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主題分析
❶ 花木蘭電影主題分析
主角陣容是沒得說,神仙姐姐的顏還是很美的。
🌟但說實話,拋開製作成本和演繹團隊,其實我並沒有完全看懂。
全劇可以說圍繞「忠、勇、真、孝」展開,但重點在「真」(木蘭對身份的隱瞞)。劇中加入了「氣」的元素去輔助「真」的展開。「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感覺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說木蘭隱瞞性別,「不真」。後來木蘭說出了自己是女子的身份,又「真」了??? 在我的印象中,木蘭的故事更側重的是「忠、勇、孝」。但在劇情中,對這三個詞的展現不夠引起我的共鳴。
👉劇中有涉及男女地位的話題,但並沒有很明確地說「不平等」。只是男女對家庭榮耀扮演的角色不同。
鞏俐扮演的「女巫」和木蘭都與尋常女子不同,她們身上都有「氣」這種元素。而在那個時代,女子有「氣」會被看成是「女巫」,受人排斥。最後,「女巫」讓木蘭去找到屬於「她們」的位置。這個「她們」似乎不是指的所有的女子,而是像她們一樣特殊的女子。
🌈神仙姐姐主演的這部《花木蘭》對一些細節元素有所創新,不是完全按照課本講述。但就我個人而言,是沒有將木蘭身上的優秀品質以一種讓觀眾共鳴的形式展現。
❷ 影評《鋼的琴》主題分析
描寫小人物生活。
王千源飾演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用工廠廢棄的鋼鐵為女兒鑄造了一架飽含父愛的「鋼的琴」的故事,視角獨特,詼諧幽默中有著對現實的人文關照。王千源在戲中貼近20世紀90年代的造型以及他不留痕跡的表演風格完完整整地塑造了一個真實而特別的父親形象,他帶有超越常規的黑色幽默的表演,讓整個影片擁有溫暖的質感。
雖然故事講訴的年代環境艱辛,物質缺乏,但片中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下崗後自謀生計組建樂隊為婚喪嫁娶吹拉彈唱,他充滿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將平凡無奇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快樂與激情。
當看到陳桂林與女兒在一起,與眾工友在工廠里熱火朝天的鑄造鋼琴的時候,可以讓人看到生活艱辛以外的溫暖質感,同時又清新、生機盎然。
劇情簡介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1年7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❸ 小武電影主題思想是什麼
賈樟柯在《小武》中對於他所表現的一切人物與事件進行著生活流式的客觀展現,沒有刻意的表露出自己的主觀情緒。只是在這一系列的打擊與游移的展示中,對於小武,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賈樟柯對他的無奈與痛惜。也許這也是賈樟柯對於現今社會形態的態度吧!小武以他特有的精神內核重疊了中國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所表露出的一系列宿命與矛盾,同樣面臨著變與不變的抉擇,同樣面臨著價值觀的轉變,同樣面臨著猶疑與困惑的精神狀態
主題就是改革開放之後
社會上產生了很多閑人
就是傳說中的混混,流氓
但是那個時候的混混的等級還沒有現在這么高
那個時候都是散戶,
小打小鬧不起來,終會被警察叔叔帶走
不像現在幫有派有產業還和警察叔叔是好朋友什麼的
❹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中心思想
影視文學課上曾經有過相關的討論,在這里和你分享。總的來說, 主題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思想,主要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形式結構表達出來。在分析電影主題時,首先要先判斷這部影片的劇作結構特徵。簡單是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經典的戲劇式結構,大多數好萊塢影片都是這類結構。有些學者乾脆將這類電影的主題稱為「行動主題」或「情節主題」。對於這類電影來說主人公的中心動作即是該影片的主題。當然,一部敘事性作品可能有兩條或多條情節線索,那麼相應的主題可能就不止一個。另一類是非戲劇式結構的影片,比如西方現代、後現代電影,往往缺少戲劇沖突和清晰的情節線,因此難以按照傳統的戲劇式結構影片那樣提煉主題。這可能就是大家認為難以理解和歸納主題的地方。美國學者李·R·波布克認為藝術電影仍然有一個思想或哲學上的主題。一部影片的主題不必非是某種「教義」,非常可能僅僅提示某種情調,這種情調變成主題。比如《紅白藍》三部曲,顏色就成為了主題,並且顏色還暗含著更深層的隱喻意義。我認為對於理解這類藝術電影主題,首先,要拋開傳統的觀影的習慣,把關注點從戲劇沖突轉向體會電影中人物和故事的情節發展。這類電影是主題並非是直接灌輸給觀眾的,而是需要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主動思考和理解的。此外,理解這類電影主題還需要大量的哲學和藝術方面的積累。另外再說句題外話,這類後現代電影主題的模糊實際上還有更深一層的電影藝術情節在發揮作用,他們希望電影可以獲得與文學同等的地位並脫離通俗娛樂領域。
❺ 電影的主題分析
今天我去電影院觀看了由賈玲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在這部電影中,融入了喜劇,也融入了溫情和愛。騙母親說考上了一本,一心想成為母親的驕傲……這些成了賈玲對母親的回憶。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2001年的某一天,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直想讓母親高興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但她竟意外地回到了1981年,與年輕時的母親相遇,經過一段時間的往來,宛如閨蜜,也結識了一群善良的好朋友。賈曉玲以為可以通過自己讓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結局還是沒有改變,年輕時的母親還是選擇了和年輕的父親在一起。最後,她發覺了母親和自己一同穿越了回來,她們相擁而泣。賈曉玲哭著求母親不要走,但回到2001年,母親還是永遠地離開了。
影片中笑點很多,淚點也不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賈曉玲和年輕的母親在酒館喝酒,賈曉玲回想起自己和母親相處的一點一滴,一邊哭著一邊和母親說她會看相,並和母親(李煥英)說她以後的女兒會很優秀。但母親的回答卻是:「我的女兒,我就要她健康快樂就行。」賈曉玲瞬間淚流滿面,之後又說道:「下輩子咱們做母女吧,但下輩子我當媽。」看到這里時我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我被賈曉玲對母親的愧疚和愛深深感動,也被劇中母親用她瘦小的身軀背起喝醉的賈曉玲時說的一句:「下輩子我還當媽。」而落淚不止。天底下的母親大概都是這個樣子,普通而又偉大。
現實中的賈玲沒能見到媽媽最後一面,趕回家去的第一個地方是火葬場。那年她19歲,還沒有成為大紅的演員,還沒有變成她心目中媽媽希望的樣子,她把這些遺憾融入到了電影中,以至於可以讓觀看這部電影的人失聲大哭。
這部電影中的悲大於喜,更能在人們在歡笑的同時帶去更深的感悟。所以我在此呼籲:大家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什麼都已來不及。父母老去的速度遠大於我們的成長,我們應盡所能的給予父母更多的陪伴,陪伴就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❻ 《紅高粱》影片主題及視聽語言分析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❼ 《美麗心靈》 從專業電影角度鑒賞。比如主題分析,視聽語言分析(蒙太奇,長鏡頭,畫面組接,鏡頭剪切等)
樓上的復制!!
❽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恩..我覺得主題是突出中心思想的 然後你可以根據電影的內容、開頭、結尾。
人物的性情變化之類的情感變化 看下中心思想體現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❾ 電影瘋狂的石頭的主題分析
電影《瘋狂的石頭》,我認為這部電影拍得很好,因為在這部電影里,藝術手法和傳統主題實現了趨於完美的結合。
先看一下它採用的藝術手法。它們大多具現代主義特徵。
一是形象思維,比如在電影的開頭,鏡頭對准了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其實這個鏡頭代表著電影中的主人公——工廠保安科長包哥身患的前列腺炎病症的嚴重程度。
二是人物形象,電影中的人物大多都是一群反英雄,三個騙子、小偷——道哥、黑皮和小軍,先後靠行騙和盜竊為生;一個屢遭前述三個小人物玩弄的「國際大盜」;廠長的兒子謝小盟是個「專攻人體藝術」的流氓「藝術家」;包哥的助手三寶是個窮困潦倒的彩票迷;唯一有正義感的保安科長開始也是個小人物,他雖畢業於警校但只不過是個保安,且身患前列腺炎,八個月沒領工資,撞了別人的寶馬沒錢賠,只好求助於開公交車的女友,將她的一口袋硬幣都拿來了,可還是不夠。
三是人物的語言,多採用方言和俚語,這比較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增加了電影的新穎性,從而使情節貼近生活而縮短了觀眾和藝術的距離。
四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化。電影中的時空不是直線形的,也不是通過倒敘等手法來打破這種直線性。主要有以下三點:A是時空的延異,就是將正常的時間拉長。如廠長的兒子在吊車上因耍流氓被人猛踩了一腳,易拉罐脫手而飛,電影並沒有馬上就告訴觀眾它飛向何方,而是在電影又放了兩三分鍾後,這個易拉罐才從天而降,不偏不倚地砸在保安科長包哥那蹣跚而行的老爺車上。B是時空的分解,就是將一個時空場面從不同的角度切分成幾個切面。包哥開的車沒有剎住,空檔滑行撞向了寶馬,這個鏡頭被分解成了三個切片。1.三個小偷正在被交警盤問架照,他們聽/看見了撞車,2.是車主正在牆上寫「拆」字,聽見撞車聲罵著向回跑,3.是包哥和他的同伴三寶正在思考易拉罐的不脛而至,驀然回首卻發現車空檔滑行撞向寶馬。C是時空的並置,就是將兩個異地空間同時展現在觀眾眼前,比如小偷中的老大道哥給他的女友打電話和他要包哥拿玉石換人後他們出發的場景。
另外,電影重點描述了反英雄們生活的世界——破舊的旅館、下水道、馬桶和他們不修邊幅的外表,這些特徵都是反英雄們身份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