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團隊最新電影
Ⅰ 《流浪地球2》造型首次曝光,這部劇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流浪地球2》的造型首次曝光,電影流浪地球的官方微博賬號發出了主題海報,這也是劉德華老師在電影中的造型首次曝光,只見他身穿真的潛水服,目光在眺望遠方。由吳京,劉德華,李雪健主演的《流浪地球2》將在二零二三年的大年初一上映。劉德華老師一直致力於幫助青年導演,郭帆導演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恩,還在電影《流浪地球》第一部中的片尾特別感謝了劉德華老師。
《流浪地球》第一部有四十多億的票房,並且當時的檔期還沒有《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的檔期好,第二部有了賀歲檔的加持,票房相信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並且《流浪地球2》還是原班人馬,以及原來的製作團隊,再加上劉德華老師的驚喜加盟,效果應該會翻倍。《流浪地球》電影的主創團隊是非常豪華的,有國內一流的導演郭帆,又有吳京這位中國影史票房排名第一的男演員,再加上天王劉德華,可以說是贏面很大。
Ⅱ 《流浪地球2》之前,導演郭帆先幹了一件大事
1905電影網專稿 《流浪地球》爆了,郭帆火了,同時也更忙了。在很多人眼裡,他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重要標簽,他頻繁出現在各類電影活動上,《流浪地球》甚至成為高中試卷的考題。
毋庸置疑,《流浪地球》下映之後,他依舊是「流量王」。在過去的半年裡,他同樣不斷有新的消息曝光。《流浪地球2》已經進入籌備階段,有望在未來兩年半到三年內,正式與觀眾見面。《流浪地球》復映版《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即將登陸大銀幕,這個版本中,增加了10-15分鍾的新內容。
同時,他和管虎、路陽導演合作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正在丹東拍攝中,並計劃十月底上映。
時間很緊,郭帆很趕。即便如此,他還是抽出時間,幹了一件大事——在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他聯合北京電影學院成立了「電影工業化實驗室」,旨在為中國電影工業梳理出一套適合中國特色的製作標准流程。
電影工業化實驗室啟動儀式(攝/復合型人才)
因為在製作《流浪地球》的那幾年,他在用消耗身體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他是幸運的,那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電影也獲得了市場和口碑的雙成功。如今,他卻特別希望能回過頭來,把過去遇到的坑能再填一填,讓別人往後走得更順暢一點。
現在的問題
中國電影工業化的 探索 ,其實從《尋龍訣》就開始討論。
但是,這個情況似乎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直到《流浪地球》的問世,這個話題又一次被拿到了檯面討論。一百多萬字的劇本,八個月的世界觀架構,從1977年到2075年的百年編年史,概念設計,故事本土化,製作拍攝,後期特效,跨過無數至暗時刻,《流浪地球》最終讓中國觀眾沸騰了。
但是,郭帆卻並沒因此雀躍,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沉思,中國電影工業水準和好萊塢電影工業水準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而這個差距很有可能會影響未來項目的創作。
比如,郭帆在拍攝空間站失重的戲份時,吳京需要吊威亞。放在過去,自然不是大問題。但這一次,演員需要穿著六七十斤的宇航服吊威亞,整個人的重心都不穩。結果一場戲下來,他的大腿都出現充血症狀。
這是整個劇組在拍攝過程中的常態,7000人的團隊,155天連拍37個小時。這種「人肉工業化」是目前國內的現狀,工作人員只能靠人工進行填補,大家只能加班加點地干。
電影成功之後,郭帆帶著《流浪地球》的整個團隊,復盤了過去四年的經驗教訓,不僅如此,他們又去海外走了一圈,和那些更有經驗的製片人,探討了世界電影工業化進程的發展。郭帆並不是遇見這個坑的第一人。
陳思誠在拍攝《唐人街探案2》時,同樣遇到過類似的感觸。當時劇組選擇在了紐約拍攝,更成為了第一部由中國投資的美國工會電影。因此,整個拍攝都要遵守當地的工業制度,不僅有嚴格的工時和授薪制度——周末薪酬翻倍、基本不接受加班,申請場地還得走復雜的流程,不僅要遵守各式各樣的條條框框,改動起來更是得花九牛二虎之力……可能還不一定能改。
這就要求拍攝團隊必須要有非常詳細的拍攝計劃,如果單純和工作人員說,「我想要這種感覺」,拍攝進程可能就沒法推進。確實,在這些種種情況的刺激下,中國工業化必須盡快作出更成熟的改變。
過去的經歷
2014年底,郭帆導演受當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邀請公派留學,開始了在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學習觀摩之旅。與他同行的還有導演陳思誠、寧浩、路陽。回國之後,這群導演都先後交出了他們的「學習心得」。
陳思誠完成了《唐人街探案》的拍攝、郭帆接手了《流浪地球》、寧浩開始籌備《瘋狂的外星人》、路陽也著手准備起作品《刺殺小說家》。
在這次的學習中,郭帆對好萊塢工業體系印象深刻,「現在好萊塢的電影人和你談的都是需要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好的理念,沒有人和你談工業化」。
那麼什麼是工業呢?在郭帆眼裡,工業就是一個工具,一個能更優化電影製作的工具。他認為,「若未來想批量化生產,得先理解工業化的底層邏輯,那就是要標准化,要可量化,之後才能被分配,被分配才能分工,分了工才能夠提高效率。」
《流浪地球》成為了他的初步實驗。當時整個編劇團隊有七個人,有人負責未來世界自然環境和 社會 生態設計,也有人專門撰寫這些環境中的標語口號等細節的,大家通過編劇軟體分工協作。
編劇軟體能把劇本格式標准化,統一字體、統一格式、統一行間距……還能統計出每個角色說了多少對白、每個場景用了多少遍,劇本方向和人物走向都能及時調整。
電影工業化實驗室取得的關於好萊塢劇本格式標準的成果(攝/復合型人才)
當製片人拿到一個這種標准下的劇本,那心裡就有一定的概念。比如劇本拿到手是90-12頁,其實就是完全對標了電影的時長90-120分鍾。那麼,製片人在看的時候,就能直接感受到電影的故事節奏和結構。除了編劇軟體之外,還有場記使用的相應軟體。
但當時有工作人員並不願意使用,覺得還不如一張紙來得方便。「你今天是快,但你記一百天就是一百張紙,一百張紙里要尋找任何一個信息,怎麼快速找到?這些紙一旦丟了該怎麼辦?」郭帆直接點出了老方法的問題。
很顯然,中國電影工業化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或者一位電影人就能改變的,它背後涉及了更多的是整個產業鏈上的人才培養。
未來的 探索
「電影工業化實驗室」未來要做的,就是希望能培養出更多的郭帆。郭帆在這個人才培養機制下,正在逐漸做出一套全新的流程,除了上述提到的劇本標准化以外,他還提出了一個更新的觀點——虛擬製片。
郭帆(攝/復合型人才)
這個模式已經率先在路陽導演的新作《刺殺小說家》中做了嘗試,這種技術其實就是所謂的前期預演。在過去,導演拍攝正片之前,都會簡單做出一個動畫小樣給投資人看,提前呈現自己的鏡頭調度、敘事、節奏等。正是所謂的前期預演,這並不需要主演參與,而是完全採用數字化替身,讓動作演員穿動作捕捉服表演,用虛擬攝影機拍攝。
郭帆也預言,往後虛擬拍攝出來的畫面,會越來越接近實拍的效果。他同時提到,在拍攝《李獻計歷險記》的時候,他做出的分鏡和最終成片差距在30分鍾左右,但有了動態預覽之後,這種差距會慢慢縮小到10分鍾左右。
可見,產業的升級需要技術的驅動,而虛擬製片的模式代表了產業的未來。當然,我們也明白,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仍需要一段時間,但是這個時間會在這群電影人的努力下,被不斷的壓縮。
Ⅲ 《流浪地球2》劉德華劇照曝光,你對影片的期待值是否上了一個新高度
《流浪地球2》的官方賬號發布了劉德華老師的劇照,在官方消息發布之前,也有網傳消息說劉德華將出演《流浪地球2》。在他生日的當天,官方賬號也發出了劇照為劉德華老師慶生,因此也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和圍觀。這次預告的放出,引起了網友們的期待,大家都紛紛表示,這將是國產科幻電影再一次迎來高潮。
對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來說,中國式的科幻不是個人主義英雄拯救世界,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一起度過難關,這是是中國式的科幻電影的浪漫,是我們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望。對於宇宙來說,人類和地球都過於渺小,但是我們的信念力量卻是無比強大的。這部《流浪地球2》的預告發布之後,網上的朋友們都紛紛在社交平台上說非常期待第二部,以及從預告片中就讓人對正片浮想聯翩。
Ⅳ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這部電影的劇情會是怎樣的走向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這部電影的劇情會是怎樣的走向?
三、希望本來的主演主力陣容不必產生變化
在藝人選擇上製片方使用了轉介紹的形式,他和吳孟達這兩位老戲骨表現的十分平穩,屈楚蕭和趙今麥這兩位新人也是有亮眼的充分發揮。在影片中很多人為了能承傳期待而選擇了獻身精神,做為觀眾們我很想見到活下來出來年輕人可以帶上信仰堅強地再次同命運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