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潮電影主題歌
1. 胡偉立很有哪些藝人配音
1979: "江都水利"(記錄片,水利部攝制,韓健文導演.)
"燈塔"(記錄片,北京電影學院攝制,韓健文導演:主題歌:〔啊!燈塔〕健文詞、於慶海唱.)(Original Soundtrack,電影原聲帶 CD:WLWU-10105)
1980: "蓮蓮"(電視劇, 北京電視台攝制 ,(Original Soundtrack,電影原聲帶)
"康定情歌"等三首(輕音樂編曲,太平洋影音公司錄制.)
1981: "歸宿"(故事片,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董克娜導演,許還山、陶玉玲主演.主題歌:〔飛向何方〕峻防詞.,李谷一唱;插曲:〔家鄉水〕曉光詞.,李谷一唱;〔無詞歌〕男聲四重唱.)(Original Soundtrack,電影原聲帶 CD:WLWU-0401)
1982: "金鹿"(故事片,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董克娜導演,張國民、冷眉主演.主題歌:〔美的歌〕曉光詞.,蘇小明唱.)
"奇怪的手"(動畫片,青年電影製片廠攝制.)
"手錶"(記錄片,北京手錶廠攝制,韓健文導演.)
"煞車"(電視劇, 北京電視台攝制 .)
"愉快的郊遊"(電視劇, 北京電視台攝制 .)
"路"(電視劇, 電視劇藝委會攝制,司徒兆敦、張軍釗導演,主題歌:〔路〕偉立、兆敦詞,劉小莉唱.)(Original Soundtrack, CD:WLWU-10105)
"楓葉丹丹"(電視劇, 寧夏電視台攝制,司徒兆敦導演,主題歌:〔楓葉丹丹〕葛華詞,李芳芳唱.) 「 (Original Soundtrack, CD:WLWU-10105)
"海角星光"(歌曲,樂隊伴奏,沈貴生詞,蘇小明唱.)
"太陽花"(歌曲,樂隊伴奏,沈貴生詞,蘇小明唱.)
"棧橋遠望"(電影劇本翻譯,與帥元紀合作.)
"魂斷藍橋"(電影劇本翻譯,與帥元紀合作.)
"8 1/2"(電影劇本翻譯,與帥元紀合作.)
"鬼畜"(電影劇本翻譯,與帥元紀合作.)多次電台播放.
"十二個憤怒的人"(電影劇本翻譯,與帥元紀合作.)
"中華電影史話"(電影資料翻譯,與帥元紀合作.)【以上共七十萬字】.
1983: 「泥哨兒」(電視劇,北京電視台攝制.) Original Soundtrack CD
「小花傘」(動畫電視劇,北京電視台攝制.)
「阿凡提」(動畫電視劇,北京電視台攝制.)
「童年的夢」(歌曲,樂隊伴奏,閔洪昌唱,任志萍詞;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土地」(歌曲,樂隊伴奏),劉秉義唱,曉光詞;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小小的禮品」(歌曲,樂隊伴奏),劉秉義唱,周威詞;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天涯何處無芳草」(歌曲,樂隊伴奏,劉秉義唱,照乾詞;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這里是我的故鄉」(歌曲,樂隊伴奏,李谷一唱,宋文法,張家毅詞;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別離不必長流淚」(歌曲,樂隊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我們是青年」(歌曲,鋼琴伴奏,陶正詞.)
「快快洗衣裳」(歌曲,鋼琴伴奏,照乾詞.)
「村口小石橋「(歌曲編曲,樂隊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提水的姑娘」(歌曲編曲,樂隊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聽心」(歌曲編曲,樂隊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蘋果姑娘」(歌曲編曲,樂隊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四季情歌」(歌曲編曲,樂隊伴奏,李谷一唱;太平洋音影公司錄制.)
「小路小路細細聽」(歌曲,鋼琴伴奏, 張愉,張國民唱, 世澄,勁濤詞.)
「故鄉我獻你一首歌」(歌曲,鋼琴伴奏),張愉,張國民唱, 世澄,勁濤詞.)
1984: 「明姑娘」(故事片,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董克娜導演,主要演員:張愉,張國民;獲文化部1984年優秀電影獎.)
「青山夕照」[鐵道游擊隊後傳] (故事片,青年電影製片廠攝制.導演:趙明,司徒兆敦;主要演員:秦怡,仲星火.)
「悠悠我心」(電視劇集)寧夏攝制.
「玫瑰」(電視劇集)甘肅電視台攝制.
「花園街五號」(電視劇集)陝西電視台攝制.
「失蹤的黑豐田」(電視劇集)北京公安局攝制.
「氣漲救生筏」(科教片)科影攝制.
「金銀灣」(電視劇集)太原電視台攝制.(獲文化部1984年烏金獎).
「靜靜的黃昏」(電視劇集)北京電視製片廠攝制.
「青春不要離我而去」(歌曲,鋼琴伴奏) 照乾詞.
「芬芳曲」(歌曲,鋼琴伴奏) 周威詞.
「俄羅斯民歌八首」編曲,輕音樂)」黑眼睛」,」山楂樹」,」燈光」,」紅衣裳」,」愉快的進行」,」三套車」,」兩把吉它」,」紅莓花兒開」;百花音影公司錄制.
「論電影音樂」 (論文) 貴州出版社 [五萬字].
1985: 「盛夏和她的未婚夫」(故事片)導演:秦之鈺;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題歌:」夏天多美好」 (成方元唱,秦之鈺詞).
「電子計算機」一,二,三集(科教片集)導演:司徒新蕾;科影攝制(獲文化部1985年優秀電影獎).
「淚撒姑蘇」(故事片)導演:陳方千;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題歌:」思難盡」(關牧村唱, 高漢詞);插曲:」悲歌」(關牧村唱,高漢詞).
「好女婿」(故事片)導演:馬精武;河北電影製片廠攝制.
「藝海情緣」(藝術記錄片,青年電影製片攝制.導演:韓健文;主要演員:烏亞,沈丹萍,黃永玉,李德倫,傅聰,司琴高娃,新鳳霞,梁寧,曹禺 等.)
「相思女子客店」 (故事片)導演:董克娜;主要演員:仲星火,張小磊;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主題歌:」帶露的玫瑰」.;插曲:"我這里涼茶放了蜜"(李谷一唱,凱傳詞)
「愛情交響曲」(立體故事片)導演:劉惠中;機械工業部攝制.
「寶石戒指」[復仇狂](故事片)導演:石洗;內蒙電影製片廠攝制.
「方興未艾」(記錄片) 武漢電影製片廠攝制.
「漢鋼在前進」(記錄片) 武漢電影製片廠攝制.
「東方女性」(電視劇集)大同電視台攝制.
「犯人李同鍾」(電視劇集)北京電視製片廠攝制.
「沉淪」 (電視劇集)導演:李冉冉;天津作家協會攝制
「黑風蛇影」(電視劇集)導演:許同均;貴州電視台攝制.主題歌:」思母曲」(華欣唱).
「燕山情」(電視劇集)北影演員劇團攝制.主題歌:」燕山情」(楊雲唱,凱傳詞).
「希望之光」(電視劇集)北京電視台攝制.
「一曲難忘」(胡偉立主講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北京電視台攝制.
1986: 「屈原」 (5集電視劇集配樂)導演:金廣城; TVB攝制.
「高材生」(1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赤腳紳士」(2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哥哥的女友」(台慶電視單元劇配樂) TVB攝制.
「達摩」(2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倚天屠龍記」2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快活良緣」(1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生活是這樣美好」(編曲,童聲合唱,民族管弦樂隊伴奏)香港中樂團多次公演.
「明天會更好」(編曲,童聲合唱,民族管弦樂隊伴奏)香港中樂團多次公演.
「土耳其進行曲」(編曲,木琴合奏,民族管弦樂隊伴奏)香港中樂團多次公演.
「舞匯金曲」(舞劇)香港舞蹈團多次公演.
1987: 「季節」(多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我妻十三點」(1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母與子」(電視單元劇原作音樂及配樂) TVB攝制.
「如夢令」(電視單元劇原作音樂配樂) TVB攝制.主題歌:」如夢令」 (江欣燕唱,蕭健鏗詞)
「影」(電視單元劇原作音樂及配樂) TVB攝制.
「阿嬌正傳」(2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大城小子」(2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細蘇 「(電視單元劇原作音樂及配樂) TVB攝制.
「維多媽咪」(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時來運到」(2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傷心的季節」(電視單元劇原作音樂及配樂) TVB攝制.
「書劍恩仇錄」(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僵屍奇兵」(20集電視劇集配樂) TVB攝制.
「輕音樂十五首」(輕音樂編曲):」從來都沒有」,」和你在一起」,」放開你的手」,」重新再來」,」再見」,」全都帶走」,」紙玫瑰」,」歡樂假期」,」愛與我」,」 周末的士高」,」就在今夜」,」夢中的水手」,」宇宙鼓手」,」陌生的人」,」河堤上的 傻瓜」.
「神州行」(民族管弦樂隊合奏):」山村新曲」,」秋雨」,」南海潮」,」小橋流水」,」 蘇北好風光」,」延 邊春早」.多次公演.
「阿特蘭舞曲」(編曲,民族管弦樂隊合奏)香港中樂團 多次公演.
2. 李少白的資料
編輯詞條李少白
1. 李少白,著名攝影家.1942年出生於重慶市,曾就讀北京體育學院足球專業,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無線電技術專業。先後任《大眾攝影》、《中國攝影》、《攝影與攝像》等雜志的編委,並任中央民族大學現代圖像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堅持從人本主義的審美角度展現、詮釋中國傳統標志性建(群)的著名攝影家,出版了《李少白攝影作品選》、《神秘的紫禁城》、《偉大的長城》、《走進故宮》、《中國長城之最-司馬台長城》、
《長城野韻》、《看不見的故宮》、《看不見的長城》等多本畫冊,視角獨特,影響深遠。
長城和故宮攝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灣等地展出,並在法國、德國、日本、愛沙尼亞、瑞士、美國等國展出。
2. 李少白,湖南寧鄉人,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於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歷任長沙市劉正街小學教師,楚怡小學教導主任、副校長,長沙市青少年宮主任,長沙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文學創作一級。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3.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於安徽太和縣的一個偏僻鄉村,他的中、小學朝代在戰爭的動盪中度過,其父是皖北一帶有名的醫生,其刻苦,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李少白產生很大影響,使李少白在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學習,對他後來從事電影理論研究影響頗大。
1949年,李少白棄學從軍,1950年被分配到重慶西南大區影片經理公司工作,那時公司除放映國產片和蘇聯片外,還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這樣使李少白對影片有了比較廣泛的接觸,開始了對電影的學習和鑽研,1951年底在《大公報》上發表《談蘇聯影片<起死回生>》,從這時開始,他經常在報刊上發表影評文章。
1954年李少白調到北京電影發行總公司宣傳處工作,還參加公司的選片工作,這一時期他又撰寫了大量關於《羅馬11點鍾》、《沒有留下地址的信》、《馬路天使》、《南海潮》等國內外影片的評論文章。1956年,他被《文藝報》聘請為電影方面的評論員,1957年他調到影協,1958年調到該會電影史研究室,參加了《中國電影發展史》(第一、二卷)的編寫工作,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工作,1963年,我國第一部電影史終於問世了。此後,李少白著意於電影理論和電影美學的研究。1978年後,李少白發表大量理論文章及書籍。如《談影片故事性》、《論電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國電影歷史及理論》,李少白一面從事中國電影史和電影藝術理論的研究,一面帶電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國唯一的電影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他還參與了大量的關於電影的專題片的監制工作。
李少白 筆名少白。1939年生,湖南寧鄉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兒童詩集《長鬍子的娃娃》《捎給愛美的孩子》《小小蝌蚪會唱歌》《少先隊活動朗誦詩》《淡綠的月亮》,童話集《大尾巴奇遇記》《傻熊多多的故事》等。還寫過不少歌詞,由他作詞的兒童歌曲《我向黨來唱支歌》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二等獎;《來吧,來踢球》在1988年世界兒童音樂節中獲獎。
3. 電影插曲的中國的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為影片配製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經典電影插曲目錄熬包相會1953影《草原上的人們》插曲 《草原牧歌》1953年 電影《草原上的人們》插曲 《緬桂花開十里香》1955年 電影《神秘的旅伴》主題歌 《讓我們盪起雙槳》1955年 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 《草原晨曲》1956年 電影《鋼城曙光》主題歌 《我的祖國》1956年 電影《上甘嶺》插曲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1956年 電影《鐵道游擊隊》主題歌《小燕子》1957年 電影護士日記》插曲 《九九艷陽天》1957年 電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共產兒童團團歌》1958年 電影《紅孩子》插曲 《人說山西好風光》《幸福不會從天降》1959年 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插曲 《蝴蝶泉邊》1959年 電影《五朵金花》插曲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1961年 電影《英雄小八路》主題歌《洪湖水浪打浪》1961年 電影《洪湖赤衛隊》插曲 《娘子軍連歌》1962年 電影《紅色娘子軍》插曲 《心想唱歌就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世上哪見樹纏藤》《採茶山歌》1962年 電影《劉三姐》插曲《送別》1962年 電影《怒潮》插曲 《誰不說咱家鄉好》1963年 電影《紅日》插曲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1963年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歌 《懷念戰友》1963年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 《唱支山歌給黨聽》1963年 電影《雷鋒》插曲 《學習雷鋒好榜樣》1963年 電影《雷鋒》插曲 《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1964年 電影《阿詩瑪》插曲《英雄贊歌》1964年 電影《英雄兒女》插曲 《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1965年 電影《地道戰》插曲 《大江東去浪淘沙》1966年 電影《大浪淘沙》插曲《滿懷深情望北京》1974年 電影《創業》主題歌 《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1974年 電影《青松嶺》主題歌 《紅星歌》1974年 電影《閃閃的紅星》主題歌 《映山紅》《閃閃的紅星》主題歌 《紅星照我去戰斗》《閃閃的紅星》插曲《漁家姑娘在海邊》1975年 電影《海霞》主題歌 《西沙,我可愛的家鄉》1976年 電影《南海風雲》插曲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1978年 電影《黑三角》插曲《莫讓年華付水流》1979年 電影《莫讓年華付水流》插曲 《雁南飛》1979年 電影《歸心似箭》主題歌 《我愛你,中國》1979年 電影《海外赤子》插曲 《我們的明天比蜜甜》1979年 電影《甜蜜的事業》主題歌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1979年 電影《甜蜜的事業》插曲 《絨花》1979年 電影《小花》插曲 《妹妹找哥淚花流》1979年 電影《小花》插曲《大海啊,故鄉》1979年 電影《大海在呼喚《知音》1979年 電影《知音》插曲 《啊,故鄉》1979年 電影《廬山戀》插曲 周威詞 呂其明曲《駝鈴》北影1980年 電影《戴手銬的「旅客」》插曲 《少林,少林》1980年 電影《少林寺》插曲 《牧羊曲》1980年 電影《少林寺》插曲
4. 影片(抗戰)50條
南島風雲 1955上海電影製片廠
平原游擊隊 1955長春電影製片廠
古剎鍾聲 1958長春電影製片廠
51號兵站 1961上海電影製片廠
地雷戰 1962八一電影製片廠
東進序曲 1962八一電影製片廠
自有後來人 1963長春電影製片廠
地道戰 1965八一電影製片廠
平原游擊隊 1975長春電影製片廠
飛虎隊 1995峨眉電影製片廠
破襲戰 1986八一電影製片廠
最後八個人 1980長春電影製片廠
黃橋決戰 1985八一電影製片廠
兩個小八路 1978長春電影製片廠
七七事變 1995長春電影製片廠
豹子灣戰斗 1978長春電影製片廠
沖出死亡營 1992年
三進山城 1965長春電影製片廠
戰爭里成長 1957八一電影製片廠
歸心似箭 1979八一電影製片廠
白山黑水 1997長春電影製片廠
野火春風斗古城 1963八一電影製片廠
大刀記
黃河少年 1975長春電影製片廠
敵後武工隊 1995長春電影製片廠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八一電影製片廠
趙一曼 1950長春電影製片廠
遠東間諜戰 1992峨眉電影製片廠
永不消逝的電波 1958八一電影製片廠
冰雪金達萊 1963長春電影製片廠
雞毛信 1953上海電影製片廠
回民支隊 1959八一電影製片廠
撲不滅的火焰 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
長空萬里
血戰台兒庄
南京大屠殺
大捷
黃土地
紫日
鬼子來了
黑太陽 731
黑太陽 南京大屠殺
鐵道游擊隊
八千里路雲和月
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後關頭(香港)
1935年到1941年期間,在香港總共出了98部抗戰電影
狼牙山五壯士
舉起手來
三毛從軍記
紀錄片如《空軍戰績》、《凇滬前線》、《蘆溝橋事變》
風雪太行山
史東山編導的《保衛我們的土地》
1939年的《好丈夫》
勝利進行曲
八百壯士
塞上風雲
戰爭子午線 1990年出品
紅櫻桃
紅高粱
小兵張嘎
南海潮 1962年/珠江電影製片廠
七七事變 1995年出品
賽虎
黃河少年 197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
烈火金鋼
四萬萬人民 紀錄片大師伊文思1938年拍攝
國歌 1999年以田漢、聶耳為主角
保衛我們的土地
白求恩大夫
夜幕下的哈爾濱
大上海·1937
生命線 香港
生命曲 香港
湯曉丹導演的:
上海火線後
小廣東
民族的吼聲
5. 江山美張燕演唱歌詞
歌名:江山美,
作詞:閻肅 作曲:孟慶雲
唐山高 漢水碧
九萬里神州都在畫屏里
杏花春雨二十四橋明月夜
鐵馬秋風勁草連天牛羊低
南海潮連著東林雨
魂與夢牽著我和你
情也相惜根也相惜
愛也相依 命也相依
櫻桃紅 芭蕉綠
五千年華夏盪漾春消息
今宵酒醒 曉風殘月楊柳岸
明朝縱轡大漠黃沙玉關西
南海潮連著東林雨
魂與夢牽著我和你
讓我們揮動青春彩筆
大好河山更美麗
6. 汕尾地區的漁歌
汕尾漁歌
目錄汕尾漁歌詳細介紹
漁歌一首
編輯本段汕尾漁歌詳細介紹
所屬地區: 廣東 · 汕尾
文化遺產名稱:汕尾漁歌
遺產編號:Ⅱ-7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東省汕尾市
遺產級別: 省
汕尾漁歌是汕尾各地沿海的民間歌謠,主要流傳在甌船漁民中傳唱,「詞、韻、旋律、村字、主幹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點。漁歌具有非常濃郁的海洋氣息,著名歌曲《軍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其中的開頭旋律是來自漁歌的,漁歌內容有男女情歌,有反封建的控訴,有抒發對生活的理解與認識,有對新生活的由衷贊美,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漁民生活運用海陸豐方言歌詞,以對歌的形式,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漁民們平時也慣用唱歌來代平日的交際語言,問候、祝賀、拉家常、淡戀愛。
編輯本段漁歌一首
《是阮(我們)二人晤甘嫌》
節瓜甜,
苦瓜慍糖嗦嗦甜,
是俺窮女嫁窮仔,
是阮二人晤甘嫌。[1]
參考資料
1. 資料來源 .開放分類:
廣東,文化遺產
汕尾漁歌產生於宋代,分布新港、捷勝、馬宮、鮜門、小漠、碣石、甲子等地,以新港最多。傳統的汕尾漁歌是指漢族甌船漁民口語相傳所唱的歌調,主要反映漁民的海上生活,有捕魚歌、戀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後勤服務歌等,曲式簡短,多為七言四句體,節奏和緩、音韻和諧、旋律優美細膩,歌詞簡朴通俗、生動活潑,充滿江海生活的韻味。它是一座豐富的音樂寶藏,為我國許多著名音樂家的創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汕尾漁歌是漁民在勞動和生活中所唱的歌曲。汕尾有很長的海岸線,多港灣和富饒的漁場。廣大漁民祖輩在這里捕魚、游居。他們分為陸上漁民和海上漁民兩種。陸上漁民又稱「淺海漁民」,他們的生活、風俗習慣與陸上居民沒有什麼差別。海上漁民可分為「拖船」漁民和「甌船」漁民二種,拖船漁民操粵語,常唱的漁歌有「鹹水歌」、「高堂歌」。甌船漁民多數是勞力者出海,其家眷則住在小船尾,游居於淺海中,過去有「浮水鄉」之稱。他們的語言與陸上人一樣操閩南語,但由於長期在海上生活,與陸上人極少來往,在服裝打扮、風俗習慣上與眾不同。然而,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他們都有愛唱歌的傳統,漁歌是他們長期的海上生活伴侶。傳統的汕尾漁歌,就是指這類漁民所唱的歌調,具有極為鮮明的藝術風格而自成一體。甌船漁民的源頭可追溯至古元疍民。疍民,源自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古越族,是逐漸漢化的一個獨特的社會群體。清《羊城古鈔》雲:「今粵人大抵皆中國種,自秦漢以來,日滋月盛……其真酇發文身越人,則今之瑤、僮、黎、岐、疍諸族也。」宋《太平環宇記》載:「疍戶,生在江海,居於舟船,隨潮往來,捕魚為業。」海陸豐自古以來就是疍民的聚居地,汕尾市疍民正是古代水居越人的後裔,疍民自小至大在江河海域上過著漂泊無定的游漁小活,從未踏足陸地。放《廣東新語》雲:「諸疍以艇為家,是曰疍家。」他們習於水性,善於操舟,斷發紋身,崇拜龍蛇。《惠州府志》明確指出:「厥祖被干戈所擾,潛居水泊中,子孫習慣,樂居於舟。海豐七港,在在有之。」北宋紹聖初年,蘇軾被貶惠州,最先寫了「艤舟疍戶龍崗窟」等詩句來反映泊居水域的疍家。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寫了《疍戶詩》:「天公分付水生涯,從小教他踏浪花。煮蟹為糧那識米,緝焦為布不需紗。」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惠州府所屬海豐等6縣疍民的生活情景。明嘉靖《海豐縣志》也有記載疍民在汕尾市生活的情況,記曰:「邑東南十里為和豐滘,二十五里為新滘,一望沃野,水道不通,疍民有東西溪之別。宋師將舟至,鑿通之,閩廣販鹽諸舶聚此。」《海豐縣志》又載,石帆港、魚尾澳、湖東港、田尾澳、捷勝港、白沙湖、遮浪角、大德港、長沙港、五里沙,都是明代海陸豐甌船漁民停泊的地方。疍民每屆秋夜,通宵達旦,互斗漁歌。歌聲此起彼落。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二中提到:「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可見疍歌在明末清初已相當流行。當時的海豐文人作了許多描繪疍民生活情景的詩句。明天順年間(1456-1460),惠州進士吳高就將後船疍民月夜斗歌的情景,列為「海豐八景」之一,稱「龍津漁唱」,並賦詩雲:「曲曲清溪繞屋斜,數聲欸乃起汀沙。夜深月白知何處,余韻風飄出蓼花。」清楚邑人黃道珪詩雲:「海波城下接龍津,歸棹吚啞入耳頻。和笛漁歌天是籟,倚欄人滿月為鄰。斜帆遙帶潮門影,一曲長浮玉錦鱗。遠岸榔聲催曉曙,輕舟又曳別溪春。」清海豐知縣姚德基詩雲:「環溪碧浪映蒼旻,幾處漁舟出水濱,款乃聲低緣岸遠,逶迤棹放擊淵滣,橋邊絮舞生花浪,水面萍浮點石鱗,一曲酣歌漁者樂,遐荒盡是太平人。」記載汕尾漁歌的詩句還有許多,這里不一一枚舉。
漁歌詞以文字記載下來,首推中國民俗之父鍾敬文先生。民國十三年(1924年),鍾先生在汕尾文亭小學任教期間,心靈被「表情真切」、「音律諧美」的漁歌所震撼,於是采訪新港浮水鄉,記錄搜集了大量的漁歌,後來編成《疍歌》一書於1927年出版,並寫《中國疍民文學一臠》,對疍民歌謠進行研究,汕尾漁歌開始被世人所認識和了解。「汕尾漁歌王」黃琛同志長期從事汕尾漁歌的發掘搜集整理工作,著作了《汕尾漁歌》、《南海漁女之歌》、《粵東漁歌》等大量作品,成立了汕尾漁歌隊,使漁歌開始走上了舞台,涌現了徐十一、蘇少琴、蘇細花、徐圓目、李香桂等名歌手。汕尾漁歌哺育了一代音樂大師馬思聰,他創作的鋼琴和小提琴樂曲,不時回響故鄉漁歌的旋律。著名鋼琴家劉詩昆從漁歌吸收養份後,創作了鋼琴協奏曲《戰台風》。電影《南海潮》、《女籃五號》、《海霞》主題曲或插曲,以及歌曲《軍港之夜》、《春天的故事》都採用漁歌的調式和音樂素材。音樂家施光南、施明新、楊樺、鄭秋楓、畢庶勤等到汕尾漁港采風後,先後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交響樂和歌曲。1999年省衛視《藝術太空》專題介紹了汕尾漁歌。北京電視台《民族魂——民歌電視系列》也拍攝了汕尾漁歌的專輯。汕尾漁歌是一座豐富的民俗音樂礦藏,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7. 李少白是什麼出身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李少白,1931年7月1日出生於安徽太和縣的一個偏僻鄉村,他的中、小學朝代在戰爭的動盪中度過,其父是皖北一帶有名的醫生,其刻苦,嚴謹的治學態度對李少白產生很大影響,使李少白在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學習,對他後來從事電影理論研究影響頗大。<br><br> 1949年,李少白棄學從軍,1950年被分配到重慶西南大區影片經理公司工作,那時公司除放映國產片和蘇聯片外,還接收了大量美、英等影片,這樣使李少白對影片有了比較廣泛的接觸,開始了對電影的學習和鑽研,1951年底在《大公報》上發表《談蘇聯影片<起死回生>》,從這時開始,他經常在報刊上發表影評文章。<br><br> 1954年李少白調到北京電影發行總公司宣傳處工作,還參加公司的選片工作,這一時期他又撰寫了大量關於《羅馬11點鍾》、《沒有留下地址的信》、《馬路天使》、《南海潮》等國內外影片的評論文章。1956年,他被《文藝報》聘請為電影方面的評論員,1957年他調到影協,1958年調到該會電影史研究室,參加了《中國電影發展史》(第一、二卷)的編寫工作,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工作,1963年,我國第一部電影史終於問世了。此後,李少白著意於電影理論和電影美學的研究。1978年後,李少白發表大量理論文章及書籍。如《談影片故事性》、《論電影人物形象塑造》、《中國電影歷史及理論》,李少白一面從事中國電影史和電影藝術理論的研究,一面帶電影研究生和博士生,他是我國唯一的電影博士生導師。近年來,他還參與了大量的關於電影的專題片的監制工作。(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