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仁波切最新電影無
❶ 米拉日巴的電影名稱
電影《米拉日巴》資料
時間: 90 分鍾
國家: 印度/ 不丹
語言: 藏語
首映時間:2006年9月14日
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Neten Chokling Rinpoche)
演員:
Orgyen Tobgyal .... Yongten Trogyal
Jamyang Lodro .... Thopaga
Jamyang Nyima (as Jamyang Nyima Tashi)
rest of cast listed alphabetically:
Gimyan Lodro .... Milarepa
電影《米拉日巴》以西藏傳奇大師米拉日巴的故事為題材,耗資150萬美元,在印度拉達克拍攝而成。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電影拍攝經費主要是來自美國、歐洲、以及中國台灣的捐款。電影製作團隊也又來自法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的專業人士參與製作和拍攝。
導演涅頓秋林仁波切出生在不丹。被第十六世噶嗎巴認證是一位重要西藏喇嘛的轉世。他是印度比爾藏傳佛教寺院的堪布。涅頓秋林仁波切對電影非常感興趣,他參與了宗薩仁波切《高山上的世界盃》的製作,並在《旅行者與魔法師》客串演出。
電影內容簡介
米拉日巴於水陽龍年(1052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生在西藏西部毗鄰尼泊爾邊界的貢塘。7歲時,其父故去,留下的家產全部落入了貪婪的親戚手中。他們對米拉日巴母子十分苛刻。因此,其母變得十分冷酷,米拉日巴長大後,她立即送他去學習黑巫術,希望他將來能夠報仇血恨。
這個年輕人很快就學會了如何運用具有摧毀力的咒語,這給家鄉村莊帶來了極為嚴重的破壞,使許多人喪生。他的導師為他的這些罪行懺悔,送他出去尋找能消除其「惡業」的師父。這樣,米拉日巴成了寧瑪派絨敦大師的弟子。絨敦大師不久又引薦他去拜見當時住在洛札的瑪爾巴譯師。
米拉日巴38歲時成了瑪爾巴大師的弟子。瑪爾巴曾見到過他即將到來的幻象。瑪爾巴允許他留在洛札,但拒絕接納他修習「秘法」傳承,也不給他講解任何教法。有幾年的時間,米拉日巴像僕人一樣生活,干各種異常繁重的體力活。幾經挫折之後,他終於修成了一座九層寶塔。
瑪爾巴之妻達梅瑪在米拉日巴絕望之際幫助了他。她懇求其夫允許米拉日巴修習他所尋求的傳承。艱苦的考驗終於過去了,「惡業」消除了。不久,瑪爾巴就給他傳授了全面的教法和傳承。瑪爾巴為其安排了一種閉關自修的生活,並把那若巴的密宗教法傳授給他,尤其是瑜伽派的拙火定教法。他僅穿布衣,多年生活在高山洞穴,與世隔絕。他潛心修習所授的全部教法。
幾年過去了,身著布衣的瑜伽行者完全變成了大成就者,人們漸漸地聽到他的消息。為了能傾聽他的道歌,人們開始四處尋找他。米拉日巴是通過道歌傳授教法。在結束整整九年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他開始收徒傳法,但他仍然過著簡朴的生活。他通過道歌傳播教法,其中許多內容一直存留至今。他在全藏聞名遐邇。
木陰兔年(1135年)米拉日巴於85歲圓寂,留下了八大弟子和十三個弟子。八大弟子中有五大弟子並沒有傳播任何教法而直接升入虛空。三個弟子留在塵世,其中有兩個弟子接受並傳播那若巴大師的密宗教法。
❷ 有什麼關於佛教的電影
宗薩仁波切拍過兩部電影,一部是高山上的世界盃,一部是旅行者與魔術師。非常好看
❸ 不丹活佛是干什麼的
不丹活佛,一般指宗薩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導師,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
是當今世界公認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曾任貝托魯奇電影《LittleBuddha》(《小活佛》)的顧問,並編寫和執導了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者與魔法師》。2016年出版新作《八萬四千問》。
(3)宗薩仁波切最新電影無擴展閱讀:
宗薩欽哲仁波切
他,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具創意的、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大師。
他,曾是國際影展的獲獎導演,他親自執導的兩部影片《高山上的世界盃》、《旅行者和魔法師》在世界各大國際電影節好評如潮。他本人也被《亞洲周刊》、《紐約時報》、《倫敦晚報》譽為「亞洲最會說故事的導演」、「當今最紅的新秀導演天才之一」。
他,宗薩欽哲仁波切所著《正見》一書由胡因夢與李連傑連袂推薦,在中國精英群體中引發熱潮。他的新書《人間是劇場》、《朝聖》獲得讀者好評。2016年出版新作《八萬四千問》 [3] ,是四年來首部作品,被讀者認為是他的新代表作。
活佛轉世制度
活佛轉世制度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點之一,是以靈魂轉世說為根據,為解決宗教首領繼承問題而產生的宗教制度。
它初創於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噶瑪支派。該支派的首領都松欽巴公元1193年逝世時,遺囑弟子「將轉世再來」。弟子們認定噶瑪拔希為其師的轉世靈童,經寺廟10年培養,正式以該派首領身份活動,成為西藏第一位轉世活佛。
格魯派(黃教)採用活佛轉世制度始於16世紀中葉,公元1542年,格魯派的哲蚌寺寺主根敦嘉措逝世,哲蚌寺正式尋找他的轉世靈童,並於1544年認定堆壠這個地方的貴族子弟索南嘉措為根敦嘉措的轉世靈童。
公元1546年,年僅4歲的索南嘉措被迎接到哲蚌寺接替根敦嘉措的法位。公元1578年,蒙古俺答汗贈索南嘉措「達賴喇嘛」的尊號後,格魯派(黃教)追認宗喀巴的弟子中年紀最小、創建並擔任扎什倫布寺寺主的根敦珠巴為一世達賴,追認曾任哲蚌寺寺主的根敦嘉措為二世達賴,而索南嘉措便成為三世達賴,達賴活佛系統從此建立,相傳至今的是十四世。
班禪活佛轉世系統始於羅桑曲結,羅桑曲結是四世和五世達賴喇嘛的師父,公元1645年他被蒙古固始汗贈以「班禪」的尊號後,格魯派(黃教)確認他為四世班禪,追認宗喀巴的門徒克主傑為一世班禪,索南卻朗為二世班禪,羅桑頓珠為三世班禪。
❹ 從一念無明到念念無明,折磨我們的是自己還是世界
問:第一念無明從哪裡來?悟妙法師:佛法當中經常提到眾生由於「一念無明」而墮落在輪回中,很多不了知真相的人就想知道最初的迷惑在哪裡,實際,此問題可從實相和現相兩方面理解:在實相中,心、佛、眾生等無差別,也就不存在所謂眾生的無明。從現相而言,不了知法性的心,當下就是無明,一念無明,念念無明。以下是宗薩仁波切的訪談說明。有兩種答案,一是究竟的,一是相對的。就是因為我們有無明,之所以我們認為自己有無明,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就是佛這個問題實際上是錯誤的,就像我們問為什麼我們有無明一樣,是錯誤的。太陽是一直都在那兒的,只是雲遮住了而已。那現在雲走了,小孩又說:「太陽出來了。」這也是錯誤的,因為太陽本就一直在雲後頭,只不過是雲走了。如果你是一個聰明的父親,由於孩子還小,你也許可以告訴他:不是這樣的,太陽一直都在雲後頭,現在只不過是雲離開而已。大乘與小乘的區別就像這樣的。有人認為大乘與金剛乘是不同,這種講法是很悲哀的,大乘與金剛乘實際上一樣的,因為具有相同見地。對金剛乘來說,最重要的見地是修習菩提心。但金剛乘的方法與大乘不一樣,大乘講的是要去除無明,就好像我們說雲走了一樣。這個教授當然很好,但金剛乘卻直接跟他說,根本沒有無明這回事,從無始以來,我們就是佛,就好像剛才的譬喻一樣,太陽一直都在那裡的呀!所以從相對的方面來說,什麼是無明呢?不如說它如何產生,如何存在。它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沒有敏銳的覺知。因為無明本身並不知道它是無明,所以才有無明的相續。只要有任何染污的心靈存在,無明就住在那個地方所謂開始的概念,本身就是一個無明,像一九三二年,廿世紀等等這些時間的稱謂都是無明。地球在旋轉,所以我們會十二小時看得見太陽,十二小時看不見,於是我們將之分為白天和晚上。我們稱三十天為一個月,稱十二個月為一年。就這樣我們定出一連環各種各樣不同的年代。如果你希望得到答案,無明是西元前那一年開始的,這個答案就沒辦法回答了,因為。如果你堅持要問無明的開始,那麼我會說:就在現在,任何時候就是開始。(悟妙法師 編輯)相關閱讀十二緣起的開示對真相的無知就是痛苦六道輪回曼陀羅
❺ 有關藏傳佛教的電影
《小活佛》
《小活佛》原片名 《Little Buddha》
國家/地區 列支敦斯登 英國 法國 對白語言 英語
導演 Director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編劇 Writer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story)
Rudy Wurlitzer .....(screenplay) and
馬克·派普羅 Mark Peploe .....(screenplay)
顧問:活佛宗薩欽哲仁波切
《小活佛》一片,說及一位西方小孩被認定為轉世者。此片雖然只是虛構的情節劇本,但卻是由一宗真實的事件所啟發的。自六零年代,西方的嬉皮士大批大批地涌至印度及尼泊爾等地,一位名叫耶喜喇嘛的西藏高僧開始向他們開示佛法,引發了藏傳佛教大規模地向西方弘揚的熱潮。這股浪潮發展至今未艾,耶喜喇嘛的弟子在二十多個國家創立了近百間西方的佛法中心、禪修中心、寺院及佛法出版社等,在香港及台灣現在也有分會(香港分會是大乘佛學會,台北分會是經續法林),在這些團體中出家的洋僧尼數以百計。耶喜喇嘛在1984年圓寂。
《高山上的世界盃》
導演: Khyentse Norbu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編劇: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主演: Orgyen Tobgyal / Neten Chokling / Jamyang Lodro
製片國家/地區: Bhutan / 澳大利亞
語言: 北印度語 / Tibetan
上映日期: 2000-04-21
片長: 93 分鍾
又名: 小喇嘛看世界盃 / The Cup
從西藏逃出的小孩"Palden and Nyima",來到風景如畫的喜馬拉雅山中的喇嘛寺,展開他們的僧侶人生…….
本片改編真人實事,並由事件主人翁在銀幕前現身說法、演出自己的故事。描述在一個遙遠的藏族村落里,一群修道院里的喇叭試著藉由一隻衛星接受器,讓當地人民能收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
當世界盃足球賽在法國如火如荼開打時,遠在喜馬拉雅深山的修道院里,2個迷戀上足球的小喇嘛將那兒寧靜冥想的氣氛完全打破,修道院上上下下都彌漫一股對足球的狂熱。
問題是:沒有電視機,沒有衛星接器,他們要如何收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呢?為了能亳無後顧之憂地欣賞世足賽的轉播,對足球瘋熱的小喇嘛想盡辦法要籌募租用費用。
整個計劃充分考驗修道院里小喇嘛們的團結機智和友情,處處散發幽默與智慧。
影片的誕生,使世界第一次注意到了不丹這個地圖上很難找尋的小國家。有趣的是,導演宗薩仁波切也是一個喇嘛,其經歷富有傳奇色彩。他於1961年生於不丹,7歲時,被確認為一代喇嘛宗師轉世;13歲,才第一次看到電視,從此被影像所吸引。《高山上的世界盃》是他的第一部劇情片,拍攝手法嫻熟流暢。
《旅行者與魔法師》
導演: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編劇: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主演: Tsewang Danp /Sonam Lhamo / Lhakpa Dorji
類型: 劇情 / 冒險
官方網站:http://www.travellersandmagicians.com/
製片國家/地區: 澳大利亞 Australia / 不丹 Bhutan
語言: Dzongkha
上映日期: 2004-04-09
片長: 108 分鍾
又名: 旅行者與魔術師
不丹村官敦杜(Tsewang Danp 飾)很快厭倦了鄉村乏味的生活,懷念大城市的絢爛,並計劃借朋友的關系前往夢想之地——美國。敦杜在帕羅節(不丹最大的宗教節日)期間請假,不聲不響的包好行李,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旅程。在鄉村公路旁,敦杜邂逅一位僧人,後者為他講述了一個夢想之地的故事:不丹青年塔西荒廢了自己法術的學業,整日心中只是思量女人,這天他騎上了新買的馬,卻被馬兒丟棄在森林深處,塔西向林中的隱居老人求助,並被他年輕貌美的妻子吸引,遂滯留此處。不久塔西和老人的對立愈發明顯……在故事之外,敦杜和僧人的旅程中加入了一位少女,這使敦杜的看法發生了些許變化……
本片由多才多藝的活佛宗薩欽哲仁波切拍攝,而他在拍攝電影之前曾經擔任貝托
❻ 不丹活佛是誰
是不丹活佛:第八世殊利仁波切。
❼ 不丹活佛是誰
宗薩仁波切,1961年生,不丹人,藏傳佛教導師,世界著名的電影導演。是當今世界公認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曾任貝托魯奇電影《LittleBuddha》(《小活佛》)的顧問,並編寫和執導了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者與魔法師》。
http://ke..com/link?url=x19IiZA3bYI71QR_
❽ 以前經常手淫現在經常腰痛乏力!
肯定是手淫過度傷身了,戒掉吧。
人體是一個很精密的系統,您這種情況建議你立馬戒掉並且永不再犯,身體自己就會慢慢修復的。
手淫百害而無一利,害人於無形。一滴精百滴血,手淫以後的空虛相信過來人都深有體會,手淫其實不止傷身害體,而且會讓一個人的運氣也變得很壞,運氣完了就是生命了,不知道你是不是過來人,這個太多以後就是視物不清,牙齒脫離,腰酸背痛,記憶力也不好,財運和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都不會太好,還有很重要的是,精子質量不好以後,後代的健康得不到保障.種種表現都說明手淫傷身害體,那些鼓吹手淫無害的人,千萬別相信。
我自己的一點戒淫經驗,供您參考。
為了自己的身體,為了自己的前程,為了深愛著自己的父母,為了你以後能找到如意眷屬和生出健康的孩子,必須立即馬上戒掉,並且發善心行善,身體自然而然就慢慢好起來了。
我自己也有很長時間的手淫史,從小學五年級到工作四年,自己的身體和運氣都變得很不好。現在已經成功戒掉了,各方面也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氣血充足了,工作月薪也漲到了一萬多。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參考價值:
1.吃素,肉類都是飼料喂出來的,裡面太多激素,人吃了會有很多慾望,這點相當重要,飯也盡量別吃太飽,八分飽就好了。盡量多吃稀飯,裡面加粗糧,豆類,都是食物精華,並且容易吸收。
2.早上醒了就趕緊起床,別窩在被子裡面,晨勃最容易把持不住而手淫。晚上睡覺的時候手別伸到被子裡面去。
3.念佛,時時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每天至少一千遍,這樣不起雜念,並且可以得到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加持,也多聽聽心經,大悲咒,六字大明咒這些佛歌,凈化心靈。
4.多鍛煉身體,一般來說長期手淫的身體都不是很好,社交也不會好,每天堅持鍛煉一小時,但是一定要堅持,不能中斷。
5.杜絕看色情圖片電影書等不良信息,少看網上那些負面信息。
6.每天看半小時的戒淫故事和行善得福故事,增強自己的戒淫決心,像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壽康寶鑒這些是一定要看的。
7.注意培養自己的善念和正氣。
8.周末要是沒有事情別窩在家裡,多去爬山,寺廟走走,或者更好的是去孤兒院,養老院做義工,也能多結交益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天不禍悔過之人,千萬別有心理負擔,但是一定要從內心真心懺悔。
願你也早日脫離痛苦,戒淫成功了也希望您能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