都記憶猶新。眼看電影快結束了,大哥哥朝我使了一個眼色,做了一個動作,我拉了一下幾個要好的衣角,撒腿就跑。一溜煙來到蚌蜒河北岸帶船位置,幸好大哥哥有經驗,前樁被波浪起伏顛鬆了拔起掉水裡了,就剩下後面那深樁帶著,船沒漂開。
大哥哥也到了,拿起放在稻田裡的竹篙。三小,你們快上船,大哥哥招呼著。一些陸續來的都上船了,月色皎潔下,後面還有一撥黑黝黝的人影在奔跑,都知道,慢了可能要上不了船,那勁頭不亞於一場冠亞軍決賽。早到到了船上的個個基本都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大哥哥拔掉船艄的後樁,竹篙一使勁,船離岸而去,快的一個箭步蹦上船,再就要人拉住,一個腳踏船上,不至於掉河裡,再後面撲通撲通地跳河裡去啦.....船上不少小夥伴哈哈大笑起來。還有的在岸上呼天喊地,有的嘴裡帶著哨子,有的罵罵咧咧的,有的哭起來,看大哥哥不理,都直接下河游泳,踩水追來,一手舉著衣服,一手遊河,水鄉的孩子,個個都是浪里白條,滑溜的很。大哥哥看岸上沒人了,船身就慢下來,河裡遊河的都跟上來了,就吩咐船上的把河裡的一些夥伴拉上船,清點人數,畢竟一起出來看電影的,不能弄丟了。鄉村的孩子,有時就是那麼逗。
這事過去很多年了,我都一直記得為看一場電影的角逐奔波,苦樂年華的時光。
隨著農村供電日漸正常,生活條件的改善,家家戶戶有了電視,再後來有線電視,數字電視,網路普及。露天電影如江河日下,再也不能激起現代人的熱情。偶爾村裡有一場露天電影,也是人影稀少,形影孤單,沒幾個人看。有誰還能能懂過去的舊時光,唯有往事如風拂過心頭,歲月悠長。
露天電影曾經風靡紅極一時,一種遠去的舊時光,再也找不到那種氣息和味道。但這種時光記憶卻一直永遠縈繞在我們心中,百轉千回,回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