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新電影周
⑴ 《1921》首曝預告,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麼
《1921》是由黃建新、鄭大聖聯合執導,黃軒、倪妮主演的電影,於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首批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中的日子中擔起救亡圖存重任,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
1921年的上海,租界林立,局勢劍拔弩張。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們,突破國際各股復雜勢力的監控和追蹤,在上海共聚,創立中國共產黨。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篇章。
1921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年份。在中國歷史上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1921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全部歷史的開端,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的作用。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此次會議的有毛澤東、包惠僧、董必武、李漢俊、陳公博、周佛海、何叔衡、李達、王盡美、鄧恩銘、劉仁靜、張國燾。他們代表全國五十多名黨員。此後,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
⑵ 黃建新是誰
黃建新 :男
出生年月:1954.06.14 英文名:HUANG Jianxin
籍貫:河北
作品:
中國電影導演。生於西安,祖籍河北。16歲參軍,1975年入西北大學學習,畢業後到西安電影製片廠工作,任編輯、場記、助理導演、副導演,1983年入電影學院進修,一年後回廠任導演。拍片雖只有6部,但每部都能為其贏得獎項。如《黑炮事件》獲1986年政府獎、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香港電影節十大華語片獎、上海新時期十年導演獎、陝西銅車馬獎的優秀故事片獎、優秀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美工提名、廣電部評選新時期最佳導演提名。《輪回》獲1988年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提名。《站直啰,別趴下》獲1992年政府獎、哈爾濱電影節銀獎、上海影評人獎、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香港十大華語片獎、台灣影評人獎、金雞獎最佳剪輯獎、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表演學會頒發的表演獎(馮鞏)、錄音學會優秀錄音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學院獎最佳編劇提名,還是《當代電影》評出的十佳影片之一。《五魁》獲1993年鹿特丹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影片獎。《背靠背,臉對臉》獲1994年珠海電影節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編劇三項獎、大學生電影節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獎、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台北影評人獎。
黃建新作品年表:
1985 黑炮事件
1986 錯位
1988 輪回
1992 站直啰!別趴下
1993 五魁
1994 背靠背,臉對臉
1995 紅燈停綠燈行
1996 埋伏
1997 睡不著
1999 說出你的秘密
2002 誰說我不在乎
⑶ 黃建新的演藝經歷
1979年,黃建新從西北大學畢業後入西安電影製片廠,先後任編輯、場記,並創作了電影劇本《女偵察員》。
1983年,參與拍攝影片《六斤縣長》,任副導演。同年黃建新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進修。
1984年,與張欣合作,拍攝了影片作業《小雨中的回憶》,並改編了電影文學劇本《兵車行》。
1985年,黃建新首次獨立執導影片《黑炮事件》,該片講述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政治模式對人的禁錮所造成的異化。影片推出後即震動影壇,該片先後榮獲華表獎(前身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優秀故事片獎,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美工提名,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銅車馬獎優秀故事片獎、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評選為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獲得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上海新時期十年導演獎,銅車馬獎優秀導演獎,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國家廣電部評選新時期最佳導演提名。
1986年,指導影片《錯位》,該片是黃建新「先鋒三部曲」的第二部,再次體現強烈的個人電影藝術探索。9月15日,中國電影展在北京舉行,兩百多個各國來賓前來選片。法國著名影評家貝熱龍先生看完《錯位》後說:這是中國第一部未來主義電影。澳大利亞的電影發行商說:《錯位》所表現出的幽默,一定會受到澳大利亞觀眾的欣賞。正因為《錯位》在澳受到歡迎,黃建新於1990年作為學者,應悉尼電影電視高等學院的應邀赴澳大利亞講學 。
1987年,創作了電影劇本《留學生》,改編劇本《盲流》。
1988年,指導影片《輪回》,以王朔小說《浮出海面》改編的影片,表現經濟生活繁衍變化物質富裕後精神生活的一種精神飄移現象。該片成為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黃建新並憑借該片獲得第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同年在上海舉辦了「黃建新電影展」。
1992年,指導影片《站直啰別趴下》,影片在敘事方式、結構方法和電影形態等方面和他以前的影片有很大不同,是一種素描式的當代中國城市人心態恍惚的記錄。 該片獲得華表獎優秀影片獎,首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六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五十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第三屆上海影評人協會獎十佳影片,成為1995年03期《當代電影》國產十佳影片。
1993年,指導影片《五魁》,該片是由台灣投資的西部模式的影片,是一部純粹表現大陸黃土高原風味的文學電影。 影片榮獲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受歡迎亞洲影片獎,陝西省「五個一」工程優秀影片獎。
1994年,指導影片《背靠背臉對臉》,影片改編自劉醒龍小說《秋風醉了》。片長兩個半小時,國產故事片里極為罕見的長度。該片上映後多次刷新大陸電影票房紀錄。影片獲得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片獎、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第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台北電影獎大陸優秀電影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福岡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五屆華語傳媒大獎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部佳片,該片並成為第四十八屆嘎納電影節導演雙周閉幕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一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同年黃建新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英國劍橋名人傳記中心24版,並在德國漢堡電影節舉辦黃建新作品展覽單元。
1995年,指導影片《紅燈停綠燈行》,該片為黃建新的「城市百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是根據女作家葉廣芩的小說《學車軼事》 改編拍攝的影片。它與《站直啰別趴下》和《背靠背臉對臉》被稱為「都市百態三部曲」。
1997年,指導影片《埋伏》,影片繼續延續了黃建新對小人物關注的一貫風格,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展示出最平凡的老百姓生存之間的距離矛盾以及他們的精神狀態。影片獲得第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最佳故事片提名,第四十七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99年,指導影片《說出你的秘密》,該片講述了一個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發的耐人尋味的故事。影片獲得第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第十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
2001年,指導影片《誰說我不在乎》,主要講述了謝雨婷主人公由於一些小事爆發的家庭風波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多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榮獲華表獎評委會獎,第二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獎。黃建新也憑借該影片奪得第九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二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9月16日,《誰說我不在乎》和《說出你的秘密》成為好萊塢中國電影節的展示影片之一,也是中國電影誕生百年以來中國優秀影片在好萊塢首次亮相。
2005年,指導影片《求求你,表揚我》,本片以輕松的城市生活為主題,飽含沉重情感和道義選擇的作品。影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金爵獎」影帝提名,CCTV6電影頻道傳媒大獎CCTV6電影頻道探索精神獎、最佳劇情片,第十二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第十五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編劇獎。7月,舉辦黃建新電影周。 11月,黃建新應邀赴美國,在林肯中心作電影主題講演。
2008年,由黃建新監制,陳可辛執導的影片《投名狀》,該片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影片上映後取得了國產片全球最高票房,已達2.6億元,更刷新了之前《色,戒》創下的亞洲華語地區2.5億票房紀錄,位列年度華語片票房之冠。影片獲得第二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第四十五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第四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第十七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同年黃建新擔任第十一屆平壤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9年,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和監制的影片《十月圍城》,該片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拚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該片上映後突破2.90億票房。影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第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獎。10月,黃建新擔任第三屆亞太影展評委會主席。11月,被推薦為《芭莎男士》2009中國品位成功雙重領袖年度人物候選人。
2010年,指導影片《建國大業》,該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上映後突破4.3億票房,該片獲得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第十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第十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最佳華語故事片獎,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突出貢獻大獎,第一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優秀影片大獎,第十九屆上海影評人獎十佳影片。黃建新憑借該片獲得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獎,華鼎獎中國最佳影視男導演獎,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致敬電影人「。
2011年,指導影片《建黨偉業》,該片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影片上映後突破4.12億票房。影片並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優秀編劇獎。
2013年,監制影片《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根據梁羽生武俠小說改編的3D魔幻大片,影片講述的是西北女匪練霓裳與受命暗查西北的武當掌門卓一航相戀,兩人經過重重磨難,沖破家族恩怨和門派血仇等障礙,帶領西北官民共建明月天國的故事。影片上映12天累計票房突破3.9億。該片獲得第十屆好萊塢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電影。12月1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黃建新當選為中國影協第九屆副主席。 2014年4月8日,黃建新在第二十一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榮獲「二十年五佳電影導演獎「。4月25日,由黃建新擔任製片人、羅永昌指導的3D動作科幻喜劇電影《冰封:重生之門》在內地上映,影片為「冰封俠」系列電影第一部。12月14日,由徐克執導、黃建新編劇和監制的國內首部諜戰3D巨制《智取威虎山3D》,影片上映以來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贏,票房突破8億大關。12月21日,擔任CCTV-6(電影頻道)大型綜藝選秀節目《來吧!灰姑娘》的導師。
2015年1月,」大師微電影」正式啟動,黃建新是首位加盟「2015大師微電影」的導演,也是黃建新指導的首部微電影,作為系列首支作品的《失眠筆記》已在北京正式開機。
⑷ 百鳥朝鳳觀後感悟與心得
《百鳥朝鳳》講的是兩位嗩吶藝人為了自己的信念而產生了一些師生情,這部電影展現出我們不知道的嗩吶 文化 。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百鳥朝鳳 觀後感 悟與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鳥朝鳳觀後感悟與心得1
藝術處處都有,時時感染著我們。音樂的美就像只百靈鳥兒,譜寫出一首首美麗動人的樂章,使我們聆聽著經典之作。
《百鳥朝鳳》,也稱《百鳥朝王》、《儀鳳圖》等,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也是用嗩吶演奏的傳統經典曲目。它以奔放熱情的旋律和用嗩吶模擬百鳥爭鳴和唱的歡騰情景,表現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抒發人們美好歡樂
的心情。一般在結婚等喜慶的日子裡演奏,代表吉祥、幸福!樂曲開始,由嗩吶吹出一個長音後,接著是呈現百鳥齊鳴的引子,然後是一段歡快的旋律,接著便是在固定曲調伴奏下各種鳥的爭相鳴叫聲,情趣盎然,形象鮮明。使用快速雙吐的演奏技巧,和氣息長時間不斷的長音襯腔,音樂高潮迭起。尾句再次百鳥齊鳴,與引子相呼應。用心去感受,使人陶醉!
隨著樂曲的聲響-----山谷中飛出一隻小鳥,它美麗動人的景象在我眼前浮現,它的羽毛是那樣的光彩奪目,明亮的眼睛,婉轉優雅的飛行姿態,彷彿仙女飄過。
當音樂高潮起伏時,你會覺得好像愈來愈多的鳥兒從山谷叢來直插雲霄 ,自由的飛翔在廣漠的天際,猶如在空中漂浮的小白雲朵,吉祥美麗!這來自山谷的鳥兒們聚集在一起,連同撿來的食物,一同飛往西邊。雖然一路坎坷,它們不畏艱險,朝著鳳凰呆的地方,向鳥中之王飛去……。因為,每當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傳說 鳳凰以前也是一隻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但它非常勤勞,別的鳥兒吃飽了在玩,它卻從早忙到晚,不停的採集果實,儲藏食物。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找不到食物,餓的頭昏眼花。這時,鳳凰打開山洞,把裡面的食物拿出和大家共度難關。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眾鳥兒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
當音樂接近尾聲了,我彷彿還在回味這激動人心的美妙旋律----。是啊,百鳥朝鳳嗩吶演奏-----它的藝術至今達到最高的境界,也是藝術家們不斷精益求精的經典佳作。
音樂是美好的,它使人陶醉嚮往。如果生活像美麗的項鏈,那麼音樂就是那璀璨的珍珠,我將終身與藝術相伴!
百鳥朝鳳觀後感悟與心得2
《百鳥朝鳳》講的是嗩吶匠的 故事 。嗩吶作為一種中國樂器,是古時候的禮制的延續。紅白喜事,不同場合、不同社會地位,排場和所奏曲目也不同。普通人家過世,吹四台,富貴人家吹八台,而德高望重者過世才可吹奏「百鳥朝鳳」——一首難度高、氣勢渾厚的大悲之樂。
電影開始時的1983年,還是嗩吶匠備受尊重的年代。但與其說尊重的嗩吶匠,不如說尊重的是「禮」。那時候的婚禮請嗩吶班來演奏,是要對嗩吶師行迎師禮的。主角焦三,就是這樣一位備受尊重的嗩吶匠。因為在無雙鎮,只有他的焦家班會吹「百鳥朝鳳」。
但焦師傅逐漸老去,他需要把手藝傳給一個「把嗩吶吹進骨頭縫兒」里的人。這個人就是他剛收的小徒弟,游天鳴。游天鳴十幾歲到焦師傅家,從吸水學起,到學會用嗩吶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種鳥叫,最終二十幾歲學成「百鳥朝鳳」,從師傅手中接過焦家班,自立門戶為游家班。
游天鳴自立門戶應該是在1995年左右,那時候改革開放已經十幾年了,全國都在搞經濟建設,大家一致向「錢」看。老輩兒的規矩,婚禮喪禮的禮制,都沒人在意了。嗩吶匠作為禮制產物,自然也不再有當初的江湖地位。游鴻明自立門戶後的第一次活兒,是小學同學的婚禮。演奏時的太師椅變成了長板凳,入門時的迎師禮變成了大紅包。導演用鈔票,展現了物質對精神的侵蝕。
有人看過電影後說備受鼓勵,要開始保護民族文化,復興民族文化。我當然不否認這點,嗩吶是非常有特色的中國民俗樂器,更不用說背後的禮制曾經是非常先進的國家、社會制度。但看過電影中令我感觸頗深,幾次落淚的不是因為這是中國的文化,而是我看到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應該怎樣」的信念的時候他的人生狀態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准備去看這部電影,你不要想著這是一部拍中國嗩吶匠的電影。你可以把嗩吶換成小提琴,換成油畫筆,甚至換成壽司。不要去挖掘「民族」的東西,不要去從嗩吶中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就僅僅是看一個人喜歡一個東西喜歡到極致,是一種什麼狀態。
電影中兩個場景觸動我最深,恰好體現了這種匠人和個人的精神。
第一個場景,是游天鳴和小師弟藍玉在草房裡睡著了不慎失火。天鳴從火中搶出了師弟的嗩吶,但火勢太大,天鳴來不及拿自己的嗩吶。焦師傅聞聲趕來,看到天鳴手中空無一物,藍玉手裡的嗩吶完好無損,憤怒難忍給了天鳴一個耳光,厲聲說道:「告訴你的嗩吶離口不離手,嗩吶呢!」天鳴老實不敢說話,藍玉見狀向師傅解釋到,自己的嗩吶是天鳴從火力搶回來的。焦師傅聽完便消了氣。
百鳥朝鳳觀後感悟與心得3
嗩吶,在現在已不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這種古老的民樂逐漸被西洋樂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嗩吶曲,在看過一部電影後,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裡,那就是——《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部電影,講述了游天鳴自小拜師學嗩吶的故事。從電影開頭嗩吶的光輝歲月,到最後的逐漸沒落,無不讓人感動。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則是電影的尾聲,一位老者,手拿嗩吶坐在家門前的台階上演奏著,有一對年輕女孩走了過去,還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塊錢,這多麼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嗩吶技藝極好,可是,曾經無比光輝的嗩吶技藝,如今,卻只能用來像乞丐一樣討錢,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顧電影的開頭,二十幾年前的嗩吶匠坐在太師椅上為紅白喜事伴奏,多麼光輝,多麼光榮啊!可如今,有誰還尊重我們嗩吶匠?沒有。我們自己的東西,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這么被人給遺忘拋棄。而這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那些西洋樂曲新鮮,有趣,可我認為這並不值得我們為其放棄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而對於那些趕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問你們幾句,你們從哪裡來?你們記得自己的根嗎?
我認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鮮,有趣,但是,我們要時刻記得,不能夠本末倒置,不能忘記我們作為中國人,要將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要像游天鳴一樣,將屬於我們的文化時刻記起,烙印在心頭,有著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信念。
嗩吶匠只不過是滄海一栗,它反映了現代人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任由別人將自己的東西拿走。我們不能像電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鳴和他的師傅一樣,將中國文化傳給我們的後代。
百鳥朝鳳,唯有堅持方能成鳳。要學習電影里的嗩吶匠們,傳承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的堅持。
百鳥朝鳳觀後感悟與心得4
《百鳥朝鳳》是我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吳天明的絕唱之作。2019年2月,《百鳥朝鳳》完成剪輯製作,僅一個月後,吳天明導演就離世了,《百鳥朝鳳》就此成為大師絕唱。
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吳天明的電影不僅書寫了一個時代:《人生》《老井》《變臉》……在電影票兩毛錢一張的年代,他導演的電影有過億票房。而他之所以名垂影史,更是作為幕後推手,為影壇培養了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周曉文、田壯壯、何平、顧長衛、蘆葦等一批蜚聲國內外的電影人,被譽為第五代導演的「教父」。
電影講述了一個堅守信念的 勵志故事 ,表現了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裡,新老兩代藝人為了信念的堅守所產生的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百鳥朝鳳」沒那麼簡單
《百鳥朝鳳》是嗩吶名曲。然而,它並不僅僅是一支曲子那麼簡單。據影片主演陶澤如介紹,《百鳥朝鳳》原是歡快的曲子,常被用於鄉間結婚喜事。然而在電影《百鳥朝鳳》中,吳天明導演將其改成了哀曲,變得深沉莊重。一般情況下不吹此曲,「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得起為他吹《百鳥朝鳳》。這首曲子,承載的是對人生的評價。」
正如黃建新導演所評價:「吳天明用『一個年輕生命的成長』與『一個生命的消亡』交叉來表現了一種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類的。電影到了這個份兒上,才是真正的大師。」
輾轉兩年,上映不易
20-年吳天明導演離世後,因為缺乏宣發費用等原因,《百鳥朝鳳》被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吳天明導演的女兒吳妍妍四處奔波,直到遇見了著名製片人方勵。「我讓方勵老師看了《百鳥朝鳳》,他看完之後背過身去,半天沒有說話,等他轉過身來,滿眼都是淚水。然後他問你缺什麼,我說缺資金,我現在沒有足夠的錢來做這件事。方勵老師說你缺多少錢我給你補多少,一定要把這部電影推出去,哪怕頭破血流,也要為了這部電影跟市場打一仗。讓觀眾都看到吳天明導演這么好的一部作品,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位藝術家。」
對此方勵表示,《百鳥朝鳳》是「電影中的電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動落淚,因此毅然決定親自帶領「志願者」隊伍,集結社會各方力量與業內同仁,為電影推廣盡其所能。
於是,在《百鳥朝鳳》製作完成的兩年之後,這部影片才終於得以跟觀眾見面。
「大半個中國電影圈」自發力挺
作為吳天明導演的最後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在整個電影圈和業內得到了前所未見的支持。近百位志願者不辭辛勞,為電影推廣盡其所能。全國九大影業發布聯合聲明,為影片發行保駕護航。張藝謀、徐克、黃建新、陳凱歌、賈樟柯、張一白、韓寒、黃健中、謝飛、何平、張揚、管虎等多位著名導演齊聲應援,義氣相挺。
著名導演賈樟柯認為:「《百鳥朝鳳》表現出對文化本身的『在意』,這個時代在意這樣事情的人不多了。只要看五分鍾,就會被這部電影打動。」著名導演黃建新看完《百鳥朝鳳》後大力推薦:「這部電影包含著天明導演對生命的體會,對理想的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對靈魂的拷問。影片大情大愛,至情至深……我是含著眼淚看完的。這部電影富有魔力,你看了,會影響你的人生……」
百鳥朝鳳觀後感悟與心得5
我去看了《百鳥朝鳳》,期間哭的稀里嘩啦,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表達方式,周圍抽咽聲就一直未曾中斷過。能賺取人們眼淚的片子雖不一定是好片子,但一定是觸及心靈的片子,一定是令人若有所思的片子。
6號上映那天就想去看的,可在我們這樣的三線城市有些電影是不給排片的,昨日在朋友圈裡看到有人提到看了此片,我便向其詢問觀影場所,在得知周末有兩個影院每日有一場後我果斷購票,放棄了之前的一些安排。
我不想在這里評說這部影片,更不想劇透,故事是簡單的,但鏡頭傳達出來的情感卻那樣真實以及震撼人心。能放棄各式商業大片而選擇排片率如此之低且時間又不大合理的人,他們大抵也是有些文藝氣息的,或者喜歡文藝一些的生活方式,文藝的人呢,通常是感性的,所以整個影廳哭聲一片也不足為奇。
人們為什麼要看電影?有些人當作娛樂,有些人是無事可做,選一部文藝片來看,娛樂性幾乎沒有,話題性卻十足,只是我又一個人去看的,無人談起,故此才要寫這一篇,算是推薦,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相見,坐在一起聊聊傳統與革新的話題。
如果不考慮盈利的話,我有許多想法,可實際上都無法實現,一旦想到生存的問題,那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時代在變,而且變得那麼快,稍不留神,就成了落後分子,就成了文盲。想想以前,一個嗩吶匠人,他可能就是個文盲,可這不耽誤人們對於他的尊敬,每當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東家是要行迎師禮的,一把太師椅至於堂前,匠人獨坐其中,那是何等威風。一般家請個四台,富裕戶請八台,若是德高望重之輩,可奏百鳥朝鳳。您說您出錢請奏百鳥朝鳳,對不起,這個真不行,祖上的規矩,能享用百鳥朝鳳者必是德行兼備之人。
人們常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匠人不為財,他們還是人嗎?此人非彼人,意為君子,誰說君子不能是文盲呢?品行一致,即為君子,這話是我說的,我也就讀了個大學本科,在不遠的將來,我也得算文盲一個,那天在千山書院參加活動,一排坐了四個人,其中倆碩士,另一個北京地質大學 畢業 的90後美女創業者,致力於將中國 傳統文化 出口到海外。其實,她也口口聲聲說要錢,如果沒有盈利點這個事情壓根做不下去,就像辦了四期的文藝小咖秀,壓根沒設計盈利模式,那今天會有這樣的狀況也不足為奇。
我呀,沒有賺錢的腦子,也沒賺過錢,更不懂商業經營,賠錢的事情倒是做了不少,一個人在沒有任何人帶的情況就獨闖古玩市場,結果呢,全軍覆沒,工作幾年的積蓄全部付之東流;一個人沒把事情干成,那參與眾籌吧,跟著一夥陌生人做起書吧生意,錢雖然沒有投入多少,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卻是大把大把的,結果呢,大老闆說我這半年變化最大,得請他吃飯,得感謝發起人。的確是這樣,我真是要好好感謝他們搭建的平台,不過,我更要感謝自己,若是沒有連續十個晚上的堅守,我哪裡會參與這次眾籌,而且我也真的為這次眾籌做了許多外在的事情,我一連跑了幾趟北京,還特意休了年假在北京住了幾日,去了中關村的車庫咖啡、3W咖啡等,去了兩家單向空間,去了 雕刻 時光和三聯書店,去了宋庄蜂蜜書店,去了國貿必幫咖啡。從12月16日 塔羅 社開張,一共做了20場活動,服務人次100有餘,服務時長約50小時。除了給趁早讀書會做活動和塔羅茶館那兩期有要求消費,其餘均未達成有效盈利。
還有兩周,眾籌就徹底結束了,真是不到最後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做事情,累是必然的,若是有意義,那是值得的,我覺得這就是匠人精神,不在乎身體上的勞累,那一曲百鳥朝鳳不是吹給人們聽的,真正的欣賞者只有自己。周三我還會照常去,只是我再不做牌了。
百鳥朝鳳觀後感悟與心得相關 文章 :
★ 百鳥朝鳳觀後心得感悟範文
★ 《百鳥朝鳳》觀後感5篇優秀作文
★ 百鳥朝鳳的觀後心得感悟範文
★ 《百鳥朝鳳》觀後心得體會
★ 百鳥朝鳳觀後心得總結5篇
★ 《百鳥朝鳳》的觀後感心得
★ 電影《百鳥朝鳳》觀後感5篇精選範文
★ 百鳥朝鳳觀後收獲心得
★ 《百鳥朝鳳》800字觀後感5篇精選
★ 看完百鳥朝鳳有感心得範文
⑸ 影片《1921》發布海報,這部影片的導演是誰
這部影片的導演是黃建新。
這部電影還有王俊凱,李晨,黃軒,陳坤,倪妮,劉昊然等人出演,一定很好看。
⑹ 如何評價黃建新、鄭大聖執導,黃軒、倪妮主演的電影《1921》
通過電影《1921》,看到100年前這些在為開天闢地的大事業奔跑的年輕人,我不自覺地熱淚盈眶:29歲的楊開慧被槍殺,她說過的「人生好短,短到無法看到曙光」,沒想到一語成讖;30歲的鄧恩銘被押赴刑場,慷慨就義;38歲的李大釗從容接受絞刑,嘴角一絲微笑,彷彿看到了未來的美好世界。歷史厚重如斯,電影難以展現,人物過多易散,劇透慎入!
我們作為受益者,真希望他們都能看看這盛世畫卷!我們作為受益者,真希望他們都能看看這盛世畫卷!黨的百年華誕即將到來,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電影《1921》如期而至,一切僅僅因為那群「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青年們」。
其實電影所能展現的歷史篇幅相當有限,導演黃建新也說過,拍《1921》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去讀一讀黨史,當前學黨史活動如火如荼,百年黨史所蘊含的磅礴的精神力量太珍貴,希望每個年輕人都能好好讀一讀,那就會明白一句話:青年興,則國興!
⑺ 《1921》電影多長時間
《1921》電影137分鍾。
《1921》是由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上海電影有限公司、上海三次元影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中央黨校大有影視中心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黃建新執導,余曦、趙寧宇、黃建新編劇,黃軒、倪妮、王仁君、劉昊然、陳坤、李晨、王俊凱、胡先煦等主演的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歷史劇情電影
該片講述了首批中國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的日子中擔起了救亡圖存重任,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該片於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時長為137分鍾。
《1921》的影片評價:
電影《1921》探索了百年前先輩們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帶動當下年輕人在電影中一同感受他們的心路歷程,用細膩的手法、全景式的呈現,再現了波瀾壯闊的建黨歷程。以潤物無聲、動人心弦的方式,講好黨史故事。
《1921》這部電影包含豐富史料細節,使這段熟悉的史實展現出新意。《1921》講述了百年大黨創立的故事,是一部向歷史深處回望初心使命的影片,是學習黨史、汲取力量的好教材。
⑻ 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金鶴獎」揭曉,誰是最後的贏家
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黃軒獲影帝,袁泉獲影後,“劉浩存”獲最具人氣女演員獎。
⑼ 黃建新導演的電影《1921》獲中日電影交流貢獻獎,這部影片有哪些看點
精彩的故事情節
黃建新導演的電影《1921》獲中日電影交流貢獻獎的這件事情引發了無數網友朋友們的廣泛關注。
針對黃建新導演的電影《1921》獲獎這件事情發表我自己的個人看法之前,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興趣了解一下這部影視作品的一些相關信息。《1921》這部影視作品是黃建新執導,余曦、趙寧宇、黃建新編劇,黃軒、倪妮、王俊凱、胡先煦等主演的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歷史劇情電影。《1921》這個電影作品擁有的口碑和票房是非常好的。因為這部影視作品擁有非常好的故事情節設計,而且邀請到的演員都是國內著名的實力派演員。在演員和導演們的努力下,這部影視作品擁有了非常高的品質保障。更加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宣傳的文化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以下是我對於《1921》這部電影作品的一些具體個人看法以及理解。
⑽ 《建國大業》的導演是誰
黃建新,1954年6月14日出生於陝西西安,畢業於西北大學,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片人。
1979年,黃建新畢業後入西安電影製片廠擔任任編輯、場記,從而正式進入電影圈。1985年,首次獨立執導劇情片《黑炮事件》,而他也憑借該片獲得新時期十年電影獎最佳處女作獎。1988年,執導劇情片《輪回》,該片為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
1992年,憑借執導的喜劇片《站直啰別趴下》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參議院特別獎。1994年,憑借執導的劇情片《背靠背臉對臉》獲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1997年,憑借執導的喜劇片《埋伏》獲得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特別獎。
(10)黃建新電影周擴展閱讀
2001年,執導喜劇片《誰說我不在乎》,而他也憑借該片獲得第2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提名。2005年,執導喜劇片《求求你,表揚我》,該片獲得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特別獎。2008年,監制動作片《投名狀》。2010年,憑借執導的歷史片《建國大業》獲得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導演獎。
2011年,執導歷史片《建黨偉業》。2013年,監制的3D魔幻片《白發魔女傳之明月天國》獲得第10屆好萊塢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電影。2014年,擔任CCTV-6綜藝選秀節目《來吧!灰姑娘》的導師。2016年,擔任動作警匪片《湄公河行動》的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