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石屏新拍的電影

石屏新拍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0-01 07:12:08

1. 為什麼叫紅河呢

我就是紅河洲的,這部電影是在這里拍的,所以叫紅河
大家不要被電影```所影響啊`````
這里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喜歡旅遊的可以來撒```在雲南
`````請注意
河口縣是屬於紅河洲像
花腰新娘
也在紅河拍的呀,但是在石屏縣

2. 我的姐姐拍攝地在哪

在成都。
1、《我的姐姐》是一部電影,該電影的拍攝地在四川省成都市玉沙路、成都339電視塔、大慈寺地區,全程在成都取景拍攝。
2、《我的姐姐》電影由成都編劇游曉穎操刀,導演殷若昕執導,張子楓、肖央、金媛媛等主演,電影中,弟弟所就讀的幼兒園,在蒲江南街幼兒園所拍攝的,蒲江南街幼兒園的師生們也作為群演出鏡。

3. 電影《花腰新娘》在雲南什麼地方拍攝

在雲南省紅河州的石屏縣拍攝,花腰族是那裡特有的少數民族

4. 楊麗萍電影《太陽鳥》的下載地址

迅雷有:
http://58.61.39.221/down?cid=&t=12&fmt=flv

下載地址是:http://uranusd.chinamofile.com/5245234610415573/1652802681358286/2//快樂星球Ⅰ-35-太陽鳥.rmvb

5. 電影《花腰新娘》是在哪裡拍攝的

在雲南省紅河州的石屏縣拍攝

6. 誰知道在雲南騰沖總的拍了哪些電影電視劇,希望越詳細越好!

電影《武俠》《愛有來生》《騰越殤魄》《玉觀音》《和順的夏天》《小夜刀》《媽媽別怪我》《玉道》電視劇《翡翠鳳凰》《滴血翡翠》《翡翠王》《玉王》《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國遠征軍》《騰沖騰沖》《騰越金頭》《北京愛情故事》

7. 誰知道在雲南騰沖總的拍了哪些電影電視劇,希望越詳細越好!

CCTV8放的《滇西1944》和CCTV6電影頻道放過的《騰越殤魂》也都在騰沖拍過。

8. 在紅河州拍的電影有哪些

我知道的有限:《花腰新娘》(石屏)、《諾瑪的十七歲》(元陽)、《山間鈴響馬幫來》(金平)、《美人草》(河口)、《紅河》(河口)。
在紅河州取景的就比較多了,不一一例舉了 。

9. 花腰新娘里有幾個民俗,分別是什麼

摘要:《花腰新娘》是導演章家瑞執導的「紅河三部曲」之一,本文試從社會民俗、物質民俗和精神民俗三方面來展示、分析影片中所體現的花腰彝民俗。 關鍵詞:影視;花腰彝;民俗 民俗是一種在人類生存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並與人類相始終的古老文化,它集物質與精神、現實與理想、情感與理智、實用與審美於一體,擴布於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很強的滲透性。而影視是高科技的產物,它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聲、光、電、化、自動控制等)手段將大眾生活與藝術審美融為一體,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因而,民俗與影視的結合實乃出於必然。[i]一方面,民俗為影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創作天地。另一方面,影視又展示並反映了民俗。中國電影自產生以來就一直有意無意地吸收民俗的養分,如1913年的《難夫難妻》,20世紀20-30年代的《春蠶》、《壓歲錢》,建國後到80年代初的《五朵金花》、《茶館》。尤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更是出現了一大批展示民俗風情的影片,如《青春祭》、《紅高粱》、《盜馬賊》、《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等。章家瑞執導的《花腰新娘》毫無例外也是一部展示民俗的影片。影片開始便交代其以雲南少數民族花腰彝為背景,「尼蘇人,俗稱花腰彝,雲南彝族的一個支系。」「花腰」是這一支系的他稱,因婦女的服飾精美大方,色彩艷麗,而且腰間系有精美的花腰束,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花腰彝族」,俗稱「花腰彝」。影片講述了一對花腰彝青年阿龍和鳳美的愛情故事,其中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本文將從社會、物質和精神民俗三方面來展示並加以分析。社會民俗,又稱社會組織及制度民俗,在影片中主要表現為花腰彝的「不落夫家」婚俗。影片一開始便介紹:「花腰彝有一個世代風俗:男女成婚後新娘不能與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進新郎的家,此風俗稱之為『歸家』」。接著,一場別開生面的花腰彝婚禮展現在眼前,婚禮的主持者用彝語唱道:「擇個良辰日/結成龍鳳配/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歸/待到歸家後/出入成雙對/直至白頭老/鳳舞隨龍飛。」此後,這一習俗便貫穿始終。婚禮當天晚上,鳳美喝醉了酒,從窗戶爬進了阿龍的房間。第二天一大早,阿龍的大嫂叫他該起床幹活了,走進房間看到兩個人在一張床上睡著,驚叫了一聲,手中端著的豆子也都撒在了地上。阿龍的大哥、阿爸、阿媽聽到響聲,也趕緊跑上來。當看到這種情形後,阿媽說了句「真丟人」,大哥趕緊將阿龍拖下床,嫂子和阿媽叫鳳美起來,沒想到鳳美坐起來之後又躺下了,阿爸生氣地說「給我連人帶床抬回娘家去」。當鳳美被抬回去後,她阿爹也說了句「真丟人」。人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鳳美違背了「不落夫家」的習俗。對於此情此景,小張媽說以前確實是這樣的,現在年輕一輩已經沒了那麼多的講究,不到一年便「歸家」了,有的乾脆沒有了「歸家」風俗,老人們也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ii]鳳美為了能天天見到阿龍,便不顧「歸家」習俗的限制,一心要參加龍隊。影片中還展示了大嫂和小七妹對「歸家」的認識,大嫂對鳳美說:「沒歸家的時候,我成天可快活了。舞龍一舞一個通宵,都不知道累。」言下之意是女子歸家後就不能舞龍了,整天被家務事纏著,我們可看到大嫂那忙碌的身影,為公婆燒洗腳水,磨豆子,做飯……,可以說沒有了做姑娘時的快樂。小七妹三年到了沒有歸家,通過阿玉的口,我們得知小七妹不歸家的原因是「怕歸了家就不自由了,也不能舞龍了」。正是由於她們兩人的影響,當阿龍要和鳳美同房時,鳳美做出了強烈的反抗,大叫「我不要歸家,我還要比賽,我要舞龍」。這就說明女子在不落夫家期間是自由的,可以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比如舞龍。一旦歸家則失去了自由,更不用說舞龍了。影片中最後一幕是鳳美、小七妹背著孩子在田間勞作,她們雖然在舞龍大賽上獲得金獎,但最後仍然歸家了。可見,習俗對人的控制性是多麼強!物質民俗在影片中具體體現為花腰彝的服飾、居住和飲食習俗三方面。前面已經指出「花腰」一詞的來歷是與花腰服飾有關。花腰服飾做工精細,色彩艷麗。影片中當花腰姑娘穿著盛裝出場時,她們如同那盛開的馬櫻花,楚楚動人。鳳美和黑山寨小夥子摔跤時,只穿著一個艷麗的肚兜。這肚兜是花腰彝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的肚兜是一個長約25公分,寬約16公分的長方形綉品,它不能單獨使用,需與盛裝和生活裝搭配穿戴在婦女們的下腹部。為更好體現花腰彝肚兜的特點,設計師大膽採用了彝族「三道紅」圍腰的款式並加以改進,再用彝族花腰婦女們親手刺綉的崇拜圖案製作,以火焰圖案為主,其他花卉圖案為輔,使肚兜成為一個獨立的可以單獨穿戴的整體,新設計的肚兜比傳統的肚兜大2/3。[iii]這樣,姑娘的胸部和腹部就被遮住了,只露出雙臂和後背,更好地展示了花腰姑娘的性感美。此外,花腰帶是女子送給心上人的定情物,一旦退回則表示退婚。影片中出現了兩次有關「花腰帶」的場景,一次是小七妹的丈夫因撞了車要賠款,便需要小七妹歸家幫助打磚坯,如若不聽他的,他就退了花腰帶,阿玉叫道「你敢退婚」;另一次是阿龍將花腰帶扔給鳳美,說要退婚。花腰帶被退回是件很嚴重的事情,鳳美阿爹說「丟死人了,你不要臉,我還要這張老臉呢」。阿龍不僅將花腰帶退給了鳳美,又開除了她。當阿聰對阿龍說「其實鳳美心裡愛的一直是你」時,阿龍悶悶地喝著酒,終於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醉酒後的他手持龍頭在「土掌房」的屋頂上狂舞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舞龍。土掌房是一種夯土築牆、牆上架梁的平頂土房。房頂很結實,可以作為曬糧食和納涼的地方。這種建築一般是兩層,一層居中為堂屋,堂屋樓上為「正樓」,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因此,在任何時候,新房都不能被安置在樓上,樓上只能由老人或者未婚子女居住。[iv]影片卻將新房安置在了二樓,違反了習俗規定,引起了當地很多老人的不滿。所以,影片在展示民俗文化時,應尊重並符合當地的文化傳統。米線是風靡雲南全省,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的小吃之一。影片中有三個鏡頭是鳳美在吃米線,每次都是狼吞虎咽地往嘴裡塞。其中還有一個花腰姑娘榨米線的鏡頭,她們一邊榨,一邊唱:「碧水纏青山,阿妹纏情郎,心上的人兒呀此時在何方,阿妹榨米線,等哥來嘗嘗」。精神民俗是意識形態方面的民俗,在影片中具體表現為花腰彝的民間信仰和民間歌舞。花腰彝是一個崇拜龍的民族,影片多有體現,如龍旗,龍像,龍譜。阿龍還講述了神龍的故事:「我們的瓜果為什麼又大又甜,水牛為什麼累到老,莊稼為什麼長得這么好,這都是神龍保佑的緣故。聽我爺爺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從什麼地方飛來了一隻身上帶火的龍,它飛到哪兒,哪兒就著大火,好像天上多了好幾個太陽,雨不下了,海子也幹了,莊稼全都死了。村裡的人就敲鑼打鼓,帶著祭祀的牛羊上了山,神龍最終聽到人們的祈求,飛來把火龍趕走了,大雨嘩嘩地下了,人們終於得救了。」實際上,阿龍講述的神龍便是花腰彝的先祖「阿竜」,相傳他拯救了深受妖魔鬼怪傷害的彝家人民,自己卻不幸被害。於是人們通過每年的一小祭(咪嘎好)和十二年的一大祭(德培好)來祭祀這位先祖,祈禱五穀豐登,人畜平安。祭龍便要舞龍,花腰彝的舞龍隊有多種形式,其中的女子舞龍隊格外引人注目,一條龍由12個姑娘來舞,表示12生肖。她們舞起龍來好像龍在飛,龍在騰,好似一幅鳳舞龍飛的美妙畫卷!石屏縣哨沖鄉的女子舞龍隊還獲得多項大獎,名揚海內外。彝族有句諺語:「歌多多不過彝家,跳舞扭不過彝家,天上的星星能數盡,彝家的歌舞數不完,要問彝家歌舞有多少?請用海斗量一量。」[v]這是彝族民間歌舞豐富多彩的真實寫照。影片的主題曲彷彿是一種「天籟之音」,聽後有種「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覺。這是一首「海菜腔」民歌,它以異龍湖中一種名為「海菜」的水生草本植物而得名,是由青年男女在談情說愛唱出的山歌中發展衍變而來。片中的海菜腔採用了MTV式的風格拍攝,被賦予了一種新形式。影片中有一場景是阿聰和鳳美跳起了煙盒舞。煙盒舞是以手彈特意美化製作的木質煙盒跳躍而得名,通過腳、手、身、腰、頭各部巧妙運用,以變化多端的動作、技巧、舞姿,直接模擬或抽象表現動物生活習態,人在爬山、涉水、放牧、狩獵、從事農業勞動及述愛求偶時的行為和意境。[vi]片中的煙盒舞,是經過舞蹈名家加工改造過的,使其更富有性感和美感。值得注意的是,「海菜腔」和「煙盒舞」是石屏縣彝族另一支系三道紅的傳統歌舞,影片將它們展示在花腰彝身上,更好地推廣和傳播了石屏彝族的傳統文化。正是這些異彩紛呈的花腰彝民俗,使影片達到了一種唯美的效果,從而使我們久久不能忘懷那古老的婚俗、絢麗的服飾、別具特色的舞龍、悠揚的海菜腔,性感的煙盒舞,……。

10. 花腰新娘的幕後花絮

這部電影以石屏北部山區哨沖鎮內真實的彝族女子舞龍隊為原型 ,片中12個舞龍的花腰女孩大部分來自雲南彝族 。 片中男主角的名字「阿龍」是彝族傳說中12年才出一個的英雄人物 。 電影的主要角色原擬邀請韓國、香港的演員,由於一些特殊原因,籌備期間幾易人選,最終全部由中國內地演員擔綱 。 電影最初的片名是《鳳舞龍飛》 ,印小天一開始看到這個名字以為是歌舞片 ,在單位領導勸說下才接拍了這部電影 。 出演女主角鳳美的張靜初通過15天的生活體驗和訓練基本學會了舞龍 ,她還特意去拜訪了故事人物原型 ,發現舞龍隊的女孩個個非常強壯,劇組的武術指導掰手腕都掰不過舞龍頭的女孩 。 拍攝時由於連下大雨,延誤20多天,該片製作成本徒增了幾十萬 。 電影幾乎全部外景都在石屏縣和哨沖鎮拍攝,而最後的舞龍場面在個舊市金湖文化廣場拍攝 。 在戲里扮演男主角阿龍的印小天剛開始舞龍時手上受了傷,因為幾乎每天舞龍,(直至關機前)傷口一直沒長好,身體上也留下了多道傷疤 。 影片中阿龍演唱的一段彝族歌曲來自當地村子裡居民唱的歌,在片中採用了填的漢語詞的第八次改稿 。 在石屏縣拍攝的舞龍、婚宴等幾個大場面里,除了主要演員外,其他都是由當地彝族居民自發客串 。 當地人做的龍頭裡面是海綿和木頭組合的,而劇組的道具龍頭做得比真的還要重兩倍,相當於張靜初體重的一倍多 。 片中鳳美和阿聰一起跳「煙盒舞」時,有個鳳美倒立並把腳搭在阿聰肩上、阿聰再把她拉起來的動作,張靜初當時還不會倒立,練習時男演員常抓不住她 。 片中的鳳美野性自然天成,而張靜初本人生活中較為拘謹內向,在剛開始時完全進不了狀態,直到拍攝一場鳳美嘴對嘴給阿龍喂楊梅的戲後,她才突然找到了感覺 。 片中阿龍開的那輛1987年產手扶拖拉機當時已很少見,一共八個檔,相當難操作;拍攝阿龍見到鳳美看直了眼睛開進溝里那場戲時,印小天原本只需從路邊滑過,卻因無法左轉慌了神而頂到樹上,著實從前面摔了下來。 在拍攝片中主人公阿龍喝醉了之後到房頂上舞龍這段時,劇組對鏡頭比較多的一處房頂進行了加固,然而印小天真喝了點酒,一腳踏到沒加固的那半邊房頂就陷了進去,腿和胳膊全都擦傷。 片中夜戲很多,經常幾場夜戲就要拍到天亮,有時布置燈光就要兩三個小時;由於拍戲的地點偏僻,演員們為了不被蟲咬,只好睡覺時也穿齊鞋襪,戴上手套,身上還裹嚴保鮮膜。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5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26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3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5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5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8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9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43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103