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組成員都不熟打新電影
㈠ 《薩利機長》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很有幸,在紐約過夜的時候,和我的機組成員去電影院觀看了《薩利機長》,這部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傳記劇情片,由著名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領銜主演。
影片根據2009年美利堅航空公司1549號航班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薩利機長在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故事,但對他在這次事故中的質疑卻遠沒有結束,電影一開始就是從(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他幾乎嚴苛的調查開始。委員會的成員懷疑開飛機的駕駛員們其實是做出了一個不僅錯誤而且危險的判斷,也許飛機並沒有飛行員想像的那麼危急,他們或許有足夠的可能返回紐約拉瓜地亞機場。到底真相是什麼呢?不過多劇透,此部優秀的電影將在1月29日在中國公映,非常希望我們所有的空勤人員都去看看。
《薩利機長》電影有導演優秀的編導才能,也有演員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難逼真的情景再現,但我更希望我們民航人去看卻是電影中一直強調的以薩利機長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盡職守的職業精神,他們在工作中全神貫注的專業精神,對安全對旅客高度的責任感,一種應該被我們所有民航人學習的最高職責:我們民航人最高責任和義務就是保證安全。
電影中的幾處情節讓人動容,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沉沒,冰涼刺骨的河水淹沒了半個飛機後還要再次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乘客,才最後一個撤離。在離開飛機的時候,連錢包都沒有拿,但專門回駕駛艙拿了旅客名單,回到岸上不肯換下濕衣服或去醫院,只想第一時間證實所有乘客都已生還。
薩利機長在飛機馬上要水上迫降,高度只有500英尺的時候,用旅客廣播系統向自己的機組和旅客宣布「抱緊防撞」,本來毫無准備的乘務員開始用最響亮的聲音嘶喊:「抱緊防撞「,當飛機因為兩個發動機停車,原本落地前喧囂噪音的駕駛艙在整個落地過程中都充斥著乘務員響亮的口令。飛機接水,一個乘務員腿部嚴重受傷,但依然指揮旅客撤離,打開撤離滑梯。
當年輕的管制員竭盡全力的幫助機組,當看見飛機的應答機信號在雷達屏幕消失的時候,口裡雖然堅持說著沒有回復的飛機也不一定會墜落,但一顆眼淚已經不知不覺流在他的臉上。他離開工作崗位,卻一直為自己不能為機組提供更多的幫助而深深的自責。
電影中,當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委員感謝薩利機長為這次飛行奇跡做出的貢獻時,他謙遜的說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職,這次水上迫降的成功,首先要感謝自己的機組配合默契的精誠協作,還有那些自發第一時間趕到的哈德遜河上的渡輪水手,從直升機上跳入冰水中的警察,立即到位的消防員和醫務人員,感謝和這次空難有關的人都果斷、有力、毫無猶豫的投入營救。
電影中讓人感到的人物還有那些迫降後剛開始慌亂但後面一直有序互助的旅客,擁抱機長英雄的酒店員工,幫助媽媽親吻機長的化妝師,和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酒吧酒保。導演伊斯特伍德在處理這些人物拿捏的相當好,他讓那些飛行員機長,飛行機組,管制員參與救援的人以及圍觀的民眾都那麼有個性、充滿自信,溫和而體貼,在一次空難中處處展現出人性的溫暖。一次飛機因為意外原因嚴重故障但全部旅客生還的飛行奇跡,保證飛行安全是所有感情的基石。
因為自己是一名飛行員,又非常認真的看過薩倫伯格機長的自傳小說《最高職責》,
電影看得非常有感觸,。電影中的每一個情節和台詞幾乎都能從《最高職責》中找到出處,在書中薩倫伯格機長在整個飛行職業生涯中,他認真對待他的職業,認真進行每一次飛行准備、飛行過程中,精確掌控他已經很熟悉的飛機性能,他「把駕駛飛機當做一門藝術,精雕細琢」。薩倫伯格機長的高尚,來自其他時候所做出的那些選擇——在履行職業操守時,是一絲不苟的,在一生中做出的許多選擇,幫助他做好了准備,來應對發動機發生故障的那一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我的一生讓我把飛機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孫河上。」
在電影中薩利機長在電影中說:過去的42年中,我飛過成千上萬個航班,但我在其中一次的表現卻決定了人們如何對我整個飛行生涯做出評價。在一萬九千小說中,只有這短短的兩百秒決定別人對你一生的看法。
薩利機長是個幸運者,他和他的機組盡了最大努力,運用了平時積累訓練中學到的技能,作出了正確的決策;沒有放棄,珍視飛機上的每一個生命——於是最終他們有了一個好的結局。作為和飛行安全相關的民航人,我們必須每時每刻盡力做對,還要努力做好,因為不知道生命中的哪一個瞬間會決定對我們一生的評價。
我們民航人對待安全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履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也許平安飛行了上千次起落,安全指揮了數萬架飛機,但決定你的不是你的「一貫」,而只是你的「一次」,偶爾一次疏忽就成千古恨。這樣認識和存在雖然嚴苛到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這就是我們工作的特性,生命只有一次,事故無法重來。安全永遠是民航人最高職責。
如薩利機長一直在電影中強調: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個做了本職工作的普通人。這就是我們民航人對安全對工作最真誠的表白,也才是我們這個民航群鮮活民航安全工作中的真正體現。《薩利機長》的故事,最感人的地方也正在於此。
㈡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馬上採取了反擊,如電影<<珍珠港>>中所述,美軍轟炸的是日本的哪座城市最後迫降在哪裡
1.准備 自從珍珠港事件以來,羅斯福一直敦促他的軍事計劃人員尋找轟炸東京的辦法,太平洋外圍和菲律賓的一片潰敗中,這種需求就更加迫切。使用陸基飛機從中國起飛,飛機只能飛單程。直至1942年1月中旬,金海軍上將的參謀部想出一個方案:從一艘航母上出動陸基轟炸機進行轟炸。航空母艦可以將飛機載到靠近日本海,但中型轟炸機無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轟炸任務的飛機要飛往中國大陸。 這個計劃選中了中型轟炸機B-25B和最新服役的航母大黃蜂號,並由當年的飛行速度世界紀錄保持者詹姆斯·杜利特爾中校(右2)領 導完成。為此B-25B進行改裝,拆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設備,增加了油箱和偽裝用的木製機炮。1942年2月3日,兩架B-25B在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證明了這一計劃的可行性。此後,由第17轟炸機大隊的志願者組成了二十四套機組,這些機組成員只知道將完成一項非常危險的秘密任務。機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跑道上標出的模擬飛行甲板上演練短距起飛滑跑,大黃蜂號甲板上也劃上了與陸地跑道一樣的中心線標志。 2.進發 1942年4月2日,大黃蜂號在6艘艦只的護航下載著杜利特的機組人員和16架B-25B,告別了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劈波嶄浪,向西急駛。 4月14日,大黃蜂號穿過北太平洋風暴區,在阿留申群島和中途島之間的一個指定地點同哈爾西的企業號會合,「邁克特遣艦隊」-這是任務的代號,在陰沉的海面上向著九州海岸以西400英里的目標海域進發。通告了這次任務的目標後,全體人員歡聲雷動。 途中,特遣艦隊收到東京電台的這樣一則廣播:「英國路透社報道,美軍三架轟炸機轟炸了東京。這種消息可笑之極。日本國民對這種宣傳毫不在意,正沐浴在和煦的陽光和櫻花的芬芳中享受春光。」杜立特真想為其更正一下是16架。日本的毫無防備增強了機組人員完成任務的信心。 4月17日下午,「邁克特遣艦隊」離起飛點只有二十四小時的水程,仍未被敵人發現、大黃蜂號上的甲板人員對B-25B作了最後檢查。每架飛機攜帶4枚500磅的炸彈,米切爾上校的勛章都系在了炸彈上。炸彈還上寫著:「我們不想燃燒世界,只想燃燒東京」。這種寫炸彈文學的傳統延續至今,送給薩達姆的炸彈上也有。 傍晚,雷達發現了日本海上警戒線最外層的哨艇,艦隊改變了航向。4月18日上午七時半之後不久,一艘敵船發現了特遣艦隊,它發出的無線電警報被艦隊接收到了,幾分鍾之後,前衛巡洋艦用炮火擊沉了這艘小型勤務艇。杜利特和哈爾西決定立即起飛,即使多飛一百英里,也不能讓艦隊冒險,這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雖然日本防線即將處於警戒狀態,但日本人不會料到當天就有襲擊。 3.出擊 「讓杜利特和他勇敢的中隊起飛吧。一路平安,上帝保佑!」哈爾西向大黃蜂號發出信號。上午8時,大黃蜂號調頭迎風,杜利特緊緊握了一下艦長米切爾上校的手,然後對他的同夥喊道:「好伙計們,就這么著,一起出發吧!」 碩大的大黃蜂號在她所依附的海水中與一片落葉也無甚區別,甲板前後搖晃幾乎貼近了海面。B-25的左翼已經伸出大黃蜂的左弦外,杜利特將油門加到了最大,飛機搖搖擺擺地朝強風中沖去,沉重的機身在甲板盡頭緩緩抬起,隨後每一架飛機離艦,甲板上都發出一陣歡呼。8時24分,16架飛機全部安全起飛。海軍攝影師約翰·福特中校和他的攝影組對整個起飛過程進行了拍攝。 「那天上午,風在怒吼,海在咆哮,蔚藍的海水在航空母艦兩側迸裂出一簇簇浪花,」,哈爾西在其回憶中寫到,「吉米率領他的中隊起飛了,隨後我的值班參謀在旗艦航海日誌上寫道:改變航向,轉彎九十度,立即以每小時二十五海里的速度退出該海區… 」 杜利特率領他的中隊向西飛去,每一位飛行員都知道了各自所要轟炸的軍事目標、鋼廠、飛機廠和電站。機組開玩笑時曾說要通過拋硬幣決定誰來將炸彈扔到日本皇宮中,實際上皇宮、醫院、學校等均不在轟炸目標之列。即使在後來350架B-29轟炸東京時,皇宮也是絕對的保護區,這也算是對敵方最後的一點尊重,但是不知道日本在中國首都南京保留了什麼? 4.進攻 兩個小時以後,東京時間12時20分,當杜利特的轟炸機低空掠過東京灣的時候,東京城裡的人正在吃午飯,一隊巡邏機也沒有發出警報,阻御低空飛行飛機的防空襲阻塞氣球,剛剛在上午的防空警報演習結束後取下來了,甚至在高空中飛行的九架戰斗機也沒有發現杜利特。 當天中午,東條英機碰巧視察水戶航空學校乘飛機回東京。東條的秘書發現從右方飛來一架雙引擎飛機,塗著一個不熟悉的標志,而後猛然醒悟,「美國飛機!」。如果B-25不拆掉機炮的話,還可能為這次任務增加額外的戰果。 「繼續在郊區上空向正南方向和東京東區中心方向低空飛行。升到一千二百英尺的空中,轉向西南方向飛去,向極易起火的地區投下炸彈,」杜立特一面丟下第一顆高爆炸彈,一面如實地記著航空日誌。「高射炮火非常猛烈,但只有一架飛機差點被擊中。一下降到房頂高度,然後鑽進西郊低空的煙霧之中,隨後調頭向南飛到海上」。警報器再次拉響了。在午餐時間擁擠的街頭和公園里,當第一批轟炸機掠過上空的時候,人們不約而同地向頭頂望去。人們揮著手,以為是日本空軍在作逼真的表演。只有當爆炸震撼著首都,滾滾濃煙升起的時候,他們才知道這是真的轟炸。 B-25B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 被轟炸的東京 在撤退的航空母艦上監聽東京廣播電台的船員,從播音員聲音後面顫悠悠的警報聲中,知道了杜利特的飛機已經到達城市上空。在後來的二十分鍾里,另外十架美國轟炸機掠過頭頂,城市裡發生了一連串的爆炸,這十架飛機遇上了大風,和頭兩架飛機拉開了距離,但是飛機從四面八方飛來,繼續製造了混亂。另外三架B-25轟炸機同時到達名古屋、大阪和神戶的上空,日本戰斗機駕駛員不知所措,好半天弄不清楚襲擊是從哪個方向來的,美國轟炸機趁機向東逃往中國海,日本戰斗機想追也來不及了。 5.尾聲 襲擊日本的16架飛 機全部脫離目標上空。其中1架受傷飛往海參崴,而後被蘇聯扣留。其餘15架飛機均飛往中國,目標是中國湖南株州機場,但由於黑暗、大霧和缺油,飛機均沒有到達目的地。15架飛機散落在中國浙江和江蘇,75名機組中,3人在飛機迫降時遇難,8人跳傘在日本佔領區而被日本俘虜,其中只由4人在戰後倖存。杜立特的降落傘徐徐落在農田裡,而後杜立特被中國農民救起,杜立特用生硬的中國話說,「我是在天上打日本的!」,這就足夠了。杜立特與其餘63名機組人員隨後均被中國軍民的護送到後方,而後輾轉回國。1990年,健在的機組還組織了聚會,並邀請當時保護他們的5名中國老人參加。 除了破壞九十座建築物和造成幾十名平民的死亡以外,這次襲擊沒有造成多少實際的損失。但是,正如總統所預料的那樣,它直接地激發了美國的士氣,「杜利特幹得漂亮」洛杉磯時報贊揚說。羅斯福為這件事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他說,這次進攻是從「香格里拉」發動的。「香格里拉」是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的神秘天堂,以此掩蓋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事實。 空襲使日本參謀本部顏面盡失,因為沒有情報表明美軍航母上有雙發飛機,所以空襲過後數日內仍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將一系列的情報聯系起來,包括發現美艦隊、遭到空襲、在中國發現飛機殘骸以及用嚴刑拷打從俘虜那裡得到口供,才明白襲擊的發動過程。隨後聯合艦隊立即組織截擊邁克特遣艦隊。但哈爾西的特遣艦隊輕易地躲開了追擊的飛機,艦隊穿過陰霆霧障飛速航行,幾天以後,日本帝國海軍放棄了追逐。 6.後記 1942年4月,日本第一階段的戰略任務已經完成,參謀本部沉浸在一種「勝利病」之中,而對戰爭的走向並沒有一個明確認識,對第二階段的目標問題也沒有達成一致。所選擇的目標有:澳大利亞、印度和美國。海軍聯合艦隊主張東進和美國艦隊決戰,因而制訂了中途島計劃。4月中旬,參謀本部正對中途島計劃進行激烈討論,中途島攻擊艦隊的指揮官南雲對中途島計劃就一直有不同的考慮。襲擊東京對帝國參謀本部造成了的巨大心理沖擊,而對戰爭進程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參謀本部一致通過了並不十分完善的中途島計劃。另一個影響是有大量的一線空軍被調回本土參與防禦。 日本聯合艦隊瘋狂追逐哈爾西邁克特混艦隊時,美國收集了大量有針對性的電文,這對破譯日本的密碼了解日本聯合艦隊的動向很有幫助。從這一點說來,對中途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另一方面,空襲東京有打草驚蛇之嫌-即在實力還弱於對手的情況下,過於直接地刺向了對手痛處。如果中途島沉沒的不是日本聯合艦隊四艘航母,而是美國的三艘航母的話,那麼杜立特之行是負有責任的。 轟炸東京的另一個直接後果,是陸軍參謀本部給侵華遠征軍的一道命令,隨後侵華遠征軍派遣五十二個營討伐國民黨控制的浙江省和江蘇省。在後來的幾個星期中,約有二十五萬中國農民被屠殺。十萬日本兵在鄉村燒、殺、奸、擄,野蠻和兇殘不亞於南京大屠殺。這次嚴厲的報復是要警告國民黨人不得再與美國的轟炸機合作。從這一點,中國的損失比日本大得多。
麻煩採納,謝謝!
㈢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闡述了什麼事情
機長劉長健一早執行重慶飛拉薩的任務,對這條線路熟悉得不能在熟悉了,但是他依然不敢掉以輕心。而卻在這次航班起飛後40分鍾,當時正當機長和副駕駛聊天的時候,副駕駛忽然聽見一些異響,回頭一看,竟然是玻璃上面出現了一些裂痕。處在萬米高空的他們及乘客點都處在生死關頭,但是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最終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㈣ 《中國機長》中機組成員表現極其優異,各民航機組成員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中國機長》這部大片,是根據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的,90%的還原度。雖然是藝術加工,但是機長和機組成員,對人民高度負責,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捨生忘死,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的努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不僅是電影,現實中他們也是這么做的。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根據報道,川航機長之前,經常進行玻璃破碎的處置學習和訓練,即使發生這種事件概率非常低,但是你准備好了,那能夠處置生存的機會更大。還有機組其他成員,練習和熟悉了處置各種意外的方案和辦法,遇到真正的危險,也就能從容應對。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不論什麼工作,什麼職業,一定要敬業。熱愛它,並且把它研究透,在遇到困難或者無法克服的障礙時,就能臨危不亂,鎮定自若,不至於陷入手足無措,悲觀失望的的境地。
㈤ 求一部類似人肉機器的恐怖血腥科幻電影,很有名的就不用說了,我幾乎都看過了,像異型,生化什麼的。
鬼金屬 講殺人犯附身在電路里
宇宙天魔
宇宙飛船邱吉爾號接近哈雷彗星,欲探知其內部構造。船長湯姆·卡爾森(史蒂夫·雷爾斯巴克Steve Railsback 飾)帶領一組隊員走出船艙,發現彗星內部藏有一艘廢棄的飛船,內有多具奇怪生物的干屍以及三個沉睡在水晶棺內的人類。為解開其中奧秘,湯姆下令將他們帶回飛船。
三十天後,空無一人的邱吉爾號飛臨地球,航天總署派出哥倫比亞號與之對接。宇航員在船中發現焚燒的痕跡和那三個沉睡之人,而機組成員全部死亡。回到地球後,三個人中的女性(瑪蒂爾達·梅 Mathilda May 飾)突然蘇醒,吸取了年輕守衛的精氣。之後守衛變成干屍,並最終風化。不久其他兩人蘇醒,似乎一場災難正降臨地球……
魔活人 講的科學家發明的機器吧自己變成怪物的
蚊人 人變蚊子的
變形蜘蛛人 昆廷是個瘋狂的漫畫迷,白天在一間生化科技實驗室擔任警衛,而下了班後的他,每天都窩在家裡做夢,幻想自己有天能成為超級英雄。一天昆廷發現了一群凶惡的歹徒埋伏在實驗室,在一場天昏地暗的槍戰後,歹徒倉徨逃逸,但昆廷的好夥伴卻不幸身亡。悲憤不已、為幫朋友報仇的他,偷出實驗室里一份由蜘蛛血所提煉出的機密葯劑並注入到身體。葯效漸漸生效,昆廷的身體產生恐怖的變化-變得愈來愈像蜘蛛,而一股莫名的嗜人慾望如浪潮般狂襲而來。
㈥ 電影《中國機長》是講的什麼樣的故事
《中國機長》(The Captain)是由劉偉強執導,於勇敢編劇,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傳記災難片。
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機組成員憑借著極少仍在工作狀態的儀器,艱難地進行手動駕駛。座艙釋壓發生時,乘務組立即執行釋壓處置程序,指導旅客使用氧氣面罩,並訓練有素地喊出:「請大家相信我們,相信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帶領大家安全落地。」生死關頭,英雄機組的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㈦ 《烈火凌雲》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烈火凌雲》也譯作《火海凌雲》,是由俄羅斯中央合作夥伴公司出品的動作災難片,由尼古拉·列別捷夫執導,丹尼拉·科茲洛夫斯基、 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阿格尼·格魯迪特領銜主演。該片於2016年8月19日在中國上映。影片翻拍自1980的蘇聯影片《機組乘務員》。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空中救援故事:被軍隊開除的新晉實習飛行員古辛以及民航飛行員津琴科、亞歷山德拉等機組成員,在一次飛往亞洲的航班中,志願前往火山爆發的昆吳島營救被困人員。然而降落後局勢陡變,火山再度噴發,機場幾近燒毀,這班俄羅斯機組成員竭盡全力,帶領來自世界各地的倖存者逃出生天。
影片中的大場面,火山爆發時機場,飛機被毀,半殘的飛機被岩漿追著緊急起飛,都做得特別緊張刺激。在特效和情節安排上,該片能讓看慣好萊塢同類電影的觀眾看到不一樣的元素。同時影片發揚了俄羅斯電影一貫的耐心塑造人物的優點,人物個性鮮明突出,安排了大量展現人性的感人細節。既有戰斗民族的刺激場面,也有細膩豐滿的角色塑造。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不錯的影片,各個方面做的都比較好,值得觀看!
㈧ 《中國機長》是根據什麼原型故事改編來的
《中國機長》是根據川航真實事件改編。
2018年5月14日6時27分,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慶江北機場正常起飛,載有包括機長劉傳健在內的9名機組人員和119名乘客。7時06分左右,飛機抵達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飛行高度9800米。
此時,駕駛艙的風擋玻璃突然爆裂。管制員剛發出下高度的命令,隨著一陣嘈雜的巨響,川航3U8633失聯了。
由於是真實故事改編,為了更好的還原事件本身,演員們也費勁了心思。張涵予、袁泉等主創實地采風,與事件親歷者見面,聽英雄機組還原當時情況。
(8)機組成員都不熟打新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製作
為了能讓觀眾在大銀幕上擁有更真實的「飛行體驗」,博納影業還斥資近3000萬元製作了1:1的空客A319模擬機,更請來了為《星球大戰》系列、《美國隊長》《雷神3》製作特效的好萊塢團隊。
劇組按照真實的備降過程,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拉薩貢嘎國際機場三大機場實地拍攝,力圖給觀眾呈現最真實的觀感。
英雄原型
電影里的英雄機組有9名成員,他們每個人都在現實里對應著一個原型人物。於冬透露,影片從開拍那天起,每一天,每個演員都會跟原型通過微信和視頻聯系,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都要跟原型溝通確認,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表演的准確和真實。
中國民用航空局和四川省決定,授予川航3U8633航班「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稱號,授予機長劉傳健「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稱號,副駕駛、第二機長等均獲表彰。
事發七個月後,經過了一系列心理和身體的康復治療後,機長劉傳健和整個機組重回藍天。用他的話說:「我們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職責!」
㈨ 川航事件獎勵結果 機長500萬第二機長200萬(其餘機組成員各100萬)
關於2018年5月14日的川航8633緊急迫降事件大家應該都聽說了,該事件現在已經被拍成電影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在該事件中因為機長的沉著應對挽救了整個客機所有乘客的生命,被稱為“英雄機長”,也獲得了民航局的獎勵,那麼川航事件獎勵最高金額是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川航備降事件獎勵結果
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8633從重慶飛往拉薩,在近萬米的高空中駕駛艙擋風玻璃突然破損脫落了,控制台上面很多設備都被大風吹毀了,並且艙外溫度在零下30度,艙內的機長還穿著短袖,隨時都有被凍傷的危險,而副駕駛更是半個身子都被吸出了窗外。
飛機開始劇烈顛簸,機艙內也斷電了,車上乘客都引起了騷亂,但是機長劉傳雄卻絲毫不慌,非常沉著冷靜的首先向地面發出了緊急求救信號,再高空盤旋片刻之後成功備降成都,保全了整個飛機上面119名乘客的安全。
事件結束之後中國民用航空局授予了川航8633機長劉傳雄“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的稱號,並且給了500萬元的獎勵,第二機長梁鵬獲得200萬元獎勵,其他機組7名成員獲得100萬元獎勵,關於川航事件獎勵結果在網友也引起了熱議。
對於這樣一件緊急突發事件,機長憑借自己專業素養和快速的反應,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將此次緊急事件化險為夷,解救了全機119名乘客的安全,並且還拯救了一架價值不菲的大型客機,這給多少錢的獎勵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