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評劇電影花為媒新鳳霞

評劇電影花為媒新鳳霞

發布時間: 2022-12-10 11:15:34

㈠ 評劇電影《花為媒》講的是個什麼故事詳細一點

王少安壽誕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互訴衷情,並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後,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阮媽來到張家,張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雙全,一說便妥,但王俊卿心愛表姐月娥,不允張家親事,並憂慮成疾。

王母又托阮媽到李家說親,月娥與李母喜出望外,惟其父李茂林則說王俊卿輕狂,不懂禮教,頑固拒婚。王俊卿聞知與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愛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媽獻計去張家花園相親,以為王俊卿親眼看見張五可的才貌後便會答應,但王俊卿病重,不能前往,乃請其表弟賈俊英代為相親。

賈俊英代替王俊卿前去張家花園相親。張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見賈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頓時雪化冰消,並贈紅玫瑰,私訂終身。賈俊英將張五可私贈的紅玫瑰轉送表兄,倍加贊美張五可的才貌,但王俊卿拒不接受,並將紅玫瑰扔在地上。

阮媽又向王母獻策,先將張家小姐娶來,待王俊卿看到如花似玉的張五可,病必好。王母只好應允,於是婚事商定,定期迎娶。李月娥得知,痛苦萬分。李母溺愛其女,乘李父不在家中,採納了二大娘冒名送女之計,搶先將李月娥送到王家與王俊卿拜堂成親。

王俊卿以為新娘是張五可,拒不拜堂。當他聽說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頓時心花怒放,疾病痊癒。待張五可的花轎前來,他們早已拜完花堂。張五可聞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闖進洞房,質問王俊卿。阮媽見狀,無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當此際,突然發現賈俊英,隨即將他拖入洞房,於是真相大白,兩對有情人各遂心願。

(1)評劇電影花為媒新鳳霞擴展閱讀:

基本信息:

《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評劇經典劇目,喜劇。最初由評劇創始人成兆才改變為舞台劇,後由著名劇作家吳祖光改編,1963年拍攝為戲曲電影。由方熒執導,吳祖光編劇,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一段愛情故事。

中文名:《花為媒》

外文名:Flower is a Go-between

出品時間:1963年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中國

導演:方熒

編劇:陳懷萍,呂子英,吳祖光

類型:戲曲片,評劇

主演:新鳳霞,趙麗蓉,愛麗君,李憶蘭

片長:1小時47分27秒

上映時間:1964年

對白語言:評劇

色彩:彩色

改編出處:《聊齋志異。王桂庵。子寄生》

㈡ 新鳳霞簡介

新鳳霞
評劇青衣、花旦。原名楊淑敏。籍貫江蘇,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生於蘇州。由人販賣到天津。後由老舍先生設計於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生日。

童年時期隨「姐」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五歲即開始擔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1949年北京解放後,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1950年,在共產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1951年,新鳳霞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文工團解放評劇團任主演兼副團長。1953年,新鳳霞調入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評劇團一隊任演員。1955 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出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了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繼《劉巧兒》之後,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採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齣劇目。她所塑造的劉巧兒、祥林嫂、趙淑華、李秀英、春香、銀屏公主、珠瑪、無雙、小白菜、燕燕、劉金定、張五可、楊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她和音樂工作者一道在這些劇目中創造了眾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調。在《乾坤帶》中創作演唱了凡字調大慢板;在《無雙傳》中創作演唱了反調大慢板;在《春香傳》中創作演唱了三拍子調;在《金沙江畔》中創作演唱了格登調;在《三看御妹》中創作演唱了降香調;在《調風月》中創作演唱了蜻蜓調;在《六十年的變遷》中創作演唱了送子調。這些新板式和新曲調極大地豐富了評劇的唱腔藝術,為評劇向大劇種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推動了整個評劇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斗的評劇舞台。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新鳳霞的心田,她以驚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過傷害的身體,邁著蹣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藝術領域開拓進取。她講學授藝,著書立說,教學不止,筆耕不輟。新鳳霞拖著沉重的身體,坐在輪椅上給她的弟子、學生說戲,示範演唱,克服行動的不便多次到劇場觀看學生的演出,以鼓勵和提攜後人。在她無私的教誨下,谷文月、劉秀榮、王曼玲、趙三鳳、戴月琴、高闖等一大批弟子、學生成為光大新派藝術的優秀傳人,成為今天評劇事業的骨幹與中堅。新鳳霞桃李滿天下,是我國戲曲界擁有眾多子弟傳人的功績卓越的戲曲教育家。

新鳳霞用她那唯一行動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豐富的閱歷,克服常人不可想像的困難,辛勤耕耘,創作出版了《新鳳霞回憶文叢》四卷、《人緣》、《評劇皇後與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時》、《新鳳霞賣藝記》、《我和皇帝溥儀》、《發愁》、《以苦為樂》、《藝術生涯》、《我當小演員的時候》、《我與吳祖光》、《絕唱》、《恩犬》、《新鳳霞的回憶》、《新鳳霞說戲》約四百萬字的文學著作。由英國戴乃迭夫人翻譯的英文及烏爾都文的《新鳳霞》在世界發行。

新鳳霞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因殘疾告別舞台後,新鳳霞仍滿懷著對生活的酷愛潑墨作畫。她的國畫作品同她的演唱藝術一樣朴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新鳳霞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

新鳳霞渴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早在建國初期,新鳳霞就庄嚴地向黨提出了申請。但坎坷的經歷使她的願望一直未能如願。打倒「四人幫」後,新鳳霞再次向黨提出了申請。1982年新鳳霞被批准入黨,實現了她多年的夙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她以更高的姿態和對評劇藝術的高度責任感,投入到她後半生的藝術生涯中。

新鳳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評劇藝術的代表,她長年奔走呼籲,為振興戲曲,繁榮評劇不遺餘力。新鳳霞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獲得了美國紐約美華藝術學會1997年頒發的華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講學,是國際知名的藝術家。

誕辰:1927年1月26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農歷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㈢ 花為媒評劇全劇原版張少華演的二大媽是哪個人

「電影《花為媒》中,張少華和趙麗蓉同台演出,演的都是媒婆,她演的是二大媽。」

評劇,很多年輕人也許不熟悉,但說起抖音上熱門的「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人們一定能想到趙麗蓉老師春晚的這個小品。

其實這一經典片段就來自評劇《花為媒》,中國評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麗京,將來到關漢卿大劇院講述這個跨次元的故事。

《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是評劇經典劇目。舞台藝術片《花為媒》由著名劇作家吳祖光改編,1963年拍攝,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

王少安壽誕之日,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互訴衷情,並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後,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阮媽來到張家,張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雙全,一說便妥,但王俊卿心愛表姐月娥,不允張家親事,並憂慮成疾。

㈣ 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六啊六盼到頭春打六九頭,這是哪個電影啊

這不是電影,是趙麗蓉在名為《打工奇遇》的小品裡面唱的。

這一段台詞為: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啊 我看不出我春打六九頭, 這么包裝簡直太難受, 我張不開嘴兒, 我跟不上遛, 你說難受不難受, 你說難受不難受?

(4)評劇電影花為媒新鳳霞擴展閱讀:

《打工奇遇》是199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的小品,榮獲小品類一等獎,表演者是趙麗蓉鞏漢林金珠。

作品描述

小品用「貨真價實」四個字旨在引導商家在從事商業行為時要秉承「守法經營、誠信興商」的經營理念,把顧客視為衣食父母或「上帝」,用真品、實價贏得顧客的滿意。唯有如此,商家才能立穩腳根、生意興隆、財源廣進,消費者才能真正得到實惠與滿意。此外,也教育和提醒那些不法商販家或法人代表一定要拋棄不道德、不健康的商業行為,用假冒偽劣產品欺騙顧客,掙昧著良心的「黑心錢」。

拍攝花絮

董潔在其中演一個丫環,那時她還不出名。

趙麗蓉老師——那年,趙麗蓉奶奶被安排在春晚小品里懸腕寫下"貨真價實"四個大字。觀眾們覺得她信手捏來,一氣呵成。其實,趙麗蓉奶奶從小學戲,從未識字。為此她苦練數月,瞞過了全國觀眾。這才是對待藝術應有的態度!

趙麗蓉奶奶在眾多小品中都展示了她那靈活的舞步,但是晚年的趙麗蓉身體日衰一直忍著病痛表演,細心的觀眾都會發現她每次的起身都需要有人攙扶。表演《如此包裝》時那無意的一跪,所有的人都笑了,以為是小品特效。但她知道是自己身體的問題,她還是忍痛站起來完成演出。

作品評論

小品很有創意、富有時代氣息,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㈤ 新鳳霞演唱的花園相親賤人嗎

新鳳霞在電影《花為媒》中,有一場戲『花園相親』。
這是七八十年代為新鳳霞量身製作的評劇戲曲藝術電影。
這部電影記錄了新鳳霞評劇藝術的實踐活動,為評劇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資料。
花園相親這場戲,說的是大家閨秀張五可小姐,被媒婆阮媽媽引導去花園賞花,假借不知道什麼季節開什麼花,讓五姑娘張五可給報報花名。其實,這是阮媽媽給暗藏在假山後的「代相親」的賈俊英聽的。
張五可以為假山石後暗藏的公子是「王俊卿」,因此,故意的賣弄自己對各種花草的知識,讓對方領略一下自己的美貌。
這場戲,新鳳霞表演的張五可人物美貌、俏皮,婉似一位散花天子,光芒四射滿園生香,她真是聰明伶俐腹內有文章。
作者這種描寫張五可,是想讓假山石後面的公子明白,這樣的女子你沒有看上,這真是男方家庭的損失。
這畢竟是一出傳統戲曲,不是現代戲。我們應該客觀地欣賞這出舞台藝術片,不能用現代的觀念來評判傳統的戲曲。

㈥ 評劇《花為媒》曾攝製成同名電影,影片中由哪一位著名演員扮演女主角

新鳳霞扮演的張五可,李憶蘭扮演的李月娥,

㈦ 電影花為媒中,張無可,和李月娥誰漂亮

於電影花為媒中張無可和李月個誰漂亮一些,我覺得張無可肯定要比李月娥漂亮

㈧ 花為媒中王夫人的扮演者

一、《花為媒》中王夫人的扮演者是花硯茹。

1、角色簡介:

王夫人,王俊卿之母。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與表姐李月娥相見,贈羅帕定終身。李月娥走後,王母托媒人阮媽為俊卿說親。


2、演員簡介

花硯茹,1925年生於北京,七歲拜彩旦演員王德齋(藝名宛香玉)學習評戲,師姐花硯雯。曾參加蓮劇團、芙蓉花劇團。解放後在北京評劇團後並入中國評劇院。幾十年來塑造了眾多的彩旦角色。如《劉巧兒》中的劉媒婆、《楊三姐告狀》中的裴氏/費氏、《花為媒》中的王氏、《勸愛寶》中的愛寶妻、《會計姑娘》中的五娘、《吹鼓手告狀》中的局長太太 等深受觀眾喜愛。

代表作品:《珍珠衫》、《勸愛寶》、《桃花俺》、《楊三姐告狀》、《花為媒》等。


二、評劇《花為媒》簡介

《花為媒》改編自古典名著《聊齋志異》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篇,是評劇經典劇目,喜劇。最初由評劇創始人成兆才改變為舞台劇,後由著名劇作家吳祖光改編,1963年拍攝為戲曲電影。由方熒執導,吳祖光編劇,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該片講述了王俊卿與表姐李月娥的愛情故事。

㈨ 電影花為媒中,張無可,和李月娥誰漂亮

1963版電影評劇《花為媒》中,李月娥的飾演者是李憶蘭;張五可的扮演者是新鳳霞。這兩位都是評劇藝術大師,都很漂亮,不分上下。不僅長相上都很美,而且在天然音色上,她倆都有幾分相似,只是李的演唱是裹字柔腔,發聲位置靠後一些;新是依字行腔,發音靠前一些,更接近生活的發音。

李月娥端莊秀美;張無可天真俏皮。個人更喜歡張五可的角色風格。

㈩ 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生平

著名評劇演員新鳳霞生平簡介

誕辰:1927年1月26日,農歷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農歷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評劇演員,是青衣、花旦。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天津市人。中共黨員。6歲學京劇,12歲學評劇,14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作家。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

童年時期隨「姐姐」楊金香學習京劇,十三歲拜王仙舫、鄧硯臣、張福堂等學習評劇,十四歲即開始擔任主演。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

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新鳳霞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稱。擅演劇目有:《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金沙江畔》、《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劉巧兒》、《花為媒》已攝成影片。新鳳霞在1952年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期間以《劉巧兒》一劇獲演員一等獎。 1997年獲第十六屆「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令人痛心的是,新鳳霞在十年動亂時因慘遭迫害而留下殘疾以至無法再登上心儀的舞台,她便堅持寫作,著有:《新鳳霞回憶錄》、《以苦為樂》、《我當小演員的時候》、《少年時》、《新鳳霞說戲》等。她是齊白石的徒弟和義女,深得老人真傳。她筆下的壽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內涵雅趣。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終年71歲。。

(註:新鳳霞的丈夫是現代著名劇作家、導演吳祖光。1917年4月21日出生於北京,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發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評劇《花為媒》的電影劇本就是他所編寫。)

吳祖光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63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2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26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61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53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10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8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807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4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