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哲學主題思想
1. 電影中都蘊含著哪些人生哲理
前段時間的熱映電影《老師好》的那一句台詞就很有哲理,「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真的感想很多,想到了自己的高中生活,想到了陪伴我們三年的班主任,想到了朝夕相處了三年的同學,老陸的那句「車已經到站,我將原路返回,而你們將遠走高飛」還在我的耳邊響起,是啊,三年很快,三年很長,願我們各自珍重,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2. 電影中都蘊含著哪些人生哲理
我覺得不同的電影,蘊含的不同的人生哲理,沒有說清楚具體是什麼電影,很難說清楚都包含具體的什麼哲理的。
比如,《土撥鼠之日》講述了主角菲爾身上發生了離奇的經歷,他發現自己永遠停留在了2月2日的土撥鼠日,無論當天他做了什麼,一覺醒了,這一天又重新開始。
然後他在這一天開始放縱,甚至犯法,尋找刺激,畢竟他無論做了什麼瘋狂的事情,一覺醒來又是重新開始,他不再畏懼以前這些不敢做的事情。
接著,他每天追求小鎮上的一個個女性,他最終發現他能追到任何異性,但卻始終無法追求到女主角,無法得到女主角的心。他開始絕望,不停的自殺,最終也沒死成功。
最後,菲爾大徹大悟,覺得應該過好生活的每一天,即便每一天都一樣。他得到的小鎮人們的喜愛,也不知不覺獲得了女主角的真心,最終兩個人共度良宵,菲爾第二天早上發現,女主角還在他身邊,並沒有消失,不斷重復的這一天過去了,他贏得了女主角的真愛。
電影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一生很多時候都發現,我們過著相同的日復一日,今天跟昨天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可能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用心過上每一天,如果我們用心去過好每一天,那麼才會發現,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精彩。
3. 王家衛的電影哲學,是怎樣的哲學道理
王家衛的電影哲學,是很有內涵的哲學道理。王家衛認為拍電影不能只是為了拍出來的劇情和電影好看,所拍出來的電影也要有意義有內涵,沒有意義的電影就和口水歌一樣,只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一部真正好的電影,在這一部電影劇情的背後是有著很多意義的,是能給到人啟發和讓人去思考的。
一部有意義的電影是非常重要的,這就相當於給電影賦予了靈魂。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可以讓觀影的人得到教育,電影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觀看電影的人可以從電影中的情節事件感悟到一些自己的啟發,從而在電影中學到一些東西。
總結王家衛對於拍電影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這也是王家衛能成為優秀的電影製作人的原因。
4. 電影中有哪些哲學思想
《羅拉快跑》,影片中「存在先於本質」是主人公羅拉帶給我們的思考:德國柏林的街道上,一個全力奔跑的紅發女孩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她的男友(曼尼),她就是羅拉,她只有20分鍾的時間。
5. 王家衛的電影哲學是什麼
知名的中國導演有很多,但是能讓之為天才導演,能讓同行導演都稱贊有加的只有一人,那就是王家衛。王家衛的電影充斥著晦澀、隱喻和高深莫測,看似用簡單的故事線,卻訴說著極其深刻的道理,他的電影能讓人又愛又恨。
雖然說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故事和背景,但是他製造的電影構造卻都是擁有同一個特點,那就是虛無的世界。王家衛擅長用獨樹一幟的電影鏡頭來刻畫出一種虛無的高深莫測感,但是如果細看,又能夠感受到電影當中想要表達的晦澀、隱喻的道理。所以王家衛的電影總是讓人又愛又恨,感覺自己看懂了,但是又好似沒有看懂,無論看多少遍王家衛的電影,心裡永遠都有一種被吸引的感覺,王家衛也用電影塑造出了他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是高深的、晦澀的,但也是通俗易懂的。他的電影往往用非常隱晦和虛無的框架來構造出一個獨特的世界,但是懂王家衛的人一定能夠看得出他想要表達的世界,對於王家衛來說,他的電影原則就是做到極致。
6. 朋友們誰能告訴我德國電影一般蘊含的哲學思想啊謝謝啦!
德國電影的主要內涵就是紀律和反抗。
即使有什麼新思想的話,也無法擺脫這兩個主題。
德國所在的位置就是一個必須服從紀律然後團結反抗才能生存的地方,有很小的領海,和更小的出海口,所以對於德國來說,必須時刻把自己的生存之道傳輸給自己的國民。
7. 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主題思想,是傳播一種什麼樣的哲學理念和影視藝術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描寫了一個叫1900的人傳奇而又十分凄涼悲愴的一生。1900是一個被遺棄的孩子,被船上工人撿到收養並起名1900,他一直生活在船上,憑借自己過人的天賦練就了非凡的鋼琴技藝。他開始成為船上的鋼琴師,經歷了很多故事,而終究,哪怕他喜歡上了一個姑娘, 他也沒有下過船,直到這艘船被棄用被炸毀……
8. 《天堂電影院 》反應了什麼哲學思想
1.柏拉圖主要體系就是關於理想國中根據人的職業和能力進行社會分工,另外他的主要思想是「理型論」,理型論是指在我們居住的現實世界之外,存在一個完美的理型世界。我們的世界是理型世界不真實的倒影。
2.亞里士多德的學術涉及很廣,包括早期的物理學,邏輯學,修辭學。他強調人的社會性和政治性,並認為人(其實是男人)應該參與政治,獲得治理城邦的一部分權利,我的世界觀基本上唯物,然而他對於運動的解釋卻是唯心的,他認為世界的變化是在一種「因」(如動力印,目的因)的推動下進行的。
3.培根,他的主要哲學成就是「工具論」和以科學實踐為基礎,以理性認知事物的方法論。
4.笛卡爾是個二元論者,其思想與培根類似(因為培根受過笛卡爾影響),笛卡爾的世界觀中,擴延和精神是二元並存的,並且他用數學和科學的「精確手段」來重新解釋哲學。是現代哲學之父。
5.盧梭,盧梭為人所知的其實就是「社會契約論」,就是平民和統治者之間存在的契約,平民以被統治(交出權力)為代價,獲得統治者保護,如果統治者不履行保護職責,社會會病變。(因為根本上統治者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
6.康德,這是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是他的不可知論和唯心主義,主要著作是兩本《批判》,他認為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是局部而且不真實的,因為他不確定我們看見的東西是否是真的如我們所見(他認為,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是一種戴墨鏡看東西的行為,故在許多方面失真)
7.黑格爾就是唯心主義辯證法。他相信世界有一種「自然理性」(自然的意識,一種有條不紊的絕對精神,世界運動的根本),而自然理性根據其固定程序運動。並且在運動中遵循相互聯系,以矛盾為動力等辯證法原理。
8.馬克思的哲學主要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中,首先他豐富了「物質」這個概念。並在此上用聯系,全面,發展的角度去理解事物,而在歷史唯物主義中,他揭示社會進步的動力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基本矛盾!他主張無產階級暴力革命,推翻剝削,建立共產主義。
9.尼採的學術真是極度復雜,也因此很容易備曲解!主要是「超人哲學」「權力意志」,就是說權力是英雄的意識,人類是不完整的產物,我們應不惜代價的成為(進化)成超人。而超人不必多,因為他們是統治者,超人能力極強,無限施與,不球回報。尼採的學術中,有貴族主義情結,他輕視平民,強調力量與權力,歧視女性。但是他卻為人類從天主教禁錮的進一步解放做了貢獻。(「上帝死了」)
10.羅素,羅素的思想呢,其實在美學上體現得多一點,他的哲學就是由辯證客觀唯心主義(新黑格爾學派)過度為「新現實主義」。他的哲學方法和笛卡爾類似,以數學邏輯推動~~~
好了,就這樣了,我要上班了。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