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電影主題
⑴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電影主題曲(小提琴版)
辛德勒名單的主題曲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我譜子上時這樣寫的……
LZ要譜嗎?
⑵ 結合辛德勒的名單》片主題,談談樂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理念
樂曲表達了作者一種強烈的同情和憤慨之情。飽含了對法西斯主義的憤恨,和對人類和平的期盼。
該片的主題曲是由好萊塢電影配樂家約翰·威廉姆斯創作的,他通過小提琴獨奏突出主題,採用輕柔簡練的旋律記錄了災難深重的猶太民族的心路歷程。
《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是結構完整的三部曲式:
第一次為中低音區,旋律高低起伏、音色如泣如訴;第二次為反復的高八度,音質哀而不傷,飽含了反思與緬懷;第三次再高八度,蘊含著猶太民族難以言喻的苦難與充滿感恩的心情。最後,音樂在深情綿長而又極具穿透力的小提琴演奏中落下帷幕。
⑶ 《辛德勒的名單》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是什麼
《辛德勒的名單》主要內容:
1939年9月,德軍在兩周內攻佔了波蘭,納粹下令波蘭全境的猶太人必須集中到指定的城市進行登記,每天有一萬多名猶太人從鄉村來到克拉科夫。在克拉科夫的猶太人推舉了24名猶太人組成委員會幫助被集中到該城的猶太人解決住宿膳食,分配勞役和排解紛爭等問題。
1958年辛德勒獲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頒贈的正義勛章,並被邀請在正義大道上植樹。
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的亡靈。
主要思想:
《辛德勒名單》成功地塑造了辛德勒這個「是人而非聖人」的普通人形象,揭示了人性的某些普遍特徵。
(3)辛德勒的名單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辛德勒名單》創作背景:
在基尼利的描述中,寫作這部小說純屬偶然。那是1980年,他到美國宣傳小說《南方聯邦軍》,在洛杉磯游覽時,他到一家皮革製品店買公文包,當店主得知他是《南方聯邦軍》的作者,建議他「寫寫二戰時曾拯救過數千猶太人性命的辛德勒」。
據基尼利說。此後,他用差不多兩年的時間,走訪遍布世界各地的獲辛德勒搭救的50多名猶太人,並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作了實地考察。在耶路撒冷的檔案室,他用了幾周時間翻閱宗卷,最終在1982年寫出了這部作品。
《辛德勒名單》作者簡介:
托馬斯·基尼利,澳大利亞作家。自1964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惠頓某處》以來,基尼利共出版三十多部長篇,十餘部紀實作品和四部劇本。除了在澳大利亞本土獲得無數文學獎項外,他三度入圍英國布克獎短名單,1982年憑《辛德勒名單》折桂。
⑷ 辛德勒的名單 背景和音樂來歷
「摘自網路」這部電影成了電影里的經典,電影中扣人心弦的音樂同樣成了音樂里的經典。長達3小時15分的電影有14段、總長為六十多分鍾的配樂,便構成了這張音碟。配樂的作曲為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 ),一位曾獲得過五次奧斯卡獎、十八次格萊美獎、三次金球獎的作曲家,《侏羅紀公園》《星球大戰》《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的配樂便出自他手。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約翰·威廉姆斯採用了與以往不同的創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樂,採取浪漫樂派的傳統寫法,用柔和簡練的旋律將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民族復雜而沉重的內心世界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加上畫面、情節的配合,套句俗話說——很煽情。
配樂中有著許多小提琴獨奏的樂段,演奏者是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一名猶太人,由他來演繹這樣一部電影的配樂自是最合適不過。鋼琴部分由則作曲家親自上陣,同時還有合唱團的聲音。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張唱片的封面,一隻有力的成人的大手緊緊地拽住了小紅袖子里伸出來的孩子的小手,拯救的主題就這樣簡單而又震撼的表現出來了。袖子的紅色是整個畫面中唯一的彩色,特別顯眼,我想這或許象徵著生命與希望。 畫面的背景則是「老式打字機透過一條彷彿浸染過鮮血的色帶打出的名單...........」——辛德勒的名單。
總而言之,這是一張悲傷但又不只是悲傷的音樂,若能配合電影,可以讓你感受到更多。
⑸ 辛德勒的名單以黑色的顏色為主題拍是為了什麼表達了什麼
我覺得《辛德勒的名單》用黑白膠片表達了德國納粹統治下的猶太人,是一段沒有色彩的經歷。
⑹ 辛德勒的名單講的是什麼故事
《辛德勒的名單》講述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盪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劇情簡介:
1939年9月,德軍在兩周內攻佔了波蘭,納粹下令波蘭全境的猶太 人必須集中到指定的城市進行登記,每天有一萬多名猶太人從鄉村來到克拉科夫。在克拉科夫的猶太人推舉了24名猶太人組成委員會幫助被集中到該城的猶太人解決住宿膳食,分配勞役和排解紛爭等問題。
剛從家鄉來到克拉科夫的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舉止風流倜儻。他在酒店及各種社交場合慷慨地大量結交德國軍官和黨衛軍。
(6)辛德勒的名單電影主題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Oskar Schindler
德國奸商辛德勒是個吃喝玩樂情人無數的男人,打算利用二戰大發一筆橫財。卻因為次次目睹猶太人的慘遭殺害而良心覺醒,由此他的工廠全部僱傭猶太人,明為猶太人像牲口且聰明、價低技術高,實則是庇護猶太人的場所。
辛德勒用自己所有財產打通關節賄賂軍官,從而購買猶太人救他們於水火之中。辛德勒的名單,就代表生命和希望,名單之內即為生存、活命,名單之外,屠殺、死亡。這一點一滴的年輕的幼小的燦爛的脆弱的生命被記入名單,辛德勒耗盡所有共救出1100人之多。
2、Itzhak Stern
Itzhak Stern(1901年-1969年)是一名猶太會計師,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奧斯卡·辛德勒的會計師。自克拉科夫德國琺琅器工廠(Deutsche Emaillewaren-Fabrik,或簡稱DEF)營運初期已協助辛德勒,並一直工作直至捷克布瑞恩利茲(Brünnlitz)的工廠重獲自由後。
3、Amon Goeth
納粹黨衛軍軍官,駐守波蘭,負責Plaszow集中營,戰爭結束後,他被逮捕並判處絞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辛德勒的名單
⑺ 電影希特勒的名單反映了什麼主題
小說描寫的是為了報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死裡逃生的波德克·菲佛伯格
(Poldek Pfefferberg)決定傾盡一生去講述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1963年,菲佛伯格試圖與米高梅公司合作拍攝一部關於辛德勒的傳記片,但最終未能如願。1982年,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在遇見菲佛伯格之後,出版了小說《Schindler's Ark》,一舉奪得布克小說獎(Man Booker Prize)。美國音樂公司(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總裁西德·謝恩伯格交給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一份《紐約時報》的書評,斯皮爾伯格被辛德勒的故事震驚了,甚至對小說內容的真實性提出置疑,他說:「是什麼驅使一個男人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無辜的生命呢?」產生濃厚興趣的斯皮爾伯格希望環球影業能買下小說的改編拍攝權,1983年初,斯皮爾伯格與菲佛伯格會面,菲佛伯格問道:「請問你准備什麼時候開拍?」斯皮爾伯格答道:「10年後。」
斯皮爾伯格不確定自己能否駕馭這部關於大屠殺的電影,曾試圖將影片讓給羅曼·波蘭斯基,不過波蘭斯基不願執導本片,因為他發現影片題材過於敏感,他的母親就慘死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毒氣室里,而他本人也是克拉科夫猶太人區的倖存者,他希望執導屬於自己的大屠殺電影(2002年的《鋼琴家》)。另外,斯皮爾伯格還曾找到西德尼·波拉克和馬丁·斯科塞斯,不過他不願錯過這部警醒後代的作品,於是讓斯科塞斯執導了重拍版的《恐怖角》。比利·懷爾德也曾有意執導本片,以紀念他死在奧斯威辛的家人。在聽說波斯尼亞種族清洗行徑和大屠殺否認者的無恥言論後,斯皮爾伯格終於決定親自執導《辛德勒的名單》,因為新納粹主義在柏林牆倒塌之後開始日漸抬頭,而且斯皮爾伯格是猶太人後裔,在養育孩子時,他開始學會接受猶太人的傳統。西德·謝恩伯格同意拍攝《辛德勒的名單》,但前提是斯皮爾伯格必須先執導《侏羅紀公園》。
⑻ 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導演的一部曠世傑作,影片真實地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car Schindl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受法西斯殺害的歷史事件,使他終於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而吐氣揚眉。劇情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商人辛德勒基於良心的驅使,出錢出力冒險營救在他的軍需品工廠中工作的上千名猶太人的生命,終於名留青史。導演故意採用黑白片和紀實手法拍攝,營造出與眾不同的氣氛。全片最後用彩色片拍攝真實生活中被救的猶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場面感人。
這部影片的配樂是近年來少見的具有強烈感染力的音樂之一,作曲者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與斯皮爾伯格多次合作,深切體會這一位在身體中流著猶太人血液的導演在創作此片時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猶太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採用了小提琴獨奏的方式突出主題,將殘酷戰爭陰影下猶太人凄涼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配樂中的兩個主題旋律的小提琴獨奏,編曲平實而情緒深刻。約翰.威廉姆斯在他擔任多年指揮職務的波士頓流行管弦樂團中特邀小提琴名手伊茲霍克. 帕爾曼(Itzhak Perlman)和豎笛好手吉洛拉. 費德曼(Giora Feidman)助陣,他們的演出溫和細膩,哀而不傷,不是對人間悲劇的控訴,而是對歷史錯誤的沉思,充滿了省思和緬懷的溫淳氣質。威廉姆斯在交響樂的部分則善盡烘托陪襯的角色,讓音樂成為深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歷史獨白。
開篇主題由低沉的中提琴「述說」一段凄慘黑暗的歷史,轉而又變為高亢尖銳的小提琴「重復」著theme,似乎在為冤死的猶太民族哭泣。閉目冥想,電影那黑白影像再一次在眼前浮動,心中多了一份憐憫和絞痛。最後一首鋼琴獨奏,又將theme演繹了一番,空曠的迴音,更讓人感受一種難以名狀的痛楚。提琴感人至極,憂郁低婉的音色帶觀眾回到了那個灰暗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年代, 如此冷酷嚴肅而血腥的影片,加之運用了極抒情、極柔婉、極幽怨的主題音樂,將這部深刻意義題材的電影烘托到一種讓人靜思的歷史高度—— 讓人靜思60年前的黑暗,讓人深刻記住一個事實——戰爭是殘酷的......
⑼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有什麼作用
烘托氛圍,升華主題。
該片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名身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僱用了1100多名猶太人在他的工廠工作,幫助他們逃過被屠殺的劫數。
劇情簡介: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連姆·尼森飾)是個納粹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他善於利用與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⑽ <<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是什麼
個人認為是救贖,對自我以及他人的救贖。
西方電影雖然主題並不是宗教,但是西方大部分人是有宗教信仰的。所以電影梭表達的觀點和宗教是有關聯的
辛德勒名單開始其實他並不是一個所謂的好人,但是通過拯救別人,他獲得了心靈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