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電影主題公園
㈠ 為什麼越良心的國漫就會涼得越快呢
現如今,國產動漫也逐漸越發強大,動漫產業支柱發展蒸蒸日上,在短時間內,國產動漫發展現狀日新月異,發展速度也是突飛猛進,在其中不乏有很多的優秀作品,但是能夠人盡皆知爆火的動漫數量卻是屈指可數,如《斗破蒼穹》、《完美世界》、《秦時明月》等等,雖然都是比較火的作品,但是只是動漫愛好者人了解,並沒有吸引過多的觀看者,就此現狀,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的有良心的國漫,為什麼涼的越來越快,分析原因如下:
哪吒之魔童降世
總結
綜上所述,盡管國產動漫發展越來越好,好的作品越來越多,但是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加強和改進的地方,它本身是值得鼓勵和推廣的,其本質上是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其目的除了娛樂外,還有一層就是傳播價值觀的教育意義。有足夠的資金去製作,有良好的管理幫助其未來發展,相信國漫,理性看待外來文化,不能夠盲目,迷失方向,相信製作出越來越多良心作品,會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熱度越來越高,發展越來越好,良心作品不再被埋沒 。
㈡ 中國十大娛樂公司
百代EMI、華納、環球(環球下面有好多唱片公司)、太麥、華誼、21東方、英皇、索尼、滾石、種子音樂等等。
現任領導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王中軍、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旗下有華誼兄弟廣告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公司、華誼兄弟文化經紀公司、華誼兄弟音樂公司、西影華誼電影發行公司、華誼兄弟電影國際。其他傳媒公司有天娛、上騰、光線傳媒等等。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於1994年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創立,總部位於北京。
該公司旗下業務有影視娛樂板塊、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產業投資板塊等,於2009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其曾入股英雄互娛,並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21年,華誼上半年營業收入5.79億,較2020年同期增長78.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較2020年同期增長145.75%,扣非凈利潤為-2.26億,較2020年同期增長3.01%。
㈢ 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會衍生哪些行業
當前電影衍生品市場的巨大市場潛力開始越來越引起影視巨頭的關注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衍生品產業結構,但總體上各大影視公司均已開始紛紛試水並打造完整產業鏈。但作為電影產業鏈上極為重要的一環,衍生品不僅能提高電影企業抗風險能力,同時也更符合今後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趨勢。為進一步深入了解今後我國影視行業衍生品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就此盤點了目前為止,國內五大民營電影製作公司的衍生品產業布局。
游戲娛樂衍生是重頭 圈地文旅抗風險
相關資料顯示,隨著影片製作壓力的激增,華誼兄弟開始寄望衍生業務提升業績。早在2012年,華誼就開始試水電影衍生模式,並將其看作是有力的業績增長點。隨即,華誼兄弟通過「內容+渠道+衍生品」戰略穩步推進產業布局,陸續介入電影院、音樂、游戲、主題公園、演藝活動等多個領域。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單就游戲而言,華誼兄弟2014年前三季度共實現收入約2.9億元,約占公司總體營收的30%,並已經成為華誼兄弟新的收入渠道。華誼總裁王中磊接受媒體采訪曾表示「華誼對游戲產業的重視度很高,一開始我們認為游戲是電影主業的衍生品,但現在隨著游戲行業的迅速發展,電影反而會成為游戲的衍生品」 。
此外,華誼兄弟通過品牌授權在文化地產和旅遊地產上的產業布局同樣值得關注。相關資料顯示,從2011年開始,先後投資打造蘇州影視城、長沙華誼電影文化城、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等地產項目,2015年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將在鄭州投資建設「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項目。而在實景娛樂主題公園的門票銷售、相關權利衍生品優選阿里進行合作。同樣,在版權開發如網游、網路文學、動漫改編權等,以及簽約藝人相關衍生品開發,則與騰訊達成合作,共同打造雙方IP許可權流轉通道。
博納影業
秉持華爾街專業主義 衍生重精不重多
相較於華誼兄弟多元化、處處搶佔先機,意欲打造娛樂帝國的產業布局,博納影業則以華爾街倡導的專業主義為准則,在牢牢鞏固博納在電影發行領域的地位,增加電影院線收入之後,才逐步發力影視衍生品領域。就像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所言,「博納現在還沒選擇好站隊,我的目標是選擇其中一環,但哪一環還沒選好。沒有選好站隊的好處是版權在我手裡,可以賣好價錢。」由此可以看出,在衍生品產業布局上,或許博納不會像華誼兄弟一樣面面俱到,但極有可能在衍生系列的專業性下足功夫。但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不完全統計了解所得,目前博納影視衍生還多是用於促銷或首映活動使用,出售的非常少。此外,博納影業集團還將計劃在江西建影視基地。
樂視影業
專注物聯網線上服務運營 全力打造樂視生態圈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在影視衍生開發方面,樂視網就開始著手進行多元開發進而為豐富版權產品生產線的打造做准備。據了解,樂視影業在基礎衍生品方面,既有手游、創意服飾等周邊產品,同時積極嘗試基於「場景」的衍生產品開發;除此之外,與美國合作成立中美合資電影視覺知識產權研發機構,進行專業性電影衍生品開發銷售。
值得強調的是,在衍生品開發與銷售方面,相對其他幾家影視公司而言,其「互聯網+」特徵更為明顯。基於前幾年資源整合的基礎,樂視影業將打造以影視物聯為基礎,以「平台+內容+終端+應用」為核心的生態系統,圍繞影視內容、樂視體育等進行多元開發,打造豐富的版權產品生產線,藉助樂視生態旗艦店、樂視商城、天貓樂視TV官方旗艦店,同時與中國聯通攜手合作,打造垂直產業鏈整合運營體系,不斷推出更多樂視生態衍生品。
光線傳媒
產品線布局略顯單一 布局生態等待後發力
從2014年上半年來看,光線傳媒的產品線表現比較單一。但從去年6月份開始,光線傳媒開始大舉挺進,積極謀劃衍生產業布局,先後耗資2億元控股動畫製作公司廣州藍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加強產業鏈的戰略布局;1.7億元收購手游杭州熱鋒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游戲+影視」的戰略方向;並宣布啟動「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加入實景娛樂的市場競爭。
據悉,「中國電影世界」位於上海閔行區浦江鎮,將包括「少林文化體驗中心」、「中國武俠世界」、「中國魔幻世界」、「中國童話世界」及相關產業配套五大功能區。王長田表示,「中國電影世界」項目不同於傳統的實景娛樂項目。「先確定要拍攝的電影,在拍攝前為電影搭建場景,用於電影的拍攝,在搭建時就把機關、體驗互動等提前設計安裝好,在電影拍攝完畢後相關電影的旅遊項目就可以立即啟動。」在具體的衍生品推廣與運營方面,與阿里達成協議,通過入駐天貓開傳媒旗艦店,銷售公司電影及藝人之衍生品,並在阿里巴巴各平台上進行旗下的實景娛樂主題公園如涉及門票銷售及O2O業務銷售。
萬達院線
院線優勢倒掛衍生消費 國際化全產業鏈持續打造
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萬達院線在票房收入、市場份額、觀影人次上持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為充分發揮這一院線優勢,掘金影視衍生,2014年全年萬達院線一方面將旗下的影視內容製作業務與優勢資源進行融合,同時與上游研發公司合作,包括夢工廠等,藉助賣品、衍生品等挖掘會員經濟,開展主題性的體驗式消費。但實際效果並不樂觀,甚至出現「爆米花吸金,衍生品遇冷」這一現象。
2013年9月萬達集團投資500億打造青島萬達東方影都項目,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影視產業項目。據悉該項目集影視 製作、展覽、娛樂、度假等為一體,不僅是一個影視基地;而且還是一個休閑度假勝地,電影發燒友的樂園。包括此前投資70億建設的武漢萬達電影樂樂園,以及全國共計11座萬達城的影視主題公園。不難看出,萬達集團正在復制迪斯尼、環球影視等海外影視巨頭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同時,鑒於萬達影視成立時間較短,在內容生產製作上尚未成熟。從去年來對海外影視公司的接連並購,其實也是在不斷獲取大量影視版權資源,實現影視業務國際化,或將為今後更多的衍生品開發提供更多可能。
㈣ 《你的名字》電影衍生品市場火爆帶來的反思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你的名字》成了票房收割機,上映首日便收獲了7574.73萬票房,截止12月5日就已經突破3億。同時《你的名字》惡搞也是大火,如果你以為今天筆者也是隨大流的惡搞可就想錯了,伴隨《你的名字》流行起來的還有大量的衍生品。
在《你的名字》上映初期,光線傳媒就迅速推出了同款的電影濾鏡H5,用戶因此製作了很多新海誠風格的美圖,受到廣泛追捧。12月6日,《你的名字》的周邊商品在淘寶上眾籌售賣,非常火爆。從中也可以看出,著名電影衍生品的變現能力不可小覷。
文化衍生品包括電影、電視、游戲、漫畫、動畫、音樂及其周邊產品,文化衍生品是國外電影的重要收入部分。以美國為例,衍生品收入占據電影總收入的70%,是票房收入的2倍。而反觀國內,電影收入的絕大部分是票房和廣告收入,衍生品部分幾乎為零。兩相對比可以看出我國衍生品發展落後,一個主要原因是衍生品的授權難。
圖片來源於網路
3、企業增強自身實力,中外為師促發展
一味引進老電影,除了販賣情懷很難抓住當下年輕人的愛好。在三位一體化的積極作為中,企業自身的有所為才是關鍵。
首先企業需要加強開發衍生品的能力,增強市場靈敏度,將衍生品不止停留在海報、公仔、鑰匙圈上,應該增強產業鏈的完整度、深度加工,增強產品附加值。
因《你的名字》大火的日本拍攝故地最近旅遊業大火;美國迪士尼在授權方面做得相當成熟,包括全方位節目授權、授權商品生產和建立主題公園。
國內廠家應該學習國外在產業鏈上的運作模式,運用好市場。其次應該加強自身推廣,例如艾漫在參加漫展、實體線上相結合,與社區合作宣傳自身產品的手段都值得我們借鑒。
最後是應該注重自身技術發展,建立相關的研發中心,利用好現有的法律制度和國家扶持政策。
三、結語
當前中國國內衍生品市場是一片還沒有被發掘的藍海,在開發時候需要正當的授權、成熟的市場體制等。如何在《你的名字》創造票房奇跡的同時迎來我們自己的春天,是我們共同需要思考的。
㈤ 反映中國母子關系的動畫短片有哪些
我覺得國產動漫《哪吒之魔童降臨》上映到目前為止,票房已經破10億。人民日報高度評價:改出新鮮感不易,能融入當代價值關切更難。還期待中國能產生世界級IP。北美地區最權威的電影評分網站是IMDb,從IMDb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的評分達到了7.9分,雖然低於豆瓣上8.7分,但是表現已經十分優異。可以說,這部電影達到了票房和藝術價值的雙豐收。
那麼,這個改編於中國神話故事哪吒的電影,對於中國電影產業有些什麼啟發呢?
從一些已經上映的動畫片的表現來看,很多的動畫片粗製濫造,並沒有長遠的規劃和布局,而動畫片其實是一個很能產生長遠的IP的領域,比如說迪斯尼和夢工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授權到主題公園和玩具等多個領域。而中國文化當中,其實也是有著大量的可以利用的動畫資源的,中國歷史上也曾經有過很多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動畫片,這個領域其實是可以深入挖掘的。
影片導演餃子本名楊宇,四川瀘州人,從小喜歡畫畫、看漫畫,大三開始學習三維動畫軟體,當發現一個人也能做出好的畫面之後,對於從事這一行的興趣更加濃厚。在決定轉行做動畫之前,餃子是華西醫科大學葯學專業的學生。初入行時頂著很多不解和壓力,他一個人對著一台電腦,花了三年八個月完成了自己的處女作《打,打個大西瓜》,橫掃2009年至2010年數十個動畫短片獎項。對於這樣一個導演,光線傳媒能夠耐心扶持。同時,在各方面的細節上,餃子與團隊追求精益求精,光劇本就磨了兩年,總共經歷了66版修改。這充分說明,在目前電影產業工業化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通過匠心來打磨產品,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將經驗轉化為行業的沉澱。以上觀點僅是個人觀點。
㈥ 電影公司半年報:光線、萬達狀態回暖,華誼、北文持續失速
暑期檔即將收官,仍未出現一部爆款,這也成為了上半年電影市場疲軟前行的縮影。
上半年,電影市場的發展情況並不樂觀。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票房總收入為275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36億。
雖然,春節檔在《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的帶動下,以78.22億的成績創下了華語影史新高,但後續整個市場呈現出內容供給嚴重不足的局面,本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檔,也因疫情反復下部分地區影院的閉門而啞火。
不過,對不少電影公司來說,相比於2020年上半年,2021年的電影市場已經為它們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機會。從上半年光線傳媒、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橫店影視五家上市電影公司的財報來看,光線傳媒、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的經營狀況都已經回暖,其中光線傳媒凈利潤更是飆漲2255.45%。
而華誼兄弟和北京文化,目前則仍面臨著營收壓力,前者雖扭虧為盈,但扣非凈利潤為虧損狀態,後者凈利潤虧損達到4506萬元。
《你的婚禮》以小博大,光線傳媒凈利潤飆漲2255.45%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7.5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91.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255.45%。
2020年上半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僅2057萬,這也是因為原定於去年春節檔、情人節檔上映的《姜子牙》《蕎麥瘋長》等影片均撤檔延後上映,上半年僅依靠《誤殺》《兩只老虎》《南方車站的聚會》等2019年年末上映的影片來支撐營收。
2021年上半年,《人潮洶涌》《明天會好的》《你的婚禮》《陽光姐妹淘》等新片接連上映,成為了光線傳媒凈利潤暴增的關鍵。財報顯示,上半年光線傳媒參與投資、發行或協助推廣並計入本報告期收入的影片總票房約為16.97億元,其中口碑穩健的《人潮洶涌》在春節檔收獲7.62億票房,之後,《你的婚禮》則收獲了7.89億的票房。
從《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悲傷逆流成河》《超時空同居》等影片的票房來看,光線傳媒確實如財報中所言,在中低成本高回報的類型片上具有成熟經驗和駕馭優勢,《你的婚禮》也是此類作品。不過需要警惕的是,近幾年這些以小博大的影片中普遍缺乏口碑之作,《你的婚禮》豆瓣評分甚至未達到及格線,未來光線在強調方法論的同時,或許更應注重內容質量。
財報顯示,光線傳媒的內容儲備中,《五個撲水的少年》《沖出地球》《堅如磐石》等均已完成製作,《狙擊手》《十年一品溫如言》《一年之癢》《會飛的螞蟻》《深海》等影片正在製作過程中。由此也不難看出光線傳媒的投資戰略,即以《狙擊手》《堅如磐石》等大導演作品、《十年一品溫如言》這種IP項目、《深海》等頭部動畫電影為主力,以其它中小體量的影片為「配菜」。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兩部動畫電影的成功,對光線動漫業務的意義暫且不談,這兩部電影帶來的營收,顯然讓光線在內容投資上更有底氣了。接下來的項目儲備中,《狙擊手》《堅如磐石》《十年一品溫如言》等影片的出品方都為光線,其中《狙擊手》還為投入成本相對較高的戰爭題材。
2018年影視行業進入變革期後,各大電影公司之間的合作便在加速,大片或中成本影片由多家頭部影企聯合投資出品已成為常態,這也是單個電影公司降低投資風險的最好方式。比如上半年的《懸崖之上》背後,就集結了中國電影、英皇影業、上海電影、阿里影業等多家投資方。
近幾年來,光線傳媒在動畫電影領域的投資布局已取得建樹,但在主流電影領域,光線的布局一直以擅長的中小成本影片為主。如今,在公司運轉穩定,營收和現金流皆向好的情況下,強化對《狙擊手》這種頭部內容的主投主控,或許也是光線傳媒實現突破的機會。
上半年僅上映兩部影片,萬達電影「內容荒」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70.34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56.6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0.77%。
2021年上半年,全國觀影人次達到6.8億,較2019年同期下降15.9%,但相比於2020年長達半年多的歇業,觀影人次的復甦已經足以令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恢復元氣。財報顯示,上半年萬達電影觀影收入達40.4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57.43%,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只有5.33億。
半年報里,萬達電影公布了最新的院線資產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萬達電影在國內擁有已開業影院712家,6174塊銀幕,影院規模還在持續提升。但對萬達電影來說,觀影業務「投資回報率低」的困局仍在繼續,上半年萬達電影觀影業務的毛利率僅為13.38%,而商品、餐飲銷售收入,以及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的毛利率都在60%以上。
近幾年,萬達電影一直在向覆蓋電影投資、製作、發行、放映的全產業鏈業務發展,提升上游內容參與度,平衡自身的營收結構,但在內容投資與製作上,萬達電影的速度和成果顯然都不及外界預期。可以發現,在2018年和2019年,萬達電影每年出品的影片都在10部以上,但在票房和影響力上雙雙取得成功的主控作品,似乎只有《唐人街探案》。
2020年,《唐人街探案3》延遲上映,就已經暴露了萬達電影在內容儲備上的乏力。去年一年,萬達電影只上映了三部作品,其中主控的《月半愛麗絲》票房為2847萬,雖然參投的《金剛川》和《我和我的家鄉》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萬達電影都為聯合出品方,且位次並不靠前。
2021年上半年,萬達電影的內容儲備依然乏力,僅上映了《海底小縱隊:火焰之杯》和《唐人街探案3》兩部電影,前者票房為5326萬。下半年,萬達電影的待映影片雖然不少,但除了已經上映且票房表現乏力的《我的父親焦裕祿》《二哥來了怎麼辦》外,《陪你很久很久》《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天星術》等待映作品中,僅《天星術》這部奇幻冒險片體量較大。
收購萬達影視時,萬達電影的預期是讓院線業務與內容業務產生協同效應,但通過單一爆款獲得長遠發展並實現協同顯然是不現實的。如今,萬達電影也意識了這一問題,在半年報里提出將 探索 主旋律、合家歡、懸疑犯罪、 情感 青春、科幻玄幻和親子動畫等六大系列影片,並通過「菁英+」電影人計劃繼續挖掘和培養導演、編劇領域的新生力量,為內容業務輸送人才。
其實,遍觀萬達電影近幾年的投資足跡可以發現,《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我不是葯神》《戰狼2》等爆款背後都有萬達電影的身影,但和《金剛川》和《我和我的家鄉》一樣,萬達電影在其中的參投比例都不高,可見其投資策略一直存在問題。
靠轉賣資產扭虧為盈,華誼的實景 娛樂 沒有「新故事」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5.79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8.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5.75%,扣非凈利潤為-2.26億,較上年同期增長3.01%。
從表面來看,華誼兄弟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但若拋開對華誼騰訊 娛樂 有限公司部分股權、騰訊音樂及貓眼 娛樂 等金融資產、部分實景 娛樂 項目的資產處理,華誼大概率仍處於虧損狀態。
上半年,華誼收入前五名的影視作品為《侍神令》《溫暖的抱抱》《超越》《謝里》《你好,李煥英》,合計實現收入2.79億,占營業收入的48.27%。其中雖有拿下了春節檔票房冠軍的《你好,李煥英》,但華誼在其中只是第六大聯合出品方,能從54億票房裡獲得的分成是極為有限的。
在《超越》《謝里》《你好,李煥英》三部作品中,華誼都為參投方,而上半年華誼主投的《侍神令》和《溫暖的抱抱》,票房分別為2.73億和6.69億。對曾被爆料成本高達6億的奇幻電影《侍神令》而言,口碑失利導致原IP《陰陽師》帶來的票房加持寥寥無幾,2.73億的票房收入下,華誼兄弟面臨巨額虧損。
從華誼下半年的內容儲備來看,除了已經上映的《盛夏未來》和《混沌行走》,華誼接下來還有《鐵道英雄》《749 局》《美人魚2》《假如愛有天意》《搖滾藏獒:藍色光芒》等國產片,以及參投的好萊塢科幻片《月球隕落》等待上映。從海外影片來看,同為科幻題材的《混沌行走》內地票房最終可能難以突破千萬,無知名演員加持的《月球隕落》票房或許更不理想。
從華語片來看,華誼的《鐵道英雄》《749 局》等都難以邁入頭部大片梯隊,目前定於國慶上映的《鐵道英雄》想看人數僅3萬多人,後者則為4.4萬人。此外,《美人魚2》或許要等到2022年才能上映,但在當下電影市場的大環境里,《美人魚2》想如前作般豪取數十億票房已是難事。
如今,華誼兄弟的內容業務多少缺乏看點,也是因此,半年報里華誼才耗費了大量篇幅來講述實景 娛樂 的故事,稱將繼續聚焦「影視+實景」,完善並加速IP的製作和轉換,以提高內容變現能力。上半年,華誼品牌授權及實景 娛樂 板塊營業收入5295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上升433.11%,但這更多是受疫情影響,從收入佔比來看,品牌及實景 娛樂 僅貢獻了9.15%的收入。
財報里,華誼對實景 娛樂 信心大好,但現實動作卻與之反向而馳。今年上半年,天津實景 娛樂 退出了河南建業華誼兄弟文化 旅遊 產業有限公司和南京華誼電影小鎮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8月份,華誼又發布公告稱,擬以2.25億元的價格轉讓天津實景 娛樂 15%的股權。或許,實景 娛樂 業務的盈利及前景並不樂觀,否則華誼也才會接連做出割捨。
從財報來看,華誼兄弟在元氣大傷後,依然沒有回歸正軌,仍在掙扎當中。如今,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開放,與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一南一北遙遙對望,未來華誼的實景 娛樂 之路或許會更為艱難。
《你好,李煥英》收入去向成迷,北京文化仍陷虧損漩渦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2156萬,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81.7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506萬,虧損比重較上年同期縮小了29.92%。
上半年,北京文化2156萬的營收,是由《沐浴之王》《特警隊》《雲邊有個小賣部》《四十九日祭》《金剛川》等作品貢獻的,其中《沐浴之王》帶來的營收為1445萬。這些作品多於去年上映,而北京文化今年上半年上映的《你好,李煥英》,並未計入業績之內。
《你好,李煥英》上映前,北京文化發布公告稱已經賣出了電影的發行權,委託第三方公司進行保底發行,保底票房收入為15億元,截至2月17日,北京文化來源於該影片票房的收入約為6000萬至6500萬的區間。當時《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為27.29億,最終影片取得了54億的票房成績,但因保底協議超額部分的分成比例會降低,北京文化的最終收入不可能直接翻倍,但大概率也在8000萬左右。
賣掉發行權後,北京文化不再是《你好,李煥英》的最大受益方,但是若這筆業績計入上半年收入,對經營不佳的北京文化來說,也能稍微提振士氣。可在財報中,北京文化卻給出了「受電影項目收入確認周期影響未計入業績」的說法,對比《你好,李煥英》已經計入華誼兄弟上半年的業績,北京文化的說法顯然存疑,但具體原因為何尚不得知。
接下來,北京文化待上映及仍在籌備中的項目有《東極島》《749局》《來都來了》《讓我留在你身邊》《白蛇前傳之封魔錄》,以及《封神三部曲》和《畫江湖》系列。其中由烏爾善執導的《封神三部曲》採取三部連拍的模式製作,目前影片的外景拍攝基本殺青,其中第一部的特效製作也已完全,只待上映。
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出於分散投資風險、緩解公司流動資金壓力等多重考慮,與西藏慧普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作價6億元轉讓了《封神》系列三部影片各25%的份額。之前轉讓《你好,李煥英》發行權時,北京文化的出發點更多是對影片的市場表現不看好,但轉讓《封神三部曲》的份額,更多是出於經營壓力。
轉讓三部影片各25%的份額,確實分攤了一部分風險,但《封神三部曲》對北京文化而言,仍是「定生死」的存在。據業內爆料,這三部影片的投資成本高達30億元,也就是說,《封神三部曲》的票房至少需要90億以上才能回本,若票房不能達到90億以上甚至更低,那北京文化就會面臨虧損局面。反之,如果《封神三部曲》能一戰封神,那北京文化或許就能翻身。
8月27日,北京文化發布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公告顯示,北京證監局確認了北京文化藉助《大宋宮詞》《倩女幽魂》兩部項目虛增業績的事實。利空落地,某種程度上對北京文化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不過,至今仍在內斗下風雨飄搖的北京文化能否等到《封神三部曲》「救命」,還是未知。
《送你一朵小紅花》斬獲12億票房,橫店影視進入轉型關鍵期
業績: 上半年營業收入14.7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239.7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67.41%。
上半年財報中,橫店影視並未公布院線業務和內容業務的具體營收比例,但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橫店影視在全國擁有影投公司574 家,實現票房收入10.85億元。由此來看,目前院線業務仍是橫店影視的支柱業務,而影視製作和銷售賣品、發布廣告等業務合計貢獻的營收在4億元左右。
2021年上半年,橫店影視上映的影片並不少,其中作為出品方參與的有《你好,李煥英》《熊出沒·狂野大陸》《我的姐姐》等4部影片,聯合出品的有《緝魂》《武漢日夜》2部影片。此外,上半年計入橫店影視業績的,還有2020年年末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票房達到11.9億的影片,為橫店影視主投主控。
《送你一朵小紅花》是迄今為止,橫店影視主投主控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2016年,橫店影視開始涉足上游內容製作,但過去幾年參與的80餘部影片中,橫店影視基本都是以參投為主,主投的作品寥寥無幾。《送你一朵小紅花》這部小成本影片的成功,對橫店影視而言意義重大。
去年12 月,橫店影視與橫店控股簽署了相關轉讓協議,收購了橫店控股持有的橫店影視製作和浙江橫店影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在內容製作端加大發力,向「內容+渠道」全方位發展。這次收購的成果很快體現了出來,《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第一出品方就為浙江橫店影業,影片的票房也反映在了橫店影視的財報中。
其實,做院線起家的橫店影視,當下和萬達電影的發展方向是類似的,即從發行端向內容端轉型。對此類公司來說,一部主投主控作品的成功是值得肯定的,但能否真正從「院線公司」升級為「電影公司」,還是需要長線耕耘,產出更多爆款來證明自身的內容製作能力。
從上半年五家電影公司的業績來看,2018年開始,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且影視行業結束高速發展期後,那些沒有在浪潮褪去後爆雷的電影公司,基本都抗住了行業轉型和疫情帶來的壓力,就如光線傳媒、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這些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都有了大幅提振。
不過,對比往年電影公司們的內容儲量來看,今年各家電影公司的存糧都減少了,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如疫情影響下不少內容製作延遲,如不少項目因資本撤離而難以開機。從大環境看,整個電影行業依然未能脫離低谷期,2021年下半年,電影市場或將繼續負重前行。
㈦ 十大傳媒公司
一、中影CFGC(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9年
始於1999年,電影行業知名品牌,國內大型電影製作與發行機構,專業從事影視製片製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及影視服務業務的上市公司。
二、華誼兄弟(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4年
於1994年創立,國內頗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娛樂集團,在影視/音樂/娛樂經紀等領域居於重要地位的大型民營娛樂公司。
三、光線傳媒(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8年
國內民營傳媒領域先鋒,旗下擁有光線影業/青春光線/彩條屋/小森林影業等多個品牌的大型傳媒娛樂集團。
四、博納影業BONA(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9年
國內大型民營影視公司,從事影視製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院線管理/藝人經紀等業務的全產業鏈布局的影視內容製作公司。
五、萬達影業(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遼寧省大連市
品牌創立時間:2011年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隸屬於大連萬達集團北京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萬達影視集電影、電視劇的開發、投資、製作、宣傳、營銷、發行等多方位影視功能為一體,並專注於海外影視業務的發展。
六、上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上海市
品牌創立時間:1896年
國內較具規模和實力的電影集團,以影視產品創作/生產/宣傳/銷售/發行/放映等為主,涵蓋「電影製作+發行+放映」的全產業鏈公司。
七、北京文化(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7年
專注於構建電影/電視劇/綜藝/藝人經紀/新媒體/IP授權運營與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平台,上市影視娛樂傳媒集團。
八、安樂EDKO
品牌發源地:中國港澳台香港
品牌創立時間:1950年
成立於1950年,從事電影製作/電影和影碟發行/收費電視頻道及廣告製作,香港老牌電影製作及發行公司。
九、寰亞
品牌發源地:中國港澳台香港
品牌創立時間:1994年
成立於1994年,亞洲頗具影響力的多元化華語娛樂內容提供者,從事電影製作及發行/演唱會及現場表演/藝人管理/音樂製作及出版等業務。
十、英皇電影
品牌發源地:中國港澳台香港
品牌創立時間:2000年
英皇集團旗下,香港較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娛樂媒體公司,華語電影製作及發行業內享有較高地位,以電影投資/電影製作及發行為核心業務。
㈧ 影視傳媒 A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影視傳媒 A股上市公司有:
1、華誼兄弟300027:影視傳媒龍頭。華誼兄弟2021年第二季度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82億,同比增長89.81%;凈利潤-1.29億。A股電影行業龍頭,業內產業鏈最完整、娛樂資源最豐富的公司之一,同時布局電視劇、網劇及網路大電影,擁有電影主題公園;18年代表作包括《芳華》《前任3》《江湖兒女》,影視娛樂收入36.57億,佔比93.99%。
2、芒果超媒300413:影視傳媒龍頭。公司2021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38.44億,同比增長26.19%;凈利潤6.78億。公司服務全國及海外億級規模用戶,通過互聯網視頻平台、IPTV、OTT等多種傳播渠道,整合豐富的視頻及電商產業鏈資源,協同影視劇、綜藝節目、音樂、游戲等眾多內容製作及運營主體,采職廣告、會員付費、內容製作與分銷、電信及有線電視運營商增值服務收入分成、視頻電商等多種盈利模式,打造集流媒體內容、新媒體平台、互聯網信息及電商服務一體共生的獨具特色的芒果媒體生態。
3、*ST長動000835:2015年,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並購了諸暨美人魚動漫有限公司、湖南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杭州東方國龍影視動畫有限公司、北京新娛兄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宣誠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天芮經貿有限公司、滁州長城國際動漫旅遊創意園有限公司等多家涉及動漫、游戲、旅遊創意園等業務的文化娛樂類公司,正式進入文化娛樂行業。
4、粵傳媒002181:「德粵基金」由粵傳媒全資公司廣東廣報投資有限公司與德同資本共同設立的廣州德同廣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目標規模為人民幣5億元。
5、奧飛娛樂002292:基於子公司有妖氣的漫畫P資源,與影視製作團隊、發行渠道等合作進行真人連續劇創作代表作包括《藍翅》《雛蜂》《十萬個冷笑話》;控股廣東嘉佳卡通影視有限公司,主營影視內容創作;18年影視類收入5.30億,佔比18.65%。
㈨ 中國的娛樂公司都有哪些呀
今年最火爆的幾部選秀綜藝,將藝人背後的經紀娛樂公司從幕後帶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大家在節目中所了解到的大公司就是樂華,再就是王思聰的香蕉娛樂,再就是以前很火爆的天娛傳媒。可能大家的認知之中國內最大的造星工廠就應該是這幾家了。
然而小編所了解的,國內還有一家更大的娛樂公司,他們的公司創辦時間早,規模大,旗下的藝人有很多都是早就已經在娛樂圈有著一席之地大牌明星!
那就是英皇娛樂,
它是隸屬於英皇集團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創辦於1999年,主要從事藝人的培養及管理,唱片發行,電影籌備,演唱會的策劃等娛樂性業務。
當今國內樂壇不少當紅藝人都是它旗下的,公司藝人在歷年頒獎典禮上攬獲無數獎項,特別是從2002年開始連續三年獲得了「表現最卓越的娛樂公司」大獎,至今沒有一家娛樂公司能打破這個記錄!
光是他們旗下製作的知名大電影就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十二生肖》、《逆戰》、《建黨偉業》、
《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建國大業》等等。
累計的票房更是數不勝數!
而他們旗下的大牌明星就有謝霆鋒、
王祖藍、古巨基、李克勤、張家輝,成龍之子房祖名、孫楠等等,還有很多大牌明星都曾經也是他們旗下的,比如王傑、鄭伊健、陳奕迅、
陳冠希、成龍、黃聖依等等。
光是這些我們就可以看出英皇娛樂究竟是有多大,多強的造星實力!簡直可以說這個公司就是半個娛樂圈的未來啊!
對於此事大家是怎麼看的呢?這篇部分名單裡面不知道有沒有大家很是喜愛的明星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說出自己喜愛的明星!為他打氣!打call!
㈩ 主題樂園飛速增加,是為了讓你開心而存在的嗎
到 2016 年 10 月,中國已經有 123 座主題樂園了。
從我們搜集的數據資料看,主題樂園面積越來越大,而且建得越來越快。
過去 10 年,國內的大型及特大型主題樂園屈指可數。但僅今年,中國就已經開放了 21 座主題樂園,還有 20 座主題樂園正在修建,這其中還包括韓國樂天世界、東方好萊塢、環球主題公園等幾家特大型的世界級主題公園。
與 60 歲的迪士尼樂園比起來,中國的主題樂園們還很年輕,但正在以其數十倍的速度建立起來。
主題樂園是門大生意
很顯然,不管是像華僑城這樣更早進入中國主題樂園市場的地產開發商,還是像迪士尼、默林娛樂這樣的新進入者,都看中了中國人手裡用於買開心或者買情懷的一筆錢。
這也正是建立主題樂園的經濟基礎和娛樂需求。
房地產公司高力國際還給這筆錢畫了一道線:「按照國際經驗,通常一個國家的人均 GDP 達到 5000 美元時,一個國家或地區會出現成熟的旅遊度假經濟。」
2015 年,中國人均 GDP 超過 8000 美元,大型城市如上海的人均 GDP 已達 1.5 萬美元。以地區經濟為指向的主題樂園們集中圍繞著中國的幾大經濟圈分布: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以及環渤海區都是大型及特大型主題樂園最密集的區域。其中,地區生產總值位列前三的廣東、江蘇和山東省,也恰好擁有最多樂園。
他人的成功無疑是讓開發商們前赴後繼的動力。
熱度持續了 60 年的迪士尼樂園總是被奉為圭臬。這個主題樂園品牌去年的收入達到了 161.62 億美元。每年入園的 1.38 億遊客在樂園的人均消費將近 120 美元。
盡管為了走入中國市場,迪士尼做了不小的妥協,出讓了 57% 的股份給中國政府,羅伯特·艾格依舊認為上海是「1960 年代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本人在佛羅里達州中部購買土地以來,迪士尼碰到的最好機會」。
上海迪士尼圈定了周邊 3 小時車程內的 3.3 億居民作為終身消費者。
這個生意萬達也在做,而且計劃用 5 年內建成 15-20 家主題樂園的數量壓過競爭對手。從房產到電影再到旅遊,萬達一直在打造所謂的文化產業閉環。按照王健林的話說,旅遊不像其他行業容易更新換代,是個「長壽投資」。
盡管今年上半年,萬達的收入結構發生了一點變化,文化集團收入增長了 57%,占據總收入四分之一,但萬達的收入大頭依舊是房地產。
這也意味著,這門所謂的常青投資延續了萬達以售養租的模式,還是為了反哺萬達的核心業務。
「反哺」是不少國內開發商過去到現在都在用的套路:低成本獲得土地使用權、大規模開發建成主題公園、炒熱片區、通過房地產變現。
27 年前,國內最老牌也是最大牌之一的深圳華僑城,與香港中旅國際投資公司共同建立的錦綉中華,在之後將近 10 年時間里,都是很多主題公園的建造模板:用微縮景觀展現大好河山。當時,不少並未真正去過巴黎的人,相冊里會有與巴黎鐵塔合影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剛去過像世界之窗這樣的樂園。
90 年代最常見的主題樂園是類似中華民俗村或是世界之窗這樣的微縮景觀樂園
1998 年,已經有了不少主題樂園投資經驗的華僑城建立了深圳歡樂谷。這種將主題公園開發和地產結合在一起的商業模式,引發大批旅遊地產投資熱潮。
然而萬達現在做的,又比當年純粹的商業地產模式多了一環。浩華管理顧問公司董事王澍認為,萬達在南昌、哈爾濱、合肥建立的萬達城,是正在開創一種新的開發模式——「主題樂園+旅行社+酒店」。
萬達在全國各地收購的旅行社們為萬達城帶去了 70% 的客源。前幾天,萬達旅業並入同程的消息剛坐實,盡管這看起來像是萬達不得已的斷腕,但同程擅長的線上與萬達線下業務結合,也許能為主題公園引入更多的人流,這也正是萬達的訴求。
比起修路,建造速度飛快的樂園更適合做城市形象的招牌
「做迪士尼、環球影城、六旗,最大的旅遊資源就是人口、大城市、交通輻射面,以及地夠不夠爛。迪士尼用地,南匯連莊稼都種不出來」,王澍在談到主題樂園選址時說道。
除了為房地產商加熱,對那些沒有太多旅遊資源的城市來說,主題公園還會和當地政府的政績牢牢掛鉤。主題公園帶來的人氣,能形成消費流,拉動當地產業。政府樂於見到有經濟實力的開發商拿地造樂園,並且會在政策、金融、土地等方面對主題公園項目給予優惠支持。
按照現在建造樂園的速度,政府任期內就能收到成效,樂園比起修路,似乎更適合當作城市形象的招牌掛出來。
集中了方特歡樂世界、夢幻王國、東方神話以及水上樂園的蕪湖和鄭州,連續幾年都在全國 GDP 百強城市名單內,而且分別保持了 10% 和 9.3% 以上的同比增長。在 2014 和 2015 年,百強城市 GDP 的平均增長值分別為 8.3% 和 8.5%。 就在過去不久的中秋假期中,蕪湖共接待遊客 63.07 萬人次,旅遊總收入 6.83 億元。其中方特旅遊區接待遊客 6.28 萬人次,僅門票就帶來 769.12 萬元收入。
蕪湖方特夢幻王國,看著像是低配版的迪士尼城堡。
只是,這些數字遠不足以和主題樂園為奧蘭多帶來的一切對比。人口僅有 200 萬的奧蘭多每年吸引超過 6000 萬的遊客觀光,為這座城市創造 300 多億美元收入。原因就是這里有包括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在內的 20 座主題樂園。
如果說迪士尼或環球影城和其他國內開發商有什麼相同之處,可能是主題樂園都不算他們最賺錢的業務。
不過,迪士尼和環球影城在用核心的知識產權控制下游的渠道和衍生產品,而大部分國內開發商在靠主題樂園積攢人氣賣房。除了對原有游樂設施進行改建和擴張,迪士尼和環球影城都還不斷往上游注入新的電影元素。迪士尼投入 150 億美元先後買下了皮克斯、漫威和盧卡斯影業,而環球影城買下華納哈利波特版權、收購夢工廠。
這的確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環球影城在奧蘭多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開放,遊客人數攀升。更為顯著的例子是日本環球影城去年的遊客人次高出前一年記錄 18%,也歸功於哈利波特景點系列第一個整年運行。
這可能是自 2013 年之後國內的開發商們突然都開始談論 IP 的原因。萬達之所以執迷於並購,一部分也是為了佔有 IP 這個稀缺資源——盡管在萬達主題樂園里你還感受不到這一點。
拿著一個成功模板就覺得可以造夢,是不少開發商的錯覺
以樂園之名行圈地之實已經是屢見不鮮的開發商行徑。
「入行」最早且占據領導地位的華僑城拿下不少高線城市,趕在 2010 年以前就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埋下樁子,宋城集團則主攻旅遊城市,先後在杭州、三亞、麗江、九寨開放歷史主題樂園。長隆的幾家樂園都聚集在珠三角。華強方特和萬達來得晚些,但是在快速往那些交通便利的低線城市拿地滲透,位置上看合圍大城市。
主題樂園的設施和技術從來不是一個難點,這也讓投資商產生了「復制模式等於復製成功」的錯覺。除了這幾家主要的開發商,全國共有 2800 多個大大小小的主題樂園式旅遊景點。他們主要通過游樂器材引流,通過零售和餐飲變現。
但是他們中的 90% 都不賺錢,繼而使得主題樂園每三年更新 30% 游樂設施和內容的要求難以實現。對遊客來說,它們死氣沉沉、設施老舊,毫無吸引力。這樣的復制粘貼樂園走向倒閉是必然結果。
中國旅遊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近 10 年,有 80% 的主題公園關門,甚至不少樂園在開業不久之後就宣告失敗,沉澱資金達 4000 多億元。不少失敗的開發案例不僅帶來庸俗不堪的審美和乏味的旅遊體驗,也是對自然環境的大規模破壞。
要運營一個主題樂園,其實是一種高要求的經營業態,團隊、價值鏈條、過程管理、交互管理、體驗宣傳、客戶管理等環節缺一不可。這些要求從迪士尼幾十年來的審慎選址、衍生品和服務招商、配套的交通設施可見一斑。
這樣的泡沫經過一批洗牌之後褪去,我們也能看到留下來的都是誰,在用什麼樣的方式獲取利潤。
一般來說,在一個主題樂園的佔地面積中,游樂器材面積不超過 50%,其他面積要做餐飲、零售等才能維持盈利。
與此同時,盡管主題樂園的規模有變大的趨勢——這意味著增加和更新游樂設施,這也的確能帶來客源,但並非面積越大的主題樂園越能吸引到更多的遊客,拿宋城集團來說,建園時間最早、佔地面積僅 90 畝的杭州宋城從面積上看幾乎只有三亞宋城和麗江宋城的一半,但它在去年達到了 728.9 萬入園人次,是另外兩家同門樂園的 2 倍左右。
當然,這並不說明在這幾家主打文化現場舞台秀的宋城樂園中,哪家的節目更好看。對宋城遊客人數起決定因素的還是它的商業模式:主攻杭州三亞以及麗江這類旅遊城市,受益於集體旅遊團導入的大量人流。
這又是一點國內外主題樂園區的不同:六旗和環球影城在吸引遊客時,靠的是粉絲和科技的幫襯——他們分別投放了主打 DC 漫畫人物的正義聯盟和哈利波特影城。
一線城市再次受到主題樂園的青睞
按照高力國際發布的報告,「年輕人和兒童比例高的城市,其居民對於主題公園的需求更大,老齡化的城市則反之。」像上海、北京等超大型城市,雖然其戶籍人口呈現老齡化特徵,但在大量的外來常住人口中,年輕人占據主體,對於主題公園有較大的需求。
這不難解釋出生率較高的安徽成為萬達和方特同時選中的熱地。需要指出的是,過去,出生率較高的省份比如安徽、江西、四川的人口都在向外輸送,但最近幾年的人口迴流讓主題樂園在這些地方的發展有了更大潛力。
按理說,一線城市漸趨飽和的市場,讓那些交通便利、地價又相對便宜的城市成為開發商的選擇,主題樂園會逐漸往低線城市走。但因為外商的進入,樂園又在一線城市「復興」了。
這場復興似乎是由國外進入者帶動的,除了即將在 2 年後在廣州開業的萬達城和預計 4 年後在上海建成的中國電影世界,主題樂園在一線城市的增長大多來自國際主題樂園品牌:上海的迪士尼、樂高樂園和北京的通州環球影城。
從過去十年到現在,進入主題樂園的大玩家們換了一批人。他們當中,依靠樂園反哺的地產商雖然還在列,但多了國外主題樂園品牌商、還有像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樣的文化傳播公司——他們也將目光投射到了上海。
可以說,與之前占據一線城市的主題樂園相比,品牌商們對樂園業態進行了一次升級。畢竟大型城市的客流和消費能力依舊是開發商看的重點——一線城市居民是 1 小時車程內的主要居民市場,而且他們可能更願意為那些文化性質的卡通形象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