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意蘊
『壹』 紅高粱電影影評分析
電影《紅高粱》講述了在原始力十足的東北高密鄉,「我爺爺」解救了受困於包辦婚姻的「我奶奶」,誤制出令酒坊致富的十八里紅,最後在自發組織的抗日運動中目睹「夕陽紅」的故事。
這是由莫言的《紅高粱》和《高粱酒》改編而來,當時莫言還不是什麼諾貝得主,不過只是想用自己的文字來描述這個活色生香,翻滾著血與肉,燃燒著靈與性的高密東北鄉罷了,30年前,各個導演作家演員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卻能由此走向世界,可見,不僅是眾人成就了它,《紅高粱》也成就了眾人。
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眾多的「紅」:高粱的紅,夕陽的紅,鮮血的紅,酒色的紅以及服裝的紅,紅這個色彩貫穿了全片,或作為性慾的象徵,或寓意著勞動人民的血性,或代表了中國百姓的民族存亡掙扎,而用色彩講故事,表現人物與情感一直都是國師擅長的手段,還有最後日食時那徹底變成紅色的世界。
中國人似乎對紅色更加的崇拜,因為那是血液的顏色,是流淌在數十億人口身體中共同的血脈。這份鮮艷的色彩的出現,更能表達出陝北人的熱情與豪爽,呈現了中國農民向上的精神狀態。
張藝謀在運用色彩上的技巧和靈感尤其值得研讀。長久以來國師的作品往往都帶有強烈的中國鄉土氣息,逼真的細節隱藏著動人的浪漫,用人類相通的感情不分種族國界地打動著每一個人。
片中的人物是豐滿生動的,「我爺爺」性格中有北方人所特有的大氣豪爽,怕老婆受欺負,一人冒死單挑禿三炮,喝了酒當眾指著「我奶奶」宣示主權。
「我奶奶」溫柔賢惠,勤勞肯吃苦,一手把酒坊打理起來,但同時她又是堅強剛毅的,在花轎中受折磨卻一句話也不說,與父親爭論無用後獨自拍馬疾行,羅漢大叔被日本鬼子殺害之後,她果斷決定要為羅漢大叔報仇,眼中看不到一絲恐懼。她具有中國傳統女性與新型女性的典型氣質,是一位理想化的農村婦女。
《紅高粱》中對性,酒,死亡都表達了近乎原始的崇拜,愛情為主題卻沒有出現一句情話更是展示了中國人內斂的愛情觀,個人對國家生死存亡的責任感更是為全片主題做了升華,紅高粱在那時儼然成為中華名族屹立世界之林的精神圖騰。
『貳』 不能被忽視的色彩敘事,電影《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懷
《紅高粱》被賦予的不僅僅是「紅色」畫面所呈現的浩浩湯湯的壯麗景象,更是一種「紅色」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與民族情懷。我被這部影片所吸引也不是因為這部影片獲得過多少榮譽,而是因為這部電影所表達的兩種紅色的含義——色彩與精神。導演張藝謀更主要的是用這一段不平凡的愛情故事來展現民族精神與民族形象的主旋律。即表達「紅色精神」。紅色精神,民族精神與民族形象為主旋律。紅色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所以我們將中華民族精神稱又為「紅色精神」。
『叄』 紅高粱看完影片你明白了什麼
《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情節曲折跌宕,出人意料之外,但其電影語言又是「探索片」所固有的。明快、緊湊、張馳有度的節奏,畫面、色彩、光線及其所構成的視覺形象,生動,濃烈。
到八十年代末期以後,中國電影市場的急劇變化,使得曲高和寡的「探索片」難以為繼。中國的中、青年導演在藝術追求上走向分化。部分導演拍出了探索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的影片。其中,黃建新導演的《黑炮事件》、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是最有代表意義的作品。《紅高粱》以嶄新的藝術形式,描繪了中國二、三十年代一夥農民古樸、野性的生活和他們與侵略者浴血奮戰的過程。影片的劇情構成極具戲劇性,通過人物塑造贊美生命的自由。愛就真愛,恨就真恨;大愛大恨,大生大死。
二、視聽語言讀解。
東方文化的沉鬱和抑制,對華人的消極影響很大。近百年的屈辱和創痛,使得官方與民間都傾向於過度防衛,容易抗拒一切外來的價值觀念。抵抗,對抗,是對外關系思維的主導思想。閉關鎖國、閉關自守,只是一種無計可施情況下的消極選擇。《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呼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用電影的方式對傳統觀念和陳規力量,發起有力的猛攻和挑戰。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體,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海內外各種獎項紛至沓來,中國影片揚名國際、走向世界。由於對視聽語言的天賦敏感和理解,張藝謀身兼攝影師、演員、導演而全優,創造了一個罕見的奇跡。
1。重要段落分析:
⑴顛轎:
一群年輕健壯、肌肉堅實的男人,誇張的動作造型,與廣闊無跡的極為單純的橙黃色土地、煙塵,熱烈飽滿的紅色蓋頭、轎子,桀驁不馴、驚天動地的喊唱,完美交融,形成激動人心的視聽效果。黃色的土地和背景,十分鮮艷,輕快而舒適。黃色的主要特徵是明亮,具有反射性,產生光輝以及表現出非其本質的快活、明朗。
《顛轎歌》、《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一聲聲都彷彿是從生命里噴涌而出,西北人情、西北風貌、西北氣派、西北的粗獷與強悍,在電影的時空中淋漓盡致地洋溢出來。自由狂放,無拘無束,神聖與游戲、生命與娛樂、年輕與豪邁完美結合在一起,人按照天性熱火朝天、滋味十足地活動著,從內容到形式都浸透著自由的詩意和贊美。電影語言和對生活的捕捉、剪裁,新穎迷人。
顛轎、祭酒神,是山東早年的習俗。具體怎麼樣,原著作者沒有見過,上歲數的人聽說過。莫言在小說里卻可以發揮想像力,用文字構成一個奇妙的民俗世界,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張藝謀在電影中,用視聽語言創造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銀幕世界,傾倒了國際影迷並獲得熱烈贊美。
⑵野合:
爺爺踏倒的高粱,形成一片圓形的祭壇。兩性結合,被賦予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意味,生命的過程與目的高度統一。火紅的高粱,被陽光塗成金色狂舞,拔地而起的嗩吶聲驚天動地,猶如助威,彷彿禮贊。歌頌生命的自由舒展、嚮往活著的偉大輝煌。
「做學問的目的,最終還得落實到做人上,還是要使人越活越精神。……你的生命狀態首先得熱起來,活起來,旺盛起來,敢恨敢愛,敢生敢死,生下來的子孫後代也是九斤半的胖小子,不能一肚子文化, 自己卻活得越來越疲軟。」「中國人有一個大毛病,天天討論人為什麼活著,卻恰恰不關注人應該怎樣活著。」①
《紅高粱》用一個極端的場景,表達了一個樸素的思想——人活著首先是人,是首先屬於自己的生物。人的主體性的覺醒,對於一個社會的民主和進步是至關重要的。個體、自我的消滅,意味著對於我而言一切的不存在和無意義。人有作為人的正常慾望和需求,滿足的過程猶如人生百態的萬花筒,凝聚著人性的多姿多彩。當不合理的東西大行其道時,合理的東西常常被懷疑甚至貶斥。為金錢權勢而出賣肉體和靈魂,是不正常的,而在一些地方又是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拋開現實的物質條件和勢利追求,會被人嘲笑、奚落、質疑。觀念與思維的端正,使人活出人的熱烈與力量。
⑶抗日:
生命的延續過程,是一個充滿矛盾、對抗、妥協、統一的過程。
年輕美麗、站在人生起點的九兒,必須聽命於父親的安排嫁給麻瘋病老者李大頭,因為李大頭經濟富裕。九兒的青春活力與父親的不人道處置,老百姓的按部就班與土匪的肆意攻擊,中國人的起居家園與日本侵略軍的暴力踐踏……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求生存過程中經歷的慘痛遭遇。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無可比擬的代價,抗日戰爭,是中國電影、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書寫不盡的歷史。抗日戰爭題材占《紅高粱》後三本的容量,書寫生命遇到虐待、摧殘時悲壯暴烈的一面。
《紅高粱》寫抗日,不是為寫而寫,也不簡單局限於抗日本身。錢勢擁有者麻瘋病老漢李大頭與武力擁有者日本侵略軍都是一個象徵,是健康發展、自由幸福的對立面,是活潑生命煥發青春活力的敵對因素。是困境的象徵,是發展與障礙對抗的象徵。這是導演不同於常規處理同類題材的特別之處,也是他獨具匠心、非同尋常之處。
① 張藝謀 《〈紅高粱〉導演闡述》
既要讓人覺得像,又要有所突破。電影語言的運用,無論視覺還是聽覺方面,在傳奇性與真實感之間找平衡支點,不拘泥於一種方法。聲畫的真實還原,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視聽感受上形成相當可觀的沖擊力,令觀眾動心、動情、動腦筋。沖擊觀眾、調動觀眾、引導觀眾、尊重觀眾,是導演在電影語言實踐中明顯體現出來的主導思想,票房與海內外激起的盛贊和議論紛紛,拉近了電影和觀眾的距離,使得影片的商業價值、文化傳播、社會效益的實現有了根本保障。
⑴影像造型:強烈、鮮明、標新立異。
畫面是思維方式的物化形態。張藝謀說:「我之所以把《紅高粱》拍得轟轟烈烈,張張揚揚,就是要展示一種痛快淋漓的人生態度,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這樣一個拙直淺顯的道理。只有這樣,民性才會激揚發展,國力才會強盛不衰。」①《紅高粱》畫面、聲音造成獨特感覺。人物充滿生命活力,動作強烈,勇敢張揚。莫言小說寫人的風流,張藝謀電影寫人的熱愛。人物跟結構結合,兩個主人公乾柴烈火,反傳統個性非常。豪爽開朗,曠達豁然,生生死死中進發出渾身的熱氣活力,隨心所欲里透出做人的自在快樂。「我只想用電影去影響人,人不會停留在一個層面,電影亦如是,希望有五花八門的電影,帶動各種思考。」(張藝謀語)
成熟的高粱二三米高,雄渾一片,借著風勢,海浪般涌動鼓盪。銀幕上奔涌著飛揚流動的活力。 《紅高粱》影像造型強烈、鮮明、標新立異,深刻的道理、簡練地表述,以輕松自然的形態表達思想,追求電影化、藝術化的敘述方式,景別不大地貼近拍高粱在風中狂舞,盡量把陽光帶進畫面,燦爛的陽光在一棵棵高粱之間跳躍閃爍,把墨綠色的高粱染成一片金黃。高粱在各種光線、角度變化之中的神采飛揚,逆光中半透明的晶瑩的高粱在風中新鮮而舒展,傳達出導演著意突出的活力與神韻,把高粱拍成人化的自然。《紅高粱》凝煉寫意的鏡頭語言,是中國古典美學精神對代電影深刻影響的傑出範例。
「我最喜歡凝煉的藝術、表現的藝術。」「我是西安人,特喜歡長安畫派。趙望雲、石魯畫黃土高原,大塊厚實,枯筆特多。他們以墨當色,大筆勾勒,將陝北千溝萬壑的歷史感、沉重感和乾燥感表現得非常充分,絕不像潮乎乎的江南小景。我去看茂陵、霍去病墓石刻,一塊飛來石,就告訴你是虎、是馬,神似!秦磚漢瓦塊兒有多大,秦腔黑頭稱得上蒼勁粗獷,連山西的小吃都比別的地方氣派!所有這些,都對我的審美情趣有挺大影響。」①
演員是眾矢之的,銀幕上最引人入勝的觀賞對象。外形是內在的物質顯現,農民與都市人的差異絕不止於服飾。拍攝之先,就考慮到總體的風格和感覺,為了像,為了洗盡都市人的肥碩和脂粉氣,先讓大家曬黑、瘦一些,增添風霜感。結果,《紅高粱》人物造型沖擊力很強,畫面營造強烈,給海內外觀眾留下了廣泛深刻的印象。
趙季平說:「張藝謀在藝術上的感覺,你看著不起眼,但到銀幕上力拔干斤,在造型方面他是一個大師。他的每部片子都不一樣,但他能把一個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了,簡單到抓住一個最關鍵的東西,用最簡潔的語言說明一個深奧的問題,這是他最大的優勢,最大的特點,也是他的天才所在。」
色彩表意:紅色是主調。
熾烈有力的紅色是全片畫面色彩的主調。顧長衛是第一流的攝影師,充分發揮色感,注意運用色彩特有的視覺本能力量。主角穿紅色衣服,最後畫面全是紅色。不僅高粱全部紅起來,天地也紅起來,如血似火的大紅。紅色代表革命,象徵熱烈。熱烈的生活態度、舒展的生命活力。面對邪惡勢力的踐踏蹂躪,生命個體和群體以最原始、最本質的方式反抗,即使力量對比懸殊得匪夷所思。《紅高粱》通過色彩的特別應用,頌揚生命。強化性運用色彩的內在聯系與張力,給予觀眾集中深切的視覺印象。
紅色出現在一號位:冒險、強烈的體驗,追求過度的性行為解決失望感、孤獨感。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求得豐富的經驗,追求充實的生活。紅色表示生命力、神經、分泌腺的活動,意味著有形的慾望。達到目標、獲得成功的沖動,希望人生多姿多彩,能從各個方面獲得豐富多彩的經驗。紅色具有刺激性、好勝性,從性的能力到改造自然的能力。積極的行動,體育競賽、戰斗、競爭、色情、進取心、生產性等行為沖動。象徵征服之血、點燃靈魂之火,多血質性格和男性氣概。感覺上表示食慾,感情上表示希望,肉體上表示隨意肌或交感神經再生器官。時間上,紅色表示現在。
紅花綠葉的自然風光,表明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非單一元素、色彩可以包羅萬象的。《紅高粱》以紅色為主調,但又有對其他色彩的有機調度,形成一個豐富的色彩表意系統。顛轎段落廣闊的暖黃色區域,黃色的土地、黃色的煙塵、黃色的皮膚,各種造型實體、空間段落自然隨意表現各種調子。黃色是典型的人間色彩,含有離心的充滿野性狂躁的刺激強度的原始張力,色彩豐滿渾厚堅實有力。局部段落以黃色為主體,紅色蓋頭、轎子、紅色的新娘成為美的中心。貧困的土地、落後的人民中,孕育著巨大的生命熱情、渴望和活力。除非受到阻礙,否則黃色是無限擴大的,表示緩和性,在心理學上意味著脫離重荷、困境、難題、苦惱、拘束的束縛。黃色象徵溫暖的陽光,這光芒使人快活幸福。在感覺上,具有舒適的刺激性,在感情方面,充滿希望和喜悅。肉體上,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共同作用。
顛轎段落,一號位選黃色,是渴望得到解脫,希望獲得更多的幸福,同時意味著尋求解脫時會遭到糾葛。為了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必須有平穩和連帶感。黃色表示朝著未來的方向邁進。明顯強調黃色,存有擺脫現狀困難的願望,黃色表示希望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敬,珍惜時光,追求自己的理想,想向外發展不安定。黃色表示變化性導演的生死觀念,在影片中以色彩的方式呈現出來。野合段落的驚心動魄、壯懷激烈,影片結尾的血灑高粱地、義薄雲天。生生死死都是紅火神聖的,場面拍攝富於儀式感。烈日夕陽中的高粱地,色彩燦爛熱烈。影片結尾, 日蝕,我爺爺和父親、整個空間沐浴在鮮血與太陽的色彩里,出現凝固趨於永恆的沉寂,視覺造型輝煌壯麗、無限華美。
3.觀賞價值追求:戲劇空間的發展,與視聽效應的不斷變化。
電影在誕生之初,就以它娛樂性的一面,征服了求新好奇的人類。路易·盧米埃爾攝影技術還原現實的精緻逼真,喬治·梅里愛的戲劇元素注入影像賦予電影更強的表現力,格里菲斯、愛森斯坦、斯皮爾伯格、張藝謀,世代中外的導演和技術大師們,為了把影片拍得更好看,費盡心機。電影首先是給人看的,觀賞價值追求是第一位的。再好的創意,沒有人欣賞、領略,等於零。新時期以來,中國導演和電影人越來越重視這一點。
中國電影近百年的歷史上,對觀賞價值的重視,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寶貴過程。但是,解放以後左的路線干擾,觀賞價值的追求受到沖擊和限制,發展相對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新時期,百廢待興,觀賞性的重視與研究,佔了越來越大的比重,好看作為基本條件不再被懷疑。
《紅高粱》色塊旋轉跳躍,音樂富有鼓動性,對觀眾造成放射性沖擊,甚至遠離戲劇情節的窯址,直接進入一種特定的造型空間進行純粹的情緒體驗。多年支撐電影的劇情不再重要,戲劇的拐棍不知不覺被放在一邊,故事只是你進入電影的路徑.進入之後是一個故事、情節無法框范的欣賞空間,特有的視聽效果本身魅力無窮。極端放任、沒有控制的造型樣式與視聽效果,實現了對自由的自然生命形式的渴望、對無限壓抑的徹底解決。在張藝謀以後的電影創作中,始終不渝地保持著對好看的執著追求。由於他自身素質和藝術修養的卓越,使他的電影在好看的背後蘊涵著耐人尋味的意義,成為世界影壇一道不可忽視的亮麗的風景。
觀賞性、奇觀性對於電影的特殊意義,不容置疑。現在高科技技術手段的應用,賦予電影常青的藝術生命,滿足人們在家裡通過電視等媒體得不到的視聽魅力,使得電影院在觀眾數量的沉浮中不斷發展、完善。張藝謀的作品告訴我們:電影的好看、觀賞價值,並不僅僅是視聽技術的奇跡,更是人類思維、視野的奇跡。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來,對電影觀賞價值的追求創造了大量的藝術精品,為人類社會留下了瑰麗燦爛的文化遺產。
內容選自純白色流浪新浪微博
滿意請採納
『肆』 《紅高粱》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中心主旨
主要內容: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
主要人物:余占鰲、戴鳳蓮。
中心主旨:《紅高粱》小說的主題被詮釋為弘揚積極向上的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渴望個性解放精神,重建創造精神等,其意圖是藉助高密東北鄉民間原始野性文化的活力來改造孱弱的民族性格,呼喚強有力的生命形態,呼籲中華民族要自尊自強,要有反奴性和反抗性,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民族品質。
(4)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意蘊擴展閱讀:
《紅高粱》的創作背景:
1929年5月至1930年上半年,曹克明來濰縣任縣委書記。事後(指「濰縣橋西山會暴動」一事)曹克明要回家看看,說家裡還有幾棵梧桐,想賣掉弄點經費。一回家,即被家裡人看起來,由動搖而叛變。這是1930年春天的事。曹克明叛變後,濰縣黨組織又遭到一次破壞,於清書同志(曾任省委秘書)被捕了。1931年4月5日,清書同鄧恩銘等二十一位同志,都慘遭殺害。」
曹克明變節後,回鄉參加了當地的聯庄會。並利用聯庄會拉起了一支隊伍,又收編了附近一些大大小小的土匪武裝,手下有了一千多號人馬,成了高密一帶呼風喚雨的人物。
當時駐濰縣的國民政府山東省第八行政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是厲文禮,抗戰爆發後,他將所屬各縣自衛團、聯庄會及各地抗日游擊隊重新組合,把規模較大的幾支改編為直屬部隊,曹克明部編為第六游擊總隊,後更名為山東省第八專區保安六團,曹克明先後擔任總隊長和團長。
1938年4月16日,曹克明率領隊伍在膠萊河古渡孫家口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燒毀敵人汽車8輛,殲滅日軍30多人,轟動了整個膠東,曹克明也被譽為「抗日英雄」——這就是《紅高粱》中所描述的「我爺爺」在膠平公路伏擊日本人汽車隊的故事。
『伍』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陸』 電影紅高粱的主題思想。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柒』 以電影《紅高粱》為例,分析該影片的主題,音樂,色彩,景別,運動鏡頭的內涵及意蘊
賞析《紅高粱》
選自《影響中國學生的80部書》
<紅高粱>顯然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侯選名單上,不單是僅有的中文創作名目,更是80年代以降二十年中唯一入榜書.在<紅高粱>中設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過去式」寫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現在式」寫爺爺背著父親正在進行著的一場伏擊戰.這兩條線時隔幾十年,交叉進行,且均屬於過去,與現在無關.但令人無不驚詫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經歷過的抗日戰爭寫的那樣波瀾壯闊,有聲有色;他何以具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想像力;他的文字何能如此無拘無束舒捲自如;他怎麼就能把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寫的飽滿暢酣淋漓盡致震撼人心.顯然,莫言在小說中的歷史描述別具一格.
莫言曾被歸為」尋根」一派,那麼莫言在自己的故鄉山東高密尋到了自己的根.對於莫言來說,高密是一個悖論,簡單說來它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又最醜陋,最超脫又最世俗,最聖潔又最齷齪,最英雄好漢又最王八蛋,最能喝酒又最能愛的地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莫言豎立起了一個復雜的形象-----爺爺(我們甚至可以忘掉他的名字),他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殺人犯通姦犯,一個土匪,而他又是個抗日英雄.如此這樣一個形象,完全不同於文革文學當中平板的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醜善惡於一身,為當代讀者提供了全新的閱讀體驗.作品中的奶奶也是極端反傳統的.作為一個主宰自己命運的女性,奶奶反叛了傳統的價值道德觀念.當她被父母為換取一頭騾子而許配給麻風病人單扁郎時,她勇敢的選擇了與爺爺通姦,以此來進行反抗.而奶奶臨死的獨白正是對她一生最好的概括:
「天,你認為我有罪嗎?你認為我跟一個麻風病人同枕交頸,生出一窩癩皮爛肉的魔鬼,使這個美麗的世界污穢不堪是對還是錯.什麼叫貞潔?什麼叫正道?什麼叫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乾的都幹了,我什麼都不怕.」
可見,莫言的歷史小說推翻了傳統抗戰小說創作中的二元對立模式,重構了歷史,模糊了過去和歷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與惡,好與壞的界限.正因為如此,他的筆下才有如此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
不僅如此,<紅高粱>里還在濃濃的鄉愁里洋溢著對父輩們的深深的崇拜:
「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拙,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的感到種的退化」
在莫言的心裡,爺爺(父輩)充滿了讓人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個橋夫,但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姦情」去殺人;他本是個農民,卻為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女子,卻也感愛感恨,深明大義,具有男子漢的氣魄.就連當時年僅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郎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神秘的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盪」的紅高粱,就是莫言要尋找的故鄉,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捌』 如何評價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
大家好,我是傾情,很高興在這里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張藝謀的作品風格善於使用誇張的色彩風格,容易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而《紅高粱》正是其作品風格的最好體現。影片中,一片片紅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紅色的嫁衣,紅色的高粱酒,紅色的高粱以及紅色的大太陽,無一不透說著生命力的頑強和人們對於生命的熱愛。但在謳歌生命的同時,影片背後同樣充斥了時代下沉重的涵容,是一部極具人文關懷的影片。 創作者採用了大量的紅色,謳歌了在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人們對於生命的追求與熱愛,刻畫了生命之美與頑強,在原有的基礎上,烘託了氣氛,表達了創作者本身對於生命的高度贊揚。文章以紅色為線索,紅色的高粱酒正是人們生命活力的體現,其釀酒時的粗狂以及張揚的音樂,集中地反映了生命的活力。
《紅高粱》這部影片改自莫言的小說,而電影使得人物更加有血有肉,豐富起來,而影片大量使用的紅色,不僅象徵著生命與愛情,更是象徵著血腥與殘酷。影片訴說得感情真摯而又熱烈,難以用語言去表達清楚。《紅高粱》中所刻畫的情感既是喜也是悲。更可以說是一種縱橫古今的歷史感與責任感,同樣是一種希望和信念。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玖』 紅高粱主題思想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拾』 《紅高粱》表達了什麼樣的主題
透過影片《紅高粱》還不難看出,它在人的生存狀態、人的本性上作了文章,探討人生哲理。《紅高粱》從本質上說是揭示了一個全世界人們都在關注的問題:文明發展了,人的尊嚴該如何保持,人的活力該如何張揚?人性如何不因科學的昌明發達而喪失?該片導演張藝謀曾聲明,他拍《紅高粱》就是要表達「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就是要張揚人性。在電影中,還往往運用一種具像來象徵,暗示或者喻意環境與人的關系。環境與人相應和時,可以張揚人性;環境與人矛盾,則會壓抑,破壞,甚至毀滅人性。電影《紅高粱》中的高粱地,酒坊均與男女主人公的人性相應和,因此它起到了強化,張揚人性的作用。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個天地變成紅色,來顯示人物壯烈的心理真實,也是《紅高粱》的藝術之筆,它給觀眾留下了一種神奇及激動之處。這要比小說中的一帶而過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現。提到這些,又不難想像,片中的「顛轎」一場戲,在那崎嶇的道路上,滾滾的黃塵,轎夫那近似瘋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轎中「我奶奶」的表情;釀酒作坊裡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過煙氣,來回走動的人而營造出來的熱氣騰騰的氣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風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聲和吶喊似的嗩吶聲拔地而起……這些熱烈鮮明的氛圍,表現的多麼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無處不和電影強調形象直觀沖擊力有關系。這些場面最能體現淳樸的民俗和傳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於編導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總體上透出了一種強悍的,狂野的,生機勃勃的氣質,觀眾也從中感受到了強烈的生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